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湘云为何处处针对林黛玉?

红楼梦中有很多史湘云针对林黛玉的描写。她为何如此?

史湘云和林黛玉的身上,有着很多共同的优秀品质。

比如真挚、善良,这两位姑娘都称得上是风光霁月,心底无私。

但这两个姑娘的身上,又有着巨大的不同点:

史湘云莽撞、娇憨,总给读者一种可爱的感觉。但是这份莽撞,只会让置身事外的读者觉得可爱。如果假设自己是当事人,对于史湘云这种姑娘,可能也会有一种欲哭无泪的无力感;

林黛玉心思细腻、高敏感,这样的人很容易洞察人心。但是在她年幼的时候,这份细腻呈现出来的并不是体贴,而是有些尖酸刻薄;

但是在她年幼的时候,这份高敏感也会给她带来困扰,让读者觉得他不容易亲近。

于是史湘云和林黛玉之间,有一个很明显的亲近、疏远、再亲近的过程。

等到两个人长成品行端正的少女之后,她们会发现,彼此才是最心灵相通的两个人……

一.同是客居身份,使得二人针尖对麦芒

七八岁时的史湘云和林黛玉,虽然小说中没有描写,但是她们在一起未必不是很好的玩伴。

在史湘云和林黛玉身上,都有着活泼热情的一面。

但这份活泼和热情,在贾迎春身上从未见过。

哪怕是年幼的时候,贾迎春也不会是史湘云玩伴的首选。

贾迎春,一直都嫌史湘云太爱说话。

那么贾探春呢?

探春这姑娘是一朵积极向上的玫瑰花,她精明且势利,不会愿意花过多的时间去应酬史湘云。

那么贾惜春呢?

贾惜春年纪太小需要照顾,而很明显,史湘云又不是一个大姐姐型的姑娘,所以她们根本不会互相选择在一起玩耍。

在一段时间内,同是客居在荣国府内的林黛玉,会是史湘云唯一能玩得来的小姐妹。

但是相处稍长之后,史湘云就会发现,林黛玉代替了她在荣国府曾经有的地位。

林黛玉进荣国府之后,因为是贾母的亲外孙女,马上就得到了贾母如心肝般的疼爱;

林黛玉进荣国府之后,因为与贾宝玉有着宿世的情缘,所以一见面就无比默契。

这些都使得史湘云有失落感,史湘云为什么喜欢来荣国府?

就是因为在荣国府,贾母给了她类似于母亲的关爱。而这份爱,仿佛被林黛玉“夺走”了。

史湘云对林黛玉针对性这最强的,应该就是这件事情:

这个孩子扮上,活像一个人,你们再看不出来。”宝钗心里也知道,便只一笑,不肯说。宝玉也猜着了,亦不敢说。史湘云接着笑道:“倒像林妹妹的模样儿。”众人听了这话,留神细看,都笑起来了,说果然不错。

①王熙凤拿一个小戏子开玩笑,可王熙凤精通人情世故,看破不说破。

这就是幽默的所在。

可史湘云却将那一层窗户纸捅破,直接说那个小戏子像林黛玉。这时她言语的性质直接发生了变化,在《红楼梦》的时代,戏子地位卑贱,用这样的人物去形容林黛玉这样的世家小姐,真的属于极度的冒犯。

林黛玉有足够的理由生气。

而史湘云却会觉得不过就是开了个玩笑,还要去看别人的脸色。

这时很自然地,就发生了针尖对麦芒的针对。

②此时我们换个角度来想问题,其他的人也会拿林黛玉开这样的玩笑吗?

很显然不会。

那个长得像黛玉的小戏子一定是龄官,林管长得像黛玉,这一点连贾宝玉都承认。

但荣国府的生活环境要比史家复杂得,所以荣国府的人,早就学会了在公开的场合下,管控自己的嘴,轻易不会胡说八道。

如果小戏子长得不是像林黛玉,而是像薛宝钗,史湘云是否还会像现在这般口无遮拦?

史湘云会不会笑着说:倒像宝姐姐的模样!

