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为何袭人无害林黛玉之心却还是陷害了林黛玉?

袭人是有意陷害林黛玉的。《红楼梦》上明白写着:

有一天袭人一个人坐着想起自己的姻缘,自己原本是偏房,将来的处境要决定于正房奶奶,想来不是林姑娘便是宝姑娘,就决定去黛玉那去探一下虚实。

两人谈话谈到妻妾问题,袭人说,做了偏房,胆子先就虚了,那里敢冒犯正室。黛玉说,家庭之事都是如此,不是西风压到东风,就是西风压到东风。后面这一句是毛主席引用过的。

袭人自此多心,认为黛玉不肯善待她,就处处打击林黛玉,帮助薛宝钗。

1阻止宝玉去黛玉处,却为薛宝钗和宝玉独处给予方便。

有一段时间,只要贾宝玉去林黛玉处,马上薛宝钗就跟上,是谁给的情报?薛宝钗不管中午晚上,都可以进怡红院,甚至午睡时衣冠不整,袭人却让二人独处一室,让宝钗为宝玉做内衣。

2与宝钗说黛玉的是非,比如懒,不做手工活,一年只做了个香袋。这些话不只和薛宝钗说过,她知道谁是王夫人的眼线,也没少透给王夫人。

3在宝玉挨打后,要求把宝玉搬出大观园,嘴上说着林姑娘和宝姑娘,实际上是在告林黛玉的状,因为金玉良缘本来就是王夫人主导的。没敢说的太明显,一是怕贾母,二是怕黛玉把她那见不得人的事暴光。

说袭人无心陷害林黛玉,太小瞧了袭姑娘为了做宝玉姨娘,人挡杀人,佛挡杀佛的决心了。当然除了贾母和王夫人。

红楼梦—为何袭人无害林黛玉之心却还是陷害了林黛玉?

宝黛爱情夭折令人心疼。红楼梦迷多感叹美好的爱情被摧毁。宝黛爱情屡经波折,而第一场面临的考验,就是袭人进言,造成的影响。

袭人给贾宝玉送扇子,结果贾宝玉抓住袭人的手一顿表白。将想对林黛玉说的山盟海誓一股脑的说给了袭人。按理这事挺扯淡,完全是小说的戏剧性。现代社会除非喝大了,清醒的人都干不出来这事。只能说林黛玉的风采熏醉了贾宝玉。

好妹妹,我的这心事,从来也不敢说,今儿我大胆说出来,死也甘心!我为你也弄了一身的病在这里,又不敢告诉人,只好掩着。只等你的病好了,只怕我的病才得好呢。睡里梦里也忘不了你!

袭人听了这话,听得魄消魂散,只叫:神天菩萨,坑死我了!贾宝玉对林黛玉的表白,可谓惊世骇俗。吓得袭人当时就哭了。

这里袭人见他去了,自思方才之言,一定是因黛玉而起,如此看来,将来难免不才之事,令人可惊可畏。想到此间,也不觉怔怔地滴下泪来,心下暗度如何处治方免此丑祸。

袭人听到贾宝玉的话,有三个反应。

第一,认定与林黛玉有关。这毋庸置疑,贾宝玉也说了。

第二,将来难免不才之事,这最让人担心。贾宝玉和林黛玉虽然不及于乱,但谁又能保证?《牡丹亭》《西厢记》中,谁又不是彬彬有礼,还不是情难自禁。袭人的担心是有道理的。

第三,如何处治方免此祸。这是袭人大善之处。宝黛爱情现在看着美好,当时是实实在在的丑祸,不被世俗所接受和认可。现在的眼光看历史自然觉得当然落后腐朽,但换成当时的普世价值观,宝黛爱情就是不对的。也没人支持。

袭人获悉秘密,自己根本无法解决,必然要汇报。但如何汇报,是需要智慧的。直接说不可能,一个不好还可能被说成污蔑。所以袭人绝不可能直接告诉王夫人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实情。贾宝玉被打后,袭人看到了说话的时机。宝玉被打,实在是自己活该。王夫人也明白。袭人此时进言,正是时候。

袭人道:我也没什么别的说。我只想着讨太太一个示下,怎么变个法儿以后竟还教二爷搬出园外来住就好了。王夫人听了,吃一大惊忙拉了袭人的手问道:宝玉难道和谁作怪了不成?袭人连忙回道:太太别多心,并没有这话。这不过是我的小见识。如今二爷也大了,里头姑娘们也大了,况且林姑娘、宝姑娘又是两姨姑表姊妹,虽说是姊妹们,到底是男女之分,日夜一处起坐不方便,由不得叫人悬心,便是外人看着也不像。

