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中,日本为什么不使用缴获到的中国武器?
抗日战争中,日本缴获了大量中国军队的武器,之所以很少见到日军直接使用缴获武器,固然有与日军后勤保障体系无法配套的问题,也有缴获的武器要么型号落后,要么种类杂、每种数量少的问题。但是这种情况并不完全绝对,在海军领域实际上就可以举出不少中国海军的舰艇被日军俘虏后继续使用的例子。
一、巡洋舰“宁海”
搁浅在靖江八圩港的“宁海”舰。
中华民国南京国民政府时代向日本订造的第一艘军舰,日本播磨造船所建造,1932年竣工,1937年9月23日在长江江阴—靖江江面遭日本飞机炸伤,搁浅于靖江八圩港,1938年被拖航到日本修理改造,1944年编入日本海军,定为海防舰,更名“五百岛”,1944年9月19日在本州御前崎南方约60海里被美军潜水艇“鲥鱼”(Shad)发射的鱼雷击沉。
二、巡洋舰“平海”
日军打捞后送往江南造船所修理途中的“平海”。
海军江南造船所按照“宁海”的设计方案改型建造的巡洋舰,1937年竣工,当年9月23日在长江上遭日本飞机炸伤,搁浅于镇江附近的十二圩。1938年被日本海军拖到佐世保,更名“见岛”,作为佐世保海兵团宿舍船。1943年改为海防舰,更名“八十岛”,作为护航舰队的旗舰,1944年11月25日在吕宋岛圣克鲁兹附近海面与美军两支航母编队遭遇,被美军舰载机炸沉。
三、巡洋舰“逸仙”
抗战中重伤搁浅状态的“逸仙”舰。
中华民国南京政府时代中国自行建造的第一艘巡洋舰,海军江南造船所建造,1931年竣工,1937年9月25日在长江江阴—靖江段江面被日军飞机炸伤后弃舰,日本海军于1938年拖曳回日本修理,改名“阿多田”,定为江田岛海军学校练习舰。抗战胜利后归还给中国海军,恢复“逸仙”舰名。
四、炮舰“民生”
南京政府时期建造的著名的三民主义军舰之一,海军江南造船所建造,1931年竣工,1938年在洞庭湖月山附近遭日军空袭,重伤搁浅,国军撤离岳州时被放弃,后被日军缴获。经修理后在1939年编入日本海军,更名“飞渡濑”,1941年参加了日军进攻香港的作战,1944年末在长江上与商船相撞沉没。
五、摩托化鱼雷艇“颜九二”
编入日本海军后,在进行航速测试时拍摄到的“颜九二”。
电雷学校颜杲卿中队装备的鱼雷艇,英国桑尼克罗夫特公司建造,1938年交付中国,属于当时世界上十分先进的摩托化鱼雷艇。日军登陆大亚湾后,广东海军组织撤退,“颜九二”在广东三水掉队,被日军俘虏。遂作为日本研发摩托化鱼雷艇的参考原型艇进行试验,更名“公称1149”。
抗日战争中,日本为什么不使用缴获到的中国武器?
抗日战争中,日本它不使用缴获到的中国武器,是因为中国武器装备当时是从多个国家购买的,有万国牌之称,武器制式不同,弹药补充枪械零件损坏更换难。而日本武器生产当时也算一流,且生产至战场使用一条线,弹药零件配备容易,所以日本它不使用缴获到的中国武器装备,自有小日本它自己的盘算,谢谢友友邀请。
抗日战争中,日本为什么不使用缴获到的中国武器?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其实日寇也是使用缴获中国武器的,但只是临时使用,基本都是应付一线差事。
另外就是使用缴获的中国重武器,毕竟这些重武器很昂贵。
我们分开来说。
首先,轻武器。
日本很少使用缴获的中国轻武器,主要是后勤无法保证。
以日军常用的捷克式轻机枪为例,其实一次战斗要消耗200发以上的子弹,也就是10个弹匣。
日军显然无法补充这么大数量的弹药,而机枪没有子弹就是废铁,只能放弃长期装备。
同样的事情发现在苏德战争,德国缴获了大量苏联波波沙冲锋枪感觉很好用,甚至让后勤部门将冲锋枪改为德国的7.92毫米口径,但日本是做不到的。
在一些战斗中,日军会将缴获的捷克式轻机枪额外配属小队,也就是排。本来日军小分队只有1挺机枪,在关键地域防御或者小分队面对敌人太多时,会增加1挺捷克式轻机枪。
这些机枪也不会长期使用,一般只用一二次战斗,不等子弹耗尽就作为战利品上缴了,只是偶尔应急罢了。
