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修建大观园的钱是哪里来的呢?
贾家修建大观园的钱必然是他自己的,而绝不可能是林黛玉家的。
林黛玉的父亲林如海是两淮巡盐御史。这虽然是一个肥缺,但是也攒不到两三百万两银子。林如海死后能够处理的财产其实并不多。毕竟丁家的主宰是不可以动的,而能够动的也只是扬州林家的财产。但林如海死后,又有机器,又有奴仆要发送,住的地方应该也都是官署。所以所得有限。
所以说贾家建造大观园,靠林如海根本不靠谱。还是假假自己的财产。至于教练说的那句,再发个二三百万的财。不过就像我们说的中个彩票一样,再是古人用在语句前面增加一句分量的一个词,而不是又一次的意思。
红楼梦中修建大观园的钱是哪里来的呢?
《红楼梦》第七十三回中“贾琏道:“昨儿周太监来,张口一千两。我略应慢了些,他就不自在。将来得罪人之处不少。这会子再发个三二百万的财就好了。”
就是上面这句话,现在成了贾府挪用林如海留给林黛玉遗产建大观园的铁证。
林如海科举出身的“探花”,像这样从科举出的成功入仕的书生一般会先进翰林书院做“学士”,相当于入现在的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做研究员,这是一个两袖清风的虚职。林如海调任“两淮巡盐御史”这个肥缺才没几年就去世了,“巡盐御史”相当于官办盐业的纪检监察委负责人。如果林如海在这个职位上没几年就有二、两百万银子进项,那么林如海真的是一个巨贪呀!
康熙皇帝六下江南,江宁织造府接驾四次花钱如流水。曹家挪用盐业税公款,共有污空了二、三百万两银子,到正雍年曹家因此被抄家。如果坐实了林黛玉真有二、三百万两银子的遗产被贾府挪用修建大观园,那么同时也就是坐实了林黛玉是巨贪林如海的女儿。
林黛玉的超凡脱俗、飘飘欲仙的物质基础,就是背后她父亲林如海的巨大贪腐现实。
唉!……………
画面怎么突然变得如此不和谐了呀!这位携“两淮巡盐御史”林如海贪腐巨款三百万两白银,潜逃到京都贾府外婆家的史太君亲外孙女儿林黛玉。贾府被抄家原来真正的原因是林黛玉带了她老爸贪腐的巨款到贾家呀!
唉!你们信了吗?
反正我是不信的。
贾府合家都在吃林黛玉老爸林如海贪腐的饭,然后林黛玉在贾府尚未出嫁,才十五岁就莫名其妙病死在贾家了。
《红楼梦》真的要重写了,重写一部《东方红楼上的谋杀案》讲述孤女林黛玉因为携有其父贪腐巨款,是怎样被贾府谋财害命的故事。再出个专家专门创立一门“林如海学”如何?
真不知曹翁天上有知,他老人家会怎么想?
红楼梦中修建大观园的钱是哪里来的呢?
红楼梦中的元春省亲是虚构的,小说是艺术创作,源于生活可以高于生活。清朝后宫从未有哪个妃嫔回娘家省亲的记载,小说借元春省亲来描写当年江宁织造府接驾康熙南巡的情景。康熙一生六次南巡有四次驻跸江宁织造府,用书中赵嬷嬷的话说 : “那银子花的像淌海水似的……。告诉奶奶吧,不过是皇上的银子往皇上身上使罢了,谁花钱买这个虚热闹去!” 说的多清楚、多直白。清朝的江宁织造、苏州织造从来都是肥缺,所以康熙把这个人人觊觎的肥缺给了自己的发小和亲信曹寅及曹寅的内兄李煦。正是因为数次接驾,数次海水般地花银子,江宁织造欠下了巨大的亏空。康熙在世时对江宁织造所欠亏空的原因心知肚明,并未追究,极力维护为其掩饰和开脱。曹寅病重期间康熙非常关心,还曾派人送去人参和药品。曹寅和其独子相继去世后,康熙怜其遗孀无后,指曹寅侄子曹頫为继子,袭江宁织造之职。康熙去世后雍正继位,雍正为振兴日益衰败的财政,充实空虚的国库,不遗余力地追讨各省各部门所亏欠的银两,限期偿还。曹家首当其冲,但彼时已家道衰落无力偿还了,加之曹頫与其他王爷之间的某些暧昧关系,被雍正治罪,抄没家产,押解回京,曹家从此败落。所以小说中元春省亲的奢靡挥霍,就是描写当年接驾康熙南巡,用江宁织造任上的银子花在康熙皇帝身上罢了。
红楼梦中修建大观园的钱是哪里来的呢?
《红楼梦》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的时候就说了,【“如今的这荣、宁两府,也都萧索了,不比先时的光景”!……“主仆上下都是安富尊荣,运筹谋画的竟无一个,那日用排场,又不能将就省俭。如今外面的架子虽没很倒,内囊却也尽上来了。”】冷子兴明确说明贾府主仆上下都是安富尊荣,没有运筹谋划之人。贾府的家底已经空了,只剩下一个空架子。
元妃省亲,需要盖省亲别墅,这需要一大笔钱。贾府有这笔钱吗?应该没有,如果有,冷子兴就不能说,贾府的“内囊却也尽上来了”。既然贾府没有这笔钱,为什么贾府又盖了省亲别墅呢?那么这笔钱是哪里来的呢?
