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宝玉为什么不让黛玉吃宝钗送来的燕窝?

《红楼梦》中,宝玉对宝钗送黛玉燕窝之事,欲言又止,后来又说宝钗也只是客种,不便打扰。而且黛玉吃了宝钗的燕窝之后,病反而越来越重了。

在小说红楼梦的第45回中,林黛玉向薛宝钗说了很多心底的话。而薛宝钗呢?宝姐姐在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选择了为林黛玉排忧解难。

这本来就是小姐妹之间最美好的故事。

可腐朽的荣国府,是容不下这份美好的。

亲情也好爱情也罢,这些至纯至美的感情最怕掺进一种东西,这种东西就是利益。

极致的利益可以裹挟每个人的人生,包括荣国府的凤凰公子贾宝玉;包括世外仙姝林黛玉;包括艳冠群芳的薛宝钗。

林黛玉想要,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的爱情;

薛宝钗想要,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的婚姻。

这两个姑娘,把对婚姻的定位,都定位在贾宝玉身上。而贾宝玉的妻子呢?

贾宝玉的妻子只有一个。

在这样残酷的竞争中,林黛玉和薛宝钗是不可能结金兰之交的。

撕掉那层温情脉脉的面纱吧,林黛玉和薛宝钗情同姐妹是不可能的。

薛宝钗送林黛玉的燕窝,虽然代表着小姐妹的情谊,可无奈荣国府的水太深、太浑……

一.薛宝钗送林黛玉燕窝,贾宝玉怎么知道的?

宿世的情缘,给了林黛玉多愁多病的身。林黛玉的病根是从幻境中带来的,这辈子是治不好的。

久病成医,以林黛玉的聪慧,她不可能不知道,调养自己的身体需要食补。

如果林黛玉在自己的家中生活,她要吃什么和母亲贾敏说一声就行了,就仿佛贾宝玉,贾宝玉想吃什么,同王夫人说一声就行了。

可在荣国府生活的林黛玉不能这么做,原因简单,林黛玉不想讨人嫌。

在荣国府,林黛玉以旁观者的眼光都能看得清楚,贾母不过多疼了王熙凤和贾宝玉,其他的人,就已经对王熙凤和贾宝玉虎视眈眈恨得咬牙切齿。

王熙凤有世家王家保护;贾宝玉有亲祖母、亲生父母保护,而她林黛玉有什么?

在荣国府生活的林黛玉,就是一个一无所有的小孤女。使得她必须生活得小心翼翼,以保万全。

在贾宝玉和荣国府的三春,都不吃燕窝的前提下,以林黛玉客居的身份,她就算知道燕窝对自己身体有好处,也不敢提吃燕窝的这种要求。

而这时,薛宝钗似乎看出了林黛玉的为难之处,主动说出了这样的话:

我明日家去和妈妈说了,只怕我们家里还有,与你送几两,每日叫丫头们就熬了,又便宜,又不惊师动众的。”

对林黛玉和薛宝钗这样的大小姐来说,燕窝不是出奇的礼物,林黛玉之所以会念着薛宝钗的亲情,是感念薛宝钗体谅他的处境,将燕窝悄悄地送给她。

于是这个故事马上发生反转,薛宝钗悄悄地送了林黛玉燕窝,贾宝玉是如何得知的?

要知道,林黛玉可没有主动将这件事情告诉给贾宝玉……

要追寻这个答案,请您跟着我到案发现场去走一走,这个故事只能当成一个案子去破解。

二.还原真正的现场,还原真正的宝姐姐

作者似乎有意地,要把宝姐姐送给林黛玉燕窝的时间点,放在一个下着秋雨的夜里。

那一天,林黛玉写下了她的有名诗作《秋窗风雨夕》。

抛去林黛玉感怀身世的部分,秋窗风雨夕的那一天,已觉秋窗秋不尽,哪堪风雨助凄凉!

在这样的一个又冷又下着秋雨的夜晚,大观园中所有的人,只会留在自己的屋子里不会闲逛。

这样的状态,使得不存在别人看到了宝钗给林黛玉送燕窝的可能性。

当然惦念林妹妹的宝哥哥,还是会到潇湘馆内走一遭。

请注意,从贾宝玉进潇湘馆一直到他离开了潇湘馆,这个时间段内,薛宝钗派来送燕窝的妈妈,还没来潇湘馆呢。

这意味着什么?

这个时间点非常重要,这足以意味,着贾宝玉不知道薛宝钗送林黛玉燕窝这件事情。

有些读者也许会问了,贾宝玉现在不知道,也许出门正好碰到了宝钗安排给林黛玉送燕窝的妈妈,这样贾宝玉不就知道了这件事情吗?

