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瑞为什么敢打王熙凤的主意?

贾瑞不过是贾家族人,家境清寒。王熙凤是高高在上的荣国府管家。贾瑞为什么敢打王熙凤的主意?

想和凤姐“云雨”的男性不少,比如贾芹、贾芸、贾蓉、贾蔷、贾瑞等,既有身份高贵的宁国府大少爷,又有相对龌蹉的“偏房之子”,但敢于借此上位的也仅有贾瑞一人。

说起来荣宁二府中有姿有色的女性不在少数(比如林黛玉、秦可卿之流),但唯一的集美貌、财权、事权于一身的也就凤姐一人。毫不客气地讲,对于上述的这些男人而言,谁能得到凤姐的芳心,少奋斗30年还是有的

可凤姐已然是贾琏之妻,须守妇道,且她还是个手腕极其高明的人,你想占她的便宜谈何容易呢?

或鉴于此,如上诸男们虽对凤姐有非分之想,亦不敢越雷池半步:

“后街上住的贾芹之母周氏”,为了给儿子谋一个大小事务,“也好弄些银钱使”,便主动坐了轿子来求凤姐。凤姐让他当上了水月庵的小主管(第23回)。贾芹虽未获得凤姐的芳心,但这并不妨碍他获得水月庵小尼姑们的“投怀送抱”,又有钱拿又有女人,这实在是个“肥缺”。

眼见贾芹从凤姐那里获得了巨大的好处,“后廊上住的五嫂子的儿子”贾芸坐不住了,也想着去求求凤姐,找个差事做,遂在“大香铺里买了冰麝”孝敬凤姐,这才得了大观园里的一些土木工程来做(第24回)。

如果说芹芸二人均属外房,关系稍远,只敢走“正常途径”的话,那么宁国府大少爷贾蓉贾蔷兄弟(特别是贾蓉),存在一些“非份之想”就是情有可源的了。这里且以贾蓉为例稍做说明。

书中第七回“送宫花贾琏戏熙凤、宴宁府宝玉会秦钟”里,焦大因不满安排其护送秦钟的任务时骂道:

“要往祠堂里哭太爷去,那里承望到如今生下这些畜生来!每日偷狗戏鸡,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

有人认为这里的“养小叔子”一句,即暗指凤蓉之间或有奸情。

再者,书中第六回“贾宝玉初试云雨情、刘姥姥一进荣国府”中,刘姥姥进到荣国府“打秋风”,王熙凤亲自接待,期间贾蓉来借屏风,遂有一段意味深长的描述:

这里凤姐忽然又想起一事来,便向窗外叫:“蓉儿回来!”外面几个人接声说:“蓉大爷快回来。”贾蓉忙复身转来,垂手侍立,听何指示。那凤姐只管慢慢得吃茶,出了半日神,方笑道:“罢了,你且去罢。晚饭后你来再说罢,这会子有人,我也没精神了。”贾蓉听了,方慢慢退去。

什么叫做“晚饭后你来再说吧,这会子有人,我也没精神了”?大家不妨细细体会一下这里的字眼“晚饭后”“没精神”。

最后便是在处理贾瑞一事上亦有体现(稍后详述)。

总得来看,如上贾府诸男的行为尚在情理之中,但到贾瑞这里,味道就有点不对了。

贾瑞是贾府义学老儒贾代儒之孙,父母早亡,自小便受到贾代儒的严格管教:“那代儒素日教训最严,不许贾瑞多走步,生怕他在外吃酒赌钱,有误学业”。

只可惜家规虽严,也没能把贾瑞调教出来,竟成了个“图便宜没行止的人,每在学中以公报私,勒索子弟们请他”。

因此,从社会地位上看,贾瑞与芹芸二人相当——可能也就是辈分上高他们一级,其属于贾府“玉”字辈,和贾琏是一个辈分,但较蓉蔷这样的“宁府之正派玄孙”还是要低很多。

这样看来,如若贾瑞想从贾府讨些便宜、谋些营生的话,那他就应该采用芹芸二人的方式较为妥当,想必也会有个不错的结果。可他偏不,非要走捷径,竟想要把凤姐给“开心”了,这就很值得玩味了,这小子哪来这么大的胆子呢?

或有如下两端:

其一是凤姐的“错误暗示”。

贾琏是个好色之徒,先后与贾迎春之母、多姑娘、鲍二媳妇、尤二姐等女性有染。摊上这么个老公,你说凤姐应该怎么处理?无非是将自己打扮得“凤骚”些,以期贾琏能花更多时间在自己身上;又或者是尝试与某些男性保持特别关系,给贾琏的心理上搞点“绿色”压力。

就前者而言,凤姐平时的打扮已经算是风骚,比如林黛玉刚进荣国府时,就见凤姐的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戴着赤金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珮……—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稍眉,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是以,凤姐如此打扮,又怎能逃得过男人的关注与遐想呢?

于后者而言,笔者上边已经提及凤姐与贾蓉“暧昧”之事,此处不再赘言。

除却外表行为,凤姐在言语上也对贾瑞多有误导。

书中第十一回“庆寿辰宁府排家宴、见熙凤贾瑞起淫心”中,凤姐参加宁府家宴途中却“偶遇”到了贾瑞。当时,“凤姐正自看园中的景致,一步步来赞赏时,猛然从假山后走过来一个人来,向前对凤姐儿说道”:

“请嫂子安。”

冷不丁地冒出个人来,凤姐有点紧张,“将身子往后一退”:“这是瑞大爷不是?”

