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一些人看《红楼梦》越看越压抑、越读越悲凉?
本来《红楼梦》作者曹雪芹虚拟人物形象,这本小说写的悲伤爱情,每一个生活在大观园人物形象气质美女,写佛祖,有唱戏的,嫉妒,风流快活,诗句,生意,奴才,皇宫,争斗。仙境,神,形形色色人物形象全部写在《红楼梦》这本书长篇小说,糜烂生活环境,以悲惨遭遇结束。
为什么一些人看《红楼梦》越看越压抑、越读越悲凉?
让我用一句话评价《红楼梦》的,只有“红楼梦是了不起的”这一句能表达了。首先对于你的问题描述,我只听过“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还没听说“少不看红楼”的。《红楼梦》是一本可修身养性的书,老少妇孺皆宜。《红楼梦》里有这样一个事,晴雯生气撕扇子,贾宝玉还拿了扇子让她撕,事后者教育她说“你爱打就打,这些东西原不过是借人所用,你爱这样,我爱那样,各自性情不同。比如那扇子原是扇的,你要撕着玩也可以使得,只是不可生气时拿来他出气。就如杯盘,原是盛东西的,你喜听那一声响,就故意的碎了也可以使得,只是别再生气时那它出气,这就是爱物了”。我相信这样的性情很多人都做不到,但我们只要记得时刻提醒自己,不也很好吗?书中有太多的东西要总结学习了,所以《红楼梦》绝对不是消磨意志。《红楼梦》是了不起的,书中贾宝玉和林黛玉爱情象征着男女平等,自由恋爱。这种思想在一百多年后被鲁迅先生提出,他在《呐喊》《彷徨》中提出解放妇女思想,提倡男女平等,提出“新人类”的思想。曹雪芹毕竟比鲁迅早生了一百多年,思想的开放性不可能达不到鲁迅的高度,但是他笔下的贾宝玉和林黛玉是中国“新人类”最早的雏形了。《红楼梦》还是一部现实主义文学,他比欧中现实主义文学也早了一个多世纪。《红楼梦》有太多的了不起,鄙人才疏学浅,总结不全,仅仅谈谈个人浅见,欢迎阅者补充指正。最后我觉得发问者年龄应该不大,若是一时不懂不妨多看看资料,或者等几年再读也可。
为什么一些人看《红楼梦》越看越压抑、越读越悲凉?
红楼梦的基调就是悲剧结局,前几十回贾家显赫家世,一群青春活泼的女孩在大观园吟诗作赋,仿佛与世隔绝。后面逐渐显现出贾家财政赤字,艰难维持生活体面,直到被抄家。曾经的人走的走,死的死,再也没有往日的欢声笑语。盛极而衰,曾经有多辉煌,现在就有多落魄;曾经有多幸福,现在就有落寞。
文中的主线宝黛爱情让人唏嘘不已,从青梅竹马,到因宝钗出现心生嫌隙,后来终于确定心意,结果却不得善终。
另外,穿插的事件反映出当时官场的黑暗,小人物如同草芥,命运由别人主宰。
家道中落,挚爱的人逝去,社会黑黯看不到希望,教人怎能不悲凉?
为什么一些人看《红楼梦》越看越压抑、越读越悲凉?
其实我对这个问题很不解呀!如果你就只是被男主角、女主角带入了,当然只有“厌世”呀!
然而广大观众和读者都是普通百姓、都非富贵世家出身,干嘛非要自我想象成宝黛这样的世家公子小姐呢?
普通百姓的小日子不是照样过吗?
包括曹翁小说中的普通百姓们,贾府败不败落他们的不也是还这样的小日子照过吗?
比如刘姥姥、贾芸、小红等等这才是大多数呀!
为什么非要想象自己是落难的纨绔子弟宝玉和公侯小姐黛玉呢?除了贾芸小红,还有薛蝌和邢岫烟平凡的日子也过得很好呀!如果女孩子非要执着的顾影自怜、多愁善感自比公侯小姐林黛玉的话,那还是真的没有出路了。只剩下“落花成阵”和“冷月葬花魂”了…………
如果是自己是男人的,一定要自我认知是贾宝玉就更麻烦了!王健林只有一个,要投胎成王思聪难度真是奇高无比哦……
为什么一些人看《红楼梦》越看越压抑、越读越悲凉?
红楼梦本来就是悲剧。凄凉、压抑、厌世、逃避,就是全书的主旨。
只有无聊的人才会去考证贾石头可以睡几个丫头。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