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观点认为抄检大观园是贾府由盛而衰的转折点,结合全书来看,这次内部抄检和贾府最后被抄有什么直接关系吗?
这就叫“作”,贾府的衰败已从方方面面筑就,从王熙凤管家的入不敷出,年底过节光景大不如从前,老爷少爷夫人奶奶过惯了骄奢淫逸的生活,全不知大厦已摇摇欲墜,做起事无所顾忌,一个小小绣春囊闹的满园风雨,人人噤若寒蝉,一个家族,别人没打倒你,你自己先把自己折腾趴下了。
有观点认为抄检大观园是贾府由盛而衰的转折点,结合全书来看,这次内部抄检和贾府最后被抄有什么直接关系吗?
《红楼梦》开篇不久,黛玉尚未北上进入贾府之前,就有教黛玉读书的贾雨村先生与旧友京都古董商人王夫人陪房周瑞家的女婿冷子兴演说宁荣二府的一段对话:
“如今生齿日繁,事务日盛,主仆上下,安富尊荣者尽多,运筹谋画者无一,其日用排场费用,又不能将就省俭,如今外面的架子虽未甚倒,内囊却也尽上来了。”
周瑞家的女婿冷子兴可以说是对贾府尽知根底之人,贾府之败其实早已开始了………宁国府第五代嫡长孙媳妇秦可卿之死,可以说是贾府的丧钟敲响了。
“警幻仙子”受宁荣二国公的先魂之托,托梦其曾孙贾宝玉带他梦游“太虚幻境”,这位“警幻仙子”还将其妹“可卿”许配宝玉初试云雨情以提醒🔔警示宝玉归于正途抛弃“意淫”、积极进取担起振兴家族之重任。然而懵懂无知的少年宝玉情窦初开的结果只是回家之后,拉着贴身大丫头袭人姐姐“强要”行了梦中之事。“警幻仙子”之妹秦可卿在魂归仙界“太虚幻境”之前又托梦给荣国府第四代嫡长孙媳妇王熙凤授以持家之道,并预告了贾府即将来临的一件“烈火烹油、鲜花簇锦”之事以示警。可是荣府的管家媳妇凤姐也并未从此警觉到什么,照样徇私枉法贪脏牟利,并且比之前更加变本加厉了。贾府盛事“元妃省亲”果然如期而至。
然而这场盛宴欢娱给贾府带来的是一次更加巨大彻底的财政透支,留下的是美不胜收的“大观园”省亲别墅。元妃下旨:莫让若大的“省亲别墅”在省亲之后从此寥落了,命宝玉与众姐妹搬入其中居住好好在一起读书学习。
从此大观园成为了宝玉理想中的女儿国,老太妃薨了不肯解散离去的小戏子们也分别入住了大观园各院馆当差。大观园里姹紫嫣红开遍………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大观园群芳欢宴,贾府内部运作却是一地鸡毛各种内部势力盘根错节矛盾重重。
先是晴雯教㖫宝玉谎称夜里受到翻墙进入怡红院贼人的惊吓病了,为的就是想要逃避贾政的“问书”(学业检查),因此引出贾母亲自主持的大观园查赌。大观园的上夜婆子们不但在怡红院进了“贼人”的当夜被折腾得人仰马翻到四更天方休息,大查赌更是有大赌头婆子们被撵走、小赌头被打四十大板罚三个月月钱、参与赌博的婆子们全部赌资被没收充公。
因“绣春囊”事件,王夫人在邢夫人陪房王善保家的挑㖫之下连夜抄检大观园,查出迎春的大丫头司棋与表哥潘又安在园中私会的证据,以及惜春的丫头入画私传钱物入园。
怡红院晴雯、芳官、四儿以及一众小戏子因挑㖫宝玉和群殴赵姨娘、私传贵重物品等事被撵走。
抄检大观园,是一次贾府内部矛盾的大爆发,以后的贾府不仅是内里尽了,就连外表也维持不了过去的光鲜靓丽了!“烈火烹油、鲜花簇锦”的兴盛表面上也开始有斑斑点点的痕迹污渍,就像喷过保鲜剂的水果终于还是从内里坏到了外皮上来了。唉……
这次抄检大观园是贾府内部矛盾的爆发,与贾府后来被抄家应该没有特别直接的关系。
但是贾府这个封建大家族的内部主要成员的麻木不仁、贪图安逸、不思进取,宁国府贾珍贾蓉荣国府贾珍等人的生活堕落腐化、荣国府贾赦、王熙凤等人的贪脏枉法、贾宝玉薛蟠等纨绔子弟和外戚的惹事生非招至祸端都是贾府走向大厦倾覆彻底没落的直接原因。
有观点认为抄检大观园是贾府由盛而衰的转折点,结合全书来看,这次内部抄检和贾府最后被抄有什么直接关系吗?
