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丽娘和林黛玉的异同有哪些?
用白先勇先生的话来说:“黛玉有一个杜丽娘的魂。”。
先来看看黛玉与杜丽娘相遇的那一个春天吧!大观园中桃花树下,片片花瓣飘落。
宝玉和黛玉两个情窦初开的少年小儿女背着众人共读了《西厢记》,宝玉说:“我是个多愁多病身,你就是倾国倾城的貌。”………黛玉说:“呸!原来是苗而不秀,银样蜡枪头。”。宝玉黛玉一个自比张生,一个自比莺莺,宝黛爱情就在这一来一去的戏词中萌芽了………
接着宝玉匆匆离去,外出会客去了。黛玉独自一人走过梨香院墙外,小戏子正唱“原来姹紫嫣红开遍…………良辰美景奈何天……”。黛玉第一次感觉到原来平日司空见惯的戏词那么美好,于是痴痴的停下来听……
接下来,是小生在唱“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杜丽娘与她的梦中情人已经相爱交欢了……黛玉也在春困低吟“每日家情丝睡昏昏……”
黛玉和杜丽娘相同,在花开的春天里心中有了爱的种子萌芽。
黛玉和杜丽娘不同,黛玉的爱人就是眼前的宝玉,杜丽娘的爱人是梦中不知名的书生。
黛玉和杜丽娘相同,为爱抑郁成疾思而不得。
黛玉和杜丽娘不同,黛玉的爱人咫尺天涯,她却不可多走一步路、不可多说一句话。杜丽娘的爱人梦醒之后遍寻不见,她写真题诗“不在梅边在柳边”誓要死生不顾“守的个梅根相见”。
黛玉和杜丽娘相同,绝望中伤情而亡。
黛玉和杜丽娘不同,黛玉“质本洁来还洁去”魂归仙界。杜丽娘生死相许“人鬼情未了”向死而生,回生还魂有情人终成眷属。
黛玉和杜丽娘相同,都是官宦世家独生女儿。
黛玉和杜丽娘不同,黛玉父母双亡寄人篱下,害怕人言可畏风霜刀剑。杜丽娘父母俱全,却敢于做孤魂野鬼为追爱抛弃父母双亲。
现实中的宝黛,离开贾府无法生存。
杜丽娘和林黛玉的异同有哪些?
杜丽娘是《牡丹亭》里的人物。她为爱而死,又为爱而生,最后终于得到了爱情和幸福。杜丽娘的故事是一部喜剧。
林黛玉是《 红楼梦》里的人物。 她也是因为爱而不得而死,不过黛玉没有杜丽娘的幸运,她没能复生,与挚爱的人生活在一起。林黛玉的故事是一部悲剧,赚足了人们的眼泪。
两个人虽然都是名门闺秀,都跟从大儒读书,都知书达理。但是二人在才学和性格是有差异的。杜丽娘的学问不如林黛玉,黛玉有着世外仙姝的气质与才华。杜丽娘是普通人中的翘楚,比不过阆苑仙葩林妹妹;在性格上,虽然二人都是性格直爽,但是杜丽娘对待爱情更泼辣,敢作敢为。黛玉对待爱情更委婉更含蓄。
杜丽娘的故事,林黛玉是清楚的,因为黛玉看过戏剧《牡丹亭》,也看过剧本《牡丹亭》。第二十三回,黛玉偶然听到《牡丹亭》的曲子:"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林黛玉听了,倒也十分感慨缠绵……听着听着又联想到唐宋诗词名句,意识到时间的永恒与美和生命的短暂:“仔细忖度,不觉心痛神痴,眼中落泪。”林黛玉也正是“多遐想,一往情深,摇飏无主”,"在幽闺自怜",终是“劳心忡忡,终以情死”。
后来黛玉对宝钗抛去敌意,对宝钗甚是亲密,宝玉不解,问黛玉:“是几时孟光接了梁鸿案?”宝玉和黛玉的爱情里,有着《牡丹亭》。
黛玉孤高,目无下尘。她从未劝宝玉读书赶考,博取功名;杜丽娘有着世俗观念,她希望自己的丈夫能建功立业,博得个封妻荫子。
黛玉的爱情,局限于精神层面;杜丽娘的爱情既有精神又有肉欲。
总之,虽然《红楼梦》受《牡丹亭》影响,黛玉有杜丽娘的影子,但是黛玉更加完美,更加高不可攀。
文:润杨阆苑 与您共同探讨《红楼梦》话题,欢迎关注!
