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把赵姨娘写的那么不堪,为什么我并不讨厌她,更多的是同情?

作者对赵姨娘只写了她恶的一面,可我对她更多的是同情,可惜书中没有更全面的描述,以她的性情,才智,是怎么混上主子的?

题主同情赵姨娘,是看透了问题本质。因为赵姨娘确实有很多值得同情之处

做为一个女人,生了儿女却是别人的,不能喊自己母亲,自己抚养大的儿子,自己抚养大的儿子,在别处吃了亏,自己不能教育,教育一次吧,还被王熙凤教训一顿,可是贾环推倒蜡油时要责备人时,王熙凤却想起了自己,把自己骂一个狗血喷头,向王夫人都告状月银发晚了发少了,王夫人转脸就告诉了王熙凤,王熙凤骂骂咧咧的表示要报复。自己熬油似的熬了大半辈子,娘家人死了只得二十两银子,袭人一个还没有上位的姨娘的娘家人死了却得了四十两银孑,得了宝钗礼物,想去王夫人那里夸奖夸奖这位王夫人看中的儿媳妇,讨好一下,王夫人却不理不睬……凡此种种,赵姨娘怎么不让人可怜?

不要说这都是规矩,按规矩嫡母应该抚养庶子,可是王夫人却推卸责任,让没有素质的赵姨娘抚养贾环,眼睁睁看着赵姨娘把贾环养成一个委琐阴狠的孩子,可有半个人吱声?按规矩贾环也算个主子,宝玉却看着他被芳官欺骗欺侮,做为兄长的宝玉,按规矩就该为贾环撑腰,即使不当面训斥芳官,背后也应责备几句,宝玉可曾说一句公道话?按规矩月银支取了就该按时发放,王熙凤却挪作他用,赚取高利,知道的人也不少,可有人指责她半句?

其实,读《红楼梦》,许多人是站在主子的角度看问题的,主子讨厌谁,谁做的就错,没有理由没有原因。赵姨娘之所以动辄得咎,就是她出身低,不得贾宝玉,探春,凤姐等人喜欢,才处处受责,也不想想她那样做的本源。

贾环推倒蜡油就不说了,那本不与赵姨娘有关,贾环之错,受责的本该是嫡母,父亲,因为她才是真正规矩上的母亲。就如王熙凤所说,教育贾环是母亲,父兄等人的责任,赵姨娘只是个奴才。

赵姨娘越位骂贾环,实际是心疼贾环,贾环一个八九岁的顽童,正是争强好胜的年纪,去蘅芜苑找哥哥姐姐们玩,他们却把他扔给了丫头们,他与莺儿等斗牌,即使耍赖,莺儿做为大贾环五六岁的下人,也应该容忍几分,可是莺儿却要求贾环象宝玉一样不计较钱,把钱都给她,如果是宝玉遇到这种情况,小丫头恐怕早就挨了板子了吧。难怪赵姨娘听说后骂贾环上高台盘!

读者厌恶赵姨娘骂贾环话语难听,可是分析一下内容,却是要求贾环远离宝玉他们,自立自强,不要责怪赵姨娘不让贾环亲近兄姐,实在是想巴结也巴结不上啊。而赵姨娘这教育内容却是与李纨的教育有共通之处,也难怪贾环和贾兰经常会同出同进。

赵姨娘暗害宝玉凤姐,一是心中有恨,二是被教唆,三是为儿子着想,虽然可恨,但比起王夫人赶病重晴雯等人,凤姐弄权,暗害人命,怕是小巫见大巫吧,至于被芳官群殴,也是性子急,不懂隐忍所致。

曹雪芹把赵姨娘写的那么不堪,为什么我并不讨厌她,更多的是同情?

赵姨娘,是一个可怜又可恨的人物。

不是憎恨,是心疼探春之余的恨铁不成钢。

每每看到赵姨娘做一些上不了台面的事,便替探春心酸。

1、赵姨娘为贾政生育儿女,平常贾政也大多是在她那留宿,心中自是不甘。

这个可怜人很敏感,遇到不公平待遇时便想多了,忘了自己的身份。

赵姨娘虽然是贾政的妾室,在贾府中的地位却很尴尬,被许多人瞧不起,小她一辈的王熙凤都可以对她指手画脚。

2、赵姨娘在贾府煎熬多年,她自己也是势利人,所以她更能认清趋炎附势者的嘴脸,切身感受到他们给自己带来的心灵打击。她反抗,别人越是瞧她不起。她自己的女儿探春也只能暗中维护她。

当赵姨娘骂芳官是粉头时,芳官回敬了一句“我又不是姨奶奶家买的,‘梅香拜把子——都是奴儿’罢咧!”

一个丫头都敢这么嘲笑赵姨娘,探春会是什么想法?

