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格25为什么飞那么快?

苏联曾制造过一款传奇战斗机,他能飞的比导弹还快,他躲避导弹根本不需要什么机动,只需要踩一脚加力就走了,这款战机曾经给了西方极大的技术恐慌,他就是世界上飞的最快的战斗机米格-25“狐蝠”。

他能飞多快呢?有记录的最快速度是3.2马赫,这个数据非常可靠,因为这不是苏联自夸的飞行速度,而是在第四次中东战争中,苏联米格-25R侦察机在对以色列进行侦察时,被以色列雷达记录到的速度。当时,以色列拿这种飞机完全没有办法,因为以色列所有的防空导弹和空空导弹都没有3马赫的射速。

以色列倒是尝试过向苏联侦察机发射空空导弹,当时以色列派遣了F-4“鬼怪”战斗机,挂载AIM-9B“响尾蛇”空空导弹,在雷达锁定米格-25R后,以色列飞行员按下了发射按钮,导弹以红外导引头,追着米格-25就去了。然而,这枚导弹的最大飞行速度为2马赫,苏联飞行员一脚油门,打开发动机加力燃烧室,扬长而去。

米格-25还有一个惊人的技术数据,就是他的最大升限达到了3.7万米,在如此高空,已经鲜有什么轰炸机,美国的B-1B也无非是2万多米高空的最大升限,就连美国先进的SR-71“黑鸟”侦察机也不过3万米最大升限,米格-25都已经飞到了大气层的边缘,再高,机翼就没有用了,毕竟再高300来米,米格-25就能离开平流层。

米格-25能有这样的速度和飞行性能,一方面得益于他的R-15-300发动机,毕竟这款发动机最大推力可达11.2吨,虽然现在看来还不如AL-31FN的推力大,但是在70年代,这个发动机已经是超大推力,当时英国最大推力的战斗机发动机也不过9吨推力。再者,也得益于他的特殊材料,也就是全不锈钢机体。

美国曾经以卫星拍摄到一架飞行器,苏联进行测试飞行,当时测得他的飞行速度为3马赫,美国陷入了巨大恐慌,因为他们根本无法想清楚,为什么一架战斗机能飞这么快,这个速度意味着,这架在美国情报搜集中只能得到“产品84号”称呼的战斗机,可以轻易正面冲过美军防空网络,然后为所欲为。

美国想办法针对这个“产品84号”展开情报搜集,结果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1976年,苏联空军中尉别联科驾驶1架米格-25叛逃到了日本,当时日本也是吓了一跳,一架苏联战斗机以高速冲破日本防空网络,直接降落在机场上,日本还以为自己要被袭击了。

得到了这架米格-25后,美国科技工作者对其进行了里里外外的细致研究,结果发现,苏联人使用了一个最为简单直接的办法,那就是大推力发动机+不锈钢。苏联的材料技术一直没有西方强大,在得到这架米格-25之前,美国还以为苏联使用了什么钛合金之类的高性能材料,毕竟3马赫是要突破热障的,如果材料不过硬,飞机就要被高温解体。

但是苏联人解决耐高温的问题,居然没有用什么特殊的复合材料,而是直接就上了不锈钢,不锈钢便宜、耐热,就是太重了,战斗机一般不会用这么重的材料,都是用铝加上其他材料得到轻质的复合材料,这样飞机就能获得刚性、轻便和耐过载、耐高温了,只是美国没有想到苏联人能这么直接。

米格-25全身80%的外壳都是不锈钢,这架重金属战斗机只有雷达罩和机翼外缘使用了钛合金材料,美国恍然大悟后得出一个结论:米格-25是苏联人为追求极致性能打造的怪物,他完全没有什么太高的科技含量,但是苏联人就是这样,面多加水,水多加面,用推力达到11.2吨的R-15-300发动机,推动这架29吨的飞机飞出了高速度。

当然,米格-25的气动设计也影响了美国人,美国后来研发的F-15“鹰”式战斗机,就是几乎照搬了米格-25的成熟气动设计,等于说,苏联人辛苦研发的结果,最终成全了美国迄今仍然装备的最强四代机F-15,这可真是耐人寻味呀!

米格25为什么飞那么快?

印度曾经有三十年左右的时间,在青藏高原的制空权问题上有极大心理优势。在2000年前后,印度人认为他们的空军战机可以用3倍音速在青藏地区上空自由行动,如入无人之境,这个依仗就是8架苏制米格-25高空高速截击机。

1950年代后半期,米高扬设计局致力于开发一种导弹都追不上的高空高速战斗机。米格-25高空高速战斗机机应该是米高扬设计局最成功的作品之一 ,是苏联航空史上航速最快的量产截击机,航速高达3马赫!1964年,美国首次试飞了一架新的、技术先进的XB-70飞机。尽管首次飞行并不成功(发动机各种故障),但这让美国在航空业处于领先地位。XB-70飞机航速高达前所未有的3马赫。而1961年前苏联米高扬设计局研制了更强大的远程战斗机,1962年该项目代号为E-155P,后来演变成传奇的米格-25高空高速截击机!

米格-25的机身鼻部和机翼前缘使用少量钛合金,其余结构大多为不锈钢,让飞机在飞行过程中可承受高温。尽管米格-25在1965年量产,却到1972年才服役。米格-25也在不间断现代化:增加机翼面积;拆除机翼两端的燃油箱支架等等。自从米格-25服役,美国的侦察机就越来越少在前苏联的边境附近巡逻。米格-25曾创下多项世界纪录,1977年前苏联飞行员A.费多托夫驾驶米格-25实现了37650米的最大升限,米格-25共打破了29项世界纪录。

在苏联使用米格-25前,美国是高速战斗机的领头羊。30年河东30年河西,米格-25的研制不仅是苏联航空业,而且在世界上都迈出了新的一步,之前的战斗机还没做到在提高速度时保持高度的机动性,米格-25截击机做到了,尽管花费了近10年的时间。美国试图用F-14和F-15战斗机“回应”,但在高速飞行技术上这些飞机从未超过前苏联的米格-25截击机!

