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鼎记中,风际中为什么会叛变?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风际中不是叛变,而是卧底。

叛变和卧底是不同的。

电影《无间道》上,刘德华和梁朝伟都是卧底。他们不存在叛变一说,刘德华本来就是黑帮小弟,曾经刺杀过香港最大黑帮帮主倪坤,后来被安排到警方卧底,专门提供情报。

梁朝伟也是一样,他是秘密经常,被派到黑帮内部卧底,以便于黄督查将这些犯罪组织一网打尽。

什么是叛变?

本来保护倪坤的四个保镖小弟,收了黑帮大姐刘嘉玲的大笔黑钱以后,选择配合杀手行刺,让刘德华轻松将倪坤枪杀、

他们四个人的行为,就叫叛变。

但风际中并不是叛变,而是卧底。

为什么这么说呢?

第一,风际中不需要叛变。

如果是天地会高层人物,比如香主、代理香主或者重要会员,清廷一般不会放过他。

他们如果不叛变,一旦被捕肯定死路一条,而且即便逃亡也可能遭到追杀。

所以,这些位高权重的人,反而比较容易叛变以自保。

风际中在天地会并不是什么重要角色,虽武功较高,但平时不言不语,见识似乎不高,被当作是没能力的人。

这就是一个小角色而已,充其量只是打手。

风际中如果不想跟着天地会干了,只需要脱离帮会,隐姓埋名去别处居住即可。

如果赫赫有名的韦小宝都能隐居成功,小角色风际中更是没什么不放心的。

清廷根本就不会对付这种喽啰,熟视无睹。

第二,风际中的性格同实际表现不符合。

上面说了,风际中在天地会上中表现平庸,是可有可无的人物。

似乎他除了有一定的武功(并不是极高),其余没什么才能,只能充当打手。

书中写:风际中沉默寡言,模样老实之极,武功虽高,举止却和一个呆头木脑的乡下佬一般。

虽然风际中武功也算不错,在青木堂也无足轻重,没什么地位,韦小宝和陈近南都不重视他。

但是,从陈近南死后,风际中的所作所为来看,这家伙绝对不是外表的那样。

书中这么写:风际中道:“卑职那及大人的万一?皇上吩咐卑职,若是见到大人,无论如何要大人回京,不可抗命违旨。卑职听皇上的口气,对大人着实看重,可说是十分想念。这番立了大功,将台湾郑逆的儿子逮去北京,皇上一欢喜,定然又会升大人的官。”韦小宝心想:“我一直当你是老实人,原来这么会打官腔。”

风际中又道:“大人当上了天地会总舵主,将十八省各堂香主、各处重要头目通统调在一起,说是为陈近南开丧,那时候一网打尽,教这些图谋不轨、大逆不道的反贼一个都逃不了。这场大功劳,可比当日炮轰伯爵府更加大上十倍了。大人你想,当日你如遵旨杀了陈近南、李力世这一干人,天地会的反贼各省都有,杀了一个总舵主,又会立一个总舵主,总是杀不干净。只有大人自己当了总舵主,那才能斩草除根,永远绝了皇上的心腹大患。”

不但有这样的毒计,风际中随后还能识破韦小宝的计策,挟持韦小宝,杀死天地会兄弟,可见是大奸大恶之人。

如果不是建宁公主出来搅局,风际中不敢得罪,后果还很难预料。

同时,风际中在炮轰韦小宝府邸时,还能想到将韦小宝宠爱的丫鬟双儿带走,可见也是深谋远虑的人。

他的表现和真实性格差别巨大,唯一的解释是,风际中是卧底,他故意装蒜隐藏自己身份。

第三,风际中可以同皇上直接联络。

风际中多次同康熙见面,听从他的吩咐。

要知道,如果风际中是个叛徒,试问康熙如何敢见他?

叛徒是不可靠的,既然风际中能够背叛天地会,也随时可能背叛康熙。

对于一个人品低下、反复无常,但武功又高超的家伙,康熙无论如何不可能面见他。

搞不好风际中就会行刺之类,暗算康熙。

况且,如果风际中仅仅是个天地会青木堂叛徒,其实也没什么了不起的,小角色。

为什么康熙会亲自面见他?

