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姨娘作为良妾,为什么在贾府的地位还没袭人高?

在一个世家大族,男子有妾室几乎是标配。荣国府的男子更不会免俗。无论是贾政,还是贾政儿子贾宝玉的房里,都会存在妾室。

但妾的地位也是不同的。

正经二房的地位比姨娘高;姨娘的地位比通房丫头高;有名分的地位比没有名分的高。

虽然表面上赵姨娘和袭人,都是荣国府内的妾室。但是她们的实际地位,真的有着天壤之别。

那么究竟是谁的地位高呢?请跟着我来探究一番……

一.赵姨娘和袭人都是贱妾

一个女子入豪门公府为妾,她是贱妾还是良妾,并不取决于她的受宠程度;也不取决于她的个人能力。

一个女子是贱妾还是良妾的唯一标准,就看她的出身是否清白、是否是良家女子出身。

只有平民出身的女子,才是良妾。

任何一个卖身为奴的女子,都属于奴籍,都是贱妾,无论以后这个女子的儿女多有出息,都无法改变这种贱妾的出身!

先来看看赵姨娘,她的出身情况,在小说中有明确地描写:

一时,吴家的取了旧帐来。探春看时,两个家里的赏过皆二十两,两个外头的皆赏过四十两。……探春便递与李纨看了。探春便说:“给他二十两银子。

这是探春在给赵姨娘的弟弟赵国基,发丧葬费的一段文字。

从这一段文字中,可以明显地看出来,赵姨娘是家里的那种奴婢。

也就是说赵姨娘的父母就是荣国府的奴仆,所以赵姨娘生来就是奴籍。

在荣国府内,赵姨娘只能算是贱妾。

赵姨娘在贾政房里宠擅专房;赵姨娘儿女双全有,儿子贾环女儿探春。

这一切,都改变不了她贱妾的地位。

而袭人呢?

袭人并不比赵姨娘高贵,她同样是丫鬟出身,只不过是荣国府从外头买来的。

当日原是你们没饭吃,就剩我还值几两银子,若不叫你们卖,没有个看着老子娘饿死的理。如今幸而卖到这个地方,

赵姨娘是荣国府家里的丫鬟,袭人就是那种外头的丫鬟。

曾经的袭人也是平民出身,但是被家人卖进了荣国府,卖的还是死契。

从袭人被卖的那一刻起,她的身份就彻底改变。从良家出身的平民女子,变成了荣国府的奴婢,成为了荣国府的财产。

赵姨娘和袭人一样都是奴婢,谁也比没有比谁高贵一些。

她们二人都是贱妾。

此时从出身看不出她们二人谁的地位高。

接着就应该比较二人的职位,谁的职位高,谁在荣国府的地位就高。

那么谁的职位高呢?

二.赵姨娘有明确职位;袭人没有职位

在荣国府的职位方面,赵姨娘同袭人没有可比性。

先来说赵姨娘:

赵姨娘在荣国府内,有人人认可的职位,就是姨娘;

赵姨娘公开地住在贾政的院子里,有自己独立的屋子;

赵姨娘可以合理合法、公开地服侍贾政;

赵姨娘的儿子贾环、女儿探春,也是正常的婚生子,不受任何歧视;

赵姨娘在荣国府的官中领工资,每月二两银子;

赵姨娘享受姨娘应该有的份例,也享受姨娘应该有的体面,赵姨娘有小鹊和小吉祥两个丫头;

荣国府内的少爷、少奶奶、姑娘一辈,都要给贾政面子,称呼赵姨娘为姨娘,如果赵姨娘来姑娘的房里小坐,姑娘们也要给几分面子,倒茶让座。

而这一切在袭人身上都不存在。

看一下袭人的实际地位:

王夫人只是给了袭人一个准姨娘的地位,这个准姨娘最多就算是妾的实习生,袭人根本没有真正妾的地位。

王夫人想了半日,向凤姐儿道:“明儿挑一个好丫头送去老太太使,补袭人,把袭人的一分裁了。把我每月的月例二十两银子里,拿出二两银子一吊钱来给袭人。以后凡事有赵姨娘周姨娘的,也有袭人的,只是袭人的这一分都从我的分例上匀出来,不必动官中的就是了。”

①这一段是王夫人对袭人的职位安排,袭人曾经的职位,是贾母房里的大丫鬟,每月一两银子的月钱。

这个是袭人的公开职位,但是这个公开的职位已经被王夫人撤掉。

而王夫人给了袭人新的职位吗?

