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期间,为何不在炸药包上绑磁铁,用来炸坦克?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

大兄弟您想多了,既然咱的脑瓜子能想到的事,那帮子脑袋都快熬的没几根头发的军工,他们也会想到的。

所以您说的炸药包上绑磁铁这事,他们还真就干了,而且做出来的成品,比您说的还要精良一点,只不过效果就太差劲了。

这就是德国人脑洞大开的HHL磁性反坦克雷,他到不是炸药包绑磁铁,更像是超大个的手榴弹下边绑了三块磁铁。

整体看起来,就想是一个超大个的铃铛,搁在一个铁片子上,铁片子下边装三磁铁。

您看军工们的想法就是比咱要周全,一块怕吸不上去,给你整了三块,就是为了保证吸的牢牢的。

那么用的时候,咋用呢?这德国士兵首先悄么兮的靠近坦克,然后把这东西按在坦克的任意的位置上,接着拉动引线,好吧士兵有七秒的时间,撅着屁股跑到安全的地方。

听起来似乎不错,很靠谱的样子。

但您记住了,坦克这玩意自打出生出来,他就有一个战术叫步坦协同,也就是说坦克屁股后边跟着的是步兵。

因为在现代战争中,没有步兵掩护的坦克是很容易被击毁的。

所以德国士兵想要悄么兮的靠近坦克,基本上就是痴心妄想了,跟在坦克后边的步兵眼睛可没有瞎。

说道这里估计有小伙伴要说了:“不靠过去,你到是扔过去不就完事了吗?”

说的好像挺在理似的,但您要明白,这扔过去的时候,您能保证这雷屁股后面的三块磁铁是朝着坦克飞过去的吗?

如果保证不了,那这雷可沾不住的。

而且坦克进入战场,您的明白,他那装甲要是能干净了,鬼都不行,沾点泥巴,弄点沙土的,太正常不过了。

那么有这一层污垢在,您能保证扔过去就能沾上?不能够啊!

所以这雷算是白瞎了军工那光脑门了。

咋说呢?当初德国人弄出来这雷之后,就害怕盟军学了过去,他们还把自己的装甲弄了点涂层,就是为了防止这东西沾到坦克的身上,结果盟军这块对这雷压根就不感兴趣。

因为不仅仅是刚才小编说的那几个缺点,还得加上一个,这玩意的重量太重了,而且个头也不小,一个士兵抗不了俩上去。

所以德国人忙乎半天的雷不仅没人搭理,就连这涂层也是白瞎了,后来也被废掉了,花钱也没花到正点上。

你看看盟军的反坦克武器,一挺反坦克狙击枪,那管子特别长,就像三根铁棍子搭起来一样,一枪怼过去就能在坦克的装甲上开一窟窿。

当然这反坦克狙击枪,现如今成了废柴了,也就打打装甲车而已。

但在二战那会算是好东西了,毕竟搁着老远就能废了你的坦克,这玩意不用,用啥磁性手雷,这不没事找事吗?

