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军队的89式重机枪怎么样?

89式的设计思路比较跑偏,是特殊时代下的产物。轻是这款机枪的第一设计指标,威力和精度倒是其次。总的来说,在今天的解放军陆军中,这款枪的普适性比较差。

评价89式本身的优劣其实意义不大,还要看它产生的背景。它设计研发的年代背景就是,我国陆军尚处于大步兵时代,那个时候连摩托化都没完全实现,机械化更是无从谈起。在这样一种背景下,偏偏又遇上了中口径消亡论,于是军方彻底放弃了中口径机枪的发展,朝着只装备5.8mm和12.7mm两款机枪的方向发展。由于5.8mm通用机枪的压制范围毕竟还是不如7.62mm中等口径机枪,12.7mm也要被寄予能够填充5.8mm和中口径机枪之间的火力空白的厚望。因此12.7mm必须能够被普通步兵连携带,在一线进行作战。这就要求机枪必须轻。

12.7mm的这个口径的机枪,50公斤打底不算过分。苏联的NSV不算三脚架就已经达到了24公斤,算上三脚架超过40公斤,而弹箱和弹链也重11公斤。美国的M2重机枪连三脚架更是达到了58公斤。而89式呢?连同三脚架在内也才26.5公斤。这么轻的目的就是为了能让步兵班携带。而苏联和美国都没有这种需求。了不起是装在车上或者固定阵地防御时才使用。连装甲步兵都不会携带这些大家伙。

NSV和M2重机枪

重机枪这种振动巨大的枪,重量太轻了就意味着部件的刚度不足,势必影响到精度和寿命。89式机枪的精度存在很大问题。由于三脚架过轻,导致机枪在射击时枪口跳动很大,连发射击精度远不如国外同类重机枪,只有将其刚性安装到军用吉普、装甲车或舰船上时,精度才会稍好。但如果装在载具上这么轻的设计没有任何意义,而且也因为枪管和构件过轻的缘故,同样影响着它的精度。

此外,就算重机枪可以由步兵班携行作战,因为弹药和弹药箱的重量没办法减重,也使得可携行的弹药过少。89式一箱子弹50发重7公斤。一个弹药手最多能背4个。一个89式重机枪步兵班能带2挺机枪,但仅能携带400发子弹。2挺机枪400发弹药,估计10分钟都用不上就打完了,火力持续性很成问题。

所以89式配发全军步兵班使用,这是有很大问题的。有相当的场合,其实用不到大口径机枪,而用的上大口径机枪的地方89式的精度又成问题,压制能力要打折扣。

目前看,最适合89式还是山地作战中最能发挥出它本身的作用。因为山地作战视野开阔,最适合89式使用。这时候89的轻量化优势也发挥出来了,别人的山地步兵搬不动重机枪,我们能,这个就是1和0的差别了。一个机枪班在高地架设2挺重机枪的封锁的区域之大,也是平地所无法企及的。

中国军队的89式重机枪怎么样?

如果说机枪是步兵的利刃,那重机枪就是步兵最为致命的神器。在战场上,重机枪能连续长时间射击,压制一大条战线的敌军,还能对轻型装甲车辆进行攻击。自二战以来,各国都有发展自己的重机枪,而我国现今使用的则是1989年研制生产的八九式重型机枪,该枪性能优秀,射程一千五百米,射速每分钟六百发。除此之外,八九式重机枪还拥有其他重机枪所不能企及的优势:非常轻,轻到包含三角架的重量都比其他国家不含三角架的重机枪轻,在可携行度上领先世界,但是谁曾想到,它如此轻的优势,竟然是当初设计时阴差阳错带来的。

当时中央在下达新一代重机枪的设计指标时,因为中国特殊的作战环境和军队现状,要求新重机枪的重量要比苏联重机枪还要轻。本来如此没有什么问题,但是不小心弄错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因为重机枪巨大的后坐力与枪身重量,必须要同时携带三脚架。所以机枪重量分为包括三脚架的总重和不包括三脚架的枪身重,而当时设计师因为这个误会,设计出了连三脚架的重量加起来都比苏联枪身重量都轻的重机枪。

虽然这样阴差阳错之下如此设计,但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八九式重机枪因此拥有非常好的携行性,可以让两个士兵分别背着枪体和三脚架进行快速的机动,因此可以配备到基层班组中去,而不是像其他国家一样需要好几个人伺候一挺机枪。