答案是没有。

王夫人只是把袭人从老太太房里的大丫鬟,变成了宝玉妾的实习生。

袭人在实习期中,工资和各种待遇都从王夫人处领取?

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这种提拔,是非正常的、非公开的;

意味着这种提拔,荣国府的最高统治者贾母,和宝玉的亲生父亲贾政,都不知道。

所以袭人是否能通过这个实习期,根本就是个未知数。

②那么此时袭人真正的地位是什么?

当时的袭人已经不是贾母房中的大丫鬟,她也不是宝玉房里公开的姨娘或是通房丫头。

虽然袭人粉不愿意承认,但是当时袭人的真正身份,就和春燕、四儿一样,只是宝玉房中的小丫鬟。

当时所谓的准姨娘袭人,还同其他丫环一样,睡在宝玉的屋子里,并没有自己独立的厢房;

当时所谓的准姨娘袭人,要将自己伪装得特别正经,人前人后不敢同宝玉做任何逾矩的事情;

当时的荣国府,已经不为袭人发工资;

众人对袭人的称呼还是袭人,没有丝毫的改变。

袭人混得还不如平儿,至少平儿是公开的平姑娘。

而袭人算什么?

既不是袭姑娘,也不是花姨娘。

那时的她就是,小丫头袭人。

袭人的真正地位,比赵姨娘差远了!

看上去袭人受到宠爱,只是王夫人在打压赵姨娘却拉着袭人而已。

一切的虚华,只是表面上的……

三.浮华一梦

袭人看上去有地位,不过就是因为王夫人给了她一场轰轰烈烈地“省亲”。

王夫人……一面就叫了凤姐儿来,告诉了凤姐儿,命酌量去办理。凤姐儿答应了,回至房中,便命周瑞家的去告诉袭人原故。又吩咐周瑞家的:“再将跟着出门的媳妇传一个,你两个人,再带两个小丫头子,跟了袭人去。外头派四个有年纪跟车的。要一辆大车,你们带着坐;要一辆小车,给丫头们坐。”周瑞家的答应了,才要去,凤姐儿又道:“那袭人是个省事的,你告诉他说我的话:叫他穿几件颜色好衣裳,大大的包一包袱衣裳拿着,包袱也要好好的,手炉也要拿好的。临走时,叫他先来我瞧瞧。”周瑞家的答应去了。

①袭人这一场轰轰烈烈的省亲,真的就意味着她比赵姨娘的地位高吗?

很显然不是的。

荣国府这种诗礼簪缨的家族,规矩特别多。

什么样的人,出门可以带多少人,有怎样的排场都是有定例的。

这种定例王继凤也不敢违反。

所以袭人的排场,最多同赵姨娘持平。

但袭人依旧无法同赵姨娘相比。

②都是回家,袭人带的所有的人,都是荣国府的,所以袭人看上去轰轰烈烈,其实却一无所有。

③袭人衣着华丽,王熙凤也着实给她体面,给了她衣服、好的包袱皮……让袭人看上去非常华贵。

可这些东西是为袭人而做的吗?

当然不是。

袭人一身华丽的行头,是王夫人和王熙凤赏给她的旧衣服。

这些旧衣服再华美,也不是为了袭人而做。

而赵姨娘就完全不同:

虽然小说《红楼梦》中,没有描写赵姨娘回家时是什么样子的。

但荣国府为了自己的体面,绝不会在那一刻打压赵姨娘。

送赵姨娘回家车,还有跟车的老婆子,会同袭人一模一样,没有区别。

而赵姨娘带回家的小丫鬟,可全是她自己名下的。

赵姨娘自己名下有丫鬟,这地位就不止比袭人高了多少位。

赵姨娘自己名下有丫鬟,所以丫鬟的衣着,当然要她自己去张罗。

赵姨娘这个人小气,舍不得给丫鬟弄点好衣裳,所以才抠抠嗖嗖地去向雪雁借。

但这绝不等于,赵姨娘地位比袭人低。

赵姨娘穿什么,当然也不用凤姐去张罗。

因为荣国府裁衣服的时候,赵姨娘会得到她该得的;

因为王夫人要保持豪门贵妇的体面,所以平时也会赏衣服给赵姨娘、周姨娘。

赵姨娘有足够的资本,决定自己穿什么。

袭人看上去很受宠爱,看上去地位也很高,但千万别被王夫人骗了,王夫人只给了袭人浮华一梦,却从未把真正的职位给过袭人。

而赵姨娘呢?

