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德号战列巡洋舰被俾斯麦号一炮干沉,它的防护到底存在什么缺陷?

这个问题我来谈谈!(长文预警)1941年5月24日丹麦海峡一战中“胡德”号被“俾斯麦”号一发入魂,三分钟内轰然沉没,全舰1400余人仅3人幸存,这一战例可以说是钉在战列巡洋舰这一舰种的棺材板上的最后一颗钉子,继1916年日德兰海战中3艘英国战巡的爆沉后,“胡德”号再度证明了战巡在参与主力舰交战时的脆弱性,凸显出防御上的不足,那么“胡德”号的装甲防护是什么水准呢?其致命缺陷在何处?笔者就简单谈谈这个话题。

在建成后的20年间,“胡德”号一直是皇家海军最强大的战舰和象征,被誉为“俊美的胡德”。

“胡德”号是英国海军于1915年为了应对德国海军的马肯森级战巡而设计的海军上将级战巡的首舰。马肯森级装备8门350毫米舰炮,航速28-30节,为了能够压倒对手,英国海军要求海军上将级装备与伊丽莎白女王级相同的8门381毫米舰炮,航速要达到32-33节,这两项硬性指标使得装甲防护上的操作空间就相当有限了。“胡德”号的设计在日德兰海战之前就已经完成了,并且在海战当天开工建造,其装甲防护以战前设计的“虎”号战巡(垂直装甲229毫米,水平装甲76毫米)为蓝本加以改进,其舷侧主装甲带甚至减薄至203毫米,通过新颖的外倾12度的设计提高等效防御力,以弥补装甲厚度减少带来的损失。

正在舾装的“胡德”号,受日德兰海战的影响,该舰一度停工,并在建造过程中加强了装甲。

日德兰海战中战巡部队的惨烈损失让英国海军意识到战巡在设计上的重大缺陷,紧急叫停了“胡德”号的建造,并着手改进设计,重点就是强化装甲防护,但其停工时间并不长,在三个月后就复工,所以基本是边建边改。为了节约时间,英国海军并没有对其防御结构进行重新设计,仅是在原始设计基础上增加装甲厚度而已,所以将“胡德”号视为“后日德兰”型主力舰并不确切,其基本设计依然是“前日德兰”型。到1916年底改进设计完成时,“胡德”号的装甲重量增加了5100吨,达到13550吨,设计排水量增加到41200吨,装甲重量的占比达到33%,这个数值在英国海军主力舰当中算是相当高的。作为对比,当时英国海军最强的伊丽莎白女王级的装甲重量为8600吨,约占设计排水量27500吨的31%。可见,英国人对于强化“胡德”号还是下足了工夫的,不惜损失2节的航速指标。

“胡德”号舰体装甲结构截面图,注意其分为三段的舷侧装甲带。

“胡德”号装甲布局侧视图,其中绿色部分为305毫米以上的装甲,黄色部分为178毫米中部装甲带,红色部位为127毫米装甲。

经过改进后,“胡德”号的舷侧装甲带厚度增加到305毫米,算上外倾12度,其防御能力接近伊丽莎白女王级的330毫米垂直装甲,但是其舷侧装甲带延续了分段式结构,其305毫米主装甲带仅布置于水线附近,在其上方的中部装甲带为178毫米,上部装甲带为127毫米,此外,舷侧装甲带向舰首和舰尾都有一定的延伸。在水平防护方面,“胡德”号在各层甲板上都敷设了一定厚度的装甲,艏楼甲板为44~51毫米,上甲板在弹药库上方为51毫米,其他部位为19毫米,主甲板在弹药库上方为76毫米,其他部位为25毫米,并在两侧通过51毫米的倾斜装甲与主装甲带下缘相连,下甲板在推进轴上方为76毫米,在弹药库上方为51毫米,其他部位为25毫米。“胡德”号的炮塔和炮塔基座也拥有279~381毫米的重甲。英国海军对改进后的“胡德”号装甲结构模型进行了实弹测试,发现381毫米炮弹可以穿透178毫米的中部装甲带和51毫米的倾斜装甲直达弹药库,因此将前后弹药库的水平装甲提升到127毫米~152毫米,但是没有做进一步的火力测试。

