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爷的《九品芝麻官》中,提督大人常昆为什么给包龙星留下翻身的机会?
《九品芝麻官》作为周星驰巅峰时期的电影作品深受人们的喜爱,那些经典的台词诸如“我全都要”,“我一进来就看见常威在打来福”,都是大家津津乐道,百用不厌的经典素材。电影中最大的BUG就在于,水师提督常昆为什么会放包龙星一码,让咸鱼有了翻身逆袭的机会呢?其实,这都是清朝官场的潜规则在作祟。今天白羽就跟大家好好聊一聊。
一、荒唐镜的师爷招数喜剧片,荒唐到了极点便是严肃到了极点。
当一个封建王朝进入末法时代时,各种痼疾与潜规则就会形成一些约定俗成的运行规则。清朝官场最大的特色就是所谓的“师爷”文化,甚至形成了老爷堂前坐,师爷幕后操作的局面。明清的师爷和讼师公用一套教材,即“幕学”。
晚清后期著名的大臣李鸿章、左宗棠基本都是师爷出身,就连周星驰自己也先后在《审死官》、《算死草》中两次扮演讼师。到了《九品芝麻官》中,师爷的集大成者就以“荒唐镜”的形象出现。
在包龙星花钱买官之后,开启的第一场官司中,就被方唐镜分分钟教做人。在这场“一面倒”的官司中,师爷充分利用了衙门中的程序漏洞,打了一个时间差,抢先一步把原告变被告,把被告变原告。
荒唐镜身体力行地告诉了包龙星一个铁一般的事实,想挣钱,就得跪着。
挣钱嘛,不寒颤。
在随后的戚家一十三口命案中,包龙星最初只是因为戚秦氏生的美艳,动了恻隐之心,稀里糊涂地正义了一次。
随后,他就被方唐敬送来的那堆白花花的银子闪瞎了眼睛,迷失了心智。
这样一来,方唐镜带着常坤去探监,这就给了对方串供和布局的机会。等包龙星发现上当时,就连自己也泥足深陷。
在大堂上的审理过程中,演员变成了知县大人,用的依然是“荒唐镜”的配方,师爷的套路。在一通眼花缭乱的操作之后,戚秦氏被屈打成招,一件案子办成了铁案。
影片从荒唐镜那段颠倒是非的辩护词开始,一切都是荒诞的、错位的,一个全家无辜惨死的柔弱女子,哭号着希望台上的官员给予公正。
这样一个完全颠倒是非的案件,在古代的封建统治中屡见不鲜。周星驰把“小人物”的无奈地位展现得淋漓尽致,六月飞雪的景象,让我们看到当时法律的本质。
就像方唐镜出现时说的第一句台词:烂鼓、烂匾、烂衙门,再加上个烂狗官。
在封建专治的时代,看不见法律在哪里,人人都对包青天有着痴迷般的向往,官场的阴谋从未间断。
二、常昆的底线思维《九品芝麻官》中,有一个不容忽视的细节。包龙星一觉醒来,知县大人已经坐在正堂审理案件了。师爷包有为此时的原话是:陈大人一早就回来了。
知县大人作为一县之长,堂堂的正印官为什么之前没有出现在衙门呢?其实这是清朝的一条陋规,知县平时一般都在知府衙门听令,或者说在知府身边伺候。
县里的事务一般丢给身边的师爷,或者像包龙星这样的杂职佐贰官。有了功劳就知县领,有了祸事就派手下担,这就是清朝当官的不二法门。
按照时间推算,常威被关押之后,水师提督应该是第一时间就找到了陈知县,二人一起赶回县衙制定计划。
要不然,以陈知县那副“猪头三”的模样,让他又要赶路,还要再记住所有台词和细节,实在是强人所难。
随着剧情的推进,水师提督常昆在停尸房跟陈大人的对话已经表明,包龙星的一举一动都在对方的预料之中。常奎确实发出了“斩草除根”的指令,问题在于陈大人不太愿意惹火上身。
一来正是因为常威做事确实不地道,二来包龙星好歹也算是官宦子弟。在明清的官场上,如果一旦有人突破了祸不及家人的“底线思维”,那么对方的利益集团就会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那就陷入无休止的报复与反报复的厮杀中。
