勒克莱尔坦克为什么被称为富人的玩具?

能有“富人的玩具”这个称呼,还不都是昂贵的价格给闹的。

法国人呕心沥血多年,研制出跻身世界10强坦克上游的AMX-56勒克莱尔主战坦克。

但勒克莱尔的性能好不好另说,价格那是相当的美丽。

曾经有国外的网站给全球几个主力主战坦克挂了价格单排名,排下来是这样的:

10.中国ZTZ-99 260万美元

9.俄国T-90AM 425万美元

7(并列).以色列梅卡瓦Ⅳ 600万美元

7.(并列).印度阿琼Ⅱ 600万美元

6.德国豹2A6 679万美元

5.美国M1A2SEP 850万美元

4.英国挑战者2 860万美元

3.韩国K2黑豹 880万美元

2.日本10式 940万美元

1.法国AMX-56 勒克莱尔 1260万美元

实际上,勒克莱尔坦克一开始报的单价是740万美元,随着这些年的通胀,以及法国人拼命往上贴的各种高科技,坦克的价格也不断900万、1000万地水涨船高。

毕竟勒克莱尔已经是一款有30多年历史的老装备了,1991年的坦克不升级的话,上了战场也是劈柴。

按照法国媒体披露的“内部批评”,法国人为每台勒克莱尔坦克的系列花费已超过了2300万美元,简直是贵得离谱。

不过,法国人也还是能找到垫背的兄弟,对面德国的豹2A7V同样把价格炒过了2000万美元。

这帮欧洲人敢把坦克搞得这么极端昂贵,除了勉力维持其军工能力外,主要还是因为堆砌了太多的高新科技。

比如勒克莱尔有个编队数据链的态势传达系统,它可以让坦克乘员看到编组内的坦克各自模块化装甲的损伤情况。

法国人拒绝使用北约传家的德国莱茵120炮,选择自造120炮和弹药系统,还为其添加了北约阵营中珍稀的良心牌自动装弹机。

他们还研制了反热红外的隐身附件,以及“斯帕腾”(Spatem)主动拦截系统、钛合金复合装甲等多种先进装备;基本上人们除了说勒克莱尔脆了点,贵了点,也没什么别的能指摘的地方。

世界坦克的发展目前进入了瓶颈,提升和强化现有平台是每个能研制坦克的国家都在做的事情。

勒克莱尔命运多舛,当年本该有1400辆的冷战订单,但因为苏联的解体,差点刚签单就给砍下马,保留下来的订单数量仅有少得可怜的354辆。

而且,就这300多辆坦克,法国人居然哼哼唧唧从1991年生产到2003年才全部交付。

2001年时他们还追加了52辆的订单,这批在2006年结单。

拯救了订单的是“狗大户”阿联酋,法军91年推出勒克莱尔不久,阿联酋就看上了这个当时被誉为“最佳主战坦克”的装备,于是一口气下了436辆的大单,比法国陆军装备的还多。

但狗大户也有自己的性格,他们要攒高配机,不要原版的法国UNI V8X1500涡轮增压柴油机,非要用德国的MTU发动机,于是法国人不得不把坦克的屁股拉长了一点,硬塞了个MTU833柴油机进去。

此外,为了在热带打仗,这种“大户版”勒克莱尔还专门搞了个液冷空调机在车内,以保护该坦克引以为傲的丰富电子系统。

其它的零碎修改就太多了,法国人本着有钱不赚王八蛋的精神竭诚服务,夜视升级热像仪,车内数字化管理系统升级,机枪改遥控武器站,听说连软件VI界面都给整了个高科技风格的。

结果一番骚操作下来,法国人居然生意还赔本了——阿联酋采用美金结算,美金与欧元汇率结款时发生了剧烈变动;那些MTU发动机也让德国人赚得笑眯了眼,直嚷嚷这么好的生意多来几单。

法国人也想多来几单,所以确实也在不遗余力地满世界推销勒克莱尔,无奈欧洲小伙伴要么都有自家研发的坦克,要么都是豹2党,一个个平时都嚷嚷法国车良心,到购车时全都跑去买德系神车了。

最坑的是1999年的瑞典陆军坦克竞标,同台竞技的有美国M1A2,英国挑2,德国豹2A5,勒克莱尔本想捞个大单,结果一顿表演只拿了个第三,勉强让挑战者2垫底,反倒拆了自己的台。

至于欧洲以外嘛,非酋们吸欧气都来不及,谁会整个皮薄馅儿大的勒克莱尔耍宝?同样的钱买独联体清仓T-72都可以摆字母了。

最让法国人掉底子的是2005年的土耳其国际防务展。当时土耳其想换新坦克,而德国则对土耳其下了不出售豹2的禁令,于是法国人搞了个“土耳其版勒克莱尔”,屁颠颠地跑去参展。

在法国人看来,豹2不来,M1美国不卖,挑战者2是垃圾,俄系不可能,那么花落谁家还用说么?

