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满清《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埋下了深重祸根?

《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两个条约像大山,彻底压倒了大清;也像一颗炸弹,摧毁了国人的斗志;还是神话的终结,让列强更加肆无忌惮;更是祸根,让中国统一大业受到阻碍,让中国的崛起之路困难重重。

《马关条约》是中国清朝政府和日本明治政府于1895年4月17日(光绪二十一年三月二十三日)在日本马关(今山口县下关市)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原名《马关新约》,日本称为《下关条约》或《日清讲和条约》。

签订马关条约,中方全权代表为李鸿章、李经方,日方全权代表为伊藤博文、陆奥宗光。

条约的主要内容有: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后因三国干涉还辽而未能得逞)、台湾岛及其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2亿两白银。

中国还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并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投资办厂。

《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除了赔款4.5亿两白银,并以关税和盐税等作抵押;还允许列强各国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加大通商力度等。

《马关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国力江河日下,已经到了人尽可欺的地步;它的主要危害不在赔款、也不在割地,而是割地、赔款的对象。

换言之,割地赔款对清政府来说又不是第一次,尽管割让台湾的时候,中国百姓痛心疾首,但对清政府来说无关痛痒。

从1689年签订《尼布楚条约》开始,到1883年签订《科布多塔尔巴哈台》为止,中国与俄国签订了多个不平等条约,失去了2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中国近代,清政府被迫与沙俄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瑷珲条约》三个不平等条约,中国因此失去了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仅仅是《瑷珲条约》和《北京条约》的签订,就让中国失去了89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台湾的面积是多大?只有3.6万平方公里。

换言之,因为《马关条约》而割让的台湾,只有沙俄夺占中国领土的四十五分之一。

虽然对中国百姓来说,国土一寸也不能割让,没有一寸是多余的。然而对清政府来说,台湾弹丸之地,无关痛痒、不足挂齿。

但是马关条约的最大危害是,他的赔款对象并非是欧洲列强,而是一直被中国看不起的亚洲小国日本。这让大清统治者的颜面尽失、天朝大国的自信心荡然无存;让统治阶层卑微到了尘埃里,军队官兵的斗志也彻底被摧毁。

毫不夸张地说,《马关条约》让大清在全世界面前丢尽了脸,不再有人尊重中国;也让上至统治阶层,下至少军队官兵患上恐日症。

强烈刺激了列强的侵略野心

如果说日俄战争俄国败给日本是惜败,大清败给日本是完败。

胜败乃兵家常事,但是中国败给的对手太特殊了。

中国当时1300万平方公里土地,人口四亿;日本领土只有中国的几十分之一,人口只有中国的十分之一。

更可悲的是,日本也是亚洲国家,也是黄种人,也是封建制国家。

换言之,中国输给英法和俄罗斯不丢人,因为他们是资本主义国家,是西方列强。

而中国败在日本手里,就失去了全世界的尊重,没有人再把大清放在眼里。

甲午战争前,列强与中国爆发的战争都是局部战争,大清的战斗力谁也摸不透,就像黔之驴一样,列强还有所忌惮。

甲午战争之后,大清纸老虎面目暴露无遗,这就让列强受到鼓舞,他们眼里的三流国家日本都能打败大清,达到这么多的好处,我们为什么不能?

条约带来的最大恶果,就是为八国联军侵华埋下伏笔。

让国人失去斗志和信心

甲午战争还有一个难堪的地方,就是大清不是败在人力物力上,而是败在精神和气势上。

日俄战争,沙俄输的地利,战场距离俄国政治、经济中心太远、补给线太长。

换言之,沙俄输的是人力、物力,精神没有输,还能赢得对手的尊重。

清日战争,大清占据地利,人力物力也占尽优势,但是却一败涂地。

确切地说,甲午战争中日两国实力差距不大,大清是败在了气势和精神上。

这就好比在拳击比赛中,同样是败给对手,一个是勇往直前、屡败屡战,最终被打得鼻青脸肿、筋疲力尽倒下;一个是畏首畏尾、心惊胆战只被对方击中两下,还不是要害,就全身哆嗦,跪地求饶。性质截然不同,获得的待遇也完全不同。