杜丽娘和林黛玉的异同有哪些?
谢谢悟空问答的邀请,我的观点如下:
杜丽娘是《牡丹亭》的女主角。《牡丹亭》是明代大曲家汤显祖的代表作,和《西厢记》,《桃花扇》,《长生殿》并称中国古典四大名剧。林黛玉为《红楼梦》的女主角。《红楼梦》是清代著名作家曹雪芹的作品,与《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并称中国四大名著。两位主角名头都很大,所以想必不少人对她们都不会太陌生,或多或少都会听说一些。《牡丹亭》和《红楼梦》这两部作品都涉及到了人类永恒的主题之一“爱情”。所以杜丽娘和林黛玉这两人的共同点就是敢于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努力追求自身的爱情。但是,她们对爱情的理解不同;她们对爱情的索取不同;她们对爱情的追寻方式也不同。本文主要讨论她们之间的差异。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1.对爱情的理解不同。杜丽娘和林黛玉她们虽然都反抗封建礼教,追求自由的爱情。但她们的爱情的理解的理解却有着本质上的不同。杜丽娘虽然反抗封建礼教对爱情的束缚,但是对于一些封建礼教的主流思想,她还是随波逐流的。比如说,杜丽娘仍然十分重视仕途功名,想要“夫荣妻贵显”,一直指望丈夫能够考取功名,踏入仕图,好让她的父母脸上有光。而林黛玉则完全相反,她没有要求贾宝玉去读什么“四书五经”,去求取上面“功名利禄”,她丝毫不要求贾宝玉为光宗耀祖而努力。所以,林黛玉的爱情观里没有掺杂一丝一毫的功利主义。她尊重宝玉真正的本性和个性,她想要的是宝玉对她人生观和价值观认同,而不是任何的其他的外物,比如功名。所以在对爱情的理解这一点上,林黛玉比杜丽娘更为纯粹。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2.对爱情的索取不同。除了要求丈夫考取功名之外,杜丽娘对爱情的渴望,其中也包含了对肉欲的追求。起因是杜丽娘做了个少女的青春梦,在梦中遇到了风流倜傥,却素昧平生的书生柳梦梅,于是她彻底坠入爱河。便在牡丹亭畔“ 自荐枕席”想要与梦中情郎行鱼水之欢,行翻云覆雨,共度巫山之举。而林宝黛却恰恰相反,她对贾宝玉的爱情里完全没有掺杂这方面的想法,她甚至十分排斥美色和肉欲。比如在第26回“蜂腰桥设言传心事,潇湘馆春困发幽情”中,,宝玉对紫鹃说:“好丫头,若共你多情小姐同鸳帐,怎舍得教你叠被铺床?”黛玉听到时马上撂下脸来,哭道:“如今新兴的,外头听了村话来,也说给我听;看了混账书,也拿我取笑儿;我成了替爷们解闷儿的!”所以黛玉无法接受哪怕一丝丝的淫词艳曲。这也难怪,《红楼梦》中“ 木石同盟”和“ 绛珠还泪"的爱情本来就应该是清澈无尘的。林黛玉本来也是命中注定“质本洁来还洁去”的人。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3.对爱情的追寻方式不同。杜丽娘和林黛玉两人对爱情都是非常专一,执著的。但是她们对爱情的追寻方式可以说是截然相反的。杜丽娘对爱情的追求是坚定不移,以死相争的。她惊梦后,便一心想要把梦境变为现实,于是她的人生就变成了对现实的反抗和同命运的抗争。当她发现现实中找不到她的梦时,她便决然地同身处的环境决绝,以死来抗争;当家庭和社会不承认她的婚姻时,她便毫不犹豫的同父母展开了针尖对麦芒的斗争;他甚至敢在金殿上侃侃而谈,勇敢地为自己的爱情辩护。而林黛玉对的爱情虽然也专一,执著,但是她追寻的方式却是委婉,含蓄的,是一种心灵上的追求。