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里周瑞家的送宫花,为什么最后才送给林黛玉?
今天我们分析一个红楼热点:周瑞家的送宫花一回中隐藏的深意。一直以来,不少研究者乃至红迷,都对周瑞家的送宫花一回有不少的分析和争论,大致都是围绕着周瑞家的送宫花是顺路还是别有深意这个问题展开的。
读过原文,我们知道,周瑞家的送宫花的顺序是,先是迎探惜三春,每人两支,这就是去掉了六支,接着给了王熙凤四支,最后两支才送给了黛玉,因此惹得黛玉发火。不少人根据贾府路线的研究得出,周瑞家的只是按照远近的最佳顺序送花,并没有看不起黛玉的意思,是黛玉太敏感了。不少人甚至周瑞家的叫屈。
有红迷接受这样的观点,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我们不妨从原文中去找答案。
原文第七回,送走了刘姥姥,周瑞家的去回复王夫人,结果王夫人在薛姨妈那儿,因此引出了薛姨妈麻烦周瑞家的送宫花一事。
原文:薛姨妈道:“这是宫里头的新鲜样法,拿纱堆的花儿十二支。昨儿我想起来,白放着可惜了儿的,何不给他们姊妹们戴去。昨儿要送去,偏又忘了。你今儿来的巧,就带了去罢。你家的三位姑娘,每人一对,剩下的六枝,送林姑娘两枝,那四枝给了凤哥罢。”
仔细品读这段文字,关于送宫花,薛姨妈心里是有顺序的,先是三春,接着是黛玉,最后剩下的才是王熙凤。看似随意说出来的,但其实却隐藏着薛姨妈的为人处事之道。
三春为贾府最尊贵的女儿,对薛姨妈这样客居贾府的人来说,送礼自然先是主家为先,所以先送三春,并无不妥,这是薛姨妈眼中心中之礼,紧接着却是黛玉,因为对薛姨妈来说,黛玉虽然也是寄居贾府,但一则她是贾母最疼爱的外孙女,二则一样也是最尊贵的女儿家,理应为先。
薛姨妈把凤姐放在最后,同样有两层意思,一则凤姐为出嫁的女儿,其尊贵程度自然不及三春、黛玉她们,这一点在原文中随处可见,未出嫁的女儿是最尊贵的,逢年过节她们可以跟贾母坐在一起享乐,但凤姐、李纨等人因是出嫁的女儿,是媳妇,自然得伺候。另外一层,凤姐为薛姨妈的内侄女,对薛姨妈来说,属于自家人,送礼自家人自然要靠后,没有先送给自己一家人再送客人的道理。
所以我们看,薛姨妈让周瑞家的送宫花,其实是明确交代了顺序的,但周瑞家的偏偏自专,没有按照这个顺序走,而是按照地理位置上的远近,为了方便自己,改变了薛姨妈给出的顺序,先是送了三春,再是凤姐,把最后两支给了黛玉。却没想到在黛玉那里吃了一顿刻薄。
原文:周瑞家的进来笑道:“林姑娘,姨太太着我送花儿与姑娘戴。”宝玉听说,便先问:“什么花儿?拿来给我。”一面早伸手接过来了。……黛玉只就宝玉手中看了一看,便问道:“还是单送我一人的,还是别的姑娘们都有呢?”周瑞家的道:“各位都有了,这两枝是姑娘的了。”黛玉冷笑道:“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周瑞家的听了,一声儿不言语。
就这一段话,很多人说黛玉尖酸刻薄,替周瑞家的叫冤,说她并无轻视黛玉之意,不过只是顺路远近送了来。黛玉的“刻薄”有没有道理呢?当然有道理。
前面我们已经说了,即便周瑞家的的确只是顺路,没有轻视黛玉之意,但她为了自己方便,无形中已经错了礼节。别忘了,周瑞家的是王夫人的陪房,是正儿八经的贾府奴仆,对她来说,三春和王熙凤都是自家人,而黛玉则是客了,哪有送礼先送自家人的?