赵姨娘的背后是贾政,贾政是有实权的在职官员,可比风流的公子哥贾宝玉要靠谱得多。

贾政可以当家作主,能给赵姨娘升职加薪。

可王夫人和宝玉呢?

他们通通没有这个能力,真的给袭人升职加薪,袭人看上去拥有的一切,只是王夫人虚晃一枪,其实从未真地得到过。

赵姨娘作为良妾,为什么在贾府的地位还没袭人高?

袭人,宝玉的屋里人,还是没过明路的,得到大家那么多的厚待:王夫人赏菜吃;赏衣服穿;宴请刘姥姥时也想着给她送菜;芦雪庵作诗,李纨也不忘给她带水果 ……

赵姨娘是作为家生子,给贾政作了姨娘的。

说是姨娘,其实这个姨娘的身份,比正经的妾室还要低。不知楼主注意到了书中的一个细节了吗?贾元春让宝玉和姐妹们一起住到园子里去,贾政将宝玉叫去教训了几句,当宝玉进屋时,还是赵姨娘打起了帘子。从这个细节上,就可以看出,赵姨娘虽是半个主子,但换句话说,她在贾母贾政王夫人甚至宝玉和姐妹们面前,仍然是奴才,不然,为什么探春叫她“赵姨娘”而不是娘呢?这就是当时的礼教。现在的人,包括我,也不理解,但这是事实。

虽然辈分高,但他是侧室,也就是妾,李纨是正室。古代的正室为妻。是除丈夫外最高的位置。妾在过去是没地位的。是为老爷传宗接代的工具。不算人。只是财产。当然因为她伺候的是一家之主,所以要比普通丫头婆子强些。妾在过去还会互相赠送呢,所以说她有什么地位和立场和李纨比呢?不是她比李纨大一辈,即使坐都只能做脚踏,看平儿就知道。至于和袭人比,本来她们的地位是等同,都是妾,虽然袭人还没过明路但当时月利等等已经按姨娘例了。同为姨娘,赵姨娘是家生奴才,也就是说她的亲人也是贾府的奴才,所以只得20两。而袭人是后买来的,家人都是普通人,跟贾府没关系,所以是给40两。这是贾府旧例。探春查账时的外头的和家里的就是这意思,外头的就是说并不是贾府奴才,家里的就是说家生奴才。这是有区别的。所以不存在赵姨娘不如谁。

赵姨娘作为良妾,为什么在贾府的地位还没袭人高?

凡是丫鬟收房的,都是贱妾,因为原来就是奴籍,纳为姨娘后,半奴半主,赵姨娘是贱妾,是丫鬟收房的,因为有子女,身份略高于周姨娘。

袭人此时是由贾母派驻至怡红院的掌院丫鬟,她地位比较高,《红楼梦》中已经说了两个原因,一是服伺过老人的,子弟对她们要高看一眼,二是有头有脸的大丫鬟可以出席玩笑场合,而妾不行。袭人如抬为妾,也是贱妾,如无子,则地位不如赵姨娘。终《红楼梦》全书,袭人都只是怡红院掌院的一等丫鬟。所以晴雯说她:也不过和我们似的,连个姑娘都没挣上,就是表面上连通房丫头都不是。后来王夫人给她二两银子一吊钱,也只是备用姨娘,没有仪式的。尤二姐才是良妾,本身是小官吏家庭出身,是自由人,下聘后进门。

赵姨娘作为良妾,为什么在贾府的地位还没袭人高?