米格-25战斗机装备R-60、R-40P/T空空导弹,用于空中截击作战。此外米格-25还可以客串高速前线轰炸机,能携带包括FOTAB 100-80航空照相弹、FAB-500M-62炸弹等弹药,即使在2万米的高空投弹也能击中地面目标。其发动机装备P15B-300型涡喷发动机,推力为11200公斤力,燃料消耗率(最小)-每小时1.25公斤。燃油系统有6个机身油箱和4个机翼油箱。主燃料为T-6,备用燃料为T-7P。多亏这个强大的引擎,米格-25的飞行速度才到达3马赫。1972年,苏联米格-25战机首次飞越西奈半岛,飞行速度高速3600公里/小时,让以色列空军连米格-25的尾烟都摸不到。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米格-25是世界上最快、最强大和最现代化的战机。不过在1976年一名苏联空军飞行员劫持米格-25并降落在日本,美国趁机拆卸了这架米格-25截击机,飞机的详细数据曝光了。这导致米格-25重新研发技术,也产生很多型号,如高空截击机型,以米格-25P、米格-25PD、米格-25MP为代表,米格-25PD配备强大的现代化武器,而米格-25MP是米格-31的原型;侦察型以米格-25R为代表,能够高空高速飞行的侦察兵,机上有光电设备和光学设备进行无线电技术、雷达和光学侦察。此外还有米格-25BM、米格-25MR和米格-25RBT等侦察型;战术轰炸机型的有米格-25RB、米格-25RBV、米格-25BM和米格-25RD为代表,RB型可带6枚500公斤炸弹,也可在机身下挂5300升副油箱,米格-25RM是改来专门挂反辐射导弹,用于摧毁敌方地面雷达的改型。

米格-25截击机在许多国家服役,除了俄罗斯,还有叙利亚、伊拉克、利比亚等国家。苏联在1981年开始向印度提供米格-25截击机,分别为6架米格-25RB侦察型截击机和2架米格-25RU教练型。在1999年的印巴卡吉尔战争中,印度的米格-25直接凭借高速突破了巴基斯坦的防空圈,而巴空军却没有一款战机能够跟得上米格-25的速度。当时巴基斯坦空军的F-16战斗机试图击落入侵其领土的印军米格-25RB侦察型截击机,但巴基斯坦空军没有成功,敌机飞的太快了,逃脱了打击。

印军进口的全部米格-25都被部署于Bareyli机场的印度空军第102战斗机中队。在80和90年代,以及新世纪初,印军的米格-25RB侦察型截击机利用高空高速的性能优势,多次执行对青藏高原地区的越境侦察任务。当印度空军的米格-25侦察机飞越青藏高原的时候,中国军队只能在雷达屏幕上看着,除了无线电里的抗议,做不出任何有效地回应。到2006年,米格-25战斗机才最终从印度空军中退役,但还在少量飞行。

在去年印巴空中冲突,印军一架米格-21战机被巴空军F-16战机击落以后,印度空军甚至考虑将退役的米格-25高速截击机进行翻新改装,重新投入现役,期待这款时速高达3马赫的高空高速战机能够撕破巴基斯坦的防空网络,深入巴境内进行侦察或空袭

由于战斗机驻训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原机场,需要从战机本身、勤务保障等方面进行大量的改进和准备工作。所以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空军在青藏高原的防空力量很薄弱,无法实现全时全天候的拦截。直到2011年,我国国产三代双发歼-11、单发战机歼-10战机才首次在海拔4500米和4200米的机场降落,这标志空军具备高原全域作战能力。如今,空军的苏-27、歼-11系列、苏-30MKK、歼-10系列、飞豹等战机都先后完成了高原驻训。所有主力机型全部完成进藏轮训和战备值班任务,包括投掷精确制导武器的高原地区空地打击演习也频繁举行。印军妄图霸占青藏高原天空的臆想,一去不复返了。

米格25为什么飞那么快?

米格-25(狐蝠)快到令人难以置信!

第四次中东战争,F-4(鬼怪)朝米格-25发射了一枚空空导弹,令人无比震惊的一幕出现了,米格-25仅仅直线加速,就轻松甩开了导弹的锁定追踪,这在当时,简直是不可能存在的事情,米格-25因此一战成名。

不仅如此,米格-25还能在3万米高的天空执行任务,终结了美军在大气层内肆意侦察苏联的局面,就连美军引以为傲的SR-71黑鸟高空高速侦察机,也是米格-25狐蝠的囊中之物。

不过随着米格-25飞行员的叛逃事件,西方国家终于知道了米格-25速度如此之快的奥秘!

米格-25的研发背景

美苏军事较量的巅峰期在20世纪70年代,苏联版图太大,美国就经常经常派侦察机前去“骚扰”,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研发的“黑鸟”(SR-71)。

“黑鸟”(SR-71)采用了当时最先进的技术与材料,配备了红外和电子探测器、AN/APQ-73合成孔径侧视雷达,短时间内就能完成侦察任务。

“黑鸟”(SR-71)的最高巡航速度高达3马赫,飞行高度为2.4万米,而且整个机身都是雷达吸波材质,内倾的双斜角设计还能进一步避免强化的雷达反射直角。

以当时全球的军事水准,没有任何一款战斗机、截击机能追上“黑鸟”(SR-71),就连防空导弹都有点束手无策。

美国派“黑鸟”(SR-71)进入苏联侦察,完全可以用“如入无人之境”来形容,作为另一巨头的苏联,怎么能容忍美国的这些行为。

所以苏联领导人紧急下令,立刻研发比“黑鸟”(SR-71)更高、更快、更远的截击机,如若再犯,势必要将其打下来!