袭人这次进言最有意思的是什么都没说,却什么都说了。王夫人的智慧绝不是袭人十几岁的小女孩可比。袭人绝没有陷害宝黛爱情的意思,但她此话一说,王夫人立即就能明白袭人的言外之意。一定是贾宝玉与人有情,对象除了薛宝钗就是林黛玉。王夫人不用猜都知道一定是林黛玉。

宝黛爱情如果王夫人以前还不明朗,但袭人这次进言之后确实令王夫人感到了威胁。对于王夫人来说,贾宝玉是她的禁忌。作为母亲,王夫人绝不会考虑贾宝玉的不好,只会觉得林黛玉的不对。林黛玉也就成了王夫人必须排除对象。一旦宝黛爱情传出去,对贾宝玉和林黛玉来说一定身败名裂。王夫人不管林黛玉如何,贾宝玉她不能不管。

关于袭人进言,很多人的认识不同。有人认为袭人有意害宝黛爱情,我却看法不同。宝黛爱情在当时是错的,袭人进言王夫人寻求化解之道出发点没有错。她对贾宝玉也是真心维护。问题是王夫人的智慧也不是袭人可比,通过袭人的话举一反三,一定能想到袭人说的对象是林黛玉。袭人可谓我不杀伯仁,伯仁因我而死。对此,袭人未尝不知道,但她为了保全贾宝玉,也实在顾不得了。

【文/君笺雅侃红楼】

如果您想点赞,也烦请点击关注下作者^_^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80回本 】

【红楼梦·通行本120回本 】

【工笔红楼梦·清·孙温】

红楼梦—为何袭人无害林黛玉之心却还是陷害了林黛玉?

袭人是宝玉身边的大丫鬟,原本服侍贾母,后来由贾母派给宝玉。

书里早早就说了:

却说这袭人倒有些痴处:伏侍贾母时,心中只有贾母;如今跟了宝玉,心中又只有宝玉了。只因宝玉性情乖僻,每每规谏,见宝玉不听,心中着实忧郁。

从这里可以看出袭人的一个特点:心实。服侍谁就一门心思为谁着想。这种品质,可以说是贾母认为的“纯良”,也可以认为是古板、一根筋、单线思维、不懂变通。

这种人一般道德感和责任心都比较强,但思维就稍显狭隘,一般接受了旧式观念后很难再更新。就像袭人,明明她的劝诫宝玉都不听,但她还是觉得自己有规劝这位少爷的义务,并且为宝玉的“不听”而忧心忡忡。

袭人又是第一个和宝玉发生了实质关系的女孩,这就更加强化了她的“责任心”。在她看来,宝玉能否沿着正确的道路成长,能否避免行差踏错,她作为宝玉实质上最亲近的“身边人”,具有无可推卸的“纠偏”责任。

但她毕竟是个丫鬟,明面上也还不算是宝玉的屋里人,没有任何资格管束宝玉。所以,她只能借助上层力量。

于是她去找王夫人,巧妙地提出了她的担忧:

“如今二爷也大了,里头姑娘们也大了,况且林姑娘宝姑娘又是两姨姑表姐妹--虽说是姐妹们,到底是男女之分,日夜一处,起坐不方便,由不得叫人悬心。”

说者即使无心,听者也会有意,何况王夫人也是一样的古板、旧式道德感爆棚的人。袭人的话,正说中她的隐忧,自然从此对袭人格外高看。

读者从旁观的角度,也许会觉得袭人过分。一个丫鬟管这么多闲事干嘛?还用的是告状这种让人不齿的手法。

但是袭人的角度来看,她只是尽自己的本分,做一个有责任心的好仆人该做的事。毕竟宝玉的“乖僻”让她忧心忡忡,她在心理上已经把自己跟宝玉连成一体,宝玉名誉受损就等同于她自己受损。和把宝玉引向“正途”这件事比起来,宝玉的感受、形式的正义,都不是那么重要了。

这其实也是王夫人的想法。所以袭人和王夫人的观点是高度一致的,用今天的话说,她们具有一致的价值观。袭人的行动和王夫人的赞赏都是这种价值观所驱动的。

所以,不能说袭人有心陷害林黛玉,她只是做她认为对的事情,对自己的主子宝玉有利的事。主观上,她没想陷害谁。实际上她在提这事的时候,也是薛林并举,没有单独指出某一个人。

无奈王夫人本来就不喜欢黛玉,听了这种话更是会选择性地忽略宝钗。毕竟,在她的潜意识里,林姑娘的“风流袅娜”是很容易让她的宝玉中招的,而庄重的宝钗符合她“笨笨的才好”的审美,在潜意识里她就不会把宝钗列入需要防范的名单。