结果令人大跌眼镜,勒克莱尔居然输给了韩国。

韩国承诺为土耳其提供技术,帮助土耳其研发国产的“阿勒泰”主战坦克,顿时就让勒克莱尔不香了。(其实阿勒泰也是个巨额的无底洞,单价高达1400万,附带花费加起来1700多万美元,比勒克莱尔坑的多,但土鸡偏偏就对韩国车感兴趣,不待见法国车)

所以,截至目前,勒克莱尔也就阿联酋这个“富人”下过海外订单(阿联酋还送了约旦几十辆),死贵死贵的勒克莱尔实在是根扶不起的猪大肠,哪怕浑身挂满耀眼的高科技,也没谁愿意多瞅两眼。

勒克莱尔坦克为什么被称为富人的玩具?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萨沙第 10053条回答。

这是以前的老黄历了。

法国人的武器是自成体系的,优势是可以不依赖其他国家,这一点非常重要。

当年阿根廷同英国人开战,利用法国几枚飞鱼导弹将英国舰队打的落花流水。

但是,阿根廷并不能自产飞鱼导弹,必须向法国人购买。

由于英国和美国干涉,法国拒绝出售新的飞鱼导弹,于是阿根廷人就完蛋了,只能依靠传统的炸弹去作战。

而法国人可以自产海陆空武器,一旦开战就不会落到阿根廷的下场。

但是,自研武器谈何容易,法国又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超级大国,缺乏这种经济实力。

而法国的几个军工企业,也不是中国这种国有企业,由国家拨款,主要还是自负盈亏,所以问题很多。

其一就是,法国军工企业的研发成本更高,因为大部分技术都要自己一点点研究出来,而不是拿来主义,花费可想而知。

比如研究一辆坦克,印度的阿琼采用了各国五花八门的现有技术,自己不用从底层研发,研究费用就有限。

法国人一项项都靠自己,总体研究费用非常高昂。

而法国军工企业为了自保,只能将庞大的研究费用转移到军售方面。

所以法国的武器价格非常高,大大超过美国和俄罗斯武器价格。

以勒克莱尔坦克为例,在研发的八九十年代,法国人使用了大量的顶级技术。

这辆高达54吨的坦克,可以说是坦克高科技的集合,完全可以同当时最强的德国豹二、美国M1主战坦克抗衡,甚至理论上还有优势。

法国人曾自豪的宣布,勒克莱尔坦克是全世界最先进的坦克,这有一定道理。

比如120毫米滑膛炮、自动装弹机、FINDERS战争管理系统、ICONE TIS数位通讯系统、Galix战斗载具防御系统、V8X-1500的八汽缸柴油引擎等等。

它还有很牛逼的火控系统:勒克莱尔火控系统由热成像仪、激光测距仪和车长、炮长稳定式瞄准镜组成,可在1分钟内捕捉6个不同目标,具有行进间射击能力。其首发命中率达95%,反应应时间4~6秒。

更重要的是,勒克莱尔的体积相当紧致,长度比M1、豹二短了约1米,车高仅2.47米,节省的体积重量不仅仅是用在装甲防护上,也预留了未来的提升空间,这是M1、豹二等较旧且庞大的车种无法达成的的。

但是,勒克莱尔坦克的价格,最初是非常喜人的,甚至到了变态的地步。

90年代该坦克开始军售,价格竟然高达1260万美元,据说炮塔就值800万美元。

虽然大家都知道法国武器非常昂贵,这次还是惊掉了下巴。

同时代日本90式坦克由于只是小规模生产,价格已经高得离谱,不过750万到850万美元,差不多是买两辆美国M1A1“艾布拉姆斯”坦克的价钱。

现在勒克莱尔坦克卖到1200多万美元,简直太吓人了。

本来法国陆军计划装备1400辆勒克莱尔坦克,淘汰老一代坦克。

可惜坦克价格太高,最终法国人自己只装备了360辆,主要编为4个坦克旅。

由于坦克是天价,直到今天为止,也只有财大气粗的中东款爷阿联酋买了390辆。

阿联酋本来就是人傻钱多,2020年将80辆勒克莱尔坦克无偿赠送给约旦。

后来法国人也醒悟了,将勒克莱尔坦克慢慢降价到400多万美元。可惜太迟了,世界坦克市场早已被几个强国占领,勒克莱尔坦克没有立足之地了。

勒克莱尔坦克为什么被称为富人的玩具?

法国勒克莱尔坦克其实非常先进,美国艾布拉姆斯以及英国挑战者和代表西方先进装甲部队的德国豹式,都是世界顶级坦克的代表,但现代战争,坦克已经不重要了。西方在90年代就已经放弃坦克的研究,现代战争是以空军打击敌人核心部位,加上海上航母战斗群为主导的威慑战争,陆军现在就是最后扫地进场占领敌人领土的任务了。无人机的存在更加加强了现代战争的重要性,以人数和装甲洪流为主的战争时代已经过去,高科技战争才是主流。

勒克莱尔坦克为什么被称为富人的玩具?

法国武器,从来都是高价的代表。

有人说,美国武器好用却贵,苏联武器皮实便宜,法国货就想走中间。可因为整体差距半代时间,所以法国武器的出口总量是不足的,这又造成另外一个问题,因为产量不足,所以研发费用难以摊薄,反过来又造成法国武器贵得离谱。

M1坦克初期型:

比如,🇺🇸M1系列坦克1979年推出,总产量10000辆,出口2000多,足将价格拉下来,M1A2坦克大体售价也就850万。

勒克莱尔:

法国1993年服役勒克莱尔坦克,合计只生产不到900,本国接收254辆,2008年后被迫关闭封存生产线,因为没有后续订单。所以勒克莱尔售价高达1100万。

勒克莱尔坦克为什么被称为富人的玩具?

在东洋的10式出来之前勒克莱尔就是贵的代名词,不但贵而且特娇气,各种高技术傍身,相应的各种不靠谱也应运而生。

不像海空军的法国货世界畅销,到目前你们谁听说这玩意卖给谁了,东西倒也不差,毕竟老牌帝国的底子在。但坦克这个东西讲就一个量,这就涉及到性价比,结果就是恶心循环,量越低价越高,价高又导致量高不起来,再加上这些年实战表现并没有惊艳的表现。【不记得这货有实战过,非洲好像都是用轮突】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