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这两句诗是谁写的?如何赏析?
后主李煜《浪淘沙》中的句子。
《浪淘沙》:帘外雨潺潺, 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 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 无限江山。 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 天上人间。
落花流水,春光已逝;曾经的一代帝王,而今却成了任人宰割可怜俘虏!这种“天上人间”的生活巨变,对李煜形成的心灵冲击,是巨大的绝望与无尽的痛苦!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词意凄凉、绝美。这两句话说出了词作者人生将尽的无限悲哀。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这两句诗是谁写的?如何赏析?
古人对流水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因为流水无情,曼然溜走不留情。孔子就曾经感叹过,逝者如斯夫。在我们看来,时间也和流水一样,一去不复返。而古人又对季节变换充满着敏感。人们感叹季节变化,感叹花开花落,满地飘零,实质上也是在感叹时间。对于人们来说,最留不住的就是时间,所以,流水和落花,一般用来指留不住的时间,从中体现的是一种对过去的回忆的伤感。
而回忆,对于有故事的人来说,更是痛苦的。这一点,一代词帝李煜最有感触。我们先来看看李煜的这首词: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译文:
门帘外传来雨声潺潺,浓郁的春意又要凋残。罗织的锦被受不住五更时的冷寒。只有迷梦中忘掉自身是羁旅之客,才能享受片时的欢娱。 独自一人在太阳下山时在高楼上倚靠栏杆遥望远方,因为想到旧时拥有的无限江山,心中便会泛起无限伤感。离别它是容易的,再要见到它就很艰难。像流失的江水凋落的红花跟春天一起回去也,今昔对比,一是天上一是人间。
李煜在被俘之前,是风流的帝王,是艺术家,是情种,是南唐的第三代国君。而被俘之后,是境遇悲惨的违命侯,是国家灭亡的末代国君,是永远回不到江南的过客。所以,李煜在这首词汇总,写了他的梦境,梦中他是过去的国君,是杏花烟雨的江南,是繁花似锦的爱情,然而梦醒后,什么都不是,只是个阶下囚。整首词都充满了悲凉和哀怨的气息。特别是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一句,似乎是用血泪写成,让人倍感沉痛!
雨,在中国文学的意象中,总带着哀愁。春雨绵绵,暮春时节,繁花在细雨中飘零,这是作者自我处境的心理投射。词学大师唐圭璋先生在《李后主评传》中,在这首词中看到的是李煜的绝望。他说,“一片血肉模糊之词,惨淡已极。深更三夜的啼鹃,巫峡两岸的猿啸,怕没有这样哀罢”。曾经的欢乐在哪里,也只有在梦里,才能忘却自己的囚徒身份,偶尔快乐一下,无奈,梦总是短暂的,醒着才是生活的本质。但李煜最好不要醒来,因为他醒来后会发现,曾经的美好江山早已易主,如今是流水落花,春光不再,天堂变成了地狱。这首词,融个人际遇之变于王朝兴衰之中,在欢乐与痛苦、天堂与地狱之间,表达了惨痛欲绝的国破家亡的情感,真可谓“语语沉痛,字字泪珠,以歌当哭,千古哀音”。
流水和落花,最能体现人的哀痛。王安石在金陵怀古词中说: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晏几道则用流水比喻逝去的爱情:离多最是,东西流水,终解两相逢。苏东坡说,无情流水多情客,劝我如曾识。都是用流水来表达这种感情。而李煜还有一句话,用流水来代表自己的恨,他说,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这两句诗是谁写的?如何赏析?
1 南唐后主李煜的作品,
《浪淘沙 怀旧》
窗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窗外雨声连绵不断,春天快要过完了,身上的薄衣难以抵挡五更时的寒冷。
一个人,孤独的时候,不要凭栏远眺,江山如画,离开容易,再见却难。水流无情,落花凋零,春天过完了,过去与现在,一个天上一个人间。
2 南唐后主李煜,再悲情不过,本来可以当个好诗人,一身好学问,却偏偏是个傀儡皇帝,失了国家,成了亡国奴,好在还有一手好词,不时缅怀一下过去的荣华富贵,感叹着流下几滴眼泪,让后世的读者也哀叹几声。诗词虽好,可皇帝当得太糟糕,家破国亡,却成就了诗词的创作。这首词创作于南唐被宋灭亡之后,975年南唐灭亡,李煜被俘押入京城,软禁起来,这首词大概就创作于软禁期间,978年七夕节,李煜被宋帝毒死,一代词帝下场悲惨。
3 这首词无限苍凉悲伤,从梦醒时分写起,雨声,天寒,衣单,梦里,皇宫,锦衣玉食,享乐贪欢,李煜接受不了亡国奴的日子,还想着以前锦衣华服的逍遥,梦里梦外两重天,对比之中尽显无限的凄凉与哀伤。
一个人再孤单,也不能凭栏远眺,因为“故国不堪回首月眀中”,“明月楼高休独倚”啊,否则痛上加痛,徒增伤感。春天过完了,家国沦丧,一人,孤苦无依,生死未定,从前人上人的一国之君,如今受尽屈辱的亡国奴,阶下囚,再也回不去了,江山再好,也是别人的,满腹哀愁谁倾尽?
