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晴雯为何只撕了贾宝玉和麝月的扇子?

《红楼梦》的情节一贯草蛇灰线伏延千里,很多细节都埋伏在不经意的小事上。器物作为红楼梦中重要的带有隐喻意义的线索,没有什么比扇子更能体现的好。《红楼梦》中与扇子密切相关的事就有三四件,最有名的当然是三十一回“撕扇子作千金一笑”。而这一回,最大的亮点是晴雯撕了两个人的扇子。

三十一回开篇就讲“散”,由端午节前小红那句“千里搭长棚没有不散的筵席”,到端午节林黛玉的“喜散不喜聚”,最终线索归到晴雯这里,失手跌了贾宝玉的扇子,引发与贾宝玉争执。最终到了晚间,晴雯动手撕了贾宝玉的扇子。

宝玉笑道:比如那扇子原是扇的,你要撕着玩也可以使得,晴雯听了,笑道:既这么说,你就拿了扇子来我撕。我最喜欢撕的。宝玉听了,便笑着递与她。晴雯果然接过来,嗤的一声,撕了两半,接着嗤嗤又听几声。

晴雯撕了贾宝玉的扇子,这是强烈的寓意晴雯最终将因贾宝玉而走。扇子通散。晴雯说:“只说大家横竖是在一处”表示她极不喜散,也从没想过散。可她却第一个被撵走,第一个散了。始作俑者就是贾宝玉。王夫人嗔怪晴雯妖媚惑主,将她撵走,主因是贾宝玉。晴雯撕了贾宝玉的扇子,是向以后会造成她“散”之人的反抗!

晴雯撕了贾宝玉的扇子无可厚非,可她撕了麝月的扇子就耐人寻味了。贾宝玉是造成晴雯离散的始作俑者,与麝月有关么?难道麝月也是令晴雯“散”的罪魁祸首?

晴雯判词第一句就说:霁月难逢,彩云易散。整部红楼梦唯一叫月的只有麝月。晴雯是霁,麝月是月,晴雯和麝月难逢却偏偏相逢,显然是不兼容的意思。结合风流灵巧遭人怨,寿夭多因诽谤生。很清晰的将晴雯被撵背后的告密者指向麝月。

一直以来,因为脂砚斋批语:好歹留着麝月,令人极少怀疑她。可怡红院连袭人都走了,她却留下来,不得不说不要小看麝月。开到荼靡花事了,这句“韶华盛极”绝不是赞美麝月的话。麝月出头之日,是群芳离散的开始。麝月告密,晴雯最先被撵走,随后,大观园陆陆续续开始离散,直到分崩离析。麝月是群芳离散的导火索。

晴雯撕了贾宝玉的扇子,不过是将自己散的矛头指向贾宝玉,确实宝玉是主因。而撕了麝月的扇子就是抗争,也是点名暗示麝月是背后那个告密者。不然怡红院那么多丫头为什么只出来了麝月?如果只是巧合,完全可以是别人,麝月也不会是那个唯一入了晴雯判词的人!

红楼梦阅读不可能有观点一致,多歧为贵是态度,欢迎留言探讨,也欢迎关注本人:君笺雅侃红楼!你的关注将是我写作的最大动力,动动手指,关注一下,欢迎收藏转发。非常感谢!

《红楼梦》中晴雯为何只撕了贾宝玉和麝月的扇子?

晴雯撕扇,为何只撕了宝玉和麝月的扇子。

首先,晴雯撕扇的起因是宝玉与她吵架,因为她早起失手跌破了扇子。为何失手?因为宝玉头天踢伤袭人,懊悔心疼,让晴雯吃醋不已。

所以早起晴雯看啥都来气,拿东西手重,跌破扇子,宝玉抱怨,她就吵架,袭人劝架时失言说“我们”,宝玉又说叫晴雯出去,晴雯彻底恼了。

晚上宝玉消了气,来安慰晴雯,晴雯就要求撕宝玉扇子玩。于是宝玉给她自己的扇子撕了,恰好麝月经过,觉得糟蹋东西,就劝了两句,宝玉把她扇子也抢来给晴雯撕了。晴雯就此彻底消气了。

有些女人在要求男人证明对自己的情感时,总喜欢要对方有所毁灭和牺牲。

这种毁灭有时是要求对方放弃一个远大前程,有时是要求对方说前女友坏话,也有时是要求对方花钱买一些浪费钱但自己并不实用却能满足虚荣的东西。

晴雯的要求是宝玉要证明自己爱她胜过别的丫鬟。宝玉对袭人好,令她不爽。宝玉把自己的扇子给她撕着玩,令她感觉自己找回了面子,宝玉把麝月的扇子拿来给她撕,她感到自己得到的宠爱高于麝月,于是心满意足。

如果两个人相爱却不打扰到别人,这爱情就不够刺激,缺乏诚意。黛玉在听到宝玉奚落宝钗时面有得意之色。晴雯在宝玉抢麝月扇子给自己撕后心情超好,都是这个缘故。

麝月倒霉,刚好经过,麝月老实,不爱糟蹋东西,保持劳动妇女本色,所以她会谴责晴雯的行为。因为她肯爱惜东西,积德,所以才有缘陪伴宝玉到最后。

如果当时经过的是袭人,宝玉未必会抢来扇子给晴雯撕,因为此时晴雯在宝玉心中次序越不过袭人。不过晴雯心眼儿没那么多,能公然欺负一下麝月就觉得很痛快了。

所以晴雯还是蛮好哄的,难怪最后死那么早。为笨笨的晴雯默哀一分钟。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