赵姨娘是个贱妾,并非良妾。但她在贾府地位不如袭人也是没有根据。赵姨娘无论如何都比袭人地位高。

古代妾的细分非常明确,大体上划分为三个等级。

媵、侧室、副室,属于正妻的姐妹。她们地位高,入婆家谱。《红楼梦》里没有这种妾。

偏房分贵、良二等。

贵妾是达官贵人的女儿(多是庶女)与人为妾。其实贾元春的贵妃,就是贵妾范畴。

良妾是家世清白的女儿与人为妾。比如尤二姐。

陪房、侍妾、婢妾、通房,都属于贱妾。

周姨娘是王夫人陪嫁丫头为陪房。

赵姨娘是王夫人房中丫头提拔为侍妾。

秋桐开始是贾赦婢妾或者通房,给了贾琏为侍妾。

平儿虽是陪嫁丫头,却还只是通房,没能晋升为侍妾。

赵姨娘是贱妾,但她也生了一儿一女,在贾家地位稳固。相当于“半主”。又岂是袭人一个连通房丫头都没有证明的大丫头比得了的。

之所以给人赵姨娘“不如”袭人的感觉,源于两点。

一,赵姨娘不尊重,让人讨厌。王夫人不喜欢她,影响贾家人都对她暗中踩踏。

二,袭人人缘好,王夫人喜欢,给她准姨娘待遇,是未来之星。

关键从规矩上来说,袭人是外头买来的,要比贾家自家人受优待。

所以,袭人母亲死后给了四十两银子赏赐,符合贾家规矩范畴,但也是王夫人破格按照侍妾待遇给了袭人。

赵姨娘是贾家自家人(其实她是王夫人陪房的女儿),她的家人死了只有二十两银子赏赐。没什么好争的。

所以,赵姨娘混得不如袭人体面,并不是地位不如袭人。主要原因还在于王夫人这女主人的立场支持。

但王夫人就算支持赵姨娘,她兄弟死了依然还是二十两银子,最多王夫人自掏腰包多给点,是另一回事了。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文|君笺雅侃红楼 插图|清代画家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赵姨娘作为良妾,为什么在贾府的地位还没袭人高?

赵姨娘不是良妾,她是家生奴婢上位,是贱妾。袭人的地位不比赵姨娘高,她虽然是从外面买来的丫鬟,但“是卖倒的死契”,也是入了奴籍的。

就算袭人以后真的当上了宝玉的小妾,也是和赵姨娘一样性质的贱妾,不是良妾。而且按照辈分,袭人还要管高一辈的赵姨娘叫一声“赵姨奶奶”。

古代小妾的良贱属性是由出身决定的,赵姨娘和袭人都是丫鬟出身

古代封建社会的特点就是等级制度,人也分三六九等,一个人的出身就像一条祖传的基因一样,会一代一代传下去。

头一等是贵籍,一般就是指皇室宗亲和有爵位的名门世家;第二等是良籍,也就是普通的平民百姓;第三等是商籍,也就是行商的人家,再往下就是贱籍,包括奴仆、倡优、皂、隶、胥等。贱籍是代代世袭的,男子不许参加科举考试,直到清朝雍正年间,贱籍制度才被废除。

古代的妾室制度也是有等级划分的,在妾的共同概念之下,也分为不同的等级。出身良籍贯平民的妾,是良妾或贵妾,由奴婢上位的妾,是贱妾。但是不管是哪个等级的妾,都没有人权,比如《唐律疏议》明确规定:“妾乃贱流”、“妾通买卖”。

《红楼梦》中的赵姨娘本是贾府的家生丫鬟,出身奴籍,侍女上位,可以称为侍妾、婢妾,属于贱妾范畴。她可能本是贾政的丫鬟,相当于麝月、秋纹、小红这种角色,她的兄弟赵国基也是贾府的奴才,是跟着贾环上学的男仆,她的姐姐或妹妹嫁给了贾家的奴才钱家,夫妻俩在荣国府库上管帐,她的内侄子叫钱槐。

赵姨娘即使生育了一儿一女,依然还是半奴半主的身份,要承受贾母、王夫人和王熙凤的喝骂训斥,没有什么体面可言。平时还要负责在王夫人身边做一些打帘子、立靠背、翻腾旧衣服这些杂活,依然要做一些婢女的工作。

《红楼梦》中的花袭人是贾府从外面买来的丫鬟,从卖身那一天开始,已经入了奴籍。而且袭人的家里很可能也不是良民,而是属于贱籍。因为古代“良贱不通婚”,可是袭人后来离开贾府之后,贾府的主子应该赏她脱了奴籍,而且袭人自己也有不少积蓄,嫁个大户人家做妾,或者普通人家做妻都是可能的。但是她依然嫁给了优伶蒋玉菡,这说明两家很可能是门当户对的。

