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朝代都有盛世,为什么康雍乾盛世遭到质疑?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这是因为世界不同了,就算是曾经定义的盛世已经不是盛世了,更别说一个假盛世。
第一,对比世界,差距很大。
中国在5000年内,几乎都是世界上的一流强国,无论军事还是经济。
我们不看大数据,仅仅从拜访乾隆的英国特使马嘎尔尼的眼中,就看到了所谓康乾盛世的虚幻。
马嘎尔尼认为,中国的强大的是虚的,只是有一个强大的影子,实际上外强中干,老百姓非常贫困,官员和贵族则非常富裕,国防水平低下,内部问题眼中。但满清官员鼠目寸光,对世界不了解,也不愿意了解。
马嘎尔尼有一些描述,比如“在中国农民脸上,绝难见到英国农民那样的啤酒肚和红扑扑的脸庞。”“中国的全部土地,只有极少数例外,主要是种植人吃的粮食……除了皇帝的御花园外,全国很少有公共娱乐场所……全国没有公地。大地主们也不肯划出土地来不事生产而改作娱乐场所,所有耕地从不休耕”“狗肉是他们惯用的食物,生活在水上的中国人一向出于半饥半饱的状态,乐于以任何食物为食,即使是腐烂了也不放过”。
他还看到很多事情,比如官民对立眼中。老百姓哪怕同英国人接触,大体是正常的,但只要一有官员出现,他们就变得唯唯诺诺。而老百姓即便有些小错,官员也可以对他们进行各种惩罚,包括打骂。
另外,满清政府好大喜功,在洋人面前不惜代价要面子:马嘎尔尼通过询问接待他们的中国官员,得知为了接待他们,每天都要提取5000两的白银,巴罗由此估算,他们的北京之行共花费51.9万白银,而每天为他们服务的人都超过1000人。
相反,政府却不管老百姓死活:由于清朝送来的礼品过多,很多猪和家禽在路上碰撞而死,于是英国人就将这些已经发臭的动物从船上扔了下去,此时,岸上的中国人就疯了一样跳下海,马上把这些死动物捞起来,洗干净用盐腌好。
马嘎尔尼对满清的国防也不屑一顾,认为武器落后,官兵士气低劣。
马嘎尔尼是1793年到达中国,到1840年英国人没花费多少力气,就打垮了满清帝国。
第二,经济的颓废。
满清是一个农业国,粮食产量就是这个国家强大与否的标志。
康乾盛世的末期,由于人口猛增,粮食产量增加有限,出现了人均粮食大减的情况。
历史学界比较认同卜风贤先生的研究结果,而卜风贤在《传统农业时代的灾荒风险和粮食安全》中列举了自汉至清历代人均粮食占有量:秦汉:1048.35斤,隋唐:1741.11斤,宋元:1457.87斤,明代:1192.94斤,清前期:780斤,清中期:780斤,清末:736斤。
同样,学者吴慧在《中国历代粮食亩产研究》一书中,对于历代的粮食亩产量和人均粮食占有量都有直接统计结果,其中汉至清的数据如下:
西汉末:粮食亩产量264斤,人均占有原粮993斤;唐朝:粮食亩产量334斤,人均占有原粮1256斤;宋朝:粮食亩产量309斤,人均占有原粮1159斤;明朝:粮食亩产量346斤,人均占有原粮1118斤;清中叶:人均占有原粮628斤。
可见,这几个学者都认为所谓的康乾盛世时期,中国老百姓人均粮食只有六七百斤。
而一般来说,在副食不足的情况下,体力劳动者一天要保持至少2斤粮食(还不是原粮),一年就是700多斤。
也就是说,所谓康乾盛世也只是勉强糊口而已,甚至还有不少人忍饥挨饿,这还能算得上盛世吗?