此事姑且存疑,再继续看这段故事,作者对这段故事给足了笔墨,每一个时间点都交代得一清二楚。

宝玉便将这个灯递与一个小丫头捧着,宝玉扶着他的肩,一径去了。

就有蘅芜苑的一个婆子,也打着伞提着灯,送了一大包上等燕窝来,还有一包子洁粉梅片雪花洋糖。

请注意这段文字,这段文字已经把宝姐姐派妈妈送燕窝的细节描写到极致。

①透过这段文字,读者可以看得很清楚,作者并没有给一个模糊的时间点,让读者可以误会,贾宝玉有机会可以和薛宝钗派来给林黛玉送燕窝的妈妈相遇的机会。

只要贾宝玉有机会可以和薛宝钗派来的妈妈相遇,以贾宝玉的事儿妈属性,他马上就可以知道薛宝钗送了林黛玉燕窝。

②可是作者已经写得很清楚,贾宝玉离开潇湘馆,和董妈妈给林黛玉送燕窝,这两件事情差不多同时发生。

如果读者注意过大观园的布局就会发现,董妈妈和贾宝玉相遇是不可能的。

贾宝玉出了潇湘馆,往东南角走不远,就回到了他住的怡红院。

而董妈妈呢?

董妈妈出了蘅芜苑,大体上要向南走,差不多走一里地,才会到潇湘馆。

蘅芜苑和潇湘馆,差不多是大观园最南和最北两个地标性建筑。至于贾宝玉住的怡红院,怡红院的位置比较偏,在大观园的东南角。

这是一个小学追及相遇问题,董妈妈无论如何追不上贾宝玉,他们没有机会相遇。

于是让林黛玉最担心的问题发生了,把薛宝钗送林黛玉燕窝这件事情被传了出去。当荣国府的凤凰公子哥贾宝玉,都知道了薛宝钗送了林黛玉燕窝,那么试问这件事情还有谁不知道!

有的时候不是我故意要为难宝姐姐,是宝姐姐明明答应了林黛玉要低调地办这件事情,可是燕窝事件还是闹得众人皆知。

宝姐姐当着林黛玉的面,是一个温和的善解人意的大姐姐,让林黛玉把知心话都告诉了她。

可转脸呢?

宝姐姐马上就把林黛玉给卖了,宝姐姐的心思细思极恐呀。

不过恐怕宝姐就不会在乎,因为薛宝钗已经成功地在王夫人面前给林黛玉上了眼药。

燕窝事件是有后果的,而且后果很严重。

三.贾宝玉在尽全力为林黛玉善后

当贾宝玉都知道了薛宝钗送林黛玉燕窝后,这已经意味着,差不多大观园中所有的人都知道了这件事。

那么王夫人呢?

本就不喜欢林黛玉的王夫人,自然也会通过各种渠道知道这件事。

王夫人为什么不喜欢林黛玉?

王夫人不喜欢林黛玉,同林黛玉的个性、教养完全无关。林黛玉就算事事周到像一朵花一样,王夫人同样不会喜欢她。

原因很简单,黛玉是贾母的血缘至亲,只要林黛玉存在,就必然代表着贾母的利益。

林黛玉永远不会代表王夫人的利益,这已经是王夫人不喜欢林黛玉的足够理由。

当王夫人知道林黛玉吃薛宝钗的燕窝时,会怎么看林黛玉?

王夫人必然从心里大怒,王夫人会觉得自己已经对林黛玉做得事事周到,怎么这个姑娘还是一点不懂感恩之情,一定要为她在贾母面前上眼药,仿佛她对林黛玉照顾不周一般。

燕窝虽小,可无奈影响巨大。

当贾宝玉知道了宝钗送燕窝这件事的时候,他想要在母亲面前为林黛玉善后,恐怕也为时已晚。

这种事情,如果需要解释贵在及时。

可贾宝玉、是什么时候知道宝钗送黛玉燕窝这件事的呢?

第45回的时候薛宝钗送林黛玉燕窝,等到第57回的时候,贾宝玉才对林黛玉说不要吃宝姐姐送来的燕窝:

宝玉道:“也没什么要紧。不过我想着宝姐姐也是客中,既吃燕窝,又不可间断,若只管和她要,太也托实。虽不便和太太要,我已经在老太太跟前略露了个风声,只怕老太太和凤姐姐说了。我告诉她的,竟没告诉完了她。如今我听见一日给你们一两燕窝,这也就完了。”

①从第45回到第57回过了多久?如果抠细节,读者就会发现这时《红楼梦》的时间线已经从秋天,过渡到琉璃世界白雪红梅之后的冬天了。

也就是说燕窝事件已经发酵了几个月,贾宝玉才知道这件事。

贾宝玉最了解的两个女人,一个是他的亲妈王夫人,一个是他的挚爱林黛玉。

王夫人不喜欢林黛玉,这一点贾宝玉心知肚明;

林黛玉在王夫人面前丝毫说不上话,这一点贾宝玉同样一清二楚。

贾宝玉又明白,以王夫人的性情,内心这林黛玉大怒是必然的,虽然王夫人不会表现出来。

此时,到了考验贾宝玉情商的时候了,贾宝玉要如何为林黛玉善后?