前者能赢得对手的尊重,后者只能让对手蔑视。

甲午战争中 ,带兵打仗的陆军将领,相当一部分来自淮军,其中以叶志超为代表的淮军将领畏敌如虎,争先恐后当逃兵。

在任何一个国家,对于此类将领都是严惩不贷的,但是在李鸿章的庇护下,他们在战后不但能逍遥法外,有的还能官复原职。

这就无法赢得对手的尊重,被对方蔑视。

客观地说,清日战争(甲午战争),中国地大物博,有再战的人力物力,但是斗志已经垮掉,失去了对手起码的尊重。

由于清军的表现,日军胜券在握,觉得消灭大清易如反掌,他们还制定了直捣北京的"直隶平原作战计划"。

但是伊藤首相不同意,不是认为不可能,而是认为他这样做的话,中国将会失去合法政府作为勒索对象。

对日本来说,占领中国本土不是更好吗?但他们担心这样做打乱列强在中国的势力范围,招致各国干涉。

由于清军的糟糕表现,日本的侵略胃口非常大,气焰极为嚣张,1895年春天,在广岛将清政府的求和代表户部侍郎张荫桓、湖南巡抚邵友濂狠狠羞辱侮辱,驱逐回国。

1895年2月17日,日本攻陷刘公岛、北洋水师全军覆灭,慈禧惊恐万状,再次求和。

在此之前,清政府已经两次求和,均被拒绝。

这时清政府已经被吓破胆,害怕打下去会让大清灭亡,于是不惜代价再次求和,并且决定以李鸿章为全权代表和日本人进行谈判。

在此背景下1895年3月13日,李鸿章率100多名随员代表大清前往日本马关(今下关),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外务大臣陆奥宗光进行谈判。

在谈判中,伊藤博文气焰嚣张,李鸿章则卑躬屈膝、忍气吞声。

不是李鸿章没有才华,而是国力限制。

常言道弱国无外交,就是派最杰出的外交家代表大清谈判,也改变不了这种局面。

不信的话,把伊藤和李鸿章掉过来试试,李鸿章也会趾高气扬、咄咄逼人。

在第三轮谈判谈到割让台湾岛的时候,李鸿章像个小孩一样吓唬日本说,这样做英国将会干涉的。

伊藤狂妄地说:"岂止台湾!不论贵国版图内之何地,我倘欲割取之,何国能出面拒绝?"

很多人对李鸿章的才华赞叹不已,对他的精神也敬佩不已,说他如何忍辱负重,维护了大清的利益和尊严。

可是我们别忘了,谈判在伊藤对李鸿章说过的那句话:"中堂见我此次节略,但有允、不允两句话而已。"

李鸿章问:"难道我不可以分辨吗?"

伊藤博文回答:"可以,只管辩论,但不能减少。"

哪怕你巧舌如簧,能把死人说活,但是不能改变结果。

大清的谈判底线是没有底线,或者说不让谈判破裂是底线,为此不惜代价。

如果不是列强因素,日本人连天津也敢割,而大清的态度是只要你敢要,我就敢给。

4月15日,中日双方最后一轮(第六轮)谈判中,李鸿章作为一个大国代表卑微到尘埃里,苦苦哀求减轻勒索,可怜巴巴地哀求伊藤,再少一点吧,作为我回国的路费。

据说因此少赔了1000万,即便真的如此,大清的尊严也丧失殆尽。

如果李鸿章说:就赔2亿,多一分都可以,不行的话我们战场上见,那么谈判的结果将截然不同。

但是李鸿章实在没有这个底气,不仅是自己没有,更重要的是慈禧和光绪不给他底气,大清军队将领不给他底气。由于清政府高层的腐败无能,导致了清军的战败和条约的签订。

这样带来的最大恶果,是朝野被一片悲观情绪笼罩,军队失去了斗志和信心,将来再发生战事的时候,军队将领个个畏敌如虎,不敢挺身而出。

比如在八国联军侵华时,东南封疆大吏抗拒朝廷命令,实行东南互保。

这一方面是对慈禧不自量力跟八国宣战的抵制,一方面也说明统治集团对外敌的恐惧到了多么严重的地步,而这一切都要“得益”《马关条约》。

《马关条约》不光是割让领土和赔款的问题,而是它加速了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加深民族危机;沉重打击了一部分国人的信心,对日本产生了不该有的、深深的畏惧,患上了恐日症,为抗日战争中投降派的亡国论打下基础。

