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里的周姨娘是个什么样的人?

红楼梦里,贾政有三个老婆,一个是王夫人,一个是赵姨娘,还有一个是周姨娘,王夫人和赵姨娘我们都熟悉,周姨娘常常被人忽略,因为她出场的次数很少,且没有说过一句话,她是个什么样的人?

周姨娘,贾政的两个妾之一,如同透明人一般的存在。

我经常会忘记《红楼梦》里有这么一个人,因为她实在太没有存在感了。

她偶尔出现,也是完全没有一句台词的背景板一样,默默的跟在王夫人后面伺候着,干着和丫鬟婆子一样的差事,可谓将她半奴半主的身份体现的淋漓尽致。

只见赵姨娘和周姨娘两个人进来瞧宝玉……

只见贾母搭着凤姐儿的,后头邢夫人王夫人跟着周姨娘并丫鬟媳妇等……

那时赵姨娘推病,只有周姨娘与众婆娘丫头们忙着打帘子,立靠背,铺褥子……

关于周姨娘,我们能知道就是一个模糊的影子,她每月2两银子,无儿无女,也不得贾政的宠爱,也不招王夫人的讨厌,就这样默默无闻的在荣国府的一个角落里生存者,活成了角落的一片苔藓,踩都没人踩她一下。

她年轻的时候是什么样子呢?没有人知道?

或许她也像平儿一样,是个善良谨慎的陪嫁丫鬟,被王夫人送给了贾政做屋里人。但是王家的女儿有哪一个是好惹的,王熙凤、薛姨妈的丈夫都没有庶子庶女,赵姨娘的孩子也是在宝玉出生,王夫人年老之后才有的。

宝玉挨揍那一回,王夫人说自己“如今已五十岁的人”可见她生宝玉的时候应该是也要接近40岁了,如果周姨娘是她的陪嫁丫鬟,年龄应该也差不多。

周姨娘眼看着在王夫人手下,像被凤姐约束的平儿一样一年只有一两次跟贾政在一处,一直拖到了快40岁的年纪,早就错过了最佳生育年龄,眼看着更年轻漂亮的赵姨娘上位,她再想生儿育女也很难了。

又或许她是贾政身边伺候的丫鬟,或者是早年荣国公或贾母给儿子安排的屋里人,就像晴雯那样。但是看周姨娘的为人实在老实,也不像晴雯那样张扬,袭人那样有心机样子,可能原本就是一个老实勤快的丫鬟。

总之,周姨娘这样温顺近似于木讷的性情可能也不得贾政的喜欢,因为贾政他就是假正经嘛,一肚子风花雪月,诗酒放诞的老年版宝玉。

可能是因为周姨娘存在感太弱了,无宠无子,再也不可能翻出什么浪花来,所以王夫人也不怎么搭理她,就任由她悄无声息,自生自灭。

周姨娘也早就认命了,她大概比谁都知道,她这辈子就这样了,再也没有逆天改命的机会了。她每天看着贾府的那些人,开宴席,宴宾客,你来我往,热闹非凡;盖大观园,办省亲大典,赫赫扬扬,鲜花着锦。

她大概就像一个局外人看戏一样吧,因为一切的繁华和热闹都完全与她无关。她只是守着她每月2两银子的月例得过且过,按照凤姐“有了钱也是白填还别人”的说法,说不定周姨娘还要拿钱去周济娘家人。

饶是周姨娘已经活像个透明人了,有好事从来没人能想起她,但是凤姐过生日凑份子钱却没有忘记她,贾母也并不怜悯体恤她。

凤姐又笑道:“上下都全了;还有二位姨奶奶,他出不出也问一声儿。尽到他们是理,不然他们只当小看了他们了。”贾母听说,忙说:“可是呢。怎么倒忘了他 们?只怕他们不得闲儿,叫个丫头问问去。”

周姨娘和赵姨娘都不是傻子,她们都敢得罪凤姐,更不敢扫了贾母的兴,所以小丫头去了之后很快传信回来说,她们都出2两银子。

尤氏都看不下去说了句公道话:

尤氏因悄悄骂凤 姐道:“我把你这没足够的小蹄子儿!这么些婆婆婶子凑银子给你做生日,你还不 够,又拉上两个苦瓠子。”