②这个时候,贾宝玉也只能选择去向贾母求助。以贾母几十年的人生历练,才能帮助林黛玉摆平这件事。

当贾母每天派人送林黛玉一样燕窝后,这是一种象征、是一种宣言,象征着贾母对林黛玉的疼爱和保护。

王夫人可以不喜欢林黛玉,但是她绝不敢公开与婆婆作对,贾母的出现,算是帮林黛玉解决了一次危机。

而这一次的危机始作俑者是谁,正是表面上豁达大度、温柔端庄的薛宝钗。

③以贾宝玉的花王属性,他要尽全力保护林黛玉,也不会想伤害薛宝钗。

贾宝玉也会周全薛宝钗同林黛玉的关系,贾宝玉选择了同紫鹃去说,他甚至不敢直接面对林黛玉。

面对聪明的林黛玉,无论贾宝玉如何解释,都改变不了,林黛玉面对的就是风刀霜剑严相逼的严酷处境。

紫鹃的为人毕竟比林黛玉简单,那贾宝玉干脆就让紫鹃相信,宝姐姐也是荣国府的客人,林黛玉总是吃宝姐姐的燕窝也不大合适,这一点,相信紫鹃会认可并相信贾宝玉的言论。

只要林黛玉王中的燕窝不间断,贾宝玉愿意背着林黛玉,替林黛玉扛下这其中的一切风雨。

可宝哥哥还是想多了,如果贾母不给林黛玉送燕窝,薛宝钗会选择在林黛玉吃完了她送的燕窝后,第2次给林黛玉送燕窝吗?

答案异常残酷,是否定的。

林黛玉不可能失了尊严,去向薛宝钗要燕窝吃。

而薛宝钗呢?

薛宝钗已经成功地在王夫人面前,为林黛玉上了眼药,再花钱给林黛玉送燕窝,宝姐姐可没那个心思。

像薛宝钗一样的姑娘是最难缠的,在表面上她做的每一件事情都仿佛在对别人好,仿佛别人不领她的情,就是不同人情世故一般。

可实际上呢?

薛宝钗做的每一件事情,都会让他人如吃了苍蝇一般难受,宝钗伤害了别人,还要让别人感谢她,凭什么。

《红楼梦》中,宝玉为什么不让黛玉吃宝钗送来的燕窝?

有阴谋论者,把黛玉之死,归因于下毒暗害。而凶手呢,又有宝钗、赵姨娘、贾菖贾菱等几种说法。当然,八十回之后迷失无踪,给了读者无限的遐想机会。不过下毒害死黛玉,这脑洞实在有点大。别的不说,就看黛玉那孱弱的身体,还用得着下毒害?只要给个刺激,她很容易就香消玉殒了,绝对不会比王熙凤害尤二姐更费手脚。哪里用得着下毒这么高风险、高成本的操作?

至于说,黛玉吃了宝钗的燕窝之后,病反而越来越重了,更是胡闹。黛玉的病一直在加剧,吃谁的药、谁的东西不是问题所在。况且秋天开始吃宝钗送的燕窝(当晚写了《秋窗风雨辞》),春天已经换成了贾母给的燕窝(宝玉犯呆病,雪雁疑惑“春天凡有残疾的人都犯病”),持续的时间并不长。难道贾母的燕窝也有毒?

可是问题又来了。即使不存在下毒之说,宝玉为什么阻止黛玉吃宝钗的燕窝?要知道,宝玉一直希望女孩子们互相友好,宁可自己夹在中间受罪。看到宝钗替黛玉拢头发,他就非常高兴:“在傍看着,只觉更好,不觉后悔头里不该令他抿上鬓去,也该留着此时叫他替他抿去。”那么,宝钗送燕窝这样明显的友好之举,宝玉为什么不让黛玉接受呢?

原因其实宝玉已经说了,是隔了好久之后跟紫鹃说的:“宝姐姐也是客中,既吃燕窝,又不可间断。若只管和他要,太也托实”,于是宝玉出面,向贾母建议了。

为什么要对紫鹃说?宝黛之间,有一种深刻的默契,不需要什么话都说明了。宝玉只说了“燕窝”两个字,过不久贾母就派人每天送来,黛玉一定能知道其中发生了什么。但是读者当然不明白,所以让宝玉对紫鹃解释。

宝钗在贾家住,虽然“一应日费供给,一概免却”,毕竟算是客人。也只有当作客人来看,薛姨妈才能跟贾母平起平坐,而超过邢王夫人的规格。不管是酒宴座位,还是给王熙凤过生日凑分子,无不如此。甚至有人不仔细读书,胡乱认定薛姨妈从不请客,还当成一个问题提出来让大家讨论,完全忽略了第五十四回“此日便是薛姨妈家请吃年酒”一句。薛家哪里“从来不请客”了?

造成这样错觉,是因为薛家请客较少,又没有详细描写过。这也是正理。你住在别人家,却成天家请客,是不是有喧宾夺主之嫌?挪用到燕窝事件上,如果偶然送一次,是钗黛之间的友谊,如果长期供应,就有喧宾夺主之嫌了:贾家照顾黛玉不周,要我薛家来照顾。

如果把薛林都看作客居,这还没有什么。宝玉显然不是这么看的。“凭他怎么后手不接,也短不了咱们两个人的”,他早已经把黛玉看成自己人、贾家的一分子,那就更不能接受客人薛宝钗的长期捐助了。

这个事件,虽然宝玉并未张扬,黛玉也不会多心,但还是对宝钗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这个为人老成、事事稳重的少女,在燕窝事件上,却罕有地不够周到:体贴黛玉的身体,却无意间扫了贾府的面子。

经过这件事,宝钗更加成熟起来。到后来对岫烟“暗中每相体贴接济,也不敢与邢夫人知道,亦恐多心闲话之故耳”,恐怕就是从燕窝事件上取得了教训。

《红楼梦》中,宝玉为什么不让黛玉吃宝钗送来的燕窝?

