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如果林黛玉没有下凡还泪,贾宝玉和薛宝钗能有一个好结局吗?
即使没有黛玉,宝玉和宝钗应该也无法真正心灵契合,最大的可能依然是“纵然举案齐眉,到底意难平”。
宝玉需要一个知己,他对女性的需要并不是美丽就好的。宝钗一方面入世,身上有热热闹闹的烟火气,一边却十分冷,她住的房间一应装饰俱无,像雪洞一般,也不爱花儿粉儿,凤姐说她“不干己事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这和她体质是有关系的,她一方面有“胎带的热毒”,一方面需要吃“冷香丸”治疗。
所以,她是宝玉择偶的相反面。宝玉需要和世俗经济离得远一些,离烟火俗世追求的功名利禄远一些,宝钗偏偏在这些方面是最上心的。宝玉需要在心灵上更契合一些,更近一些,宝钗偏偏是疏远疏离的。所以,他们最大的隔阂不是黛玉,而是三观。
即使没有黛玉,也会有别的姑娘代替她的位置。宝玉也曾对宝钗的容貌动心过,也曾经和宝钗一处玩耍,被黛玉说“有了姐姐,忘了妹妹”。但是,他从来没有动摇过对黛玉的真心,他和黛玉才是心灵契合的一对知己。
只是,这才是人生的常态吧,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她,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失落才是永恒的主题,张爱玲说,长的是磨难,短的是人生。在各种阴差阳错中,试探、错过、得到,所得几何?所失几何?
最后,让我们鸡汤地说一句: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
《红楼梦》如果林黛玉没有下凡还泪,贾宝玉和薛宝钗能有一个好结局吗?
不会。贾宝玉与薛宝钗之所以渐走渐远,主要原因不是林妹妹的加入,而是三观的不合。
起初贾宝玉对薛宝钗非常感兴趣,常常为了陪伴她而惹林妹妹醋意大发。为她的雪肤玉臂,柳眉杏眼“动了羡慕之心”,为她的怯弱温柔“心中感动”过,为她的体贴小心“心动神移”过,但这一切都败在了“三观不合”上。
“道不同,不相与谋”,宝钗和宝玉是两条道上的人。第32回,史湘云劝贾宝玉多读经济文章,多与为官作宰的人交往,被宝玉怼:“姑娘请别的屋里坐坐吧,我这里仔细腌臜了你这样经济的人。”此时,作者借花心人之口说出一段往事:
云姑娘快别说,他上回也是,宝姑娘也说过一回,他也不管人脸上过得去过不去,“咳”了一声拿起脚来走了。后来,香菱学诗,痴迷执若,赢得宝玉称赞:“这正是‘地灵人杰’,老天生人再不虚赋性情的,我们成日叹说,可惜他这个人竟俗了,谁知道底竟有今日,可见天地至公。”,宝钗再次借机劝他:“你能够像他这苦心就好了,学什么有个不成的。”宝玉听了,竟然理也不理宝钗。
三观不合,使宝玉,宝钗由本该人人称羡的鸳侣成了一对怨侣。
《红楼梦》如果林黛玉没有下凡还泪,贾宝玉和薛宝钗能有一个好结局吗?
不会的,除非贾宝玉不是贾宝玉,除非贾宝玉最终变成了“甄宝玉”。
黛玉之所以能够在宝玉心中无可替代,是因为她们根本是同一条路上的人,他们的三观价值是一样的。他们所抵触和反叛的东西是一样的。
宝玉说厌恶的“封建仕途经济”,是宝钗所信奉的。在这一点,他们就不可能有更多的共同语言。
宝玉曾经送给黛玉一条旧帕子,袭人担心黛玉会使性子,但是结果却大大相反。袭为钗副,在同样的事情上宝钗应该也是同袭人一样的反应。而宝黛直接却不需任何解释,这就是两人的差距。
《红楼梦》如果林黛玉没有下凡还泪,贾宝玉和薛宝钗能有一个好结局吗?
不管如果不如果,也不管假设不假设,我想贾宝玉和薛宝钗都不会有好结果。
《红楼梦》其实就是一个悲剧。不管里面的人物开始混的多么光鲜亮丽,最后都难逃流离失所或者悲情离世的结局,贾母如此,王熙凤如是,林妹妹更是如此,薛宝钗与贾宝玉也逃脱不了这个安排。
首先,主题决定结局。曹老先生写这部书的主题,就是为了揭露封建王朝末期,皇亲国戚贵族们的没落,如果成喜剧了。还叫没落吗?宝玉林黛玉和薛宝钗的爱情悲剧,也只是这大主题下的一个主线而已。所以不管林妹妹下不下凡,小说里人物的命运都不会有影响。
其次,人物性格决定结局。有头条好友说到贾宝玉薛宝钗三观不合,我觉得的确如此。一个只在女儿堆里混的纨绔子弟,志不在“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上,无视功名,只求惜取眼前和自己本性的快乐。而薛宝钗也有着“学而优则仕”的封建社会读书人有的顽固思想,所以也就她每每苦口婆心劝宝玉要把心思用在读正经书上。
再有,家族命运决定结局。再贾家摇摇欲坠之时,各种事故纷踏而至,已经没有翻身力气的时候,与薛宝钗联姻,或许可解燃眉之急,纵观历史上那些政治联姻或者为家族利益联姻的婚姻,又有几个是幸福的?结局是好的?
所以,不管有木有林妹妹,贾宝玉和薛宝钗的结局都不会好。更何况,没有林妹妹还泪之说,哪来这红楼一梦终成空……
我是青鸾惊鸿,70后蜀女一枚。感谢喜欢。《红楼梦》如果林黛玉没有下凡还泪,贾宝玉和薛宝钗能有一个好结局吗?
贾宝玉与薛宝钗不可能好,三观不合的人如何能过好,薛宝钗的性格像妈,不像妻子,哪个男人喜欢一个时时管你对你挑毛病的,不懂生活情趣,家里没一点摆设的无趣女人,不光男人不爱,女孩也不会喜欢这种女人,面目可憎吧!
《红楼梦》如果林黛玉没有下凡还泪,贾宝玉和薛宝钗能有一个好结局吗?
明确告诉你:不会!不会!不会!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宝玉和宝钗,属于典型的“三观不合”,宝玉就像是一首歌中唱的那样“原谅我一生不羁放纵爱自由”,用这句话来形容宝玉,那是再贴切不过了。他对功名不上心,特别不待见贾雨村这样追名逐利的人,觉得他们是泥做的骨肉,浊气逼人。
宝钗是按照传统的教育模式教育出来的,遵循世俗的标准去努力的女子。她跟宝玉就是截然不同的两类人。
所以当史湘云劝宝玉也该读读书的时候,宝玉毫不客气地对她说:“姑娘你去别的屋子坐坐吧,仔细玷污了你的功名。”这对史湘云还算是客气的,对宝钗说此类话的时候,是直接一声不理地走掉了。在宝玉眼里,好好的女孩儿怎么会把功名挂在嘴上?
可见宝玉内心里是多么地抗拒。这跟有没有黛玉一点关系都没有。所以,也是当他碰到黛玉居然跟他一样,从来不提让他读书求功名,他才觉得自己是真正遇到了知音。
此无所谓好坏,只不过是两人的世界观的差别而已。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