促使使王夫人抄检大观园的直接原因是绣香囊事件,绣香囊相当于淫秽物品,在都是人事未涉的年少的男女孩居住的园子发现,后果可想而知,查是必然的。但它的间接原因是王夫人对园子里丫头的品行不放心。秦可卿之死已是风言风语,尤二姐尤三姐鲍二家的之死更是谣言在西府传开,王夫人不可能不知。琪官事件金钏事件使王夫人更是悬心,袭人一番话更是醍醐灌顶,姑娘们大了,虽是亲戚亲密相处也怕人说三道四,还是不在一处好。王夫人让袭人保全了她的宝玉。是她一直悬心之事。
抄大观园有无香囊一类物,是有关风化,而撵人则是怕给宝玉带坏了。撵晴雯则是涉及袭人曾对她说的话,是给林黛玉看的,是对林黛玉贾宝玉的震慑。
大观园已到了王夫人不得不查的地步,说明王夫人对这些风言风语的厌恶与担忧,隐隐感到风雨欲来之感。她想清除这些,以保证贾宝玉不落污泥中。但却是思想变化如天上云,看见摸不着,只抄大观园无济于事。新的思想观是无法捉住的。反对有伤风化的人事,反对宝黛看见苗头的恋情,也是对守旧道德宝钗的肯定,对贾母支持新思想的否定。从反对风化到反对宝黛情,首尾相连起来。
贾府这时从经济到道德上都处于由盛转衰,但不是抄大观园引起的。之前经济从元春省亲之后不景气从方方面面表现出来,而道德上也一直下滑,站在风口浪尖,被下人所诟。抄大观园使它的弱点暴露出来,对于有伤贾府风化大张旗鼓王夫人倒也不护短不掩藏。但对其中滋生出的爱情却是新旧思想对抗。借查风化连宝黛爱情扼杀,以护卫旧道德。
贾府最后被查不是因为抄大观园,是贾府本身与薛家相关,四大家族循私枉法口啤不好,贾赦,贾珍皆有不法之事。东西府有伤风化,闹出风化事,闹出人命,满城沸沸扬扬。抄大观园也未阻止贾府走向衰落,也未阻止新观念思想来临。
在新旧思想观念中,有人盲目,不知何为新,做出不耻甚于违法之事。又用旧习践行,以身试法。影响坏被抄。
有观点认为抄检大观园是贾府由盛而衰的转折点,结合全书来看,这次内部抄检和贾府最后被抄有什么直接关系吗?
抄检大观园,决不是贾府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此前,贾府已经一片萧瑟:
凤姐看病的人参只能找到一堆渣末,王夫人想要二百两银子都拿不出来(原来甩手就能给刘姥姥一百两银子)。
贾蓉都说:〖果真那府里穷了。前儿我听见凤姑娘和鸳鸯悄悄商议,要偷出老太太的东西去当银子呢〗。这些都是发生在抄检大观园之前。
事实上,《红楼梦》一开始贾府就在走下坡路,冷子兴给贾雨村介绍贾家时就说
〖如今生齿日繁,事务日盛,主仆上下,安富尊荣者尽多,运筹谋画者无一,其日用排场费用,又不能将就省俭,如今外面的架子虽未甚倒,内囊却也尽上来了〗。
可以说,越早贾府就越兴盛,越晚贾府就衰败,这是一条单减函数,不存在什么转折,根本就没有什么抄检大观园之前贾府一直兴旺,之后贾府开始衰败的事。
你可能说,不对啊,中间还出了个贾元春,让贾府兴盛了阵子。
然而,元春真让贾府中兴了么?