于是米格-25应运而生。

米格-25(狐蝠)有多厉害?

米格-25机身长约22米,高5.7米,双翼展开的宽度约为14米,面积约为56平方米,整体重量为1.5万公斤,虽然看着笨重,但实际速度却快的令全球震惊。

传统米格系列战机配备的是15K实验型涡喷发动机,此款发动机增压力小,涡轮耐热度不高,动力有点差强人意,对标美军“黑鸟”(SR-71)肯定是不够的。

所以米格-25配备的是新型R-15-300发动机,最大推力可高达86.24千牛,设计师为了飞的更快更灵活,对米格-25的外观特意大胆创新了一番,例如机身两侧的矩形斜切超音速可调进气口、双发双垂尾和梯形小展弦比机翼等等。

在高动力下,米格-25的最高速度可突破3马赫,航程可达3000公里,最大作战半径约为1300公里。

虽然米格-25是截击机,但同样具备不俗的战斗力,在航电系统方面,米格-25配备了旋风a火控雷达,探测距离可超过120公里,还具备很强的抗干扰能力,一般情况下,米格-25会携带两枚射程50公里的R-40T红外制导导弹和两枚射程75公里的R-40R型雷达制导导弹。

R-40导弹具备优秀的方向稳定性,即便米格-25在极速飞行下,R-40也具备高超的精准性。

在20世纪70年代,米格-25的速度简直就是北约国家的梦魇。

米格-25的秘密因飞行员叛逃事件被揭开

自从米格-25被研发出来后,苏联就开展了严密的保护工作,西方国家对于这款速度极快的米格-25既恐惧又好奇,他们一直想弄清楚里面的构造,但苦于没有机会。

可惜米格-25的秘密,从1969年到1976年,只保守了7年,因为在1976年,苏联发生了米格-25飞行员叛逃事件,米格-25的神秘面纱也被西方国家给揭开了。

但是当他们真正揭秘米格-25后,又出现了两种声音,一种则认为米格-25大胆创新,有点化腐朽为神奇的意思,另一种则是对米格-25充满了不屑。

1976年9月6日下午13时11分,日本航空自卫队突发警告,内容是一架神秘飞机出现在北海道西方约180公里处,并且正在快速接近日本!

很快,多个雷达系统都发出了同样的警报,日本慌了,他们紧急联系美军进行确认,得到了答案却让他们更慌,因为这架神秘飞机并不属于美军,难道是敌袭?

13时16分,日本紧急下令派三泽基地第302飞行队紧急升空拦截。

4分钟后,两架F-4EJ“鬼怪”双座超音速战斗机立即前往相关空域,没过多久,两架F-4EJ就捕捉到了神秘飞机的目标信号,但也仅仅捕捉到了30秒而已,言下之意是,这架神秘飞机轻而易举的躲过了F-4EJ的搜捕拦截。

就这样双方多次你追我赶,日本即便在有地面雷达的帮助下,也束手无策。

13时47分,这架消失的神秘飞机突然出现,并且对准函馆机场跑道下滑,接着一个飞行员缓缓从座舱中出来。

足足过了8分钟,F-4EJ才赶来,日本飞行员一眼就认出了眼前这架飞机,赫然就是鼎鼎大名的苏联米格-25,不仅能突破3倍马赫,还能在3万米的高空中飞行。

这让日本大喜过望,苏联最神秘的米格-25竟然送上门来了!

苏联军方得知米格-25飞行员叛逃后震怒,多次紧急催促日本归还米格-25,但日本和美国自然不肯放过如此宝贵的机会,于是连夜找来专家对米格-25进行“揭秘”。

经过一番调查,结局太出于意料,因为令北约国家胆寒的米格-25,机体70%竟然是不锈钢!米格-25能具备高强度耐高温的原因就在于此。

更令人意外的是,在拆解完米格-25后,日美专家发现米格-25用的都是很普通的设备,甚至美国人看到后都感觉有点落后,但就是这些很普通的设备,在苏联人手里却组装出了性能卓越的超高音速截击机,各项指数完爆美国“黑鸟战机”。

米格-25的辉煌与落幕

之前苏联对米格-25一直秘密保护起来,但随着飞行员的叛逃事件,米格-25的秘密也被美日了解的差不多了,无奈之下,苏联只能对外售卖米格-25,很多靠石油发家的中东国家都纷纷购买。

第四次中东战争,米格-25不仅甩掉了F-4战机的围追堵截,还凭借超高音速成功躲开了AIM-响尾蛇导弹,米格-25一战成名。

1991年,海湾战争爆发,美国空军配备了最顶尖的技术,这是一场实力严重不对等的战争,在空军方面,伊拉克派出的是20、30年前的苏联老将米格-25,而美军驾驶的是最新研发的F/A-18C战斗机(大黄蜂)。

开战后,伊拉克空军纷纷被击落,只有米格-25组建的“狐蝠群”冲散了美军战斗机轰炸编队。

而且在交战时刻,伊拉克飞行员驾驶着米格-25,直接冲向美国著名飞行员麦克尔·斯科特·斯佩泽尔中校驾驶的“大黄蜂”。

还没等斯佩泽尔中校有过多反应,一颗导弹就朝他轰来,当他想转身时,驾驶的“大黄蜂”就已经被击中了。

美空军嗤之以鼻的老式米格-25,竟然能击落最先进的F/A-18C,这一消息传开来后,米格-25再次得到了全球的肯定,这也是米格-25狐蝠最后的告别。

因为在1985年之后,苏联就停产了米格-25,不管怎样,米格-25还是曾经划过北约上空的一颗流星,虽然耀眼的光芒十分短暂,但也曾辉煌过。

——END——

米格25为什么飞那么快?

