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真有武功吗?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古代确实是有武功的,但同李连杰、吴京那套是完全不同的。
李连杰、吴京属于套路冠军,用李连杰的话来说就是花拳绣腿。
武术套路同广播体操或者街舞没有太大区别,只是古代练武者训练肢体灵活性的一种方式。
这玩意有用没有,答案是没用。
建国以后国家曾经也研究过套路的实战性,就是你一招黑虎掏心、我一招直捣黄龙。
结果是根本没用,甚至滑稽,有摆造型的时间,不如直接一拳打过去。
看看这一段:1987年,梅惠志带队参加武当山全国武术擂台赛,这一次的场面比北京的散手试点更加热闹,赛场上有扮成武松模样的,还有和尚、老道......比赛前的表演架势挺吓人。有人一掌把木板中的铁钉子拍了出来,可一上台打擂,那人只挨了一脚,自己就跳下擂台了。
还有一位神秘人物,自己爬上擂台要求比赛,当地组织者要求他先报名,但遭到拒绝,理由是“不敢留名,打完了再说”,并自称已经“毫无欲念,不吃荤腥”。看到这种情形,梅惠志专门交代队员不要踢第二脚,因为第一脚把人踢倒,第二脚必然会踢头,这样会导致这些没有任何对抗训练的对手直接休克。
相比起来,成龙倒是有些功夫的。
大家都知道,成龙学习过10年京剧的武生,在摸爬滚打方面是比较强的。
而且当年京剧武生要天天练功,所谓好汉打不过赖戏子,就是这个意思。
古代真正的武术,其实都是非常简单的几招,也不存在什么门派的区别。
20年代,冯玉祥的西北军近距离肉搏缺乏刺刀,被迫采用达到肉搏。
为了大刀肉搏取胜,西北军特别请了很多西北武术名家进行指导。
这些武术大师可是像霍元甲一样,都是有真材实料的。
奇怪的是,这些大师传授给西北军的武术,都是极为简单。
比如用大刀对付刺刀,也就是最简单的一磕和一砍,连小孩子似乎都会。
另外,八路军也是一样。
八路军训练刺刀时,也曾请教过全国有名的武术枪棒大师。得到的指导很简单,就是一招简单的直刺,但需要足够长的刺刀,还要反复的联系,一定要速度快和刺的准。
新兵训练刺刀就是简单的直刺,不断地练习,练习到形成肌肉记忆,不假思索就可以刺杀。
大家看看,这叫什么武术,完全没有李连杰复杂的套路啊!
但萨沙告诉大家,这才是实战需要的。
在抗战拼刺中,敌我双方打了个照面,就是迅速对刺,看谁刺得快刺的准,看谁刺刀长,其他根本没有什么花里胡哨的招式。
武术是到近代才这样的吗?
不是。
在明代抗倭名将俞大猷拜访大名鼎鼎的少林寺时,看了枪棍的表演,就认为有问题。
俞大猷认为少林寺名气虽大,毕竟有长达百年没有实战,枪棍的技巧性强,实用性差。
但少林僧人不信,俞大猷就让身边几个军官下场比试。
这几个军官都是在抗倭第一线的,练得都是非常简单的几招武术,都是用于实战的。
没想到,这看起来简单的招数,少林僧人竟然打不过。
少林寺这才知道武功实战性变差了,让几个僧人跟随俞大猷作战学习,提高了寺内武术的实战性。
那么,俞大猷的军官简单的长枪直刺、劈砍甚至狼筅的横扫,看起来就是一两招,连智障都会。
其实,这才是最实用的武术。
李连杰的《少林寺》,据说也有了一亿元的票房,放到现在上映的话,票房能有350亿!
有意思的是,李连杰是这么说的:“其实我30岁以后就开始自责,当初为什么要拍这部戏,误导了多少青少年去学武术,他们明明都还没弄清楚武术是什么。”
在古代,真有武功吗?
是谁提出这么奇怪的问题?中国古代有几千年的历史,几乎可以称为不断战争的历史,没有武功能够打仗吗?就跟黑社会一样拿着武器乱砍就能打赢了吗?张飞关羽马超黄忠能够成为五虎上将就是单靠着力气大吗?赵云只是凭着胆子大就能在长坂坡的曹军里杀个七进七出吗?没有武功的话荆轲敢独自去行刺秦始皇吗?没有武功的话乾隆皇帝还敢只带几名大内侍卫就六下江南吗?那不是只要有几百人拿着刀乱砍就能把他杀掉了?没有武功近代的武术家能够打败外国大力士吗?不是要被人家随便乱揍吗?唉😔实在是想不通啊!
在古代,真有武功吗?
听我爷爷讲,我祖爷爷从甘肃固原往陕西宝鸡一带贩卖食盐,雇的有几个长工和1个保镖。有一次和劫道的土匪相遇。那个保镖为了震慑土匪,不想出人命结仇。他把一头半大的骡子,抱起来放路边,在场的人都惊呆了,对方让开了道路。我想古代常年练武术的人至少力气很大吧?这不算功夫吗?
在古代,真有武功吗?
这个问题好!
中国不但是古代有武功,而现在还有人会武功。
中国历史悠久。一文二武,泱泱大国,没有了文武功那还能成立吗?
我听父亲讲过,我的祖父就有很高的武功。因为他们生活在一个战乱的时代,清末民初时期,个个都有武功。我祖父有一次到几百里外去买盐,在回家的路上,遇到了强盗,当时正是在一片竹林里,我祖父没有武器,比时对方有十来个人,手持尖刀,逼向我祖父,祖父在情之下,随手拔起一棵竹子,用手掌一捎,就成了竹枪,当时强盗头目看了,大喊快跑,那些强盗一溜烟地跑了。
在古代,真有武功吗?