答案是肯定的,读者都是站在上帝视角,史湘云就是一个心口如一之人。

可如果那个小戏子长得像薛宝钗,众人听了之后,却未必敢笑。

史湘云说的不是林黛玉而是薛宝钗,就等着宝姐姐长篇大套给她说教上课吧。

史湘云说的不是林黛玉而是薛宝钗,就等着宝姐姐长篇大套地给她说教上课吧。

这就是林黛玉和薛宝钗之间的区别,这宝姑娘厉害着呢。

只是年幼的史湘云没有看出来。

史湘云想要从宝钗身上找到那种类似于母亲般的关爱,所以一心一意的要把薛宝钗当成自己的亲姐姐。

于是在宝姐姐和林妹妹之间,史湘云的天平就失衡了……

二.失衡的天平,必然会回归正轨

薛宝钗比林黛玉至少足足大三岁,这使得林黛玉还是一团孩子气时,薛宝钗已经是个十足的少女模样。

薛宝钗行事周到、圆融,这一点会让史湘云感到贴心;

薛宝钗稳重、平和,这一点会让史湘云从她的身上找到安全感;

不仅如此,薛宝钗还能豪置几十两银子,为史湘云办一场螃蟹宴。

这些事情林黛玉都做不到!

所以在情感的天平上,史湘云早已失衡。

史湘云这个傻姑娘,把情感的重心放到了薛宝钗身上。

而且这样的状态持续了很多年,当薛宝琴一家进荣国府时,史湘云还是这个情绪:

“你也不知是哪里来的福气!你倒走罢,仔细我们委曲着你。我就不信我哪些儿不如你。”说话之间,宝玉黛玉也进来了,宝钗犹自嘲笑。

湘云便笑道:“宝姐姐,你这话虽是顽话,恰有人真心是这样想呢。”琥珀笑着说:“真心恼的再没别人,就只是他。”口里说,手指着宝玉。宝钗湘云都笑着说:“他倒不是这样的人。”琥珀又笑道:“不是他,就是她。”说着又指着黛玉。湘云便不则声。宝钗忙笑道:“更不是了。我的妹妹和她的妹妹一样。她比我还喜欢琴儿呢,哪里还恼?云儿那嘴有什么实据。”

①童年的不愉快往事,在史湘云的心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但这种不愉快是史湘云的,从来都不是林黛玉的。

对于史湘云的所谓针对,林黛玉是如何应对的?

答案是林黛玉从未放在心上。

这也就是,林黛玉心中风光霁月的最好证明。

可在史湘云的眼里呢?

林黛玉一直是一个小性、行动爱恼、爱嫉妒的姑娘。

可真实情况呢?

如果发生了嫉妒这种情绪的话,那么也是史湘云一直在嫉妒林黛玉。

只是那时的史湘云,没有看清自己。

②史湘云的一番言论看上去是在为宝钗、宝琴姐妹鸣不平,可是她这一番话说下来,达到的后果是,除了让薛宝琴尴尬之外,没有任何好处!

当时的史湘云几乎靠着一张嘴,把薛宝琴推到了宅斗的漩涡中。

而史湘云自己呢?还娇憨的什么都不知情。

地结果尴尬的事情来了,宝钗为了宝琴,能够顺利的留在大观园中,竭力地把话往回拉。

而史湘云自己还不作声。

琥珀是谁?那可是贾母的贴身丫头。

若是这一翻话没有说好,琥珀回去学舌惹贾母不快,薛家根本担待不起。

也许从那一刻起,宝钗就已经做出了疏远史湘云的决定。

史湘云这姑娘的嘴,实在是太不靠谱了!

在大观园中的姑娘们,史湘云是成长最慢的那一个。

薛宝钗早就学会了冷静自持,谋算清晰,为自己捞好处;

而逐渐长大的林黛玉,也开始让自己变得圆滑有心计。

同宝钗结金兰契;同宝琴直接以姐妹相称;每每地在薛宝钗面前哭穷,这一切倒让王夫人和薛姨妈,在一时三刻之间拿黛玉毫无办法。

曾经只有宝钗能结下的好人缘,长成少女的林黛玉也同样能够做到。

而史湘云呢?