中国军队的89式重机枪怎么样?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萨沙第9980条回答。

周星驰电影《国产凌凌漆》里面有一段台词。

凌凌漆想吃这家店的豆腐花(豆腐脑),但伙计说今天的豆腐花不新鲜,有臭味。

凌凌漆就想换别的,但伙计说现在只有豆腐花卖。你可以把它当作臭豆腐吃,感觉就会不同了,可以接受。

89式重机枪,你不要去看它的综合性能,只把它当作一种可以发射12.7毫米机枪弹、射程又很远的增强版班用机枪,感觉就会不同了。

89式重机枪诞生于80年代末,有一定的历史背景。

当时是中越战争时期,越军很擅长使用苏制德什卡M38/46式12.7毫米机枪、中国54式12.7毫米机枪(德什卡的中国山寨)和缴获美军的美制12.7毫米,甚至苏制КПВ14.5毫米高射机枪平射,以压制解放军的7.62毫米机枪火力。

我军最初没有大量装备这种机枪,尤其在越南山地转战的时候也难以携带这种机枪(54式高机带护盾全重160公斤,枪身重33公斤,枪架重102公斤),所以吃了大亏。

所以,80年代解放军,很强调12.7毫米机枪不可取代的压制作用。

但是,山地战要求机枪不能太重,最低程度可以像二战时候马克西姆重机枪、日本92式重机枪一样,可以由几个士兵扛着前进,或者拆卸以后扛着前进。

所以,12.7毫米口径且重量较轻的机枪的要求就提出来了。

一种说法是,当时搞到的信息不准确,说苏联要研发出一种全重只有25公斤左右的重机枪。

而中国其实陆地上主要的假想敌就是苏联,所以也要求将新式重机枪的重量达到这个标准。

就当时世界上来说,这个标准根本就是天方夜谭,不可思议的。

上面说到了

54式12.7毫米机枪,枪身重33公斤,枪架重102公斤。

苏联德什卡M38/46式12.7毫米机枪,枪身重33.5公斤,轮式枪架重102公斤。

苏联NSV系列12.7毫米重机枪,枪身重25公斤,枪架重16公斤。

苏联KORD12.7毫米重机枪,枪身重25.5公斤,枪架重16公斤。

美国勃朗宁M2HB型12.7毫米重机枪,枪身重38.2公斤,枪架重20公斤。

美国XM806型12.7毫米重机枪(因性能不符合需要在2012年被彻底取消),枪身重18公斤,枪架重10公斤。

可见,这些重机枪中,只有美国XM806型的重量达到28公斤。但美国XM806型是2011年才开始生产的重机枪,同89式所处的80年代差了20多年,差了几个时代,不能一概而论。

89式重机枪最大特点,就是轻,全重只有26公斤,其中枪身重17.5公斤,枪架重8.5公斤。单单枪架这一项,就可以秒杀全世界其他重机枪。

不过,买东西是一分价钱一分货,重机枪也是如此。

为什么高度现代化的美军,至今还在使用异常笨重的M2HB型12.7毫米重机枪?前后已经使用了快100年!

美军却在在2012年,废除看起来非常轻便且使用很多新技术的XM806型12.7毫米重机枪呢?

主要还是从综合作战能力上考虑。

重机枪为什么笨重?

原因有很多,一是重机枪的后坐力太大,想要稳定射击,保持精度,就必须有一个沉重的枪架;二是重机枪不是轻机枪,需要保持长时间射击能力,必须有厚重的枪管和结构。其他原因还有不少,但终究是为了射击性能。

89式重机枪如此之轻,自然是做了一些性能上的取舍。

89式重机枪最厉害的减重,主要是枪架。

这是一种独特设计的弹性枪架,主要是通过枪架支撑结构的弹性缓冲,来吸收后坐力。

这个设计可以说非常有创意,也可以起到的减重的作用。

本来枪架至少要16公斤,现在减到8.5公斤,几乎减少一半,很了不起。

另外,设计枪身时也考虑到减重问题,采用管退与导气式混合的自动方式。采用这种混合自动方式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减小枪身的后坐冲击力,一方面也是为了减轻重量。