“嫂子连我也不认得了?不是我是谁!”

“不是不认得,猛然一见,不想到是大爷到这里来。”

“也是合该我与嫂子有缘。我方才偷出了席,在这个清净地方略散一散,不想就遇见嫂子也从这里来。这不是有缘么?”

贾瑞所言话里有话,看得人直起鸡皮疙蛋,而他还不安份,竟又“拿眼睛不住地觑着凤姐”。这要是搁到一般女性身上,要么就直接走开,要么就生气埋怨几句“不够尊重”的话也就是了,可凤姐何许人?只见她“假意含笑道”:

“怨不得你哥哥时常提你,说你很好。今日见了,听你说这几句话,就知道你是个聪明和气的人了。这会子我要到太太那里去,不得和你说话儿,等闲了咱们再说话儿罢。”

“我要到嫂子家里去请安,又恐怕嫂子年轻,不肯轻易见人。”

对此,凤姐儿假意笑道:“一家子骨肉,说什么年轻不年轻的话。”

正所谓“言者无心,听者有意”,凤姐说这些客套话做什么呢?你既然已经看出贾瑞的意图,又何必顺着他的话往下说?现在好了,贾瑞是真的误会了,还以为凤姐对他“有意”,于是“身上已木了半边”,“那神情光景越发难堪了”。

得,这没事也被凤姐招惹出事来了。

其二是贾瑞的低情商以及过于执著。

说实话,凤姐上面所言大多就是客套话、场面话而已,没必要当真。人家说“一家子骨肉,说什么年轻不年轻的话”,你还真以为是“一家子骨肉”?这话要是被芹芸之流听到,可能也没什么,放在心里一会儿就过去了,当不得真。

可贾瑞不一样,人家是当了真,还以为凤姐对他是有意思的呢!于是后面又专门到“荣府来了几次,偏都遇见凤姐往宁府去了”。

想见而总不得见,你说凤姐是真有事,还是特意躲着贾瑞?可能我们大家都以为凤姐是在躲着贾瑞。如果是这种情况,一般男性可能就知趣而退了。可贾瑞偏不,还是一如继往来“请凤姐的安”。直到凤姐因此而恼怒:“这畜生合该作死,看他来了怎么样!……等他来了,我自有道理。”看来凤姐已经在想办法对付贾瑞了。

这一天,贾瑞又来了,且把凤姐“堵”在了家里。对此,凤姐正好就坡下驴、将计就计,遂“假意殷勤,让茶让坐”。贾瑞见状,“亦发酥倒”。于是凤姐便陪贾瑞闲聊,且说好话哄他。最后,凤姐悄悄对他讲:

“大天白日,人来人往,你就在这里也不方便。你且去,等着晚上起了更你来,悄悄的在西边穿堂儿等我……你只放心。我把上夜的小厮们都放了假,两边关 一关,再没别人了。”

哎呀,这是有门啊!贾瑞一听兴奋坏了,“心内以为得手”,遂在夜里“摸入荣府,趁掩门时,钻入穿堂”,却不料不仅没见到凤姐,自己还被冻得不轻。

(第12回)这屋内又是过门风,空落落;现是腊月天气,夜又长,朔风凛凛,侵肌裂骨,一夜几乎不曾冻死。

回到家后,还被祖父贾代儒打了三四十闷棍,这可真是“倒霉回家”了。

事已至此,大家都能看得出来,这就是凤姐做的一个局,想着借此整整贾瑞,使他能够知难而退。如果贾瑞能够想明白这一点,也就应该死心了,可人家偏不,“前心犹是未改,再想不到凤姐捉弄他”。

过了两日,贾瑞得空,就又来给凤姐请安了。

你说都已经这样了,凤姐也该表明立场了,不想就不想就不要忽悠人家贾瑞了吧?不,偏不,凤姐来了个“恶人先告状”,竟“故意抱怨他失信”,急得贾瑞“赌身发誓”——这是要把贾瑞往死里整的节奏啊!

于是,凤姐再约贾瑞:“今日晚上,你别在那里了。你在我这房后小过道子里那间空屋里等我,可别冒撞了。”

那你说贾瑞还会“上钩”吗?

会!人家还真得如约而至了,而且就在这个“空屋里”,还真进来一个人。贾瑞不废话,抱住就啃,“满口里亲爹亲娘地乱叫起来”,可啃了半天才发现竟然是贾蓉!骚得他直想找个地洞钻。

就这样,东窗事发,贾瑞落到了贾蓉以及稍后赶到的贾蔷手里。

为什么这里出现的会是贾蓉贾蔷?

