舰炮发射炮弹后,弹壳怎么处理?回收还是扔海里?

相信大家都看过这样一个画面,我国730或者1130舰用近防炮开火的时候,弹壳如流水般的落入大海中,不少网友都心疼道“有点钱了,就这么败家,这掉海里可都是钱啊”,难道我国舰炮弹壳不回收?

▲730近防炮弹壳如雨点般落入海中

但是也能看到这样的画面,舰艇主炮开火的时候,在主炮射击时弹壳抛出的方向附近有专门的垫子或者网子,免得弹壳落到甲板上弹飞了,所以网友们也蒙了了,难道大口径的就回收,小口径的无所谓?

▲我军76毫米舰炮射击是对弹壳的处理

其实对于舰炮弹壳是否回收并不是取决于炮弹口径的大小,而是取决于弹壳的材质。

比如在一二战时期,炮弹一般采用黄铜制造,铜价格较高,无论海军还是陆军对炮弹弹壳都是有要求的,各国能回收的还是要求回收的(当然战斗正酣或者逃命的时候就不管了)。我国在钢壳炮弹研发出来之前,对舰炮弹壳同样也是要求回收的,毕竟我国铜资源稀缺,回收后重复利用,可以节省资源。

▲铜壳,铜是一种比较贵的有色金属

我国在钢壳弹研发成功后,舰炮炮弹一般采用镀锌钢壳炮弹或者覆铜钢壳炮弹,这类弹壳成本就低的多了,对于回收并没有特别的要求,掉海里就掉海里了,我国钢产量全球第一,真不心疼,而且就是专门回收了,带回去也不能用重复利用,因为钢壳炮弹发射后因延展性差变形严重是无法重复使用了,只能当废铁回炉。这也就就是为何730或者1130射击时弹壳如雨点般落入海中不回收的原因。

▲730/1130近防炮的镀锌钢壳穿甲弹

▲航母1130射击的时候弹壳落入海中

▲舰炮的钢壳弹

至于主炮为何要在抛壳方向垫垫子或者拉网兜也并不是为了回收弹壳,而是防止又烫又重的弹壳砸坏舰体甲板涂层,算是对甲板的一种保护,当然战时是不可能这样的,这样的情况只会出现在训练中。至于弹壳掉海里也就掉海里了,落在甲板上的能带回去的还是带回去,并不刻意回收。

▲100毫米舰炮设计,用网兜接住弹壳,不是为了回收,是防止砸伤甲板

▲土豪如美帝,也要垫个东西保护甲板,至于弹壳从来不在乎

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有壳弹将会被慢慢淘汰,比如现在的小口径无壳弹,美国正在研发的可燃烧弹壳炮弹,还有我们的电磁炮炮弹等等,这些新型弹药装备后就更加不存在弹壳回收的问题。

舰炮发射炮弹后,弹壳怎么处理?回收还是扔海里?

答案:回收啊!当然要回收啊!都是钱!不回收你家里有矿啊!

其实现在军舰的主炮遇到一个很尴尬的问题,那就是各国海军都不知道这个主炮到底在未来战场上是否还有用武之地?甚至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英美有好几款军舰都取消了主炮,不过后来发现主要在对付小艇,或者与其他国家海军对峙的时候还有那么一点点用,比如对峙时态度要强硬一点怎么办?主炮炮口对准“敌方”军舰,表达自己的态度。还有就是主炮在近防防空还能勉强用用!

现代军舰真的就不怎么用主炮了,当然训练不能荒废,有时候还得打上几发!至于军舰的近防速射炮,这玩意自动化程度很高,基本都是在演习或者演练打击空中目标时才会用到!不可否认,中口径以上火炮使用的炮弹,尤其是定装速射炮炮弹绝大多数都是使用的铜质弹壳,这些炮壳都是钱,可是不便宜的!

铜作为弹壳的好处我们大家都知道,相比钢,铜有更好的延展性和可塑性,而且非常柔软。在炮弹送入跑堂内完成闭锁后,铜壳相比钢壳更不容易对坡膛造成损害,而且在抛壳的过程中也不容易出现损伤,因此精度更高。

图:炮壳回收的兜网,兜网下还有一层橡胶垫,防止铜壳抛出对军舰造成损伤!

常规状态下舰船开火一般都是训练,这个时候有足够的时间回收炮壳,中国军队向来讲究节俭,能省则省,挂两网收收弹壳不费多大劲,毕竟我们不是中东的土豪王爷们,得勤俭持家!

