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智深一辈子都没亲密接触过女人甚至结婚,为什么叫“花和尚”?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花和尚指的是鲁智深身上有很多纹身。
梁山好汉有纹身的人很多,大家都知道的九纹龙史进,身上纹有九条龙。
还有浪子燕青,身上也有非常精妙的纹身,堪称艺术品。
在当年,纹身倒是同黑社会没什么关系,多是一种武人的文化。
一般习武之人,往往会袒露上半身练武,操练。
为了增加自己的威慑力,武人往往会给自己纹身。
著名的岳飞、狄青等历史人物均有纹身,他们也以纹身为荣。
如唐朝的民风尚武,《酉阳杂俎》记载长安无论是达官贵人还是平民百姓都喜欢文身。有一个叫赵武建的人全身文上了160多个文身,这些文身都是文人雅士做的诗。
不过,从唐朝以后,纹身就有些变味了。
其实,早在唐代之前,就有将纹身作为一种刑法的墨刑。
也就是犯了罪以后,在脸上刺字,以表示惩罚。这类似于终生烙印,流氓脸上的刀疤,让这个人终生被老百姓鄙夷。
唐朝的乱世,墨刑开始被无限扩大,没犯罪的也会被纹面。
资料中这么写:卢龙刘仁恭和后梁朱温连年交战,双方逃兵问题都很严重。刘仁恭为了让老百姓当炮灰,不让他们逃走,下令辖境所有十七岁以上、七十岁以下男子的脸上,刺下「定霸都」三个大字,作为身份识别。由此,刘仁恭的士兵就无处可逃,逃到别的军阀地盘,往往也会被斩首,只能为刘仁恭卖命。
在宋代之前的混战时期,军人和犯人纹面很常见。
这个风俗到了宋朝也是如此,很多武人都会纹身,军人纹身是寻常事,而并不是走江湖的好汉。
当时地方负责抓捕匪盗的都头、捕快之流,因为没有枪械,都是需要用冷兵器肉搏,工作非常危险。
他们平时必须经常训练,同时要有尚武精神,以威慑匪徒,所以也普遍纹身。
那么,地方好汉甚至地痞、流氓之类,自然也大量纹身。
其实,普通老百姓看到与众不同的纹身男,会有本能的恐惧感,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尤其是诸如燕青这种,参加相扑、杂耍、百戏的人,大多会纹身。
这就像今天综合格斗明星选手,很多会纹身以提高自己的名气一样,燕青他们也是如此。
鲁智深是一个武人,军人,在经略相公麾下随时可能同西夏作战。
说通俗点,鲁智深是第一线的作战军队军官,是宋朝最有战斗力的部队,他搞点纹身很正常。
大家不要小瞧浩南哥的这条过肩龙,不是混黑道的不会有人这么纹。
古惑仔4里面,那个小混混,生蕃的弟弟本来很牛逼,很嚣张。
突然看到浩南哥的过肩龙以后,也秒怂了。
生蕃的弟弟,第一知道这家伙也是黑社会,不好惹;
第二他之前很崇拜陈浩南,应该认识这条独特的过肩龙,知道这家伙原来是陈浩南。这种情况下,生蕃的弟弟当然怂了。
鲁智深一辈子都没亲密接触过女人甚至结婚,为什么叫“花和尚”?
我是熊猫,我来回答。
鲁达当然是个花和尚,要不然不会觊觎金翠莲的美色,冲冠一怒去打郑屠,当然不好意思说为了翠莲,只能胡扯“洒家做到关西五路廉防使,也曾叫镇关西,一个卖肉的泼皮,如何敢叫镇关西!”
鲁达打死郑屠,逃亡在外,兜兜转转,跟着金翠莲的脚步,来到五台山下。你以为鲁达和翠莲第二次在员外庄中只是偶遇?
图样图森破!鲁达这辈子,就是个贪图酒气财色之徒,要不然桃花山上会把周通李忠的金银酒器踩扁了裹走?
鲁智深一辈子都没亲密接触过女人甚至结婚,为什么叫“花和尚”?
《水浒传》中有关鲁智深为什么叫“花和尚”,有这么一个线索,是在书的第四回,“赵员外重修文殊院,鲁智深大闹五台山”这中,写他不守戒规,喝醉之后,遭到执法僧的拦阻,鲁智深脱下衣裳与他们争斗时,露出了脊背上的花绣,因此被称作花和尚。
但是,如果仅仅作这么粗潜的解释,《水浒传》就不可能是什么文学名著,最多只算地摊文学。鲁智深叫“花和尚”,暗示着作者对这个人物塑造的良苦用心。
把鲁智深叫“花和尚”,是古代的语气,如果我们用现代人的眼光,鲁智深应该叫“情僧”!