陈大人虽然跟常昆同在一条贼船,但还是各怀鬼胎。毕竟杀人的是常威,陈大人跟包家又没有仇怨。
如果斩草除根,赶尽杀绝,谁也难保包家在官场上还有没有其他的后台和背景,包老爷拿出的半块饼就是最好的证明。
常昆能买通刑部尚书,换了陈大人试试?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嘛
更何况,包龙星已经被革职查办,削籍为民,在封建王朝以民告官还想赢的案件从来都是小概率事件。纵观大清朝的历史上,也就一个“杨乃武与小白菜”最后获得了惨胜。
在刑部尚书花大人的家中,包龙星“巧遇”常昆。两只老狐狸其实早就沆瀣一气了,纵观全片,此时正是常昆最好的灭口时机。
为什么当时没有动手?除了要给尚书大人几分“薄面”之外,当官之人还要有一点底线。
有利益的地方就有江湖,何况置身于利益旋涡的官场。历朝历代都有或大或小的利益集团,争来夺去,互挖陷阱互使阴招的事例也是屡见不鲜。像明朝著名的大奸臣严嵩,被罢官削籍为民之后,还苟延残喘了3年多。
九千岁魏公公就缺乏这么底线思维,把东林党人往死里整,他的下场就凄惨得多。所以,自古以来就流传着“破家的宰相,灭门的县令”的说法。
明清朝官员充分吸收了先辈们官场上的斗争经验,一般都是抓住对方的把柄,整到对方革职罢官就收手了,基本不会做到赶尽杀绝。这样一来,就可以把伤亡和斗争范围控制在一个范围之内,这就是当官的“底线思维”。
水师提督常昆虽然心狠手辣,但是在刑部尚书面前还是要保持最起码的“风度”。毕竟,将来人家还要在“圈子”里混。然而,一个皆大欢喜的喜剧,背后一定有着貌似合乎逻辑的必然。
三、胜利的真相《九品芝麻官》看似圆满的大结局,其实根本经不住推敲。包龙星如果不是误打误撞进了妓院,整个案件怎么会发生惊天逆转?
我们翻开历史书就会发现,在妓院碰见皇帝简直就是匪夷所思。中国自秦始皇称帝开始算起,一共出现了397个帝,和162个王。就算加上野史,在这些人当中去过妓院的也不超过5个。
后宫佳丽三千,嗷嗷等待“均沾”。这么低的概率都能被包龙星撞到,用这份运气干点什么不好?
换个思路想一下,皇帝真的在乎戚秦氏的死活吗?如果不是在床底被包龙星恰好抓住把柄,皇帝何以续他的荒诞表演?
一件惊天命案,居然在妓院这样的场所来了一场峰回路转。在皇帝的御花园中,官员们那些贪生怕死的表现反衬出的,其实是比妓院更龌龊的是外面的社会。
影片之后的发展更是让人瞠目结舌这,场离奇的审案过程中处处体现着荒诞。包龙星以拳击手的形象登场,暴打“荒唐镜”,体现的是“皇权压倒一切”的霸蛮。
因为在污浊的社会里,“荒唐镜”这种讼棍可以在法律的黄线边缘反复横跳,对付这种人最好的方式就是“不讲任何方式”。
包龙星跟位置相等的刘公公只能在公堂前互相打嘴炮,等待提审的证人,都是被魔术手段搞得不敢撒谎。
本该合理推断出来的真相,在一场漏洞百出的魔术秀中原形毕露。
一场所谓的滴血认亲,起到了“乱拳打死老师傅”的效果。这个白面包青天“靠的不是以理服人”,而是近乎无赖的方式骗取案犯吐出事实的全部真相。
影片中“小人物”最后终于战胜了社会的黑暗,《九品芝麻官》的圆满结局也许会让观众拍手称快。但是,在影片最后包龙星还是选择辞官归隐,因为他在内心深处,同样希望以后永远不要再采取这样的方式去换回一个人的清白。
毕竟,利用尚方宝剑去打破官场的潜规则的方法,只能用一次。
再来,就不灵了。
依靠皇权去实现的法律公平,是真的是公平吗?
依靠官职压制实现的正义,是真的正义吗?
或许,真正能够毫无顾忌去挥动法律之利剑维护正义,祛除人间邪恶,还社会之纯洁的,只能是前朝的那条咸鱼吧?