宝玉没有不让黛玉吃宝钗送来的燕窝,他只是不让黛玉吃的燕窝一直由宝钗供应。理由很简单——因为宝钗在贾府也是客居。黛玉作为贾府收养的孤女,自然一应生活物资由贾府供应才对。

宝钗送黛玉燕窝,送一次是朋友间的馈赠,但要长期供应,事情的性质就变了。

这件事,虽然不像宝玉说的“没什么要紧”,但是也不必阴谋论到宝钗在黛玉燕窝里下毒的程度,这种愚蠢的下三滥手段,别说宝钗了,二百五兮兮的赵姨娘也不会用。

宝玉刻意掩盖这件事,是为了家庭和睦和亲戚体面

薛宝钗是客居,是亲戚,是外人。

林黛玉是寄居,属于被贾府收养的孤女,算是贾府的一份子,所以黛玉的衣食住行,种种生活物资供应,都应该让贾府来出,才是名正言顺的。

宝钗家是皇商,偶尔一次拿燕窝给黛玉送礼,是姐妹情分,不会有什么问题。但是如果黛玉的燕窝吃完了,宝钗持续长期的给她供应,这就是在打贾府的脸。

这件事传扬开来,等于是在说贾府穷了、王夫人不贤惠、王熙凤没算计,实在是丢人。

如果赵姨娘这个蝎蝎螫螫,唯恐天下不乱的女人,她知道了这件事,还不知道要搞出什么幺蛾子,编出什么闲话来作乱。

受害的首先是管家媳妇王熙凤,她对黛玉照顾不周,吃个燕窝都供应不上,居然要亲戚薛家给黛玉提供。

然后倒霉就是当家主母王夫人,她作为当家夫人和舅妈的不够贤惠,严重失职。贾母和王夫人的关系本来就很微妙,加上对于宝玉婚事意见不合,明里暗里在较劲。

宝玉都能明显感觉出他妈对林黛玉的敌意,所以才说黛玉吃燕窝“虽不便和太太要”。就是怕王夫人觉得黛玉多事,更加厌恶。

而且这件事要是闹出不好听的话来,传扬出去,好像荣国府供不起表小姐吃燕窝一样,名声也是很不好的。

那样也会伤害薛家的体面,也辜负了宝钗的一片好心,也让黛玉难堪。

所以宝玉要悄悄的和黛玉说这件事情,不仅不能让赵姨娘听见,其他姊妹也都不让知道。

其实就算宝玉不说,黛玉也不会再管宝钗要燕窝,宝钗也不敢持续性提供,因为这两个聪明的姑娘比宝玉更懂事。

宝玉虽然不中用,但他不傻,他非常清楚荣国府里的人际关系和派系格局。

宝玉不仅熟悉他屋里丫鬟们的脾气性格,派系矛盾。更知道自己家的事儿,赵姨娘和王夫人之间的种种龃龉,王熙凤平时对赵姨娘的打压,贾环对自己的嫉妒不忿,宝玉都很清楚。

薛宝钗是王夫人的外甥女,和母亲兄弟客居贾府多年了,是要寻求贾府的庇护,所以总是在做一些经营人际关系、讨好贾府上层、想让两家关系更加紧密的事情,包括金玉良缘。

宝玉对这些也很明白,因为薛家人的到来,让黛玉和他闹了很长一段时间的矛盾,掉了不少眼泪。

但是作为荣国府的嫡公子,宝玉就算再怎么不管事,也要首先维护家庭和睦,维护亲戚体面。

所以他悄悄的透露给了贾母,贾母开始安排人每天送一两燕窝给黛玉。就从根本上解决了这个问题,而且也只能有她黛玉那么聪明,和宝玉也有默契,自然知道是宝玉说的。

只有紫鹃不太明白,宝玉也跟她轻描淡写,也就把这件事揭过去了。

这件事必须宝玉来做,也只有他做最合适。类似这样的事情宝玉还做过很多,比如帮彩云背黑锅,帮柳五儿、芳官承担罪名等等,他总想“一床锦被遮盖则个”,大事化小,小事化无,大家没事儿最好。

宝钗给黛玉送燕窝,是费心结交黛玉的重要环节

《红楼梦》第四十五回,“金兰契互剖金兰语”中两大女主林黛玉和薛宝钗终于在前番“蘅芜君兰言解疑癖”的铺垫之下,感情成功升华,握手言和,说起了掏心掏肺的贴心话,成为了金兰姐妹。

无论宝钗这一番和黛玉的沟通聊天有多少真心,我相信起码在黛玉坦言对她放下心结嫌隙的那一刻,宝钗和黛玉这两个聪明美丽的女孩子是真的惺惺相惜的。

宝钗在贾府客居多年,上上下下收获了不错的口碑,唯有林黛玉,之前因为贾宝玉和“金玉良缘”的缘故,始终对宝钗保持了敌意,尤其是前期和宝玉没有定情的时候,简直是处处针对宝钗,动不动就要怼一脸,半点面子也不给。

宝钗是个聪明人,她开始的时候不知道宝黛之间的男女感情,后来知道了,但是她能咋办呢?