第三,军事的松弛。
康熙时期时代,对内作战不提,对外其实只是雅克萨之战,随后签订了《尼布楚条约》。
但两次雅克萨之战都是惨胜,完全是通过综合实力碾压获胜。而当时受到技术限制,沙俄无法从欧洲部分快速运送增援部队,实际上根本无力控制远东和西伯利亚地区。
只要满清愿意,完全可以全歼沙俄在远东的少量军队,独霸远东辽阔的所有领土。
但满清根本没有这个意愿,在打赢了雅克萨之战以后,只是通过《尼布楚条约》确定了自己现在占领的领土,把广阔的远东地区、这些无主之地全部放弃交给了沙俄。
甚至《尼布楚条约》规定属于自己的库页岛,都基本上放弃了,没有驻军和实际控制。
沙俄随后花费多年时间,最终完全控制了远东,甚至染指了没有满清势力的库页岛。
雍正时期,对外作战几乎没有。相反,雍正签订了《布连斯奇条约》《恰克图条约》,大体确定了中俄的中段边界。这些条约同《尼布楚条约》大同小异,也就是确定了满清现在控制的外蒙古是清朝领土,完全放弃了面积辽阔的西伯利亚地区的争夺。
比如苏武牧羊的贝加尔湖地区,本来压根属于无主之地,大家都在争夺。而沙俄对于西伯利亚的控制也是非常空虚的,通过这个条约直接变为沙俄领土。
无论是《尼布楚条约》《布连斯奇条约》《恰克图条约》,满清可以说在领土上没有占到丝毫便宜。
打个比方,等于两个农户都在一大片荒地开荒,随后发生了冲突。满清这个农户通过合同,将自己已经开荒好的土地,确定为自己的土地,其他全部放弃。
而沙俄这个农户,不但控制了自己已经开荒的土地,还将剩下面积广大的无主土地全部归入自己麾下。试问,大家觉得谁占便宜谁吃亏?
乾隆时期,乾隆有所谓十全武功。
其中对外的清缅战争,勉强打了个平手,自己没占到任何便宜;打越南,最终惨败;打尼泊尔,只是将入侵尼泊尔军队赶出西藏,并没有占领这个小国一寸领土。
这种对外作战战绩,实在是不堪的,也体现了满清的外强中干。
所以,为什么康乾盛世结束于1799,结果才过了41年就开始了中国的百年国耻?
这不是偶然的,因为康乾盛世根本就是虚的。
每个朝代都有盛世,为什么康雍乾盛世遭到质疑?
如果康雍乾盛世算不上盛世的话,那么其它朝代也没什么盛世可言了!
质疑康雍乾盛世的人,大多会抛出三点理由。
一、康雍乾时代,百姓的生活水平较差,是饥饿的盛世。
我们必须要认识到,康雍乾盛世时期,全国的粮食年产量突破了2000亿斤,为有史以来最高。之所以百姓生活水平较差,最大的原因在于人口的暴涨,乾隆晚期人口都已接近三亿。
因此,本文承认康雍乾盛世时期,百姓的生活水平的确不高。但话又说回来,一个封建王朝能够养活三亿的人口,本身就是巨大的成就!
二、以马戛尔尼的所见所闻作为依据,否定康雍乾盛世。
这其实犯了了以偏概全的错误。马戛尔尼使团访问清朝的时间点为乾隆五十八年,妥妥的乾隆朝晚期啊。以乾隆五十八年来否定整个康雍乾盛世,科学吗?一点都不科学。
唐玄宗李隆基执政晚期还有“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我们能以此为依据来否定开元盛世吗?不能,对吧!
并且马戛尔尼对清朝的评价也不全是负面的啊,他也盛赞清朝地大物博,商业气息浓厚。资料直接贴在下面。
三、横向对比,康雍乾盛世已经落后于世界。
这要看跟谁比,跟英国、法国相比,清朝在科学技术、政治架构上确实落后了。但同期的世界各国,像英国法国这样的国家又能有几个呢?即便比不上英法,但在当时的世界范围内,清朝依旧是数一数二的大国!
而且往往有人把乾隆拿来同华盛顿相比较。这是完全没有可比性的比较。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每一个人的成就都深受其所处环境的影响,乾隆自小接受的是儒家传统文化的熏陶,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已经根深蒂固,在这种背景下,把乾隆和华盛顿进行比较显得十分的滑稽!
并且真要强行比较的话,乾隆所取得的成就难道就比华盛顿差了?三亿人口,一千三百万平方公里的领土,这成就比华盛顿差在哪了?华盛顿时代的美国才多大地盘?
所以还是那句话:康雍乾盛世不算盛世的话,那么其它朝代也没什么盛世可言了!
(全文完)
每个朝代都有盛世,为什么康雍乾盛世遭到质疑?