影响中国统一大业

《马关条约》签订后,日本吞并台湾,进行了长达半个世纪的殖民统治,造成了台湾和大陆难以弥补的隔阂,遗患至今。

祖国至今没有统一,其中因素很多,日本对台湾的殖民统治也是其中因素之一。

根据条约,中国向日本赔偿军费库平银三亿两;这不但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同时加速了日本军国主义的发展,为日本再次发动侵略战争、侵华打下基础。

《马关条约》、《辛丑条约》让列强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

两个条约的赔款高达7.5亿,为了支付巨额战争赔款,清朝政府不得不大量向列强举债,向列强开放口岸,致使列强控制了中国的海关、盐税等经济命脉。

通商口岸的开放,使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向中国内地深入,主权逐步丧失。

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延缓了中国现代化进程

两个条约不仅包含赔款和开放口岸,还有一个条款是允许列强在华投资办厂。

其他列强引用“利益均沾”的条款,争先恐后地在中国开设工厂,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同时也标志着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由商品输出转变为资本输出。

这样的直接后果是加快了列强对中国资源的掠夺和对工人的剥削, 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重创中国经济。

两个丧权辱国条约的签订,导致中国国力江河日下,加速了清政府的灭亡,也使中国的崛起之路受到阻碍,现代化进程举步维艰。大大推迟。

为什么说满清《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埋下了深重祸根?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萨沙第9652条回答。

祸根是两方面。

第一是战略上。

老百姓说,输人不输阵,也就是即便你不是别人的对手,气势上也不能弱了。

为什么混社会的明明被人打的贼死,最后还要交代几句场面上的话,死撑要面子?

就是我可以被你胖揍,但气势上不能没了。

气势上没了,以后就没办法混了,道上人人都不把你当回事。

电视剧《征服》里面,封飙去报复刘华强,没找到刘华强就将他几个小弟砍伤。

奇怪的是,刘华强随后报复封飙,并没有将他打伤或者弄残,只是让他下跪,还喊“爷”。

在我们看来,你的小弟被封飙砍了这么多刀,刘华强应该也砍回去。

其实,对道上混的人来说,被人砍几刀是寻常事,没什么大不了的。一旦跪下喊爷爷,就是奇耻大辱,以后就很难见人了。后来封飙甚至不敢公开再砍刘华强,而只敢暗算他的弟弟。

这就是刘华强厉害的地方。

道理也是一样,《马关条约》的战略危害,是被一个在列强中排不上号的小国日本,打的一败涂地,不但赔款还要割让了台湾、辽东半岛,朝鲜也被日本占领了。

要知道,当时日本刚刚明治维新,自己还背负着列强的不平等条约。

试问,如果连日本都能弄你,全世界谁还怕你。

之前满清第一次鸦片战争被英国打败,第二次鸦片战争被英法打败,第三次中法战争被法国打了一顿,不管怎么说对手都是英法这种世界一流列强。

现在被日本打败,满清也就彻底威名扫地了,没有国家还把你当回事。

就等于中学的一个班上,如果连女生都敢抽一个男学生,试问谁会不欺负他?

如果说《马关条约》已经丧权辱国到极点,《辛丑条约》就连内裤都输没了。

《马关条约》主要是日本在中国捞好处,而《辛丑条约》有着明确的羞辱意图。

慈禧太后同世界11个列强为敌,最终下跪屈膝投降,签订这种不堪入目的条约。

这就很想《马大帅1》里面那个牢头,开始很牛逼,招呼兄弟修理刚进来的马大帅。

结果知道马大帅是杀人犯,判死刑的,吓得赶快第一个给马大帅捶腿、递烟。

《辛丑条约》羞辱性很强,

比如中国对各国赔款4.5亿两白银,这是因为当时中国有4亿多人,要求每人赔款1两,羞辱所有中国人。

再比如,拆毁天津大沽口到北京沿线设防的炮台,允许列强各国派驻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大家想想,如果今天我国天津就有洋人租界,洋人的军舰停靠在天津的港口,中国却不能修建天津到北京的任何防御工事,这是什么概念?人家随时就能收拾你,没把你当一个国家来看。

还有,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在界内居住。

东交民巷距离紫禁城也是近在咫尺,这里就有洋人的军队,数量还不少。

试问,一个国家中央政府所在地附近都有别国军人,这国家还好得了吗?