英国海军对“胡德”号装甲结构模型进行实弹侧视的报告草图,表明381毫米穿甲弹可以通过击穿中部装甲带或多层水平装甲命中弹药库。

如果以一战时的标准衡量,“胡德”号的装甲防护其实已经达到了战列舰的水准,在部分装甲指标上甚至超过了伊丽莎白女王级战列舰,所以有的历史学家认为“胡德”号应该归入快速战列舰,而非战列巡洋舰。但是“胡德”号的防护设计依然延续了传统的“全面防御”理念,除了在重点要害部位敷设重甲外,在很多次要位置也布置了轻型装甲,同时对水平防护不够重视,将大量的装甲零零碎碎地分摊到全舰,使得要害部位得不到足够的防护,而次要部位的轻型装甲在大口径炮弹面前形同虚设,白白浪费了吨位。此外,尽管“胡德”号布设了上万吨的装甲,但由于其尺度形体远大于之前的任何主力舰(舰长262.1米,舰宽31.7米,满载排水量超过45000吨),需要防护的面积也大幅扩大,这也意味着摊薄了平均装甲厚度,最明显的标志就是其装甲重量超过伊丽莎白女王级甚多,但主装甲带厚度却不及后者。

“胡德”号后部舰体的装甲布局和弹药库位置,可见305毫米主装甲带只有窄窄的一条,根本无法为后部弹药库提供全面有效的防御。

后人通过研究绘制的“胡德”号爆沉的过程,“俾斯麦”号的炮弹很可能击穿了中部装甲带击中了102毫米炮弹药库,进而引爆了后部主弹药库。

如果说“胡德”号在防护设计上有什么缺陷,那就是防御设计理念陈旧。到二战时期各国新型战列舰都普遍运用了“集中防御”理念,且主炮口径多升级为381毫米或406毫米。与之相对,“胡德”号除了305毫米主装甲带外,大部分要害区域对于381毫米以上口径的重型炮弹都缺乏充足的防御能力。换而言之,“俾斯麦”号的主炮炮弹在其舷侧主装甲带之外的其他区域都有很大几率命中弹药库和轮机舱等要害部位,给“胡德”号造成致命伤害。不过,在丹麦海峡之战中,“胡德”号其实并没有直接击中主炮弹药库,目前普遍接受的爆沉原因是位于X炮塔前方的102毫米副炮弹药库中弹起火爆炸,波及到主弹药库,导致更大规模的殉爆,而击中副炮弹药库的炮弹很可能击穿了178毫米的中部装甲带。可以说,“胡德”号的悲剧是由其原始设计中的固有缺陷外加奇差的运气造成的。

描绘“胡德”号爆沉场面的画作,这是二战中皇家海军最悲伤的时刻。

原创不易,感谢支持,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军事公众号:崎峻战史。

胡德号战列巡洋舰被俾斯麦号一炮干沉,它的防护到底存在什么缺陷?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萨沙第10,288 条回答。

胡德号是战列巡洋舰,不是战列舰,这不是一回事。

玩过海战游戏的朋友应该知道,战列巡洋舰是一种弱化的战列舰,提高了航速,保留了火力,但减弱了装甲防御。

战列巡洋舰的诞生也是在英国,是有历史原因的。

英国和德国的情况不同。

德国海军是后起之秀,而且战略局势很不好。一旦开战,德国海军很容易被封锁在北海同英国决战,没有什么机动的空间。

一战战败后,德国已经失去所有海外殖民地,海军也没有全世界的立足点,没法长距离机动。

德国海军的军舰数量远远少于英国,就只能依靠质量取胜,尽量能够一个打两个。

所以德国海军战列舰第一要求防御强大,不被敌人击沉或者重伤,才能一对多,第二就是要求火力强大,可以尽快摧毁敌舰。至于机动性没有太多要求,只要够用就好,反正也没有机会在各大洋追逐战。