康乾盛世,到底算不算盛世,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
有人认为是,有人认为不是。
否定康乾盛世的观点,归根到底,其实就是两方面的质疑。
第一,时间跨度太长。按照清朝人的观点,康乾盛世长达130年。
但很显然,这是在胡说八道。观点根本站不住脚。
中国历史上的盛世,至多不超过40年。
超过这个时间跨度,就不符合封建王朝正常的发展规律。
如唐朝的“开元盛世”,就只有约30年。
在这个盛世期,玄宗皇帝不盲目开边,把内政处理得井井有条。整个唐王朝都处于一个生机勃发的状态。
用杜甫的诗句形容“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但是,过了“开元盛世”,就是“天宝危机”。
到了天宝年间,唐朝的社会环境就开始逐渐恶化。
一方面是唐玄宗频繁发动战争,耗光了开元年间的财富积累。
正所谓“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另一方面是开元时期积累的各种矛盾,如民族矛盾,阶级矛盾等,在天宝时期激化。
而玄宗皇帝却不管不问。或者说,他也没有解决办法,只能是任由王朝衰落。以致唐王朝由盛转衰。
用杜甫的诗句形容:“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很显然,史家并没有因为“开元”、“天宝”都是唐玄宗的年号,就硬坳一个“唐玄盛世”。
并且,何为“治世”,何为“盛世”。史家的划分也一向是比较清楚的。
如汉朝的“文景之治”和“汉武盛世”。
如唐朝的“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
后世史家不可能因为从汉文帝到汉武帝,汉朝一直处于上升期;从唐太宗到唐玄宗,唐朝一直处于上升期,就把这近百年的王朝上升期通称为盛世。
按照史家对汉唐的划分标准,清朝能称为盛世的时期,其实就是雍正至乾隆中前期,前后大概40年的时间。
具体的说,即1723~1763年。
在这个时期,顺康两朝积累的财富,通过雍正的改革,变为真金白银。乾隆站在爷爷和老爸打好的基础上,开疆扩土,建立盛世。
除了这个时期,康熙时期和乾隆中晚期,都谈不上是盛世。
尤其是乾隆中晚期的30余年,虽然乾隆也有开疆拓土之功。
如平定大小金川,征讨喀尔喀,为巩固中国在藏区的统治,做出了巨大贡献。
但一个时代是不是“盛世”,要综合文治、武功、民生、文明进程等多方面的因素来看。不可能只看武功。
而综合来看,乾隆朝中后期,社会问题重重滋生,动辄就饿死人。
这方面情况,可以参考1793年,马戛尔尼使团访华时的相关记载。
清朝在很多矛盾也已经没办法在传统的政治体系下化解,需要来一场改革的情况下。乾隆又无力改变现状,只能任由王朝没落。
清朝的这个阶段,很像唐朝的天宝时期。
康熙后期也是如此,一堆问题和矛盾,却找不到解决之法。处理不当,就会衰落。
所以很显然,康乾盛世的大部分时间里,都是配不上盛世之名的。
换言之,中国的封建时代,是循环式发展。
差不多每三四百年,就会有一次阶级和财富的大洗牌。
在一个循环期内,统治者能创造出30~50年的盛世期,就很了不起了。怎么可能延续百余年的盛世呢?
什么时候,“盛世”如此廉价了?
实际上,别说是封建国家,就算是资本主义国家,如大英帝国,如美国,也是在盛衰之间循环,做不到维持百年盛世。
而清朝人标榜的康乾盛世概念,却把长达130多年都称为盛世;把战乱,遍地流民,阶级矛盾激化的时代都称为盛世,这怎么可能不被人诟病呢?