试想:如果周瑞家的心中时刻都有这个礼,把宫花先送了黛玉,或者退一步来说,送了三春之后,紧接着送黛玉,也许黛玉根本就不会发火。但周瑞家的图省事,结果是失了礼节,黛玉怎么能不发火?如果是我们,你住在自己的外祖母家,家里新得了一样玩意儿,结果大家都分完了,最后剩下的才给你,你作何感想呢?
我想,心理正常的人都会觉得自己被轻视了吧,所以目下无尘的黛玉直接指出了周瑞家的失礼之处,再细思,周瑞家的“失礼”中有没有“势利”的成分呢?我想是有的,她改变了薛姨妈给出的顺序,把王熙凤和黛玉的顺序调换了,是否是在向王熙凤卖好呢?
另外,黛玉为什么说“我就知道”呢?也就是说,这样的事情发生了不止一次,我们可以想像,此前和此后的时间里,但凡贾府之人来送东西,黛玉心内早已有了结果,即她是最后一个得到这样东西的人。不管怎么说,她都是贾府的最尊贵的客人,为什么屡屡被贾府之人如此无礼地对待呢?
再来细思黛玉,黛玉寄居在外祖母家,属于客人,为何敢对外祖母家的仆人发火呢?按照我们一般人的处理方式,也许就隐忍了,这也不失为一种礼节,给大家都留有余地,毕竟周瑞家的身后站着的是王夫人,若周瑞家的将此事向王夫人一说,王夫人会怎么评价自己的外甥女呢?
要知道,此时的黛玉尚不是孤儿,他的父亲林如海还健在,且是堂堂的巡盐御史,是正儿八经靠自己科举得来的功名,林家之盛不亚于贾府,不然贾母应该也不会将自己的最疼爱的女儿嫁给林府,所以这就好理解了,黛玉去外祖母家,自己带了丫鬟婆子,以林家的家资,自己女儿去岳母家,林如海一定不会委屈女儿,钱财自然少不了的。
也就是说,此时的黛玉,并不能说是完全的寄人篱下,她花的钱多半都是自己带来的,她住在贾府是外祖母念女儿去世,外孙女无人照料,派人来接的,不是黛玉主动要去的,父亲尚在,自己早晚还是会回去的吧,这应该是当时黛玉发火的主要原因,因为我不是你家的人,我也不靠你家的月例银子过活,我凭什么要看你的脸色,受你的轻视呢?
所以,周瑞家的送宫花,并不是很多人得出的只是顺路没有轻视黛玉这么简单,首先周瑞家的就错在了礼节上,其实不管她是否顺路,她擅自调整了薛姨妈给出的黛玉和王熙凤的顺序,从后文的诸多表现对看,她都逃不掉讨好王熙凤的嫌疑。所以,黛玉发火并非刻薄,而是周瑞家的失礼并势利在先。
现在我们细思黛玉葬花吟唱出的“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可知,她进贾府不久,这种处处被人轻视,被人忽略的寄居生活就已经开始了。
作者:夕四少,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少读红楼,为你讲述不一样的红楼故事。
红楼梦里周瑞家的送宫花,为什么最后才送给林黛玉?
