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松打虎的景阳冈在哪里?

武松景阳冈打虎的故事我们都非常熟悉了,但景阳冈到底在哪里呢?据传位于山东省聊城市阳谷县城东16公里处的张秋镇境内,便是《水浒传》描述的武松打虎故地。

北宋末年,武松回家探亲,看望久未见面的哥哥武大郎和嫂嫂潘金莲,途经阳谷县的景阳冈,在醉酒后赤手空拳打死了一只大老虎,为民除了害,被传为千古佳话,而景阳冈也因此名扬天下。

武松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老虎,事发地肯定是在阳谷县境内的,毕竟原著即明明白白写着“武松在路上行了几日,来到阳谷县地面,离县城还远。”可是阳谷好歹也是一个县,要正确找出县境哪一处地方才是景阳冈,多少还是有些难度的。

不过重修于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的《阳谷县志》倒是明确记载了武松打虎故地景阳冈的具体位置“景阳冈在县城东40里,沙丘起伏,莽草无涯,古木参天,人烟稀少。景阳冈附近,原有9岭18堌堆(高大险峻的巨型土山),景阳冈即在东沙堌堆和西沙堌堆之间。”按照县志记载,若阳谷县城从古至今位置都没换过,则要找出景阳冈具体在哪里就容易多了。

1958年,在如今的景阳冈村出土了一块石碑,上镌有“武松打虎处”五个字,虽然因为年代久远,碑文大多数字迹已是模糊不清,只有极个别字迹尚可辨认。不过令人惊喜的是,根据考证,此碑刻于北宋末年到南宋初期,距离武松打虎的发生时间北宋末年(1121年)年代不远,可以肯定的是,景阳冈村中的这一方石碑所立之处便是武松打死老虎的地方。

在景阳冈村,还有不少和武松打虎有关的史迹,比如始建于明代中期的“武松庙”,有两百多年历史,供奉着打虎英雄武松造像的山神庙,到了近现代,更是有不少名人慕名前来,留下珍贵的墨宝,如原山东省委书记舒同题写的“景阳冈”石碑,聊城籍著名书法家杨萱庭在景阳冈留下了一处高3米的“虎”字碑,近代著名画家徐悲鸿先生的夫人,书法家廖静文题写“虎啸亭”三字,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为武松庙题写的门匾额“武松庙”等等,这些名人的到访和题字,极大的打开了景阳冈的知名度,为阳谷县宣传打虎英雄武松起到了传播推动作用。

武松打虎故地景阳冈村,位于山东省聊城市阳谷县城东16公里张秋镇境内,如今已经被开发成著名旅游景区,并于2010年被评为国家4A级景区,属于水浒旅游线上的重要景点。值得一提的是,景阳冈不仅留下了流传千古的武松打虎故事,考古队还在景阳冈发现了“龙山文化”遗址,出土了大量文物。1994年聊城文管委再一次在景阳冈发现了龙山文化城址,被认为是黄河流域发现的最早的城址之一。也就是说在景阳冈一带早在数千年前便有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因此,景阳冈遗址是研究炎、黄、东夷文化的珍贵资料,2001年该遗址被确定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一考古发现,续写了阳谷五千年的史前文明。

武松打虎的景阳冈在哪里?

武松打虎的景阳岗在哪里?武松在水浒传里可是位名人,书中记载了他一身正气,铁骨铮铮。其中醉打蒋门神、景阳冈上打虎、刀割西门庆首级等广为流传至今,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人人明白。

题主所问武松当年景阳冈上打虎的地方在哪里?据历史有关记载,武松当时在北宋时期,去山东阳谷县探望他哥哥武大郎和嫂嫂潘金莲时,路过景阳冈。当时他走到景阳冈时天色己晚,在他吃晚饭时又要了十来碗酒,己是半醉半醒的表现,店小二担心他的安全,说景阳冈上有虎,他却不以为然,明知山有虎他偏向山行,结果还真撞上猛虎了。他身怀绝技,赤手空拳硬是把虎打死了。也等于为方圆二、三十里的乡亲们除了害。所以县衙门出金银奖励了武松,当地的百姓还给他树碑立传。

武松打虎的地方就在山东省聊城市阳谷县境内,据说在该县城东15多里的张秋镇地域。建国后五十年代末当地文物部门在这里刨出了一块石碑,碑上刻着“武松打虎处”的五个大字,由于多年的深埋,碑上的字己是锈迹斑斑。2010年国家把武松打虎的景阳冈定为4A级风景区,供国内外游客游览。

武松打虎的景阳冈在哪里?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武松打虎是在阳谷县,而不是在清河县。

而阳谷县隶属今天山东省聊城市,在山东省西部,聊城市南端,黄河之北。

因为武松打虎本来就是虚构,据说是作者施耐庵看到邻居有个醉汉,喝醉酒以后赤手空拳打死了一头大黄狗,因此有了灵感写出来的。

所以,大家不要太纠结地名,这事本来就不存在。

但阳谷县本身肯定是在聊城市,关键是北宋时期山东有老虎吗?