因为发动机牛啊,米格-25向世人完美诠释了什么叫,只要推力大,板砖飞上天。

提起苏式战机,我们首先想到的应该就是苏-27了,其乃是苏霍伊的巅峰之作,集实用和美感于一身。其更撑起了我国战机工业的半边天,“沈霍伊”至今都还在吃苏-27的老本。不过要说最能够代表苏式装备风格的战机,那一定是非米格-25莫属了,因为它足够简单、粗暴、实用。

米格-25出自米高扬设计局,是一款高空高速战斗机,主要被应用于高空截击与侦查。其于1958年开始研发,1964年试飞、1969年服役、1984年停产。

作为米高扬设计局的代表作品,米格-25可以说是极具特点。首先在外形上,米格-25并没有像大多数战机那样,去追求俊郎飘逸的线条美感,它的躯体是非常硬朗的。比如宽阔的机体、粗长的机鼻、劈尖的垂尾、方正的两翼气道……总而言之,在米格-25身上,几乎是看不到任何的流线美感。

不过话说回来,有时候丑到极致也是一种美,米格-25棱角分明的外形,如果看顺眼了,倒也称得上是暴力美学的一种体现。

当然了,关于米格-25飞机外形的美丑,苏联人并不在乎。他们在乎的是这款战机具备怎样的性能。就如同当年的t-34坦克、ak47步枪一样,实用才是硬道理。而米格-25并没有令他们失望,这架战机的性能参数,在当时几乎是已经达到了其设计要求的极致。

作为一款高空高速战机,米格-25的最大飞行速度可以达到3.2马赫,且飞行高度超过两万米。这不仅仅是普通的截击机需要仰视的存在,就连以高空高速著称的美国SR-71“黑鸟”侦察机,都只能甘拜下风。是故,米格-25也一度被认为是SR-71的克星,令美国人头疼了许久。

事实上,米格-25的速度不仅仅能在战机中称雄,连专门对付战机的空空导弹,那也只能是望着米格-25的尾翼叹气。没办法,米格-25太快了,连导弹都追不上,要知道目前美国最新的AIM-9X响尾蛇导弹,其速度也不过3马赫。

当然,这不仅仅是理论上的数据推论,更有实战的证据。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初的中东,米格-25就上演过一次和导弹赛跑的好戏。当时正值战争前夕,埃及方面请来了四架米格-25R执行针对以色列的侦查任务。

在执行任务期间,一架米格-25R被以色列的一架F-4战斗机发现,当时一枚AIM-9响尾蛇导弹便冲着它飞了过来。然而,接下来出现的却是令F-4战机飞行员终生难忘的画面。这架被他导弹锁定的米格-25,没有做什么机动规避动作,也没有释放热焰弹干扰,仅仅就是一个简单的直线加速,便离开了,完全没把自己的导弹放在眼里。

米格-25如此夸张的速度,令美国的一众专家感到疑惑,它凭什么能这么快?

其实这得归功于苏联强大的发动机和材料技术。咱们都知道,一架飞机的速度,主要取决于发动机。俗话说得好,只要推力大,板砖飞上天。米格-25装备的两台R-15-300加力涡喷发动机,可以为其提供强大的推力。当然了,飞机的机身材料也是不能忽略的。一般来讲,对于高速飞机的战机,其机身结构要采用耐热的金属材料。因为飞机在飞行过程中,会与气流摩擦生热,如果机身材料无法耐热,那么就等着空中解体吧。

而米格-25有着超过3马赫的飞行速度,其在飞行过程中与气流产生的高温,是一般的铝合金材料无法承受的。所以,米格-25所用的材料一定不一般,当时的美国专家们,一度认为是如同他们的黑鸟侦察机一般,采用低重量、高强度的钛合金作为结构材料。

这可太夸张了,要知道在当时钛合金可不是一般人能玩得起的,连财大气粗的美国人也只敢用来造黑鸟。苏联人居然敢用在大批量生产的截击机上,显然是不可思议。除非苏联人是突破了大型钛合金部件的加工技术,降低了成本,或者找到了新材料。

正是因为米格-25背后所隐藏着的一系列黑科技,让美国人对其十分忌惮,同时有着极大的兴趣。美国国防部长谈到这种飞机时说:“它可能引起西方武器装备和战略的根本改变。”

1976年,苏联飞行员别连科驾驶着一架米格-25叛逃到日本,美国人终于见识到了米格-25的真身。不过,一番研究下来,结果令他们大失所望。米格-25其实并没有他们想象的那么牛。

R-15-300发动机的推力大是没错,但是使用寿命却比较短,基本上1000小时过后就要大修。事实上,这还是改进之后的结果,当初第一批量产的发动机寿命竟然只有150小时。而米格-25机体所用的材料也不是什么钛合金,而是不锈钢。当时苏联人的钛合金技术根本就不成熟,只能想到用不锈钢代替。而用不锈钢做材料,虽然解决了耐高温的问题,但是重量却大大增加了。这也是为何苏联人会选择R-15-300这样的寿命较短的发动机,就是看中了他的大推力,能够将这对钢板送上天。