按照《水浒传》中的人物塑造规则,大约要像王矮虎高役内这样的好色之徒才当得了一个"花"字,而鲁智深从来没有亲近过女人,为什么名号是里也有一个"花"字呢?
读过《水浒传》就能明白,鲁智深的"花",是对被欺凌的女性的怜悯和同情,完全不同于王矮虎那种追求色欲的满足。
按照佛家的戒律,和尚除了不能近女色,还不能杀生,不能食荤腥,而后来成为僧人的鲁智深偏偏又杀生,又不戒荤腥,反倒是名号中有个"花"字的他,对于这色戒却守得牢牢的,直到在钱塘江边坐化,都没有破过。
但是,正是这个什么戒律都敢犯,却唯独不敢犯色戒的和尚鲁智深,对女性却别有一番关爱与怜惜,这可能就是鲁智深这个文学形象最能打动我们之处。
小说中的鲁智深出场,最先遇到的是金翠莲,当时他正与来渭州寻师父王进的史进在酒楼喝酒,喝得正痛快的时候,听到了隔壁有女子哭泣的声音,书中这样描写:“那鲁达焦燥,便把碟儿盏儿都丢在楼板上……”
为什么同坐的史进和李忠可以安之若素?而鲁智深----这时还是鲁达,就会大发脾气?"将碟儿盏儿丢在楼板上",这是作者生动的描绘,那大概是要给同坐的史进和李忠面子,所以才是"将碟儿盏儿丢在楼板上",如果只是鲁达一人在这酒楼上喝酒,肯定就是掀桌子了!
接下来的事情也很反常,他和史进可以算是真正的一见如故,但是就因为听了金翠莲的哭诉,他马上就要去找郑屠的麻烦,连酒都不喝了!(鲁智深虽然外表粗豪,其实粗中有细,这一点书中有生动的描写。)
鲁达的这种表现完全不像一个成年男子,他仿佛不知道自己和金翠莲父女非亲非故,更像是一个情窦初开的少年对心爱女子受辱才有的表现。
接下来鲁达的表现也不合常理,不仅掏光了身上所带的钱,还让初次见面的史进也搭上十两银子,第二天打死郑屠,不仅丢掉了体制内的工作,还成了一个通缉犯。
可见鲁智深岂止是"花",简直已经是犯花痴!
可是,故事到这里还没有完。书中说的,鲁达和金翠莲父女是分头逃亡的,但是,在慌不择路地逃亡超过半月之后,从渭州,逃到了代州,也就是从如今的甘肃平凉,逃到了山西代县,这都跨省了好不好,可是就在这里,鲁达还与金翠莲父女重逢了!
这是巧合吗?如果是,也未免太巧了一点!巧得让人都觉得这是鲁达有意跟踪金翠莲父女。
奇怪的是,就在这半月之间,金翠莲又嫁了一个人,并且还是一位家财颇丰的员外。这种傍大款的能力,怎么都不像是一位会被一个屠户老婆就逼得走投无路的弱女子,倒像是一个职业的骗婚人,鲁达给的那十五两银子,大约可以算是顺手牵羊、擞草打得的兔子。
如果金翠莲父女是那种职业骗婚人,应该有那种职业骗婚人特有的反追踪能力才对,可是为什么鲁达就能轻易地追上他们呢?
更奇怪的是,鲁达是如何获得这种跟踪能力的,这很难用他的军旅生涯进行过侦察训练来解释,只能说他对让他心动的女子有一种特殊的嗅觉,这种能力和《笑傲江湖》中的田伯光相仿。或者在金庸老爷子动笔时,不戒和尚可能正是鲁智深的投影。
鲁智深为什么在看通缉自己的榜文前被金老头抓走?这可能是用被抓的风险逼金老头现身,所以才有书中的那一幕:
金老头在榜文前大叫张大哥你如何在这里,然后急忙扯着鲁达离开。
金老头显然知道,假如鲁达被抓,自己肯定也会被连累,因此先将鲁达稳住,再想办法将他打发才行。于是乎鲁达就跟着金老头,来到赵员外、也就是金翠莲的新家。
到了时,金老头喊了金翠莲出来相见,此前的故事一直是作者用全知视角进行叙述,而当金翠莲出现时,作者忽然将叙述切换成了鲁达的视角,书中这样写:
鲁达见那女子时,另是一般风韵,比前不同。但见:"
金钗斜插,掩映乌云;翠袖巧裁,轻笼瑞雪。樱桃口浅晕微红,春笋手半舒嫩玉。纤腰袅娜,绿罗裙微露金莲;素体轻盈,红绣袄偏宜玉体。脸堆三月娇花,眉扫初春嫩柳。香肌扑簌瑶台月,翠鬓笼松楚岫云。
这篇赞词之所以用鲁达的视角,尽力表现金翠莲之美,作者正是委婉地写出了鲁达对金翠莲的喜爱!如果是正常的男子,想想为了这个女人所遭遇的一切,可能就要找机会亲近金翠莲,或者直接向金老提亲了,如果金老不同意,还有打死镇关西的拳头呢!