她也看不上宝玉这个不中用的绣花枕头,但是她的家族败落,哥哥不争气,母亲庸懦,薛家必须要攀附着贾家生存,和宝玉的婚事,该争取还要争取。否则薛姨妈将来去世了,薛家立刻就被踢出四大家族了。

可是宝黛情比金坚,“金玉良缘”的阻力就更大了,宝钗这时候被耽搁了几年,年龄也不小了,起码已经十八岁了,在古代已经属于大龄未婚女青年了。

眼看攻略宝玉困难加重,那么只能先和贾府的上层搞好关系,螃蟹宴就是宝钗借着史湘云的名义,想要讨好贾母的,但是有点弄巧成拙了。

所以,后来贾母在款待刘姥姥逛大观园的时候,借由“霞影纱”“帮宝钗布置房间”“栊翠庵喝茶”三件事敲打了王夫人和薛家,并且摆明了对螃蟹的嫌弃,所以在刘姥姥逛大观园的两回中,大家都被逗的大笑不止,唯独宝钗一次也没有笑过。

宝钗想要扳回一局,重新在贾母那里讨个好,就选择从林黛玉这里做突破,先缓和黛玉的关系,削减金玉良缘带来的负面影响。毕竟黛玉还是贾母非常疼爱和重视的人。

宝钗也是下了很大功夫的,不仅专门想办法弄到了黛玉的药方来看,还私下里翻了很多的少医书,做足了功课。

之所以说宝钗有目的,是因为她在贾府多年了,黛玉也病了多年了,没道理突然间想起来关心黛玉的病症。虽然不至于“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但是,这个世界上也没有无缘无故的爱。

因为做足了功课,所以宝钗能对黛玉说出这样的话来:

宝钗道:“昨儿我看你那药方上,人参肉桂觉得太多了。虽说益气补神,也不宜太热。依我说,先以平肝健胃为要,肝火一平,不能克土,胃气无病,饮食就可以养人了。每日早起拿上等燕窝一两,冰糖五钱,用银铫子熬出粥来,若吃惯了,比药还强,最是滋阴补气的。”

林黛玉的药方在哪里可以看见呢?多半是在贾府下人的手里,因为书中多次写到贾府众人看病吃药的流程,都是医生开了药方给主子们看,然后打发下人人拿着药方去抓药,送到贾府的茶房里煎了,再给主子端过去。

林黛玉一般是吃丸药,汤药的话大部分是在潇湘馆里自己煎,参见第五十二回黛玉转送宝琴给她的水仙给宝玉时说:

黛玉道:“我一日药吊子不离火,我竟是药培着呢,那里还搁的住花香来熏?越发弱了。况且这屋子里一股药香,反把这花香搅坏了。

但是黛玉的药方应该还是太医来瞧过之后开了方子,给贾母看了,然后贾琏安排下人去跟着太医取药,回来送进来给紫鹃的。

宝钗在荣国府多年,凭借她的“施小惠”经营了非常不错的人际关系,尤其是那些下人,婆子丫鬟们几乎都很喜欢她随分从时,行为豁达,还经常打赏她们。

所以,宝钗能拿到黛玉的药方并不是一件难事,难的是她竟然真的去研究了黛玉的病症和医书。

宝钗虽然本来就是博闻强记的大观园“活百科”,但是医书不比其它,想要弄明白还真需要费不少脑细胞。

而且黛玉的身体也一直不好,宝钗又是那样谨慎的人,“不关己事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她敢开口主动找上门来,谈论黛玉的病症和药方,并且给黛玉制定了食疗的方案,这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

虽然宝钗带着结交讨好的意思,但是她真的用心了,就黛玉这个身体情况,就连太医也不敢随便给她开药,因为是黛玉吃下去要有个好歹,开方子的人要承担责任的。

但是,宝钗还是大胆的给了黛玉建议,可见她做了深入的研究,有很大的把握,才敢这样做。

宝钗这样努力,这样费心,主要就是想和黛玉化敌为友,结个善缘,缓解一下让薛家在贾府的尴尬,给贾母好一点的印象。

既然她的出发点是为了一举多赢,那么,她是绝对不可能给黛玉送毒燕窝的,那不是费劲吧啦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吗?!

宝钗给黛玉送燕窝是有完整计划的,她就是要好人做到底

贾府虽然败了,但是黛玉吃燕窝肯定还能供应的起。不过宝钗是打定了主意要“好人做到底”的,她既然费了这么大气力,不能只给黛玉一个建议就完事了。

黛玉是个不太在乎生死的人,她自幼两度经历离丧,有聪明绝顶,早就看开了。对自己的病情也不上心,整天吃药都不积极,吃饭睡觉也规律,她认为“死生有命,富贵在天,也不是人力可强的。”

那么如果宝钗只给她一个食疗方子,黛玉肯定就是听听就得了,她太清楚贾府是个“风道霜剑严相逼”的环境了,不会主动多事去要燕窝的。

宝钗当然理解黛玉,也明白贾府是个什么脏污泥潭,她还特意点了黛玉一下:

宝钗道:“这里走的几个太医虽都还好,只是你吃他们的药总不见效,不如再请一个高明的人来瞧一瞧,治好了岂不好?每年间闹一春一夏,又不老又不小,成什么?不是个常法。”

宝钗这话说到了黛玉的心坎上,黛玉寄人篱下,孤苦伶仃,仰赖贾母疼爱,才能有这样好的生活条件。但是终究是亲戚家,哪有自己家方便呢?