她没有满世界的宣扬他们的爱情,在得知贾宝要成亲时也没有跑去撒泼打滚,破口大骂。她在初恋的时候对宝玉猜疑,暗示,使小性子,试探他的真心。在热恋的时候开始变为倾诉,以诗的形式倾诉。倾诉自己孤苦伶仃的身世和处境,执著而热烈的向贾宝玉要求着彼此知心,忠于自我。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所以,杜丽娘重功名,林黛玉轻利禄;杜丽娘的爱情里掺杂肉欲之求,林黛玉的爱情里对肉欲无欲无求;杜丽娘追求爱情的方式是石破天惊天下知,林黛玉追求爱情的方式是委婉含蓄无人怜。
本文图片源于网络,文字系作者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关于杜丽娘,关于林黛玉,各位小伙伴们有什么想要分享的呢?欢迎在留言区留下您的精彩评论。喜欢我的话,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记得一定要关注哦!
杜丽娘和林黛玉的异同有哪些?
《牡丹亭》是明代戏曲家汤显祖的代表作,是一个具有浪漫色彩的传奇故事。剧中的女主人公杜丽娘,因读《诗经. 关雎》而伤怀到花园游玩。睡梦中梦见一书生(柳梦梅)手持柳枝,并与之一见钟情,梦中幽会于牡丹亭。醒来后苦苦思恋,一病不起。弥留之际,希望能葬在花园的梅树下,并将画像藏于太湖石下。其父在花园旁修建了“梅花庵观”。同一时间,书生柳梦梅也做了同一个梦,在梅树下遇到、牡丹亭幽会杜丽娘。几年后,柳梦梅借宿梅花庵,无意中在太湖石下捡到杜丽娘画像,惊异于画中之人就是梦中遇到的佳人。柳梦梅再次与杜丽娘魂魄幽会,柳梦梅掘开杜丽娘坟墓,使得杜丽娘得以复生,最后的结局是有情人终成眷属。
《红楼梦》初开篇借青埂峰下、一僧一道引出这个故事,由以宝玉梦游太虚幻暗示了小说中红楼十二钗及其他主要人物的命运。除了这抛砖引玉的虚幻情节外,整个小说是通过写实描绘了贾府由兴到衰的过程,尤其对古代贵族人家的日常生活有详细的描写。《红楼梦》已不仅仅是一部小说,也是了解清代富贵人家及市井生活的参考资料。而宝黛的爱情又是小说中重要的主线。
杜丽娘与林黛玉同样是大家闺秀,接受的封建礼教思想教育应该是一样的。杜丽娘仅仅是梦中与柳梦梅一面之缘,就刻骨铭心,不惜香消玉殒。在封建社会,男女授受不亲,大户人家的小姐不仅不能随便见陌生男人,心里有这样的念头都是有违礼教。但杜丽娘不仅想从未真切见过的男子,还思念入迷(按时下的说法就是走火入魔),病入膏肓而忘,这跟殉情而死似乎没有太大区别。可见其骨子里有着一种反抗封建礼教的思想。跟《西厢记》里面的崔莺莺有着更多相似之处。
林黛玉虽然也有反抗意识,但她并不反抗封建礼教。比如《红楼梦》第四十二回 蘅芜君兰言解疑癖 潇湘子雅谑补馀音,林黛玉在行酒令时用了《牡丹亭》《西厢记》的一些唱词,宝钗对她训教了一番:至于你我,只该做些 针线纺绩的事才是;偏又认得几个字。既认得了字,不过拣那正经书看也罢了,最怕见些杂书,移了性情,就不可救了。黛玉对宝钗的说教,是完全心服口服,可见她还是想遵守大家闺秀的礼仪的。
《牡丹亭》中杜丽娘是完全成熟的大人,生活在深闺大院,也懂得思春。并在梦中两次与柳梦梅幽会,指引柳梦梅掘墓而得以重生。而《红楼梦》里的林黛玉,与宝玉是青梅竹马从小厮混在一起,彼此间有亲情,有好感并深化为彼此的依恋。林黛玉并不是见到一个俊俏的男人就会喜欢上。
源于杜丽娘的骨子里的抗争精神,她的结局是完美的;林黛玉不能抗争,也抗争不过,最终的结局就是悲惨的。
杜丽娘和林黛玉的异同有哪些?