平时日军不会使用中国的轻武器,因为没有这个必要。日本当时是世界工业强国,轻武器可以完全自产,自成一个体系。日本基层轻武器不会缺少,即便有损坏也可以及时补充。
另外,还有个训练问题。
大家别以为步枪用起来都差不多,其实日军常用的6.5毫米口径轻武器,同国军的7.92毫米轻武器,各方面都是完全不同的。轻武器不能混用,不然会严重影响士兵的训练和发挥。
7.92毫米轻武器射击的后坐力,比6.5毫米大得多,这就决定了射击上有很多不同。
这些武器偶尔客串用一用还可以,长期用就不行了。
日本缴获国军轻武器后,大多上缴军队,然后交给伪军使用。
其次,重武器。
根据传统,日本缴获中国的军舰基本都是自用的。
从最早缴获甲午战争的北洋水师军舰,到抗战期间也是如此。
当时国军军舰只要情况较好的,大多被日军自用或者转交给伪军。甚至一些被击沉、被国军自沉的军舰,也被日本打捞起来自用。
至于火炮方面,国军自己就没多少火炮,所以缴获很少,谈不上使用。
不过,日本在918事变以后超了不战而逃张学良的军火库,缴获了大量崭新的火炮:1931年日军占领东北后,在沈阳兵工厂缴获了大量武器,包括15万支步枪,6万支手枪,2500挺轻重机枪,2300门各类迫击炮,250各类火炮包括辽14式150毫米榴弹炮,300万发子弹和10万发炮弹。
这些火炮被日军大量使用,因为它们多是仿造日本的火炮,至少也交给伪军取用。
比如辽14年式L/30型77毫米野战炮,日军一共缴获147门,大部分较为伪满洲国军使用。
比如辽19式240毫米重型榴弹炮,日本缴获了一批半成品,所以自己制造完毕,一共生产了80门之多,用于要塞防御。
除了火炮以外,比较常用的就是军舰。
毕竟军舰是大东西,自身造价就不菲,不利用一下就太可惜了。
日本打捞了战斗力较强的平海、宁海、逸仙等编入日本海军舰队,很差的就交给汪伪海军。如1940年5 月,日本向南京要港司令部移交了海兴舰(原国民政府 860 吨级永绩舰)。海兴舰是汪伪海军中火力最强的军舰之一,长期充作南京要港司令部的旗舰,同时兼顾伪中央海军学校与伪中央水兵训练所训练之用。
平海号和宁海号轻型巡洋舰,本来是中国向日本订购的,排水量只有2000多吨,对于强大的日本联合舰队来说根本不算什么。
所以日本早在1938年就打捞起两舰,但一直停泊在港口没有修复。
直到1944年日本海军惨败,奇缺能够护航的中小军舰,才将这两舰改造后装备日本护航舰队。
平海号1944年9月19日该在护卫运输船队时被美军潜艇“鲥鱼”号雷击,当场沉没。
宁海号1944年11月25日,往菲律宾马尼拉途中在吕宋岛的圣克鲁兹海域被美军航母舰载机围攻炸沉。
抗日战争中,日本为什么不使用缴获到的中国武器?
抗战中,由于中日两军装备体制存在巨大差异,日本的装备体制较为统一,中国军队则使用多个国家制造的不同武器,导致日军在缴获中国军队武器后,大部分是无法使用的,只能装备给伪军使用,但不少武器也因为性能优异等,日军是采取拿来主义的。
早在1932年淞沪事变中,日军在巷战中见识到了中国军队手里的驳壳枪和花机关的厉害,日军当时缺乏类似武器,巷战中面临严重的火力不足,因此在缴获后,当即投入作战,但战后这些武器迅速被放弃,日军极为强调武器装备的统一化。
到了全面抗战爆发,日军对于中国军队的大部分武器是不屑一顾的,以步枪来说,中国军队使用的主要是7.92毫米口径步枪,分国产和进口型号,类型复杂,日军为了减轻后勤供应压力,基本是不使用的,但在战场上,如果缴获到中国军队的捷克式轻机枪的马克辛机枪,尤其是进口武器,一般都会就地使用,这些进口武器性能和可靠性俱佳,相比之下,由于制作工艺的差距,国产仿制品则在性能和可靠性上都有所降低。
到了抗战末期,由于美军对日本交通线的封锁,不光中国和南洋的大批物资难以送回日本本土,日本生产的武器弹药,也很难送到海外,加上优先保障南洋等地区日军供应,在中国大陆作战的日军,开始使用中国武器,不仅将原先装备给伪军的武器装备收回,甚至将部分送回日本国内,装备给新编部队使用,即便如此,依然面临武器装备不足的问题。
到了豫湘桂战役的时候,日军一线部队几乎已经清一色国械化,这里指的是轻武器,在重武器上,日军大多使用自己的制式装备。
抗日战争中,日本为什么不使用缴获到的中国武器?