袭人小时候,因为家里穷的吃不上饭,把她卖给贾府做丫鬟,为了多卖几两银子,卖的的是死契。这个在花家准备给袭人赎身的时候提到过:“他母兄见他这般坚执,自然必不出来的了。况且原是卖倒的死契,明仗着贾宅是慈善宽厚之家,不过求一求,只怕身价银一并赏了这是有的事呢。”

所以,就算袭人曾做到贾母的把大丫鬟之一,又得到王夫人重用,许诺她“准姨娘”的大饼,并提前享受姨娘的工资和福利。虽然是公开的秘密,但是没过明路,袭人的身份依旧是个丫鬟。

虽然《红楼梦》里的丫鬟伺候过长辈的、伺候小姐的好像格外有体面一些,但是除了鸳鸯和平儿这两个手里有权有钱的,其他人并没有什么区别,不过就是吃穿好一些,管的小丫鬟们多一些而已。

也就是说,在出身上,袭人和赵姨娘半斤八两,都是奴籍婢女上位,赵姨娘已经是过明路的姨娘,又是长辈,不管从哪个角度看,都比袭人这个没过明路的地位高一些。

古代小妾的地位是由出身根基、子嗣和人脉资源决定的,不是一时的荣辱

读者之所以会产生“袭人地位比赵姨娘高”这种错觉,主要是因为两个原因:其一,是袭人省亲的规格很隆重;其二,是袭人的母亲丧葬费比赵姨娘的兄弟多。

但是这真的只是错觉而已,袭人省亲仪式隆重是因为王夫人现在看重她,见她照顾监护宝玉有功,也是为了在外面给没落的贾府赚体面。所以王夫人赏了袭人三件衣裳,又让王熙凤帮忙张罗。

王熙凤乐的讨王夫人和宝玉的好儿,所以格外上心一些,派了周瑞家的领队,带了两个丫鬟伺候,还赏了袭人衣服和一件皮草。

但是这些不过是虚面子上好看而已,总结起来也就是:一个管事娘子,四个婆子和两个小丫头,两架马车,外加几件体面衣服和金首饰。

至于袭人的母亲丧葬费是四十两,赵姨娘兄弟的丧葬费是二十两,这也不是袭人独有的体面,而是贾府的旧例。家生女出身的婢妾娘家人没了就该得二十两,外面买的婢妾娘家人没了,都是得四十两。还有根据具体情况赏六十两和一百两的。

一时,吴家的取了旧帐来.探春看时,两个家里的赏过皆二十两,两个外头的皆赏过四十两.外还有两个外头的,一个赏过一百两,一个赏过六十两.这两笔底下皆有原故:一个是隔省迁父母之柩,外赏六十两,一个是现买葬地,外赏二十两

王夫人眼下重用袭人,宝玉也依赖袭人,所以主子们愿意给袭人这个体面。如果以后宝玉娶了贤妻,袭人第一步也就是个通房丫鬟,能不能升为姨娘还不一定。就算她当上了姨娘,如果生不出儿子,可能就是下一个周姨娘。

赵姨娘在贾家根深蒂固,因为她的娘家是荣国府几辈子的奴才,在贾家下层关系盘根错节,根本不是袭人这种毫无根基的外来丫鬟可以相提并论的。她没事就喜欢在荣国府里闲逛,好察各种八卦消息,和管事的女人们互相连络,非常亲厚,有什么事都是互相通气的,林之孝家的也和她相处不错,尊她一声赵姨奶奶。

另外贾琏的奶妈赵妈妈不知道和赵姨娘是不是一家子,反正都姓赵。而且赵妈妈的儿子名字和赵姨娘的兄弟很像一个系列的。

赵姨娘有儿有女,自己得贾政宠爱,女儿探春非常出色,儿子贾环读书也得到贾政得赞赏,贾政在教育和生活方面对贾环和宝玉基本上是一视同仁的。

赵姨娘也非常有钱,别看她整天哭穷,说自己连一双好鞋面子也没有。可是收买马道婆一出手就是一大堆白花花的银子,外加五百两欠条。另外她还有闲钱收买人,轻松就把巫蛊纸人放到了宝玉和凤姐卧室的床上。