往期经典:电影《功夫》:琛哥为什么能一统江湖?大哥的快乐你们想象不到
周星驰电影:所有的喜剧片都有一个细思极恐的暗黑版结局
周星驰的《功夫》中,病恹恹的琛哥是凭什么能当上斧头帮老大的?
《疯狂外星人》被美国院线强制下映,有网友猜测是涉嫌“辱美”,里面有这样片段吗?你怎么看?
星爷的《九品芝麻官》中,提督大人常昆为什么给包龙星留下翻身的机会?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九品芝麻官》其实是一场官场博弈的过程,包龙星之所以胜利,主要是合理利用了规则。
首先,说说包龙星一个区区九品候补知县,为什么有资格坐镇一方?
这是因为,清代知县自己其实不太管事,大小事务都交给下属去管。县政府有着类似于今天的一整套班子,亲随、衙役、师爷、幕僚等等各司其职,都只是对知县老爷负责。
知县平时只是坐地分赃,过问一下县里面的大事,其余时间主要同上级搞好关系,同县里大户和贵族搞好关系。
所以,知县平时不管是也是正常,才轮到包龙星这个九品候补知县。但包龙星也没有什么权力,充其量只是代理经理罢了,执行知县陈大人的命令。包龙星贪污受贿的钱,当然要拿出来同陈知县分赃。
所以,包龙星只是陈知县一个有品级的幕僚罢了,无足轻重,也没有实权,荒唐镜才敢多次出言侮辱和戏耍他。
其次,为什么陈大人不去杀了包龙星灭口?
常威迷奸戚秦氏以后,做了灭门惨案,只留下家仆来福和戚秦氏没死,死亡了十三口人。
这种案子无论在今天还是古代,都是非常严重的大案。
关键在于,常威是一时起意,并没有什么预谋,所以案件的证据很多。
戚秦氏有口供,被杀的十三个人都是被打死,家仆来福是目击杀人的证人,打更的是侧面证人,甚至包龙星和一群手下也都算是证人。
这基本是当街杀人被抓了现行,正常来说是无法翻案的。
然而,常威的老爹常昆不但是权大势大的水师提督,还有惊人的家产,甚至还是李莲英的干儿子。而李莲英是掌握实权慈禧太后的心腹,接近了最高权力,连皇上都不敢随便得罪。
由于有权有势,常昆又是老奸巨猾之人,不惜代价救独子,这才有所转机。
荒唐镜的毒计是翻转案件,将原告打成被告,被告打成原告。方法也不复杂,撇开要秉公执法的包龙星,收买知县陈大人故意判冤案,借着买通所有证人,伪造现场和尸体。
关键在于,满清不存在任何司法独立,只要有权有势就可以把司法当作不存在。
随后戚秦氏就被认定为毒杀亲夫全家,被屈打成招定为死刑。
这还不算,老辣的常昆还让陈知县放火烧毁了尸体,毁尸灭迹,同时陷害想要翻案的包龙星入狱,然后将他害死灭口。
如果一切都按照常昆的说法做了,这案件就真的没办法了,皇帝介入也没用。
关键在于,陈知县也不傻,并没有下手去干掉包龙星。
陈知县并不是真正的猪头三,能够当官也是比较机灵的。他拿了巨额行贿款,顺水推舟帮助常昆救儿子而已,虽然是渎职罪,但并不算很严重。其他一切都是常昆做的,陈知县渎职最多贬职为平民加上坐牢几年。
但是,如果陈知县直接下手杀死包龙星,这可是杀人罪,要掉脑袋的。陈知县并没有这么傻,为了常昆去杀人。
而且包龙星老爸包不同,好歹也是做过大官的,又是个手段毒辣的赃官。虽然现在老了穷了,毕竟百足之虫死而不僵,陈知县犯不上同包家结下大仇,杀死包不同唯一的儿子。
所以,陈知县想要利用同包龙星有仇的豹子头去杀人,但豹子头也不傻,不愿意被别人当枪使去犯死罪。
就在陈知县犹犹豫豫的时候,姜还是老的辣,包龙星老爸没有耽误一点时间,当晚火速派如花帮助儿子越狱,不会被暗算死在牢里。
此时陈知县在想杀死包龙星,就没有机会了。
再次,为什么常昆随后却放弃杀包龙星灭口?