薛宝钗的心机和城府,让史湘云永远走不到她的内心中去。

不能说薛宝钗虚伪,虚伪地生活就是世家大族的惯性。

而只能说史湘云太傻,在薛宝钗的眼里,史湘云只是她应酬的一个小姐妹。

哪个要史湘云一片痴心,只把薛宝钗当成亲姐姐。钗虽然史湘云和薛宝钗共同生活在蘅芜苑中,但和史相云能聊得来的,却是那个呆香菱。

而等到香菱离开了大观园呢?在丫鬟眼中的史湘云,都已经变得很可怜:

“你瞧宝姑娘那里,出去了一个香菱,就冷清了多少?把个云姑娘落了单。”

这时的史湘云只是落了单,等到抄检大观园后,真正动了薛宝钗的利益,宝钗这姑娘,立刻脚底抹油溜之大吉。

那时的史湘云呢?

宝钗根本不会关心她。

而这一次抄检大观园,史湘云才真正的得到了成长。

那时的她才第一次看清了,人情往来中表面上的繁华似锦,其实什么都不算;

那时史湘云才看清了自己的内心,蘅芜苑住不成了,那她该去往何处?

李纨和探春各自要应酬自己的事情,根本无暇去顾及史湘云;

惜春是个心冷、意冷的人,同她住在一起,只怕史湘云根本不敢开这个口。

这时史湘云又同林黛玉住进了潇湘馆,这对儿小姐妹又住在了一起,就像年幼的时候一样。

此时的史湘云,完成了情感上的回归。

这时的史湘云,反倒抱怨去宝钗来:

“可恨宝姐姐,姊妹天天说亲道热,早已说今年中秋要大家一处赏月,必要起社,大家联句,到今日却弃了咱们,自己赏月去了。”

而那时候的林黛玉,早已经长成了一个通透的姑娘。

在黛玉的眼中,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烦心事可以谅解;

在黛玉的眼中,宝钗当然更看重自己的堂弟堂妹。

这本来,就不是一件值得抱怨的事情。

而在那一刻,史湘云和林黛玉这对儿本就风光霁月的小姐妹,达到了真正的心灵相通。

她们一起做诗、联句,达到了情感上的共鸣

从那一刻开始她们是表姐妹,是朋友,是知己。

这样的友情很多人一生都无法得到,比如表面上圆融周到的薛宝钗。

史湘云为何处处针对林黛玉?

史湘云为人豁达大度,不拘小节,所谓真名士也,黛玉才情不凡,风流俊逸,论理两人不会有所芥蒂,可是史湘云一开始对黛玉,甚是不待见,甚至达到针锋相对的地步,到底为何?

说来不过因为一来吃醋,二来因为被人怂恿罢了。

黛玉进府前,史湘云是和宝玉住在贾母屋子的,袭人一开始服侍贾母,后来服侍史湘云,最后被贾母派给宝玉使,只因贾母喜爱袭人心地纯良,恪尽职任。可见贾母对史湘云,是多么宠爱。

而湘云在贾府时,应该是对宝玉有所依赖的喜欢的,那种感觉就像黛玉一开始与宝玉的感情一样,就是两小无猜。可是黛玉来了后,便取代了湘云,那个和宝玉同一桌吃饭,同一屋睡觉的人变成了黛玉。叫湘云怎么不失落呢?所以湘云还曾跟宝玉抱怨:林姐姐来了后你都不搭理我了,这是满满的醋意。

其次,湘云的针锋相对就是被人挑唆的,袭人就是挑唆人。

宝钗进府后,因善于人情世故,温柔敦厚,较黛玉多得人心,湘云原本对黛玉就有意见,站宝钗这一对是意料之中。袭人亦被宝钗俘虏,宝钗成了袭人眼中宝二奶奶的不二人选。

在三十二回,袭人托湘云为宝玉做针线,谈话间袭人便将黛玉铰断宝玉扇套的事说出来,最后还刻意地提到那是史湘云做的,史湘云对黛玉越发厌恶,袭人更是火上浇油,称黛玉每年做不了几回针线活,老太太还怕她累了。袭人是跟过湘云的,她非常了解湘云被黛玉取代后那种失落感,但她总是不经意间为这种失落添油加火,史湘云对黛玉更加敌视。