大家看看德国卖给北洋水师的定远号、致远号两艘铁甲舰就知道。这种7000多吨的铁甲舰也没什么了不起,但面对日本联合舰队100毫米以上速射炮的猛烈炮击,两舰被围殴几个小时,平均每个军舰中弹100发大口径炮弹以上,竟然没有被击沉,防御力是逆天了。

但是,英国海军就不同。

英国是日不落帝国,在全世界都有殖民地,海军第一要求就是机动性。也就是比如现在日本军队打东南亚的殖民地马来西亚,英国在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的舰队都要能够迅速赶到。

英国海军实力占优,只要军舰能够赶到就能够稳操胜券,不然一切都是扯淡。

当年日俄海战中,沙俄海军总实力是日军舰队的接近两倍,却因为机动性不够,来不及迅速赶到战场,被日军各个击破,两支强大舰队全军覆没。

对于英国战列舰来说,首先要航速高,这就诞生了战列巡洋舰。可以说,战列巡洋舰有战列舰的七成实力,本来是很强的,也符合英国海军的需要。

但是,战列巡洋舰的防御力毕竟弱了,遇到敌人二三流的战列舰还好说,遇到俾斯麦号这种顶级战列舰肯定就不是对手。

当时胡德号是同欧根亲王号重巡洋舰联手拦截,2对1。胡德号目的也不是击沉俾斯麦号,而是试图给它一定的损伤,尤其是降低它的航速(最高达到30节),为后续主力舰队合围歼灭它提供条件。

客观来说,胡德号战列巡洋舰实力很强,加上欧根亲王号重巡洋舰,完全是可以同俾斯麦号斗一斗的,最低程度也是两败俱伤。

没想到,1941年5月24日早晨,胡德号在作战中遭数枚炮弹命中后,便迅速爆炸并沉没,整个过程仅经过三分钟,而舰上1418名官兵仅3人幸存。

为什么会被秒杀?

主要是胡德号存在一定的设计漏洞,这个漏洞又极为凑巧的被俾斯麦的炮弹,误打误撞的碰到了。

这就像《射雕》里面的陈玄风,一生都是刀枪不入的横练功夫,唯一的练门是在小腹。正常来说,以陈玄风武功之高,任何高手不能随便击中他的小腹。结果因为陈玄风过于轻敌,被怀中抱着不会武功的儿童郭靖,一匕首刺中腹部要害,当场死去。

道理也差不多,胡德号就是这么完蛋的。

胡德号整体防御也是不错,装甲重量高达全军舰的三分之一,主水线装甲带在炮塔炮座之间时的厚度为300毫米,向船头和船尾附近渐渐收缩到130-150毫米厚。中间装甲带最大厚度为180毫米。

胡德号的炮塔及炮座装甲厚度为280-380毫米!这种强大的装甲,任何火炮都难以击沉胡德号。

但是,胡德号对于弹药库的装甲保护就差了一些。

前部主炮弹药库的叠加水平防护为165毫米(二战前改造后的数据,之前大约是一半厚度),后部主炮弹药库的叠加水平防护为178毫米。

虽然这种厚度也不错,但是通常击中的炮弹是有一个角度下落的,所以穿甲力很强。

胡德号曾经过测试,如果敌人使用381毫米主炮炮击,炮弹可以击穿当时只有不到100毫米的弹药库上方装甲,引爆弹药库,击毁全舰。

到了二战前20年代,英国改造加装了76毫米装甲,才将胡德号弹药库装甲提高到160毫米以上水平。

没想到,面对俾斯麦号时,胡德号则被秒杀。

现在一般认为,在俾斯麦号第5轮齐射时,一到两枚381毫米炮弹射穿了胡德号弹药库的装甲,炮弹钻入胡德号内爆炸引起大火,大火引爆了弹药库,导致全舰被炸毁。

俾斯麦号的381毫米炮弹,在有效射35000米,可击穿170毫米硬化装甲。

也就是说 ,理论上它恰好可以对弹药库造成威胁。

俾斯麦号距离胡德号14000米,炮弹击中穿透了弹药库上方或者侧面装甲,在军舰内部爆炸,导致灾难性后果。

为什么会这样?

