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宝玉和甄宝玉是不是一个人呢?

小说里是两个人,原型是一个人。甄宝玉是贾宝玉的一面镜子,正所谓假做真时真亦假,曹雪芹是要表达浪子回头金不换。甄宝玉更接近于原型曹颙,金陵体仁院总裁甄仕隐的原型,是江宁织造署钦差曹子清。甄家更接近于生活在江南的曹家,接驾四次。小说中,京城的贾家是虚构。甄宝玉与贾宝玉同名同貌,家庭成员也是一一对应的,都有一个老太太,甄夫人带三姑娘进宫请安,暗寓官媒给探春提亲。甄家大小姐与贾府不往来,暗寓她嫁进了不得见人的地方。甄家二小姐走得亲密,暗寓她嫁给了在京的官员。还有两个甄家小姐没来,暗寓惜春和巧姐。

贾宝玉和甄宝玉是不是一个人呢?

甄宝玉就是真宝玉,贾宝玉就是假宝玉,一个是现实中的宝玉,一个是神话中的宝玉,红楼梦这部书的伟大之处就在写实之前有个神话结构,曹公这样写大概是不想让人看到美梦破灭的痛苦和沉重。所以他在书中写了两个宝玉,其实是一个人的两个状态。你看书中的甄家和贾家素有来往,甄宝玉和贾宝玉在生活方式上基本一样,至于那个甄宝玉有没有个像林妹妹一样的姑娘,曹公没说,但我们也能猜的到,当然没有了,那个林妹妹是给那个贾宝玉预备的,贾宝玉是来历劫难的,林妹妹是来还眼泪的,最后贾宝玉和林妹妹当然要幻灭了,而现实中的甄宝玉还是要按部就班的过他自己的生活。也就是说,如果贾宝玉褪去自己的光环(不是女娲补天弃用的玩石)也就成了甄家的宝玉了。如果大家能明白这一点,看到最后想到还有个甄宝玉还好好的生活着,也是个安慰吧。

贾宝玉和甄宝玉是不是一个人呢?

路过停留一下。

关于甄宝玉和贾宝玉是不是一个人,答案是很明显的,在书中他们两位就是两个人,一个姓甄,一个姓贾。

但是,为什么要在书中出现甄家及甄宝玉呢?为什么贾母要说甄家二小姐一点不自傲对贾家很好呢?为什么通过抄查大观园引出甄家被抄呢?

写到这里,突然感觉自己给自己挖了个坑,本来想三言两语完成回答的,可能需要多浪费点时间了。

要回答这些问题其实只要搞明白一个问题就可以了,那就是甄家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部书里?出现在这部书里的目的是什么?甄家是从一开始就在书里还是作者后加进去的?

下面就说说我的观点。在说我的观点之前,我想先说下我的一个观点,就是为什么红楼梦只有前八十回,后面的书稿去哪里了?为什么在四十一回(好像是四十一回或者四十二回)脂砚斋批语说是三十八回,我认为应该是作者在批阅增删的时候完成。作者是将红楼梦写完了的,后面的内容包括狱神庙,宝玉宝钗完婚,宝玉出家,贾兰中进士等。但因为政治上的原因,作者对原书进行了大量的修改,增加了人物,增加了谶语,也将最后的三分之一的内容删掉了,或者说后面三分之一的书稿被作者烧掉了?为什么说烧掉了呢?我认为龄官烧纸烧的可能就是后面的书稿。

说了我的观点,现在来解释甄家和甄宝玉。

甄家其实就是作者后加上去的,甄宝玉当然也不例外了,也是后加上去的,甚至我认为晴雯都是后加上去的人物。目的就是为了通过甄家来暗示贾家的结局,通过甄宝玉来暗示贾宝玉的结局,通过晴雯来暗示黛玉的结局。

如果这样理解,那甄宝玉的出现,关于甄宝玉的一些描述,其实就是对贾宝玉描述的一种补充,就是说的贾宝玉。目的就是为了将八十回后的贾宝玉的结局隐晦的告诉我们读者。

查抄大观园的时候,探春说出了甄家被抄家,下一回就做实了这个消息。其实甄家被抄家就是作者增加的内容,脂砚斋多次说作者用春秋笔法。为什么就是因为作者将后面的情节删掉后,又非常巧妙的将部分情节安插在前八十回里了。

最后说一下我的观点,甄贾宝玉就是一个人。甄宝玉其实就是作者后加上去的人物,目的是为了将贾宝玉的结局告诉大家。

贾宝玉和甄宝玉是不是一个人呢?

“贾”宝玉是真的,“甄”宝玉是假的。作者真正要写的是那个真的贾宝玉,甄宝玉只是一个影子。是作者为了写好贾宝玉而塑造出来的一个起衬托作用的人物,甄宝玉出场不多,可能是作者对这类人物还不是太了解或没十分把握。我个人不认同甄贾是一个人。

贾宝玉和甄宝玉是不是一个人呢?

谢邀!

这个问题,也是我曾经琢磨过、没琢磨透的。目前仅有一知半解的认识,暂时我还不能回答。不过我曾经想到过的一点点,聊作应答。

我的回答是,贾宝玉和甄宝玉,既是同一个人,又是不同的两个人。

在《红楼梦》小说里,薛宝钗和林黛玉之间,也有类似的关系,既是不同的两个人,又是两位一体。但是,我认为很重要的、很有必要提请注意的,是两个宝玉之间和关系和钗黛之间的关系,虽然有相似之处,但二者是不同的。

贾宝玉和甄宝玉是不是一个人呢?

甄宝玉和贾宝玉应该是两个人,他们只不过是同一个类型的人罢了。要不,林妹妹非得神经错乱不可。

《红楼梦》刚开篇,冷子兴就拿贾宝玉说事,而贾雨村则翻出了江南的甄宝玉。也就是说,他们在空间上没有交集,但家世相近、个性相近、爱好相近,连两家的关系都很近,颇有些相似之处。按贾雨村的说法,这样的人,是应运而生的。显然,曹雪芹不是把甄、贾二位宝玉当成一个人,而是将他们放在同一个社会圈子了。

曹雪芹并不是拿《红楼梦》当言情小说写的,他想要表达的是自己对那个时代的认识和看法。虽然眼前尽是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但很多人的命运却不见得也是花枝招展的。有应该可怜的(甄英莲),有逢了冤枉的(冯渊)等一干人,下场十分凄苦。就是诉冤屈,贾芸也只有跟隔壁喝烂酒放高利贷的倪二(理儿)说说,大庭广众下,有理没处说,只有给王熙凤送东西,这样的价值交换,才能有好日子可混。所以说,曹雪芹想揭露是社会现实,压根儿没打算让宝玉去挑乔峰、郭静这些豪侠的重担,怎么会花心思给宝玉那么多深刻内涵呢?

甄宝玉和贾宝玉都出生在钟鼎之家,按家族人物的走向看,二人早晚要入朝为官的。可他们呢,行事荒诞不经,整天不学孔孟之道,济世之学,专门在女儿身上下功夫,在薛宝钗眼里,整天不务正业,典型的无事忙。这样的人,都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怎么可能齐家治国平天下呢?更令曹雪芹悲伤的是,天下不只一个贾宝玉是这样,还有甄宝玉,也可能有张宝玉、王宝玉、李宝玉等等,如出一辙。有这等于国于家无望之徒洒满朝廷掌权,焉有不落没的道理?

由此看来,曹雪芹是在借甄、贾二位未来朝堂上的主人,影射更多的贵族子弟,借此表达末世已经来临的现实。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