尤氏后来因为主办凤姐的生日,背地里又把2两银子还给了周、赵两位姨娘,此处也可见尤氏的人品善良。

全书中除了尤氏,就只有史湘云对周姨娘好过,就是螃蟹宴那一回,湘云令人盛两盘子与赵姨娘周姨娘送去了。

周姨娘的遭遇就是封建社会里无数小妾的缩影,自己在大家族里过的默默无闻、辛酸艰苦,外面娘家还要等着她周济,说不定还要仗着她夫家的名头张狂做势。

就算是入宫做了贵妃的贾元春,又何尝不是一个高配版的周姨娘。

还是鸳鸯姐姐看的通透,总结的可以说是相当到位了:

怪道成日家羡慕人家女儿作了小老婆了,一家子都仗着他横行霸道的,一家子都成了小老婆了!看的眼热了,也把我送在火坑里去。我若得脸呢,你们外头横行霸道,自己就封自己是舅爷了。我若不得脸败了时,你们把忘八脖子一缩,生死由我。

南山橘暖 / 文

我是南山橘暖,爱读书,爱读红楼梦。红楼梦解读见仁见智,如有歧误,敬请雅正。

《红楼梦》里的周姨娘是个什么样的人?

周姨娘,是贾政的一个不得宠的妾,文中对她的描写极少,一般都是做为赵姨娘的陪衬而存在。大家有多讨厌赵姨娘的高调,泼辣,爱寻事,就有多么喜欢周姨娘的低调,沉稳,无是非的性格。

她自重,自尊,不争不抢,是无欲无求的透明人,与王夫人喜欢的"笨笨的”“沉重”的选妾理念很接近,因此,我怀疑她很可能是王夫人早年为求贤名而给贾政纳的妾。甚至很有可能是王夫人当年的陪嫁丫头。

我们知道,贾政年青时性格放诞诗酒,肆意妄为,他喜欢的是赵姨娘那样长相出众,性格伶俐活泼的女性。对周姨娘的性格必是瞧不上眼,再加上当时王夫人年轻美貌,(这可不是妄言,看元春与宝玉,再看凤姐与宝钗,综合一下,王夫人的相貌必定不差。)周姨娘也就成了贾政房里的摆设。这也是为什么周姨娘没有子女的原因。

在探春眼里,周姨娘不寻别人不是,也无人寻她不是,是个知自重的一个人。可是,探春不知道,周姨娘不寻别人不是,是因为她寻不起,无儿无女,又不得宠,谁会把她看在眼里?至于别人不选她的不是,那是别人不屑,对一个逆来顺受,认命卑微的女人,根本没有必要去寻不是!

还是尤氏总结的"苦瓠子"三个字正确,一个无儿无女,又不受宠,又没有亲人的小妾,可不就是苦瓠子么!

《红楼梦》里的周姨娘是个什么样的人?

赵姨娘与一群戏子打了群架后,探春气愤之余指责她:你看看人家周姨娘,怎么不见人欺她?”

多轻描淡写的话,可是探春并不知,赵姨娘被欺是因为她生了一儿一女,女儿探春便也罢了,终归要嫁人,但儿子贾环就不一样了,根据封建宗法制,他还能在贾府的家产中分一杯羹,是合法的继承人。如此,怎么怨得人欺她呢?

可是周姨娘却连这个被欺的资格都没有。在贾府,她就是一个影子,可有可无的影子。

周姨娘在原著中出现的甚少,每次出现都是作为打酱油角色出现,每次都令人为之心酸。

宝玉被贾环烫到脸后,众人来探望,说笑间赵姨娘和周姨娘也进来探望宝玉,宝钗、宝玉等忙让两人坐,唯独凤姐与黛玉说话,正眼也不瞧两人。宝钗等人尚且表面上还愿意应对两人,但对于王熙凤来说,这两人只有被冷落或被消遣取笑的份,这在凤姐生日就可以看见。

凤姐生日,贾母提议下主子奴才一干人等都蠲钱替凤姐过生日取乐,到最后凤姐提出:“上下都全了。还有二位姨奶奶,她们出不出,也问一声儿。尽到她们是理,不然,她们只当小看了她们了。”,凤姐此话甚是欺心,毕竟作为贾府的风向标,贾母身边的红人,两个姨娘即便再不愿意,也只有附和的份,谁敢得罪她呢?两个姨娘最后各出了二两,整整一个月的月钱。连尤氏都看不过,私下骂凤姐:“这么多人给你蠲了钱过生日,你还不知足,非得拉上两个苦瓠子作甚?”,凤姐倒是心安理得:“他们两个为什么苦呢?有了钱也是白填送别人,不如拘了来咱们乐。“

