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第一支女军出现在哪个朝代?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这里不谈国外,就说说中国。

女军要看如何定义?

如果是女性担任将军的军队,早在商代就出现了。

商代第23位国君武丁的妻妾中,有一个叫做妇好的妻子。

武丁当时有64位妻子,妇好却非常突出。

根据甲骨文记载,武丁对于妇好非常宠幸和重视,因为妇好的能力超群。

在商代时期,中国社会还很原始,刚刚开始脱离母系氏族的影响,现代家庭观念海米诶有形成。

那个年代,女人地位很高,因为生产力低下妇女也要参加劳动,还要生儿育女,一超多能。

武丁交给妻子妇好两个重任,一是进行祭祀,这在古代是最为重要的国事,不能有丝毫含糊和失误;二是进行战争。

在妇好的坟墓中,发现了大量记录她军事作战的甲骨:记录她领导了多场军事行动,这说明武丁期间商方对周边方国进行过一系列的战争。譬如土方与妇好的商方常年交战,而妇好最终在一次决定性战役中击败他们,灭亡了土方。之后她又攻打了临近一些部落和巴,后者是中国历史上最早记载的伏击战。妇好多次担任统帅带兵出征,最多一次率领上万人。

很多人认为,这可能是武丁偏爱妻子妇好,对她进行吹嘘。

然而根据考证,武丁是先于妇好去世的,无法对妻子死后吹嘘。而妇好的坟墓中,发现了诸如祭祀铜鼎、军事战斧之类的陪葬品,足以证明这些都是真实的。

妇好死于公元前1200年,也就是说早在3000多年前就有女将军了。

至于女性编组的作战部队,则要迟得多。

进入春秋战国时代以后,随着封建社会形成,社会开始分工,也就是男主外女主内。

尤其是战国末期,各国都进行举国作战,失败者亡国灭种,仍然只是征召男丁作为军人和民夫。

这是因为妇女体力较弱,不如男人适合打仗。另外,妇女每月还有月经期,还存在怀孕,总之就是不合适打仗。

直到隋末唐初的平阳昭公主时代,才有了历史上第一支女性作战部队。

平阳昭公主是李渊的第三个女儿,从小就很勇敢、英气,深受父亲喜爱。

李渊曾感叹:可惜你是个女子,如果身为男儿肯定比你的兄弟们更厉害。

李渊在晋阳起兵反隋时,平阳昭公主同丈夫柴绍分别逃走。

因为柴绍名气较大,又是男人,平阳昭公主让他逃到父亲李渊那里去,以免杀身之祸。

平阳昭公主认为自己是女人,朝廷未必会重视,只要逃回丈夫老家躲避即可。

平阳昭公主逃回鄠县后,利用天下大乱的有利时机,招兵买马。

由于李渊的名气很大,平阳昭公主又有能力,很快召集了大量人马,同隋军作战。

平阳昭公主率领这支军队连续作战,几乎没有败仗,扩张到七万规模。

当时丈夫柴绍在李渊身边,知道妻子如此厉害,非常敬畏和佩服。

后来,平阳昭公主率领1万多精兵,同李渊的部队靠拢回合。

由于这支军队的领袖是平阳昭公主,被其他部分成为娘子军。

一说平阳昭公主长期在山西一地驻扎,这里就被成为娘子关。

为什么平阳昭公主可以领军作战?

主要此时是隋末,而隋朝之前是漫长的南北朝时期,北方长期被游牧民族控制。

而对于游牧民族来说,女性地位很高,单于外出征战时候如果出现叛乱,单于的妻子阏氏就要率领部队镇压叛乱。如果此时有外敌突然入侵,阏氏也可以出兵对抗。

所以隋唐的女性地位较高,女性带兵也不稀奇。

而平阳昭公主毕竟是女人,尤其晋阳起兵时候只有25岁,还是个年轻妇女。

她不便于使用男性卫兵,就招募了上百女子作为卫兵。这支女性卫兵曾经为保卫平阳昭公主战斗过,应该是中国最早的女性作战部队了。

平阳昭公主寿命并不长,在43岁就去世了。他的葬礼上,唐高祖特许了军人一张,也就是加前后两部鸟羽为饰的仪仗鼓乐、大象车、旗帜仪仗、执雕花木剑仪仗四十人、勇士甲兵。

根据祖宗规定,从古至今没有妇女送葬时能够享受军人的鼓乐。

唐高祖说:“鼓乐,是军乐。过去公主在司竹园起兵响应义军,亲自执掌金鼓,有安定国家的功勋。周朝的文母,是十乱之一,公主功高在辅佐王命之列,不是平常妇人能比的。怎能没有鼓乐!”

于是,平阳昭公主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唯一以军人仪式下葬的妇女。

历史上第一支女军出现在哪个朝代?

是西夏王国,不知对不对

历史上第一支女军出现在哪个朝代?