黛玉怨怼周瑞家的最后一个送她宫花,实在不是黛玉小心眼,而是周瑞家的实在错了,按薛姨妈的吩咐,不该最后送,按人情来往,也不该最后送,偏偏就最后送了,这里没有深意,我是不信的。
曹雪芹写红楼梦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每一个情节单看似乎没什么了不起,结合前后会你会惊奇发现大有深意,绝不会有信手拈来的闲笔。周瑞家的送宫花也是如此。
周瑞家的是王夫人的陪房,也是王夫人的心腹,为人圆滑,善察人意,惯会巴结逢迎。从她在府外有自已的房子,出入有小丫头跟着,暗地里买地这些事可以看出她在府中也有相当实力。从她把刘姥姥成功引荐给王熙凤可知她是个得脸的奴才,这些,不是有心计的人是做不到这一地步的,这样一个在别的主子处处讨好的人精为何会贪图省事而做错事呢?自然是对王夫的脉摸得比较准,揣度王夫人的心意而故意的了。
王夫人一向是不喜林黛玉。林黛玉初来贾府,才七八岁年纪,在拜见王夫人时王夫人便故意几次把黛玉让到贾政平素所坐的主位,若不是黛玉聪明应变,贴着王夫人坐了,必定要落一个不懂礼节的口实。日后贾宝玉又待黛玉分外体贴,王夫人看在眼里,内心未必没有想法。贾瑞家的是王夫人的身边人,对王夫人的心理自然摸得门清,她最后送花给黛玉,自然也是代王夫人表明一个态度:我家夫人是不喜欢你的。就如贾母不喜金玉良缘,便向薛姨妈又是要宝琴的八字什么的,借表明自己喜欢的是薛宝琴来打压薛宝钗一样。
有人说周瑞家的只是图省事,是顺路,其实不然,当时三春住在荣国府东面的三间小正房。林黛玉和贾母住在西面。王熙凤的住处在北面。无论怎样走都不存在顺路问题,而周瑞家的从凤姐处出来后,曹雪芹写了这样一句“周瑞家的这才往贾母这边来。”话更能说明周瑞家的送宫花的顺序实在是有轻看黛玉的嫌疑的。
周瑞家的不听薛姨妈吩咐的顺序,还有巴结讨好王熙凤的意思。贾母虽说是最高长官,但年老无力,对荣国府的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王夫人是二把手,但王熙凤是她内侄女,她也放心的很,因此王熙凤就成了荣国府的实际执行官,大事小情,无不出自她的心胸,周瑞家的自是以她为重。至于黛玉,一个寄居外家的小小孤女,任她闹腾又能到哪一步去?
黛玉聪明的紧,七八岁时便知礼节,对王夫人及其身边人的行事作风怎会不知,难怪她接过宫花,看了一看,冷笑着说了一句话:“我就知道,别人不剩下的也不给我。”表明自己自已的态度:你主子的态度我是知道的,伯我可不是泥捏的人儿,若是惹急了我,我也是会反抗的。
周瑞家的送宫花,看似平常,仔细分析,内宅里的勾心斗角,却也是波澜迭起的,算得上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吧。读红楼梦,确是一千个读者一干个看法,我这也算是一家之言吧,姑妄写之,姑妄看之吧
红楼梦里周瑞家的送宫花,为什么最后才送给林黛玉?
《红楼梦》第七回薛姨妈让周瑞家的,将宫里做的新鲜样儿的宫花送给各位姑娘,有这么一句话:“你家的三位姑娘,每人两枝,剩下六枝,送林姑娘两枝,那四枝给了凤哥罢。”
对于处事有礼有面的薛姨妈,这样的安排无疑是十分妥帖的。但是周瑞家的在执行过程中却私自改变了顺序,白白枉费了薛姨妈的苦心。下面有书君就和大家分析一下,周瑞家的为什么自作主张,最后才把花给黛玉?
有书君看到网友的一些评论,很多人倾向于三位姑娘和凤姐住得比较近,这样规划路线比较省时省力,对此有书君有不同意见,看法如下:
一、瑞家的善于讨好有势力的人。周瑞家的是王夫人的陪房丫鬟,来自于“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的王家。从凤姐的只言片语可以了解,王家应该比贾家更有势力,府里的丫鬟的见识,绝对不会比贾府少。而且,从这种强势府里出来的丫鬟耳濡目染,自然更加看得明白府里的各种关系。
黛玉虽为贾母外孙女,但她是寄养在贾府里,无权无势又没有父兄姐妹照拂。在贾府只有虚名的黛玉,自然不会排进周瑞家的讨好榜的名单中。
另外,在刘姥姥初进大观园时,周瑞家的种种表现,足以看出她巧舌如簧、很会来事、“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这样一个“人精儿”一样的人物,很懂得厚此薄彼。
那您要问有书君了,如果照你这样说,周瑞家的应该第一个给凤姐啊?这就是玄妙所在了!
周瑞家的是谁?王夫人的陪嫁丫鬟,本是王家人。她很明白,送礼物要先给主人家,这是最起码的礼节,所以薛姨妈送的宫花势必要先给贾府的姑娘们。这种事情,别说是周瑞家的这种从大户人家出来的奴婢,就连小门小户家的丫鬟也不会弄错滴!