此外,如此之大的重量,以及超快的飞行速度,使得米格-25的低空性能及机动性非常差,转个弯都费劲,因此也被许多人称为直线战斗机。此外,大推力发动机所带来的油耗是非常惊人的,这使得米格-25航程受限,作战半径只有1100多公里。而以上的诸多缺点,也使得米格-25一度跌落神坛,甚至被认为是米高扬的败笔。

其实,这是对于米格-25的误解,即便是有着这些缺陷,依然不妨碍他成为一款十分优秀的战机。毕竟大家要清楚,米格-25设计之初的定位就是一款高空截击机,是为了苏联国土防空而服务的,他的主要设计都是为了对付黑鸟侦察机这样的高空目标,进行高空作战,不需要去和其他的歼击机进行“近身肉搏”,空中缠斗。所以我们看到米格-25连机炮都没有装,只装载了负责巡逻侦查的大功率雷达,以及专打黑鸟的R-40 远距空对空导弹。

这样的作战定位,使得米格-25不用过于去考虑机动性和低空作战能力,甚至连较短的航程都可以接受,毕竟我只是防空。

所以,米格-25虽然不是传说中的那般黑科技满满,但却在单一用途上做到了极致。其乃是前苏联唯一能截击美军黑鸟侦察机的战斗机,堪称天敌。纵观苏式各型战机,能够找出其他如此豪横的战机吗?

所以,米格-25依然称得上是一款极具代表性的传奇战机。无论是彰显暴力美学的整体造型,还是全钢打造的机身结构,亦或是堪称逆天的动力系统,都足以载入史册。

米格25为什么飞那么快?

二战之后,苏联一跃成为超级大国,成为冷战中为数不多能跟另一个超级大国美国叫板的国家。

冷战期间,为了压倒对方,两个超级大国疯狂展开军备竞赛,高精尖武器层出不穷,让人眼花缭乱。

作为华约的带头大哥,苏联研制出不少让美国瞠目结舌、望尘莫及的尖端武器,其中米格25就是其中代表。

米格25身上有很多亮点,其中最为人称道的还是它的速度。

电影《功夫》中有一句经典的台词:“天下武功无坚不摧,唯快不破”。

意思就是说:只要你的速度够快,就能达到没有弱点的地步,就能打得对方措手不及,防不胜防。

而米格25 就是如此,快如闪电、疾如流星,让人望尘莫及。

具体地说,米格25的速度,连当时美国拥有的最快的导弹都赶不上。

那么,米格25的飞行速度为什么会这样快,其中有什么奥妙?

苏联人为什么要研制米格25?

俗话说,人都是逼出来的;米格25也是如此。

1960年,从苏联传来一个惊人的消息,让对手无比头疼,称雄数年的美国U2高空侦察机被苏联击落,飞行员鲍尔斯成功跳伞后被俘。

U2的被击落,刺激了美国人,逼得他们加速研制跟先进的侦察机。

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一款秘密武器问世,它的名字叫中情局A-12牛车单座型高空高速侦察机。

一般来说,各国都要给自己的飞机起个高大上的名字,而美国人这次非常低调,偏偏起了个“牛车”的名字。

其实美国人这样做是别有用心,为了掩盖这种飞机的高速,避免刺激对手,尤其是苏联。

这种飞机是一款高空侦察机,侦察机是在别人地盘,即进入别国领空侦察的,一旦被发现,对方肯定会去拦截,还要不惜代价打下。

但是如果速度足够快,导弹都赶不上,那对方就只能干瞪眼,拿它没有办法,让它如入无人之境。

牛车侦察机的巡航速度能达到3.29马赫数,能升到2.7434万米高空侦察,对方雷达很难探测到,被发现了导弹也很难打得到。

侦察机不是战斗机,必须低调,不然别人就会找出对付的办法。

因此美方不敢高调,把如此快速的侦察机命名为牛车,以掩人耳目。

但实际上没有不通风的墙,克格勃无所不能、无孔不入,还是很快就掌握了这款侦察机的数据。

事实上,牛车在研制阶段,动态已经被苏联人听到了风声。

如此一来,苏联军方倍感压力。

就在莫斯科感到压力山大的时候,美国又一款先进飞机开始研发,它就是后来被中国翻译为“女武神”的XB-70战略轰炸机。

它是一款超音速战略轰炸机,速度可以达到3马赫,创造了轰炸机速度的世界纪录。

之前美军装备的是大名鼎鼎的B52轰炸机,时速还不到一马赫;而苏联当时的截击机速度在2马赫左右,如果B52进入苏联领空执行轰炸任务,可以被苏联战机轻松拦截。

但是,女武神问世之后,苏联战机拿它就没有了办法,只能眼看它横冲直闯。

要知道战略轰炸机携带的不是糖果,而是核弹头,这样下去那还了得?

如此一来,美苏的战略平衡就打破了。

虽然因为种种原因,它实战能力不行,始终没有量产和服役,没有问世就宣告死亡,但是它研发的消息给了莫斯科很大刺激。

就在莫斯科惊魂未定的时候,又有坏消息传来,美国正在研制新型高空侦察机——A-12高空高速侦察机,即黑鸟高空侦察机。

如此一来,莫斯科高层坐不住了,不能让美国人领先,我们也要搞高速飞机,而且要超越美国。

特别是要研制高速度的截击机,要让美国高速轰炸机有所忌惮。

米格25就是在这种军备竞赛的背景下,开始研发的。

主打设计的,是米高扬设计局,设计师为米高扬和格列维奇。

提起他俩的名字如雷贯耳,米格21、米格23这些称雄世界的战机都出自他们的手笔。

因此他们设计的飞机,分别以两人名字开头的第一个字母命名,合起来就是米格。

当时两人从事飞机设计有近30年的历史,都才华横溢,把高速、高空当做他们追求的目标。

然而设计高速的飞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它跟之前的飞机不是一代的,要克服许多难题,攻克很多难关。