还有什么巴祖卡,无后坐力炮等等。

而德国人的铁拳说真格的,他也比这手雷用的带劲,起码能保证发射士兵的安全性。

所以这东西有点鸡肋,没多少人喜欢的。

咋说呢?其实奇葩武器,不仅德国人造过,盟军这块也是有的。

您比方说英国人造的七十四号反坦克手榴弹,这玩意看起来就像一个锤子。

圆圆的脑壳下边插着一根木棍,这脑袋分两层,一层是外包装的铁壳子,打开着铁壳子里边是一个装着硝酸甘油的玻璃球,而这玻璃球上边粘着超强的粘合剂。

听着超强您就知道了,这家伙只要沾上了,您就别想把他弄下来。

用的时候,只要拉一下手柄上的一根针,这铁外壳就会露出来,还有一根针是起爆用的,瞅着机会把这球狠狠的粘在坦克上边,然后启动爆炸装置,五秒到了点就炸。

听着是不是和德国人的那磁性手雷一个意思?只不过一个是磁铁,一个是粘合剂而已。

这玩意出来之后,英国人没瞧上,但架不住英国人的首相丘吉尔看对了,批准生产了。

小编感觉丘吉尔看对的不是这家伙的性能,估计看对的是这玩意的成本。

当然要是按照人家官方的说法,当初敦刻尔克大撤退的时候,英国人太狼狈了,狼狈的就把人拉回来了,各种各样的装备都丢在了法国的土地上。

别的不说八百多门大炮没了,而他们家本土就剩下不到二百门,就这炮弹都不够用。

那么生产出来的武器,就不够分配的,毕竟你必须先保证部队的武器,其他地方就显得没东西可用了。

于是在这个情况下,这种武器当做一种反坦克利器给生产出来了。

三年的时间里头,英国人就生产了大约二百五十万个这种手雷。

在战场上,他们也碰到了德国的那种磁性手雷的尴尬,坦克太不干净了,你想要扔过去压根就沾不住,而且就算是靠近,强行想要粘上去也费劲。

他比磁性手雷还要命的一点是,在战斗过程中一不小心拉动了手柄下边的针,这铁壳一打开,那就意味着这手雷就会粘到衣服上。

而这是超强粘合剂,傻眼了吧,把衣服脱了吧,要是不小心把另一根针给拉动了,那个时候就不是尴尬了,因为你只有五秒钟的时间摆脱这玩意,不然就等着被炸吧。

所以用这东西的士兵,估计会遇到下边这种情况。

旁边子弹在飞,炮弹在炸,一个士兵,蹲在哪里拼命的脱衣服,其他战友懵圈的看着这个发神经的家伙。

“该死!”他一边脱,还一边的骂。

所以这东西做出来之后,大多数给了英国人的本土警卫队使用,少量的供应给了北非英国人的部队,当然法国的游击队也收到了一些,毕竟法国游击队啥都缺,有个能炸响的,就算不错了,他们可没有挑选的权利。

其实类似的东西,咱在电影里也见过,您比方说在《拯救大兵瑞恩》这里头,就有一个镜头,他们把炸药包涂上机油,拉了绳子,丢在坦克上让粘住,从而炸坦克的事。

咋说呢?小编感觉机油比超强粘合剂要强一点吧,至少他不会粘到自己的身上。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

战争期间,为何不在炸药包上绑磁铁,用来炸坦克?

其实二战中是有这样的武器的。

比如说,纳粹德国率先研发了一种磁性地雷HHL。

HHL的德语全称是Hafthohlladung,意思是附着性承装定量炸药。这是二战德军的制式反坦克武器之一。

HHL的外形是锥形,高爆炸药装在三角锥体里,引信在锥口的圆柱里,它的底端有三个磁铁,可以吸附在坦克表面。

使用的时候,士兵需要先靠近坦克,把这块反坦克手雷先吸附在坦克上,然后再拉动引信,7秒后,这个装置会自动引爆。

德国人害怕盟军掌握磁性炸弹的技术,因此要求从1943年9月开始在德军自己的坦克表面增加防磁装甲,也就是Zimmerit涂层,这是由硫酸钡、黏合剂、锯末、硫化锌和赭石色颜料组成再用丙酮作为溶剂再搅拌而成泥状物,再用小铲等工具涂在坦克表面,刮上凹凸的纹路,很像华夫饼干,最后用喷灯加热固化,这样可以减少磁性反坦克手雷的接触面积,减弱磁性,同时也使得坦克表面不再那么反光,便于隐蔽。

然而后来盟军对磁性反坦克手雷并无兴趣,德国人多此一举,劳神费力的Zimmerit涂层在1944年9月被废止。

HHL其实有很多问题

第一,它体积比较大,一个士兵拿不了多少。

港龙模型出的德国反坦克步兵用反坦克地雷和磁性手雷摧毁苏军su-100的封绘图。

第二,使用的时候,需要士兵靠近坦克。而苏军的坦克基本上都是有步兵拿着波波沙掩护的。士兵靠近本来就需要付出巨大伤亡。不如一颗铁拳来得快。

在德军制式反坦克武器里,可以看到,火箭筒居多。

二战期间,德国生产了上百万支各种性能的铁拳火箭弹,效果很好。但是主要是在43年以后大规模运用。

在亚太战区,日军也有磁性反坦克手雷,主要是用来对付美军的谢尔曼,但是美国人把木棍和木板挂在坦克外围,就可以很好的抵抗。

最后回到炸药包这一说,其实给炸药包涂上机油,就可以粘在敌军坦克上,这是廉价的做法。比如说电影《拯救大兵》瑞恩中,就有美军使用这种武器的画面。然后有一个炸坦克的士兵时间没掌握好把自己炸了。

相比之下,中士使用的是巴祖卡火箭弹。

电影《集结号》里,也有士兵抱着炸药包炸坦克的场景,只是因为条件有限,只有士兵自己抱着炸药包冲到坦克下面,同归于尽。这也突出了保家卫国战争的惨烈。

真实的情况,更加惨烈,电影《血战台儿庄》中,展现了国军士兵把手榴弹绑在自己身上去炸坦克的细节。

这是完全真实的——

我们今天的和平幸福,就是当年这些前辈用义无反顾,置生死之度外的精神以及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江山处处埋忠骨,向先烈们致敬!

