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是同根生,为何老挝不属于“汉字文化圈”国家?
似乎老挝在历史上都没什么存在感,我们有听过越南和缅甸,而夹在中间的老挝我们缺很少听说,老挝到底属不属于汉字文化圈呢?
第一次步入老挝境内是由泰国廊开经过友谊桥到达老挝万象关口,广场正中央的锤子镰刀旗帜特别的熟悉。老挝是世界上五个社会主义国家之一,除中国外还有古巴、越南、朝鲜。五个社会主义国家除古巴位于美洲,四个在亚洲且其他三个都与我国接壤。老挝也是东南亚十国中唯一一个内陆国家,要出海最近的港口在越南,水路运输只能靠湄公河,也是东南亚。北与中国相邻,在东南亚中地缘政治最差的一个国家,也是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总感觉老挝在历史上的存在感特别弱,其实不然,老挝古称南掌,曾经也辉煌过,领土最大的时期占据东南亚大部分。明初时,老挝大部分领土属于我大明管辖,和曾经的安南(越南北部)是明朝的领土。老挝有50个民族,其中以老族为主,而老族最早由中国西南地区搬迁而来,与中国傣族、壮族为兄弟关系,血缘亲近。
◆老挝 的主要民族虽来自中国,然而老挝不像邻国越南深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从秦末汉初时期,南海郡龙川令赵佗趁乱割据岭南的南越,文字传入越南北部直到19世纪中叶法国占领越南,成为其殖民地后废止汉字,近2000年汉字的使用,在各个领域中根深蒂固,自然归属到“汉字文化圈”国家。而老挝自古与中国联系不频繁,相比东南沿海,西南地区地形地貌上不利于与东南亚国家沟通,老挝语虽与傣族语言相似,但文字上差别较大,老挝语吸收大量的梵语、巴利语和柬埔寨语的借词,汉字相差甚远。再者,老挝当地人比较难以同化,使得汉字没在老挝广泛推广。
喜欢我请点赞关注,带你了解更多东南亚风土人情,谢谢!
本是同根生,为何老挝不属于“汉字文化圈”国家?
同根生个锤子,老挝本身的文化与汉文化基本就是八竿子打不着的,整个东南亚属于汉字文化圈的,也只有越南以及新加坡这两个国家而已。
在东南亚地区,老挝其实算比较年轻,以国家形态出现的时间不算太长。
历史上的老挝,的确是做过中原的藩属,但却并没有使用过汉字,老挝拥有自己的语言还有文字体系,从各方面来说,都不算汉字文化圈成员。
从越南的藩属,到中原的藩属在中原的相关典籍之中,对于老挝历史的记载非常少,绝大多数都是只字片语,直到唐朝时期才有模糊记录,说澜沧江地区有个叫做“堂明国”的小邦。
公元七世纪到九世纪,老挝地区属于真腊,也就是如今的柬埔寨。
在文化上,那时候的老挝也属于高棉文化的范围,在吴哥王朝建立以后,这里仍旧属于吴哥帝国的一部分,与中原之间根本没有往来。
高棉衰落之后,老挝本土的佬族以及泰人趁机兴起,开始联手反抗高棉,久而久之形成了单独的自立部族,称作雍那伽王国。
众所周知,古代的越南长期作为中原的直辖领地,直到唐朝时候五代时期才趁机脱离,而后自立门户的越南,开始不断僭越。
越南不同于其他藩属,其一边向中原称臣,一边又对内称帝。
并且,越南还效仿中原古代的朝贡之制,要求周边的各部族对自己朝贡,自称中华,而被越南视作是蛮夷的地方,主要就是如今的老挝地区。
由于地处内陆发展滞后,老挝的文明程度的确与越南相差甚远,被其欺负了数百年后,澜沧王国时代,才改向中原朝贡,但与此同时还是被越南欺负着。
汉字文化圈,至少要用过汉字所谓的汉字文化圈,通常说的是历史上受到汉文化影响,过去或者现在使用汉字,将其作为书面语言、受中华法系影响的国家还有地区。
世界主要的汉字文化圈成员,除了东亚,就是东南亚的越南、新加坡等地。
汉字很早就传入越南,古代的越南甚至于自称为汉人,而新加坡等地,主要是因为华人占据了绝对的多数,所以成为了汉字文化圈成员。