在凤姐眼里,这两个姨娘苦苦熬了一个月的孤苦和凄冷,还不如自己那一刻的取乐来得重要。

宝玉挨打后,赵姨娘称病,只有周姨娘与王夫人等跟随贾母至怡红院探望宝玉,对于周姨娘,她的日常除了独守空房便是偶尔服侍这位婆婆,当然,大多数的时候还轮不到她。

周姨娘沉默寡言、老实本分,跟王夫人相似,与赵姨娘完全是两个极端。而从贾政偏宠赵姨娘来看,周姨娘肯定是不受宠的,那么贾政为何还是将其纳为妾了呢?可能有几个缘故:

其一:父亲赏赐,不能不受。

就像贾赦赏给贾琏秋桐一样,古人的小妾是一件物品的存在,父亲不想要了,或者儿子喜欢,都可以赏给儿子。可惜周姨娘的脾性不太对贾政的胃口。

其二:王夫人做主,意欲掣肘赵姨娘。

以探春比宝玉小一岁来看,推测赵姨娘在王夫人怀孕期间趁虚而入,并因个性鲜明跳脱,容貌明艳获取贾政的心,王夫人不忿,意欲以周姨娘掣肘赵姨娘,不想周姨娘不是贾政所好,只能孤身一人,连半个子女都没有。

其三:王夫人陪嫁丫头,顺理成章做了贾政屋里人。但因为惧于王夫人,不敢与贾政太过亲密(参考平儿和贾琏)最后年纪渐大,又没有平儿的警敏和聪慧,只能被边缘化。

无论如何,周姨娘是个可怜人,因为无儿无女,她便是想争,也无何可争,更争不过,想来,周姨娘最羡慕的,无非是赵姨娘吧。

《红楼梦》里的周姨娘是个什么样的人?

红楼梦中影子型的人物

先回答问题:《红楼梦》里的周姨娘是个什么样的人?我的回答是周姨娘一个几乎会被忽略的人物,属于影子型的人物。

周姨娘,一个几乎会被忽略的人物,她在红楼梦中出场极少,正式出场只有四次,此外还有几处提及她。她的身份,是贾政的小老婆,没有生小孩。贾政的正妻是王夫人,生育了元春、贾珠和贾宝玉。另外一位姨娘是赵姨娘,生下了探春和贾环——探春和贾环的年纪比元春、贾珠、贾宝玉小。

周姨娘没有生育,而且周姨娘不是新收房的年轻姨娘,她在贾政房中的时间绝不会太短。贾政不亲近她的原因,除了周姨娘无法生小孩这种可能性之外,就只能解释为贾政前期只亲近王夫人,后期只亲近赵姨娘。由于探春比宝玉不会小很多,因此亲近王夫人的时期与亲近赵姨娘的时期必然没有明显的间隔,或者有一段时间其实是重合的,周姨娘是被贾政彻底忽略的姨娘。

  周姨娘与赵姨娘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周姨娘无儿无女,又是个姨娘而非正妻,她安分守己,她知道自己的身份说到底还是个奴才,只不过名义上成了“半个主子”。她也知道同样是女人,有孩子和没有孩子会有着本质上的不同。因此周姨娘认认真真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例如“打帘子”,认认真真的饰演着这个地位低下的半个主子,甚至认认真真的被忽视了。

  周姨娘几乎没有单独行动的时候,唯一的一次单独行事是在第三十五回里,贾母在园子里累了,而这个时候赵姨娘推病,只有周姨娘与众婆娘丫头们在跟前侍侯。其他时候都是跟在赵姨娘身后行事。周姨娘之所以总紧随赵姨娘,是因为二人同病相连。赵姨娘生育了探春与贾环,按说算对贾家有功了,地位还是不高,所使唤也不过两个丫头。周姨娘这样一个孩子都没有的,只能比赵姨娘还要落后。同时二人又都是妾,与王夫人的地位是天壤之别,从月例就可以看出。王夫人每月是二十两银子,而姨娘只有二两,差距非常明显。这样看来同样的身份让她与赵姨娘接触会更多一些。赵姨娘为了达到她主事荣府的目的,变着法儿的害宝玉、凤姐,其实她最终的矛头都是对准了王夫人。为了能够获取荣府主妇的地位,她肯定会拉拢无依无靠的周姨娘做帮手。但是周姨娘与赵姨娘的脾气秉性是不同的,从第六十回赵姨娘挨丫头打后,探春埋怨她所说来看:“你瞧周姨娘,怎不见人欺他,他也不寻人去。”说明周姨娘在荣府更是“不敢高声语”的人,也表明她的为人还是相对善良沉闷的。

