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宝玉为何对林黛玉情有独钟?

贾宝玉喜欢林黛玉那个方面呢?贾府上上下下如此多的女子以及贾府以外见过的女子等,为什么贾宝玉觉得都没有能与林黛玉相比的?宝玉眼中的黛玉到底优秀在哪里?到底是什么让宝玉心中只有黛玉而容不下宝钗的呢?

贾宝玉和林黛玉。从小一起长大,也可以说是青梅竹马。加上,林黛玉多愁善感。貌美如花。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还有那与众不同的气质。这样一个才女。哪一个男人不喜欢呢

贾宝玉为何对林黛玉情有独钟?

宝、黛之间的爱情,一直是《红楼梦》里长盛不衰的话题,大观园里的女儿几乎个个出色,黛玉、宝钗、湘云、妙玉……都才貌并重,而宝玉爱红,又是个“见了姐姐就忘了妹妹”的,看似对爱情极不专一,然细读文本会发现,在诸女儿中,宝玉对黛玉才是情有独钟。

一、前世情缘。宝玉的前世是神瑛侍者,黛玉的前世是绛珠仙草,绛珠仙草得神瑛侍者日以甘露浇灌,才得以久延岁月,故黛玉一进贾府看到宝玉就觉得非常眼熟,而宝玉一见黛玉就说“这个妹妹我是见过的”,其后一句“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当作远别重逢”不知打动了多少人。

前世缘,今世续。宝玉与黛玉,就如掌心纠缠的曲线,注定绕不开。

二、贾母为二人提供了发展感情的机会。黛玉初来之时,贾母先是将其安排在碧纱橱,本想将宝玉挪出去,但宝玉开口要在碧纱橱外的,贾母便应允了,为宝、黛二人提供了同吃同住的机会,可谓“同居贾母处,两小无嫌猜”。

这样一同长大的情意,是任何人代替不了的。即便在二人长大后,听到宝玉在黛玉房里玩,贾母是连说三个好“好,好,好!”让他姐妹们一处顽顽罢。才他老子拘了他这半天,让他开心一会子罢。”

可见贾母并没有“男女授受不亲”的观念束缚,她很乐意两人在一块玩,并认为宝玉和黛玉待在一起会开心。不管有意还是无意,这也是为宝、黛二人感情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三、黛玉不俗且真。黛玉虽不是大观园里容貌最出众的,但也绝对是个佳人,并不乏诗才,性子活泼,比起端庄克制的宝钗更多一份可爱,且黛玉不记仇,有什么事也不藏着掖着,湘云说她像戏子,她第二天照旧拉着湘云看宝玉写的禅语,说说笑笑。

晴雯不给她开门,她误会宝玉,宝玉向她解释后,她马上就把之前的难受抛到了脑后,与宝玉开起了玩笑;知道宝玉不爱死读书,就从不劝他对功名利禄上心,还与他共读《西厢记》……这样的黛玉怎能不让宝玉日益倾心?

四、黛玉的专情。黛玉虽爱恼,会吃醋,但大部分都是在看到宝玉与他人亲密的情况下,在话里寒酸地刺激到宝玉后,又会禁不住担心对方。第二十一回,黛玉又因宝钗吃醋,与宝玉日常拌嘴,宝玉一番解释后,黛玉转恼为安,并问天这么冷,宝玉怎么把披风脱了,足见黛玉真心。

第十八回,黛玉以为自己给宝玉绣的荷包被小厮抢了去,赌气把快要绣好的香囊给剪了,可见黛玉对自己在宝玉心里份量的在乎;第二十九回,因去清虚观后,黛玉中暑,宝玉去看她,黛玉明明是怕宝玉也中暑,偏语气不太好,两人又开始了争吵,气得宝玉砸玉,等到第二天宝玉去道歉,黛玉一面哭泣,一面还不忘给宝玉一块手帕,以免他把新衣服弄脏,对宝玉心思之细,可见一斑。

