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期间日本与苏联的军事力量水平差距有多大?假若在二战初期日本决意进攻苏联,会有什么后果?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说。

二战期间,日本不可能进攻苏联,这不是什么实力不实力的问题,而是作死的问题。

谁都知道,日本是资源匮乏的小国,尤其缺乏石油资源。

石油是现代工业的血液,也是军队的血液。

没有石油,日本的工业生产无法维持,日军也无法有效作战。

以日本庞大的联合舰队为例,没有石油就是一堆废铁,无法出港。

而日本是岛国,对外无论进攻哪个国家,都要石油来维持舰队和运输船队,不然就无法作战。

但是,当时世界的油田数量不多。

高加索油田控制在苏联手中,中东油田控制在英国手中,罗马尼亚油田控制在德国手中,墨西哥大油田控制在美国手中,剩下距离日本最近的印尼油田控制在荷兰手中,而荷兰是英法的盟友,也受到美国保护,碰不得。

对于日本来说,他需要向进口大量石油来维持军队和国家工业运转。由于德国距离太远,日本石油只能从盟国获取。

那么,如果日本不顾一切的进攻苏联,会怎么样?

首先,日本不可能夺取到苏联的油田,因为这些油田远在高加索地区,距离日本直线距离也有8000多公里。当天德国从西向东打,直线距离只有1500公里,尚且无法占领高加索,更别说日本。

其次,一旦同苏联开战,日本消耗的石油会是天文数字,必须高度依赖盟国提供。如果盟国拒绝提供石油,日军立即就要玩完。

关键在于无论是德国先进攻苏联,还是日本先进攻苏联,只要日本决定攻打苏联,日德一定会夹击苏联这个国家。

而英美领导人就算再弱智,也明白必须利用苏联来对付德国和日本的道理。

如果苏联垮台,对英美并没有好处,反而会丢掉一个对抗轴心国的盟友。

而苏联遭到德日夹击后,一定会不惜代价加入同盟国阵营,同英美结盟。

显然,英美领导人绝对不可能在这种时候,还继续提供石油给日本,反而会断绝石油供应,同苏联结盟,一同打垮轴心国。

毕竟当年德日的威胁,要远远大于苏联。

那么,日本进攻苏联以后,哪怕百战百胜,一举占领远东、外蒙古,又攻入西伯利亚地区。

对不起,你进攻的越快,将来死的就越快。

面对同盟国停止提供石油,日本入侵苏联的军队,立即就会完蛋,要么迅速狼狈的撤退回本国,奄奄待毙。或者就是直接像阿登战役的德军一样,全力猛攻,最终丢弃完好无损却没有汽油的坦克,徒步逃回国。

所以,在二战期间,日本不是不想北上攻打苏联,而是在没有稳定石油供给之前,它根本不能攻打苏联。

有人说,二战是石油战争,这说的没错。

二战期间日本与苏联的军事力量水平差距有多大?假若在二战初期日本决意进攻苏联,会有什么后果?

二战期间日本与苏联之间存在着代差,确切地说,日本陆军的军事水平在当时还停留在一战时代,而苏联已经步入了二战时代。

就拿1939年的诺门坎战役来说,就曾经出现过日军用骑兵的马刀去砍苏军坦克的事情,我们一般认为骑兵用马刀砍坦克首先是发生在波兰战场,但这种事情其实最早还是日本人干的。这是怎么回事呢?

其实一开始是在1939年的5月11日,伪满洲国与外蒙古之间发生了一次边境冲突,双方互不相让,随后冲突升级,伪满洲国背后的日本和外蒙古背后的苏联便因此直接干了起来。日军先是派了23师团的一支骑兵队赶赴冲突地点,在取得了一些小胜后立即遭到了苏军和外蒙军的围攻,这支骑兵队在面对苏军坦克的时候竟然纵马挥刀冲向了苏军的坦克,结果就可想而知了,这支骑兵队全部阵亡。

