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里贾母唯一一次警告林黛玉是怎样进行的?凤姐怎样配合的?
《红楼梦》第五十四回,主要描写了荣府元宵节情景,这个元宵节后,宫中老太妃去世,贾府众钗多染疾病,各种沉疴旧疾也浮出水面。贾府的情况开始急转直下,府中难得再有盛大热闹、红飞翠舞的场景,反之是争斗、欺凌、打骂、偷盗等事频出,这个元宵节,可以说是贾府冰火两重天的分水岭。
在这个元宵节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场景,便是贾母的《掰谎记》和王熙凤的“戏效斑衣”了,而这也被用作了章回目。关于贾母的《掰谎记》,其所针对的人物历来被猜测纷纷,莫衷一是,而因为在贾母“掰谎”前,发生了一件事,使得许多人将目光锁定了林黛玉,那就是“喂酒事件”。
元宵宴中,贾母吩咐宝玉为众人斟酒,除了邢王夫人这些长辈,连姐妹们也一并斟了,宝玉依次斟了后,到黛玉面前,偏偏黛玉不饮,而是将酒杯放到宝玉唇边,宝玉一饮而尽。这时王熙凤突然笑道:
“宝玉,别喝冷酒,仔细手颤,明儿写不得字,拉不得弓。”宝玉忙道:“没有吃冷酒。”凤姐儿笑道:“我知道没有,不过白嘱咐你”。这一处很有意思,首先是黛玉为何要当众喂宝玉酒?很多人认为这是黛玉在绣恩爱,给长辈们施压,其实这是冤枉黛玉,即便她真的很想这么做,但是她也会顾忌当时的礼教,譬如她可以跟宝玉共读《西厢记》这种被长辈们视为洪水猛兽的“混账书”,但是宝玉仅用其中一句调侃了她,她便面红目嗔,自觉被当成“爷们解闷的了”。即便两人私下都会如此自尊,黛玉又怎么可能众目睽睽下秀恩爱,更莫提给长辈施压?那么,黛玉喂酒的实际原因是什么?有两个缘故:
其一,黛玉杯中的酒冷了。虽然宝玉后面解释说并不是吃冷酒,但是我们结合前面的文字就发现宝玉说谎了,我们看原文写道:贾母又命宝玉道:“连你姐姐妹妹一齐斟上,不许乱斟,都要叫他干了。”宝玉听说,答应着,一一按次斟了。至黛玉前,偏他不饮,拿起杯来,放在宝玉唇上边,宝玉一气饮干。黛玉笑说:“多谢。”宝玉替他斟上一杯。从这段话可以知道,贾母吩咐宝玉给众姐妹斟酒,是有规定的,就是每人一杯,是“不许乱斟”的。可是为何宝玉喝了黛玉杯中的酒后,为何宝玉还要斟上一杯?只因为黛玉之前杯里的酒不是宝玉斟的,而是放了一会子了。在寒冬腊月,这样的酒是很容易就冷了,而黛玉脾胃虚弱,不宜吃冷酒,所以看到宝玉要来斟酒,便想着“你要斟酒,就先帮我把这杯冷酒喝了”,完全是小孩儿的行为。
其二,暗中跟宝钗宣誓主权。如果我们细心,就会发现宝玉吃冷酒是个梗。在第八回,宝玉在梨香院探望宝钗,在黄金莺露出“金玉良缘”的意后,宝玉也看到了宝钗的金锁,黛玉正好进来,两人就在梨香院跟薛姨妈一家吃酒。期间宝玉要喝冷酒,宝钗便劝,宝玉听后便乖乖地要来暖酒吃了,为此还引来黛玉的“半寒酸”。而这一次,同时冰天雪地,同是冷酒,黛玉偏让宝玉一饮而尽,这是一种意识上的胜利,这个做法当然别人看不懂,而宝钗是知道的,黛玉是在告诉自己,她无需长篇大论,仅需要一个眼神,就能让宝玉心甘情愿服从。
黛玉的举动,即便是有自己的原因,但懂的人不多,而这样的行为在众人眼中却显得很轻浮孟浪,连王熙凤也为此着急了,不过王熙凤素日就是个圆滑机变的主,她忙跟宝玉笑道:“宝玉,别吃冷酒”。什么意思呢?是告诉在场的人,宝玉是在替林妹妹吃冷酒,林妹妹脾胃不好,这是众所周知的,所以他们的行为不是你们想的那样,不过是一个哥哥对妹妹的爱护罢了。然而,宝玉这个愣头青没听明白,掩饰称自己没吃冷酒,凤姐也只能无奈笑道“我不过白嘱咐你”。这一切都被众人看在眼里,贾母也急在心里,毕竟浸淫深宅大院多年,贾母深知府中多的是深心利口,自己外孙女和宝贝孙子的这个举动必然被他们过度揣测,垢谇谣诼,所以她决定找个机会为自己的“两个玉儿”做个解释。这个机会很快就来了,就是逮着说书女先生的话头对古今千篇一律的“才子佳人”小说痛批一顿,贾母怎么说的呢?原文:
编这样书的,有一等妒人家富贵,或有求不遂心,所以编出来污秽人家……何尝他知道那世宦读书家的道理!别说他那书上那些世宦书礼大家,如今眼下真的,拿我们这中等人家说起,也没有这样的事,别说是那些大家子。说到底就是想告诉大家,我们家的孩子都是知书达理,小姐少爷身边都跟着贴身丫环和奈母的,根本不会有那样的事,所以你们也别恶意揣测我外孙女和宝贝孙子的感情了。
所以,很多人总认为贾母的《掰谎记》是针对黛玉,然而这只是贾母庇护黛玉的举动,不然,在”掰谎“完后,贾母怎么又百般慈爱的将黛玉拥进了怀里呢?而有趣的是,黛玉的作为一直被安排在坐在贾母身边,倒是宝钗,座位则被移得极远,一笑!红楼梦里贾母唯一一次警告林黛玉是怎样进行的?凤姐怎样配合的?
(我是君笺雅,欢迎关注:君笺雅侃红楼)
我是觉得元宵节贾母的“掰谎记”确实针对林黛玉和贾宝玉的鲁莽行径。说警告有点严重,更多是提醒。
我认为贾母是坚定的宝黛姻缘支持者。毕竟一个亲孙子,一个父母双亡的外孙女,贾母能死后闭眼的最好方法就是将林黛玉嫁给贾宝玉。这才能让她放心。
五十四回,元宵节贾家聚会,贾宝玉敬酒的时候贾母说让所有人都喝了。到了林黛玉这里,她偏偏不喝,拿起酒杯喂给了贾宝玉,贾宝玉就这林黛玉的手替他喝了这杯酒。这是很不恰当的行为,很多人觉得贾宝玉林黛玉从小一起长大,亲密无间。可这种行为在渐渐长大的情况下就不太合适了。尤其大庭广众之下。早在二十一回,袭人就因为贾宝玉早上去林黛玉房中看林黛玉和史湘云不满意的说过:“姊妹们和气,也有个分寸礼节…”可见那时候已经早该有了男女之别,更何况后来的元宵节早又过了一两年,更大了。
宝玉和林黛玉的小动作第一个发现的是王熙凤。但王熙凤说的一句话却有些意味不明。王熙凤说:“宝玉,别喝冷酒,仔细手颤,明儿写不得字,拉不得弓。”这和当初第八回薛姨妈说的一句差不多。显然这句话也是当时对男孩子经常开的玩笑。但说在那个当口,却有点让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小暧昧被瞩目了。我估计王夫人一定在心底翻了个白眼。贾母也会有点尴尬。所以才有了贾母后面的“掰谎记”。
林黛玉和贾宝玉的亲密举动众人面前显然不合适。贾母作为林黛玉的监护人是需要有个态度的。偏巧后面女先儿(女评书艺人)要讲一出《凤求鸾》,贾母自然一定听过这书,所以一猜必中。就当众讲了一出反对男女爱情的礼教言论。其中贾母说的大段文字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这有个原故:编这样书的,他自己看了这些书看魔了…
贾母这就是提醒贾宝玉林黛玉了,你们要注意点影响。联想到后面在抄检大观园后说贾宝玉:我为此也担心,每每的冷眼查看他。必是人大心大,知道男女的事了,既细细查试,究竟不是为此,岂不奇怪!
贾母这一段话就是呼应前面的“掰谎记”。贾母说这个,第一表示和林黛玉无关;第二贾宝玉还不知道男女之情;这就是彻底替贾宝玉林黛玉开脱了。
综上,贾母掰谎记并不是针对林黛玉和贾宝玉,而只是点醒二人,太过着痕迹,甚至在后面王夫人抄检大观园的时候,还在替他们找补,也是用心良苦了。
君笺雅侃红楼,多歧为贵。你的关注将是我写作的最大动力,动动手指,关注一下。非常感谢 !
红楼梦里贾母唯一一次警告林黛玉是怎样进行的?凤姐怎样配合的?