二、因为周瑞家的深知王夫人不喜欢黛玉。王夫人不喜欢黛玉,从王夫人对待晴雯的态度上就可以看得出来。原文中有这么一段:“上次我们跟了老太太进园逛去,有一个水蛇腰,削肩膀,眉眼又有些像你林妹妹的……”。人都有这么个习惯,当不喜欢一个人时,在形容TA的特点时,都会找自己不太喜欢的人去形容。
王夫人不喜欢黛玉,从她另一句话中也可以看出端倪。原文:“王夫人叹道:“你这几个妹妹也甚可怜了,也不用远比,只说如今你林妹妹的母亲,未出阁时,是何等的娇生惯养,是何等的金尊玉贵,那才像个千金小姐的体统。”
从王夫人的这段话可以听出两个信息:其一,王夫人很嫉妒黛玉的母亲贾敏。其二,王夫人很有可能,因为贾敏的原因,曾经受到过委屈。
周瑞家的是王夫人的陪房,从小照顾王夫人,自然对王夫人的喜好相当了解,所以她会因王夫人的喜好,而“怠慢”王夫人不喜欢的人,比如黛玉。
周瑞家的,一个贾府里的奴婢,都可以如此看轻黛玉,难怪黛玉的《葬花吟》中有这样的诗句:“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这是她寄人篱下心境的最扎心的表达。
有书君不禁感叹:如果贾府未被抄家,宝玉娶宝钗后黛玉未死,那她该如何在贾府自处啊!
有书君语: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关注有书君,私信回复句子,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
红楼梦里周瑞家的送宫花,为什么最后才送给林黛玉?
谢邀请。
周瑞家的送宫花,看起来是《红楼梦》里的一件小事,却上了回目:“送宫花贾琏戏熙凤”。再结合前后文来看,这又是一件连接前后,甚至埋伏下后文的重要转折,作者写的这件事,所想要表达的信息量是很大的,屏山以为作者至少传递给读者以下信息:
一、通过周瑞家送宫花的行走路线,作者交待了贾府主要人物居住方位布局和坐标参照。如下:
二、通过送宫花,谶伏人物性格命运。
比如迎春探春在下围棋,对照迎春善弈喜静的性格,惜春和小尼姑智能儿在玩耍,又说才说要剃了头做姑子去,可巧又送花来,谶伏惜春出家,青灯古佛为伴的结局。
然后是凤姐,作者写的隐晦,周瑞家的送花来,恰是贾琏凤姐大白天的在行周公之礼,也是作者透露给读者此时的琏凤二人正是浓情密意的阶段,反照二人后来争权夺利、渐行渐远甚至反目成仇。
三、将黛玉放在最后送,是通过周瑞家的行事,来观照王夫人的态度。
周瑞家两口子是王夫人陪房,在贾府奴才里属于有头有脸的体面人,一个专管一年两季地租,一个负责太太奶奶出门的事,都是有权力有油水的差使,陪嫁,即是主子的私有财产,而且她的女儿已经不是贾府的奴才了,嫁给了古董商人冷子兴,从这一点,既交待了这两口子的体面,也说明了王夫人在贾府的地位。
薛姨妈分配宫花的顺序是:三春――黛玉――凤姐,客尊主家,自然三春位前,凤姐是自家姑娘,放在最后又多得,符合常情,这就叫客居的知礼,也是大家规矩。周瑞家的更改了这个顺序,变成了三春――凤姐――黛玉。屏山不认为周瑞家的是故意藐视慢待黛玉,她就是顺路或者说这样送节约路程,是客观事实,但有一点,自我感觉良好、在贾府混得如鱼得水的周瑞家的,实在没有到重视这位表小姐而愿意为她多走几步路的程度。