姨娘的地位毕竟还不至于低到下人的层次上。看第二十五回:“赵姨娘和周姨娘两个人进来瞧宝玉。李宫裁、宝钗、宝玉等都让他两个坐。”说明在荣府里对她们起码的尊重还是有的,但是又写到“独凤姐只和林黛玉说笑,正眼也不看他们。”也可以看出象凤姐这样有势力的晚辈也不把她们放在眼里。凤姐待同辈中也是姨娘身份的袭人都很好,缘何对这二人就那么冰冷呢?原因就是凤姐明白的看出赵姨娘的坏心,当然她肯定会把二人当做一丘之貉。所以在荣府里她二人最大的压力来自凤姐,在贾母提议给凤姐攒金庆寿的时候,凤姐还不忘把这二人“打击”上,连尤氏都说凤姐狠心“拉上两个苦瓠子作什么?”凤姐却说:“他们两个为什么苦呢?有了钱也是白填送别人,不如拘来咱们乐。”说明凤姐打心里想整治这二人,然而最要整治的其实是赵姨娘,周姨娘显然是跟着吃了“瓜落儿”。

赵姨娘存心害凤姐、宝玉。在第二十五回里赵姨娘假借去怡红院探望宝玉的机会给二人施五鬼,周姨娘也跟在其后的。我看她事前未必知道赵姨娘此行的真正目的,所以是被赵妪诓骗同去的。一旦事发,周姨娘也逃脱不了干系。让人断子绝孙这样的恶事是谁也不能容忍的,尤其是在自家门里做这样大逆不道的事,日后东窗事漏,她得到的惩罚也轻不了。所以周姨娘这个人物的结局必然是受人牵连而亡。

周姨娘是多么平凡的一个人啊,她仿佛就生活在我们的身边,老实本分的守着自己卑贱的地位,虽然心中也曾梦想着有一天能够翻过身来,睁开眼看到的依然是残酷的世界。周姨娘的存在,让人感到与众不同,让人总会想起一些什么;她似乎从不让人注意,就像一个影子。

《红楼梦》里的周姨娘是个什么样的人?

周姨娘是王夫人陪嫁丫头,比王夫人小不了多少,为方便服侍贾政,被贾政收为侍妾,撑管贾政盥洗,沐浴,换衣等,贴身服侍王夫人与丈夫。

在王夫人几次孕产期,生病不适期正该轮到周姨娘服侍贾政,但她生不出孩子就是生不出来。

后贾政又纳赵姨娘为妾,倒生了探春与贾环两儿女。

周姨娘在王夫人前为奴,例如王夫人去贾母婆婆那里伺候了大餐后归自己的院内,有周姨娘接住,打帘子,布碗筷,侍立,伺候王夫人进餐,反正要在主母王夫人面前立规矩。

她在下人面前为副主子,称姨奶奶,该享受的物质待遇与赵姨娘一样。

好在周姨娘安份守己,连探春都说:怎么周姨娘不去招惹人,别人也不去惹她,气自己生母赵姨娘每每生事,使自己伤了脸面。

周姨娘在贾府还是能生存下去,一生平安无事,还享受了算是锦衣玉食的富贵生活,能有两个丫头服侍,还有婆子伺候,比当奴才,嫁奴才好上了天。

《红楼梦》里的周姨娘是个什么样的人?