确实是有,但已经非常稀少,甚至罕见。

在宋代,山东已经是人口稠密的地区,有700多万人口。虽然这个人口数量同今天差距很大,但基本上适合人类生活的地区,居住的老百姓是比较多的,只有条件恶劣的山区人口稀少。

由此,在山东大部分地区,老虎几乎绝迹。这是因为老虎需要大片的山林才能生活(十座山养一只虎),还要没有猎人的持续捕捉才行。毕竟北宋时期的弓弩已经很厉害,即便是猛虎被连续射中几箭也会挂掉。

宋太祖赵匡胤曾亲自组织成立专业的捕虎队,派遣到山东地区捕捉老虎。

所以,山东只有在少数山区才有零星的华南虎存在。

而阳谷县地处黄河泛滥平原,平均海拔高度仅有39米,不太可能出现老虎。

也就是说,山东确实在北宋时期有老虎,但不应该出现在阳谷县。

不过,武松自己也说:我是清河县人氏,这条景阳冈上,少也走过了一二十遭,几时见说有大虫?

这说明,阳谷县也好,武松的老家清河县也罢,根本都没有老虎。

这只老虎,可能是在山区待不下去了(一山不容二虎,除非一公一母),流窜到这里来的。

就是这么一只老虎,也引起当地轩然大波:不但官府接连张贴通告预警行人,还组织猎人限期猎杀老虎,连当地的酒店也制止旅客乱走。

再说通俗点,这就是一只流浪的老虎,被同样的流浪汉武松打死了。

这也解释了武松为什么会打死老虎?这只老虎估计流浪时间太长,饥一顿饱一顿,本来就要因为饥寒交迫倒毙了,恰好遇到了武松来送它上路。

武松打虎的景阳冈在哪里?

在山东中部有一个东平湖,以前是水泊梁山的一部分,隔着这一片湖西北有个地方自东周以来叫阳榖,太阳多,谷物多,后来改为阳榖邑,隋朝改为阳谷,阳谷下面有个张秋镇,景阳冈便在这里,《水浒》成书于元末,写得又是北宋,称阳谷并不为错,那么景阳冈是个多大的地方?现在有什么旅游地方?有什么好吃的?

景阳冈的三碗不过冈酒楼

阳谷,武松,景阳冈

武松是清河县人,清河以前是清河郡(现在有武松的纪念园),在河北邢台这个地方,武松走了大约300里路,才到了阳谷地面,阳谷因为太阳每天明晃晃的,所以谷物成长茂盛,生长茂盛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水利灌溉便利,旁边就是原来大水泊,从景阳冈隔水可以望见水泊梁山,泊中有一个聚义岛,当年晁盖抢了生辰纲曾落脚于此。这个景阳冈实则是个湖边的连绵的大丘陵,一丘接一丘,杂草荒生,荆林密布,人迹罕至,多有野兽,和剪径的强人,故虽然有路,须结伴而行,武松就是这么个时候来到了景阳冈。

这个虎是假的,武松打虎处

阳谷不缺粮食,谷物多,所以酿酒的作坊也多,景阳冈卖的就是北宋时已经很普及的酒曲酿酒的米酒,现在许多乡村人家自己酿酒还是这种方法,酒精度数不会超过18度。武松酒后从景阳冈东行不过数里,进入山林,由是发生了中国古代文学中最为脍炙人口的一段武松打虎的故事,这个典故和这四个字也可经常借用在各种隐喻中。

目前,景阳冈的景区有三碗不过冈的酒楼,泥糊的墙,草搭的屋顶,棚子,棚子下面有几张木桌子,杆上挑着幌子“三碗不过冈”,小说上没有记录武松吃得什么,但大抵不过上好的牛肉,现在阳谷县城里,还有卖酱牛肉,景阳冈酒,武松醉,迎风醉酒,三碗不过冈酒的,来这里旅游的,大多会说一句,小二,打二角酒,上好的牛肉切二斤。

景阳冈三碗不过冈酒楼

景阳冈所在的阳谷,是运河边的历史古城

武松后来作了都头,就在阳谷,阳谷传承颇久,自周以来就有记载,当时算是一个大城,且由于与水泊梁山比较近,所以地面上的治安任务颇重,武都头本来想大施拳脚,却终于在狮子楼上怒杀了西门庆,从而走上了轰轰烈烈的人生道路。