唯一的解释,风际中本来就是清廷的大内高手,是康熙亲自部署这群人混入天地会内部做卧底的。

除了风际中以外,混入天地会的还有几个人。其实,不仅仅是混入天地会,还有大量卧底混入吴三桂、耿精忠、尚可喜、郑经,甚至韦小宝麾下。

这些人的身份都是秘密,而且潜伏这么多年也花费很多心血。

为了尽量不暴露他们,康熙采用单线联络方式,直接同他们接触。毕竟少一层中转,就不容易暴露卧底。

事实证明,如果不是风际中自报家门,韦小宝根本不知道他是卧底。而康熙安排在韦小宝身边的卧底,韦小宝到最后也没有发现。

所以,风际中不存在叛变一说,他本来就是卧底。

他的军衔是正四品绿营武官,都司。在韦小宝看来,这个军衔很低,但其实并不低。

都司放在今天就是团长或者副旅长,至少是上校军衔,也是高级军官了。

风际中搞做卧底,能够做到上校,将来还有机会升为将军,也算很可以了。

鹿鼎记中,风际中为什么会叛变?

在天地会,风际中可以说是综合实力最强的几个人,不仅武功高强,而且心思缜密,工于心计。

在青木堂的一众英雄好汉里,风际中可以说是最强的了。他曾和玄贞道长比武,他一掌按住了对方胸口,衣服留下五个爪印,但玄贞却没受伤,这份功力把玄贞道长吓了一跳,自愧不如。和玄贞差不多的徐天川、樊纲、钱老本自然也是不如。

风际中的这身武功在江湖上也很吃得开。作为顶级高手的冯锡范曾和他对上一掌,风际中虽然当场吐血,但冯锡范也受了内伤,很不好受,当晚在和美刀王的比试中就因为这个原因而落入下风。

综合来看,风际中的武功大概和海大富是一个级别的,是二流高手中的绝顶。

风际中不仅武功高强,内心也是相当精明。韦小宝想要在阿珂面前戏耍郑克爽,风际中表演地最为卖力,不仅把他的衣服撕破,还让他当众出丑,吃了个大亏。当韦小宝出场要展现英雄气概时,风际中又故意落败,甚至还撞破了桌子显得很狼狈的样子,表现地恰到好处。一旁看戏的阿珂事后当真把韦小宝当成了武功出众的高手,让韦小宝得意了好一阵。

风际中这样乖觉听话的好手,仅仅是青木堂香主旗下一个地位不高的普通人,不得不说是真屈才了。他自己也觉得很委屈,于是想到了另投明主。他还看出朝廷越来越稳固,天地会不过是一帮乌合之众,成不了大气。刚好这时有人抛过来橄榄枝,他就自此投敌了。

风际中还是很精明的,他知道韦小宝和小玄子关系要好,始终对韦小宝照顾有加,甚至连双儿他也悉心照顾,没让她去冒险。

这样一个能干之人最后却被韦小宝糊里糊涂地打死了,可以说运气实在是太差了。

鹿鼎记中,风际中为什么会叛变?

风际中到底是叛变还是一开始就是卧底,这两种可能都是存在的,而且两种可能性很难讲哪个更大。比如说你支持风际中一开始就是卧底的话,那么为何风际中那么晚才跟康熙报告消息?要知道从韦小宝加入天地会到康熙知晓韦小宝身份,前后也有那么几年时间了,韦小宝作为康熙的近臣,他是天地会香主的身份如果上报上去,必然是大功一件,而且对康熙来说,有如此近的臣子是天地会的卧底,本身就是很危险的事情,风际中为何不上报?

