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钗开黛玉和薛蟠的玩笑,她是不是有些得意忘形了?
感觉宝钗深不可测、表面的玩笑实际藏了不良居心。黛玉是孤女,特别渴望亲情,特别是母女亲情,她希望拜薛姨妈为娘,也是对宝钗薛姨妈的信任和渴望、却被宝钗的玩笑话给打岔了,送燕窝表现出来的善意不是真的,她怕黛玉分享了她的母爱,也怕认了娘后,薛姨妈就有责任给黛玉说媒给宝玉,抢了她的心上人了,所以她把黛玉往那么不堪的哥哥头上安,以避开这个话题。
小小年纪心思深沉!
宝钗开黛玉和薛蟠的玩笑,她是不是有些得意忘形了?
宝钗开这种玩笑真的很过份,明知她自己哥哥薛霸王是什么人,却说要黛玉做她嫂子。
连薛姨妈都说怕邢岫烟委屈了,何况黛玉?她这么说究竟是为什么?
我们可以断定薛蟠是求娶过黛玉的,但被薛姨妈拒绝了。宝钗知道后,趁机取笑。
如果宝钗不是那么心机,我们会认为这是玩笑而已。接下来薛姨妈的话,又是一种说服。
“管姻缘的有一位月下老人,预先注定,暗里只用一根红丝把这两个人的脚绊住,凭你两家隔着海,隔着国,有世仇的,也终久终久有机会作了夫妇。这一件事都是出人意料之外,凭父母本人都愿意了,或是年年在一处的,以为是定了的亲事,若月下老人不用红线拴的,再不能到一处。”这是薛姨妈对尘世的感叹,也是告诉黛玉缘分天定,言下之意不言而喻。
宝钗的玩笑开得太大了,这种试探也凸显了她内心的希望。
宝钗开黛玉和薛蟠的玩笑,她是不是有些得意忘形了?
宝钗开黛玉和薛蟠的玩笑,是薛蟠见了林黛玉酥了之后,惦记林黛玉,请宝玉吃过饭,琪官与宝玉换汗巾子,他抓住不放,不依不饶,冯子英出来劝诫。他这么是在找宝玉的缺点,也在找事。忠顺管家找琪官找到贾府,宝玉为此挨打。他是没告诉别人。然而当初他因为二人换汗巾子不依不绕,贴身小厮谁能不知,薛蟠在坏贾宝玉声名。人家二人换汗巾子与他何干,他因为看上林黛玉,故意找碴,嫉妒贾宝玉要败其声名。这个久混社会的人渣贾宝玉不会知其心。
他为此闹了半年,这家那家不成。根本他想娶林黛玉,薛姨妈无法说出口,拦着,其子不成器。然而薛蟠闹得凶。香菱向林黛玉学诗都有因。薛宝钗说出了家中真相。这也是宝钗以为王夫人让她参与执家是当二奶奶,别人也这么想。宝钗心中不免高兴,抢了宝玉为林黛玉安去处。但从王夫人抄园子,宝钗走。王夫人对宝钗也有不满之处。宝钗未免高兴早。薛姨妈说近在眼前手难牵,远在千里来相会。你们姐妹姻缘在哪还不知道。薛姨妈看的还是清楚,应了薛蟠姻缘。她二人也在其中。
贾政以为的宝钗也无福也会影响王夫人,既然宝钗也无福,而袭人在宝玉挨打见王夫人也说过,姑姨表姐妹一处坐着,别人看着不好。王夫人在实行袭人之语,撵人。所以宝钗送赵姨娘之子贾环礼物,赵姨娘买好王夫人,王夫人冷哼一声。赵姨娘投错地方,回去犯迷糊,未弄明白王夫人之心。王夫人对宝钗也是排斥的。
探春一语中的,就得别人撵。王夫人知宝钗走怕王熙凤得罪,请,宝钗拒绝替母做活。又说自家先时何曾也象姨家这样。宝钗知王夫人排她,以你家象我家一样了。王熙凤说,得别强了,人看不起。互知,做表面过场。王夫人的耳目处处有。发现宝钗总去怡红院,也不理想中人。
宝钗开黛玉和薛蟠的玩笑,她是不是有些得意忘形了?
谢题主之邀。看宝钗其时的心态,她可不是在对黛玉开玩笑。在宝、黛、钗的爱恋中,尽管没写宝玉对黛玉的过份举动、却也很明白地向读者宣告了:此生,宝玉非黛玉不娶的。宝玉对黛玉的一句你放心三字,既是表态,也是剖白,更是对二人之间情感互作试探、缠绵缱绻的过往的一种总结肯定定性。通过作者曹公对二人表情、心理的刻画,广大读者也同时把对书中宝黛二位主人翁的关切之心稳妥地放了下来。凡此种种,读者尚能作此想,而当事人宝钗会没有想法?有了想法会没有表现?所以说,宝钗对黛玉的这一段,是试探、也是希望。就是有点恶心。总之,书中的宝钗形象及作派,令人殊难产生共鸣。
宝钗开黛玉和薛蟠的玩笑,她是不是有些得意忘形了?