其他也就不用说了,总之是羞辱性非常强的条约。

满清签订这种条约,同封飙下跪喊“爷爷”基本就是一回事了,以后再也无法挺直腰板做人了。

大家注意,《辛丑条约》以后不但洋人不把满清政府当回事,老百姓也是一样。

在1910年之前,满清王朝镇压内部民众,政权大体稳固。但辛丑条约签订才10年,1911年满清就垮台了,这同民众看不起朝廷有着很大的关系。

第二,具体损失非常巨大。

满清的流毒很多,光是这两个条约对中国的损害就极大。

就赔款来说,不谈马关条约的2亿两白银,就算辛丑条约前后等于9.8亿两白银,以关税和盐税等作抵押。

大家知道9.8亿两白银是什么概念?

北洋水师花费巨资建立,也不过用了1000多万两白银,已经是满清最牛逼最大的军事投资了。

而满清末年1891年,国家财政收入8900万两,财政支出8800万两,盈余100万两,实现了财政平衡,这已经是非常好了,不再是赤字了。

以盈余100万两来计算,9.8亿两就等于满清要还900多年将近1000年。

这是什么概念?

实际上,庚子赔款直到40年代的中国抗战时期也没有还完,还是因为中国加入同盟国,列强才免除了这些赔款的余数。

赔款出现以后,中国随后三四十年,历届政府都陷入严重的外债和财政赤字中,连政府运作都难以维持。

1904年,满清财政收入1亿两,但财政支出高达1.3亿两,赤字高达3000万两,几乎要崩溃。

满清为了弥补财政赤字,以及应付列强逼迫还款,开始对内肆意搜刮。

1910年,满清财政收入高达近3亿两,但支出也是3亿两,还是财政赤字中。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1910年满清的关税收入不过3000多万两,这是赚洋人的钱。

也就是说,剩下还有2亿多两白银,都是满清在内卷,横征暴敛压榨本国群众,搞得民不聊生,天下大乱。

满清如此,随后历任政府一上台就面临巨大的外债,苦不堪言,经济发展也无从谈起。

除了赔款以外,最大的问题就是割地和租界,还有就是国家主权问题。

这个话题太大,就不多说了。

就马关条约来说,满清丢了朝鲜、台湾,东北和山东也成为日本势力范围,在东亚也就成为弱势一方,彻底被日本压制了。

就辛丑条约来说,日本参与攻入北京,杀入紫禁城,随后分享了条约的一切特权,也就将满清踩在脚下。

其实,满清的遗毒极大,甚至可以说满清在1912年灭亡以后,他的各种恶行仍然影响中国长达百年之久。

别的不说,大家都知道香港和澳门是1997年和1999年收回的。

而1937年抗战爆发时,大家可能很奇怪,为什么日军可以在中国腹地的北京边上宛平城军事演习?这就是辛丑条约规定的东西,日本可以堂而皇之在这里驻扎军队。

为什么说满清《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埋下了深重祸根?