换言之,新一代的飞机是一场革命,需要采用很多新材料新技术,要有所突破,才能实现高速的目标。

首先要解决的是动力问题,发动机功率要达到,要有高转速,才能有高速度。

因此设计师以当时为高空无人驾驶飞机研制的低增压比试验型涡喷发动机15K为基础,然后进行改进,满足高速要求。

负责发动机改进的,是米库林/图曼斯基设计局,他们按米格-25的设计要求进行改进。

一是需要增大喘振裕度,喘振裕度是控制发动机的进气口流量的,进气流量足够大,才能保持工作效率,让飞机速度始终保持在理想范围。

而保持进气流量的关键,就是压气机,它就像发动机的心脏必须跳的足够快。

为此,他们修改了压气机,以适应高空工作。

他们需要解决的第二个问题是燃烧室,燃烧室的意义在于能在同样时间内烧更多的油,把飞机发动机的推力提高到一个满意的水平。

飞机速度的大小,就在于燃烧室油耗能不能上去。而燃油量越大,引起的震动越大,而震动大会影响发动机稳定,必须既要保持能量燃烧,又要尽可能降低震动。

为此,设计师然后重新设计了燃烧室,涡轮前温度提高了50,消除了加力燃烧室的燃烧振动。

经过反复调试,他们为米格25安装了5级压气机和1级涡轮的加力涡喷发动机,增压比达到了7,最大推力达到86.24千牛,加力推力达到了109.76千牛。

设计师解决的第三个问题是,飞机在实战中,因为情况变化,需要向高空迅速爬升的时候,需要的供油瞬间加大,从小油门突然调整到大油门。

小油门时,发动机的供油量只有150公斤/小时,而大油门时,需求迅速增加100倍,提升到15000公斤/小时。

不过汽车提速慢,对汽车的影响不大。

而飞机如果不能保证供油,就会抛锚吊链,甚至会出现发动机空中停转的现象,这对飞机来说是致命的。

为了保证发动机瞬间加油满足要求,他们将液压机械推力调节系统,改为RRD-15B综合多功能电调系统。

该系统能自动监测6个参数,保证稳定工作。

不仅如此,他们还将飞机燃油系统中的主要执行机构也由液压助力器改为电磁阀 。

如此一来,发动机功率上去了,推力满意了,飞机就能实现高速度。

速度解决了,还要将飞机外形设计更为合理,减小空气阻力,不然的话速度还是不理想,发动机优势不能完全发挥。

之前的米格系列战机,都是传统后掠翼布局,它的短板是飞行的时候,飞机空气阻力大,是提升速度的瓶颈。

为此,米高扬的工程师采用中等后掠上单翼、从两侧进气。

如此一来,就解决了空气阻力的难题,为提升速度打下基础。

迄今为止,飞机接下来需要解决的,就是飞机材料。

原来的飞机,基本上采用的都是铝合金材料,铝合金的优点是重量轻,可以提高飞机速度,降低油耗;但是缺点是强度低,熔点低。

在低速的情况下,当然没有问题,但是飞机要保持超音速,尤其是将速度提高到3倍以上音速的时候,问题就来了。

因为飞机速度越快,机体与气流的摩擦力越大,飞机表面产生的温度越高。

数据显示,米格的第一代超音速战斗机米格-19在零摄氏度的空气中以1.3马赫的速度飞行时,机头与气流摩擦产生的温度达到74摄氏度。

而在以2.05马赫速度飞行的米格-21上,这一温度上升到109摄氏度。设计师测算,如果飞行速度达到马赫,这一温度将达到300摄氏度。

而飞机铝合金的熔点只有660度,而它能够承受的速度,只有150度左右。

在300度的高温下,飞机各项性能都会发生改变,飞机外表就可能变形。

换言之,如果飞机依旧采用铝合金,材料极可能承受不了,必须使用耐热金属材料。

因此只能采用耐热金属,但是材料还不能太重,那样的话会增加油耗,也会影响飞机速度。

经过反复挑选,最后米格25机体采用了钛合金,其熔点为1668度,比铝合金高了2.5倍。

为了担心发动机在高速工作状态下,产生的近千度的高温影响到飞机内部,发动机舱用镀银的防热隔板包住,每架飞机耗银5公斤。

1964年,凝聚了苏联设计师心血的米格25横空出世,时速达到了3马赫,升限达到了2.7万米。

它是世界上第一款突破3马赫的高空高速战斗机,因此被载入史册 。

苏联研发的米格-25战机拥有多个版本,大约生产1200架,其中有60%是侦察机,有10%是双座教练机,只有30%是截击机。

在第四次中东战争打响之前,米格25大放异彩,不但以色列使用的鬼怪战机望尘莫及,就连地对空导弹都追不上它,让西方国家为之震惊。

对于米格25 的构造,五角大楼一无所知,不胜惶恐。

直到1976年9月6日,苏联飞行员别连科驾驶一架米格-25战斗机叛逃,在日本函馆民用机场降落 ,美国人才得知它的全部秘密。

客观地讲,米格25不是十全十美的作品,也有不少缺点,比如油耗大,中低空作战时机动性差等,但总体上讲,它做到了三马赫,三万米两个核心指标。不失为一款优秀的侦察机和截击机。

米格25为什么飞那么快?

梁老师说事为您回答这个问题。

看到这个题目,首先就想到了米格25的一个梗:“如果可以的话,麻烦你追上我再说!”