而要说风际中是中途被策反,那也有不少疑点,比方说风际中跟韦小宝表明身份后,官腔打得极其熟练,不像是一个刚被招安的江湖汉子,同时原文也说风际中心中所想就是如何“心中所想的只是立功升官、报效皇家”,立功升官也还罢了,但后四个字“报效皇家”,显得风际中对朝廷颇为忠心,很难说不是朝廷一早就培养的间谍。

这里分别把两种可能讲一讲。

一、关于风际中很早就是朝廷间谍的可能

鹿鼎记一书与碧血剑是一脉相承的,从碧血剑来看,清廷在很早就已经开始网络中原武林高手为己用,例如太白派的太白三英,渤海派的洪胜海,还有铁剑门的玉真子这等绝顶高手,都为满清朝廷效力。而从鹿鼎记来看,海大富是崆峒派的高手,崆峒派也可能暗中投靠了朝廷,清凉寺的玉林老和尚是顺治皇帝的师父,而更隐秘的是,少林寺很大概率也偷偷的降了清廷。

最直接的证据就是关于顺治老皇爷一事,天下知道顺治皇帝在五台山清凉寺出家的,在皇宫里也仅仅只有海大富一个,就连皇太后与太皇太后也只是知道顺治没有死,却不知道顺治伤心出走之后去了哪里。

韦小宝道:“方丈,这一干人当真是来找小喇嘛么?”澄光张口结舌,无法回答。韦小宝凑嘴到他耳边,低声道:“我倒知道,他们是为那位皇帝和尚而来。”澄光身子一震,缓缓点头,道:“原来小施主早知道了。”韦小宝低声道:“我来到宝刹,拜忏做法事是假,乃是奉……奉命保护皇帝和尚。”澄光点头道:“原来如此。老衲本就疑心,小施主巴巴地赶来清凉寺做法事,样子不大像。”

当韦小宝说出我是来找那位皇帝和尚之时,澄光方丈并没有不知所措,而是回了一句原来小施主早就知道了,显然他对出家的是顺治皇帝一清二楚,如果只是知道行痴是个重要人物,在听见皇帝和尚二字时必然是有所震惊的,毕竟再怎么想此人重要,也想不出这人会是退位的皇帝。前面说了,就连皇宫大内都只有海大富一人知道的消息,少林竟然也知道,想来少林寺必然在满清入关之时悄悄地立下过诸多汗马功劳,这才被清廷深信。

说了这么多,其实是想表达一点,在鹿鼎记时代,“识时务者为俊杰”的武林人士其实有很多很多,而这些人很可能为了避免在江湖上惹下骂名,所以是暗中为清廷服务,风际中很可能便是其中之一。

风际中

二、风际中是被中途策反的可能性

这里再说说风际中是被中途策反的可能性,这里就要分析下风际中的性格和能力了,风际中是一个看似木讷寡言,但实际上心思深沉,并且热衷功名利禄的人。而在天地会中,风际中想要出人头地,似乎并不容易,天地会的核心是当初郑成功征台湾前留下的旧部,以此旧部为基础,招笼江湖豪杰,但注意,核心人物仍然是郑成功的那批旧部。

这就导致,寻常的江湖人士,要想在天地会中位居高位,只怕并不容易,曾经的十个香主全部是郑成功旧部,而身居高位者又跟郑成功无关的,已知唯二的特例是吴六奇和韦小宝,但吴六奇是广东的水陆兵马提督,掌管一省兵马大权,这样的人物,显然天地会必须要给他一个特殊地位。至于韦小宝,也不用多说了。

而换成风际中,他的武功远在天地会同僚,甚至让人怀疑,天地会的香主一定武功就比他高吗?风际中的武功差不多摸到了一流的层次,他的首秀,是在徐天川杀了白寒松之后,沐王府找说法,风际中和玄贞道人推算当时的情况,由风际中扮演白寒松、白寒枫兄弟,玄贞扮演徐天川,来一个场景还原。结果风际中一个人就同时模拟了两人的拳招和位置,等于出招速度和身法速度都是白氏兄弟的两倍,仅凭此处,风际中的武功就要高出白氏兄弟联手甚多,道理很简单,身法速度是两倍,而就算联手速度也是没法叠加,这种情况只怕只要有三四个甚至更多的人从多个方位封住对手,才能应对身法是你两倍的人。