《红楼梦》第五十四回,发生了黛玉喂酒事件,一时间,让黛玉成了风口浪尖的人物。
怎么回事呢?
元宵家宴,一大家子人都到了,贾母心情大好,让宝玉起身,挨个给姊妹们倒酒,宝玉挨个倒了,到了林黛玉的时候,黛玉把酒杯端给了宝玉,意思是让宝玉喝了,宝玉二话没说,一仰脖子干掉了。
这便是黛玉倒酒事件。
现在看来,并没什么大不了的,但在古代,特别是在人多口杂的大观园里,还当着这么多人的面,黛玉这一行为未免太过大胆了,难免落人口实,惹人非议。
要知道,酒杯和嘴唇接触,是很私人的东西,除非是两口子,或者关系亲密的恋人,一般人不会接别人的酒杯喝的。
不过,当时气氛热烈,觥筹交错,大家有说有笑的,并非所有人注意到了黛玉的细微动作。
凤姐眼尖,看到了这一幕,笑道:“宝玉,别喝冷酒,对肠胃不好,仔细明儿写字手颤!”。
凤姐一句话,把所有人的注意力都吸引到这边来了,贾母、王夫人、薛姨妈、薛宝钗以及众姊妹都往这边瞅,瞬间都明白怎么回事了。
宝玉笑了笑,说道:“我没吃冷酒!”
凤姐笑道:“那就好!”
其实宝玉撒谎了,他喝了冷酒。
宝玉给黛玉倒酒时,黛玉杯子是满的,她没有喝,当时正值寒冬,屋里没有暖气,酒很快就冷了,黛玉身子骨不行,脾胃虚弱,不敢喝,于是就让宝玉替喝了,宝玉喝完了之后,又帮黛玉重新倒了一杯温酒。
在宝玉和黛玉看来,宝玉喝了黛玉的酒并没什么大不了的,稀松平常,比这更亲密的事,他们也干过,他们还曾一人一个枕头,睡一张床上聊天呢。
不过,在别人看来,有违传统礼法了,太有伤风化了,所以凤姐才善意提醒了一句,这说明凤姐想歪了,想歪的人还有很多,至少薛宝钗是吃醋的,薛姨妈心里不爽,王夫人也不爽。
贾母是个聪明人,别人心里想的什么一清二楚,她想替宝玉和黛玉辩白几句,恰好这时正唱着才子佳人的戏文,贾母便就着戏文,阐述了自己的一番见解:
编这样书的,有一等妒人家富贵,或有求不遂心,所以编出来污秽人家……何尝他知道那世宦读书家的道理!别说他那书上那些世宦书礼大家,如今眼下真的,拿我们这中等人家说起,也没有这样的事,别说是那些大家子。
贾母的意思是,戏文里的才子勾引佳人都是骗人的,古代小姐生活在深闺之中,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并且身边跟着一大堆的仆人和侍女,才子根本没机会接触到佳人的,更不会发生什么风流韵事,所以戏文中的都是说书人瞎掰的。
贾母表面上是说戏文,实则是替黛玉和宝玉辩白,意思是我孙子和外孙女,亲亲白白、干干净净的,他们整天在我眼皮子地下,我心里明镜似的,你们就不要瞎猜了!
所以说,贾母不是警告黛玉,而是袒护着黛玉,此事之后,黛玉有所警觉,刻意与宝玉保持距离,以免妄生非议。
红楼梦里贾母唯一一次警告林黛玉是怎样进行的?凤姐怎样配合的?
贾母的“掰谎记”是在警告林黛玉吗?我不这么认为。
曹雪芹的伟大在于他在他《红楼梦》里描写的那些是彻底反传统的,他描写了一个在那种一心追求上进追求仕途追求节节高升的社会环境里一个彻底的叛逆者贾宝玉的形象,这个叛逆的娃儿,可以读书不去读,高考不去考,别人劝他好好读书他说人家是混账,这样与传统价值观格格不入的宝玉,帮着从小一起长大、比自己亲妹妹还亲的表妹代一杯酒又算啥?况且园子里大家都知道黛玉身子弱,连宝钗在看到宝琴看宝玉和湘云吃鹿肉的时候站在旁边看,不都对宝琴说,你林姐姐身子弱,不然也爱吃。
所以,与其说在贾母眼里古代那些才子佳人的戏全是套路,不如说在曹雪芹眼里,那些才子佳人的戏全是套路,所以我要写出一部非套路的书来,告诉你们什么是真爱,不是那种小姐与陌生人偷偷幽会,然后两个人瞒着父母家人私订终身,而是我们就是这样光明正大的相爱,并且愿意相伴一起到老。宝玉的好多次病,不正是因为这个?