阳谷夏季阳光干干得照着,无风,燥气扑面,一进入阳谷,首先看到的是几座牌坊,分别为“播榖”、“观阳”、“讲义”、“修睦”,这几个牌坊是后修的,古模古样的,还有点意思。当然,来阳谷的主要是奔那二层高的飞檐斗拱的狮子楼。

阳谷狮子楼

西门庆以前是开药铺的

王婆茶楼

出城往东到运河边,原来因运河而生,有一座七级镇,现余七级渡口的台阶,台阶边上的桥墩上是狮子像,有一条老街,街面上的房子还都是古建。在古渡旁边是阳谷文庙,始于于宋景德年间,为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景阳冈往西,是赵王河,赵王河旁边是寿张,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强渡黄河时,前指就设在这里,现在有一个纪念馆。

景阳冈的酒,牛肉,馒头

在景阳冈景区,有一个仿北宋末年的驿道上的酒馆建筑,地面也是黄土夯实的,一个拐字形平房店面,廊檐突出,上覆草瓦,门前有枣树三两棵,临道边上一棵树挑着黄底白字的幌子,三碗不过冈,进门两侧廊檐下是酒缸,这个地方坐在外面的木桌旁边的长条椅上最为得劲,恰好这个店是老板和老板娘,想起了蒋门神,没敢拍桌子大叫,悄悄地点了牛肉(蒜酱蘸水滴一点大名府香油),酒也是筛来,用碗盛(不过度数高),再来个时迁烧鸡,张顺鱼汤,一盘雪白大馒头,喝了一碗后,酒气冲上脑门,店门前有哨棒,拎将起来,便要杀向那景阳冈。

武松,景阳冈

景阳冈山神庙

山东大馒头

酱牛肉

景阳冈所属阳谷,大的地方叫聊城,属于山东中西部,离济南西侧不远,来这里玩,大致玩法是济南,泰安,聊城,然后奔阳谷和景阳冈这个顺序,一路上会看到许多水浒里的地名,比如高唐,郓城,东平府,黄泥冈等等,到了阳谷,夏秋季干热而绿色少,冬季树干桠而风凛冽,当地人好酒粗豪,颇重信义,历史悠久但开发不够,狮子楼几经翻修,景点人造的收20元门票,里面有西门庆药铺,潘金莲绣楼,王婆茶楼,武松任都头的阳谷县衙,自然还有武松的弟弟武大烧饼等等,这里是人造的古街区,不收门票就好了。景阳冈景区开发得还可以,风吹起,颇有些当年荒野郊外野林山冈的感觉,但除了那个三碗不过冈,似乎也没有太多印象,而且收门票30元,要坐张秋公交车,大约6元钱。

毁我塑我 原创

武松打虎的景阳冈在哪里?

景阳冈在山东省聊城市,阳谷城东四十余里处有坐土冈,它就是武松打虎之地,巜景阳冈》原名东沙堌堆。随着历史变迁,如今景阳冈己变成一片沙冈。

武松打虎的景阳冈在哪里?

《水浒传》中的景阳冈是在山东东平府阳谷县境内,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施耐庵却写了一个历来争论不休的清河县,因而景阳冈是不是铁定就在阳谷县,恐怕就不一定了。

其实,《水浒传》中武松打虎的景阳冈并不一定是山东阳谷景阳冈,而是一个虚拟的地名。虽然是虚拟,但却也是有“原型”的虚拟,这个“原型”恐怕就不在山东阳谷县了。

那么,《水浒传》中武松打虎的景阳冈究竟在哪里呢?

“清河县”暗示景阳冈不在阳谷县

现实中的清河县在河北邢台,山东境内并没有清河县。而《水浒传》却写道,“清河县”是山东东平府邻郡的一个县。从后来宋江、卢俊义分别攻打朝廷的两个州府来看,东平府的邻郡大概就是东昌府。也就是说,武松是东昌府的清河县人。

按照现实中的地理位置,武松从沧州出发,到清河县看望哥哥,根本就不需要绕道阳谷县,也就没有可能上景阳冈打虎了。但是,《水浒传》中却反复交代,武松回家乡“清河县”,必须经过阳谷县的景阳冈。

却说武松在景阳冈脚下“三碗不过冈”酒店喝了十五碗酒,便要独自过景阳冈。店家告诉武松,景阳冈上有猛虎伤人,不可独自过冈。武松哪里肯信,回怼店家道:我是清河县人氏,这条景阳冈上,少也走过了一二十遭,几时见说有大虫