而且风际中实战的沐家拳让自小修炼这门拳法的白寒枫自认远有不及,而沐家拳之于风际中仅仅是涉猎的众多武功之一罢了,然而这还不是风际中的真正实力,他真正强的是内功,他在手掌不曾接触玄贞道人的情况下,以阴柔掌力将玄贞道人的道袍震出了两个掌印的空洞。这手功力,让围观群众连喝彩都忘了。

在柳州赌场,风际中玄贞合力跟冯锡范对掌,风际中接下了大半,当场吐血,但冯锡范亦挨得不轻,当时就觉得气息不顺畅,后面跟胡逸之战斗时,更是觉得胸口发闷,可以说风际中差不多有冯锡范一半内力了。

风际中暴露之时,瞬间出手杀死了七个天地会兄弟,每个人都是一刀毙命。可以说风际中相比于徐天川这一等级有数倍的实力优势是毫不夸张的。在通吃岛上,韦小宝认为他们八人齐上对付风际中未必会输,但很可能会死几个人,则苏荃武功距离风际中尚有一定差距。

有如此武功的风际中,在天地会地位却平平无奇,这很大原因便源于天地的制度问题,江湖人士注定难以进入核心圈子,而当韦小宝这个小屁孩突然空降成为青木堂堂主之后,这也很可能风际中叛变的原因,既然天地会无法给自己这样有能力的人高位,那就投靠朝廷吧。

鹿鼎记中,风际中为什么会叛变?

康熙稳坐离岸平衡手,坐观天地会、郑家、吴三桂、沐王府群雄大乱斗。天地会越杀就会越多,风际中这类人多了,天地会自然就变了颜色。

天地会一定要除掉吗

天地会所谓的英雄好汉,其实就是一群乌合之众。作为康熙,真的有必要除掉天地会么?

天地会看似热闹,实际上是一盘散沙。上层陈近南跟台湾郑家互相掣肘,下层各堂香主互相竞争,毫无合作。青木堂前香主离世之后,竟然选不出新的香主,上面也没有指派,还受到其他堂的欺负,可见天地会内部有多乱。这样的组织,能对政府构成威胁么?想想有正规军的台湾和吴三桂,想想政教合一的神龙岛,天地会排得上第几?充其量是个丐帮罢了。

天地会对官家的潜在威胁有两个:

一是天地会和台湾郑家真正合流,正规军和各地民兵组织同时起义,牵制、分散清廷的力量;

二是天地会总舵主陈近南声望日隆,在江湖上产生巨大的影响力,感召更多汉人精英与清廷对抗。

所以比起灭天地会,更好的选择是让天地会变烂;陈近南要杀,但最好是死在别人手上。

风际中这样的人要多少有多少

风际中是清廷安插在天地会的卧底,而且绝对不是唯一的卧底。除了天地会之外,台湾郑家、吴三桂的人底下,也大有骑墙派、卧底、叛徒之类不黑不白的人在,而且这些角色,不一定是确定的,还会相互转化。

风际中本来就无关痛痒,虽然韦小宝觉得风际中是芝麻绿豆的小官,但是都司也已经是四品左右的级别了,说小也不小了,但是在风际中死后,皇帝依然以反贼之名昭告天下,就可见风在皇帝的眼中,根本不值一钱了。

风际中在自曝身份后,给韦小宝提的建议,其实是个馊主意。清廷大肆屠杀反清复明的天地会,只会激化汉、满两族的民族矛盾,乱民只会越来越多,天地会这类的组织,只有让他从里面烂掉,沦为土匪地痞之流,才会让民众失望,待以时日就会变成泡沫。

大人当上了天地会总舵主,将十八省各堂香主、各处重要头目通统调在一起,说是为陈近南开丧,那时候一网打尽,教这些图谋不轨、大逆不道的反贼一个都逃不了。这场大功劳,可比当日炮轰伯爵府更加大上十倍了。大人你想,当日你如遵旨杀了陈近南、李力世这一干人,天地会的反贼各省都有,杀了一个总舵主,又会立一个总舵主,总是杀不干净。只有大人自己当了总舵主,那才能斩草除根,永远绝了皇上的心腹大患

陈近南一死,天地会跟台湾斗破,结局已定

与其问风际中为什么叛变,不如问风际中为何此时跳反?