曹雪芹《红楼梦》中的周姨娘,她是贾政的小妾,在曹公寥寥数笔的描述中,周姨娘总是一副唯唯诺诺的样子,小心翼翼,委曲求全。她实际把赵姨娘当作自己的一面镜子,跟在赵姨娘屁股后面,从来也没见大声说过一句话,也没得到夫君贾政的垂青,倒是时常侍奉在贾母这个老祖宗左右,都比不得鸳鸯、平儿、袭人有面子。她似乎就是个贾府里可有可无的小人物,小角色。

周姨娘在贾政屋檐下的尴尬处境,放大来看,就如同李纨李宫裁在整个贾府中的处境一样,李纨还有个贾兰,似乎有熬出头的日子,而她没有一男半女,连赵姨娘都不如,看不到任何未来。她的为人处事之道,就是冷眼旁观世间情。

本来呢,按正常套路出牌,周姨娘其实完全可以有个比较好的归宿,怎么说,妾也算半个主子呢吧!那她为什么实际上会那么悲催呢?命运的不公,缘何而起?

首先,周姨娘的来路并不算有多差劲。

贾史王薛四大家族,都是典型的拼爹产物,是当时封建社会的缩影。就周姨娘这个妾的身份,我们先来看下她们的出身由来。

(一)贾府公子哥儿的小妾们的来路,基本来自于上辈赏赐的家奴或是买来的丫头,以及女方家里陪房过来的女子。

作为贾氏的老祖宗,贾母就给儿子们安排或是指定了相应的妾,如同皇族侍寝宫女怎么个角色定位,从小看主子看大的,用着顺手,放心。

贾赦老大爷房里的小妾翠云、娇红就是贾母赏赐的,嫣红是娶鸳鸯不成,贾赦赌气花银子买来的。

贾政房里的赵姨娘,跟鸳鸯、平儿、袭人等一样,都曾经是贾母身边的伺候丫头。

宝玉房里的袭人、晴雯、麝月等也都是老祖宗贾母派过来的,袭人还是王夫人后来拉拢、指定的准“妾”。

归纳起来基本两条:一是家生子家奴通房丫头升格,一是买来的。

(二)其实还有一条,就是女方家陪房过来的活人资产。

周姨娘就是王夫人从娘家带来的陪嫁丫头。

容宁两府有所谓的十二大家奴,贾氏的高管,其中就有个“周瑞家的”。

周瑞或是周瑞家的,就是王夫人从王子腾王家带来的整个家奴家庭,可以算做是王夫人的旧势力范围,属于嫡系的奴才。所以,周瑞家的在整个贾府里才能够成为高管,女人负责老太太、太太们的车马出行,典型的女司机;周瑞则去了宁国府掌管地租银两账房出入。这都是炙手可热的位子,仰仗的是王夫人或是王家的面子。

而贾政房里的小妾周姨娘,则是周瑞的姊妹亲属,也是王夫人带过来贾家的。这样看来,周姨娘也不是势孤力单,应该混的比较好呀!实际,看官,你真想多了,周姨娘这个出身,非但没有给她带来实际的好处,反而被动地处于各方架起大火的煎熬之中。这又是为什么呢?

其二,周姨娘比赵姨娘更悲催的实际处境:被王夫人和贾政两口子两面夹击,痛不欲生。

曹雪芹笔下的贾政,被红学迷们称之为是伪君子、伪道学,王夫人则是伪慈善、伪佛家。真是天生的一对,地设的一双。

我们先来看下贾政政老爷和三个老婆的关系设定。

婚姻大事,媒妁之言。娶老婆,这在当时来说,不取决于自己,根本的,还是要听父母的话,贾政也是如此。王夫人嫁给贾政,可以说是贾史王薛四大家族抱团取暖、相互扶持的需要,讲究的是门当户对,这是贾政他爹娘老子给他做主娶的媳妇,至于他愿不愿意,喜不喜欢,那就另当别论了。

种种迹象表明,贾政和王夫人更多的是亲情,长相厮守大半辈子的夫妻情分,七年之痒,贾政纳了赵姨娘这个贾母膝下的贴身丫环做妾。赵姨娘好耍小性子,在贾母身边的人,自然也是出落得比较好,模样俊俏,这就如同宝玉房里的晴雯,贾环房里的彩云,或者高攀类比,就如同贾宝玉眼中的林妹妹。

贾政也是贾母的大宝贝,房里当年也应该和宝玉一样,丫环无数,可是,为什么他偏偏就要了赵姨娘做妾呢?一句话,贾政当年和宝玉秉性一样,喜好这一口,打心里喜欢赵姨娘。

那这样的话,对王夫人来说,就比较危险了,妻妾争风吃醋,也是常有的事情。

王家过来的女人都不得了,强势。贾琏怎么个风流倜傥的人物,也被王熙凤拿捏得死死的,只有一个通房丫头平儿,行房事多半还得请示王熙凤,隔着窗户说话,都能被王熙凤奚落。贾赦大老爷有多少房妻妾?贾政就不行。