战争期间,为何不在炸药包上绑磁铁,用来炸坦克?

你能够想到的东西前人早已经想到了,你想不到的东西前人也已经想到。

不要拿自己这几十年的脑子去核数百年的先人智慧去对比,你会发现你想的远远不如别人做真的,这是我看了很多历史以后得出来的一个结论,数百年的时间里面,脑子奇葩的,脑子正常的,天马行空的脚踏实地的,各种各样的想法都有,包括你这个在反坦克手雷上面装磁铁,其实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当时的人就已经想到了。

其实关于这一点,我们推荐大家去看一部电影,就是《拯救大兵瑞恩》在电影的最后,当时在小镇里面阻击德国人的进攻部队的时候,去引爆坦克的一个士兵手里拿着一种炸药包这种炸药包是点燃了以后直接贴在虎式坦克的车轮上面,然后引爆这种进攻方式,不知道大家还有没有记得,其实这种进攻和这种拿磁铁进攻的差不多的道理大家都能够想到。

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的时候,坦克是这种武器,其实早就获得大家的注意力,否则第一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签订《凡尔赛合约》的时候,西方盟国就不会允许德国人拥有坦克。

这个坦克身上全是钢铁玩意儿,大家心里都有数,所以有人突发奇想说能不能再扔出去的手雷,能够完美的贴在坦克的身上引爆这样的话造成效果最佳。

第一个想法那当然是拿吸铁石,吸铁石这东西来源简单,而且一旦贴上坦克的话,想要拿下来就很困难,一开始的时候战争双方在使用这种手雷十分有效,但是后来渐渐的这种手雷也被淘汰掉了,很快就会代替成为上面我所说的那种直接粘在对方坦克身上的这种,在接下来随着时间推移又会慢慢替代成铁拳,还有巴祖卡火箭筒这样的一些火箭弹。

为什麽会出现这种情况?第一个问题,这种吸铁石的手雷重量太沉了,吸铁石大家也玩儿过,一旦达到一定体积的话,那就是一块儿石头,这种体重也很难让当时的士兵携带太多的吸铁石炸弹进入到战场。

但到了战场之上,对于你的弹药储存量是一种考验,这也就是为什么,(今日头条漩涡鸣人yy首发于悟空问答)当德国人的手榴弹引进到中国的时候,中国人立刻就把手榴弹的长度给剪短了,因为中国人体型跟欧洲人没法比,所以手榴弹越小携带的数量也就越多。

有吸铁石的炸弹太重了,携带的数量不多,所以当时也成为一个毛病,但是毛病归毛病用起来还是挺好用的接着,就是对他进行毁灭性打击的时候。

不论是德国人还是盟军,都对自己的坦克进行了防磁处理,也就是在坦克的表层涂一层涂料,这种涂料可以有效的防止吸铁石产生作用,真一下子这些吸铁石的炸弹就立刻报废了。

简直就是从根本上对这些炸弹进行断根行动。所以后来西方盟军还是德国人在使用反坦克武器的时候,用这种带有粘性的炸弹代替了吸铁石的炸弹,但是这种武器也有一个问题粘手,一旦士兵来不及离开或者是操作过于繁琐的话,就很有可能造成误伤。就比如说《拯救大兵瑞恩》里面的那次那个士兵简直就像白给一样炸弹都爆炸。大了都没有离开那里,就是因为这种炸弹操作起来太容易出现风险。

后来随着时间的推进,大家也开始渐渐替代掉这种原始的舍身炸碉堡的行为,选择了向巴祖卡火箭弹和铁拳这种反坦克武器,这种武器第一距离敌人坦克较远距离的时候就能产生效果,第二操作起来简便,第三这东西造起来廉价,所以慢慢替代掉战场上面五花八门的。房产购武器。

战争期间,为何不在炸药包上绑磁铁,用来炸坦克?

用磁铁捆绑炸药包通过磁铁的吸附作用粘上坦克,从而对坦克进行炸毁。其实这个主意并不是题主第一个想出来的。其实在二战时期就是用磁铁吸附式炸弹来炸坦克的。

其实在坦克这种装甲武器出来的时候,就开始有了反坦克的武器,比如反坦克步枪,反坦克地雷等,军事武器的发展就是一种矛与盾的竞赛关系,最初的坦克简易,装甲薄,可以用反坦克地雷,反坦克步枪等来对付。

随着时间推移,坦克进一步先进,装甲加厚加强,在德国发明一种反坦克集束手榴弹,这种集束手榴弹由6枚24式手榴弹组成,但是太重没有吸附力,要专业力气大的投弹员来投。一般人扔不远,不小心会炸到自己。