所以,作者借助贾母之口,别把她的孙儿和外甥女想象得那么龌蹉,你们私下里津津乐道的那些才子佳人全是编出来的谎,而我的孙子外甥女儿就是这么光明正大。
所以,在后来抄捡大观园之后,贾母跟王夫人说宝玉并不懂得男女之事,也是为宝黛之间的纯洁爱情作辩证:一切都不是你想象的这样,你这当妈的首先就不应该这么想。这既是为了维护宝玉,更是为了维护黛玉。如果贾母要是像王夫人那样认为宝玉和晴雯藏了私情,有过苟且,那宝玉和黛玉之间还能说得清吗?所以,关键时刻贾母就是那定海神针,一言九鼎把那些不利于宝黛之事全打回去!
所以,贾母的话不是警告,是保护。
我是苏小妮,喜欢请点击关注和分享!
红楼梦里贾母唯一一次警告林黛玉是怎样进行的?凤姐怎样配合的?
以贾母对黛玉的宠爱,收到唯一一次警告,是因为黛玉触及了贾母的底线——礼教。贾府的元宵节,先是贾珍贾琏来给大家敬酒,特别是给长辈敬酒还要跪着斟酒,并且同辈兄弟们都要跟着陪跪陪敬,合族上下老小,每个人都谨守礼制。
这样隆重的场合,贾母命宝玉给姐妹们斟酒,并要求每个人都乖乖喝了,到黛玉这里,偏她不喝喂给宝玉喝。两人公然不守礼数,凤姐当即提醒宝玉“不要喝冷酒”,宝玉又掩饰说没有喝。
凤姐说不服宝玉,贾母亲自上阵,排座次时就把宝玉塞进王夫人和邢夫人中间。然后拿女说书的《凤求鸾》作筏子,大讲了一阵高门阔邸的家风,明确了知书达礼的基本要求,批评才子佳人小说“绉掉了下巴”,女孩主动约男孩是“贼不成贼,鬼不成鬼”。贾母的手法巧妙,既没有伤及黛玉的体面,同时也明确表达了维护礼教、反对自由恋爱的态度,强化了自己封建大家长的核心地位。
乖觉的凤姐一面恭维贾母的“掰谎记”彰显本朝要义,一面开玩笑分散大家注意力,缓解紧张不安情绪。贾母与凤姐的配合,薛、李亲戚的助阵,从道德伦理上否定了宝黛自由恋爱的合法性,从此黛玉对宝玉的爱意只能通过紫鹃来告诸家长,失去了主动表白的权利。而黛玉本是三生石上的绛珠仙草,因情而生,爱情受困,生命也就日渐憔悴了。
红楼梦里贾母唯一一次警告林黛玉是怎样进行的?凤姐怎样配合的?
红楼里贾母唯一一次地警告林黛玉不是许多答主所说的所谓的元宵节贾母的“掰谎记”,而是第三回贾母单独面对黛玉时所淡淡说的一句话。
第三回,黛玉初进贾府,吃过晚饭之后,贾母将众人打发出去之后,与黛玉闲谈,问黛玉念何书,林黛玉回答只刚念了《四书》,黛玉又问姐妹们读何书,这时,贾母这样回答:
读的是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
贾母这两句话,很值得探究,她在告诫黛玉,说什么四书五经?"女子无才便是德”!而林黛玉冰雪聪明,马上明白了外祖母的擎告,当贾宝玉问黛玉可曾读书,黛玉回答时便不再说"只刚念了《四书》,而是说"不曾读书,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了。
至于一些读者所认为的《掰谎记》,我觉得倒不是警告黛玉,而是借批判那些话本所宣场的所谓的"私情"“贼情",根本就是话本作者根本不了解大家族里的小姐公子们出行会有很多人随行服侍的生活状况,却或因嫉妒或因仇恨而恶意揣测出来的故事而已,而警告那些有意传播宝黛之间言行过密的人:不要信口雌黄,纵然胡说八道,那些真正有见识的人也不会相信的。
至于王熙凤与贾母演双簧,那也是人言亦言,不加思索,黛玉喂宝玉喝酒,当然行为过密,但整个贾府也是接受的,至少王熙凤就会经常开这二人的玩笑。这一次,也是如此。说实在的,王熙凤巴不得宝黛二人早日定亲,好让她荣国府的管家做稳呢!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