曾经对于宝钗的很多方面都很欣赏,唯独对她的这句话完全不能接受,薛蟠实在过于粗蠢,连贾琏看到香菱都生出怜香惜玉之心,说这么个人,怎么给了薛大傻子。所以看到这句话觉得实在是玷污了黛玉,非常的不友善。
然而,这种反感,却也因为我是一个局外人,从宝钗的角度,也许未尝不可。
首先,她对于薛蟠,应该没有读者这样的恶感,毕竟薛蟠是她的哥哥,她对他也是很看重的。书里写薛蟠从南方回来,给她带来很多土仪,她别的都不理会,只是将薛蟠那个泥塑的小像拿在手上,笑着看了又看。她哥哥的粗蠢,在她眼里也许只是蠢萌。
但这并不是说,她就以为真的可以将黛玉和薛蟠撮合到一起,只是,如果她不觉得她哥哥非常恶心,那么她开这么个玩笑就没有那么让人难以接受。事实上,作者写这段,也许只是想引出薛姨妈对于宝黛姻缘的议论:
“管姻缘的有一位月下老人,预先注定,暗里只用一根红丝把这两个人的脚绊住,凭你两家隔着海,隔着国,有世仇的,也终久终久有机会作了夫妇。这一件事都是出人意料之外,凭父母本人都愿意了,或是年年在一处的,以为是定了的亲事,若月下老人不用红线拴的,再不能到一处。”
有人认为薛姨妈这话过于狡猾,逃避向贾母说媒的任务,事实上,她这通感慨的确是真理,造化弄人,多年后回望更是苍凉。宝黛的恋情也许最终如她所言,父母本人都愿意,也年年在一处,但是有缘无分,最终在这人世中离散了,这比高鹗的续写,让人更加无奈。
宝钗开黛玉和薛蟠的玩笑,她是不是有些得意忘形了?
我不这么认为!
宝钗跟黛玉开这个玩笑的时候,恰恰是她俩关系最好的时期。在“金兰契互剖金兰语”之后,黛玉直接了当地说自己以前只当是宝钗内心藏奸,现在她不这么认为了。连宝玉都惊讶“孟光接了梁鸿案”。宝钗和黛玉开玩笑的这段话原文是这样的:
黛玉笑道:“姨妈既这么说,我明日就认姨妈做娘,姨妈若是弃嫌不认,便是假意疼我了。”薛姨妈道:“你不厌我,就认了才好。”宝钗忙道:“认不得的。”黛玉道:“怎么认不得?”宝钗笑问道:“我且问你,我哥哥还没定亲事,为什么反将邢妹妹先说与我兄弟了,是什么道理?”黛玉道:“他不在家,或是属相生日不对,所以先说与兄弟了。”宝钗笑道:“非也。我哥哥已经相准了,只等来家就下定了,也不必提出人来,我方才说你认不得娘,你细想去。”说着,便和他母亲挤眼儿发笑。黛玉听了,便也一头伏在薛姨妈身上,说道:“姨妈不打他我不依。”薛姨妈忙也搂他笑道:“你别信你姐姐的话,他是顽你呢。”宝钗笑道:“真个的,妈明儿和老太太求了他作媳妇,岂不比外头寻的好?”如果此时,宝钗和黛玉的关系很生硬,以宝钗的稳重,是断然不会说出这样的一段话来的。能说出这些话来,说明她和黛玉关系已经上升到了一定的亲密程度。一边说还一边和她母亲挤眼发笑,就是我们平时开玩笑说“逗你玩”。难得宝这么真性情。就像妙玉说黛玉“你真是个大俗人”的时候,也表明了她们关系的亲近,否则不会那样说。
薛蟠再不堪,他跟宝钗也是一奶同胞。在外的眼里。薛蟠就是那呆霸王,各种不堪,可是,他是宝钗的亲哥哥,手足情是打不掉砍不断的。有句俗话说在母亲的眼里“癞痢头的儿子自家的好”,对于宝钗来说,再不好的哥哥她不会说她不好,也希望找着一位好嫂子。而黛玉那么优秀的人,谁不喜欢呢?
这事儿薛家估计是议过好多回。宝钗母女之间的言语和默契,还有以前薛蟠见到黛玉时酥倒,都可以佐证在薛家,他们可能真心议论过这件事,而且不止一回。但是,放着贾母的态度,薛姨妈也是聪明人,不会拉下自己的老脸去碰一鼻子灰。宝钗的脱口而出,恰恰应证了这件事。
总之,宝钗能开出这种玩笑来,恰恰说明她跟黛玉关系的拉近,不然就没有这一回了,跟什么得意忘形不占边。
我是“苏小妮”。喜欢就请点击关注和分享!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