所以单纯的湘云为此还挑衅黛玉:你敢挑宝姐姐的不是来,我就服你。不过黛玉毕竟大过湘云,而且她眼中的对手只是宝钗,对于湘云,黛玉还算大度,有时候不过视而不见罢了。

大观园被抄检次日,宝钗便急忙忙搬出,也不为湘云做好打算,也不为湘云想过立场,所以中秋夜湘云与黛玉联诗凹晶馆,还怪宝钗一言不发走了。自那以后,湘云与黛玉便亲密了不少。

所以,湘云当年对黛玉的针锋相对,不过一个单纯的女孩嫉妒另一个女孩的正常举动罢了。

史湘云为何处处针对林黛玉?

这个问题涉及湘云和黛玉的关系,很有价值。虽然处处针对林黛玉的用语不够准确。从分析她们的关系入手来回答问题,应该不算跑题。具体分析她们关系的每个阶段,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一、前期彼此之间有小矛盾但无伤大雅,大家和平共处

史湘云小时候在贾母身边。林黛玉进贾府以后她们都生活在贾母身边一段较长时期。那段时期开始的时候黛玉六、七岁,史湘云与她同岁,生日晚些。从这时开始,出现了一种明显的比较,黛玉是自家人,而湘云是客。王嬷嬷与鹦哥陪侍黛玉在碧纱厨内,李嬷嬷并大丫头名唤袭人的陪侍宝玉在外面大床上。后来袭人说湘云十年前,在西边暖阁住着。那时袭人服侍湘云。

后来,史湘云虽然不在贾府常住,却也经常来。以至于常给宝玉梳头,小时候她们都很熟悉,比与宝钗认识要早很多,湘云来贾府都和黛玉住一起。很显然,这个很长时期史湘云和林黛玉的关系是融洽的。虽然史湘云对林姐姐有些羡慕、嫉妒,甚至恨她分享了姑奶奶的爱;夺走了从小一起玩到大的爱哥哥的心思。大家常在一起玩,她俩性格却不合,林黛玉小性、爱生气;湘云嘴直,大大咧咧却不让人。两个人常闹些小矛盾在所难免。但是林姐姐并不跟她计较,大家相安无事,直到史湘云正式出场。

二、所谓史湘云处处针对林黛玉的中期

这个阶段,应该是从就薛家住进贾府开始的。我们具体分析一下几次针对,来看看为什么。

1、史湘云第一次出现是在第20回。听说史大姑娘来了,宝钗跟宝玉两个一起去瞧湘云。可见她们是很熟的。

黛玉听宝玉从宝姐姐那来。冷笑他在那里绊住。因为宝玉辩解,黛玉又生气,俩人开启常规相处模式,黛玉生气而走,宝玉跟来,两人都说不如死了干净。恰在这时,宝钗走来说史大妹妹等你呢,推宝玉走了。不一会宝玉又来,讲了亲不间疏,先不僭后的道理,黛玉才说我为的是我的心。两人停战于这句话。

这时湘云走来,责怪他俩,我好容易来了,你们也不理我。黛玉笑她咬舌,把二哥哥叫成爱哥哥。湘云立马抬出宝姐姐,还笑黛玉得个咬舌的林姐夫。

看到了吧,湘云要找宝玉自己会来,甚至直接批评二哥哥,林姐姐。宝钗明明是宝钗借史大妹妹的名头。她推走宝玉,火上浇油不说,又在离间湘云和黛玉。可是黛玉并不因此嫉恨湘云,与湘云玩笑如常,笑她大舌头。当晚湘云仍往黛玉房中安歇。