武松的这番话,实际上定位了景阳冈与清河县的地理位置,要么,“清河县”就在山东境内,不是河北的清河县。要么,景阳冈不在山东阳谷县,同样是在河北清河县附近。

但是,武松打死老虎后,被猎户请到了大户人家家中,此时,武松则是这样介绍自己的:小人是此间邻郡清河县人氏,姓武,名松,排行第二。这就说明,“清河县”在东平府的邻郡。

到了县衙,知县要抬举武松,说道:虽你原是清河县人氏,与我这阳谷县只在咫尺。我今日就参你在本县做个都头如何

武松杀嫂、斗杀西门庆之后,阳谷县呈报公文,上级衙门就是东平府。因而,所有信息都表明,武松打虎的景阳冈就在山东东平府的阳谷县。既然交代得如此清楚,又何必写了一个不明不白的“清河县”呢?

以“阳谷县景阳冈”为基准定位,“清河县”肯定就不是实写的河北清河县,而是一个虚拟地名。那么,是不是施耐庵地理知识很差,没搞清楚清河县究竟是在山东还是在河北呢?

《水浒传》中确实有很多“错漏”,包括这一处,似乎就是施耐庵地理知识欠缺,误把河北清河县“迁移”到了山东境内。但是,《水浒传》中却千真万确地没有一处错误,包括地理方面的错误一处都没有。凡是被我们认为错误之处,恰恰是施耐庵的故意,通过故意错写,“逗漏”信息:此处藏有真相。

因而,阳谷县与清河县就是书中所写的对应关系,这一处必定隐藏着真相。那么,武松打虎的景阳冈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真故事呢?真故事中的“景阳冈”是不是也在阳谷县呢?

“景阳钟响”才是真正的景阳冈所在

说《水浒传》中故意以错误的写法隐藏真相,恐怕绝大多数的读者不赞同这样的说法,施耐庵就是写错了,难道名著就不能出错吗?为解答这个疑问,我先举两处“错误”来看看施耐庵奇妙的笔法。

“引首”故事讲到了赵匡胤夺位,建立北宋王朝,然后传位的故事。书中写道,陈抟老祖骑驴下华山,路上听到客人传说:如今东京柴世宗让位与赵检点登基。这句话中就有两处“错误”,第一处就是柴世宗让位。这处错误,读者容易发现,赵匡胤是在柴荣死后发动陈桥兵变登基做皇帝的,根本就不是柴世宗“让位”。

第二处错误就不容易发现了,施耐庵故意把“赵点检”写成了“赵检点”。如此,能说施耐庵历史知识是体育老师教的吗?施耐庵故意颠倒“赵检点”,便是告诉读者,赵匡胤得国不正,史书中的“点检做天子”是颠倒的说法。因而,下面的文字中,施耐庵又“出错”了。

这处错误同样没有被历来的读者发现,我把原著抄录下来,敬请列位看官仔细读一读,看看错在哪里:

(太祖)自庚申年间,受禅开基即位,在位一十七年,天下太平,自此定矣。传位与御弟太宗即位。太宗皇帝在位二十二年,传位与太子即位。这朝皇帝乃是上界赤脚大仙。

这其中的错误我先不说,留到下面再来解读。不过,可以先透露的是,这一处“错误”就与武松打虎的景阳冈有联系了,甚至可以说,“景阳冈”就是因为这一处“错误”而被写在了山东东平府阳谷县。

《水浒传》文本故事中,除了打虎的景阳冈而外,还有两处提到“景阳”二字。这两处“景阳”分别是高俅、蔡京请求宋徽宗发兵征讨梁山时所提到的,书中几乎以相同的文字写道:次日五更,在待漏院中,专等景阳钟响

《水浒传》中写了三次早朝,最先一次就是宋仁宗商议祈禳瘟疫,这一次早朝没有提到“景阳钟响”。两次“景阳钟响”都是在武松打虎之后,都发生在宋徽宗时期。在此,我不卖关子,直接说“真相”:武松景阳冈打虎之于北宋王朝的故事而言,就是武松将参加东京保卫战,在皇宫内“打虎”杀金兵。

“武十回”中早就隐伏了武松抗金的英雄故事,宋江曾经这样劝诫武松:兄弟,你只顾自己前程万里,……日后但是去边上,一刀一枪,博得个封妻荫子,久后青史上留一个好名,也不枉了为人一世。……兄弟,你如此英雄,决定做得大事业

武松的大事业在前七十回书中没有得到“验证”,必定是七十回书之后,武松去边上一刀一枪的搏杀,抗击金兵,“保境安民”,再显打虎英雄本色。

不过,前七十回书中,还是写到了武松打击金兵的故事。荡平曾头市总攻时,武松与鲁智深负责攻打正东大寨,追击汉奸苏定,在正北大寨与杨志会师。杨志是有明确历史记载的抗金英雄,在种师道、种师中手下任先锋敢死队队长,参与过抗金。二龙山兄弟抗金,不仅是伏线,还有故事。因而,武松“景阳冈打虎”的故事绝对可以有。

以此分析,武松打虎的“景阳冈”就不一定在山东阳谷县了。如此,清河县在哪里还有必要争论吗?