仔细想想,对凤姐而言,捉奸实在算不得是件光彩事,要十分隐晦地进行,也不便对外界透露些许,而凤姐竟然将其交给贾蓉来处理,这似乎也从一个侧面印证二人关系的不一般。那么贾蔷呢?他怎么也在这里?原来贾蔷“亦系宁府中之正派玄孙,父母早亡,从小儿跟着贾珍过活,如今长了十六岁,比贾蓉生的还风流俊俏,他弟弟兄二人最相亲厚,常相共处”。所以,贾蔷出现在这里并不意外。

之后,贾瑞就倒了大霉了,先是被蓉蔷二人各讹了50两银子,又被浇了“一净桶尿粪”,“满头满脸浑身皆是尿屎,冰冷打战”才算做罢。

事后,贾瑞终于醒悟,“心下方想到是凤姐玩他”。贾瑞这情商也真的是太低了。

如果贾瑞就此放手休养,可能也没什么事了,奈何他还是执念于凤姐:

他二十来岁人,尚未娶亲,迩来想着凤姐,未免有那指头告了消乏等事;更兼两回冻恼奔波,因此三五下里夹攻,不觉就得了一病:心内发膨胀,口中无滋味,脚下如绵,眼中似醋,黑夜作烧,白昼常倦,下溺连精,嗽痰带血。诸如此症,不上一年就添全了。

是的,没错,贾瑞病了,而且病得很重,就算后来跛足道人拿来“风月宝鉴”救他,也没能挽救他的性命……

其实,纵观贾瑞殒命的全过程,大家可以发现,虽然贾瑞社会地位低下、情商偏低,又太过执着,凤姐也是难辞其咎,她明明可以早点对贾瑞表明立场却偏偏逢场作戏,非要让贾瑞往“套”里钻,而且还“一套未成又生一套”,其人性之恶,实在令人胆寒!

正所谓“德不匹位,必有灾秧”,对于咱普通百姓而言,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还是要有自知之明的好,否则岂知不会有如贾瑞之下场哉?[捂脸]

大家以为然否?

参考:《红楼梦》

(网图、侵删)

贾瑞为什么敢打王熙凤的主意?

贾瑞虽然姓贾,但其自幼父母早亡,相依为命的爷爷贾代儒是个屡试不第的老秀才,一家人依靠爷爷在贾氏义学教书谋生 ,是个妥妥的寒门子弟。人道寒门出贵子,贾瑞本身却是文不成武不就,平日里偶尔帮爷爷代课,还因爱贪小便宜被学生们瞧不起。

遇见王熙凤之前一直活的窝窝囊囊,大概王熙凤这样张扬怒放的人物正是他所缺乏的吧,一见到便喜欢上了,打个不恰当的比喻,好比苍蝇盯上了臭鸡蛋。是那种出自于生命本能的渴望和肉欲。

王熙凤却恰恰相反,若是贾蓉这样根红苗正,外表俊朗的贵族子弟对他有想法,没准儿她会有一丝虚荣的满足。但这么个窝囊废追求他,我们的凤大总管大概只有被冒犯的愤怒了。凤姐想整人,方法自然多得是,遑论这回她还站在了道德的制高点上。

于是,一场信息、资源、实力都是一面倒的较量开始了,贾瑞注定要一败涂地。

结局大家都知道,无甚稀奇。我们不明白的是这样一个落魄没志气的贫家子弟,怎么就敢追求出身豪门,掌家专权的王熙凤呢?难道只是像平儿所说的,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这么简单吗?也是也不是。

表面上看,贾瑞敢于将他对凤姐的肖想宣之于口,无非两个原因:一则是想当然。他认为贾琏为人风流,凤姐应该很寂寞,可能会容易得手。

贾瑞见凤姐如此打扮,越发酥倒,因饧了眼问道:“二哥哥怎么还不回 来?”凤姐道:“不知什么缘故。”贾瑞笑道:“别是路上有人绊住了脚,舍不得回来了罢?”凤姐道:“可知男人家见一个爱一个也是有的。”贾瑞笑道:“嫂子这话错了,我就不是这样人。”凤姐笑道:“像你这样的人能有几个呢,十个里也 挑不出一个来!”贾瑞听了,喜的抓耳挠腮,又道:“嫂子天天也闷的很。”

那时的社会,世家贵妇,表面风光、实则寂寞的人确实不少,但绝不包括凤姐。彼时凤姐和贾琏正是恩爱,如胶似漆,歇个中觉尚有鱼水之欢;平时更要管理荣国府上下,大权在握。正是有爱情有事业,充实的不能再充实了。贾瑞对此毫不知情,就贸然行事,可见其愚蠢糊涂。

二则是凤姐给了他希望。试想若是贾瑞初露端倪,王熙凤便严词教训或是冷淡处置,绝了念想,以二人地位、身份之悬殊,贾瑞就算有一万个色心,也再不能有所行动了。可惜这位凤辣子一开始便起了杀心,不但不诫,反而虚与委蛇,诱其深入。

凤姐又假笑道: “一家骨肉,说什么年轻不年轻的话。”贾瑞听了这话,心中暗喜,因想道:“再不 想今日得此奇遇!”那情景越发难堪了。凤姐儿说道:“你快去入席去罢。看他们拿住了,罚你的酒。”

传说中的猫戏老鼠也就如此吧。万万没想到妄念也有要成真的一天,贾瑞怎能不欣喜若狂,从此一头栽了进去,几撞南墙都执迷不悔。

其实,凤姐虽然狠毒,但是并没有对贾瑞赶尽杀绝。细观这个相思局,贾瑞若是迷途知返,至少有两次机会可以回头。第一次,相约穿堂被冻了一宿,换做一般人此时早应该明白是被耍了,从此远离凤姐,也就相安无事。第二次,拿着《风月宝鉴》的贾瑞虽已病入膏肓,但若不照正面,或是不到镜中去,应该也不至于死。