战时就不一样了,轮到主炮和速射炮开火得时候,军舰都快保不住了(主炮10公里近防,速射炮5公里近防,能让导弹打到这个份上基本这船快凉了),这时候怎么快就怎么来,那里还管得着炮壳回收的问题,保住军舰才是至关重要的,炮壳那都是小钱!

子弹和炮壳其实原理都是一样的,使用铜壳得子弹不容易磨损枪机,并且精度更高,比如家里有钱又有矿的美国就喜欢使用铜壳的SS109弹药。

中国铜矿匮乏,进口一点铜都得用在刀刃上,比如建设用的各种砼电缆,各种电机的线圈、电子元件等都得用铜,铝线可以代替一小部分,但是性能不可靠,只能用来临时设施代替,唯一可靠的替换是银,但是这种贵金属可是以“克”来计算价格的,中东土豪们也不敢这么奢侈!

但是中国产钢,产量世界第一,全世界的钢铁都快一半是中国产的了,还大量进口铁矿石来炼。因此我们的子弹基本都是用钢芯弹,而且陆军炮弹能用钢壳的就用钢壳,因此铜壳对我们是非常重要的资源,能回收重复使用就得回收,就连美国这么大户不也回收铜壳吗?正好铜要用在刀刃上。

图:这是典型的“败家玩意”

不过对于速射炮,尤其是1130和HPJ-26这种速射炮,由于对射速和抽壳力度的要求,必须使用铜壳才能保证可靠性。也正因为如此,海军用的炮弹弹壳基本都要回收(国外有钱的咱比不了)

舰炮发射炮弹后,弹壳怎么处理?回收还是扔海里?

两个阶段,二战期间当然是回收了!到了现在海战已经完全没有必要!在二战期间,进行海战的全靠舰炮,海战进行的时候每个人都在坚守自己的战斗岗位,除了损管分队和救援分队,没有几个人会到处乱跑。而一般战列舰上的主炮是不会产生弹壳的,因为它们的炮弹太大直接靠发射药发射,也就是弹体分离模式,所以能产生炮弹壳的大多是203毫米口径以下的副炮和防空炮。

射击完毕的巡洋舰,甲板上堆满了炮弹壳

军舰上的水手在战斗完毕后或战斗间歇期间就会开始回收自己甲板上的炮弹,实际上每一个炮座都有自己独立的空间用来存放弹药和空弹壳,只是有可能战斗强度确实太高、时间又长,才会发生弹壳堆积的情况。一般情况下这种激烈海战鲜有,不至于将甲板打满炮弹壳。到了二战期间发生战舰之间的炮战远远低于对空防防御作战,而更多时间都是在对陆上目标的打击中度过。总之只要是战斗期间就不会有人去理会这些弹壳,除非战斗完毕。

二战期间,即便是陆上作战也会根据战事发展尽可能的收集炮弹壳。

至于为什么要回收原因很简单,那就是炮弹壳一般为铜材料制作,这可是很重要的战略资源,尤其是对一些原材料匮乏的国家来说,更舍不得浪费。而舰炮炮弹普遍比陆军用的贵很多,所以在一些舰炮实弹射击演练中,这些炮弹壳一般会被回收起来,其实最后还是扔掉。而在现代化实战中舰炮能“出场”的概率非常低,除了索马里能打击海盗外,更多的是象征作用。这就好比一名战士配发了突击步枪,在配发上手枪和匕首,和敌人近距离短兵相接能用到的情况很少。

现在舰炮在实战中很少情况下能被用到,所以产生的弹壳的概率就已经很小了,弹壳回不回收都无伤大雅,但是炮弹壳在甲板上会来回滚动,也不会太多,还是直接扔掉比较合算。

为什么说直接扔掉比较好,因为现在本身舰炮弹壳产生的就少,再将它收集、存放,然后上岸后重新运回炉,这还不够折腾钱的,把它们直接扔海里就是最好的解决办法。至于现在军舰上的近防炮,还是直接将弹壳抛到海里最好,省的还得重新收集处理掉。

一战二战期间的高强度战争吞噬着大量资源,所以炮弹壳回收都是各国比较上心的事情。

到了现代战争,所有的一切都变了,战场上讲究的就是一个字“快”!所有与这个字背道而驰的行为都可以舍弃,没有人会在意产生的弹壳,尤其是在野战情况下。而且现代战争产生的炮弹壳也开始相对较少,牵引火炮大多数也开始采用发射药发射,比如M777榴弹炮。而最能产弹壳的“大户”坦克,也不会因为一些弹壳而影响作战任务。

现代战争中“弹壳”只能成为拖累作战的“累赘”。

我是军武奇兵,第501条问答,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

舰炮发射炮弹后,弹壳怎么处理?回收还是扔海里?