在她潜意识里,黛玉就是个客居贾府的林家小姐,都算不得他们的正经主子,我有两个佐证,一个是当初黛玉入府当天在荣禧堂王夫人对待黛玉的态度,辗转在东廊三间小正房才见到王夫人,还没说两句话,就开始嘱咐黛玉今后要远着宝玉,当时引黛玉的婆子丫鬟们里面,这位周瑞家的很可能就在,即使不在,王夫人对待黛玉的态度她也是清楚的,八七版电视剧《红楼梦》就是安排她迎接引见黛玉的。另一个佐证是宝钗来了,人人都说黛玉不及,深得下人之心,这个“人人”、“下人”里就以周瑞家的这种人为代表,作者写周瑞家的惯会“显弄自已的体面”、“仗着是王夫人的陪房,原有些体面,心性乖滑,专管各处献勤讨好”。所以,周瑞家的日常都是跟着王夫人行事的,潜移默化的受王夫人影响,稍一个疏忽,被黛玉怼了一顿,表面上一声不敢吭,心里未免不嫌黛玉刻薄。
周瑞家的忽略了黛玉在贾母这里待遇是和宝玉一样的受宠,简慢了表小姐。只是黛玉的这个喜怒形于色也得罪了周瑞家的。我们可以想象,王夫人等人很快就可知晓黛玉的“不知好歹”,贾府的众奴才们也都会认为林姑娘小性、刻薄。周瑞家的对着刘姥姥尚还背地里埋怨自家姑娘大权在握的凤姐待下人“太严些个”,更何况对林姑娘,更没得忌讳了。
黛玉的不满真的是刻薄多事吗?绝对不是,这是黛玉在维护尊严,敲打那些见风使舵、爬高踩低的下人,规矩、礼仪在这样的家族中是原则问题,如果是贾府的人送礼物,还应该黛玉先挑才是,就如同黛玉入府吃饭排座次,黛玉坐贾母左手等一位,然后才是三春按序归坐,分配大观园房舍,也是黛玉先挑是一个道理,因为送礼的是薛家,客尊主家,当然先尊三春,方不为失礼。所以黛玉当然可以挑理。
红楼梦里周瑞家的送宫花,为什么最后才送给林黛玉?
《红楼梦》第七回周瑞家的送宫花这一情节集中体现了曹公的生花妙笔,脂批曰“总是得空便入,可知一支笔作千百支用”。知微见著,小小的一件事端蕴含着无穷妙处。可是,历来的读者都纠结于送宫花的顺序,为什么最后送给林黛玉呢?指责周瑞家的见人下菜碟,狗眼看人低,认为她是瞧不起黛玉才有意为之。其实我觉得周瑞家的完全是因为顺路,我无意为周瑞家的洗白,首先在送宫花这段时候,正是黛玉很受贾母宠爱的时候,林如海也还在世,那时候黛玉的级别待遇要高于三春,曹老这样写就是要描写黛玉的寄人篱下的心情,由此引发的多疑和自怜自艾。
其次,从宫花来说,本身没有优劣之分,薛姨妈说“这是宫里头的新鲜样法,拿纱堆的花儿十二支”。堆纱是一种制作工艺,就是将薄绢等丝织品折迭缝制成花朵的样子。这十二支宫制堆纱新巧的假花,应该是一样规格、形状的,没有优劣好坏之分。当然,以上是从作品创作手法和写作技巧上来分析的,体现了送宫花一事在《红楼梦》总体结构中的意义。从文本故事的发展来看,从世事人情的角度来考虑,指责周瑞家的也不是全无道理,但还是有些过于主观了。
林黛玉是寄人篱下的孤女,她不像薛宝钗、史湘云一样属于客居的身份,经济上可以完全独立。这也是林黛玉内心深处的伤痛,时时触及着她的敏感和自尊。林黛玉曾经和宝钗倾诉衷肠:“况我又不是他们这里正经主子,原是无依无靠投奔了来的,他们已经多嫌着我了。如今我还不知进退,何苦叫他们咒我?……我是一无所有,吃穿用度,一草一纸,皆是和他们家的姑娘一样,那起小人岂有不多嫌的。”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正是林黛玉真实处境的描述!并不是说贾母喜欢林黛玉,其它的人就一样会喜欢林黛玉,会真心待黛玉好。虽然,贾府人视她和贾府迎探惜姊妹完全一样,无论是日常行走坐卧还是生日宴庆等场合,林黛玉都和她们是一样的待遇;但是那些客气和笑脸之后又有多少是真情真意,有多少是虚情假意?