这首词将李煜亡国奴的日子的悲苦,寄人篱下,国破家亡的痛苦,哀婉伤感,情真意切地表现出来。
4 最后两句,融情于景,情景交融,春天多美好啊,可现在已是残春,花自飘零水自流,落红残败,流水无情,春天一去不复返,李煜锦衣玉食般帝王生活也一去不复返了,正如这春天离去得不可挽留,只剩下暗无天日,屈辱的囚徒生活,以及被人任意宰割的命运,从天上直落人间,内心的凄苦悲怆如同春雨般不可断绝。这是个亡国君内心最痛苦的呻吟,最深沉的叹息...这是一位亡国君对过去的缅怀,对故国的悼念,对眼前囚徒般境遇的悲哀...
5 写完这首词不久,李煜又写下了《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是李煜最好的一首词,也是他的绝命词。
特别是最后两句,已是千古传诵的名句了。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这两句诗是谁写的?如何赏析?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是出自南唐后主李煜的《浪淘沙令》。
李煜后期的词反映了他国破家亡后囚居生涯中的凄苦、无助的心情,这首《浪淘沙令》是描写他这种心境的代表作,全词如下: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上片由梦醒再到梦中,薄衾抵挡不住寒雨的晨侵,追忆梦中故国华美的宫室,”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的美景,贪恋片时的欢娱,梦醒之后却是”想得玉楼摇殿影,空照秦准”。
下片更为后人熟知传唱,古人多喜写”别易会难”,像李商隐的”相见时难别亦难”,曹丕《燕歌行》也有”别日何易会日难”,但别人都是指亲友间的”别易会难”,而李煜的这句“别时容易见时难”却是写的与故国”无限江山”的分别,哪有再会之日?所以他不敢”独自凭栏”,因为凭栏见不到他的“无限江山”。
最后两句是叹息春归何处,天上人间指的是相隔多么遥远,相见无期。词人长叹花落水流,春去人逝!
这与黛玉的”葬花词”正是一辙“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红楼梦》书中第二十三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牡丹亭艳曲警芳心〉,就是书中描写黛玉第一次葬花后,经过梨香院,听见小戏子演习戏文时的戏词“如花美眷,似水流年”联想到李煜的这句”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对情对景!与李煜一样伤春,惜春,流水,落花是写景,更是写人的命运!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这两句诗是谁写的?如何赏析?
这两句出自《浪淘沙》,是宋代诗人李煜写的。落花流水出自“落花有情流水无意”,体现的是一种时光流逝时不我待的无奈凄楚,人间天上和天上人间都有一种亦幻亦真的感觉。时间是虚的,人世的一切匆匆而过怎么也抓不住。往事悠然,就像一场幻觉。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这两句诗是谁写的?如何赏析?
《红楼梦》第二十三回黛玉走过梨香院,小戏子们正在演习昆曲《牡丹亭》游园惊梦。
官宦小姐杜丽娘与丫鬟春香二人春游后花园,看到园中“原来姹紫嫣红开遍………”
杜丽娘春游回房后困倦午睡入梦,梦中杜丽娘在花园内遇见一位英俊书生手持柳枝要她题咏,并向她表白爱慕之情“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
杜丽娘与书生在花园中牡丹亭畔、湖山石边一株大梅树下相爱交欢……
黛玉独自在梨香院外听得心醉神迷不觉掉下泪来,青春萌动的林黛玉爱情在她的内心开始觉醒了………
也是在《红楼梦》第二十三回宝黛两人在“落红成阵”的桃花树下共读《西厢记》…………爱情的种子在这个春天里在宝黛的心中萌芽了…………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是出自南唐后主李煜的《浪淘沙令》。
黛玉由《牡丹亭》“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又联想到了时光流逝“流水落花两无情”,由自己在贾府中寄人篱下的生活又联想到“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由此又陷入无尽伤感之中……以后黛玉的《葬花吟》中就完全照应了“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的意境。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葬花吟》诗句的灵感,就正是来源于宝黛共读西厢爱情萌芽“牡丹亭艳曲警芳心”的那个动情时刻………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