从古至今,老挝都没有将汉字作为过正式文字,老挝文字是用高棉文字的变体书写的,老挝语吸收的主要是巴利语、梵语和高棉语,其文明体系也与中原迥异。
明朝时期,曾在老挝设置宣慰司,但主要是象征性的,与西南各地的土司比起来还要更加宽松一些,老挝并未受到明朝的直接辖制。
而后,老挝主要还是作为中原的朝贡体系中的一员存在。
汉字文化圈成员,大多都曾是中原藩属,但并不代表做过中原藩属就是汉字文化圈成员,因为以前不使用汉字的藩国也为数不少。
老挝在历史上,受到高棉、泰人的文化影响要更明显深刻,从没有使用过汉字,也没有受到中华法系的影响,与汉字文化圈成员有明显不同。
老挝与中国的渊源,在于西南地区说起来,老挝与中国之间,的确存在着诸多的联系,老挝的主体老龙族,事实上与泰国的泰族、中国的傣族、缅甸的掸族还有印度的阿萨姆人,都是同族。
老龙族的先祖与泰人、傣族一样,来自于云贵高原之地。
然而,因为生活环境的不同,这些同祖同源的族群,逐渐演变成了各个不同的族群,所形成的文化风俗也天差地别。
傣族与泰国的泰人,受到了汉人影响,多多少少会有汉文化的影子,可老龙族常年居住在封闭的内陆山区,与外界联系得不多,发展出的文化也比较独特。
汉字文化圈,主要受到的文化影响是汉文化,不管是汉字的使用还是科举制度等等,然而老龙族与中国的联系,主要是与西南地区族群之间的联系。
以姓氏文化为例,日韩越南等都有源起于汉姓的姓氏,但老挝没有。
越南的京人、甚至于傣族、泰人的姓,也有不少受到了汉姓影响,但老挝的传统姓氏里,却完全没有受到这方面的影响。
老挝的确与中国有莫大的渊源,但与汉文化之间并没有,主要与老挝有联系的是西南诸地的其他族群,老挝与汉字文化圈,完全是风马牛不相及。
本是同根生,为何老挝不属于“汉字文化圈”国家?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老挝不属于汉字文化圈。
其实,只有东亚的朝鲜、韩国、日本,以及东南亚的越南才属于所谓汉字文化圈。
而东南亚其他国家,都通汉字文化圈没有关联。
而越南之所以属于汉字文化圈,是因为越南本来就是中国一部分。
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的公元前214年,派大军越过岭南占领今日的广西、广东、福建,征服当地的百越诸部族,中国在这一带设立了三个郡。
其中越南北部是中国象郡的一部分,当时越南就是中国领土。
中国统治越南,直到938年的“白藤江之战”为止。
当时中国陷入了五代十国的分裂时期,统治越南的为南方小国南汉。越南趁机独立,期间还有多次被中国统治的历史,而且明代、清代都是中国藩属国,越南这才是汉文化圈一份子。
但东南亚其他国家就不是这样。
以老挝为例,它的国家地理非常特殊,主要生活在高原和山地上。
其中又是北部高,南部低,北部同中国接壤的地方就是滇西高原。
两国交界处都是高山峻岭,极为险要,人类很难跨越,就连马帮也难以有效运输。
所以,虽然表面上老挝同中国是邻国,但由于地理上的限制,两国在古代联系很少,
而同时老挝因为东部和越南接壤处也是长山山脉构成的高原,所以历史上同越南也没什么联系。
这就导致了无论是中国文化,还是越南文化,对老挝都影响很少。
相反,老挝西部则是湄公河谷地和湄公河及其支流沿岸的盆地和小块平原。
所以,老挝古代反而受到泰国、柬埔寨文化影响较多。
以老挝语为例,它和泰语很接近。作为老挝语莱索,它是一种拼音语言,然而却包含了大量梵语、巴利语和柬埔寨语的借词。
由此可见,老挝受到西部而来的文化影响较多。
其实很多人并不知道,古代中国的疆域,到了缅甸、泰国、老挝、越南北部就终止了。
这是因为这里都是山区,在古代都是大片大片的原始森林,完全不适合农耕。
对于汉人来说,不适合农耕的土地就没有意义,所以并没有占领的欲望。
本是同根生,为何老挝不属于“汉字文化圈”国家?