主要胡德号毕竟是1916年一战建造的军舰,到了20年后不可避免地过时了。

设计之初就忽视了这方面的防御,但仍然可以应付日德兰海战年代的敌舰。

它虽然非常强悍,排水量达到4万多吨,仍然是一种战列巡洋舰,存在防御力的缺陷。

在英国战列舰中,胡德号是少数能够追得上俾斯麦号(航速都是30节),并且可以正面对抗的主力舰。

但到了二战期间,随着海军科技的进步,尤其是出现400毫米以上巨炮,胡德号就过时了。

虽然英国以比较严谨的作风,对胡德号进行了改造增强,只能一定程度上缓解这种问题。

胡德号战列巡洋舰被俾斯麦号一炮干沉,它的防护到底存在什么缺陷?

谢谢邀请,胡德号战列巡洋舰作为典型的“后日德兰”型主力舰,对军舰的防御体系还是进行了较大幅度的修改,为此不惜付出停工等待修改设计的代价,这种局面在战时主力舰的建造过程中很少出现。鉴于日德兰海战中英国损失的三艘战列巡洋舰都是因为击穿炮塔导致大火通过弹药提升井直冲弹药库引燃了发射药导致的连锁大爆炸(英国皇家海军为了提高战斗射速而不关闭炮塔与弹药库的防火门这样的违规操作也是导致三艘战列巡洋舰损失的一大原因),胡德号特别改善了炮塔内的弹药提升系统,并且在服役后的历次改造中不断加强舰体的垂直防御能力,事实上胡德号的垂直主装甲带厚达381毫米,这个厚度相比战列舰也毫不逊色了,但随着舰炮的口径、射程以及炮术的发展,海战交战距离越来越长,炮弹运行轨迹从低伸的平直线转变为高弧度的抛物线,也就是说当炮弹最终落下来的时候砸中的将不再是垂直装甲板而是水平甲板,而水平装甲板的厚度恰恰是胡德号的软裆。在丹麦海峡海战中胡德号上的霍兰中将也正是认清了本舰存在这个命门,所以才会下令尽量靠近德舰,期望拉近交战距离来压低德舰管仰角,使德舰的炮弹只能以低伸的弹道击中胡德相对较厚的垂直主装甲带,只是胡德在执行这个命令的过程中被大角度落下的380毫米炮弹砸穿了只有102毫米厚的水平装甲板,最终导致悲剧的发生。

胡德号战列巡洋舰被俾斯麦号一炮干沉,它的防护到底存在什么缺陷?

战列巡洋舰,本身就是一种投机取巧的舰种,企图凭借战列舰的强大火力,以及巡洋舰的高航速,在海上歼灭对手的重型和轻型巡洋舰,见到战列舰时,则采用高航速逃之夭夭。

此舰可以视作是牺牲了一定的装甲防护能力,但拥有重型巡洋舰航速的战列舰,但各国舰队司令,在拥有了战列巡洋舰以后,却老是让其以高航速和重火炮,充当与对手海上决战的主力舰艇。

其实,战列巡洋舰的所谓高航速,在与对手战列舰海战时,即便领先6-8节,然并没什么卵用,还是逃不脱对手战列舰重炮的打击,日德兰海战证明了战列舰才是海上绝对的霸主,战列巡洋舰就操蛋了。

日德兰海战以后,战列巡洋舰这一舰种就日渐式微,鉴于战列巡洋舰海战成绩较差,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八·八舰队”的造舰计划中,原本打算建造8艘战列巡洋舰,被改成了高速战列舰,其中的赤城号和加贺号则改成了航空母舰。

1920年5月15日,英国皇家海军胡德号战列巡洋舰服役,1941年5月24日,胡德号与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与德国海军俾斯麦号战列舰和欧根亲王号重巡洋舰,在丹麦海峡海战中,胡德号被俾斯麦号发射的一发380毫米主炮炮弹命中。