林黛玉毕竟不是贾府的女孩,除了贾母的怜爱,她还有什么可以获得其他人重视的资本呢?即使在王夫人、薛姨妈的内心深处,又何尝不是将林黛玉和三春姊妹相区别呢?更别提周瑞家的这些下人了!从紫鹃为林黛玉的深深忧虑之中,从王熙凤和平儿讨论嫡庶之中,我们也为林黛玉而深深忧虑。一个没有至亲的孤女,是多么的单薄,将来的幸福是多么渺茫!那些早已参悟世事人情的大人一打眼,就看穿了、看透了林黛玉的无可依傍的未来。
具体到送宫花的事情:周瑞家的为人处事圆滑乖觉,很难说她日常趋炎附势的行为没有在林黛玉的心里留下了不那么正面的印象;很难说周瑞家的骨子里没有对林黛玉的轻视甚至厌恶。当林黛玉冷笑道:“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的时候,周瑞家的听了,一声儿不言语。这或许是被林黛玉说中内心阴暗之处的缄默。单单从送宫花一事来说,周瑞家的或许没有想那么多,林黛玉也没有故意针对周瑞家的,她们的表现都只是她们日常思想、性格的具体体现而已。虽然她们之间没有故意的针对和敌对,但是她们内心的真实的思想活动早已经从日常生活的一言一行中不自觉地流露出来了,也不唯独送宫花这一件事。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甄嬛传、宫斗片并不会每天都在日常生活中上演;现实生活中的一些事,于情于理是那样的自然而平淡,但桩桩件件的背后都是权与利的角逐与制衡。林黛玉是一个身份尴尬的主子,这一些些微小的差异,对于过于聪明敏感的林黛玉来说,可以清晰而深刻地感知并感受到其中的寒意,她无能为力,只有用锋芒毕露的口角来维护自己的尊严。
红楼梦里周瑞家的送宫花,为什么最后才送给林黛玉?
没有什么顺道远近之说,周瑞家的是贾府家仆,察言观色,主子们一言一行,早就揣摩心中,耳熟能详,更何况早就暗中站队,王夫人心事,她岂能不知!王夫人的心事就是薛姨妈的心事,薛姨妈明面上吩咐礼数,而周瑞家的却私自改道先后顺序,真是无心之举吗?很多人认为是无心之过,不应过分解读。林妹妹的敏感多疑抓尖儿,在贾府是人人皆知,精明钻营揣摩上头主子喜好的周瑞家能不知?得主子欢喜,是奴才们的本分!周瑞家的这么送花,恰恰是精于心计,属于风霜刀剑严相逼其中之一手段。她准确的领会并执行了王夫人和薛姨妈的意思,也巧妙的借助林妹妹的性格打击林妹妹,即便惹翻林妹妹和贾宝玉,也顶多挨几句话,没什么大不了。而一旦真的听命薛姨妈的安排,估计日后不久,饭碗不保。孰轻孰重,她是能掂量过来的!这事儿一旦传到老祖宗贾母那里,她是不好交代的!一句无心之举可以糊弄别人,到贾母这儿,估计过不去!这就是林妹妹不高兴,说别人挑剩下才给她,周瑞家一声不言语,她只想事情赶快过去,不能把事惹大捅到贾母那里,任凭林妹妹说什么都行,她不会分辨!她知道林妹妹也就发两句脾气,这事这么轻描淡写就过去了!林妹妹又挨了一道无处诉说!只要贾母不知道不追究,其他人周瑞家是不惧的!而王夫人薛姨妈知道,只会暗地嘉奖,贾府上下也会一句林妹妹小心眼儿嘴贫刻薄挑刺儿就完事。至于贾宝玉宝二爷是不是会不满,她周瑞家背后有王夫人,她完全是不把这个小主子看眼里的。并且她判定这两个单纯的小主子,不会闹大事儿,她没什么大麻烦!尽可去王夫人那儿邀功。她送花的时候,就预演了林妹妹说什么话,会是什么表情!有人会辩解林妹妹老爸还在呢,不属于寄人篱下,怎么会落一个贾府下人的小看!但这不是小看,是联手排挤和打压!是木石之盟 还是金玉结盟的较量!此一小小的送花,可看出贾宝玉的无力,林妹妹的无助,贾母的架空,也就注定林妹妹木石前盟成空的悲剧!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