袭人再有心计,也不过是个有些体面的大丫鬟,王夫人承诺她的“准姨娘”毕竟只是个空头支票,兑换还遥遥无期,名不正言不顺。她只能在宝玉屋里笼络一下人心,哄哄王夫人,结交一下薛家母女,再去林黛玉屋里坐坐而已。一个李嬷嬷就能骂的她狗血淋头,只敢哭不敢还嘴,林之孝家的来了,尊称林大娘端茶递水伺候上。

所以,赵姨娘对比袭人,在根基、人脉资源和子嗣上都占有压倒性的优势。别看王熙凤隔着窗户大骂赵姨娘,赵姨娘不敢吭声。如果袭人犯了赵姨娘那些错儿,王熙凤大概骂都懒得骂她一句,直接就打一顿撵出去了。因为林之孝家和探春都说过丫鬟们就比如小猫小狗之类的话,赵姨娘至少算半个主子,但是袭人却是整个奴才。

赵姨娘再倒三不着两,但是她生儿育女,不但平儿凤姐等有所顾忌,就连贾母也会顾忌探春和贾环的体面也不会轻易动她。但是袭人没过明路,也没有生育,只是丫鬟而已,真的比赵姨娘差远了。

末了说一下,《红楼梦》中登场的有名有姓的女子,真正的良妾一个都没有。尤二姐本来是有资格的,可惜之前走了外室的歪路子;香菱也是从拐子手里买来的,以薛姨妈丫鬟的身份给薛蟠做妾;贾赦花了八百两银子卖的嫣红就更离谱,不是“扬州瘦马”就是花魁从良。贾雨村的二房娇杏虽然扶正了,也是奴籍丫鬟出身。

赵姨娘作为良妾,为什么在贾府的地位还没袭人高?

首先,赵姨娘并不是良妾。

封建社会王公贵族哪家没有几房姬妾?《红楼梦》中,贾家的老爷们也不例外。

贾家的风俗,公子没成亲前,屋里已经放两三个通房丫头了。宝玉还没成年,贾母就物色好了晴雯放在他身边。王夫人更是半公开地定下了袭人姨娘的身份。

贾赦和贾珍都是姬妾成群的。林黛玉初到贾府,去拜见贾赦,是“早有许多盛妆丽服之姬妾丫鬟迎着”。王熙凤去宁国府做客,“早有贾珍之妻尤氏与贾蓉之妻秦氏婆媳两个,引了多少姬妾丫鬟媳妇等接出仪门。”

贾政方正古板,也有两个妾室:周姨娘和赵姨娘。

妾也有贵贱之分,按出身,妾分为贵妾,良妾和贱妾三类。

贵妾是出身皇亲国戚与达官贵人之家的妾,在三类中地位最高。例如《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中的沈国舅,娶了小姨子小邹氏为妾,这就是贵妾。《红楼梦》中的尤二姐也属于贵妾,毕竟尤氏能嫁入宁国府,尤家还是有一定的家世的。

良妾是出身一般寻常百姓之家的妾。《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中明兰的母亲就属于良妾。

贱妾乃出身于丫头、戏子、妓女等,在三类中地位最低。

毋庸置疑,按出身论,赵姨娘不是良妾,她属于贱妾之列。

赵姨娘的弟弟赵国基去世,探春旧账赏赐丧葬费,文中写:

一时,吴家的取了旧帐来。探春看时,两个家里的赏过皆二十两,两个外头的皆赏过四十两。……探春便递与李纨看了。探春便说:“给他二十两银子。

老太太房里的姨娘家里人去世,两个家里的赏二十两,两个外头的四十两。探春循旧例赏二十两,说明赵姨娘是“家里的”。

探春和赵姨娘争吵时说:“既这么说,环儿出去为什么赵国基又站起来,又跟他上学?为什么不拿出舅舅的款来?”说明赵国基是跟着贾环伺候的奴才,不敢以舅舅的身份自居。

这都可以证明赵姨娘的全家都是荣国府的奴仆,赵姨娘是家生子,生来就是奴籍,所以她是贱妾。

袭人比赵姨娘的地位高吗?非也!