但这位贾天祥却从始至终都没有深想,面对凤姐的二次邀约表示死也要来,看见凤姐在镜子中对他招手就毫不犹豫的进了去。个人始终觉得他的内心深处其实是知道的,凤姐对他的示好,从头到尾就像一个巨大而美丽的泡沫,五彩斑斓却经不得一丝探究,轻轻一碰就会破灭。但他不能承认,也不敢承认,为了他那无处安放的欲望,他情愿相信凤姐对他是真的。一二再,再而三,饮鸩止渴……因此贾瑞必死,死于他那一路狂奔的欲望。

贾瑞表面上看是想吃天鹅肉的癞蛤蟆,但其实只是欲望的奴隶。

从这个意义上说,贾瑞,终究只是个糊涂昏聩的可怜人罢了。

这让我想起心经里的一句话: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贾瑞死了,死于颠倒梦想。而世人皆有梦想,谁能保证自己永远都不会犯和贾瑞一样的错误呢?观贾瑞以自省,这也许正是作者创作的一番苦心吧。

贾瑞为什么敢打王熙凤的主意?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贾瑞之所以敢打王熙凤的主意,应该是错听了别人的谣言。

原因大体4个:

第一,贾瑞认为王熙凤是个淫妇。

焦大口中的养小叔子,一说是秦可卿养贾蔷,而比较可靠的就是王熙凤养贾蓉或者贾宝玉。

养小叔子,说白了就是和小叔子通奸。

其实,王熙凤就男女关系上,是很正的。不过,她这人自以为是,也有玩弄男人心理的欲望,所以一些行为表现的比较暧昧。

比如第六回,王熙凤在会假亲戚刘姥姥,贾蓉过来借东西。按辈分贾蓉应该叫王熙凤婶子,凤姐儿是长辈。可是贾蓉“笑嘻嘻的在炕沿上下个半跪,”谈话非常随便,甚至有调笑的意思,毫无长幼规矩可言。贾蓉走了,凤姐儿又传话让他回来,“贾蓉忙回来,满脸笑容地瞅着凤姐儿,听何指示。那凤姐儿只管慢慢吃茶,出了半日神,忽然把脸一红,笑道:‘罢了,你先去吧。晚饭后你来再说吧。这会子有人,我也没精神了。’贾蓉答应个是,抿着嘴儿一笑,方慢慢退去。”

很多人认为,这是王熙凤和贾蓉有不正当性关系的一种暗写。

其实,王熙凤和贾蓉没有实质性的关系。仅仅王熙凤对贾蓉这种美少年有好感,加上强烈的控制欲而已。

说白了,王熙凤认为可以将贾蓉这个美少年玩弄于鼓掌。因为贾蓉并不贾宝玉,他非常精明,玩弄他并不容易。

也许贾瑞听说了类似的谣言,认为王熙凤是个淫妇。

既然是淫妇,往往饥不择食,贾瑞就有机会。

第二,贾瑞的地位其实也不低。

贾瑞是贾代儒的孙子。

而贾代儒虽只是贾家私塾的老师,毕竟是代一级的长辈。

贾府的贾代化、贾代善,也就是贾宝玉的爷爷,和贾代儒是同一代。

那么,贾瑞和贾宝玉和贾琏也是同一代。

至于贾代儒,在贾氏家族的地位并不低。

我们知道贾代儒是个贾族私塾的授业老师,执掌贾家众多子弟的学业,以贾家这样的百年旺族的声望与势力,所选老师绝对不可能是等闲之辈,用现代的话讲,不是院士水准,起码也得是知名老教授。书中说的也很清楚:“又知贾家塾中现今司塾的是贾代儒,乃当今之老儒”,所以对于贾代儒的学问我们毋庸怀疑。

后来看贾政、贾珍等人对贾代儒的态度,都是很尊敬的。

可见,贾瑞的地位并不差,属于还不错的贾家人。

第三,王熙凤太美

全书中,似乎只有尤二姐的姿色强于王熙凤。

其余包括林黛玉、薛宝钗在内,姿色顶多和王熙凤差不多。

像王熙凤这样的美女,在当年是很难找的,也难怪还没娶妻的少年贾瑞如此着迷。

第三回里,林黛玉初次见到的王熙凤是这样的:“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看她的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仙妃子。”在第六回周瑞家的向刘姥姥描绘凤姐的模样时是这么说的:“这凤姑娘年纪虽小,行事儿却比是人都大呢。如今出挑的美人儿似的……”

第四,贾瑞中了王熙凤的套。

贾瑞毕竟年轻,不是王熙凤的对手。

在宁府庆贾敬寿宴时碰上凤姐,贾瑞立即出言勾引。

而王熙凤假意与他周旋,贾瑞社会经验不足,竟然看不出,被迷惑。

如果当时王熙凤大骂他一顿,贾瑞可能由此老实,不再招惹王熙凤。

但王熙凤心肠狠毒,不愿意放过冒犯自己的贾瑞,一定要给他厉害。

最后,贾瑞被王熙凤活活玩死。

贾瑞为什么敢打王熙凤的主意?

谢谢邀请!