之所以会出现用骑兵去冲锋坦克的事情,是因为当时的日军相信他们能用肉体去碰撞钢铁,用他们的武运长久去战胜苏联的现代化工业。

后来战事继续扩大,朱可夫担任战役总指挥后,苏军从后方调来了3个步兵师、1个摩托化师、1个坦克旅以及大量的火炮。这支苏军总共有10万余人,498辆坦克、346辆装甲车、542门大炮和515架飞机。同时为了配合进攻,苏军还准备了18000吨炮弹、6500吨炸弹,面对这种阵势,日军竟然真的用血肉之躯去对抗起了苏军的钢铁洪流,这只能说当时的日军根本就不懂什么叫机械化战争。

▲日军95式坦克

日军除了缺乏对机械化战争的理解,在战场上与苏军的差距更多的则体现在了装备上。

当时日军装备的坦克主要是89式和95式这两种坦克。就拿95式坦克来说完全就是一种秀珍坦克,重量只有5吨左右,装甲也非常地薄,6到12毫米,根本就不经打。在缅甸战场上,中国远征军曾经用美国援助的10吨大卡车撞翻过日军的95式坦克,连卡车都撞不过,这种坦克上了战场基本就死摆看的了。

89式坦克稍微大一点,日军称之为中型坦克,但在苏联人眼里连轻型坦克都不是。而且日本由于工业技术水平很差,坦克的钢板都是用铆钉铆上去的,只要被对方击中,坦克上的铆钉就会到处乱飞,甚至坦克驾驶员还有被铆钉扎死的。而苏军的坦克都是用的焊接技术,这也是当时世界上的主流技术,比起日军的坦克来说明显就耐打多了。

此外95式坦克装备的火力是37毫米火炮,89式坦克装备的是57毫米火炮,这些火炮不但口径小而且都是短管炮,射程非常短,只能用于支援步兵,在战场上与苏联的坦克交手的时候,哪怕日军坦克正面击中了苏联坦克,苏联的坦克驾驶员都没有任何感觉,接着肆无忌惮地往前冲。苏军当时还装备了大量的喷火坦克,这样的坦克到了日军坦克跟前一喷火,日军坦克马上就炸了,苏联人甚至都懒得用炮去轰日军坦克,很多时候都是直接撞或者用火喷。

▲苏军缴获的日军坦克(看起来日军坦克就像是玩具)

日本士兵在与苏军坦克对决的时候,他们的任何武器都派不上用场,唯一能对苏军坦克造成威胁的竟然是苏打水瓶,在这样的瓶子里装上汽油,燃烧了以后往苏军坦克发动机上扔,也只有通过这样的方式才能对苏军坦克造成实质性的损害。

在7月23日的决战中,日军集中了上百门火炮,发射了15000多发炮弹,对于日军来说这就等于是下了血本了。而苏军火炮对日军的还击,倾泻了日军十倍以上的火力,一下子把日本炮兵打了个全军覆没。

▲苏军的重炮部队

当时的苏军团级单位装备的是76毫米口径火炮,师级装备的是122毫米口径的火炮,到了军级装备的就是恐怖的152毫米口径火炮了。而日军即便是师团级装备的也仅是75毫米口径火炮,而且这些75毫米火炮还多是日俄战争时代留下的旧式装备,射程也很短只有9000米左右。日军所谓的重炮也只是120、105和100毫米这样口径的火炮,这些的火炮在日军当中只有军级甚至是方面军一级的单位才能配备,即便是这样的重炮,其性能也只是与苏军师级单位的火炮相当。在火炮对决中,日军不仅火炮口径远小于苏军,就连炮弹数量也只有苏军的十分之一都不到,交战的时候被对方碾压就再正常不过了。

▲莫斯科战役中滑雪橇的就是苏军远东军,他们非常善于冬季作战

所以以日军当时的情况,基本不是苏军的对手。如果日军在战争初期就集中精力去对付苏联,那么苏联的远东部队肯定会被日军牵制住,后来当德国进攻苏联的时候,苏德战争的结局就很难说了。在苏联战斗到最危险的时候,尤其是在莫斯科保卫战的时候,由于苏联确定日本不会进攻苏联远东地区,苏联才从远东地区调回了十几个师参与到了莫斯科战役中。这些部队非常善于冬季作战,在莫斯科战役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这些部队的支援,苏联很可能会丢掉莫斯科。当然即便苏联丢掉了莫斯科,也不一定就意味着失败,苏联还可以继续与德军周旋,只是以后的战局就很难分析了,毕竟历史不能假设,这样的事情也没发生过。

二战期间日本与苏联的军事力量水平差距有多大?假若在二战初期日本决意进攻苏联,会有什么后果?