所以黛玉这样对宝钗说:

你方才说叫我吃燕窝粥的话,虽然燕窝易得,但只我因身上不好了,……请大夫,熬药,人参肉桂,已经闹了个天翻地覆,这会子我又兴出新文来熬什么燕窝粥,老太太,太太,凤姐姐这三个人便没话说,那些底下的婆子丫头们,未免不嫌我太多事了。你看这里这些人,因见老太太多疼了宝玉和凤丫头两个,他们尚虎视耽耽,背地里言三语四的,何况于我?况我又不是他们这里正经主子,原是无依无靠投奔了来的,他们已经多嫌着我了。如今我还不知进退,何苦叫他们咒我?"

果然黛玉和宝钗这两个聪明姑娘想到了一处,宝钗见黛玉也看的极明白,接着就说了自己要送她一包燕窝,让她先吃着。

送燕窝才是宝钗看黛玉药方,研究黛玉病症,翻查医书种种努力的终极目的,就是要让黛玉接受自己的好意啊!

宝钗一直非常喜欢送东西去打点人际关系,送金钏旧衣服,送袭人戒指和裙子,也包括送黛玉燕窝。

黛玉并不是很在乎什么燕窝不燕窝的,她在乎的是宝钗对她的一份关怀之情,之前的教导,现在的推心置腹交流都让黛玉在寒冷中感受到了温暖。

黛玉是个缺爱的孩子,贾府中真心对她的唯有贾母和宝玉,贾母年老,宝玉也不太靠谱,所以像宝钗这样一个聪慧通达,共情能力很强的知心大姐,人生导师,是黛玉非常需要的。

既然宝钗是真心想要送黛玉燕窝,领她的人情,甚至还很期待黛玉能吃燕窝病情好一点。

如果黛玉吃了宝钗的燕窝身体好转,不仅黛玉会更感激她,贾母也会感激她,属于一举多得

那么,宝钗更没有理由在燕窝里动手脚了。所以,不要老是怀疑薛宝钗送的燕窝有问题,就算没有燕窝,黛玉的病也不会更好了,吃了至少还缓解了咳嗽。

至于睡眠,黛玉的睡眠一直都是个问题“大约一年之中,通共也只好睡十夜满足的”,不关宝钗和燕窝的事儿,从没听过说吃燕窝会睡不着觉的,又不是吃了千万的年人参。

南山橘暖 / 文

我是南山橘暖,爱读书,爱读红楼梦。红楼梦解读见仁见智,如有歧误,敬请雅正。

《红楼梦》中,宝玉为什么不让黛玉吃宝钗送来的燕窝?

宝玉并没有让黛玉不吃宝钗送的燕窝。

宝钗给派人黛玉送了一一大包上等燕窝来,还有一包子洁粉梅片雪花洋糖,说是让黛玉先吃着,吃完了再送来。因为黛玉身子弱,用燕窝滋补最好的。

一开始是宝钗来探望黛玉,说起黛玉的病,宝钗认为医生给黛玉开的方子里人参肉桂太多了,火大。不如多吃燕窝滋补。

黛玉说自己寄居贾府,不是正经主子,每天看病熬药已经闹得天翻地覆,再兴出个吃燕窝的事,怕人说闲话。于是宝钗就说自己家有,可以送一些给她。

而宝玉知道这件事以后,就跟贾母说了,于是贾母派人每天给黛玉一两燕窝。

这件事是宝玉跟紫鹃说。

书中写道:

宝玉道:“也没什么要紧。不过我想着宝姐姐也是客中,既吃燕窝,又不可间断,若只管和他要,太也托实。虽不便和太太要,我已经在老太太跟前略『露』了个风声,只怕老太太和凤姐姐说了。我告诉他的,竟没告诉完了他。如今我听见一日给你们一两燕窝,这也就完了。”

在宝玉看来,林黛玉接受薛宝钗的燕窝是不合适的,因为燕窝是贵重补品。这个人情有点大,他不想让林黛玉欠宝钗这么大一个人情。

而且宝玉说得对,既然要吃燕窝补养身体就得不间断地吃才有效果,也就是常年累月地吃,所以不可能一直跟薛宝钗要。所以干脆他跟贾母说了,把燕窝变成林黛玉的份例,岂不是两全其美!

现在有些人过度解读《红楼梦》,说什么薛宝钗在燕窝里下毒了,所以宝玉不让她吃,薛姨妈去潇湘馆照顾林黛玉,在她的药里下毒了,所以林黛玉的身体越来越差……

那么请问薛宝钗帮史湘云搞诗社,请大伙吃螃蟹,结果林黛玉只吃了一点夹子肉,就心口疼,是不是宝钗也在螃蟹里下毒了?

《红楼梦》中,宝玉为什么不让黛玉吃宝钗送来的燕窝?