第三十四回,因宝玉挨了打,黛玉去看他,并哭肿了双眼,此番情意,宝玉自然能体会到,而宝玉醒后看到黛玉坐在床前,内心担心的却是怕黛玉中暑,还强装自己不疼,可观宝玉已在回报对黛玉的专情,此后便有了宝玉送旧帕、在梦里喊骂“和尚道士的话如何信得?什么是金玉姻缘,我偏说是木石姻缘!”之事。可见宝玉之心,已只在黛玉身上偏移,宝钗已不在他的考虑范围之内。

这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和恨,宝、黛之情,既是前世注定,也是今生的相逢与后天的相知相许所成。纵然这份感情最后的结果不美满,但依旧让人感受到了爱情的美好,毕竟他们的爱曾经绽放得很绚烂。

作者:长安月。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少读红楼,为你讲述不一样的名著故事。

贾宝玉为何对林黛玉情有独钟?

宝玉钟情于黛玉不仅是因为他们有前世缘,更是因为他们是同类人。

他们对爱情的执着、对自由的向往、对生活的热情、对封建礼教的反感和叛逆……他们的真性情和感知,在精神层面上,他们是高度一致的。

黛玉写了《桃花行》,宝玉一眼就看出来是黛玉所作,不禁泪滚,这是何等共鸣,宝黛是知己。即使宝钗想哄宝玉也是不可能的,宝玉说宝钗绝不允许宝琴作此哀音。

美丽的外貌不缺乏,有趣的灵魂才是共鸣。

宝钗会审时度势,圆滑老道,为了青云志不惜牺牲自己的尊严。

所谓的藏拙守份,不过是表象。她可是无论早晚和大中午都往怡红院跑,弄得晴雯满口怨言。

她去看黛玉后,说要去探春那,结果顺路去了怡红院。她不是体丰怯热吗?大中午的不睡觉。宝玉和宝钗是未婚表姐弟,她未出阁就在表弟床边绣肚兜了,换了现在也是不成体统的。

事后宝玉得知了虽说该死,亵渎了宝钗。难道心中就不会有所想法?合适吗?宝玉后来不是和她保持距离了?

所以,宝钗永远不可能得到宝玉的爱情。

谢谢邀请

贾宝玉为何对林黛玉情有独钟?

贾宝玉前世是赤瑕宫神瑛侍者,林黛玉是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的一株绛珠仙草,因得神瑛侍者甘露灌溉,为了报答神瑛侍者灌溉之恩,得知神瑛侍者凡心一动欲下凡人间游历,便随他去俞以身,血,泪还他。他们心灵契合,思想统一,有共同理想,对封建礼教有反对情绪 ,又是青梅竹马,黛玉才华横溢,富有诗情且有倾国倾城之容貌。前世有缘,今生有情。固初次见面,有似曾相识的感觉。

贾宝玉为何对林黛玉情有独钟?

没有经历过爱情的人肯定无法理解情有独钟的意义,贾宝玉对林黛玉就是这种万千心绪付一人,千般情思钟一生的爱情。那么面对贾府如此多的美女,贾宝玉为什么偏偏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呢?以至于在林黛玉死后,他宁肯抛弃美丽而可怜的薛宝钗去做和尚,也不愿意和薛宝钗相伴余生?

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前世姻缘注定了这段爱情是上天安排的,是最大的。

在小说的开篇,作者借一个美丽的神话世界,为贾宝玉和林黛玉安排了一段木石前缘。

那僧笑道:“此事说来好笑, 竟是千古未闻的罕事。只因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绛珠草一株,时有赤瑕宫神瑛侍者,日以甘露灌溉,这绛珠草始得久延岁月。后来既受天地精华,复得雨露滋养,遂得脱却草胎本质,得换人形,仅修的个女体,终日游于离恨天外,饥则食蜜青果为膳,渴则饮灌愁海水为汤。只因尚未酬报灌溉之德,故其在五内便郁结着一段缠绵不尽之意。恰近日这神瑛侍者凡心偶炽,乘此昌明太平朝世,意欲下凡造历幻缘,已在警幻仙子案前挂了号。警幻亦曾问及灌溉之情未偿,趁此倒可了结的。那绛珠仙子道:‘他是甘露之惠,我并无此水可还。他既下世为人,我也去下世为人,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也偿还得过他了。’”