但是,就在见到了美丽的金翠莲之后,当金翠莲邀请鲁达上楼时,他竟然拒绝了!还嘴硬道:"不须生受,洒家便要去。"
鲁达的这一拒绝一定让金翠莲父女觉得分外的假,想想你千里追踪而来,不会是为讨要那十五两银子吧?
后来的赵员外花尽心机送鲁达出家为僧,一定是看出了其中的端倪!
这句话可以让我们如此看鲁达,这是一个有较高道德自许的人,他一路追踪金翠莲而来,而当金翠莲要报答他时,他几乎是不假思索地立刻拒绝了。因为接受了报答,就等于是剥夺了他的这种道德优越感。
后来在桃花山下痛揍周通,并装扮新娘救下刘太公的女儿,都是同样的心理动机。
对鲁智深的这种性格定位,不仅非常生动,也暗合现代的心理学原理。这使鲁智深在书里的所有侠义行为,都显得合理可信!《水浒传》能够成为流传久远的文学名著,正和这种看似简单其实是对人性的深层次把握有关!
<<水浒传>>中有关鲁达的故事,让很多人不解的是,鲁智深上梁山之后,为什么和林冲的关系变得非常的淡漠,很多人都认为是因为林冲有意向押解的两个公人董超和薜霸透露鲁智深的身份,最后引起高俅的追杀,所以才逃到二龙山落草。
其实如果仔细体会,林冲完全没有出卖鲁智深的动机和理由,鲁智深疏远林冲,依然是他的这种道德自许,无论如何,他是林冲的救命恩人,假如和林冲走得太近了,就有一种索要报答的意味,因此,从鲁智深的心理动机来说,疏远林冲是最能给他道德满足的一种方式。
但是,他可以疏远林冲,却忘不了林冲美丽的妻子,有关他和林冲分别后的一切,他都没有提及,只是问了一句:“洒家自与教头沧州别后,曾知阿嫂信息否?”大约真的告诉了我们,他为什么叫花和尚!
按照鲁智深的这种心理,就是只能让别人欠他的,而他不能欠别人,这大约就是所谓的佛性,所以,当他在五台山受戒时,借智真长老之口,说他"正果非凡,我等皆不及他......"
鲁智深真正欠过的人情,只有一位,那就是史进,先是鲁智深向他借过十两银子,后来在他从五台山去东京相国寺的路上,还在赤松林帮他,夺回被崔道成和邱小乙抢去的盘緾包裹。
正是这一恩情,使鲁智深难以释怀,和对林冲的疏远不同,他在刚上梁山不久,就向宋江告假,要去寻史进。
到了少华山,当听到朱武他们说史进因为救民女玉娇枝愤而行刺贺太守不成,而被关押在牢中,(这像不像跟鲁智深学的?)我们看看鲁智深的反应,他可是一刻也等不及,立即要去行刺贺太守,解救史进。和上梁山后对林冲的疏远完全不同。
从这里,我们很难将他的这种行为视为鲁莽,这正是这种极高的道德自许驱使着他,如果不去救史进,以他的性格,这可能会使自己终生不安。去救史进而同样被擒,相当于就是还了史进的人情债。
正是面对先前和他有过交集的林冲和史进的不同态度,使鲁智深高尚的人格魅力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但是,如果只表达鲁智深的这一方面,他的形象高大是高大了,却会让人觉得有点假,且缺少亲切感。于是还表达了鲁智深柔情的一面,这就是他的绰号"花和尚"的来历。
按照普遍的人性心理,像鲁智深这种一辈子都没有过和女人亲密接触的男人,必然会对女人有一种强烈的向往,鲁智深面对女性的种种表现,正符合这一心理特征。《水浒传》的高明之处,正在于写出了这种非常动人的生活真实!和书中的另一个和尚裴如海不同的是,鲁达做到了“发乎情,止乎礼!”所以他能在钱塘江边坐化成佛,也是汉语文学中最动人的文学形象之一!
鲁智深一辈子都没亲密接触过女人甚至结婚,为什么叫“花和尚”?
花和尚是指鲁智深背上有纹身,并非生活上有什么花俏事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