这样枪重减少到17.5公斤,相比同类重机枪少了接近8公斤,也很厉害了。

89式重机枪最大特点就是易于携带。89式重机枪是4个人一组负责,一个机枪手,一个弹药手,一个枪架手,一个附件手(携带备用枪管和部分弹药)。

即便负重最大的机枪手,也只要扛着17.5公斤的枪身,棒小伙还是可以承受的。相反,如果是25公斤枪身,背着它爬山就得吐血。

所以,即便上只要步兵能够去的地方,89式重机枪都能够去。

89式重机枪的威力不错,有很多种12.7毫米子弹,比如89式穿甲爆炸燃烧弹、89式穿甲燃烧曳光弹,另外还有84式脱壳穿甲弹。

89式穿甲爆炸燃烧弹可以在800米距离,射穿10毫米30度的钢板,可以对付各种战术目标。

84式脱壳穿甲弹,可以在1000米距离,射穿15毫米45度的钢板,专门用于对付轻型装甲车辆。

该枪射程很远,有效射程为1500米,可以有效压制各种步兵武器,比如轻机枪、通用机枪等。

今天解放军群的轻型合成部队,包括部分摩步部队,山地部队和轻型高机动部队,很多步兵连都有都火力排,配属一两挺89式重机枪。

摩托化步兵营一般配备一个89式重机枪排,装备6挺89式重机枪。

山地部队、高机动步枪往往无法携带重机枪,所以此举大大增强了解放军轻型部队的火力,可以压制敌人。

只是,凡事有得有失。

89式重机枪采用的弹性枪架虽然减重,但有一定缺陷。在持续射击后,累积的后坐力就会超出弹性枪架的承受范围,枪声剧烈晃动,射击精度就会下降。

虽然不同的子弹精度不一样,但总体精度较差,尤其经常出现离群弹情况,就是有一发子弹会严重偏离之前的落弹点。

一说在400米距离,子弹散布可能达到2.6米。

虽然重机枪是扫射压制武器,对于精度要求不太高,但在400米就有这么大的偏差,只能打装甲车,显然是太差了。

那么,在1000米外的精度就更差了。

另外,89式重机枪很少配备白光瞄准镜、微光瞄准镜,绝大部分使用机械瞄准具,1000米外靠肉眼瞄准,命中率更低。

有意思的是,如果将89式重机枪制作成武器站,固定在装甲车上使用,配备瞄准镜,精度就有较大提高。

这说明,89式重机枪主要的问题还是来自枪架,另外也有枪身过多减重的问题。

实战中,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就是采用连续扫射,覆盖性射击,这也是重机枪的常态。

然而,89式因为枪架原因,不适合持续扫射。

还有,89式虽然枪的重量较轻,可惜子弹一点不轻。89式使用的子弹每发重120克,装60发子弹的钢制弹箱重3公斤。

4人重机枪小组中,本来只有一个弹药手,就要携带4个弹药箱,重达30多公斤,比机枪还重。弹药手苦不堪言,即便如此也只能携带240发子弹。

所以,整个机枪小组根本就带不了多少弹药,无法维持长时间持续射击。

所以,89式重机枪一般只能采用短连射为主,不能像《第一滴血4》兰博那样疯狂扫射,这就导致实战效果不好,火力精度差,覆盖性差。

另外,89式重机枪的枪身结构和枪架都是比较复杂的结构,故障率偏高。对于重机枪来说,由于需要长期射击,故障率一定要低。而89式重机枪就不能满足这个要求!

另外还有一些问题:在装备部队几年后,89式重机枪暴露出一些问题,尤其是有90%的武器在长期使用中出现射击精度下降的问题。经过部队里军械人员的检查和分析,总结出3个方面的故障原因,首先是枪身紧固时发生瞄准线偏移,其次是受弹器盖松动过大(受弹器盖后端突耳与受弹器座存在0.4mm左右间隙),另外枪管在机匣上非弹性的径向松动量在4~5mm左右。他们建议厂家应该改进枪身紧固方式,把表尺座固定位置移到机匣上,并改进枪管在机匣上的连接方式等等。

89式重机枪装备部队以后,有很长时间不受欢迎。

在外贸领域,89式重机枪也缺乏使用场景。

大家都知道,由于现代化军队的摩托化、机械化,甚至出现了大量的空中骑兵部队,重机枪的搭载已经不是什么问题。

即便是阿富汗山地反恐作战,美军架着12.7毫米重机枪的悍马车,也能够到处乱窜。非洲的黑叔叔,也将大口径机枪架在皮卡上乱扫射。

89式重机枪主要是用于诸如山地部队、小规模的海军陆战队以及零散的空降部队,使用场景有限。

大概在2010年前后(2010年左右89式改进了弹性枪架振频与射频的匹配、枪管径向间隙等暴露的问题),对89式的枪架和结构进行了改进,大大提高了射击精度,减少了故障率。可惜此时89式重机枪已经装备了20年,已经到达寿命的后期。