从这个梗中,我们不难发现米格25的速度是毋庸置疑的,在米格25的时代里,别说哪个国家的飞机想要追上米格25,就连导弹都没有这个能力。

所以当有什么导弹向米格25打过来的时候,米格25都不用做什么规避动作,释放诱饵弹之类的事情,只要给点油,轰着油门走直线直接往前冲就完了,保证导弹没有那个能力碰到米格25。

这样的事情,听起来貌似很夸张,导弹不就是针对飞机的吗?还有追不上的事?别稀奇这不是夸张的说法,还真就有发生过的。

比如在1971年的时候,米格25就遭遇到这种情况,当时的米格35支援埃及,为他们做侦察任务。

当时侦察的地方是被以色列占领的西奈半岛,结果在这个侦察任务执行的过程中,米格25就被以色列的雷达给捕捉到了。

于是以色列派出F—4鬼怪战斗机进行拦截,F—4鬼怪当时瞄着米格25就是一发响尾蛇空空导弹(2.5倍音速的速度),结果米格25就是加了个油门,来了个加速,直接就跑掉了。

再有就是,2003年第二次海湾战争爆发的前夕,米格25进入到沙特阿拉伯的领空进行侦察,而且米格25还大胆的深入了六十公里的距离。

当时的美国空军发现了这架米格25,立马就派了他们的F—15升空进行拦截。结果等到F—15飞过去的时候,美国飞行员连米格25的影子都没有看到。

在这里必须说明一点,在苏联的米格25出现之前,战斗机的最高飞行速度就一直把控在美国人的手里。

所以当米格25以三倍音速的姿态出现在世人面前,这些国家不惊讶都不可能的。

就算是后来,美国人用F—14和F—15做出向应的还击,但在高速飞行这块,美国人至始至终就没有超越米格25的速度。

接下来我们就说说米格25。

话说米格25第一次向世人展现身姿,还是在1967年的时候,当时的莫斯科举行十月革命五十周年航空展。在这个航空展览上,苏联在空中表演中,就出动了四架米格25。

米格25那种风驰电掣的感觉,就让西方武官们感到有问题,太快了,当他们知道这种飞机的速度达到了三马赫,也就是三倍音速的时候,这些武官全部惊讶不已。

(注:在中东战争中,以色列用雷达捕捉到了米格25,最终他们通过这个记录,算出米格25的速度是3.2倍音速)

在这之后的十年里,米格25创造了多个世界记录,比如八项飞行速度,九项飞行高度,以及六项爬升时间。

所有的这一切,西方国家的飞机只能望尘莫及。

所以说,米格25吓坏了西方国家,真心一点都不过分,以至于这些国家挖空心思的想要搞清楚米格25,但因为苏联对于米格25的保密工作做的相当到位,这些国家一点机会都没有。

不过有一个成语说得好,百密一疏吗?米格25的机密被泄露了,这是谁都没有想到,就连美国人都感觉这事都是天上掉馅饼的事。

怎么回事呢?话说在1976年的时候,发生了苏联空军中尉别连科叛逃事件,这个家伙当时驾驶的就是米格25,这才让西方获得了米格25的资料。

当时可把美国人高兴坏了,他们把整个米格25大卸八块,拿回去做研究。

当美国人看到可望而不可摸的米格25的时候,又把美国人给惊讶坏了,原来,他们看到的米格25根本就不是什么高科技产品,而是一些落后的技术拼凑起来的东西。

就不说米格25这个壳子是什么高科技材料,根本就是大街上就可以买到的不锈钢材料,更加过分的是,米格25使用的两台发动机居然也是钢的。

那么米格25为什么使用不锈钢材料呢?机壳使用不锈钢,主要是为了不锈钢的硬度和耐高温,米格25在高速飞行的时候,机壳的温度可以达到三百摄氏度。再有就是便宜,米格25的一个指标就是尽可能地压低生产成本。

接着美国人看到,米格25的机体处理的也不是很好,柳钉头都在外边露着呢?至于飞机上的焊缝更是人工焊接,整个座舱简陋的不像话,除了正前方那些个仪表盘之外,周围就没有什么像样的东西。

说道这里,很多人就会产生一种怀疑,那么米格25既然如此的不堪,他又是怎么飞出让人吃惊的速度呢?

米格25的速度问题

米格25之所以能飞出3倍音速的速度,最主要的原因是依赖于他的发动机。

这款发动机叫R—15B—300单转子涡喷发动机,它有三种工作模式。

三种模式使用的模态还不一样。

什么是模态呢?这个解释比较绕,简单地说一个机械结构在一个频段内的震动,所表现出来的一些特性,比如频率,阻尼比,模态震形等等。

那么飞机使用的速度范围不一样,震动就不一样,产生的一些特性也就不一样。

所以三种工作模式就对应了三种模态,其中第一模态的内径是九百四十五毫米,第二模态的内径是一千一百一十毫米,第三模态的内径就达到了一千一百其实毫米。

而当米格25速度进入到1.5倍音速的时候,就已经进入到第三模态。

说道这里,有些细心的人,其实应该发现了问题,米格25说好的是三倍音速,怎么到了1.5倍音速的时候,就直接进入到第三模态了?有问题!

没毛病,这也是美国人为什么说米格25,是一些落后的技术拼凑出来的原因。

怎么说呢?米格25在用一点五倍音速飞行的时候,其实已经进入到了全加力模式中了。

而米格25如果想要高速巡航,它是有一个标准,只能在2.35倍音速上进行巡航,如果再高的花,就有了时间限制。

比如当米格25进入到2.4倍音速到2.65倍音速之间飞行的时候,这个维持时间最好是在十五分以内。

如果在2.65倍音速到2.83倍音速之间飞行,只能维持五分钟而已。

至于超过2.83倍音速的话,只有最紧急的情况下才能使用的,因为在这种速度下飞行,米格25不仅相当耗油,而且米格25的发动机已经有了报废的可能性。

说道这里,我们不免会想起,文章开头的介绍。

F—4鬼怪拦截米格25的事情,结果米格25以3.2倍音速的速度跑掉了吗?