最后德军通过研发,发明了一种磁铁吸附式反坦克手榴弾,通过磁铁对铁的吸引特性,德军发明的这种磁性反坦克手榴弹叫PzHM 3磁性反坦克手榴弹。随着坦克装甲进一步升级,德军也升级了磁性反坦克手榴弹。像PzHM 4磁性反坦克手榴弹,之后又有了爆炸了更强的磁性反坦克手榴弹HHL-3。这种手榴弹有强力磁铁装置,扔过去直接可以粘在坦克上。并且可以击穿140毫米的钢板。

那么我们也仿制过苏联反43式反坦克手榴弹,和日本的99式磁性反坦克手榴弹,当然现在这些装备早就用不上了,因此有了更先进的反坦克火箭弹,反坦克炮,穿甲弾一打一个准等。

日本99式磁性反坦克手榴弹,四个四块强力磁铁,像乌龟。可以击穿30毫米到90毫米的钢板。

欢迎大家关注。 欢迎评论 点赞

战争期间,为何不在炸药包上绑磁铁,用来炸坦克?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因为炸药包根本就不是来炸坦克的。

炸药包也好,爆破筒也好,本来都是工兵排障的设备。

真实战场同我们普通老百姓想象的不一样。

在靠近敌人阵地前面的地域,会有大量的障碍物。

一般最外围会有大量的地雷,最远可以部署几公里的大面积雷区。

比较近的距离,则有诸如多道铁丝网、木砦、反坦克拒马、封锁沟(一般有水,没水的里面会埋设地雷)。

炸药包本来是叫做工兵炸药包,是工兵们为了增加炸药威力,将大量小型炸药包捆在一起做成的。

炸药包的用途很简单,就是排除这些障碍,以便于士兵们进攻。

炸药包的威力很强,一般爆炸以后可以将方圆十几米的障碍大体排除,士兵们可以从这里发动进攻。

如果没有炸药包排障,对不起,那就惨了。

二战苏军有过两次典型攻势,一次是1个连攻击德军几个碉堡。攻击之前,苏军派遣工兵使用炸药包等工具,排除了雷区和铁丝网。

进攻开始后,苏军以火力掩护小分队冲锋,很快攻入碉堡附近。碉堡中德军的机枪只能向前射击,纷纷放弃阵地向后逃走。此战苏军伤亡十多人,占领了德军1个排固守的阵地,搞定了3个碉堡。

另一次攻势,也是苏军1个连进攻,因没有发现铁丝网,认为德军刚刚赶到,还没有来得及部署。苏联没有派遣工兵,就随便进攻。

结果,苏军官兵冲到阵地100米外,却发现已经有德军大量部署的地雷。

无奈之下,苏军只能一边排雷一边前进,速度急忙。而德军2个碉堡内的几挺轻重机枪交叉扫射,导致苏军这个连重大伤亡,几乎全军覆没,阵地当然也无法攻占。

二战打坦克,首先使用反坦克炮,列强部队都有反坦克炮的编制。

以德军为例每个步兵团都有1个反坦克炮连,装备12门反坦克炮。步兵师则有反坦克炮营编制,装备36门反坦克炮。

后期德军机械化步兵营也专门反坦克炮,直接装备到营一级。

战场上,敌人的装甲威胁其实没有那么大,这些反坦克炮就够用了。

二战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坦克战,普罗霍罗夫卡坦克大战

德军真正参战的坦克和突击炮总数不会超过120辆,苏军则大概是500辆,总数不过600多辆。

即便如此,普罗霍罗夫卡战场也有10多公里宽度,也就是1万多米。

即便是600辆坦克拉成一条线,也是20多米才有一辆坦克。实际上,坦克都是纵队分批投入作战的,100米内有一辆坦克就不错了。

除了反坦克炮以外,大口径榴弹炮、野炮、山炮、小口径防空平射炮甚至高炮,都有一定反坦克能力,这些才是对付坦克的主力。

即便步兵反坦克,还有火箭筒、无坐力炮、反坦克枪、专业反坦克磁性手雷甚至喷火器,哪里轮到炸药包上阵。

其实与其使用炸药包,还不如使用集束手榴弹,至少很容易搞到,而且比较容易使用。

炸药包一般还要先点燃导火索,然后才使用,存在时间差。

而且炸药包威力太大,搞不好就炸死反坦克步兵。

集束手榴弹虽然威力较弱,使用较为安全、简单,一旦爆炸也足以炸断坦克履带和行动系统,坦克等于完蛋了。

至于磁性反坦克手雷,效果就更好了。哪里还需要用炸药包装上磁铁!