您这个问题提得好啊!这两个人乍一看似乎没任何联系,但是仔细谢谢啦,还真是值得对比一番。总体来说,这两个人身上的不同点多,相同点少。但是这不多的相同点,却非常关键,可以归纳为两条:
第一,两人都是年轻美貌,情窦初开,并且也一样都是早早就香消玉殒,到西方极乐去了。
第二,两人都有鲜明的性格特点,那就是执着追求自由的爱情,不屈从于现实的束缚和礼教的禁锢,勇敢地和命运做抗争。
接下来说不同点,有很多很多,捡主要的说。
第一,《红楼梦》跟《牡丹亭》不一样,前者是小说(以前叫话本),后者是戏曲,也就是剧本。林黛玉是《红楼梦》作者曹雪芹创造出来的人物,而杜丽娘的故事在民间早有流传,《牡丹亭》则是在民间传说的基础上再创作,塑造出来的形象。
第二,《红楼梦》是爱情小说,也是世情小说,其中人物都是凡夫俗子。而《牡丹亭》则有些神话的成分。比如梦中恋爱,这是受到庄周梦蝶的启发。还有死后还魂,就是古装版人鬼情未了。所以说,林黛玉是人,死了就死了,撒手后万事皆休。而杜丽娘是半人半仙,比坊间传说的更胜一筹。
第三,两人结局不一样。林黛玉最后凄惨地死去,花也葬了,人也埋了。而杜丽娘虽然也死得迅速,但是很快华丽地转身回到阳间,最终还魂而生,在经历了无数坎坷后和柳梦梅终成眷属。可以说结局是一个悲剧,一个喜剧。
第四,两人同样是抗争,战斗力值却大不相同。林黛玉是寄身贾府,本身不是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直系亲属,个人又是弱不禁风,病病歪歪的。虽然书中交代她是什么绛珠仙草投生,不过那真是前生的事儿了,林黛玉空有一副好皮囊,却没有什么资本跟薛宝钗争,连身体也抗不过人家,还没怎地自己就先被熬死了。而杜丽娘就不一样了,人家出身很好,而且身体绝对棒棒的,不然连阎王都收不了她,有跳出三界的神通,何愁追求不到爱情呢。
第五,名字不一样。显然书面上姓名是不一样,而且作者给主人公起名都有隐喻的,这里面的含义其他人都分析过,笔者不再赘述。单单从名字本身来看,林黛玉,木在石中,如何能够开枝散叶?除非你是松树林。况且那边还是一块假宝玉,更加无可依托了。杜丽娘,一个杜字就有木有土,再加上雨水,那肯定是树结连理,枝繁叶茂啊!不好意思,迷信了。
第六,曹雪芹肯定是读过《牡丹亭》,然后创造出来的《红楼梦》,至于林黛玉这个人物有没有借鉴一点点杜丽娘,那只有老曹自己知道了。但是作者利用后发优势,会有意区分二人,避免雷同,这是一定的。要说模仿,恐怕曹雪芹从兰陵笑笑生那里真的受益良多。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