面对爱情,很多痴男怨女都希望自己遇到天赐良缘,在这里,曹雪芹就给大家描述了一段美丽的天赐良缘。这个神瑛侍者就是下凡后的贾宝玉,僧道把那块补天石塞到贾宝玉嘴里夹带下凡成了通灵宝玉。而这个绛珠草也经过神瑛侍者的灌溉之后就变成了绛珠仙子,跟随神瑛侍者一同下凡,就是林黛玉了。

这里说林黛玉的本体是一株仙草,生在西方灵河岸边的三生石畔,我觉得作者在这里有一个暗示,那就是说贾宝玉和林黛玉应该是缘定三生的,这段神瑛侍者和绛珠仙子在这里应该是现世的姻缘,在此之前还有一段前世姻缘,在下凡之后其实就是来世姻缘,他们这一段三生三世的缘分,在下凡之后的那段经历后,就该结束了,纷纷销号了事。

那么为什么说在前世还有一段姻缘呢?人们常说“十年修的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神瑛侍者为什么会无缘无故的去给绛珠仙子浇水啊?我想灵河岸边的仙草绝对不止一株,就是因为他俩有前世的姻缘,所以神瑛侍者才会这么不遗余力的去给予甘露灌溉。神瑛侍者和其他的仙草没有前世的缘分,所以他不会去灌溉。

生活在当今社会的我们也应该如此,善待自己身边的每个人,因为我们能够彼此相识,绝对不会是无缘无故的,我们肯定有着前世的缘分。或者是朋友、夫妻、父子、母子等等,所以请珍惜身边人,就算结个善缘也好不是吗?

林黛玉是贾宝玉刻在灵魂上的印记,这一世是无法取代的

有些人你只要一眼就再也无法忘记,他会是心灵深处的一个印记,那是前生留下的

宝玉看罢,因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贾母笑道:“可又是胡说,你又何曾见过他?”宝玉笑道:“虽然未曾见过他,然我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亦未为不可。”

很多时候,我们也会有这种感觉,面对一个陌生人,也会生出熟悉感。贾宝玉这种反应其实完全正常,他的观察点也真的和别人不一样,在王熙凤刚刚登场的时候,黛玉眼中那是金闪闪亮晶晶,映入她的眼中的全是凤姐的穿戴。而贾宝玉看到林黛玉的第一眼,绝对不是外貌,是其中的灵魂,因为那是他曾经最熟悉的东西。

透过罥烟眉、两靥愁、娇花照水、弱柳扶风,贾宝玉分明看到了那株摇曳在三生石畔的绛珠草啊。所以他一下子就笑了,是如此的安慰,如此的熟悉,如此的安心,那是久别后的重逢啊。

而同样的,在之前黛玉的眼里第一次看到贾宝玉的时候,她的反应是,便吃一大惊,

心下想道:“好生奇怪,倒像是在那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

那么他和贾宝玉的反应怎么不一样呢?她为什么吃了一大惊呢?那是因为她在宝玉没有出现之前,就被灌输了一些不好的印象,心里觉得不知道是一个怎么样的“惫懒人物,懵懂顽童”。等到见到了真正的前世恋人,完全不是之前的想法,是这种一百八十度的转折,使她大吃一惊。

不管二人的反应如何,但是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在那一刻,他们已经确认了,对方是自己的熟人。在以后的相处相伴的岁月里,这种印象肯定会不断的加深加固,直到印在彼此的灵魂里,再也无法分开。