二战时期,如果日本配合德国北进苏联,那么苏联的卫国战争将会打的更惨烈,但结果是一样的,那就是苏联肯定还会夺取战争的最后胜利。

众所周知,二战时期日本为了实现建立所谓的“大东亚共荣圈”,从而称霸世界的美梦,曾经制定了称霸世界的三步走战略,那就是先征服朝鲜半岛,以此为跳板占领中国东北乃至整个中国,从而以东亚地区为根基,最终与德国“分治”世界。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迅速占领了我国的东三省和热河地区。事后,日本大本营经过研究,为了快速夺取石油等战略资源,制定了北上苏联和南下东南亚两大战略计划。由于九一八事变日本偷袭东北军的行动过于顺利,因此日本在东北地区集结重兵,准备以陆军为主力向北进攻苏联,以获取苏联在远东地区的石油资源。

不过,日本日本主动发起了苏联的两场战场,结果都被苏军击退,日本从此开始惧怕苏联。因此,日本决定南下攻打美国和英国的殖民地-东南亚地区,企图武力夺取那里的石油和橡胶等战略物资。

当然,倘若日本集中全力进攻苏联的远东地区,那么日本肯定会攻入远东地区,并暂时占领该地,原因是当时的苏联主要军事力量放在了对德作战的东欧地区,是故部署在远东地区的苏军面对倾国而出的日军,并没有任何优势而言,毕竟当时的日本是亚洲唯一完成工业化的强国。

而苏联的远东地区军事实力虽然很强,但面对装备精良的日本,也只有被动防御而不能主动进攻,加上苏德战争的爆发,苏联没有更多的精力防御日本的疯狂进攻。

不过,由于苏联的国土面积太大,高达2200万平方公里,人口接近2亿,即便日本暂时占领了远东地区,但不意味着就能守住地广人稀的远东,因为苏军的整体实力强于日本,只不过因为远东地区的苏军实力不如日本而已。

除此之外,日本还要与我国军队作战,无论是国军还是共军,都可以让东北日军不得安宁。所以,日本根本无力也不可能抽调大量军队配合德国进攻苏联的欧洲地区,从而与德国东西两路夹击苏联。

综上,日本只会占领远东部分地区,而不会对苏联的核心地带构成威胁。

除了苏联的综合实力强于日本之外,大国之间的博弈也会让日本不会永久性占领远东地区,从而让日本真正成为世界性超级大国。

例如美国,不会允许日本夺取远东,从而威胁美国的阿拉斯加,更不会坐视日本在东亚做大,从而威胁到美国在亚洲地区的利益。

笔者猜想,如果苏联在德日夹攻下灭亡,那么下一个作战目标将会是美国,二战时的美国和苏联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唇亡齿寒的关系。因此,一旦日本进攻苏联得手,美国也不会坐视不管,放任日本独霸东亚地区的。

二战期间日本与苏联的军事力量水平差距有多大?假若在二战初期日本决意进攻苏联,会有什么后果?