古代真有武功的。我的一位太极拳师兄,是徒手武功的民间高手,随手一拳,可以把1.5㎝的木板打穿破洞。他与人交手,不拘形态,出手瞬间即达目的,对方只剩茫然……
单人交手时,他往往就用一只手,在接触对方身体的瞬间一抖动,对方体重和力气大的,会像门板一样直挺挺倒地,对方体重和力气小一点的,就会摔跟头或者跌倒在几步开外,屡试不爽。
要问跌倒前,怎么不反抗?都说:
——他的手搭上你的身子,就像压上了一只装有两三百斤泥土的大麻袋,你动弹不得,也躲避不开,更找不到他的薄弱点来反击。
——他的手在接触你的点位上发劲,你感觉到的,却是一个无形又雄浑的大气浪,把你整个掀起并扑倒、摔出,并无具体的受力点位可供你化解,根本无法抵抗。
师兄今年43岁,身高175㎝,体重75公斤,十六岁开始练武,是个武痴,常在夜里12点去公园练功,直到早上6点。他练的是少林罗汉拳、散打,杨式、陈式太极拳,武术内功、养生周天功,以及多种其他武术,得到不少高人传授。
演练武术套路:他发劲像抖鞭,肩关节会弹开,鞭头出劲如箭似锤。他仆步下蹲,后脚的踝关节一弹开,就能立时轻快起身并发力。总是一气呵成,绝不拖泥带水,迅捷又自然,毫不费力。
与他文明式推手0.5-1小时,你身上淤堵会打通,血气更顺畅,浑身舒松,满心轻快,腰椎病、颈椎病的疼痛也大为减轻,甚至消失,连武功修为都会长进。
这,简直是一种享受。
领教过的人,都赞赏他“指哪打哪”,神!!而他是公职人员,有过几次伤了别人的教训后,十分小心,不敢轻用武功实招了。
武是打斗的技能,功是发挥打斗技能的基本功。中国武功,是古代总结并传承下来的,研究、训练用于徒手、持械搏击的各种专门学问。
武功训练、研究的成果,在实战中表现为力度与速度、灵活性与稳定性、整体力与局部力、打击与承受打击等的高度协调统一,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传统武功的实战能力,现时的人们不是怀疑、失望吗?
现代法治社会,伤人无处可藏。热兵器时代,苦练武功也无必要。相应地,武功的搏杀功能迅速弱化,实战的打斗技艺慢慢退化甚至失传。
传统武功,大多已脱离了实战,逐步演化为商业竞技运动和个人修身(青壮的强身、体弱的健身、年老的养生)、养性的学问和技艺。
武功的修身养性作用,是用武术语言及其相关理论(太极、八卦、五行和仿生象形等)来表达的,即:武功修为深入到什么程度,修身养性的功效也随之相应提高。
在修身养性的目标要求下,武功的搏杀意志也更加弱化了。正如武术谚语所说:临阵若无胆向前,空有眼明手便。
这就是许多鼎鼎有名的传统武功,往往实战表现差和令人失望的主要原因。业余的人们,就不要再为此感到疑惑和纠结了。
在古代,真有武功吗?
武术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跟各种民间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当然是存在,这是毋庸置疑的,从原始人使用棍棒石器,到大禹率军手执盾牌和斧头,大跳70天武舞,彻底慑服有苗部落,先人是通过搏斗,总结经验,提高武技,最终发明了武术。
图为东汉石刻,宴武场景。《尚书》记载有“四伐”,一击一刺为一伐,击刺动作为“象武”,周天子规定,全国贵族必须掌握礼、乐、射、御、书、数,称为“六艺”,这里面的射就是武术,周的勇士必须具备“五射”,角力、习射都是当时最热门的活动。春秋时,齐国孙膑建立“技击”制,魏国推行“武卒”制,秦国则是骁勇的“锐士”制,此外,当时的养士制度也汇集了大量武术人才,《庄子》有说“赵文王养剑客3000人,日夜相击”,以上的这些勇士、剑客、武士,都是最早的职业武术者。
1936年,华山上,两位道士在练习武术。在学术领域,武术界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盛况,比如《孙子兵法》、《吴起兵法》、《孙膑兵法》等,虽都是兵家著作,但在战略战术、武术上也进行了系统而精辟的论述,《庄子·说剑》、《吕氏春秋》、《说苑》等,都是剑术理论著作。1975年成都曾家包东汉一号墓出土了一个惊艳的石刻,一个小康之家的庭院里,摆放着兵器架,上面有矛、叉、剑、弓、盾等,这种家庭性的练武场反应了当时武术的风靡。
图为清末民初,大连武馆,两个学徒在习武。隋朝开创了科举大业,武举也由此展开,当时的标准是“才堪将略、臂力骁壮”,武则天以后,武举更为标准完善,武举不仅促进了民众的练武活动,使武术职业化,更为后世造就了一批武艺强大的武术家,宋以后,武术迈入大发展的辉煌时期,门派林立,镖局的出现,武术犹如百花斗艳,直到清末,武举沿袭了1300多年才废止,虽然火器取代了冷兵器,但民国时期的国术运动,仍然蓬勃而起,比较著名的有霍元甲先生的“精武体操学校”等,在当时仅上海就有30多个武术组织,1927年中央国术馆的成立,更是以国家为主导,将武术发扬光大。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