中国的邻国老挝,国土面积约为23万平方公里,人口600万左右。虽然全国有几十个民族,但是主要民族是老族。老族人的祖先原先住在中国西南地区,与中国的傣族、壮族的血缘非常相近。
在14-17世纪之间,中国古代越裳氏后裔的南掌人,建立了澜沧王国,虽然这个国家经常受到越南、缅甸、柬埔寨的持续骚扰,但是它一直为自己而战,直到19世纪沦为法国的殖民地。
在古代,从中国的三国时代一直到清朝,老挝一直是中国的朝贡国。在纪年上,现在的老挝人,既使用公历、佛历,也使用中国农历。
然而,这样一个与中国联系紧密的国家,却不被认为是“汉字文化圈”国家,主要原因是,老挝与日本、韩国和越南不同,它从来没有直接采用中国文字作为其官方的书写形式。
此外,日本、韩国和越南都借用了中国的考试制度。儒家考试制度一直是这个三个国家重要的官员选拔制度,但是老挝并没有使用中国的这套官僚体系。
日本、韩国和越南也从中国大量借用了古代建筑的风格。但是老挝经典的建筑与中国建筑没有任何相似之处,它们的架构更符合柬埔寨、缅甸或泰国的风格。
在服装上,日本人、韩国人和越南人都从中国古代服装中借用了大量的元素,但是老挝人的传统服装却与中国服装不同。
老挝与韩国、日本和越南不同,没有受到大量的道教或儒学影响。在语言方面,越南语、日语和韩语都借用了很多中国词汇。中国、韩国和越南都有相同的姓氏制度,且发音几乎相同。这些都是老挝不被认为是“汉字文化圈”国家的原因。
本是同根生,为何老挝不属于“汉字文化圈”国家?
老挝可不是汉字文化圈的,包括咱们一直以为是汉文明圈的越南,也并不完全是汉字文化圈的,越南北部较早的纳入了中华文明的范围,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直接归中原王朝统治,所以越南北部一直算是汉字文化圈的范围,但越南南部却是一直处于中华文明势力和印度文明势力的争夺,直到很晚的时期,随着越南势力范围不断的扩大,算是中华文明次生品的越南才占领南部,时至今日,越南南部和北部差异都不小,而老挝和柬埔寨,甚至缅甸 泰国,在历史上并没有像越南 朝鲜半岛那样直接使用汉字,越南语 朝鲜语里面到今天仍有大量汉语词汇,然而中南半岛其他地区基本上只算是印度文明和当地文明的混合体,甚至在某些地区,古印度文明的烙印要远比中华文明更要深入。
中南半岛上与中国接壤的有三个国家,缅甸、老挝、越南。横亘在中国西南方的横断山脉和云贵高原使得华夏族群在这个方向的渗透举步维艰。中央政府无法有效通过行政途径控制这一地区,只能用羁縻的方式间接管理。简单说就是给当地首领封个官(土官)。你承认我老大的地位,逢年过节孝敬点土特产就可以了,我不派人来具体管理统治你们(流官)。实际上中央政府的赐予要远远多于地方的进贡,当地首领也乐得担这个虚名。直到清朝中后期才完成改土归流的过程,将云贵高原纳入中国核心区。古典时期结束时,华夏族群在这个方向上的渗透也就停止了。
所以说横断山脉和云贵高原阻碍了华夏文明和中南半岛文明的交流,使得华夏族群无法渗透过去。而横断山脉和云贵高原那些高大山体并没有能一直向东延伸入海(北部湾),不能为越南北方提供保护。华夏文明可以轻易越过越南北部那些低矮山丘进入红河流域。所以老挝无论历史上还是现代,都不是汉字文化圈的国家,老挝和汉字文化圈的主体民族-汉族,无论在文化上还是血统上也并没有太多的关联。
本是同根生,为何老挝不属于“汉字文化圈”国家?