第二,横向对比缺乏说服力。为了论证康乾盛世名不副实,很多人拿开元盛世与康乾盛世做对比。认为开元盛世是货真价实的盛世,康乾盛世是吹出来的。
说实话,个人认为这些对比都是硬坳。缺乏说服力。
因此,现在很多人并不赞同康乾盛世不如开元盛世观点。更有不少人认为,开元盛世也是古人吹出来的,也是“不完整”的盛世。并认为唐朝这一时期的实际情况与康乾盛世并无本质区别。
这两派观点吵的不可开交,至今谁也不能说服谁。
但是,如果做横向对比,也就是拿两个盛世与同时代的世界其它国家做对比。
清朝的底气确实不如唐朝,也不如汉朝。
我们知道,西汉盛世时期,全世界只有一个罗马帝国能与之匹敌。
其余国家,都不值一提。
而且罗马的盛世期,比汉朝晚。西汉的盛世结束几十年后,罗马帝国才迎来盛世。
盛唐时期,全世界也只有一个阿拉伯帝国能与之匹敌。
其余国家,也都不值一提。
而且阿拉伯帝国的盛世也比唐朝晚。唐朝天宝时期,阿拉伯帝国才迎来盛世。
换言之,汉唐处于盛世的时代,在全世界是独一档的存在,没有对手。
当时中国,开放而自信、恢宏而进取。
而清朝呢?不要说与西欧国家对比了,就连对比同时代的沙俄,也是没什么优势。
要知道早在1724年,沙俄就成立了俄语世界的第一所大学。
在放开国门,迎接近代化方面,俄国比清朝早了一百多年。
清朝统治集团,成天瞧不起这个国家,鄙视那个民族。
殊不知,就是在康乾盛世时代,中国被西方在全方位甩开了差距。
现在总有人试图论证中国是在明朝被西方甩开了差距。甚至有人还论证中国早在宋朝就被西方甩开了差距。以此来推卸清朝导致中国在近代落后的责任。
然而,这些观点越是大行其道,就越是能加重了世人对康乾盛世的质疑。
因为这些人的观点也客观佐证了,康乾盛世时期的清王朝,不如西方。
而一个不是世界独一档存在的盛世,又凭什么与汉唐盛世相提并论呢?
要知道,中国历史上的盛世,可不止以上提到的。
除了汉唐,除了清朝。隋朝的大业盛世,北宋的仁宗盛治,明朝的永乐盛世。也都被古人成为盛世。
可是这些盛世与康乾盛世一样,也是备受质疑。大家普遍认可的,只有汉唐。
每个朝代都有盛世,为什么康雍乾盛世遭到质疑?
看明朝,看李时珍,看宋代看毕升,看汉代看张恒,不管主人公多坎坷,最后创下了大发明。看唐代哪怕看李隆基也没那么丧气,起码还留下一古。看岳飞也没那么丧气,起码后面南宋也有不少好东西,起码后面元代还有大疆土,民族融合,还有关汉卿。清朝都是文字狱,满清十大酷刑,除了糟粕就是腐朽,除了扼杀就是腐化。
每个朝代都有盛世,为什么康雍乾盛世遭到质疑?
质疑康乾盛世的人,说白了就两种人:
第一种,九年义务教育没学好的的人。康乾盛世是被官方承认的,写在历史教科书里的重要历史内容。质疑康乾盛世的人,多半是没学好的人。
第二种,别有用心的人。他们有着虚无的历史观,被外部势力所操控,极力通过否定中国的历史,来达到挑起国内矛盾、民族矛盾的地步。这些人的语言说辞,跟台湾省“1450”网军特别相似,必须要予以警惕。
每个朝代都有盛世,为什么康雍乾盛世遭到质疑?
康乾盛世是个挺让人啼笑皆非的盛世。
有“盛”的地方,例如人口,绝对是历史高峰,前所未有,例如粮食总产量,也绝对是历史新高,例如政府对地方的管控力度,这绝对是前所未有。
但是这里面很多功绩并不是因为满清能力强才做到的。
例如说粮食产量,那是因为明朝引进了几种很重要的高产作物。粮食产量高,才有了更多人口。
满清政权为了实现以少数满族人统治多数汉人,在所有交通、盐政、漕运等等关键位置放置了军队,加强了治安管理。满清没有下马治民的能力,所以早期有满汉两套官僚系统,例如六部尚书,就有满人尚书和汉人尚书,从满人地位高于汉人,到满汉互相扯皮互相拆台,这种体系一直延伸到地方上,争权夺利的后果就是管理者的触角不断延伸,这也侧面实现了管理下乡。
明朝是官不出城,地方上的管理都交给地方豪强了。
这些是康乾盛世的基础,但是这些跟满清朝廷的治理能力没有半点关系。
除此之外,就是因为满清和蒙古的关系,为中华多锁定了一片疆域,这才是满清最大也是唯一的功绩。
要说皇帝的文治武功,文武群臣的治国戍边,康乾真没强过历史上那些知名的盛世群英。只是运气好,如此而已。
但是这几个指标到了,这个盛世还不能不算。所以历史书都说这个康乾盛世,但是历史书也写了盛世盛在哪,绝对没有多一句对康乾等人的夸奖。连康麻子最得意的所谓“永不加赋”都没有多提一句——那就是犬儒们给主子舔臭脚的马屁。
所以想想都纠结,谁上来可能都是个盛世,偏偏让他们赶上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