《红楼梦》成书的过程中,曾经取名为《风月宝鉴》,这柄“风月宝鉴”是用来照见人世间的欲望的。作者想要告诉我们,很多时候我们的一生都会被欲望牵着鼻子走,明知前面是万丈深渊,也要往里面跳。欲望是个害人的东西,我们却拿它没办法。

贾瑞,是贾氏宗族玉字辈中的一个,家中寒酸,父母早亡,跟着爷爷奶奶过活,爷爷贾代儒是贾氏宗族学堂的掌管,能够拥有这样的身份,这贾代儒应该是既有才又有德之人,否则,贾家也不可能让他来掌管贾氏学堂,要知道那么多贾氏子弟能否学好,全靠他了。

按理说,以贾代儒的身份,应该能把孙子贾瑞管得很好,可是,事与愿违,贾瑞在作者的笔下,就是那最是个图便宜没行止的人。也就是说是一个缺乏德行的人。

就是这么一个人,当她看到王熙凤的时候,他的魂丢了。当一个人被无尽的欲望牵扯着的时候,我们没办法理解他所有的行为。

从道理上来说,王熙凤是贾瑞的嫂子,按理说叔嫂之间要避嫌。可是,王熙凤在宁府“巧”遇贾瑞那一回,怎么看都像是贾瑞候了半天才等来的结果。贾瑞不仅没有避嫌,而是直接迎了上去。他无法控制自己的脚步。

从身份上来说,王熙凤高了他不知道多少等。虽然都是贾氏家族中的同辈人,但是凤姐是正宗嫡派的孙媳妇,掌管着荣国府的内政,手里大权在握,而贾瑞却不知道是多少代的旁支,口袋里穷得叮噹响。

从行动上来说,贾瑞第一次被凤姐放了鸽子,应该想想自己是不是出了什么问题了。可是,欲望蒙蔽了他的双眼,不跳进黄河他心不死。他仍旧要第二赴约,即使是被贾蓉贾蔷等泼了粪水,仍旧不死心。

本来,他的人生还有一次机会,跛足道人的“风月宝鉴”原本是渡化他之物,嘱咐他只可照反面不可照正面,可是他控制不住自己偏偏要照正面。

我在成年以后,尤其是在过了一定的年龄以后再来看这一段,其实内心里充满了对贾瑞的同情。他早已陷入欲望之中不能自拨,却没有人能够把他从这种如泥淖般的欲望中救出来。这样的经历,即使是放在现今也有着太多的借鉴意义吧,有多少人因为自己的欲望最终走向了毁灭之路呢?去问问那些身陷囹圄的人大概就知道了,很多人曾经友权倾一时,位高权重,最后却走到了那见不得人的地方,不就是因为没有把自己那只欲望的老虎关进笼子里吗?

我是苏小妮,喜欢我的回答请点击关注和分享!

贾瑞为什么敢打王熙凤的主意?

王熙凤其实错过了一次拯救荣国府的机会,假如她不设相思局害死贾瑞,荣国府乃至贾家兴许还能多存在几年。但是,贾瑞之死又是注定的结局,王熙凤不过是一只推手而已。正是因为能够让荣国府以及贾家多享几年荣华富贵,贾瑞才敢打王熙凤的主意,勾引荣国府的管家媳妇。

那么,贾瑞究竟是什么来头,一个几乎可以称为“破落户”的清寒子弟,为何见了凤姐就敢“起淫心”呢?

贾瑞究竟是哪家的孙子

书中交代,贾瑞的父母早亡,由他爷爷贾代儒抚养。贾代儒与贾代化、贾代善是同辈人,再往上数一辈,就宁国公贾演、荣国公贾源。冷子兴说,宁荣二公是同胞兄弟,并没有提到这兄弟二人还有别的兄弟。以《红楼梦》隐藏的故事看,作者应当只写了这一对兄弟,别无他人。纵有,也是早夭而没有留下后代。

说到宁国公时,冷子兴道:“宁公居长,生了四个儿子”。脂砚斋在这一句旁边留下批注,说:“贾蔷、贾菌之祖,不言可知矣”。然而,书中却又只写了宁国公的一个儿子,也就是袭了爵的长子贾代化。贾代化生了两个儿子贾敷(疑似贾蔷之父)、贾敬,贾敷早夭,贾敬袭了官。那么,宁国公贾演另外三个儿子是谁呢?贾瑞的爷爷贾代儒会不会是宁国公的儿子?

荣国公这一家也是写的很含糊,冷子兴说:“自荣公死后,长子贾代善袭了官”。既然贾代善是长子,那就至少有次子了。贾源的次子会不会是贾代儒,也就是贾瑞的爷爷呢?

说到这里,恐怕从书中很难辨别贾瑞究竟是荣国府的,还是宁国府的正派曾孙了。这里,还得提一提脂砚斋那则甲戌侧批,这则批注说贾蔷、贾菌是宁国公之后。但是,第九回书中却又是这样写的:“原来这一个名唤贾蔷,亦系宁府中之正派玄孙,父母早亡,从小儿跟贾珍过活”。十六岁时,贾珍借故让他搬出了宁国府,独立门户过活去了。

贾蔷是宁国公正派玄孙没有问题,而贾菌在这回书中却成了“荣府近派的重孙”。贾菌从宁国府跑到荣国府去了,而且,作者写得很细,贾蔷是“玄孙”,贾菌是“重孙”。这样的“错漏”是不是作者来不及统稿而留下了的“毛刺”呢?