2、第二天一大早,宝玉就跑去黛玉房中,湘云和黛玉都还没起床呢。宝玉就着湘云的残水洗脸,让湘云替他梳头。袭人醋意大发。恰在这时,宝钗也是一大早就跑来找宝玉。袭人对宝钗抱怨宝玉。宝钗心中暗忖,这个丫头可用。自己没法说的可以由她来说。由此袭人正式加入金玉联盟。

3、第22回史湘云快人快语说演小旦的龄官象林姐姐。宝玉使颜色,闹个两边落埋怨。没想到湘云也恼了。黛玉对湘云却没说什么。林黛玉在人多的场合,即便自己受委屈,她能忍就给人留面子。后来史湘云完全被人当枪使了,林黛玉也不屑于解释。史湘云却说她是小姐,我是奴才等话。宝玉碰一鼻子灰,回去写诗参禅,黛玉拿去和湘云同看,表明黛玉对湘云并不计较。其实黛玉生气是因为宝玉使眼色。

4、第二十九回清虚观打醮,张道士提亲,黛玉和宝玉闹得不可开交,贾母都气哭了。她们都在长大,金玉姻缘甚嚣尘上。薛宝钗有金锁,史湘云有金麒麟,似乎都是来配玉的,黛玉很不开心。黛玉就为金玉跟宝玉闹。她与贾宝玉的口角,都是为求近而反疏,每一次口角都使他们更近。直到后来宝玉送旧帕表心意,黛玉题帕三绝,黛玉对湘云的心结也解开了。一旦放心,我就不再吃醋,跟情敌也能握手言和,甚至姐妹情深。

第三十二回史湘云当宝玉面和袭人说话,全都针对林黛玉。湘云干脆明说黛玉小心眼,说宝玉怕黛玉听了不受用。其实恰恰相反,宝玉当着黛玉的面央告湘云为他梳头,湘云也当着她的面为宝玉梳头,黛玉没有丝毫反感。这说明黛玉并没把湘云当成威胁。即使湘云在人前讽刺她,她也不以为意。为什么会这样,主要是思想差异使然。宝玉拿起胭脂要吃,史湘云拍的一下打落,她是打心里看不上宝玉这个毛病儿。当黛玉看到便替他揩拭了,而且只怨他带出幌子来;

贾宝玉不爱仕途经济,厌恶与贾雨村之流交往。宝钗劝宝玉转身就走;湘云劝宝玉下逐客令。黛玉从来不劝。宝玉还常当众炫耀林姑娘从来不说混账话。其实害了黛玉。至此,湘云稀里糊涂地成了金玉派,连黛玉让她看宝钗绣鸳鸯,她都没有看不起宝姐姐。

宝玉对湘云下逐客令。袭人借机对宝钗和黛玉大加褒贬。妒忌让她丧失理智,迷失了本心。然而她不知道一旦宝玉娶宝钗,她也就彻底没用了。

史湘云对袭人说我早就听说了,林姑娘她既会剪,就叫她做。袭人说她可不做呢。接下来那番话就更不成体统了。 湘云怎么会知道黛玉剪扇套的事呢?显然不是袭人说的,只能是薛宝钗,在史湘云告诉她在家做针线的时候,“顺便”告诉的。然后又告诉袭人湘云做活到半夜。

湘云只把这事告诉宝姐姐,宝钗马上就告诉袭人。湘云跟宝玉也是青梅竹马,宝钗为了防患于未然,渲染湘云在家干活,袭人不再求湘云,她顺便把给宝玉做针线的事揽到自己身上。看人家宝钗多高明。

宝钗拉湘云同住是在海棠社之后。湘云要在诗社做东,宝钗正要请客,恰好借湘云名头。宝姐姐给湘云雪中送碳,经过刘姥姥计算,那些螃蟹正好与贾母给她办生日的二十两银子相当。薛宝钗有本事让人被她卖了还帮她数钱。经过螃蟹宴,湘云说我宝姐姐抵得上父母。她以为宝姐姐是世上最好的人。当然站在宝姐姐一边了。