主要是常昆觉得没有必要了。
包龙星此时已经不可能有什么作为,唯一的救星尚书大人,就是常昆的老友。
包龙星此刻还是朝廷追捕的逃犯,自身难保,没权没势没钱,包不同又死了,拿什么同李莲英的干儿子一家斗?
就算尚书大人同常昆为敌,都未必能够斗赢,更别说沦落为龟公的包龙星了。
常昆甚至放言:就算皇帝老子来了,我也不怕!
这样一个小角色,杀不杀无关大局,杀了反而会有些麻烦,还不如让他活着丢包家的脸面。
最后,为什么包龙星可以绝地大反攻?
根本上来说,在于皇上力挺包龙星,但慈禧太后并没有力挺常昆。
虽然李英莲到了现场,除了给了常威一个黄马甲免打以外,并没有其他的作为。
大体上,李英莲是坐视包龙星和荒唐镜互相拿出证据,看看谁更有理。
大家注意,在常威被包龙星阴了,一不小心说出真相的时候,李英莲的反应。
说起来,常威只是说:那天我干完她,第二天就有了孩子,哪里有这么快的?
那么,常威充其量只是承认同戚秦氏有性关系,并没有承认杀人,甚至没有承认强奸。
李莲英要是一味要保护常威,还是有很多办法的。
但李英莲勃然大怒,说不管了,抬脚就走。
唯一的解释是,慈禧太后根本没罩着常威,肯定说让官员们审问清楚,如果真的犯法就要严惩。
相比起来,李莲英毕竟是个奴才,皇上好歹是九五之尊,慈禧太后不可能为了一个奴才去得罪皇上。
这个皇上并不是光绪,而是慈禧太后亲生儿子同治。
就是由于慈禧太后没有一味袒护常威,包龙星才能借助皇帝的权势彻底获胜。
说难听的,双方还是比谁后台的权大势大。
这就是最后包龙星要急流勇退,不再做官的原因。因为他的后代皇上病歪歪的,搞不好哪天就死了。一旦失去政治后台,包龙星又是一品大官,很容易被政敌弄死。
当然,一个龟公想要得到皇帝的鼎力支持,在小说中也几乎是不可能的,常昆失算了。
星爷的《九品芝麻官》中,提督大人常昆为什么给包龙星留下翻身的机会?
原因:
1,京城重地,杀人这事是不好做的。京城官场,关系复杂,官员之间互相牵制。官员贪赃枉法虽然是常态,但说到杀人放火,给对立面以把柄搞自己,终究还是不敢的,其中包括皇帝。包龙星在凤来楼里那场斗兽棋的戏里,豹子头惹不起皇帝,皇帝惹不起协理大臣。谁都有惹不起的人,包龙星威胁皇帝,皇帝也没辙,皇帝杀个龟公不费吹灰之力,但就是不能杀。而在地方,常昆这类土皇帝可就自由得多了。
2,尚书大人和常昆虽然穿一条裤子,但说到底也是面和心不和。杀人这事说来容易,谁动手杀呢?常昆下手,尚书就可以拿这要挟他,反过来亦然。两个人都很精明,都不肯做那个动手的。而且真的在尚书府杀了包龙星,于尚书脸上也不好看,忘恩负义的名声是洗不掉了,常昆这点面子还是要给的。毕竟尚书也是劝包龙星走,而不是把事做绝那种。常昆又不傻,自然懂尚书的心思。
3,民告官是很难的。包龙星唯一一条路都堵死了,他有什么本事咸鱼翻身?告御状?他连门都找不到,戚秦式秋后问斩了,他在短时间内怎么可能做到呢?整部电影里面,京城的官员都是没有姓的(不知道我记错没有),包括皇帝。什么意思?就是说京城的官都是一个样的,不分赵钱孙李。当官的潜规则把这些人搞得像一个人一样,哪头硬随哪头,包龙星和常昆,这个选择题很好做嘛。尚书大人遇到皇帝也是懂正义执言地。
4,包龙星是个不学无术的笨蛋嘛,他做的事,没一件能逃脱得了常昆的预料,常昆根本就不鸟他。他倒很想看他出丑。
5,常昆不想把事闹得过大,死了戚家满门了,没必要再杀光包家,他和他儿子毕竟不同。更何况他也怕自己乌纱难保。这事已经传到尚书那了,已经没任何灭口的可能性了,因为尚书知道了,其他官员也都可能知道,这事保不齐哪天就被掀出来,他也不想把事做实了,戚家死在他的地盘上,京城人可没亲见,包龙星如果在京城死了,那这传闻可就是坐实了。
星爷的《九品芝麻官》中,提督大人常昆为什么给包龙星留下翻身的机会?
