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养育了探春和贾环的赵姨娘为什么在贾府生活的那么委屈?

《红楼梦》中赵姨娘很委屈嗎?未必。

赵姨娘出身丫头,能被纳为姨娘,是许多丫头的最高理想。她也确实从中得到了不少好处,月例2两,还有丫环和贾环丫月例。请注意,月例只是零用钱,其它吃穿住用都从公帐开销。她的家庭也捞到不少好处,赵国基兄弟跟着贾环当长随,内侄钱槐仗势想娶柳五儿。在奴才群里也有了自己的势力。

但她却对王夫人,王熙凤羡慕嫉妒恨,妄图给自己,给贾环捞得更多的好处,甚至是V贾府的继承权,于是和马道婆勾结,用巫蛊之术,害王熙凤和贾宝玉性命,愚蠢、贪婪、狠毒。

在贾府中,仆役分为几派,管事的是王熙凤的人,当赵姨娘去给赵国基多要丧葬费时,探春如果多给了她,就递了把柄给这些人。

而赵姨娘为了蔷薇硝,茉莉粉这样的小事,仗着姨奶奶的身份,去欺压小戏子时,却正好碰上了贾府的凤凰贾宝玉新近宠起来的丫头,小戏子芳官,这是个眼高心大,又会仗势欺人的丫头。她们也有自己的圈子,而且大都是得宠的,所以赵姨娘的欺压受到了坚决的反抗。

看不清自己的地位,看不清形势,对强者用点阴暗手段,对弱者以势欺人,所以赵姨娘会永远委屈。

《红楼梦》,养育了探春和贾环的赵姨娘为什么在贾府生活的那么委屈?

人道是:解尽尘俗事,难析红楼梦。这里要谈起《红楼梦》之中赵姨娘这个角色。

赵姨娘虽是贾政的妾室,并且生育了贾环和探春,按理说应该得到应有的敬重,至少是来自仆、人丫环们的!但事实却恰恰恰相反,大家对她是十分嫌弃的,致使她的生活始终处于委屈无奈状态,这是为何呢?

首先,赵姨娘毕竟只是妾室,不得真正主人心。

与王夫人的名媒正娶、门当户对,是无法相提并论的,加之赵姨娘的善妒和小气,使她的“小家子气”更加得以显露,于是,贾府主人们从骨子里看不起她。

其次,她自身修养不好,不值得下人们尊重。

我们知道,赵姨娘出身丫环,嫁给贾政后,从丫鬟变成半个主人的赵姨娘,更是心高气傲,颐指气使,暴露出那种“得势便猖狂”的本态,所以,大家即便是敢怒不敢言,但也不真心敬重她,甚至嫌弃她。

综上所述,赵姨娘这种尴尬的身份、不良的修养,使得她上下不得人心,虽为半个主子,也只能委屈的生活在贾府了。

今天看来,要得到别人的尊重,首先要做到自重,要修身养性,善待他人,做一个正直的、有尊严的人。

《红楼梦》,养育了探春和贾环的赵姨娘为什么在贾府生活的那么委屈?

她委屈是很正常的事,她于王夫人共侍一夫贾政,第一,王夫人是正室,又生了一位沉鱼落雁的闺女贾元春,在宫中封为贵妃,能给贾府带来无尽的荣耀,第二,由亲姪女王熙凤作王夫人的军师,由此我做出一个大胆的推理:有两王在,赵姨娘在贾府永无出头之日,望头条的好友们多多賜教。(保存草稿)

《红楼梦》,养育了探春和贾环的赵姨娘为什么在贾府生活的那么委屈?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主要是这几个原因:

第一,妻妾有别。

古代妻妾有别,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贾政的正妻是王夫人,是四大家族王家的大小姐。