我们平心而论,在没有进行改进之前,89式重机枪是一款有特点但平庸的武器。

2021年前后,解放军出现了新型12.7毫米机枪,就是取代89式的新式机枪。

新式机枪在89式的基础上进行很多改进,性能更为优秀。

就重量上,枪架改进以后又采用复合材料,再减重2.5公斤。

弹药方面也尽量减重:弹药箱和弹链采用高强度的工程塑料制作,重量轻且耐磨耐腐蚀。一个装有60节塑料弹链的弹箱重仅1.2千克。

有意思的是,枪身虽然采用了新型合金材料--钛合金,似乎应该减重,但实际上是没有,反而有所增重。

这说明新式机枪对89式枪身的一些减重方式不认可,反而给与强化增重2到3公斤,以保证射击的稳定性、持续性和精度。

新式机枪的精度有很大提高:在精度方面,新型重机枪采用了枪身浮动结构、前冲击发原理、两级弹簧式浮动机等技术手段,使得后坐力和枪口位移减少了近80%;采用双程输弹设计,枪机后坐时弹体脱链,复进时推弹入膛,输弹冲击小,供弹平稳,降低了枪机在脱链和推弹过程中对射击精度的影响;采用了弹性枪架设计;保留了能够减小武器后坐的膛口制退器等。

中国军队的89式重机枪怎么样?

▲使用89式12.7毫米重机枪的中国陆军官兵(图片来源于:网络)

89式12.7毫米重机枪,全名:QJZ89式12.7毫米重机枪,其是我国自行设计研制生产的一种大口径重机枪。该枪主要用于装备步兵连、营,主要用来消灭敌地面有生力量,必要时还可以作为高射机枪使用。

▲89式12.7毫米重机枪的组成(图片来源于:网络)

89式12.7毫米重机枪,主要由枪身、枪架、瞄准镜、弹链盒4部分组成,全枪重26千克,配有一具白光/微光瞄准镜,其中微光瞄准镜用来在夜间时使用。89式12.7毫米重机枪弹链盒容量为51发,战斗射速≥60发/分,一般在使用时主要以短点射(5-10发)、长点射(11-20发)和连续射这三种射击模式为主,当连续发射100发子弹后,应该更换或冷却枪管,其枪管寿命≥3000发,该枪对地面目标有效射程为1500米,对空中目标有效射程为1000米,可发射包括54式12.7毫米穿燃弹、84式12.7毫米钨心脱壳穿甲弹、89式12.7毫米穿燃曳光弹、89式12.7毫米穿爆燃弹四种弹药,其中当发射84式12.7毫米钨心脱壳穿甲弹时,可在1000距离上击穿一定的敌轻装甲目标。

▲89式12.7毫米重机枪的全貌(图片来源于:网络)

89式12.7毫米重机枪最大的特点其十分轻便,因此可以较为合适步兵的携带,不过也正因为如此付出了射击时稳定性不佳的缺点,故而精度不是太高。不过,随着我国枪械研发制造水平的进步,新一代的重机枪离面世的时间也不远了,届时,89式12.7毫米重机枪也将光荣的完成自己在人民军队中的历史使命。

以上是《军武次位面》为您解答,赞同回答的话,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_^

中国军队的89式重机枪怎么样?

除了“轻”,大概没什么突出优势。QJZ89式重机枪是中国科研人员经过10余年的努力研发出来的一款12.7毫米重机枪,它拥有一个不可多得的“头衔”——全球最“轻”的12.7毫米大口径重机枪。

QJZ89式重机枪整个系统包括重机枪、瞄准系统和枪架组成,它可以对中远距离目标进行火力压制射击。因为采用了诸多新颖的设计,所以QJZ89式重机枪总体性能水平比较高,它的出现说明中国重机枪的研发水平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说起来非常有趣的是,QJZ89式重机枪能够成为全球最“轻”的12.7毫米重机枪完全是被“逼出来”的。当初中国搞错了苏/俄重机枪的总重,把不包括枪架在内的重机枪重量误认为是整个重机枪系统的重量,出于不能落后同行、竞争对手的考虑,最终在研发QJZ89式重机枪确定它的整个系统重量为26.2千克。要知道,85式重机枪/高射机枪的总系统重量达到41.5公斤、美国M2HB .50BMG重机枪的总系统重量更是达到58公斤,而QJZ89式重机枪整个系统重量还不到27公斤,足以见得QJZ89式重机枪减重工作的出色程度。