冯锡范杀了陈近南,代表着台湾郑家自断飞向大陆的双翼,自此多了个敌人,少了个帮手。冯锡范为啥杀陈近南最为积极,投降的时候也是大力支持?冯锡范的成色也呼之欲出了吧。

陈近南至死,宣告了郑家和天地会的双输。天地会没有郑家的支持,拿来的经费?郑家没有天地会,在大陆的影响力就失去了大半。接下来的事情,就是康熙逐个剪除的命了。所以风际中作为卧底的价值也已经大大降低了,生怕变成一颗弃子,所以抓紧要立个大功,为返回朝廷做好准备,所以就瞄上了韦小宝。

如果韦小宝能够转向皇上,那榜上这个大腿,自然官运亨通,如果韦小宝叛变,那灭了这个大反贼,也为他的卧底生涯立下大功,画上圆满的句号,回朝廷做个两三品的大员。

鹿鼎记中,风际中为什么会叛变?

也许,人家只是觉得“识时务者为俊杰”呢。

《鹿鼎记》中的叛徒并不少。像收复台湾的军事指挥官施琅,就是郑成功麾下大将,叛变后投靠满清,领着清军攻打台湾。小说里,历史上,都有这一段故事。

但是,施琅照样青史留名,并没有遗臭万年。因为他为祖国的统一做出了贡献。

风际中和施琅不同。虽然天地会的宗旨是反清复明,但是风际中就是一个江湖中人,没有国家民族大义那么高的觉悟。对于他们这些江湖好汉而言,忠诚,比国家统一、百姓民生更重要。

可是,风际中仍旧可以有别的选择,选择做一个下级军官,选择进入国家朝廷的体系之中,选择放弃陈近南的永远不可能实现的政治理想。

在清廷这边,康熙早就把天地会视为一定要剪除的重要敌人,巴不得从内部分化瓦解它。只要有个偶然的机会,让风际中与清迁搭上了线,接下来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鹿鼎记中,风际中为什么会叛变?

起初风际中不是叛变,后来变成了康熙安插的卧底。

天地会派人去刺杀鳌拜,这时候康熙并不知情。如果风际中已经叛变了,康熙不至于不掌握情况。而且康熙也是想铲除鳌拜。

而在沐王府组织的入宫行刺事件中,刘一舟等人被俘。韦小宝答应众人去救人。康熙突然决定放人,不排除康熙得到情报,给韦小宝做了个顺水人情,让韦小宝赢得天地会和沐王府的信任,把刘一舟放了。要知道韦小宝是接受了康熙的任务,打入天地会内部。而康熙得到的情报,是谁给的呢?

在康熙炮轰伯爵府的时候,风际中曾冒着暴露的风险,在炮轰前救出了双儿。

韦小宝内心很清楚:“双儿是风际中故意带出去的。他知道这小丫头是我的命根子,倘若轰死了她,此后事情拆穿,我定会恨他一世。他不过是皇上所派的一个奸细,暗中通报些消息而已,天地会一灭,皇上便用他不着。我如在皇上面前跟他为难,他就抵挡不住,因此不敢当真得罪了我。”

这部戏,就和无间道似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当事人洞穿一切,却又装作什么都不知道。

风际中为什么会给康熙卖命?

风际中综合实力当属于最强之一,不然也不会被康熙选中。头脑精明,功夫高强。在和顶级高手冯锡范的交手中,虽然败了,但也把冯锡范坑的受了内伤。功夫不算绝高,但应该也是和海大富差不多。

头脑精明,配合韦小宝戏耍郑克爽,更是让阿珂把韦小宝当成了武功的高手。

而这样一个有勇有谋的人,却只是天地会香木堂里的一个普通帮众,颇有怀才不遇的感觉。这么一个有才能的人,不能被重用,他岂能甘心。在委屈的时候,康熙给他一个大饼,给了他一个正规的编制,纳入体制之内,并给他一个能看得见的未来,不比在天地会漂泊强吗?毕竟天地会给不了他高官厚禄,还可能丢掉性命。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