古代和今天有区别,贵族女儿嫁过去是有巨额陪嫁的。

王熙凤发狠时候骂贾琏:把我王家的地缝子扫扫,就够你们过一辈子。

还要把王夫人和自己的陪嫁清单拿出来,看看同贾政和贾琏的财产到底谁更多。

可见,王夫人陪嫁就是一笔天文数字。

而王熙凤陪嫁就有一个非常值钱的玻璃炕屏,这玩意在当年有钱也买不到,疑似西洋进贡的东西。

相比王夫人如此多的陪嫁,赵姨娘就什么都没有了,财产基本是0。

古人也是很现实的,你没钱做陪嫁,谁把你当回事。

第二,家族势力不同。

王夫人是正儿八经贵族大家小姐,四大家族之一。

王夫人哥哥王子腾,又是九省都检点的顶级官员。

可以说,王家实力非常强大,在全国也是很有名的。

有着娘家人撑腰,谁敢把王夫人怎么样?贾政也不敢随便得罪。

相反,赵姨娘家里就是贾府的世代仆人,赵姨娘舅舅还要陪着贾环上学。

随时是舅舅,表面上似乎很大,但贾环是主子,他舅舅还是奴才,地位不一样。

第三,赵姨娘和贾环对王夫人有威胁。

古代虽然庶出嫡出看的很重,理论上是贾宝玉才可以继承家业。

但是,也要看贾宝玉是不是这块料才行。

如果贾宝玉只是一个酒色之徒,没有任何能力,家业也有可能被赵姨娘生的贾环继承。

尤其如果贾环考取了功名,有了官职,虽然是庶出也会比贾宝玉要强。

所以,王夫人和王熙凤对赵姨娘和贾环百般打压。

但是,他们都只是拿赵姨娘出气,并不敢随便公开弄贾环。

这是因为贾环未来是有可能继承家业的,她们虽然今天有绝对的权力,也不能将事情彻底做绝。

但是,王夫人和王熙想方设法不让贾环出现在贾母面前,不让他和贾宝玉一起争宠。因为贾母万一更喜欢贾环,贾宝玉地位就有危险。

第四,赵姨娘自己没啥用。

赵姨娘是个粗俗无脑的美艳女人,这也许是贾政喜欢她的原因。

同赵姨娘在一起,贾政很轻松,没有啥负担,不用勾心斗角。

相反,王夫人虽智力也不高,但心机还是有的,心狠手辣,不好对付,贾政同她相处很累,甚至有三分畏惧。

由于赵姨娘无脑,远远不是王夫人、王熙凤的对手,才被搞成这个样子。

《红楼梦》,养育了探春和贾环的赵姨娘为什么在贾府生活的那么委屈?

第一,赵姨娘的社会地位决定了她在贾府的走向,她是贾政的妾,不是明媒正娶的正室夫人,她出身于社会低下层贫民家庭,不像贾政正室王夫人那样出身高贵。生活在封建社会高官达贵的大家庭中,一个人的出身尤如重要。

第二,与受封建礼教的程度和文化修养有关。赵姨娘原本身就是一个丫环,从小侍侯人,还有什么时间去接受封建礼教,去学习诗词八股。由于不太懂规矩,不会能言善辩,再加上她天生的坏脾气,坏心眼,得罪了府中多数人,所以,大家都讨厌她,使她在贾府中经常碰壁。

第三,赵姨娘与贾政生一子贾环,一女探春,自以为自己是贾政的女人,忘记了她的出身,竟然敢对宝玉、王熙凤使坏。这样,惹怒了贾母、王夫人等贾府中重量级人物,造成府中主仆众人都与她拉开距离。即使有极少的仆人想接近她,难道这些人不怕贾母和王夫人吗?就连自己亲生的儿子贾环,女儿探春与她都拉开了距离。

赵姨娘在贾府中所受到的委屈,一半,是她丫环出身的社会地位,还有她是男主人小妾的家庭地位来决定的。另一半,是她的坏脾气,坏心眼,无知无见识以及过分地看重自己造成的。

(回答问题,各抒己见,共同探讨)

《红楼梦》,养育了探春和贾环的赵姨娘为什么在贾府生活的那么委屈?

赵姨娘从家生子奴才晋升为姨娘,有半个主子的体面。又生了贾环、探春一子一女,有了争荣夸耀的资本。可是她自认为苦的像“熬油”,家下奴才墙倒众人推,对她多有不屑,连小丫头芳官也敢跟她打嘴仗干架。原本应该扬眉吐气的赵姨娘,为何在贾府活的这么委屈?

赵姨娘不讨以贾母、王夫人为首的当权派喜欢,是她活的憋屈的第一个原因。

在贾府,不管是主子还是奴才,首先要讨得贾母的欢心,才活的滋润。邢夫人身为荣国府长媳,一等诰命夫人,只因贾母不喜欢她,便郁不得志。贾母喜欢二儿媳王夫人,孙媳妇凤姐,这两个人在贾府便志得意满,人人景服。

最高话语权者贾母,最高财权者王夫人,管家凤姐,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宝玉,构成了荣国府后院人际核心圈。这四个人炙手可热,他们的首席丫鬟也比其他各屋的丫鬟受重视,有脸面。湘云送戒指,只有贾母的鸳鸯、王夫人的金钏儿、凤姐的平儿、宝玉的袭人有份。主子们夸赞下人,能有幸被点名的也是这四个人的丫鬟。

想要在贾府活的滋润,非得和这个核心圈子友善交集不可。可是赵姨娘,不但不能和这个圈子友好相处,反而频生事端。

赵姨娘和王夫人的嫡庶矛盾不可避免,凤姐站在姑妈这边,对赵姨娘多有防忌,宝玉是赵姨娘的眼中钉,欲除之而后快。赵姨娘与这三个人是无论如何都走不到一起,而最关键的人物贾母,她也没能拉拢。