关于贾宝玉不让林黛玉吃薛宝钗送来的燕窝,这里无关燕窝好坏的问题,而是关于立场的问题。宝钗黛三人立场不同,自然看法也不一样。

黛玉在贾府也算客人,她怕给贾府添麻烦,更怕贾府的大小仆人们的做好做歹,因而情愿不顾生命如何,也不要张口要燕窝去吃。现在有宝钗这个金兰之好愿意送,并且真诚实意为自已好,自己怎么好意思拒绝,只能满怀感激的收下。宝钗在贾府也算客人,她对黛玉惺惺相惜,既理解黛玉的处境艰难,又心疼她病况渐重,一心为黛玉着想,对身在客中,为黛玉这个半主半客的女孩子心生怜悯,却又无法替代,只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来温暖黛玉。

林黛玉和薛宝钗的做法都不错,为什么宝玉要阻止呢?这就要说到宝玉的立场了。贾宝玉是贾府的公子,是主人,林黛玉和薛宝钗是贾府的客人。主人照顾客人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如果林黛玉吃一个燕窝,都需要别的客人去供应,那么贾府的脸也就难看了。

为什么有人会怀疑宝玉劝林黛玉不要接受薛宝钗送的燕窝是因为燕窝有问题呢?问题出在五十二回,宝玉正要告诉林黛玉劝阻缘由,赵姨娘来了,林黛玉怕赵姨娘说三道四,便使眼色让宝玉出去了。一句话没有说完,可不就是让人怀疑吗?不过后来宝玉给解释了:

“……不过我想着宝姐姐也是客中,既吃燕窝,又不可间断,若只管和她要,太也托实。虽不便和太太要,我已经在老太太跟前略露了个风声,只怕老太太和凤姐姐说了。我告诉她的,竟没告诉完了她。如今我听见一日给你们一两燕窝,这也就完了。”

其实关于燕窝这件事,不管是薛宝钗还是林黛玉都有些问题,他们只想到对方,一个考虑到对方的身体需要燕窝,一个考虑到对方的面子不好意思拒绝,却从来没有想到如果林黛玉接受了薛宝钗的燕窝,那么身为主人的贾府会是怎样的难堪。好在事情刚起了个头,薛宝钗送了一次燕窝,就被贾宝玉及时阻止了,不然堂堂的贾府传出不能供应客人燕窝,这让贾府情何以堪。

《红楼梦》中,宝玉为什么不让黛玉吃宝钗送来的燕窝?

其实,宝玉并不是不让黛玉吃宝钗送的燕窝,而是觉得宝钗住在贾府,属于亲戚来做客,不能太麻烦人家,属于一种客气。而宝钗真心怜惜黛玉,送燕窝出于好心,实在没有很多人解读的要害黛玉之心。至于宝玉拒绝的原因,表现在三个方面。

宝玉担心贾母知道后觉得丢了颜面,不开心

贾母作为贾府的最高统治者,把贾府的颜颜面看得至关重要。不然的话,也不会在参观过宝钗住的蘅芜苑,看到雪洞一般的屋子,简陋的陈设,一直摇头。在她老人家看来,即使她在家省事、简朴习惯了,住在我们家,该有的排场必须得有。要是来个亲戚看到这个场面,太不像话了。

当时在场的刘姥姥,不就是亲戚吗?你看,黛玉的潇湘馆,精致、温馨,比上等书房还气派,刘姥姥夸个不停,贾母当时多开心,脸上多有光彩!笑指黛玉道:“这是我这外孙女儿的屋子。”

等到了宝钗的房间,竟然是另一番景象,这让老太太异常失望。你看她怎么说的?房里这样素净,也忌讳。我们这老婆子,越发该住马圈去了。

黛玉是贾母最疼爱的心肝宝贝,仅次于宝玉。连最名贵的软烟罗都舍得给她糊窗纱,何况是几两燕窝?黛玉的母亲贾敏,可是贾母最疼爱的女儿,出嫁前受宠的程度,连王夫人都羡慕,说不定还在心里暗暗嫉妒。

不要看黛玉自己说什么吃穿用度都是他们家的,这是她谦虚。你想啊,贾敏得有多少嫁妆?别的不说,单就林妹妹书架子上的那些古书,就是价值连城的古董。那些藏书种类之多,估计都超出我们的想象。就连冷僻的古琴琴谱都有,更不用说常看的诗集、文集了。

倘若贾母知道林妹妹吃了宝钗送的燕窝,也许表面上会感激,但是心里必定生气。说不定找个机会数落王夫人,都有可能。这可不是贾母多事,要知道,在古代,贵族家庭的颜面很重要。宝钗的做法,让贾母很失面子。

或许有人会说,人家宝钗的一番苦心和好意,又被曲解了。这是两个概念。假如这事让外人知道,估计夸赞宝钗的人还不如责怪贾府照顾不周的人多。

黛玉平常的吃穿用度,哪一样不是最好的,老太太最上心的。有好吃的,先想着她和宝玉,迎春、探春、惜春都没这么上心过。

自己最疼爱的外孙女儿,竟然要让外人送燕窝,这不是要给外人留下照顾不周的话柄吗?当时,湘云要请客,被宝钗否决,自己从家里搬来螃蟹,替湘云张罗。贾母表面客气,心里其实也不开心。倘若是宝钗单独请客也就罢了,偏偏是替湘云出钱,还大张旗鼓,众人皆知。史湘云再没钱,好歹也是恭候千金。

对于宝钗的做法,贾母心里并不赞成。这次,送给黛玉名贵的燕窝,心里更不赞成。吃人嘴短、拿人手软,这句俗语放到哪个时代都适用。

宝玉怕王夫人知道后误解,加深对黛玉的不好印象

宝玉平时总是想方设法在自己母亲面前夸黛玉,千方百计地想让众人夸黛玉。宝玉想不通,为什么自己的母亲喜欢宝钗、不喜欢黛玉?