现在的舰炮炮弹为了提高射速用的都是定装弹,定装弹就是发射药跟弹头是预装的,一体的,需要用弹壳作为外包装把它们箍在一起,因此就存在弹壳的回收处理问题。

而制造弹壳最好的材料是铜,它的延展性,耐腐蚀性、可塑性都比较理想,但是铜资源太少了,它在地壳中含量仅为0.01%,与铁相比非常稀有,所以造价特别高。而且铜在别的领域的作用也很大,铜弹壳因延展性、可塑性好,容易再利用,因此它有很大的回收价值。

1130速射炮开火时用下面的一张网回收弹壳

与铜弹壳对应的是钢弹壳,钢与铁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通常把含碳量少于0.02%的铁叫熟铁,大于2.11%到4.3%的铁叫生铁,含碳量在二者之间的铁被称作钢。铁是地壳中含量第二高的元素,供应量充足且廉价,但钢弹壳完成射击后的抽壳退膛动作不如铜弹壳顺畅,容易发生卡弹或卡壳现象。而且钢材料因为延展性不佳,变形后很难进行翻修,因此钢弹壳的回收价值不大。

材料不同的弹壳有不同的光泽

但能否回收不光要看弹壳的材料,还得看具体的作战环境。

各种野战火炮,一般需要在高速机动中作战,就算有时间收集,也很难携带,就算能够携带也会影响机动性,所以它们在实战中即使是铜制弹壳也不会收集。但在训练中,即使没有再利用的价值,出于统计需要即使是钢制弹壳也是要回收的。

舰炮虽然回收弹壳的条件比各种野战火炮好一些,但军舰空间局促,回收储存能力也是有限的,实际上,在实战中根本是顾不这些的。

舰上空间并不宽裕,弹壳回收能力有限

全球陆上铜储量大约在7亿吨左右,而这7亿吨我国仅仅占有不到3000万吨,而且即使是这仅有的3000万吨整体开采难度也很高,开采价值低,所以中国是一个非常缺乏铜资源的国家。正是在这个背景下,才有了美军在我国沿海声纳浮标上“声纳无铜,收之无用”的标语,令人叹息!

但是一些高端的炮弹还必须用铜弹壳。如射程上百公里的火箭增程滑翔制导炮弹和每分钟射速上万发的1130速射炮弹,它们对精度的要求极高,这就导致机械公差很小,对可靠性的要求极高,绝对不允许出现卡弹或卡壳的现象,只有用铜弹壳才能达到设计指标,我国有限的铜矿资源要优先满足这方面的需要。

紧缺的铜资源要用在1130“万发炮”这样的刀刃上

因此为了节约成本,我国采用了一种特殊的覆铜弹壳作为铜弹壳的代替品,中国作为世界第一的产钢大国,钢可以说要多少有多少,覆铜弹壳既节省了宝贵的黄铜资源,同时也避免了战时进口铜中断的潜在风险。但这种弹壳对枪械的射击和使用寿命会产生一定影响。而且要把这两种材料分离开,并且保证纯度是很困难的,因此覆铜弹壳回收利用的价值很小,甚至可能再利用的成本比新造还要高。

舰炮发射炮弹后,弹壳怎么处理?回收还是扔海里?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萨沙第9765条回答。

这要以前还是现在,战时还是训练,具体是哪个国家,不能一概而论。

很多人说舰炮弹壳是铜制的,价格很贵,所以要尽量回收。

这话本身没错,但我们也要分别来看。

首先是以前还是现在。

一二战时期,舰炮是作战的主力,但携带炮弹仍然是有限的。

以二战超级战列舰俾斯麦号为例,最多携带960发主炮炮弹,1800发150毫米副炮炮弹,6720发105毫米高射炮炮弹,3万2000发37毫米高射炮炮弹,20毫米炮弹若干。

看起来很多,但其实主炮每门可以分到120发炮弹,副炮为150发, 105毫米高射炮为420发。而正常来说,任何激烈的海战,二战战列舰也是不可能射光炮弹的,消耗三分之一就是奇迹了。

其实二战时候,炮弹已经很多了。

放在今天,055大驱的主炮炮弹有限,就连H/PJ-11式30mm近防炮备弹量却只有少得可怜的1280发炮弹!