怎么对付赵姨娘呢?王夫人的做法,跟薛蟠老婆夏金桂对付香菱一样,她把陪房丫头周姨娘主动送给老爷贾政做妾。这就是王夫人的权衡之术。

这个时候的周姨娘,她 在王夫人眼里的定位,就是制衡赵姨娘,但是呢,又不能真正跟王夫人争宠,这实在是很难办的事情,出不出力,最终都不讨好,之能是主母手中的一个棋子,并没有怜惜的意思。

贾政对周姨娘怎么感情呢?

首先,周姨娘可能类似袭人怎么个角色,袭人就是王夫人点的将嘛!贾政并不知情。做个通房丫头可以,哪里比得上赵姨娘有生活情趣呢!不讨好。

二者,贾政又不傻,知道是王夫人的小聪明,所以,他打心里就厌烦这个周姨娘,老夫老妻,明面上不好说什么,实际行动表明,贾政基本就不挨周姨娘的身子,赵姨娘都有一男一女俩子嗣,她就没有。贾政心里动着气呢。

所以,周姨娘就处于一种非常尴尬的境地,被贾政夫妇左右夹攻,怎么都不落好。可见,有时候被领导宠爱,也不见得就是什么好事情,保不准就是做备胎,给别人顶缸的,你还没法儿说。

其三,赵姨娘的抗争与周姨娘的顺从妥协。

赵姨娘虽然看起来行事荒唐,不着边际,尽做些下三滥的事情,可是,她敢抗争,因为她自以为有这样的底气。

.首先,赵姨娘跟贾政是青梅竹马,贾政可能也真喜欢这样的女子,有点小脾气,小性子,能拿捏挑逗男人。实际上贾政作为甩手掌柜,对赵姨娘也算大体可以,不过是后来性情大变,受了挫折,不大爱管闲事。这也是她自以为是的最强底气。

其次,赵姨娘给贾政生了一男一女,就是贾探春和贾环,这在当时来说,对一个女人是至关重要的。

按贾赦的话说,贾环将来能有出头之日,那也是有可能的,母以子贵,有盼头。

这周姨娘可就完全不同了。

得不到男主和夫人的体恤谅解,还得是被人拿做枪来使,人家夫妻斗气的出气筒。

这样的情况下,就是她的兄弟周瑞和周瑞家的,这样的贾府高管都要退避三舍,充耳不闻,不敢闻,就当陌路人一样。

贾府的高管,那也是奴才,不过是高规格的奴才罢了,所有恩赐都直接来自主子,周瑞和周瑞家的能做到高管位子,而且怎么多年来屹立不倒,甚至被安插到宁荣二府,那必须要懂得站队,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周姨娘要是不做贾政的妾,那肯定是要混得好得多,无奈,被莫名其妙地推上看似高大上的贾政妾得位子,那就真成了王夫人这个母老虎的对手了。

所以,周姨娘心里苦,还没法给外人说,连旧主子王夫人都怎么对待她,那其他三清六姑还不得撇的远远的?其他外人就更不必说了。周姨娘实际就成了一个孤岛,心酸苦楚没有一个可倾诉的。周姨娘的性格养成,她明哲保身,低眉顺眼,甚至躲在赵姨娘后面,颤颤巍巍,魂不守身,不跟任何人计较,她唯一可以说道的荣耀,就是替贾政侍奉贾母。

周姨娘的悲剧,也正是整个贾府衰落的侧面写照。从内部来说,贾府里面从主子到高管到奴才,都形成了一个僵化密织的关系网,环闭,水泼不进,以至于有主子败落的,有奴才得势的,就如同贾探春所说的一样,贾氏大家族,败亡都来自于内部。从外部大格局来说,整个宁荣贾氏两府,又何尝不是更高顶级皇权之下的周姨娘,你贾家有这个势力、价值,人家对你是既爱又恨,扶你当“妾”,重视你,为的是整个朝局的势力均衡,权力制衡,九子夺嫡,贾府在皇权中心又算个什么?贾府以及四大家族,不要想多了,多体味,多惜福,能有周姨娘这般隐忍也许会好一点。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