在古代喜马拉雅山脉把世界分为两部分:在喜马拉雅山脉以西的中东、欧洲等地的基督教文明、犹太教文明、伊斯兰教文明都属于亚伯拉罕诸教的范畴;在喜马拉雅山脉以东的东亚和东南亚国家则形成了以中国为核心的一套迥然不同于亚伯拉罕诸教世界的互动体系。独立于东亚的中华文明早熟而孤独:那时中国周边的各国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方面都远远落后于中国,所以古代东亚和东南亚国家之间很自然就形成了以中国为核心的一套互动体系。
东亚和东南亚国家在农业上普遍学习过中国的水稻种植技术;在商业上中国的货币一度成为过东亚、东南亚乃至印度洋沿岸各国的通用货币;在政治上东亚和东南亚国家形成了以中国为宗主的宗藩朝贡体系;在文化上朝鲜、日本、越南等国也学习了中国的汉字文化......由此可见古代东亚和东南亚以中国为核心的互动体系是由以下几个圈子组成的:政治上的宗藩朝贡体系、文化上的汉字文化圈、儒学和汉传佛教传播圈以及农业上的水稻种植文明圈。
这几个圈子彼此之间存在一定联系,但也不能把这些圈子全都混为一谈。古代东亚和东南亚国家都至少曾被纳入上面所说的几个以中国为核心的圈子中的某个,有的甚至可能还被纳入到多个圈子之中。这其中朝鲜和越南是最典型的例子:这两国都是定期向中原王朝进贡的藩属国,也是汉字文化圈的国家,还从中国吸收了水稻种植技术。相比之下东南亚绝大多数国家与中国的关系则相对更为疏离:这些国家尽管学习了中国的水稻种植技术,尽管向中原王朝称臣纳贡,但大多不属于汉字文化圈国家。
所谓汉字文化圈是指曾用汉字作为本国的书写文字并在文字上受汉字影响的国家(民族)。汉字文化圈的范围有多大呢?在地理空间上主要包括越南、朝鲜、韩国、日本、新加坡以及东南亚部分华人聚居地区,在历史维度上还包括粟末靺鞨建立的渤海国、契丹人建立的辽国、党项人建立的西夏、女真人建立的金国等古代政权以及在1879年被日本吞并的琉球王国。整个东南亚属于汉字文化圈的国家只有越南和新加坡,而老挝、缅甸、泰国等国则不属于汉字文化圈。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秦始皇嬴政在南征百越之后在岭南设置南海郡、桂林郡、象郡。这其中的象郡已囊括了如今越南北部地区。此后历经两汉、东吴、晋朝、南朝、隋朝、唐朝这千余年间越南一直是中国王朝直接管辖之下的郡县。直到五代十国时期割据越南的静海军节度使政权才逐渐发展成为独立国家。宋朝在南征失利后不得不承认了这一既成事实。越南在中国郡县管辖的千余年间一直使用汉字书写本民族的语言,越南成为独立国家之后以汉字为基础发明了喃字。
尽管如今的越南已用拉丁字母文字取代了汉字和喃字,然而历史上越南毕竟曾长期使用汉字和在汉字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的喃字,所以越南属于汉字文化圈的成员。朝鲜半岛历史上的新罗王朝曾大力模仿中国唐朝的典章制度颁布律令,与此同时也从唐朝引入了汉字书写系统。公元985年半岛上的高丽王朝效仿中原王朝创立科举制度进一步促进了汉字的普及,所以如今朝鲜半岛上的朝鲜、韩国作为曾使用过汉字的国家也属于汉字文化圈的成员。
中国唐代时期日本留学生吉备真备根据汉字楷书的偏旁部首发明了片假名,后来日本人又根据汉字草书的偏旁部首发明了平假名。发展至今的现代日文书写系统有一部分是日本人当初直接从中国引入的汉字,一部分是根据汉字偏旁创造的假名,此外日文中还引入了一部分罗马字。由此可见日本也是汉字文化圈的成员。然而相比之下绝大多数东南亚国家都没形成过类似于朝鲜、越南、日本这样的汉字文化:尽管汉字文化圈国家大多曾是中原王朝的藩属国,但并不是说中原藩属就一定是汉字文化圈成员。
我们不妨以位于越南和缅甸之间老挝这个东南亚内陆国作为例子看看当时东南亚各国与中国之间的地缘文化联系:老挝是一个有50多个民族的多民族国家。这其中老龙族是老挝的主体民族。老龙族的祖先最早居住在中国西南地区,与中国的傣族、壮族有较近的血缘关系。从三国时代到晚清时期老挝一直是中国的朝贡国。明代还曾一度设置过老挝宣慰司管辖如今老挝大部分领土。老挝在纪年上既使用公历、佛历,同时也使用中国传统的农历。
由此可见老挝的确与中国有着诸多联系,然而老挝与中国的联系也就到此为止了。汉字文化圈主要是受汉文化影响形成的:汉字的使用、科举制的引入皆是如此;然而老龙族与中国的联系主要是与西南地区族群之间的联系。古代日本、朝鲜、越南在建筑、服装等方面都广泛效法中国,然而老挝等东南亚国家的建筑风格明显与中原地区迥然不同,老挝人的民族服饰也看不出和中国传统服装有什么联系。朝鲜人、越南人连姓名都与中国人类似,然而老挝人却并不使用中国姓氏。
老挝与古代中国之间的确有一定的地缘文化联系,然而同朝鲜、越南、日本等国比起来显然要疏离得多:历史上朝鲜、日本、越南等国都曾受到过中国的儒学、道教、汉传佛教的影响。老挝不仅在历史上从未受过儒学、道教的影响,而且老挝所信奉的佛教也是不同于中国汉传佛教的南传佛教。老挝语虽与傣族语言相似,但文字上差别较大,而且老挝语大量吸收了梵语、巴利语和柬埔寨语的借词。至于老挝文字与汉字的差异就更是风马牛不相及。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