史湘云开始不理解宝黛的相处模式,经过多次矛盾交锋,林姐姐从来不跟她一般见识。两个人越来越深入到对方内心深处,也就越走越近了。看来史湘云针对林黛玉都与那两个至少比她大三岁的同龄姐姐有关。

三、后期史湘云和林黛玉姐妹情深

进入后期的标志事件是抄捡大观园。那天宝钗直接把湘云甩给李纨。湘云终于忍不住说了一句可恨宝姐姐。时逢中秋,湘云与黛玉都是无亲可思的孤单人。随着她们逐渐长大,史湘云逐渐看清了薛姐姐对她的利用。湘云已经理解黛玉,她发现林姐姐心思单纯,待人极好,而她喜欢的宝姐姐其实并不交心。自然就和林黛玉走近了。林黛玉既不怨恨宝钗,又不能向湘云坦言,万千思绪化作中秋夜那次舍命陪君子。二人终于在精神上走到了一起。后来她再来贾府就在潇湘馆,和黛玉挤的一张床上,形影不离。

宝钗的冷很出名,在她心里,人分有用和没有用两种,湘云有用,当铺的伙计有用,柳湘莲呢用完了,就还不如赵姨娘有用,所以薛蟠说起柳湘莲她懒得听。分发礼品时不忘赵姨娘。

最后敬请钗粉息怒。我这只是就题论事,绝不是要说薛宝钗多么可恶、可恨。其实她们都是薄命司的女子。毕竟《红楼梦》写的是青春的逝去。谁叫钗黛湘他们都是将被迫离开青春王国的女孩子呢。

史湘云为何处处针对林黛玉?

《红楼梦》中,林黛玉和史湘云最初是玩得很好的小姐妹。可是,后来史湘云突然处处针对林黛玉。黛玉说话,她就开怼,不仅当面怼,背后也说黛玉的坏话。

湘云埋怨爱哥哥不理睬她;说黛玉像小戏子在先,骂黛玉“小性儿,行动爱”在后;湘云和袭人一起说黛玉的坏话;当着众人的面黛玉假清高,最可厌;说黛玉嫉妒宝琴。

润杨认为 :湘云之所以针对林黛玉是因为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湘云突然发现,林黛玉取代了她在荣国的地位,抢走了本来属于自己的一切。

起初,湘云并没有觉得黛玉来了有什么不好。因此和黛玉的关系比三春更亲近。她每次都和黛玉住一个房间,并排而卧。一起说说笑笑的关系很好。每次湘云来,宝玉也格外爱往黛玉的房间里跑,三个人一起说说笑笑的。

可是自从宝钗来了以后,湘云认清了一个事实。贾母对宝钗并未像黛玉那样上心。宝钗并非分走贾母对自己的爱。而黛玉却抢走了自己在荣国府原来拥有的一切。

1.贾母爱黛玉胜过爱自己。

宝钗来到贾府后,湘云突然发现:贾母如心肝般地疼爱黛玉。对自己没有以前那么关心了。以前贾母总接湘云来贾府,后来竟然不经常接湘云了。湘云不得已,悄悄告诉宝玉,提醒老太太接她来玩。