首先,犯不着。
常昆作为水师提督,至少官至从一品,这个片子里提到了慈禧,慈禧朝的水师提督,比如北洋海军的丁汝昌,还是有头有脸的人物。而任何一个政权,多少也是要讲点天理王法的。不要说大街上随便杀个人,就算是处决罪犯,也是需要天子来勾决的,在清朝杀个人不是那么随便的事。
那么,常昆如果要正式地杀,以什么名义?总要定罪吧。一定罪,就要审案,自己儿子那点事,因为审案弄得沸沸扬扬,岂不是得不偿失?
如果私底下杀,那么就是滥杀无辜了。刑部尚书大人看到你水师提督私底下杀人灭口,那你就不叫私底下杀,那么以后你的把柄就拽在尚书大人手中,随时受制。
所以,不管常坤杀不杀包龙星,只要尚书大人和他谈过这个想法,那么他就注定不能杀。
其次,不杀更好。
按照常理来说,常昆对包龙星的处理,没有杀他,并不是给他留下翻身机会,而是羞辱他,这比杀了他还要可怕。
老爹死了,没有靠山,钱没有了,回不了家,流浪京中,连户籍都没有,而且还是一个犯了事,名声臭了的犯官,这样的人在历史上的下场就是饿死。
周星驰在其他的电影中,比如《武状元苏乞儿》里,也刻画过这种求生不生,求死不得的状态,而且刻画得更为细致——
限制工作,限制居住,不能工作,只能乞讨,这是对一个人和他的家族最大的羞辱。
然而星爷的电影的魅力就在这里——剧情合理地表现后现代,无厘头。
很多人觉得后现代,无厘头就是乱搞瞎搞,为了搞笑,没有逻辑。
恰恰不是如此,所谓后现代,就是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这个时代的特点是有太多不确定因素,太多意外,人们敏感,感性,事情很难持续,充满变数,换一句话说,就是充满了各种机遇,挑战和改变。
最牛逼的人不是去总结过去,而是看清楚我们当下的环境。星爷就是这样的人,他所有的作品都是在告诉我们什么是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以及在这个时代该怎么样生存。
按照现代,理性的逻辑,你沿街乞讨了,结果就只有一个惨死了,然而按照后现代的逻辑,你从高高在上,不食人间烟火的官宦子女,一下子接触到了社会底层,这叫接地气,然后从底层学到了实事求是,从底层反转,这就是后现代的普世价值和星爷的美好祝愿——人人只要用心,都可以通灵,都可以在一个领域翻身,成功。
星爷的很多作品都是这个套路,比如——《食神》,《少林足球》,《逃学威龙》,《百变星君》,《功夫》,都是讲一个人高高跌落,然后从底层爬起来,或者是一个天赋异禀,但是出身底层的人,怎么抓住机会出人头地。当然,也有人说,这一类的剧情,是为了吸引更多基层的观众。其实后现代要的就是平权和平等,打破一切阶级,这是一种美好的,理想的追求,在星爷的作品中,变成了搞笑的剧情,深入人心。
星爷的《九品芝麻官》中,提督大人常昆为什么给包龙星留下翻身的机会?
作为水师提督兼李莲英义弟,常昆在当朝几乎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包龙星在他眼里连蚂蚁都算不上,更何况包龙星他爸包不同当年也是个风云人物(丧尽天良到克死十二个儿子),看到名人之后被自己压制到只能在京城里乞讨,也算是身居高位之后少有的乐趣了
星爷的《九品芝麻官》中,提督大人常昆为什么给包龙星留下翻身的机会?
最直接的原因当然是......导演的安排啦!如果不给包龙星留一条活路,后面的剧情怎么演?
当然,如果结合剧情本身的话,常昆没有选择杀死包龙星,其实也在情理当中。至少我们首先需要搞明白一个问题,尚书大人虽然建议杀死包龙星,但这真的是他的内心想法吗?
