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里薛宝钗明知宝玉最恶读书,为什么还一再劝他?

红楼梦里的这些青年男女,要说成熟稳重,知书达理,首推宝钗,但王熙凤也曾评价她说,不干己事不张口,一问摇头三不知,既然如此,那么她明知道宝玉不喜欢读书,为什么还一次次劝他?她心里是怎么想的?

薛宝钗实在是想拉着贾宝玉一起,在家族末世拼一把,想要力挽狂澜。

薛宝钗满腹学问,她要是自己能去科举做官,可能也不会屡次冒着没趣的风险去劝贾宝玉了。可恨她是个女孩,她哥哥薛蟠不学无术,在她能接触到的男孩子中,只有一个贾宝玉,天资聪颖,是个读书的好苗子,却偏偏厮混内帷,厌恶仕途经济,看上去毫无前途的样子。

薛宝钗坐在闺阁,看着薛家和贾家一天天衰败下去,只能干着急。她实在是看不惯,忍不住迫切想要把宝玉这个“阿斗”扶起来。

所以虽然宝玉几次都给她没趣,她还是一劝再劝,直到把宝玉真的劝烦了,索性连书都烧了,还骂她“钓名沽誉,入了国贼禄鬼之流”,但是宝钗放弃了吗?并没有!她一有机会还是当众讥讽宝玉不中用,不用功读书,可以说在劝学这件事上,是比宝玉的亲爹亲妈都要执着用心了。

薛宝钗历经家业衰败,她不甘心不认命,生活态度积极

薛宝钗小小年纪经历过薛家的衰败,当年的“珍珠如土金如铁”短短几年之间已经破败到了薛宝钗收起富丽闲妆,能省则省,薛蟠配药用珍珠都要去找王熙凤的程度。

薛宝钗一直都是不甘心也不认命的。她容貌极美,博学广识,心气高傲,虽然父亲早亡,母亲哥哥都指望不上,但是她也没有放弃自己的追求,她不仅想拯救自己,还想尽可能的挽救家族的命运。

她的志向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在书中的《临江仙·咏柳絮》和她喜爱的《不自弃文》中体现的淋漓尽致出来,“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视天下之物有一节之可取且不为世之所弃,岂以人而不如物乎?”、“怨天者不勤,尤人者无志”。这样积极入世的薛宝钗,如果是个男孩子,就算不能科举入仕,必然也能成为一代儒商巨富,不仅能撑起薛家的家业,顺便还能帮贾家、王家等继续发财致富,“一荣俱荣”。

可惜了,薛宝钗生为女儿,她没有这个机会。虽然她自幼被父亲教导读书写字,也不过是想让她知书达理,将来能嫁个好人家,帮扶一下娘家。古代的女人,就算是士族名宦家的千金蔡文姬,李清照,也摆脱不了联姻的命运,何况薛宝钗呢?薛家本来也亟需新的助益,她真的是薛姨妈后半生仅有的指望和依靠了。

贾家是薛家仅剩的依靠,薛宝钗希望宝玉能支撑贾府的未来

宝钗跟随母亲哥哥投靠在贾府寄居多年,王家没有任何让他们搬过去住两天的意思,史家更是从葫芦案就没有参与。

所以薛家以后能依靠的,可能只有贾家这个权贵亲戚最靠谱了。那么薛宝钗自然是希望贾家能够越来越好,而不是像薛家一样快速衰败的。贾家的长辈们她管不着,连贾母都管不了,贾珍、贾琏这些大表哥们她也没机会管,没立场管。

贾环是个猥琐荒疏的,连薛宝钗的丫鬟都瞧不起,宝钗更不可能管他。贾兰人家自己有母亲教导。只有贾宝玉,天子聪明灵慧,从小被贾母溺爱,厮混内帷,贾政管他不太方便,王夫人那个双商不敢管狠了,怕步了贾珠后尘,更怕得罪贾母。

可是,贾家二房走的明明是科举路线,不然也不会让贾敏和林如海、贾珠和李纨联姻,贾母也没必要帮薛宝琴成全梅翰林家的婚事。这都是因为贾府除了爵位,没有实职,在朝廷中没有实权,也就没有政治力量,等爵位尽了,贾家也就真的要回老家做大乡绅了。

宝玉目前虽然还在厮混,但是年龄越来越大,也混不了两年了,十六七岁之后他再也不适合和姐妹们一起接触,必须要好好读书,承担起考功名的责任。就算考不上,至少也要和贾琏一样捐个官做做,不可能一直游手好闲的当富贵闲人。

就算贾府不倒,那么考虑的长远一点,就是贾母、贾政、王夫人都不在人世了,贾琏袭爵,宝玉怎么办?坐吃山空,混吃等死显然是不行的。

宝钗作为思想成熟,目光长远的大表姐,她肯定也考虑过这些问题。不管是她想做贾府的媳妇,还是帮王夫人的忙,总之,她劝宝玉读书科举,留心仕途经济,是只有好处没有坏处的。

宝钗作为和宝玉每天都有机会接触见面的大表姐,也是劝学的最佳人选。要是宝玉劝好了,贾家普天同庆,上至贾母,下至元春都会对她感激不尽。甚至连贾府的祖宗,宁荣二公在天之灵都会感念她的功德。毕竟他们也觉得“故遗之子孙虽多,竟无可以继业。其中惟嫡孙宝玉一人,禀性乖张,生性怪谲,虽聪明灵慧,略可望成。”还曾特意拜托警幻仙子以声色警醒,归引入仕途经济的正途。

但凡宝玉是个正常人,就算当时听了不爽,以后也会感激她的,只不过可惜,宝玉他不正常。

宝钗劝宝玉实在不好也没什么,大家只会说宝玉不懂事,宝钗的名声会更好。连宝玉当众给她没脸,她都可以包容,自行消化。袭人就因此认为宝钗心地宽大有涵养,王夫人等肯定也会这么想的。

无论结果如何,宝钗都是稳赚不赔的,为什么不劝呢?按照封建社会的世俗标准,读书入仕是正途,这道理连袭人都知道。史湘云也劝过宝玉不要再在女儿丛中闹,应该留心经济学问,林黛玉也劝过宝玉要做点儿正事呢,可见林黛玉就算不逼着宝玉去考科举,也看不惯他一直这么混闹下去,哪怕像李清照的丈夫赵明诚一样,不做官的时候搞点儿科学研究,写本《金石录》提高一下个人名望也是极好。

综上所述,薛宝钗屡次劝学贾宝玉,甚至不计较个人荣辱委屈,她为的是想让宝玉成为一个真正有出息,有作为的男子汉,而不是一个只知道留连内帷的不肖纨绔,白白浪费了天资灵慧。实在读书不行,哪怕是做经商耕种也算是能立一番事业的。

可惜薛宝钗虽然很务实,但是对读书科举和仕途经济的理解都是从书本上得来的,过于书生气和理想化了,她对官场和贾家也不够了解。

到底还是比不上贾政,他虽然没有薛宝钗这么聪明,但是多年的官场生涯,人生阅历让他看懂了形势。自从他科举制路被断送,做了十几年工部郎中,女儿封贵妃、外任归来都没有得到升迁,他已经醒悟了

近见宝玉虽不读书,竟颇能解此,细评起来,也还不算十分玷辱了祖宗。就思及祖宗们,各各亦皆如此,虽有深精举业的,也不曾发迹过一个看来此亦贾门之数。况母亲溺爱,遂也不强以举业逼他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