在《红楼梦》后四十回里,贾母做主让宝玉娶宝钗,是否符合曹雪芹本意?

贾母最初是打算让宝玉娶黛玉的,后来会不会让宝玉娶宝钗?

在120回《红楼梦》里,贾母是同意用掉包记,让宝玉与宝钗结婚的,当然,她反对宝黛结婚,而且对黛玉颇有微词,甚至说出一些有失外祖母身份的绝情话。但高鹗续的这出悲喜剧是否符合曹雪芹原意呢?是否是前八十回情节的合乎逻辑的发展?也就是说,若按前八十回的情节发展逻辑,贾母真的会拆散宝黛爱情,而成全宝玉与宝钗的没有爱情的婚姻吗?贾母是真的喜欢宝钗而对黛玉生疏离之感,反感之情?

在前八十回里,的确有不少貌似贾母更喜欢宝钗的情节。如贾母给宝钗隆重过生日,连林妹妹都有自己受冷清的感觉,托故不愿意去捧场。再比如宝玉挨打后,贾母带众人去看望,特地当众夸赞宝钗招人喜欢,等等。这些是否意味着在贾母之中,择媳的天平偏向宝钗?是否意味着对黛玉感情的疏远。

其实未必。 从贾母的角度看,宝钗只不过是她儿媳妇妹妹家的女儿,地位远逊于黛玉。黛玉是她最喜欢的女儿的独生女儿,骨肉情深,并不比宝玉差,又因为父母双亡,更多了一分怜爱。至于贾母特地当众赞扬宝钗并郑重给宝钗过生日,不过是看王夫人的面子,亲戚的情分,有意高黛玉一等。

实际上贾母对宝钗不以为然的地方也不少。带刘姥姥参观大观园时,对宝钗的屋子的太过素净寒碜非常不满,以为,不祥,不像女孩的闺房。这种过于简朴显然又有刻意布置之嫌,但若是个人偏好,又过于阴冷,完全不合贾母风格。贾母更喜欢清新自然、爽快机灵的青春女孩子,比如凤姐、黛玉、宝琴乃至于环辈中的鸳鸯、晴雯等。所以,宝钗的这种阴冷作派很难得宠于宝钗,更不用说贾母择其为媳。

至于一般人认为的黛玉在选媳上的致命劣势体弱多病,不宜传宗接代,也不是太大问题,因为前八十回黛玉 只是比较娇弱,微疾,并非痼疾重症,只是进入后四十回,才突然加重以至有性病之忧的。

说到黛玉的小心眼,因大都是与宝玉以及小姐姐之间耍的小性子,正常小儿女态,并不惹人嫌。她反而在贾母、王夫人等长辈面前落落大方,从不耍小性子。而耍小性子正是其率真单纯之表现。

而在众人眼里,宝黛成婚则是公认的天作之合,甚至常有人以此为话题。 最重要的是,二人相爱如一,生死不渝,拆散他们,无异毁灭他们,此中厉害,贾母当然心知肚明。 当然,根据红楼梦曲子暗示,宝钗强为婚,宝玉意难来,黛玉早殇,但有一点似乎明确,贾母绝不会以牺牲黛玉来骗婚宝玉,落得两败俱伤。

在《红楼梦》后四十回里,贾母做主让宝玉娶宝钗,是否符合曹雪芹本意?

贾母做主让宝玉娶宝钗,我觉得不是曹雪芹的本意。

黛玉初进贾府,因着丧母的由头而来,也正是贾母的痛处。贾母不等黛玉行礼,早一把搂在怀里,心肝肉叫着哭了又哭。并说:“我这些儿女,所痛者独有你母。”此话虽夸张些,但到底也在情理之中,母女的亲密关系从古至今哪有几个不这样!所以,作为替补亲情的林黛玉,贾母是真疼。

对于宝玉最后为什么娶了薛宝钗,高鹗续的理由应该是:“作为封建大家庭里的家长,贾母要对家族的繁荣兴旺负责,黛玉虽亲,也亲不过孙子宝玉,所以性格怪癖,也无长寿体质的黛玉,得不到贾母的认可,转而认可身康体健、善于持家的薛宝钗。”

这么写,总让人感觉牵强。第一,曹雪芹写书的深意,是有目共睹的,怎么可能是大家伙都反对宝黛,然后都拥促宝玉和宝钗结合这么简单;第二,这在情感上也不符合逻辑。黛玉之于贾母,胜于女儿,我们都有骨肉之情,了解到儿女比自己还重要。黛玉和宝玉都是贾母至亲,两人在一起情投意合,黛玉开心宝玉也开心,这并无矛盾,有何不成全?若是有黛玉早逝那天,宝玉再娶会困难么?没有薛宝钗,还有张宝钗、王宝钗、李宝钗呢!在权贵门前,这都不是事。

所以,拆散宝黛促成宝钗和宝玉姻缘的不是贾母,是王夫人一干人。

宝钗品格端方,安分随时,肌骨莹润;黛玉孤高自许,目下无尘,体弱多病。作为全方位考量的家长,王夫人当然喜欢薛宝钗了,更何况宝钗是王夫人的亲外甥女,她们之间更亲。

在孝道至上的封建大家庭,她得听婆婆的,而婆婆的媳妇人选是林黛玉。怎么办呢?这时候一个重要人物出现了,此人给王夫人出个好主意,让她通融元春,由元春做主把宝钗许给宝玉,如此一来,贾母不可违抗旨意,只好同意宝玉和薛宝钗的婚事。

出主意的这个人是宝玉的大丫鬟袭人,也是宝玉未来的姨娘,她用深厚的心机,及时给王夫人支个绝招,把她认为难以相处的障碍轻易扫除了。是不是很厉害,但是这也不能怨她,都是封建婚姻制度下三妻四妾、尊卑有别惹的祸!

在《红楼梦》后四十回里,贾母做主让宝玉娶宝钗,是否符合曹雪芹本意?

事易时移,时事易也,当时,贾宝玉丢了玉,失魂落魄地,宝钗有金锁,为和尚所赐,应该也有镇邪降魔之功郊,权当时沾那金锁之光,让宝玉康复,贾母也该撮合宝玉和宝钗,而舍弃黛玉,这叫鱼吾所欲也,熊掌亦吾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鱼而取熊掌者也,在贾母心里,毕竟宝玉更为重要。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