须知,《红楼梦》是经过“批阅十载,增删五次”,又经过“重评”的,这样一个老大的漏洞,恐怕就是作者的故意了。这个“故意”便又涉及到贾瑞的身世,他既是宁国公之后,又是荣国公的“重孙”。第九回书中,贾瑞代爷爷看管学堂,以公报私引发了打架事件。这一笔,也就影射了贾瑞的身份。

说贾瑞是荣国公的后代,除了贾菌是“重孙”外,那就是贾代儒在贾瑞病重后,需要“独参汤”救命时,不去求贾珍,而是来到荣国府求王夫人。贾代儒不会舍近求远,故此,贾瑞恐怕是“荣国府近派的重孙”。而“独参汤”却又是“独生堂”的谐音,与“养生堂”照应,贾代儒这家应当就是单独一支了,这一支又是哪一支呢?

书中暗表,与荣国府有关的事都是癞头和尚负责,贾宝玉的通灵宝玉是癞头和尚送的(甄宝玉送玉),薛宝钗的金锁、冷香丸,以及林黛玉的养荣丸也都是癞头和尚赠予的。王熙凤、贾宝玉被马道婆所魇,也是癞头和尚解灾。而贾瑞得病,前来救他的却是跛足道人。

道人,实际上暗示的是宁国府,贾敬崇道修仙,实际上隐喻的是宁王朱权。谁家的事谁家管,宁国府的正派曾孙快要死了,“道人”便送了了风月宝鉴。

贾瑞既是宁国府的曾孙,又是荣国府近派的重孙,这与他胆敢打王熙凤的主意有关吗?太有关系了。

贾瑞字天祥,地位高于宁荣二府

上文提到,宁国府归跛足道人负责,这么说,仅仅是因为贾敬迷信道教吗?书中的宁国府其实暗喻的是明初九大塞王之一的宁王朱权这家。朱权在靖难之役中被四哥朱棣要挟绑架,裹入了自家大火并。四哥做了皇帝,暗中削藩,把朱权的藩地由宁国(内蒙古宁城)改到了南昌。宁王因此心灰意冷,无心政事,专注于道教、茶道和戏剧,宁王是大戏剧家,故而,宁国府天香楼经常演戏。

宁王是朱元璋第十七子,这一家是皇室正派,所以,书中说贾蔷是“正派玄孙”,贾菌则没有用“正派”二字,荣国府与宁国府比,就不是“正派(嫡派)”。朱元璋总共兄弟四人,所以,宁国公就有四个儿子。朱元璋做皇帝时,只有大哥朱兴隆(朱重四)留下了“独生”血脉,也就是朱文正。

朱文正在书中,其实就是贾政,荣国府是桂林靖江王府。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分封诸子,也把大哥的孙子朱守谦以亲王对待,封为靖江王,藩地在桂林。朱兴隆在《红楼梦》中多次暗登场,就是“兴隆街的大爷”,贾琏身边的两个小厮兴儿、隆儿便是“兴隆”。尤其是演说宁荣二府的冷子兴,更是朱兴隆的高级别隐喻。

贾瑞,其实就是朱兴隆这一派“独生”的近派重孙,这一家确实与朱元璋很近。

冷子兴这个人物十分重要,他之所以与贾雨村“演说荣国府”,就是他暗喻了朱兴隆。难道说,仅凭一个“兴”字就断定冷子兴暗喻了朱兴隆?其实,这个暗喻就与贾瑞胆敢招惹王熙凤的原因所在。

《明实录·太祖高皇帝实录》中说,朱元璋是因为她母亲梦中吃下了一粒神仙所赐白药丸,“口有余香”而生下了朱重八。这就是《红楼梦》中的“冷香丸”,更是宁国府天香楼的“天香”。冷香丸这段“仙缘”,使朱家兴隆,建立了大明王朝,靖江王也因“冷香丸”而做了“月中桂子”,这就是“冷子兴”。

书中的“天香”在宁国府,所以,宁国府才是皇室正统,地位要高于荣国府。贾瑞,字天祥,其实是贾瑞,字天香。朱元璋,字国瑞,“贾瑞”就是假借朱元璋之名。所以,贾瑞是赐予天香之人,宁国府、荣国府都是因为“天香”而荣华富贵的。

贾天祥地位高于宁国府、荣国府,他为什么就不敢打王熙凤的主意呢?既然如此,贾瑞为何死于王熙凤所设的相思局了呢?

贾天祥淫丧天香楼

却说贾敬生日这天,王熙凤看过秦可卿,便去天香楼看戏,途中便撞见了贾瑞。一见贾瑞诡异的言行,凤姐当时就暗发毒誓,一定要整死贾天祥。于是,凤姐设下了相思局。贾瑞不知是计,一步步跌入王熙凤的死亡局中。

贾瑞之死,其实是死于“意淫”,这种死法是王熙凤一手造成的。被王熙凤害死,贾瑞至死都念念不忘凤姐,还给她托梦——贾瑞之死才是《红楼梦》中真正的“淫丧天香楼”。

脂砚斋在“秦可卿死封龙禁尉,王熙凤协理宁国府”这回书中,刻意写了一大段总评,说“秦可卿淫丧天香楼”,“因有魂托凤姐贾家后事二件”,所以命芹溪“删去天香楼一节”。“天香楼”一节真的删去了吗?没有,这一节其实就是“贾天祥正照风月鉴”

脂砚斋在第一回书讲《红楼梦》书名来历时,中间有一则批注,说是:“雪芹旧有《风月宝鉴》之书,乃其弟棠村序也”。雪芹、棠村都是虚拟的名字,否则,脂砚斋就是涉嫌卖友了。《红楼梦》在当时是禁书,既是禁书作者就跑不掉,脂砚斋能点明作者是谁吗?更重要的是,作者说《风月宝鉴》是《红楼梦》的另一个名字,怎么就变成了“贾天祥正照风月鉴”了呢?