所以,尽管袭人无心陷害黛玉,但她这一番说辞难免会让王夫人脑补,会让王夫人认为一定有什么苗头出现,袭人才会这么说。而这苗头必然跟黛玉相关,这样她也必然对黛玉产生一分警惕和不满。

因此,袭人虽然无心,客观上却还是产生了对黛玉不利的后果。

这种“无心之失”,古往今来太多人经历过。好心办坏事、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各种或轻或重的表达说的都是一个意思:头脑简单往往就会草率行事,从而带来一些不可测的后果。

所以真正有人生经验的人,思考比较全面的人,比较推崇沉默是金。不随便下定义,不随便下结论,更不随便给意见。真正的善良需要伴随着智慧,才不会好心办坏事。

推荐一个之前回答过的问题,虽然主人公不是《红楼梦》的,但我觉得也是一个善心有余、脑子不够的典型:

《<三体>中程心究竟对自己的过错认识多少?》

以上是头条号“海阔天空诗酒花”的回答。欢迎在今日头条APP关注“海阔天空诗酒花”,图文、问答、视频,海阔天空随便聊。

红楼梦—为何袭人无害林黛玉之心却还是陷害了林黛玉?

为何袭人无害林黛玉之心却还是陷害了林黛玉?

  袭人无害林黛玉之心。

  这话挺中肯的。虽然袭人有点心机,但平心而论,站在她的立场上,她做得也没有什么大问题,她在怡红院里,尽心尽力,照顾宝玉生活起居,调节内部矛盾,总得来说,算是个好丫头,对人对事,都算得上是一个不错的人。她对黛玉,虽然没有什么特别深厚的感情,但也没有什么特别仇视的地方,最多也就是说说酸话,发发牢骚,仅此而已。要说她有害黛玉的心,那是冤枉人。凭她对宝玉生活起居规律的了如指掌,她要害林黛玉,随便什么时候都是机会。我虽然喜欢林妹妹,不喜欢袭人,但说话也得中正,不能一味偏颇,有失公平。

  但她还是害了林黛玉。

  宝玉挨打后,袭人前往王夫人处汇报工作,巴拉巴拉说了一大堆,无外乎宝玉该打,她心疼,以后要改,得到了王夫人的肯定之后,她就把自己的小建议抛出来,说宝玉得搬出去,王夫人听得,吃一大惊,赶紧问是宝玉和谁作怪了,后来袭人细说是自己的意思,她认为这样和姐姐妹妹们住着,长久下去不是个办法。没有男女之分,有事说不清,没事也会被人说得难听,坏了声名品行……王夫人雷劈一般,迅速展开联想,并对袭人封官许愿,笼络住了袭人这个知心的丫头。

  以后,大观园里的晴雯等人言行,一再被王夫人知晓,是谁告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宝玉身边有了许多王夫人的心耳神意,而林黛玉,也因此上了王夫人的黑名单,最终惨败收场。——虽然大神安排林妹妹必须早退,但这样就被坑了,挺不爽的。

  袭人说这番话的时候,可能真的没有存这种坏心,多少有点话赶话,表忠心的时候说多了的意思,但是实际上,对宝黛,有相当大的反作用。她说姑娘们大了,尤其是林姑娘宝姑娘怎么样怎么样,是人都知道宝姑娘在王夫人心中的地位,说她什么都没有关系,尤其是说姑娘们大了,林姑娘排在宝姑娘前面,到底是谁更大一些?这话对王夫人触动相当大,人都有智子疑邻的时候,尤其是王夫人这样的,不怎么精明的人,很容易就被带了节奏。

  花袭人为什么要这么做?

  我觉得吧,她对林黛玉的感情比较复杂,一方面她也如宝玉一般,对这个可怜又敏感的姑娘心生怜悯,所以,她很多时候对黛玉也表现出了她一贯待人的热情,比如说初次见面,比如说劝架之类,但是要说她对黛玉有多深情,那也没有,她的深情,都献给了宝玉,献给了正在拼搏的花姨娘的未来。另一方面,她作为资深丫头,很清楚未来的宝二奶奶,要不就是黛玉要不就是宝钗,看贾母的架势,黛玉的可能还要大一些。所以,她对黛玉与宝玉之间的感情,羡慕嫉妒怨都是有的,可她一个丫头,无能为力,所以,她尽量压制,但在宝玉毒日头下表白,她恰好被当作黛玉听到了什么睡里梦里也忘不了时,她当场吓得魄消魂散,以后自思,怕将来有不才之事,到时候不但她作为丫头要连带着负责,自己付出的感情,还会付之东流时,趁着宝玉挨打的事情,一起向王夫人报告了一番,这样,就算出事,再怎么着,也不会责任推到她头上,至于林黛玉被坑,那也不是她故意的,明显嘛,她又没说她一个人,不是说了一堆姐姐妹妹嘛,王夫人怎么理解,她一个丫头怎么能控制呢?就这样,她的自私,也有了充分的理由,又没有什么把柄落人手里,挺好。(文/宛如清扬)

红楼梦—为何袭人无害林黛玉之心却还是陷害了林黛玉?