2.宝玉与黛玉第一好,自己变成第二位了。

湘云最早是和贾宝玉一桌吃饭,一个屋里睡觉的青梅竹马的玩伴。黛玉来了以后,贾宝玉和黛玉的关系超越了自己,他们是第一好的兄妹,而自己退居第二位。

无论是在贾母那里,还是在宝玉这里,湘云的地位都倒退了。湘云不服气,自己怎么就比不上林黛玉了呢?于是,湘云开始处处针对林黛玉。

第二、湘云交了新朋友薛宝钗,不要老朋友林黛玉了。

宝钗来到贾府后,迅速和湘云建立起友谊。湘云对宝钗佩服得五体投地。她认为宝姐姐非常完美,任何人都挑不出来毛病。

湘云曾经叹道,如果我有宝姐姐这样一个姐姐,就是没有亲生父母也没什么。湘云认为宝钗比父母,比叔叔婶婶,比黛玉都好太多了。

湘云有了宝姐姐,自然就不要林姐姐了。

第三、湘云为宝钗仗义出头。

宝钗刚到贾府时,黛玉和宝钗的关系很一般,黛玉认为宝钗心里藏奸,所以对宝钗有戒备之心,并且嫉妒宝钗和宝玉的亲密接触。

宝钗不和黛玉发生正面冲突,湘云觉得宝姐姐受委屈了。她作为好姐妹不能坐视不理,湘云天不怕地不怕,她自然要为宝姐姐出头。于是多次针对林黛玉,替宝姐姐报仇。

第四、习惯成自然。

都说黛玉行动爱恼人,可是黛玉对于湘云的步步紧逼,并没有针锋相对,也没有找湘云说个一二三。湘云见黛玉不反驳,不找她吵架,她就更肆无忌惮了。她怼黛玉已经成了一种习惯。

人就是这样,欺负人一次,对方不反抗,他的胆子就大了,以后就会变本加厉地欺负人。但是湘云毕竟不是一个心存恶念的孩子。她后来发现了自己的错误,认识到了黛玉的好。宝钗搬出大观园后,湘云和黛玉重归于好。

史湘云为何处处针对林黛玉?

何来湘云针对黛玉?湘云只是怼回黛玉对她的打趣,替受嘲讽的宝钗鸣不平罢了。这正是湘云的可爱之处,别人誰敢说黛玉。书中宝玉劝解湘黛二人的话不是说的很清楚吗!

史湘云为何处处针对林黛玉?

你好,我是国风

其实史湘云并没有什么针对林黛玉的地方,相反两个人关系非常的好。虽然中间有一段,两个人都受了薛宝钗的蛊惑。彼此在心中的地位都降了一等。但最终两人还是惺惺相惜达成了灵魂和心灵的共鸣,依是最好的挚友。

在二人年小之时,湘云每被接来送去。因为要争最好的玩伴——贾宝玉。两个人心中肯定都闹过一些小叽歪。但好在两个人都是知书识礼之人,虽然年小,也很明白自己这种行为很是可笑,因此也不当大事,互相也都理解。可能因为这些行为,让题主误会两个人特别是史湘云对林黛玉因妒生恨而处处针对之!我觉得这本身就是个误会。史湘云和林黛玉颇有共情之处,两个人同为豁达敏感的性格,是不可能因为这种小事互生猜忌的!

鲜明的例子:因为凤姐不小心说了小戏子扮起来活像一个人的话,大家都看得出来却顾及黛玉的敏感不敢说破。只有史湘云心直口快说了出来。贾宝玉刻意提醒,两面两个人都恼了。看似闹得很不好,结果是两个人恼的都是宝玉。却因为宝玉的行为把两个人的品行都降了格。所以两个人才恼了他。闹得宝玉是很郁闷。反而两位当事人,对这点事丝毫都不在乎,甚至连提都没提。可见,两个人心灵上的默契已经多么契合了!

要知道两个人都不是薛宝钗那种外宽内忌,心胸狭窄的人!

相反,说到薛宝钗。可能才是那个题主口中处处针对林黛玉的人呢!而且他不但针对林黛玉,连贾宝玉也针对。只要谁敢给他没脸,他可完全当面撕破面皮,让你现个狗血喷头。且看“说杨妃事件”贾宝玉仅仅说了一句“别人把姐姐比杨妃,原来富态了些。”用现在的话不就说了句你有点胖吗?他就恼了。不但借着扇子的事机,大声斥责丫头表现自己的恶毒。还完全不给脸面的指桑骂槐讥讽宝玉和黛玉。若非凤姐从中调和,三人岂不要不欢而散!这品性实在有点低格!

而倚仗自家财力收买人心的手段,实在是庸俗不堪,在湘云和黛玉这里可能都很有效。但依然让人所不齿。最终可能两个人对她只有敬畏和感戴,论真心把她当成朋友,两个人都未必了。同样,他也从来不把两个人当成朋友!〈这种人心里从来只有利益,不会有朋友〉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