真实的景阳冈“细思极恐”

我不太愿意用“细思极恐”这个词,但《水浒传》中的“景阳冈”确实配得上这四个字。

“景阳冈”为何细思极恐,我们不妨回过头去,解读一番上文留下的一个关子,也就是施耐庵写北宋皇位传承的一处“错误”。这处错误其实也非常容易看出,施耐庵故意遗漏的北宋的一个皇帝:宋真宗。因为没了宋真宗,所以,宋太宗是把皇位直接传给了宋仁宗。宋仁宗是宋太宗的孙子,这不就是“孙立”吗?

北宋王朝肯定没有“孙立”,这一处“错误”言乎宋,指乎明,是为“洪太尉误走妖魔”做铺垫,朱洪武误走的妖魔就是“孙立”,立孙子朱允炆做皇帝。因为此,大明王朝发生了靖难之役。

《水浒传》中隐藏着大量的靖难之役的隐秘,正如上文讲到的,施耐庵的每一处“错误”都是“逗漏”重大信息,其中隐藏着“秘史”。

我曾经委托一位学历史的朋友画过一副《水浒传》地理图,从这张图中,我惊奇地发现,其中一条主线大致与靖难之役的进军路线相吻合——这大概就是《水浒传》中地理位置“错误”的主要原因。列位看官如果有兴趣,不妨也来画画《水浒传》中的地理图吧。除了靖难之役的进军路线而外,还隐藏着北宋王朝的一段历史线路。

书说简短,武松之所以要在“景阳冈”打虎,“景阳冈”就在东平府阳谷县境内。而且,反复强调清河县是在东平府的邻郡,隐藏的真故事就是靖难之役的一段秘史。

武松打虎之后就留在了阳谷县,恰巧,哥哥武大郎也从清河县搬到了这里,兄弟二人便奇妙的相逢了。此后,便发生了一系列故事,潘金莲与西门庆勾搭成奸毒杀了武大郎,武松报仇杀嫂,斗杀西门庆。

武松斗杀西门庆的故事发生在狮子桥下的狮子楼,现实中确有狮子桥,就在大明王朝当时的都城南京城内。施耐庵以此一笔,暗点了这段真故事与南京城有关,而且,故事主线就在这里。

类似的写法还有很多出,其中也有一座桥,就是“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中提到的状元桥。重和元年(1118年),宋徽宗的儿子赵楷参加科举考试夺得第一名,也就是中了状元。因而,鲁达打死郑屠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一年。“拳打镇关西”的故事为何一定要以重和元年为背景,这是题外的话,按下不表。

彼处,施耐庵以“状元桥”暗伏故事背景,此处,又以“狮子桥”暗示故事发生的真实地点。而且,在阳谷县的这段故事中,又以“那娘子戊寅生,属虎的,新年恰好九十三岁”,隐伏了真故事是从1398年(戊寅年),朱元璋去世(武松以“猪首”祭兄),建文帝登基(二十一岁),翻过年来削藩(建文帝“九十三岁”)写起,直到朱棣夺下南京城结束。

因而,武松杀嫂隐喻的是“削藩”,也就是建文帝削藩引发了靖难之役。建文四年,朱棣兵临南京城,镇守在金川门,也就是西北门的谷王朱橞、曹国公李景隆打开城门,迎接朱棣进城。朱棣策马进入南京城,道路两旁早就跪满了文武百官。所有官员山呼“万岁”,仿佛一场小小的登基仪式。因而,便是“西门庆”。

“阳谷县”、“景阳冈”隐喻的就是这样一段真故事。如此,《水浒传》中的“景阳冈”难道真的就在山东东平府的“阳谷县”吗?

至于“清河县”为何在东平府的邻郡,这是另外的话题,此处不再多讲。而且,武松的身上还有更多的与“景阳冈”相关的隐喻,这位成就佛道两家正果的行者,与他的生死搭档鲁智深合二为一,隐喻了鸡鸣山附近的“景阳楼”。这里,就曾经出现过一位大明王朝的“天孤星”,成就佛道两家正果的“虎面行者”。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