二战之前日本与苏联军事力量差距没有想象中那么大。

当然,日本作为一个后发国家,它在科技工业等方面别说落后苏联,就连沙俄1908年的钢铁产量,日本在1930年代才赶上。

但是,只局限在军事领域,日本与苏联武器装备上没有代差,而且日本虽然在武器装备数量上远远不如苏联,但是局限在远东地区的话,日本并不落后,甚至领先于苏联。

即使被很多人津津乐道的诺门坎之战,苏联一共消耗了3万多吨炮弹炸弹,死伤25000多人,坦克丧失200多辆,而且引发战争的争议地区最后也都划给了“伪满洲国”。

而且朱可夫元帅在1962年亲口对苏联记者表示,远东的苏联军队完全不能作战,一听到日本的炮击声,一个师就溃散了,朱可夫只能把远东所有地方部队撤下一线整训了一个半月才保证了这些部队具有最基本的作战能力。

而且诺门坎之战后,苏联大量向远东调集军队以及武器装备,这说明苏联上层对日本军事力量是心知肚明的。

另外,二战前苏联80%的坦克其实和日本的“豆战车”差不多,西班牙内战时期苏联援助的T26有500米距离被7.92穿甲弹正面射穿的记录。

另外,斯大林、朱可夫、赫鲁晓夫都承认美国援助对于苏联打败德国至关重要,都表示没有美国的援助,苏联是不可能打败德国的。

而在二战时期,美国援助物资里有50%是通过北太平洋航线运输的,如果日本也对苏联宣战,那么这些物资是否还能运到苏联本土就要打一个问号了。

而确实这50%物资的苏联,是否能抵挡得住德日的东西夹击,也要打一个问号了。

事实上日本都不需要深入苏联西伯利亚,只需要封锁苏联远东港口,就足够苏联头疼了。

最后,别忘了在莫斯科保卫战最关键时刻,苏联从远东调集的部队占苏军总兵力的17%,而在日本与苏联宣战的情况下,这些部队还能被调回莫斯科吗?

二战期间日本与苏联的军事力量水平差距有多大?假若在二战初期日本决意进攻苏联,会有什么后果?

二战期间,日本的综合国力及军事力量与苏联的差距很大,如果二战初期日本决定进攻苏联,那样日本会失败的比德国还要惨。

下面我们用二战期间一组相关国家的国力、军力进行比较一下,看看日本的差距在哪里。

1、二战期间苏联综合实力;

1940年二战时期,苏联的国土面积是2240万平方公里,相当于2.5个美国、35个德国、50个日本国土面积,人口2亿,年发电量485亿度,年生产煤炭1.5亿吨,钢年产量为1600万吨,拥有900万军队、飞机3万架、坦克2.4万辆、火炮10万门、汽车27万辆。综合国力排在美国、德国之后,列全球第三位。

2、二战期间德国综合国力;

1940年二战期间,德国的国土面积63万平方公里,人口7000万,钢年产量为3400万吨,比当时的英国、法国、苏联、日本及意大利的钢产量加起来还要多,仅次于当时的美国。1940年德国兵员调动能力为1000万,拥有飞机11万架、坦克5万辆、火炮16万门。当时德国的综合国力及军事实力仅次于美国,列全球第二。

3、二战期间日本综合国力:

1940年二战期间,日本的土地面积为43万平方公里,是苏联的50分之1,人口9000万,是苏联的一半,钢年产量是700万吨,比苏联的一半还要少,总兵力有650万,比苏联少200万以上,拥有飞机3.5万架,这一数据超过苏联,火炮1.3万门,这一数量的5分之1,坦克1万辆,只有数量的3分之1。

综合以上数据,强大的德国攻打斯大林格勒用了7个月,没有拿下,结果被苏联打败,德国攻打莫斯科用了近3年时间,结果以失败告终,凭小日本当时的实力,要是攻打苏联它会比德国失败的更惨。苏联红军进入我国东北,打击日本关东军,那叫,摧枯拉朽,小日本溃不成军,一个星期,苏联红军在我国东北地区就消灭、降服小日本75万人。

二战期间日本与苏联的军事力量水平差距有多大?假若在二战初期日本决意进攻苏联,会有什么后果?

日本和德国如果协同作战,东西同时进攻苏联的话,二战历史也许要重新改写,而苏联也许不将存在!在东方由于有我国对日本的有力牵制,日本不可能向苏联作战,同时也没有能力两线作战,因此苏联可以专心于欧洲战场,痛击德国,收复失地,因此我国对苏联的最后取得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