炮弹贯穿了甲板装甲,引发了舰体内部弹药库殉爆,舰体断裂迅速沉没在大西洋海底,包括舰队司令霍兰中将和舰长在内的全舰1418名官兵阵亡,英国皇家海军引以为豪的胡德号战列巡洋舰就此彻底消失了。

舰体非常漂亮的胡德号战列巡洋舰,满载排水量高达48800余吨,与其对手德国海军排水量5万吨的俾斯麦号战列舰,仅相差一艘护卫舰的体量,是当年大英帝国皇家海军外访体现尊严的绝对主力舰艇。

胡德号被德国海军击沉以后,英国海军就聚集了大量的航母、战列舰和重型巡洋舰等主力舰艇,参与围殴与欧根亲王号重巡洋舰分离的海上孤舰俾斯麦号战列舰,终将德国的王牌主力舰击沉,报了丧失胡德号战列巡洋舰的一箭之仇。

长艏楼船型的胡德号毕竟是艘战巡,而不是重装甲防护的战列舰,尽管侧舷主装甲带增加到了300毫米,但其水平防御装甲和隔舱间防护仍然存在隐患,是胡德号不幸被击沉的关键之所在。

海战时,应该说德国人的运气真的非常好,一发380毫米炮弹贯穿了甲板装甲,竟然还引爆了舰体内部的弹药库,弹药库从内部爆炸,即便侧舷主装甲带有300余毫米厚度,都于事无补了,舰艇照样硬生生地断裂,导致胡德号沉入了冰冷的大西洋。

胡德号战列巡洋舰被俾斯麦号一炮干沉,它的防护到底存在什么缺陷?

先上一个胡德号陨落的动图

纠正一点,胡德号并不是被俾斯麦一炮击沉的,事实上胡德号是被脾斯麦号第五轮舰炮齐射,不幸被击中舰尾的副弹药库,然后爆炸迅速波及了主弹药库,胡德号近乎瞬间就断成两半,沉入海中。

那么胡德号到底有什么缺陷,导致自己的副弹药库被击穿了呢?

胡德号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设计,拥有20多年舰龄的老船了

胡德号的诞生,源于1915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时,英国为应对德国新建的马肯森级战列巡洋舰,而制定的“战时应急计划”。

胡德号最开始的设计思路延续了英国战列巡洋舰的一贯思路。

为了取得火力优势,主炮采用与伊丽莎白女王级相同的的4座双联装15英寸炮塔,副炮全部位于露天甲板之上,以减少高速航行和恶劣海况下海浪的影响。

▲胡德号上的主炮

为取得30节以上的航速,该舰沿用了英国战列巡洋舰一贯的细长、轻防护设计,其主装甲带仅厚8英寸,水平装甲仅3英寸。

1956年日德兰海战后,英国损失了3艘战列巡洋舰,英国随之针对旧战列巡洋舰的缺点进行了改造,胡德号被重新设计,其侧舷和水平防护增加到了12英寸和5英寸,并且在某些重点部位强化到了足以抵御15英寸炮的水平。

▲胡德号是英国海军上将级唯一建成的1艘

胡德号建成后,一跃成为整个1920年代世界上最为强大、综合性能最强的主力战舰。

但是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胡德号已经是拥有20多年舰龄的老船了,而且在舰艇的各项指标上都落后于新建的战列舰。

胡德号的现代化改装由于二战爆发仅进行了一小部分,未对涉及舰艇生命的防护进行改进。

1940年3月,已经服役20年的胡德号进行了现代化改装,但是仅拆除了12门副炮、对舰艇进行了增强防空能力的改装。

▲胡德号桅杆

随后在第二年安装了火控雷达,并未在涉及舰艇生命防护方面进行改装。

导致胡德号沉没的致命缺陷

由于胡德号是一战时期的老式战列巡洋舰,在装甲防护方面,他没有采用“装甲盒”的概念,其水平装甲和主装甲带顶部并不相连,这就使对方的炮弹可以比较容易从二者的空档之间射入舰体内部。