明清这种官僚政治成熟的朝代,除非像慈禧那样夺权,否则后宫嫔妃都是很难干政的。元春封了妃,贾政还是一直干个从五品。甚至一个太监夏秉忠,都敢到贾府接二连三地敲诈,今天“借”一千二百两银子,明天看上一处宅子差四百两,这还是在贾府二百两银子都拿不出来,快揭不开锅时;贾府都不敢不给。可以看出元春并没有给贾府带来什么权势。
财富呢?贾蓉都说
〖娘娘难道把皇上的库给了我们不成!他心里纵有这心,他也不能作主。岂有不赏之理,按时到节不过是些彩缎古董顽意儿。纵赏银子,不过一百两金子,才值了一千两银子,够一年的什么?〗
一年才赏一千两银子,盖个大观园就要几十万上百万两。所以元春也没有带给贾府财富。她的封妃反倒加剧了贾府的衰落。
到了抄检大观园前,贾府的财政已经捉襟见肘到了需要偷老太太东西出去卖的程度,供养不起那么多人员吃饭了,所以王熙凤说
〖拿个错儿撵出去配了人。一则保得住没有别的事,二则也可省些用度〗
是因为贾府衰败才抄检大观园的以清理些人员,不是因为抄检大观园贾府才衰败,不要倒果为因。
至于说这和贾府最后被抄有没有关系,我认为没有直接的关系,但可以认为贾府最终被抄家的预演和暗示。
探春提到甄家先是自己抄自己家,结果自己家被朝廷抄了。现在贾家也自己抄自己家了,等待他们的将是什么呢。
有观点认为抄检大观园是贾府由盛而衰的转折点,结合全书来看,这次内部抄检和贾府最后被抄有什么直接关系吗?
在这次抄家里,探春说了一句话,我觉得是文眼:
我的东西倒许你们搜阅,要想搜我的丫头这可不能。我原比众人歹毒,凡丫头所有的东西,我都知道,都在我这里间收着:一针一线,他们也没得收藏。要搜,所以只来搜我。你们不依,只管去回太太,只说我违背了太太,该怎么处治,我去自领。——你们别忙,自然你们抄的日子有呢!你们今日早起不是议论甄家,自己盼着好好的抄家,果然今日真抄了!咱们也渐渐的来了!可知这样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这可是古人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呢!抄家是怎么回事呢?古代大臣犯法,皇帝对于大臣的惩罚,会分为以下:
灭十族(一般是灭九族,就是老婆孩子父母亲戚邻居学生全杀了),灭九族,灭三族(妻族母族父族),自己杀了……不管是哪种,抄家有点类似于附带条款。
也称为“籍没” 、“抄没” ,其特点是加大惩罚力度。抄家也不仅仅以财产为对象,也包括大臣的族人、奴仆等家族人口的命运。抄家也分很多种,最严厉的一种:皇帝会有诸如“妻子俱充发某某地与披甲人为奴” 、“给驻防兵丁为奴”。这种当然我们在电视剧里看得很多,老婆都被弄给别人当奴隶了,当然很惨。
第二种的,稍微好一些的,皇帝会批示“妻子免入辛者库” 、“妻子免其为奴”等。这种的在清代比较多,一般还保留了旗籍,而且可以通过科举等各种手段重新发家。
有时候,皇帝还会格外恩典,虽然抄家了,但是之后返还一部分钱。
抄家在清代是非常常见而严重的,而贾府的问题,首先从内斗开始。这当然是衰败的开头,而细心的读者会发现,抄家之后,贾府再也没有过喜讯,一败再败。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