黛玉刚进门,王夫人便警告她,离自己儿子远一点。黛玉也很聪明,说,自己来了,自然和姐妹们在一起,兄弟们别处居住。黛玉马上划清界限,让王夫人无话可说。

之后的相处,宝玉的心里全是黛玉,这让王夫人很不满。当母亲的总觉得自己的儿子最好,错全是别人的。金钏一事,宝玉的责任更大,王夫人却把火全撒在金钏身上,害得她自尽而亡。王夫人不喜欢晴雯,觉得她眉眼像林妹妹,狐媚相,魅惑自己的儿子。

金钏死后,王夫人向宝钗诉说自己的苦恼,意思是黛玉有几件新衣服,想跟她要,怕她不愿意。宝钗很聪明,马上接话说,自己怕,可以把自己的新衣服贡献出来。经此一事,王夫人对宝钗的好感更添一层。

紫鹃一句玩笑话试探宝玉的真心,让贾府上下都知道了宝玉喜欢黛玉的事情。王夫人心里盘算的金玉良缘有了最大的敌人,自己的儿子被林妹妹迷惑,在众人面前做出如此失态的举动,王夫人能不生气?贾母训斥紫鹃,王夫人心里却恨极了黛玉。

一件件小事不断累积,王夫人心里对黛玉的不满也越积越多。再加上袭人、宝钗有意或者无意的煽风点火,王夫人心里更不痛快了。

为了减少自己母亲对林妹妹的误解,宝玉也变聪明了,在自己母亲面前,刻意疏远黛玉。有一次,贾母让人请他俩过去吃饭。当时,宝钗也在场。黛玉告辞先走了,宝玉碍于母亲在跟前,不便跟随林妹妹一起去了。你看宝钗说的话,赶紧走吧,林妹妹又不高兴了。(林妹妹还不自在呢)这不是挑拨王夫人和黛玉的关系吗?问题是,黛玉根本没生气啊。当着宝玉母亲的面开这种玩笑,岂不过分?

宝玉没走,说,管她呢,一会儿就好了。在自己母亲面前,宝玉学会了收敛,他怕王夫人多心,连累林妹妹。而这次,黛玉吃了宝钗送的燕窝,本来就嫌弃黛玉事多的王夫人,岂不更厌烦?本来就对宝钗有好感,这下更喜欢她、心疼她了。

你看,到最后,宝玉也没把这件事告诉自己的亲生母亲,而是告诉老太太跟凤姐。书中通过宝玉和紫鹃的对话,知道了宝玉推辞宝钗燕窝的原因,自己也给林妹妹申请了燕窝,每天都有人送过来,不再用宝钗送燕窝。原文中,宝玉这样说道。“虽不便和太太要,我已经在老太太跟前略露了个风声,只怕老太太和凤姐姐说了。”

由此可见,宝玉越来越懂事了。

受人恩惠,便有了短处,害怕敏感的黛玉因此伤心、自卑

《红楼梦》第四十五回,写到黛玉咳嗽的毛病又犯了,宝钗来看望她。姐妹两人聊天,经过上次黛玉当众说出戏文,宝钗教育她,两个人关系好了很多。

见黛玉咳嗽的厉害,宝钗说,看了黛玉的药方,人参肉桂太多了。虽说益气补肾,但也不宜太热。应该

饮食养人,每日早起拿上等燕窝一两,冰糖五钱,用银铫子熬出粥来,若吃惯了,比药还强,最是滋阴补气的。

面对宝钗的苦心,黛玉十分感动。开始自责,觉得是以前自己太小心眼。你素日待人,固然是极好的,然我最是个多心的人,只当你心里藏奸。从前日你说看杂书不好,又劝我那些好话,竟大感激你。往日竟是我错了,实在误到如今。

黛玉自尊心极强,很在意别人的看法,她不好自己张口要燕窝。林妹妹有很多顾虑,因为自尊所以自卑。她感慨自己一无所有,吃穿用度,一草一纸,皆是和贾府的姑娘一样,那些小人岂有不多嫌的。

又说自己请大夫,熬药,人参肉桂,已经闹了个天翻地覆,这会子又要什么燕窝粥,即便老太太、太太、凤姐姐这三个人没意见,那些底下的婆子丫头们,也会嫌我太多事了。

宝钗安慰她,说自己明日和妈妈说,与你送几两,每日叫丫头们就熬了,又便宜,又不惊师动众的。

而宝玉想得和黛玉不一样,他觉得这么麻烦宝钗也太实诚了。在宝玉心里,黛玉是一家人,宝钗是外人,不能把别人的客气太当真。

宝玉了解黛玉的性格,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前世的灌溉之恩尚且今生要用一生的眼泪偿还。黛玉还不完的债,太累了。

宝玉怕黛玉因此事产生心理负担,再联想到自己无父无母,无兄弟姐妹的身世,心生自卑,忧思加重,病情岂不又加重了?宝钗的一番苦心和好意,黛玉心领了,因此对宝钗更加信任。宝玉则是权衡多方关系,婉言拒绝了宝钗的好意。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