在前八十回,赵姨娘与贾母只有一次交集。赵姨娘请马道婆做蛊坑害宝玉和凤姐,宝玉凤姐犯了失心疯,贾母哭的摧心痛肝。赵姨娘对贾母说:

“老太太也不必过于悲痛。哥儿已是不中用了,不如把哥儿的衣服穿好,让他早些回去,也免些苦;只管舍不得他,这口气不断,他在那世里也受罪不安生。”

贾母没等她说完,就照脸吐了一口唾沫,骂道:

“烂了舌头的混账老婆,谁叫你来多嘴多舌的!你怎么知道他在那世里受罪不得安生?怎么见得不中用了?你愿他死了,有什么好处?你别做梦!他死了,我只和你们要命。素日都不是你们调唆着逼他写字念书,把胆子唬破了,见了他老子不像个避猫鼠儿?都不是你们这起淫妇调唆的!这会子逼死了,你们遂了心,我饶那一个!”

宝玉死了,赵姨娘遂心,这不假,只不过赵姨娘怕是巴不得宝玉不读书上进、遂贾政的心意。贾母这话虽说有几分失察,但是大方向把握准确,她知道赵姨娘对宝玉居心不良。宝玉是贾母的命根子,和宝玉不对付,就是贾母的敌人。

我们看到,贾母、王夫人、凤姐不看重尤二姐,下人们也跟着作践。贾母、王夫人、凤姐,这三个掌权人都不喜欢赵姨娘,见风使舵的奴才们也多半会在心里藐视她。这是赵姨娘难在贾府抬头的第一个原因。

能力配不上野心,是赵姨娘活的憋屈的第二个原因

赵姨娘有了儿子,心里就不安分了,总想着除去宝玉,好叫她的儿子贾环继承家业。心中有大志,就该有办大事的胸襟。可是赵姨娘心胸狭隘,平日里所钻营的不过是些蝇头小利。

探春攒下几吊钱,拿给宝玉,托他从外头买些精致的小玩意儿回来。赵姨娘以为探春把钱给宝玉使,大为不满,抱怨探春把钱拿给宝玉使,不给贾环使。

探春为宝玉做一双鞋,她抱怨探春:“正经兄弟,鞋搭拉袜搭拉的没人看的见,且做这些东西。”

探春和宝钗找柳嫂要了份油盐枸杞芽,给了五百钱。赵姨娘觉得柳嫂占了探春的便宜,派小丫头去厨房里寻这样寻那样,一心想找补回来。

将欲取之,必先予之。就算探春的几吊钱白送给宝玉,对赵姨娘又能有多大损失?赵姨娘嫁入豪门这些年,也不是没见过几吊钱、一双鞋,可她就是目光短浅,锱铢必较。

赵姨娘的小家子气也许和低贱的出身有关,但是和个人的格局也不无关系。袭人出身于平民家庭,家里因为穷将她卖身为奴。而袭人向来手中散漫,一条崭新的石榴裙毫不含糊地送给了香菱。同样是微贱的出身,赵姨娘和袭人的心胸实勘难比。能威胁主位的,恰恰是袭人这种撒得开手的人,赵姨娘不过是空想空叫唤惹人嫌罢了。

赵姨娘的弟弟赵国基死了,此时恰好是女儿探春当家。探春坚持按老规矩给二十两银子的丧葬费,赵姨娘大为不满,当众和探春吵闹。

“谁叫你拉扯别人去了?你不当家我也不来问你。你如今现说一是一,说二是二。如今你舅舅死了,你多给了二三十两银子,难道太太就不依你?分明太太是好太太,都是你们尖酸刻薄,可惜太太有恩无处使。姑娘放心,这也使不着你的银子。明儿等出了阁,我还想你额外照看赵家呢。如今没长羽毛,就忘了根本,只拣高枝飞去了!”

按宗法家规,贾政只能认王夫人的娘家为外家,贾政的儿女,不管正出庶出,只能认王夫人为娘,认王夫人的娘家为舅家。赵姨娘当众说出赵国基是探春的舅舅,还让她出阁后额外照看赵家,这是对王夫人无礼,违背了礼法规则。

不管礼仪规矩如何,血缘是割不断的。赵姨娘希望探春照看赵家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这种话只能母女俩悄悄的说,或者心照不宣。

赵姨娘当众说出来,给了探春难堪不说,自己也失了分寸。一个不知分寸的人,谁能真心尊重她呢?

一心想争荣夸耀,却不断给自己招来屈辱,苇管般细小的格局,称不上赵姨娘宏大的梦想。这是赵姨娘活的憋屈的第二个原因。

不得上心,丢失下心,偏偏又有一颗好胜的心。赵姨娘把揉搓的身心俱疲,活的委屈。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