用炸药包反坦克在二战是很罕见的。

战争期间,为何不在炸药包上绑磁铁,用来炸坦克?

(装有三块强力磁铁的HHL-3磁性反坦克手榴弹)

(本文由桌面战争兵棋原创撰写,图片来源于网络。“桌面战争兵棋”专注于军事领域的耕耘,坚持原创,坚守初心。欢迎您的指点。)

文:桌面战争兵棋 | 赛文

自从坦克出现在战场后,人们就无时无刻的想着用何种武器、何种手段来对付坦克,用火烧、用石头砸或者挖陷阱等等,最终开发出了一系列的反坦克武器来与坦克抗衡,两种武器像矛与盾一般互相死斗到现在,也没有分出个胜负。在众多反坦克武器当中,最出名也就是反坦克步枪、反坦克火箭筒、反坦克手榴弹和反坦克地雷还有一系列炸药包。

(日本99式地雷也是加装了4块磁铁的磁性反坦克地雷)

随着坦克装甲的慢慢升级,普通的早期反坦克武器也没有办法击穿坦克的装甲了,于是后来就开发出了一种反坦克的集束手榴弹,将多枚威力巨大的手榴弹组合在一起,但是由于重量实在太重,不仅士兵无法投掷太远,一个不小心炸伤自己,而且不是专业的投弹员来投掷,很难将如此重的反坦克集束手榴弹投掷到坦克附近,造成有效伤害。

磁铁手榴弹的诞生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军工设计师们脑洞大开,终于研制出了一种新型的反坦克手榴弹,通过简单的磁铁和铁之间的互相吸引特性,可以将反坦克手榴弹吸附在坦克表面,然后引爆手榴弹摧毁坦克。

(现代被展览的HHL-3磁性反坦克手榴弹)

其中最为著名的集中磁性反坦克手榴弹就是德国生产的HHL-3磁性反坦克手榴弹。HHL-3磁性反坦克手榴弹的外观酷似一个漏斗形状,上方最细的部分为手榴弹的手柄,中间则是用于摧毁坦克的炸药,约重890g左右,可以炸穿140mm的坦克装甲,在当时几乎是所有坦克的致命杀手,而这款手榴弹最大的特征便是手榴弹最下方的六边底座,而底座的内部就是这款手榴弹的灵魂——三块强力磁铁,可以用来吸附在坦克表面。通过掷弹手快速的跑到坦克附近,将HHL-3磁性反坦克手榴弹吸附在坦克装甲上,拉开引信后迅速逃离,过后手榴弹爆炸摧毁坦克。

(技术人员正在演示如何使用HHL-3磁性反坦克手榴弹)

磁性反坦克手榴弹的“尴尬”

这款手榴弹一经研发出来后,德国人十分兴奋,觉得自己开发出了一种非常高端的武器,可以控制整个战场。当时害怕盟军和苏联盗取自己的磁性反坦克手榴弹的研发技术,做好了各方面的保密工作,并且德国自己军队的坦克装甲涂层加上了一层防磁装甲,防止盟军和苏联有这种磁性反坦克手榴弹来攻击自己,这也是为什么德国的大部分坦克表面装甲有一层凹凸不平纹路。反而盟军和苏联却一点也不敢兴趣,让德国人多此一举。

(一名德国士兵在使用HHL-3磁性反坦克手榴弹)

磁性反坦克手榴弹的问题

HHL-3磁性反坦克手榴弹确实如同德国人想象中的那么美好,但是实际还是存在着许多问题。

【1】重量

因为加装了多块磁铁,让本来就十分重的反坦克手榴弹更重了几分,导致搬运、携带都不方便,一名普通的战士,根本装备不了几个这种磁性反坦克手榴弹。

(HHL-3磁性反坦克手榴弹的内部结构图)

【2】使用方法

这种磁性反坦克手榴弹需要让士兵接近坦克才能使用,并不能像普通炸药投掷出去,士兵再靠近坦克的时候就会发生巨大的伤亡,好不容易将磁性反坦克手榴弹安装在坦克上面后,坦克在颠簸的过程中还有可能将手榴弹摇下来,最后没有炸掉坦克。

(德国战车上加装了一层防磁涂层)

发现了这么多问题后的德国人,终于停止了研制磁性反坦克手榴弹了,因为他们发现比起使用这种不切实际的反坦克武器,还不来来一发反坦克火箭筒了,这也是为什么德军后期的反坦克武器里有着大量的反坦克火箭筒。最后磁性反坦克手榴弹就成为了一个尴尬的存在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