▲胡德号最后一张照片

此外胡德号虽然有着305mm,12度倾斜的主装甲带,但是装甲带高度却不大。装甲带高度是很重要的一个参数,装甲带高度高的话,可以有效保护重要舱室。

▲胡德号沉没

综上所述,造成胡德号迅速沉没的主要原因就是落后的设计缺陷问题,缺乏完整的装甲盒和对炮塔、弹药库的周密保护才是胡德号迅速沉没的主要原因

胡德号战列巡洋舰被俾斯麦号一炮干沉,它的防护到底存在什么缺陷?

胡德号所存在的问题跟当时一大票的战略巡洋舰以级战列舰所面临的问题有关!

其实在日俄旅顺战役和对马海峡战役的时候,此时战略键上面矛与盾的较量是盾稍占上风!简单来说就是战列舰上面的巨炮很难打的,穿战列舰上面的装甲!这也就是为什么对马海战的时候,当时的战列舰全部换装开花炸弹而不是穿甲弹,到了当时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日德兰大海战的时候!德国的战略巡洋舰就算开足火力对准了马力,朝着店后的那几艘英国战列舰一通猛揍得英国战列舰就是不鸟你!人家连层皮都没伤着!

所以在这个时候装甲的力量稍占上风!火炮反而就有一些力不从心了,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火炮的技术在不断的提升,火炮的威力在不断的提升,而此时火炮的穿甲能力渐渐提高到了战略舰无法承受的一个水准!

这也就造成了一个情况!就是一艘战舰在面临火炮威力不断丧心病狂的提升的情况之下,有些人就放弃了质量,这是其中英国人就是典型的代表英国人的战略巡洋舰牺牲了装甲追求速度,这点倒也不是并不能让人理解的地方!

但是想想在战列舰的甲板上面出装铁板每增加1mm,这增加的吨位就有多少?如此重大的重量全部压在战列舰身上!正在建能不能承受这是一个问题,而且还有可能导致战列舰的重心上移,在风浪吹过来的时候战列舰会变得四处摇摆不定,这种战列舰谁会拿来去打仗?

所以说类似于一开始的时候将整个战舰包的严严实实的,那种全铁甲战列舰几乎已经不见了!大家能够做的就是重点防护,当然英国人的重点防护似乎跟错了时代,它只是把胡德号两侧的战列舰的甲板给增厚了,至于说战力g最需要防御的穹甲,(今日头条漩涡鸣人YY首发于悟空问答)也就是战列舰甲板下面的那一层装甲,他们考虑都没考虑!这就为接下来俾斯麦号一炮把胡德号炸成两截埋下了伏笔!

其实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候,当时的战列舰去进攻路上目标的时候就会发现被陆上,这种曲线射击的火炮就克制的死死的!这种曲线设计的火炮起泡,但最终会命中战列舰的甲板,这对战略界的损伤是极大的,即便当时的英国号称第一海军面对土耳其这种无赖式的曲线设计的路上,海防炮依旧还是败下阵来!

但是英国人没有吸取教训,因此,俾斯麦一炮直接命中了英国胡德号战舰的甲板,并且砸到了当时胡德号的弹药库,引爆弹药库以后整艘战舰被炸成两截!

当然这件事情一出给世界各国的战略舰提高了警惕!所以美国人搞出一个叫做重点防护的一个理念,当然这个重点防护跟英国人搞那套不一样,英国人是单面防御,说白了就是有点儿顾头不顾腚的意思!

美国人这套的就是用厚重的装甲将某些重要的设备给他严严实实的包裹起来,至于说船上其他的位置则是为以轻甲,如果说火炮命中的这些重点区域则会被这些厚重的装甲给防御下来,如果命中了其他地方则直接穿透而去留下一个洞洞,通过水密隔舱或者直接把缺口堵上等等方式可以防止战舰下沉。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