1、当他看到包龙星的半个烧饼,并得知包龙星正准备含冤上告之后,尚书大人的第一反应是义愤填膺,并表态要帮助眼前这位贤侄来打这场官司。只不过得知被告是水师提督常昆之后,自知惹不起且早有利益联系的情况下,尚书大人才选择了龟缩。
这也就意味着,尚书大人与常昆并不是铁板一块,只是在利益需要的情况下,尚书大人才勉强站到常昆的阵营里。
2、由于包龙星与尚书大人的见面地点是在京城,这可是后者的地盘。倘若这位刑部尚书真的想杀包龙星灭口,他大可以直接下手,又何苦送人家100个烧饼又喂对方吃饼?
事实上在这一刻,尚书大人已经守住了自己的底线。他想要帮助包龙星,可自己惹不起包龙星对面的敌人。而这一幕恰恰又被常昆发现,尚书大人还必须要给对方一个交代。自己不想杀人,那就只能通过一种捉弄人的方法来敷衍了事。
表面上,这位尚书大人是绝情,但实际上,他已经是网开一面了。要知道常威亲手屠杀戚家13口人,当爹的常昆竟然可以让自己的儿子脱罪,如此凶狠手辣的家族,是极有可能对包龙星下手的。刑部尚书不可能猜不到,倘若包龙星与包有为转身离开,狠毒的常昆很可能随后就派出杀手紧跟而上。与其眼看着当年的恩人后代惨死,自己倒不如抢先惩罚对方,以此示意常昆就此罢手。
可尚书大人事后为何还要询问常昆要不要将包龙星杀死?相信在这一刻,尚书大人早已摸透了常昆的心理,现在可是在尚书大人的家里,此处更是北京城。刑部尚书不动手,却将麻烦甩给了常昆,这摆明了是要让常昆下手。可这位水师提督也不傻,我能在你的注视下杀人吗?本来咱俩只是因为利益联系才站到同一个阵营,我常昆能主动将把柄送到你的手里?
所以尚书大人这么问,反倒是将了常昆一军,我(尚书大人)从始到终可没打算动手,顶多是喂了包龙星吃了100张饼。如果包龙星某一天横死街头,那除了你常昆之外,还有谁能干出这事?
常昆能成功地将儿子常威脱罪,靠的就是自己通过一系列的资源和关系抹掉了所有的犯罪痕迹。在这种背景下,他又岂能在刑部尚书的家里留下痕迹?
但常坤没有杀死包龙星,仅仅是因为上述原因吗?其实还有一些其他的原因:
1、至少从常氏父子的所作所为来看,这一家不但行为狠毒,甚至还带有一定的变态色彩。
例如常威,迷奸了戚秦氏不说,当后者醒来之后,常威竟然还想侮辱对方一次,理由是对方刚才昏过去了,现在想让清醒的戚秦氏再感受一下,可见常威的行为是何等的变态!
且不说就算东窗事发,要面子的戚家也未必敢把这件事公开,毕竟丢不起这个人,水师提督的儿子也更不好惹。可在这种情况下,常威照样见人就杀,这种行为已经无法用正常人的行为来理解了。
儿子是这样,老子自然也好不到哪去。常昆没有将包龙星灭口,却将他与包有为赶到京城的街上去当乞丐,甚至连让包龙星做点街头小买卖也不允许,还用插香的方式对包有为进行羞辱,这又何尝不是一种更残忍的变态行为?
2、倘若包龙星真的是一个大好人,常昆或许会考虑一下自己究竟是否要下手,可问题是,早期的包龙星算不上是个好人,劣迹斑斑的身份也让常昆认为,眼前的这个年轻人根本不存在威胁。
第一次与方唐镜对峙,为了一点银子,包龙星按照对方的意图直接办了错案。审理戚秦氏一案,当得知凶手常威的身份后,包龙星立刻变脸,竟然对着凶手恭恭敬敬。要不是这起灭门惨案规模够大,外加自己一直对戚秦氏有色咪咪的企图,包龙星或许直接就会帮助常威脱罪。
事后面对方唐镜的第二次送礼,包龙星再次选择笑纳,甚至在京城得知尚书大人不愿帮助自己之后,包龙星的第一反应竟然是要钱。试问一个一心钻到钱眼里的人,至少在常昆看来,又岂能会对自己形成威胁?
所以包龙星没有被灭口,完全是基于这些因素:导演不让、常昆不想留下把柄、常昆更不认为对方是个威胁。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