探春便说:“那些小丫头子们原是些顽意儿,喜欢呢,和他说说笑笑;不喜欢便可以不理他。便他不好了,也如同猫儿狗儿抓咬了一下子,可恕就恕,不恕时也该叫了管家媳妇们去说给他去责罚,何苦自己不尊重,大吆小喝失了体统。”

3、探春只能开导劝慰自己的亲娘。但她心里肯定内伤。毕竟,庶出是探春痛苦的根源。

赵姨娘无知而愚昧,刺伤了自己女儿也不知道。

何苦来,谁不知道我是姨娘养的,必要过两三个月寻出由头来,彻底来翻腾一阵,生怕人不知道,故意的表白表白。也不知谁给谁没脸?幸亏我还明白,但凡糊涂不知理的,早急了。依我说,太太不在家,姨娘安静些养神罢了,何苦只要操心。太太满心疼我,因姨娘每每生事,几次寒心。太太满心里都知道。如今因看重我,才叫我照管家务,还没有做一件好事,姨娘倒先来作践我。倘或太太知道了,怕我为难不叫我管,那才正经没脸,连姨娘也真没脸!

谢谢邀请

曹雪芹把赵姨娘写的那么不堪,为什么我并不讨厌她,更多的是同情?

赵姨娘确实是一个惹人讨厌,很不堪的一个人,但她在书中更多的是可怜,她由一个丫头熬成侍妾,而且深得贾政喜欢,又生育了一对儿女也非常不容易。但她的地位非常低,长期如此,心理就扭曲了。

如果晴雯做了宝玉的侍妾,也会是第二个赵姨娘,可见赵姨娘原本不是这样的。

曹雪芹把赵姨娘写的那么不堪,为什么我并不讨厌她,更多的是同情?

曹雪芹把赵姨娘写的那么不堪,为什么我并不讨厌她,更多的是同情?

  赵姨娘是一个很不堪的人物,她是贾母等人眼中的混帐婆子,她是探春口中的奴才,她是丫头眼里老不死的,她在贾府,贴上的标签就是生事精,连养出的儿子都委琐不堪,她说话极端不雅,行事极端糊涂,简直就是个小丑。

  可是,赵姨娘也很可怜。她说自己是熬油似的挣扎,主子们把她当奴才使唤,她还没有高等奴才体面,下人们把她当作一个笑料,远没有主子的威风,偶尔摆了一次主子的款,不但被人怼得哑口无言,甚至是体无完肤,狼狈之极,被长辈斥骂,被平辈教训,被晚辈指点,她的存在,就仿佛是为了衬托他人的优秀似的,很悲哀。

  她是怎么当上主子的?严格来讲,她其实只能算是半个主子,就是这半个,也可能是运气的成分居多,她实在不象是会有谋划的人。赵国基是家生子,当了贾环的伴读,一样不受待见。家里大小管家,都瞧不起她,更别说年轻一辈的主子了,这么一想,大概也不是长辈赐给贾政的,从年龄上看,也不象是贾政未成亲前屋里的丫头,至少不是大丫头级别的,估计也就是别的丫头死了或者被撵了,她作为代表,升了上来,因为还算是娇俏动人,运气好,生了个女儿,后来贾政渐渐地收敛了,成了老古板,她又生了个儿子,地位就高了。(我就猜猜,大神没明示。)

  为什么我们会同情她?

  因为故事里的她,实在让人又可恨又觉得可怜。一个堂堂正正的,生了两个孩子的姨娘,为了自己弟弟的丧银,竟然还得撒泼打滚,可怜的是被骂作奴才还不够,结果还是没争取到。而一个未过明路的屋里人,竟然是她的双倍之多,她一个有子嗣的妾室,要个准姨娘的待遇,竟然争不到,是人就会生气。她屋里的东西,也没几件能拿得出手的,表面看来一视同仁,但是人比人气死人,赵姨娘但凡有气性,就会有想法。可是她实在又不是个有本事的人,闹着闹着,竟然和她的最初的设想不一样,最后众人看到的,就是赵姨娘作死。这样的人生,放在别人身上,就是一个故事,可放在自己身上,那就大一样了。

  因为大神对她的设定,实在让人觉得有必要同情。红楼梦里的坏人,如贾雨村孙绍祖等人,多少也还找得到一点最初的好来,就如贾赦也很不堪,但他的人性之光,也没有泯灭,可是赵姨娘,有什么优点吗?她骂人的话,最粗俗,最没有素质,看她骂自己儿子,简直就是生死对头,动不动下流种子之类的村话,她作的事情,比如说向王夫人谢宝钗,原本也是一片心,外加讨好,可是看着看着就变成了不堪,她骂着最难听的话,做得最不讨喜的事情,尤其是她还养着一个最委琐的儿子。

  要说她的长相好吧,她的儿子那么不堪,要说她长得不好吧,贾政又和她生两个孩子,探春又那么神采飞扬。贾政再怎么严肃,眼睛也不瞎,何况贾府没丑丫头的先例。就算贾探春再怎么象父亲,如果母亲极丑,大概也会中和一些吧,何况探春和宝玉的长相,实在不怎么象——贾宝玉可是很像他爷爷的。

  和宝玉好的,喜欢宝玉的就长得美,要文化有文化,有品位有品位,不喜欢宝玉的,要害他的,就长得丑,委琐不堪,下流之极。赵姨娘的人生,大神说了算。

  大神的心很偏——得罪了文人的下场,很可怕,我很同情赵姨娘。(文/宛如清扬)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