提出這個問題的人,是從書中哪裡看出來的襲人陷害了黛玉的?有點莫名其妙。

寶黛私情在現代人愛情至上的讀者眼中是如癡如醉真愛在撒狗糧的橋段。但是別忘了書中人物所處的時代背景是把這種行為視為姦淫狗盜敗德的醜事。襲人有段話可以幫助沒有任何歷史常識的人理解一下紅樓夢中千金小姐和清白人家女孩們的處境

袭人忙回道:“太太别多心,并没有这话。这不过是我的小见识。如今二爷也大了,里头姑娘们也大了,况且林姑娘宝姑娘又是两姨姑表姊妹,虽说是姊妹们,到底是男女之分,日夜一处起坐不方便,由不得叫人悬心,便是外人看着也不象。一家子的事,俗语说的‘没事常思有事’,世上多少无头脑的事,多半因为无心中做出,有心人看见,当做有心事,反说坏了。只是预先不防着,断然不好。二爷素日性格,太太是知道的。他又偏好在我们队里闹,倘或不防,前後错了一点半点,不论真假,人多口杂,那起小人的嘴有什么避讳,心顺了,说的比菩萨还好,心不顺,就贬的连畜牲不如。」

這段話裡襲人一再替寶黛私情掩飾,還故意扯上了寶姑娘一起頂缸。之前寶玉拉著襲人當黛玉一番肉麻的表白,把襲人都嚇得半死。現代讀者聽著骨酥心跳的情話在那個年代只能在青樓里對妓女如小雲姑娘或者偷情的鮑二媳婦去說。所以多虧黛玉趕緊走開了,不然豈只是唐突了閨中千金小姐的清白那麼簡單?所以我一再強調不要把紅樓夢當成現代言情小說來看。現代人主張愛就要大聲說出來,情到深處立刻壁咚、滾床單。無數寂寞難耐、情感飢渴的讀者會瘋狂給男女主角點贊。

但是請用理智清醒的精神狀態讀紅樓夢中的私情。理解書中人物的處境和行為。

所以襲人要保護的是主子們的體面和臉面以及名聲。尤其是身為林家唯一千金小姐,寄養在賈府,每天表面上清高脫俗、目無下塵的林大小姐。試問寶黛私情一旦被下人們口無遮攔地到處傳來傳去,寶黛即時成婚也是終身話柄。

一些如題主一樣淺薄短見的人,居然好心當驢肝肺,說成襲人陷害黛玉?那麼襲人真的什麼都不說,就任憑寶玉一次次胡言亂語發瘋發癡地找黛玉表白,黛玉再效仿牡丹亭的杜麗娘或者西廂記里的崔鶯鶯跟寶玉來個幽情私會,再被哪個傻大姐一樣的丫頭撞破,第一個活不了的就是黛玉。

黛玉是否會與寶玉做出苟且之事?這從黛玉看西廂記著迷的程度可以推測一下。還有黛玉居然想到寶玉會跟史湘雲因為金麒麟而做苟且之事尾隨到寶玉屋外聽牆根兒,說明林妹妹可不是不通男女之事的純潔小白兔。黛玉甚至覺得跟寶玉同榻而臥是件很自然的事。這些與其身份不相符的言行觀念都說明了黛玉絕對是不按常理出牌的主兒。她在詠五美的詩中也表達了自己很欽佩為愛私奔的這種傳奇人物的行為。

所以寶玉繼續住在大觀園裡,對襲人和寶釵以及其他人絲毫沒有影響。唯一可能受到詬病的就是黛玉。那麼襲人進言王夫人實際是在保護誰呢?

有理智的讀懂紅樓夢的人都看得出來。只有無知起哄看熱鬧不怕事兒大的讀者才希望書中每章每節都只描寫寶黛談情說愛才刺激。襲人這些話最終讓王夫人下決心要讓寶玉跟黛玉等其他姊妹們保持距離。無疑是打擾了他們認為關鍵看點的延續。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