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旭是如何从百位演员中脱颖而出,成功拿下林黛玉一角的?
你强调的是演员多侥幸入选,根本不管这演员是原著中的人吗?她的出演的表现跟原著符合吗?,她对红楼梦知道多少?选演员不是选美,不是找模特,更不是找花瓶,,王扶林当年遭陈慌煤先生怒斥是应该的,一个连当时社会都难以表达的人,却要糟践红楼梦,,,太胆大了
陈晓旭是如何从百位演员中脱颖而出,成功拿下林黛玉一角的?
谢谢邀请。
陈晓旭毫无疑问是目前观众接受度最高的一位林黛玉的扮演者了,出尘的气质,灵动黠慧的举止,一颦一动皆符合我们心中的那个林妹妹。当时想扮演林黛玉的演员很多,也进行了海选,当时陈晓旭最大的竞争对手是安雯——就是晴雯的扮演者。我们可以看到,安雯的扮相也很符合林黛玉的特点,但是在贾宝玉眼中“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的林黛玉,应该是一个有着盈盈不足一握的细腰女子,而安雯的骨架稍大了些,因此王扶林导演最终确定了林黛玉的扮演者是陈晓旭。
除了外貌特征占优势以外,陈晓旭本人亦是一位才女,年方十四岁即有诗文发表,正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饰演才貌双全、体弱多病的林黛玉自然是更像了。
陈晓旭是如何从百位演员中脱颖而出,成功拿下林黛玉一角的?
说到陈晓旭有幸扮演黛玉一角,还真是不容易。
读过陈晓旭的笔记梦里三年,才知道陈晓旭并不是最合适的黛玉人选,当时黛玉的人选有好几个,其中也包括晴雯的扮演者。
当王扶林导演问陈晓旭,如果不扮演黛玉,她想演谁。陈晓旭没有给自己留退路,她认为自己就是最合适的黛玉,可分角的时候,排练演小品最终确定人选的时候,陈晓旭变得特别的不自信,她总是觉得自己这次发挥的不好。
当她一个人从外面走进来的时候,突然听到“黛玉陈晓旭”,她心里的那种高兴是任何人无法理解的。那是一个融入了角色,融入了这个人物之后,被得到认可的那种开心。
陈晓旭与王熙凤的扮演者邓婕一样,都是那种入戏很深的人,而且也是那种目标比较明确的人,她们一个要扮演黛玉,一个要扮演王熙凤,都是不给自己留退路的人。
最后她们的精彩表演,赢得了全国观众的认可,也造就了这部经典。
陈晓旭是如何从百位演员中脱颖而出,成功拿下林黛玉一角的?
导演的赏识,林黛玉的毛遂自荐,自信心强非林黛玉一角不可。自身条件优越,有与人物相似之处,自身也读红楼梦下足功夫,这都是成功之处。
陈晓旭是如何从百位演员中脱颖而出,成功拿下林黛玉一角的?
她就是上天赐给我们的林妹妹,身材苗条,貌似天仙,性格温柔内向,善解人意,聪明伶俐,她的眼睛含情脉脉,冲满了让人怜悯惋惜的纠结,这双泪汪汪的眸子里含有多少无奈和无助!让人看上一眼,就会深深的印在脑海之中。她的言谈举止,就是一个活生生的林黛玉,也许黛玉前世活的实在是冤枉,带着遗憾离开人世,将自己的灵魂寄托在了晓旭的体内,让她那一付让人牵肠挂肚的病态,永远活在我们的心里!哓旭从小就活在黛玉的影视里,这个演员除了她,别人不一定能演到位,她是林黛玉的替身,也是我们心目中的弟二个林黛玉。
陈晓旭是如何从百位演员中脱颖而出,成功拿下林黛玉一角的?
我觉得,陈晓旭是凭借和林黛玉相似的气质而脱颖而出的。
按理说,当时林黛玉一角竞争激烈,比陈晓旭优秀或者美丽的女生不在少数。即使在87版热播之后,陈晓旭的形象也被很多人认为和林黛玉相差悬殊。那么,究竟是什么让导演王扶林对陈晓旭刮目相看呢?
1983年,《红楼梦》剧组开始选演员时,18岁的陈晓旭凭借一张背面抄着一首小诗《我是一朵柳絮》的照片打动了导演王扶林,让他觉得这个女孩子与众不同。
对,就是这张照片。
照片中,她目视前方,有一种浑然天成的淡然气质,有一种视金钱如粪土的感觉,也有一种对未来满怀期待的感觉,更有一种认定一件事就能坚定不移的感觉。
事实证明,陈晓旭本人确实如此。
所有这些气质与性格,和《红楼梦》里的林黛玉是十分相像的。
也就是说,陈晓旭胜在神似而不是形似。
再加上她本人的那首诗《我是一朵柳絮》:
我是一朵柳絮,长大在美丽的春天里,因为父母过早地把我遗弃,我便和春风结成了知己。我是一朵柳絮,不要问我的家在哪里,愿春风把我吹送到天涯海角,我要给大地的角落带去春的消息。我是一朵柳絮,生来无忧又无虑,我的爸爸是广阔的天空,我的妈妈是无垠的大地。这种漂泊无依的感觉,是不是和林黛玉抛家来金陵的感受是一样的?
没错。
《红楼梦》里的林黛玉,也做过这样一首词:
唐多令粉堕百花洲,香残燕子楼。一团团、逐对成球。漂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叹今生、谁舍谁收!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这里面表达的意思是极为相似的。
也就是说,陈晓旭具有了林黛玉的内核,她认定自己就是林黛玉,所以她终究成了林黛玉。
也正是因为如此,后来87版《红楼梦》之后,她几乎没演过什么其他角色,除了《家》里面的梅表姐。
林黛玉给她的影响太大了,她把自己活成了林黛玉。
不过最应该感谢的也许还是导演王扶林吧!如果他当时挑演员的标准像现在选秀这样,那估计也没陈晓旭什么事儿了。
人与人之间、人与事之间,是需要一点缘分的。
欲知更多《红楼梦》详情,欢迎关注头条号:半瓣花上阅乾坤。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