上面讲到,贾瑞,字天祥,是假天香,贾瑞又是“淫丧”,合起来解读就是“天祥淫丧”。楼,指的是楼房,也就是《说文解字》中所说的“重屋”。贾瑞之瑞,是朱元璋字国瑞之“瑞”,加上“楼(重屋)”字,其实隐喻的是朱重八亲手创立的明朝为清所亡。

淫,本义是“久雨为淫”,也就是浸水过度的意思。因此,《红楼梦》中“淫丧天香楼”之“淫”,指的就是清朝。薛宝琴在大观园中吟诵的“昨夜朱楼梦,今宵水国吟”,水国,指的就是清朝。这首诗是真真国十五岁女子所作,其中就隐藏了“女真”,十五岁,暗喻永历朝所经历的十五足年(永历十六年,1662年)。《红楼梦》作者认为,朱家皇统灭亡,大明才算彻底灭亡。

《红楼梦》暗写了“贾天祥淫丧天香楼”,点明了“秦可卿淫丧天香楼”,其实就是崇祯之死与永历皇帝之死的两段历史,这两个皇帝一个是自缢的,另一个则是被弓弦勒死的,都是“画梁春尽落香尘”。而在这两个皇帝之间,“兴隆街大爷”的嫡派玄孙中,也有一位皇帝死于缢杀,这个皇帝就是隐藏在“荣禧堂”中的荣穆王之子朱亨嘉。

朱亨嘉在崇祯死后的第二年称帝(监国,代理皇帝),以洪武278年为年号元年,取代了朱洪武,这就是“贾天祥”,假借天香之名。朱亨嘉之所以以洪武为年号,是因为朱元璋在《朱氏世德碑》中把他的先祖朱兴隆,也就是靖江王始祖降为“孟兄”。孟兄是庶出,而真实情况则是朱兴隆、朱元璋兄弟四人都是陈氏太后所生,是一母同胞,朱亨嘉的先祖是嫡长子,他们的父亲就是“仁祖”。既然父亲是皇帝,那就应当是嫡长子继承皇位。

朱亨嘉这是无理取闹,乘南明纷争之际妄图依托桂林靖江王城做皇帝,因为不是朱元璋皇统“正派玄孙”,便假借“天香”之名谋逆篡位。

这段历史折射到贾瑞勾引王熙凤的故事中,就是朱兴隆不希望子孙干这样蠢事。因此,两段“淫丧天香楼”的故事说的是一件事,秦可卿托梦,实际上是贾瑞托梦,告诫凤姐“月满则亏,水满则溢”、“登高必跌重”。

然而,王熙凤却置若罔闻,自己最终却落得个“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的悲惨结局。“天香楼”也因为王熙凤而“忽喇喇似大厦倾”,“家亡人散各奔腾”。

王熙凤有一个赤金盘螭项圈,螭,是没有长角的龙,也就是大蟒,与王夫人起居间的金钱蟒是同一个寓意,王熙凤其实也是“王府人”,掌管荣国府便暗喻她有靖江王的身份。秦可卿死后,“王熙凤协理宁国府”,这就是朱亨嘉自称监国,做大明代理皇帝的暗喻

平儿,是贾琏的陪房丫头,而朱亨嘉死后,他的部下追谥他为平帝,因此,王熙凤就暗喻了朱亨嘉。王熙凤罔顾自家的荣华富贵从何而来,毒设相思局,错失了拯救或者延续荣国府荣宠的唯一机会。

贾瑞之死暗藏贾家“爬灰”

贾天祥这个人物始终与秦可卿有关,两人都是“淫丧天香楼”。秦可卿之死,书中其实写得十分明白,就是崇祯之死,寓意清兵入关,水浸朱楼。贾瑞之死的终极隐喻,则是荣国消亡,靖江王退出历史舞台,贾家“爬灰”。

《红楼梦》中其实没有任何文字写到贾珍爬灰,说贾珍与秦可卿乱伦,可谓牵强附会的臆测。贾家“爬灰的爬灰”,隐喻的是荣国府,也就是靖江王城毁于大火,被烧成一片灰烬。

荣穆王之子朱亨嘉被缢杀后,隆武二年(1646年)六月,隆武帝朱聿键以其堂弟朱亨歅继任靖江王。“三春过后”,也就是永历四年(1650年)十一月,明朝降将孔有德率领清军攻陷桂林王城,活捉朱亨歅,并把他缢杀于民房之中。

永历六年七月,南明大将李定国以大象阵击溃孔有德。王城陷落时,孔有德妻妾上吊自缢(一说自为孔有德所杀)。走投无路之际,孔有德纵火焚烧靖江王府,在大火中拔箭自刎。靖江王城被烧成一片灰烬,这就是薛宝琴“怀古十绝”中的《赤壁怀古》所说的:“喧阗一炬悲风冷,无限英魂在内游”。