《马关条约》让大清帝国国际地位一落千丈,世界看清楚了大清帝国原来如此脆弱,从此任何一个不入流的小国都可以噗上了啃一口。

马关条约签订前,大清虽然也被列强欺负,但是无论是割地还是赔款还是比较有“节制”的,毕竟那么大的幅员面积、3.6亿的人口摆在那里,因此西方列强还不敢一下子把清帝国逼急了。

在战争开打之前,很多列强虽然知道大清腐败,但是还是没有想到大清国会败给一个东方小国,而且还败得如此窝囊。

甲午战争后签定的《马关条约》赔偿2亿两(如果不是李鸿章挨了一枪就是3亿两),割让台湾、澎湖列岛、辽东半岛(后三国干涉还辽,日本再次勒索3000万两),还有开放通商等等条款,这些破纪录的屈辱条款,清帝国基本照单全收,更让西方列强看清楚了清帝国的软弱可欺。

所以五年后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西方列强就开始狮子大开口。很容易打入北京城,慈禧带着光绪都跑了,八国联军直接要瓜分中国,幸亏义和团运动让列强看到了我中华四万万生灵力量是他们无法战胜的,让他们放弃了瓜分中国的想法。

最初和谈,要求赔偿10亿两白银,这简直是敲骨验髓式的掠夺!

后来李鸿章抓住清军在娘子关之战中的表现以及列强之间内部矛盾,最终定位4亿两,分36年付清本息合计9.6亿两。

按照列强要求杀掉174人主战派,这里面大多都是皇亲国戚朝廷大员,从此朝廷彻底成为洋人的朝廷。

《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禁止人民反帝”,古今中外可能没有那个签过这么无耻的条约了,你可以烧杀抢掠政府不抵抗、不保卫人民不说还不准人民反抗,只能笑嘻嘻的仍有列强烧杀抢掠,从此清王朝彻底沦为洋人的在华统治工具。

《辛丑条约》把中国彻底推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为什么说满清《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埋下了深重祸根?

既是不平等条约,加之是一百多年前的旧政府!而之后发生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侵略中华大地)而最终日本国成为战败同上,我中国作为战胜国,虽之后双方为友好合作出发我免去了大部分对日索赔(追责),但近些年曰本国不安守本分(身为战败国应该有的义务与责任)并挑衅我正当利益,,,所以我们应该的清算日本,,,,

为什么说满清《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埋下了深重祸根?

因为这两个条约对中国的损害非常大,危害程度上远超之前所有的条约。

这样说吧,在《马关条约》之前,西方还将清朝看做是“列强”之一,然而正是甲午一战将清朝的“外强中虚”给彻底打了出来。堂堂的天朝上国竟然会败给了小小的日本,这不仅仅是清朝自己没想到,就是绝大多数西方列强也没有想到,就连日本也承认自己是在“赌国运”。但清朝就败了,并且还是败得一塌涂地。从此没有任何国家再认为清朝是一个“强国”,任何人都敢在清朝的身体上割走一块肉。

而比《马关条约》危害更大的就是《辛丑条约》了,因为正是《辛丑条约》标志着中国已经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辛丑条约》对中国的危害最大的主要是在两点,一个是巨额赔款,另一个就是列强在中国境内的直接驻军。

近代中国的财政一直是入不敷出,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辛丑条约》中的巨额赔款,整整4.5亿两白银,加上利息等达到了9.8亿两之巨!近代中国由此背上了沉重的债务。满清为了筹集到赔款,不得不屡屡增加杂税,然而即使是这样,每年的支出往往都是不够用,只能被迫再借新债。

更严重的是《辛丑条约》还规定了列强可以在北京以及北京到山海关的十二个地区驻扎,而满清则不允许在天津派驻任何军队,就连大沽炮台也被要求拆毁。这就意味着列强随时可以从天津登陆威胁北京,甚至列强只需要直接动用在北京的驻军就能威胁清政府,这对于清朝的国防安全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后来日本之所以能够轻易地发动卢沟桥事变,源头就是日本借助《辛丑条约》在北京、天津附近驻扎了大量的部队。

这样说吧,《辛丑条约》将大清朝的最后一块遮羞布都扯了下来,从此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再也没有人会对清朝正眼看一下,清朝的合法性外衣已经被剥了下来。

如果说之前的满清还是一个为世界所公认的强国,还有一定的自主权,那么在《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之后,满清就是一个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从此满清对于西方列强的要求几乎是有求必应,再也不敢表达任何意见,也就是从此刻起,大清已经完了。

为什么说满清《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埋下了深重祸根?

甲午一战,被日本人打断了满清的脊梁,之前还只是输给英法头号列强,这次被愣头青打趴下了,谁还拿你当回事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