这个事,其实仅仅是一个开头部分,叛逃的别连科非常得意地给出了解释,这个解释就是故事的后半段发生的事情。

因为这一次加速的逃离,造成了米格25的油料消耗得太快,仅仅够米格25勉强降落,这还不算什么,米格25身上的两台发动机直接就被宣布报废了。

原因就是发动机的叶片,因为在高温的作用下被烧毁了。

这也是为什么米格25的发动机使用不锈钢制作了,原因是这种材料便宜还耐高温,当然最大的缺点就是太重了,这也是美国人没有想到的地方,他们一直认为米格25采用了什么先进的复合材料。

这也是为什么米格25在巡航的时候,最高只能以2.35倍的音速进行巡航的原因,速度再往上提高的话,叶片需要承受的温度就会更高,而使用时间随着速度的提高也变的越来越短,到了三倍音速的时候,基本上发动机就已经报废了。

而且根据别连科所携带的飞行手册,能看得出来,如果米格25的速度超过了2.83马赫,不仅要面对燃油快速耗尽,发动机报废的问题,安全性也会出现问题,飞机的机体开始剧烈的抖动起来,飞行也会不稳定的。

这也是为什么米格25R体重是二十吨,但携带的燃油却达到了二十吨的原因。据说,安装在米格25R机腹的副油箱,容量相当于一架米格23的内油。

毕竟米格25高速度,随之而来的就是喝油大户的出现。

所以说米格25是有三倍音速的速度,但要推上这个速度,首先要考虑一下米格25剩余的燃油,够不够飞回去,然后考虑一下这个速度要维持多长时间,时间太长会不会来个机毁人亡,最后在考虑一下发动机会不会报废的问题。

那么揭开米格25的神秘面纱之后,我们是不是就可以认为米格25就一无是处吗?

当然不是,米格25既然能进入到三倍音速,不管发动机如何,它确实做到了。

接下来我们来说明一下米格25的优点。

在美国人对米格25有一个初略了解之后,美国人和叛逃者别连科一样,对米格25充满了鄙夷。

但随着美国人对米格25深入的研究之后,他们才发现根本就不是他们想的那回事。

话说苏联因为走错了弯路,向着晶体管的方向发展,造成了一些技术上的劣势,而且一些工业品确实不行。

但就是这些不行的工业品,苏联确实造出了高速战斗机,这是不可辩驳的事实,而且米格25的造价是远远低于美国当时的大型高速战斗机F—4的。

就光这一点,米格25就有骄傲的资本。

其实美国人在仔细研究米格25之后,他们也发现了一个现象,米格25在温度最高的地方使用了钛合金材料之外,其余能够用钢材代替的大部分都用钢材代替了,而一些个非机构性的地方却使用了铝材。

这说明,苏联人再造米格25的时候,是经过精打细算的,也在想办法减轻米格25的重量,以及尽可能地压低它的成本。

至于之前,美国人看到米格25铆钉头突出的问题,看起来非常的粗糙,其实这些都是不会对飞机气流产生影响的地方才出现的现象。

除此之外,米格25的新技术也不少,比如制动驾驶仪,机载计算机和地面指挥系统的联动等等。

米格25上边安装的旋风A雷达也不白给,直接能穿透敌人发出的干扰信号。

我们都知道飞机的维修保养是最麻烦的,但米格25做到了将这种维修保养压缩到极致。

比如一个仅仅受过中等训练,而且只具备中等操作水平的地勤机械师,使用检测车就能快速地判断出米格25重要系统和部件的情况。

这还不算完,这名机械师还能够做到,很快将这些重要部件拆下来,给米格25换上一套全新的部件。

这一点美国的F—鬼怪可做不到,必须有受过相应训练的机械师才能上手的。

再有就是米格25优秀的气动布局,这种气动布局也引起了美国人的注意,他们把这套成熟的气动布局引用了后来的F—15身上了。

米格25差吗?其实走到现在,我们都知道西方的一些伎俩。

不说这些,就说战绩,后来米格25还把美国的F—15给打了下来。

在1991年,第一次海湾战争中,米格25在伊拉克空军的驾驶下,在夜战中击落了美国海军F/A—18大黄蜂战斗机。

到了2002年十二月二十三号的时候,伊朗使用他们的米格25战斗机,一举就将美国的掠食者无人侦察机给打了下来。

其实这些战绩,就代表了米格25确实是一款优秀的战斗机,哪怕有人说这就是两台发动机加一个飞行员,再配点航电的武器。

毕竟米格25要真的有那么不堪,还能有什么战绩不是?

我们说几个事体会一下。

米格25R是可以进行高空飞行的,进入到高空飞行状态,就需要穿戴和但尼安加加林穿戴一样的太空服,这种服装被叫做高空代偿服。

根据驾驶过米格25R的飞行员介绍,要是飞机飞行到二十七公里到三十公里的时候,就会感到天空变的暗淡了许多,感觉就想在夜间飞行一样,需要打开座舱的照明灯才行。

在这个高度去看地球的话,会很明显地看到地球那个圆形的弧度,很漂亮的。

说这些,其实就是想要说明米格25的技术还行吧,至少还能飞到很高的高度,如果技术不行,是绝对上不去的。

那么今天就到这了,喜欢的话,点个赞,再加个关注,方便以后常来坐坐。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