贾家集体“爬灰”,靖江王就此退出历史舞台。

孔有德,字瑞图,带领清兵灭掉了大明延续时间最长的藩王,桂林靖江王惨遭“水淫”。孔瑞图之“瑞”,即贾瑞之“瑞”,“见熙凤贾瑞起淫心”,其实也隐藏了孔有德灭靖江王这段历史。

孔瑞图一家惨遭灭门,只逃掉一个名叫孔四贞的女儿。《红楼梦》中,贾宝玉痛恨科举仕途经济,便是嫉恨“孔孟”,孔,指的是孔有德,孟,则是《朱氏世德碑》中把朱兴隆这一派诬为“孟兄(庶出)”。贾宝玉痛骂“四儿”,其实就是痛骂孔四贞。

孔四贞后来投奔了孝庄太后,因而,焦大所骂“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就把孝庄与多尔衮的丑闻揭露了出来。“爬灰的爬灰”,不是说的贾珍与秦可卿之间有暧昧事,而是与孔有德有关的靖江王灭亡历史。

末代靖江王朱亨歅镇守王城,誓死不降,被俘后宁死不屈。因而,《红楼梦》中有“王熙凤知命强英雄”的伏笔,这只末世“凡鸟”得到作者的高度赞赏,她是“脂粉队里的英雄”。

《红楼梦》写罢靖江王灭亡史,继续往下写,一直要写到南明永历皇帝被吴三桂以弓弦勒死。吴三桂一字月所,贾元春月下省亲,林黛玉“冷月葬花魂”则又暗藏了大明彻底终结,贾家“家亡人散各奔腾”的末世劫难。

贾瑞为什么敢打王熙凤的主意?

贾瑞,一个典型的大龄未婚男青年,贾府旁系子孙,别说貌比潘安,才过子建了,连人品都不及格,智商捉急,情商也不在线,他竟然敢打王熙凤的主意……

王熙凤是谁?四大家族王家的嫡女,贾府管家的二奶奶。生的是“恍若神妃仙子”一般的美貌,才干是“脂粉堆里的英雄”,论口齿,“十个会说话的男人说不过她”,赌心机,“少说有十万个心眼子”……

这样平庸的他,怎敢打琏二奶奶的主意?细细分析了一番,我觉得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贾瑞的成长环境

贾瑞已过弱冠之年,却还没有娶亲。这在古代算是大龄男青年了,比如贾蓉年纪应该比贾瑞还小,可是却已娶了亲。

贾瑞无父无母,爷爷贾代儒对他管教得极其严格,却不曾给他张罗婚事。贾代儒是贾府家学的先生,虽是个宿儒,可是一生并无功名,在贾府这样的王侯公府,算得上清贫。

可能正是因为家计艰难,眼光又高,所以导致贾瑞的婚事高不成低不就。

二十余岁尚未娶亲的贾瑞,没见过什么世面,平日里被爷爷管教得严,没机会见到青年女子。见了美艳的凤姐,难免动了垂涎之意。孔子曰:“食色,性也”,“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这是人性。

二、凤姐的假意周旋

初遇凤姐,贾瑞就行动猥琐,言语不堪。面对突然出现的贾瑞,凤姐先是以礼相待,称“瑞大爷”,贾瑞语言轻浮,“嫂子连我也不认得了?”“也是合该我和嫂子有缘……”凤姐假以辞色,甚至“假意笑道”,使得贾瑞想入非非。

对于贾瑞这样的大龄未婚男来说,凤姐好好跟他说两句话,他就难免以为凤姐对他有意。可是凤姐的假笑背后却是这样的内心独白:“这才是知人知面不知心‘呢!那里又这样禽兽的人呢。他如果如此,几时叫他死在我手里,他才知道我的手段。’”

贾瑞于是满怀希望地去王熙凤处“请安”。如果凤姐避而不见,或见了正襟危坐,不与之交接,那么他去几次也许就断了念想。可是凤姐却假意殷勤,让茶让座,笑语晏晏,贾瑞越发认为凤姐有意与他。

不得不说,这是凤姐误导于他。凤姐假意周旋使得贾瑞这无知蠢物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在凤姐,是在戏耍他,报复他,可是在贾瑞,竟然真信了凤姐与他的“邀约”。于是一发不可收拾,入夜后钻入荣府穿堂的贾瑞,没有等到凤姐,却是在寒冬腊月的寒风凛冽中苦等一夜,“几乎不曾冻死”。这还不算,因为夜不归宿,贾瑞被贾代儒痛打三四十板子,又罚跪,罚功课,不许吃饭,真是“其苦万状”。

三、贾瑞的执念深重

苦海无边,回头是岸。稍微有点脑子的人吃了这个亏,怕是也要反省一番了。可是为何贾瑞两日后又去找凤姐?我的理解是,执念成魔。

你永远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此时的贾瑞已经丧失了为人最基本的判断力,他没了理智。倒不是说他天生愚笨不堪,而是被情色所障,他已经沉迷。

事已至此,凤姐见他“自投罗网”,便设下圈套,最终贾瑞丧命。

此外,贾瑞敢打凤姐的主意,自不量力,恐怕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在封建时期,男权社会的体制下,男性本身就有一种因为性别而自带的“优越感”。贾瑞怕是也不例外,所以对凤姐的假意周旋便理所应当地当了真。

贾瑞其人,可恨可怜!

作者:杜若。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少读红楼,为你讲述不一样的名著故事。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