贾宝玉和林黛玉有共同的心灵契合度,价值观取向相同,是灵魂伴侣。

贾宝玉其实就是下世捣乱游玩的,他的想法和当时社会最是格格不入一点就是蔑视仕途经济。

第七十三回,更有时文八股一道,因平素深恶此道,原非圣贤之制撰,焉能阐发圣贤之威奥,不过作后人饵名钓禄之阶。”

贾宝玉无疑是特立独行的一个,仕途经济在当时是每个读书人的梦想,他们一辈子读书的目的就是为此,但是在宝玉眼里,这是禄蠹,是不值得一提的。

包括薛宝钗、史湘云甚至是袭人,都曾经劝过他要在仕途经济上下点功夫。结果他对薛宝钗的态度是转身就走,直接把宝钗晾在那里;对史湘云的态度更是恶劣,直接硬怼,想把史湘云赶走,要她爱去哪去哪,别再我这里污了你知经济学问的,真是毫不留情的。并且说林姑娘从来不会说这些混账话。

那么林黛玉为什么如此理解他,不和他提仕途经济之道呢?这就是因为二人的心意相通,宝玉不喜仕途经济,那么同样的,林黛玉也是从心里鄙视的。

而且她也深知,以贾宝玉的性格,他真的不适合做官,而且知道他非常厌恶那些为官作宰的。而且她也知道,宝玉就适合做个富贵闲人,不适合同那些文人骚客迎来送往的。林黛玉的老师贾雨村每次来贾府,都要宝玉出去陪,这令宝玉非常厌恶,这一点林黛玉肯定也是知道的。

林黛玉需要的只是简单的爱情,对于其他的辅助条件,她是基本上无视的,在她的这一生里,她的心思只会而且注定就要放在贾宝玉身上,她想宝玉所想,急宝玉所急,试想,这样的佳人,作为一个男人怎么会不爱呢?

最后说一点比较俗的,毕竟黛玉真的是太漂亮了。

要说《红楼梦》里最漂亮的女孩子,林黛玉和薛宝钗绝对是两个强有力的竞争者,只能说难分伯仲了,因为在每个人的心目中,对美的定义还是有不同的,所以要真的评出一个最美的,还是比较难的。

第三回: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似姣花照水,行动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这是贾宝玉第一次见到林黛玉的印象,在这里,我们分明看到的是一个病美人啊。但是你是无法否认这种美更能让人疼惜,惹人怜爱。黛玉的美绝对不是肥臀巨乳大长腿似的美人。她的美是一种婉约的美,是一种脱俗的美。

西子捧心的美尚且被人效仿,传为佳话,林黛玉还优胜三分啊,简直是美不胜收、美妙绝伦啊。

王熙凤惊叹:“天下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看见了!”王熙凤美不美,绝对的美女啊,可是在她眼里,林黛玉是天下少有的美女,她都是三生有幸才能够见到,好荣幸的感觉。

之前的“众人见黛玉年貌虽小,其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这种自然的风流态度不知道具体是如何的,但是绝对不是说品行不端的风流。这里的意思应该是说林黛玉风度悠然、姿态婀娜、娇容流转、顾盼生辉。

在男人眼里,林黛玉的美就更不得了了,因为对于柔弱的美女,更能激起男人的保护欲。咱们就不说别人了,看看阅女无数的薛大傻子看到黛玉的反应吧。

第二十五回:那薛蟠更比诸人忙到十分去:又恐薛姨妈被人挤倒,又恐薛宝钗被人瞧见,又恐香菱被人臊皮,----知道贾珍等事在女人身上做功夫的,因此忙的不堪。忽一眼瞥见了林黛玉风流婉转,已酥倒在那里。

真是不得了啊,薛蟠妹妹是大美女,小妾香菱也是大美女,平时外面莺歌燕舞,什么场面,什么女人没有见过,何至于一见黛玉就酥倒了。酥倒是怎么样的呢?就像海滩上搭起的城堡,海浪一过,哗的一下消融无迹;又像庙里的泥胎菩萨,过河的时候悄然解体;更像含在嘴里的桃酥,还没用力,一经唾液的润化便了无踪迹。

如此的林黛玉,是贾宝玉在千千万万人中一眼就难忘的人;如此的林黛玉是贾宝玉在俗世红尘中缘定三生的人;如此的林黛玉,更是贾宝玉灵魂的港湾,心归的终途。所以这就难怪贾宝玉对其情有独钟,念念不忘了。

贾宝玉为何对林黛玉情有独钟?