QJZ89式重机枪装备部队后,由于重量明显更小,所以大幅度提升了部队携带重机枪时的机动性、灵活性,此外还提升了部队携带弹药的能力,持续射击能力更强。

不过,“想要得到什么必须付出点什么”,这一点在QJZ89式重机枪上同样适用,QJZ89式重机枪过于强调减重,导致它的连发射击精度下降。当初QJZ89式重机枪之所以能够大幅度“减肥”,主要是因为采用了弹性枪架。实际上比起85式重机枪/高射机枪,QJZ89式重机枪主要就是减重在枪架上,它的枪架重量还不到9公斤,比传统的20~30公斤枪架轻得多了。

而弹性枪架主要是通过枪架支撑结构的弹性形变来吸收射击的后坐力,当QJZ89式重机枪进行持续长时间射击时,累积的后坐力就会超出弹性枪架的承受范围,那么此时QJZ89式重机枪就不能保证有稳定的射击状态,射击精度也明显下降。所以,QJZ89式重机枪想要保证精度的话,只能避免进行长连射,多以短连射为主。

QJZ89式重机枪是一款进行大胆舍取的重机枪,为了达到减重的目标不惜牺牲一定的精度。这种舍取在武器装备研发历史上非常常见,并没有对错之分,自然不能成为批判否定QJZ89式重机枪的理由。

中国军队的89式重机枪怎么样?

说89重机枪,自然要拿m2老干妈做对比。老干妈精度不错可靠性高,可惜全重100斤,靠人力难以长途机动。

而中国周边,中越,中缅,中印,中阿,中不,中老,中巴,中尼,基本找不到一个能开悍马带着m2老干妈遛弯的地方。

这种地方如果有轻度冲突,不动用空军,直升机和重炮,美国的轻步兵顶多带7.62口径,老干妈和40榴弹机枪都是上不去的。而中国步兵则有12.7口径和30榴弹枪做为支援(可以看美军在阿富汗山区的行动录像,很少见重机枪)。

7.62与12.7的区别是什么呢?12.7的动能是7.62的十倍左右,遇到个砖混房子,7.62只能看住窗口不让敌人露头,12.7穿爆燃弹一枪能捅个好几个窟窿,并产生横向速度100米/秒以上的碎片,飞散火种会引燃引爆燃料弹药装修物料。打上一个弹链,房子基本柱断棚塌冒烟着火,留不得人了。

事实上重机枪的拆迁效果比所谓步兵炮——40mm榴弹发射器还要强。因为后者的高爆弹药基本相当于一颗手榴弹,不具备穿甲能力。

89重机枪是以轻为特色的12.7mm大口径机枪,连发精度低是技术的取舍。至于唯精度论者,可以反问一下,m14精度很高,退休后转行做狙都可以,为啥在越南吃亏没够呢?视野不到50米的丛林,装个八倍镜是准备看蚂蚁上树吗?

士兵不是机器人,靠精确计算概率决定行为。英勇如我军,在越南被几公里外一阵12.7弹雨打散的连队也不少,伤亡未必大,队伍很难收拢,任务基本泡汤。键盘侠们说得轻松,命中率算得明白,真呆在重机枪的落弹区,能尿着裤子逃跑不用人扛都算素质过硬。还想镇静瞄准,用狙击枪找一公里外的机枪阵地?

89重机枪并不是独一份的另类。俄国的kord重机枪,强壮毛子可以平端着射击,精度就不说了。美国也研发了轻量级的12.7机枪,为了精度与重量的平衡,只能把射速降到260发/分——物理定律如此,同时把所有参数做到最高,梦里。

图一 穿爆燃

图二 命中效果

图三 m2稳准狠,下车走几步?

图四 kord抬腿就走

图五 89山顶看热闹,老干妈还没爬上来?

图六 xm312登场,比你89还轻

图七 砖墙无视

图八 7.62和12.7并排齐射房屋

图九 猜猜看哪部分是12.7打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