袭人是宝玉没过明路的准姨娘,她母亲死了,王夫人赏了四十两银子的丧葬费。而赵姨娘的弟弟死了,只得了二十两银子的赏赐。赵姨娘不服气地向探春吵嚷:“我这屋里熬油似的熬了这么大年纪,又有你和你兄弟,这会子连袭人都不如了……”

其实,袭人的地位并不比赵姨娘高,她一样是贱妾。

袭人虽然出身平民家庭,但她自小卖身为奴,且是买的死契,不能赎身。她也是奴籍。

袭人的母亲去世,赏银四十两也并不是特别厚待。探春看的旧账“两个家里的赏过皆二十两,两个外头的皆赏过四十两”。

袭人是从外面买的丫头,也算“外头的”,所以按旧例赏四十两银子。探春还说:“也不但袭人,将来环儿收了外头的,自然也是同袭人一样。”也是强调说袭人属于“外头的”,赏银的数目是依着旧规矩的。

只是虽然同为贱妾,袭人和赵姨娘的待遇却天差地别。

虽然同为贱妾,袭人软实力却远远高于赵姨娘。主子们对袭人都高看一眼。

王夫人专门赏她菜吃,赏她衣服。

袭人回娘家探望母亲的病,王熙凤操办得就像贵妇省亲一样。要好包袱,要大大地包一包袱衣服。最后还嫌不华贵,把自己新做的大毛衣服送给了袭人。

宴请刘姥姥时,李纨也想着让鸳鸯给袭人送菜。

史湘云拿她做姐妹,林黛玉戏称她为嫂子,薛宝钗也敬服她。

赵姨娘做为贾政的妾,是半个主子,还生了一子一女,按理应该有一定的地位。而事实上她却属于谁都可以踩一脚的人。

赵姨娘说话不中听,贾母照脸就啐她,骂她“烂了舌头的混帐老婆”。

贾环烫伤宝玉的脸,王夫人则把赵姨娘叫来骂一顿。

晚辈王熙凤可以呵斥她,说她不配教训贾环。

甚至连小戏子都看不起她。芳官说她“梅香拜把子--都是奴几”。一群小戏子索性和她大打出手。

袭人的待遇为什么远远高于赵姨娘?

袭人貌似高赵姨娘一等,并不是袭人本身的原因,而是因为她背后的人。

首先,袭人得到了王夫人的欢心。

宝玉被贾政一顿胖揍,直接的起因就是和金钏调笑,导致金钏之死,王夫人有心病。而袭人抓住时机,劝王夫人要宝玉注意男女大防,以保名誉。这话说到了王夫人的心里,因而觉得袭人贤德,提升她做了宝玉的准姨娘。

王夫人的态度就是风向标,因而上上下下对袭人也就高看了。

二,袭人是宝玉喜欢的人,是宝玉的首席大丫头。

宝玉是老太太的掌上明珠,贾府的人谁不捧着呵着他?他的地位高,她宠爱的人地位也就水涨船高了。

而赵姨娘平时就着三不着两,更要命的是,她是王夫人的对立面。

对王夫人而言,一是赵姨娘分走了丈夫的爱,二是生了儿子,和自己的儿子宝玉有竞争。

王夫人为表贤惠,虽然表面上对赵姨娘不多加理睬,但内心的厌恶众人还是明白的。王熙凤是王夫人的侄女,她就时时帮着打压赵姨娘。

赵姨娘骂贾环,王熙凤说她:“凭他怎么去,还有太太老爷管他呢,就大口啐他!他现是主子,不好了,横竖有教导他的人,与你什么相干!”

贾环烫伤宝玉的脸,王熙凤又挑拨说赵姨娘没管好贾环,王夫人便把赵姨娘叫来骂了一顿。

袭人的聪明之处在于她会抓住机会,得到荣国府掌权人王夫人的赏识。她还有幸运之处在于她是荣国府宠儿宝玉的丫头。

赵姨娘却是一个“愚妾”。她不充分利用自己生有儿女的优势,在贾政和贾母跟前争得一席之地,反而为了鸡毛蒜皮的小事和小戏子们打成一团,失了身份。

贾家的人对赵姨娘和袭人的不同态度,造成了赵姨娘地位不如袭人的错觉。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