反对以上大部分答案。

看了这么多答案,都将宝玉是神瑛侍者,黛玉是绛珠仙草拿出来说事,认为两人是前世姻缘,宝黛爱情要真是如此肤浅,用一个神话故事就能轻松解释,那这个问题当真就提得很多余。

我们在看《红楼梦》的时候,还是要立足写实角度来进行分析,而且要是完全按照神话角度来看的话,黛玉、宝钗本为一体,此乃曹公幻笔,那又如何解释贾宝玉只喜欢林黛玉,不喜欢薛宝钗呢?分析来分析去,最终还是要回到文本,从写实角度来找缘由。

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是如何产生的呢?这在《红楼梦》第五回就有记载:

那宝玉亦在孩提之间,况自天性所禀来的一片愚拙、偏僻,视姊妹、兄弟皆出一体,并无亲疏远近之别。其中因与黛玉同随贾母一处坐卧,故略与别人姊妹熟惯些;既熟惯,则更觉亲密;既亲密,则不免一时有求全之毁,不虞之隙。

下附脂批云:“求全之毁,不虞之隙”,八字定评有趣,不独黛玉、宝玉二人,亦可谓古今天下亲密人之当头一喝。

用今天的话说,宝黛爱情萌芽的产生其实就是典型的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因为两人从小一起在贾母处生活,交往最为亲密,感情也就由此产生。

看到不少答者举出宝玉、黛玉第一次相见的例子,说他们是一见钟情,再续前缘,我怀疑这些答者是偶像剧看多了,自我感动习惯了,把这种思维也用在了《红楼梦》的分析上,试想一下,即便宝玉、黛玉初次相见有熟悉感,要是后来两人没有一处坐卧,黛玉也是个喜欢世俗经济的俗人,贾宝玉还会喜欢黛玉吗?就像第三十二回贾宝玉亲口所说:“林姑娘从来说过这些混账话不曾?若她也说过这些混账话,我早和她生分了。”

还有一些读者举出林黛玉的诸多特点,比如吟诗作赋样样精通,容貌姣好,符合贾宝玉的审美等,但我想请问一下,整个大观园这么多姑娘,难道只有林黛玉一人符合这些条件吗?恐怕不是吧,薛宝钗符合、贾探春符合、史湘云符合,甚至后来前来的薛宝琴也完全符合,那贾宝玉为何不爱她们,只爱黛玉呢?

说到底,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两人的三观完美契合,彼此从小又有感情。林黛玉不像袭人、薛宝钗、史湘云等人那般,时不时就要规劝贾宝玉“立足经济之道,委身孔孟之间”,这也是为何贾宝玉对林黛玉的好感比其他人强很多的原因所在,就好比实际生活中,有人天天逼你做你不喜欢的事情,有人尊重你的选择,支持你的选择,你觉得你会更喜欢跟前者还是后者相处呢?

贾宝玉喜欢所有女孩,他看到薛宝钗雪白的膀子,也会想要摸一下;看到史湘云睡觉手臂伸出了被子外边,也会帮她掖好;看到藕官烧纸被婆子刁难,他会上前见义勇为;看到龄官画蔷被雨淋到,也会善意提醒,贾宝玉是一个“护花使者”一般的人物,但对林黛玉,贾宝玉是一种同道中人的欣赏与喜爱,两人看见花落在地上,都会想着找个干净场所将花掩埋,两人都“重情不重理”,宝黛两人自己也完全清楚这一点,这才是两人爱情发芽的根源所在,其他的都是虚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