不是商朝的那位王后妇好,严格的说妇好是女性统帅,她指挥的士兵也是男兵,而不是女兵组成的部队。

更不是花木兰、穆桂英,那都是小说、传说的人物,在历史上并不存在。

真正在史书上有记载的、真实存在的第一只女兵部队出现在隋末唐初,是历史上第一支“娘子军”,统帅也是为女统帅——李渊的三女儿、李世民的姐姐平阳昭公主。

就算是父亲和弟弟都是皇帝,而且为唐朝的建立立下了赫赫战功,但是平阳昭公主叫什么现在谁都不知道,史书和野史都没有,只知道被封为平阳昭公主。

有点可怜。

平阳昭公主最开始和老公柴绍一直在隋朝京城长安生活,柴绍也是官N代,二人门当户对,小日子过的本也很惬意。

不过后来平阳昭公主的老爹李渊带着李世民等儿子们准备起兵反隋,这么一来小两口肯定在长安呆不下去了,但如果一起离开长安又容易引起隋炀帝的注意。

于是二人一商量,决定兵分两路,柴绍去太原找岳父李渊;平阳昭公主独自去鄠县,也及时现在的陕西户县,那里有李家的产业,居住什么的都很方便。

本来按照李渊以及柴绍的想法,李家的男丁都出去带兵打仗,女眷们则呆在鄠县;等局势稳定了再回来接她们团聚。

可是平阳昭公主异于常人,绝非普通女子。

一到鄠县,平阳昭公主先是开仓放粮、救济百姓,取得了当地民众的用户;接着又散尽万贯家财,招兵买马,很快就聚集了几百人,其中就有专门的由女子组成的部队,这是第一只专门由女子组成的军队。

因此这支部队又被称为“娘子军”。

平阳昭公主和折枝“娘子军”可不是闹着玩的,平阳昭公主治理军队极其严格,又善于用兵,竟然几次打败过隋朝名将屈突通

屈突通可是当时的隋朝名将,“娘子军”的名气一下子就打出来了。

随后,平阳昭公主又收服了当地的豪强何潘仁,顺势接收了何潘仁的数万人马,实力大增;“娘子军”一边打仗一边发展壮大,随后有先后接收了李仲文、向善志、丘利等起义军的军队,攻占了户县、周至、武功、始平等等许多城池。

等平阳昭公主带着“娘子军”一路打到关中,与父亲李渊、弟弟李世民以及老公柴绍会和时,“娘子军”已经达到了七万人左右,战斗力与李渊他们相比也差不了多少了。

柴绍是看得目瞪口呆,没想到自己的老婆这么能打,自己跟着岳父东征西讨,亲自掌握的军队比老婆的差太多了。

后来,李渊派平阳昭找公主去镇守李家的根据地山西,这是对平阳昭公主和“娘子军”的相信和肯定。

在山西时期,平阳昭公主带领“娘子军”长期驻守在苇泽关,后来为了纪念平阳昭公主和“娘子军”,把名字改为“娘子关”,直到现在仍然在用这个名字。

公元623年,平阳昭公主去世,朝廷用军礼安葬了她,这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以军礼下葬的女性。

历史上第一支女军出现在哪个朝代?

历史上最早的女兵,来自于西夏王国,当时被单独称为麻魁军。说她们是真正的女军,一是西夏国明文规定女性必须参军,《天盛律令》中规定:守大城者,当使军士,正军,辅主,寨妇… "其中的寨妇即麻魁军。二是这支麻魁军全部由西夏的精壮女子组成,且编制,训练,管理都独立成军,与男军没有差别。三是这支军队的任务包含巡逻,筑城,守卫,甚至是作战,全部的军队职能。有意思的是,考古人员在天都山西夏行宫军营旧址,发现了大量的女子梳妆台,化妆盒,骨质的梳子和各种首饰。这就证明,西夏的女军虽然同样执行的是刀头舔血的任务,却也有爱美之心,而且军队还允许她们化妆。

而西夏国之所以拥有这样一支真正的女军,也是历史的必然选择。其一:西夏国天生位置不利,处在辽,金,宋三个强大帝国的包围之中。要生存,不光要把泪擦干,还得有一支强大的军队。而小国西夏在没有克隆人的前提下,只能全民皆兵。其二:是西夏国女性普遍地位很高,绝不等同于中原的女人带孩子做饭,丈夫回家了举案齐眉。西夏短短的一百多年寿命里,十朝皇帝中,有三个是母后掌权,足见西夏社会对女性的认可。即使在普通的社会生活中,有许多方面还明确规定妇女是主力。即使是犯罪量刑,也充分体现了对女性的尊重。法律明确规定,犯同样的罪,妇女要比男性减刑至少一半。妇女能顶多半个天,不参军,那还对和起谁?

根据最新的研究推算,西夏女军至少占全国总兵力15%。这支不让须眉的西夏女军还有着不低的战斗力,史书上有不少关于她们实战的记载,最有名的,当属成功抵抗大宋进攻的那场战役。公元1081年7月,宋神宗再也无法忍受这个枕边的小敌国,派遣几十万大军,兵分五路攻打西夏,史称“五路伐夏”。宋神宗这次铁了心,想一次将这个安全隐患彻底解决掉,可见决心之大,准备之充分。

西夏国当时是著名的梁太后主政。面对大宋的强大攻势,梁太后临危不乱。先是集中国内十万精兵,在西夏国的各个要害部位紧密防守。接着,梁太后亲自率领精锐部队和训练有素的麻魁女军,渡过黄河南下,采取强攻,断粮,坚壁清野等一系列战术。在主动迎战宋军中最为强大的中路军时,故意将麻魁女军排在最前面。而宋朝士兵看到对手竟然是一群女兵时,自然就放松了警惕。可就在在六盘山北麓的黄铎堡,麻魁女军亮出了雪亮的屠刀,好多宋军就在还没有搞清情况的时候,就成了麻魁女军的手下败将。随后,被麻魁女军的胜利鼓舞了的西夏军,从各个战场分别出击,最终取得了战争的全面胜利。此后很多年,不管是宋,辽,还是金,再没有组织过大规模讨伐西夏的战争。

虽然,麻魁女军最终没有阻止西夏国的灭亡,但在西夏国一百多的短暂的历史记录里,那些血性的麻魁女兵,仍然在历史上留一下一抹不可磨灭的女性戎马印迹。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