由于中国的落后以及准备不足,抗日战争前期就一直处于落后地位。经常被日本人撵着屁股跑,有时候连吃饭的家伙都被抢了,但是很少见到日本人会用。
▲小米加步枪
主要是中国的武器也太落后了,一直都是小米加步枪,日本人根本不屑的用。再者就是参差不齐,日本很难统一军事化管理。而且抢的都是小部分,很多时候弹药不匹配,充其量就是个铁棍。
但是如果说日本抢过中国武器不使用,那你把张学良放在哪里?张作霖坐镇东北期间,虽然号称是东北王。但是无论是经济还是军事,在全国都是遥遥领先。然而张作霖刚死,张学良接手东北,宣布改旗易帜。都说虎父无犬子,没想到出了个张学良,丢尽了张作霖的脸。
▲少帅
张作霖在世期间,建立了中国最大的兵工厂——沈阳兵工厂。其一天时间生产量就可以装备一个营,一年时间的产量可以装备10万人。像兵工厂这种硬件设施,张学良逃跑时候是根本带不走的。日本人占领东三省之后,现成的东西肯定拿来用。
沈阳兵工厂在当时的生产能力,在整个亚洲都是排得上号的。主要生产六五、七九式步枪,16式迫击炮。伯格曼冲锋枪、马克沁重机枪、勃朗宁重机枪、仿日本三八式重机枪。主要生产80、150mm的迫击炮,月制造80门迫击炮、4万发炮弹。
榴弹炮:21倍口径100毫米轻型榴弹炮、轻便榴弹炮、38式150毫米榴弹炮;野战炮:辽14年式37毫米平射炮、M1903 75毫米29倍径野战炮,M1905 75毫米30倍径野战炮,M1908 75毫米30倍径野战炮。▲被日本占领的东北
▲被日本占领的东北
▲沈阳兵工厂
除此之外东北还有相当数量的坦克,曾经蒋介石作战时,就派出几十辆坦克压阵。但是靠中国当时的技术情况,沈阳兵工厂并不能制造坦克。但是从日本接手后,坦克就被源源不断的制造出来。
东北兵工厂甚至拥有制造飞机的能力,全盛时期东北拥有300架飞机,五个航空队。主要包括购买以及赠送,还有少部分的缴获。当时在东北的飞机类型包括了辽F1式战斗机、辽FHl式轻型轰炸机、辽H1式”中型轰炸机。
但是这么多重要的飞机物资,张学良遵从蒋介石不抵抗政策。要求空军官兵不得擅自动用,一百多名日军没有受到任何阻拦,就冲进了尔塔机场,控制了东北军的262架飞机,其中还包括40架刚刚从捷克斯洛伐克买来的新飞机。苦心经营了十年的空军就被日本接手。
▲配图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张学良逃跑之前,不仅把很多武器扔了下来,甚至谁连兵工厂都完好的送给了日本。这么大的便宜送上门来,日本人怎么可能不用?
之前说型号不匹配,那就全部重新造!之前说制造能力不够,那从日本找来技术人员,重新研发。所以张学良不抵抗而放弃东北,不仅是没了东北三省,还没有了这么多的武器装备。
这完全是卖国!人家没地方站稳脚跟,他把东北给了人家!人家没有地方造武器,他不仅个人家武器,还建造兵工厂! 上面都是抗战前期,日本占领中国的武器装备。
等真正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时,由于日本准备比较充足,前期还没有出现武器短缺的情况。等到战争打到快结尾时,日本真的是快要耗不起了。 1941年就开始在国内征收金属, 可见新能源开始出现短缺。
▲日本人肩头所抗为中国仿造机枪
从1937年到1943年经济支出来看,日本陆军装备占据所有军费支出的80%多的高比例,一直到1943年才出现转折。由原来陆军装备为主,转到把重心放在生产飞机、海舰、陆地运输舰等装备上。
干脆到后来,日本本土只负责提供兵源,武器装备自己想办法。也是在这一年,日本开始大规模使用中国造。后来在1944年发生的豫湘桂会战,中日双方使用的炮弹几乎都一样。
我们原先一直所说的,没有枪支弹药日本人给我们造。现在却反了过来,日本开始从我们手里面抢东西。但是好在我们全国上下齐心,才将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
抗日战争中,日本为什么不使用缴获到的中国武器?
在一九三零年左右和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就属于世界军事强国,工业制造强国,当时苏联在日本眼中都不在一个档次,更別说我们当时既贫穷又落后的中国了,不说别的,只说日本三八大盖,射程远,威力大,准确度又高,再由于日本矿产资源贫乏,钢材奇缺,使用三八步枪又可以解省子弹。不知真实,在抗日影视中,国军用的是手榴弹,而日本用的是手雷,体积小,投程远,威力大。日本缴获国军的武器品种繁杂,有德制,美制,仿制,弹药又跟不上,怎样使用,日本的飞机和舰船制造业在当时也是数一数二的,在二战时日本和美国在太平洋战争中就已有航母二十六艘,可见日本当时军事强到何种程度,它还有必要用徼获的武器吗?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