我认为是林黛玉家的钱。第十六回写道:“林如海已葬入祖坟了诸事停妥贾琏方进京的.”就是说林如海的后事都是贾琏一手操办。林如海死前,贾琏就来到林府,帮助料理家中事物。林如海死后,也是贾琏全权处理的后事。林家没有直系亲属,如海死后,只剩下几房没有孩子的小妾,林府财产自然大部分被贾琏带回荣国府。贾母,精明无比,女儿、女婿的家底她应该知道大概数。贾琏不可能全部独吞林家的财产。林家的财产应该被贾琏带回荣国府交给贾母。贾琏办完林家的事情一回家,凤姐就异常热情,还恭喜贾琏,这一喜是元春封妃,二喜是有进项了。元妃省亲,贾府要接驾。赵嬷嬷想起了以前接驾的情形说道:“唉哟哟,……只预备接驾一次,把银子都花的淌海水似的!”元妃省亲,需要建省亲别苑,还要接驾,这笔淌海水似的钱自然荣国府出。恰好林家这笔银子到了,贾母、贾政正好将这笔银子用于修建省亲别苑。也就是后来的大观园。
为什么说修建大观园的钱是林家的呢?证据是第七十三回中贾琏说的一段话“贾琏道:“昨儿周太监来,张口一千两。我略应慢了些,他就不自在。将来得罪人之处不少。这会子再发个三二百万的财就好了。”贾府既不经商又没有升官加爵,也没捞到有油水的职务,这三二百万的财,自然是林黛玉家的了。
贾珍也明确说明荣国府不仅没有添银子的财路,反而多了许多花钱的事。原文是:“比不得那府里这几年添了许多花钱的事一定不可免是要花的,却又不添些银子产业”贾珍的话从另一个侧面证明,荣国府没有添加挣银子的产业,那么贾琏发的二三百万的财,是谁家的,不言而喻,当然是林黛玉家的了。
由此看来林家万贯家财,全给了荣国府。修建大观园用的就是林黛玉家的钱。
红楼梦中修建大观园的钱是哪里来的呢?
要问《红楼梦》中修建大观园的钱哪里来的?当然是贾氏家族的钱。比如说贾蔷去姑苏采买教习,书中就明确告诉我们,不用带银子去,先用上存要江南甄家的五万两银子。贾家作为清朝开国八公之一,攒下那些家私还不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嘛!
我发现,只要一提到《红楼梦》里说钱的事,就有搬出贾琏和凤姐私下里开玩笑说的那句话:要是再发个三百万的财就好了。并据此言之凿凿地说他俩夫妻挪用了黛玉的钱。
其实,我们要问的不是修建大观园里的钱是哪里来的,而是要问贾家的钱哪里去了,贾家是怎样衰落下去的。修建大观园掏空了贾家的家底。
如果说曹雪芹笔下的贾家是以曹家为原型的话,那么,在历史上曹家曾经有过四次接驾过程,你如果去南京的江宁织造博物馆,里面就有复制的电子版的“康熙下江南图”,那奢华的场面,蔚为壮观。而那样的场面,就是书中赵嬷嬷所说的“那银子花得跟淌水似的”,大约康熙也是觉得江南繁华地太有吸引力,所以一次又一次下江南,于是,曹家就一次又一次地花银子。同样的道理,书中元妃省亲的时候,也忧心忡忡地说过:太过奢糜了。如果把省亲看成是接驾的别写的话,那么接驾的方式更隆重,也更奢糜。
历史上的曹寅,曾经兼任:通政使司通政使、管理江宁织造、巡视两淮盐漕监察御史。而在这其中,两淮盐漕监察御史是最挣钱的职位,而作为家族中的第二代创业者,为这个家族挣下厚厚的家底,完全说得过去。只是,到后来家里一代不如一代,银子出得多进的少,大手大脚花钱的毛病却已经改不了,不衰败那才叫奇怪。
真的不要问修建大观风园的钱是哪里来的,应该问贾家的钱最后去了哪里了。这样分析,我们就知道贾家最后一定会衰败了。
红楼梦中修建大观园的钱是哪里来的呢?
传说是林妹妹的钱。
林妹妹是独女,嫡女。所面对的,只是父亲的几个小妾。这些人給点钱就可以遣散。
最大的对手是林家宗族。
林妹妹没有近支,但依旧有族人。所以贾琏去是互相妥协的,林妹妹必定有一笔钱财作为嫁妆送走。
需要注意的是,贾琏此去,王熙凤都写了一张单子要礼物,呵呵,钱从哪里来的?
最终,林妹妹的嫁妆被挪用到大观园建设,贾政王夫人,贾琏夫妻都分到了不等的钱,剩下作为嫁妆入库。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