显然,当年还有大量炮弹可以收集,今天收集的意义已经不大。

一二战时期,战列舰武器主要就是炮弹,炮弹壳虽不太值钱,毕竟炮弹价值也有限,还是值得回收一下的。

但是今天就不同了。现代化弹药的费用极高,比如鹰击12反舰导弹单发价格就近200万美元。相比起来,区区几个炮弹壳才值几个钱,根本没有什么回收的意义。

再次,看战时还是训练。

解放军有勤俭节约的传统,所以以往训练时候确实有收集弹壳的传统。

萨沙桌上有一枚37毫米舰炮炮弹工艺品,就是这种收集改造的产品。

不过,这也仅仅是日常训练时候。

任何国家在战时,哪怕是战时的训练,也绝对不会考虑回收炮弹。

因为任何战斗唯一目的是消灭敌人,保存自己。战时一切都为了尽快消灭敌人,减少己方损失,根本不会考虑任何性价比问题。

比如对空炮击时,即便明明不可能集中,高炮也会发射大量炮弹,拦阻敌机靠近。

这些炮弹尚且不考虑费钱,更别说区区弹壳。

况且战时大量的弹壳会影响作战,只要一有空挡,弹药手就会将炮弹壳丢入海中,减少甲板上的阻碍。

况且,海军全部是一个萝卜一个坑,每个位置都有自己的人,一旦战损就难以补充。打仗尚且没人,哪里还能有人去收集弹壳,有这个精力,还不如帮着搬运弹药。

所以,战时任何国家,哪怕贫穷的朝鲜,也绝对没有收集弹药一说。

不过,解放军以前训练时候,确实有收集炮弹壳的传统。甚至以前步兵打靶射击后,也要将铜弹壳尽量捡回去。

今天的军舰两侧的速射,炮弹壳直接丢入海中,以免大量弹壳堆积。

不过处于甲板中间的主炮和速射炮的弹壳,想要收集还是可以的。

还有,还要看是哪个国家。

对于欧美来说,海军弹壳一般是不收集的。这倒不是说欧美财大气粗,主要是一个性价比的问题。

欧美的人工费很贵,收集弹壳也是费时费力的工作,送回工厂回炉重练,无非是节省一些黄铜的材料费。欧美海军很多都是远洋部署,难道将这些不太值钱的弹壳,万里迢迢运回国内,这太不合算,反而会赔钱。

电影《战争之王》之王中,说美军往往不愿意把战区用旧的轻武器运回去,因为运费太贵,还不如买新的。道理就是这样了。

以往解放军海军主要在近海活动,训练往往就是一两天,带回炮弹也谈不上什么运费,所以炮弹壳收集是完全没问题的。

舰炮发射炮弹后,弹壳怎么处理?回收还是扔海里?

对于这个问题,老鹰航空来回答吧:

简单直接的回答就是,炮弹弹壳不会回收,也没有必要回收。

现代水面舰艇和二战期间的舰艇不同,进入到战斗状态时,战斗人员并不是全部跑向甲板上的各个战位,而是跑向舱内的各个战位。因为,现在的军舰都是全封闭式的,配合全自动操作和控制系统,战斗人员在舱内的岗位就可以对舰炮进行遥控操作。而且,现代舰炮无论大小口径都是全自动装填,无需人工介入(当然紧急情况也可以进行人工装填模式)。因此,战斗过程中整个舰艇甲板上看不到任何一个人,炮弹弹壳当然也无法回收。

况且弹壳这个东西,对于海军大国而言,成本不过是芥末子大小,回收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况且只要击中目标,用经济学的观点,那就是“赚到”了。

但是,有一种情况比较特殊,那就是平时训练时,由于事先知道炮击大致方向,舰艇上士兵会提前用缆绳或者毡布铺设好一片区域,用来承受炮弹弹壳跌落时的撞击,这样有利于保护甲板,延长寿命,毕竟发射之后的炮弹弹壳属于高温物体。

一旦是战时状态,无人知道炮击方向和位置,因此也没有比较采取这样的措施。炮弹弹壳直接抛射到甲板或者海面就可以了,谁也没有心思还忙着去搜集炮弹弹壳。

OK,关于问题就回答到这里吧。😊

如需获取更多军事、航空科技知识,请关注“老鹰航空”,老鹰航空坚持原创回答问题,不做任何复制粘贴。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