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去巴基斯坦,真的有端着AK47的1米9大兵保护吗?

只能说,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是所有中国人去了巴基斯坦都会有大兵拿着AK-47护卫,这也是不可能的。

之所以有这个问题,和此前误传的巴基斯坦法律不允许破坏中巴关系一样,说明普通网友和民众对中巴关系的了解可能仅限于 “巴铁” 二字,只知道中巴友好,所以就产生各种谣传,将巴基斯坦民众对中国人的友好捧上了天。但其实大部分人对巴基斯坦非常不了解。这也情有可原。虽然中国与巴基斯坦的关系非常好,但毕竟大部分中国人都没去过巴基斯坦,国人出国旅游,留学,镀金的首选是发达的欧美,而不是比中国还要落后且恐袭事件频发的巴基斯坦。

如果是中国的官方代表团,或说比较重要的企业代表团,学术交流团等,对巴基斯坦进行比较正式的访问或交流,这种情况下巴基斯坦相关方面会派人护卫,代表团外出活动也会有持枪士兵开车开道。这在伊斯兰堡大街上很常见。伴随着中巴经济走廊的推进,巴基斯坦政府为了保护在巴工作的中国企业及员工的安全,组建了专门的护卫部队,对中国企业及员工的工地进行24小时护卫。因此,如果是因中巴经济走廊被派往巴基斯坦工作的企业人员,也会得到巴基斯坦大兵的持枪保护。

然而,如果是普通中国人去巴基斯坦经商、访学、旅游等,就不可能有巴基斯坦大兵持枪护卫。在巴基斯坦,中国人数量是在巴基斯坦的外国人中数量最多的,在大街上随处可见三三两两的中国人,有的是商人,有的是游客,有的是出差人员。可以说,在巴基斯坦大街上碰到中国同胞,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他们大多自由活动,极少有巴基斯坦大兵护卫。笔者曾因公去巴基斯坦出差,虽然属于官方项目,但笔者在巴期间的活动并无巴基斯坦大兵护卫。其实也没有必要,因为巴基斯坦虽然恐袭事件较多,但并不是所有地方都不安全,至少伊斯兰堡还是非常安全的。笔者外出活动时,碰到很多因各种非官方原因去巴的中国同胞,印象中从未见到他们身后有巴基斯坦大兵护卫。

类似的问题可能还有很多,都说明了一个问题,我们对我们的铁哥们太不了解了。中巴关系确实友好,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我们对巴基斯坦确实太缺乏了解,这种不了解显然不利于中巴关系的长期发展。因此,中巴两国有必要采取措施大力推动两国普通民众的人文交流,以增进了解和友谊,让中巴友谊更好更持续的发展下去。

中国人去巴基斯坦,真的有端着AK47的1米9大兵保护吗?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萨沙的第9053条回答。

萨沙是没去过巴基斯坦的,我有一个老同事,在公司负责南亚片区,其实就是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和斯里兰卡4国。

由于印度常驻的同事较多,所以他主要去另外三国,尤其是巴基斯坦。

大家吹牛时候,他说了一些东西,萨沙不保证都对,只是转述给大家听听。

第一,巴基斯坦大城市是比较安全的。

首都伊斯兰堡之类,外国人却是不需要任何警卫跟随的,同在印度差不多。

自然,有时候也会遇到骗子之类,但小偷很少。

根据伊斯兰教法,小偷要斩掉一只手,所以该国的小偷不多。

需要说明的是,这些大城市的巴基斯坦民众,对中国人的态度确实不错。

出租车司机只要一听说是中国人,一般就会转为笑脸。

在巴基斯坦警察局办一些事,警察知道你是中国人,态度也比较好,甚至会优先办理。

相反,中国人在印度办事就没那么容易,有时候还会被故意拖延。

第二,即便是大城市附近工地,是需要保安的。

一旦离开城市,一般就需要保安了。

尤其是中国人工地,即便在核心省份,一般位置较为偏僻。

而巴基斯坦的极端分子,还是比较多的。

大家都知道,拉登最后就是在巴基斯坦被击毙的,他的住处距离巴基斯坦一个军校不远。说巴基斯坦不知情,当然是不可能的。

所出于安全考虑,中国人的工地一般会配有保安。

而保安绝对不是大陆保安那样,空个双手或者拿个叉子,是需要佩枪的,一般是手枪或者霰弹枪。

这主要是被袭击的可能性较低,但也需要武装保安,防止万一。

第三,在偏远省份就有手持AK的大汉保安了。

巴基斯坦和阿富汗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比如边境很多地区是部落自治的,一般是部落长老说了算。他们虽一般不会违背国家法律,但主要根据教法维持部落秩序。

大家看到乱石砸死通奸的妇女,就是这些长老做的事情了。

这些地区隐藏着一些极端分子,说不清什么时候会发动攻击,也不知道他们攻击谁。

所以,如果去这些地方办事或者施工,地点又是荒郊野外,或者小村小镇子,一般都是要带着全副武装的保安。

他们一般是一辆越野车,3个中国人,2个巴基斯坦保安。

这些保安不再是拿小手枪的,一般会持有自动步枪。这主要是极端分子如果发动袭击,肯定都是用长枪,你携带手枪基本是送人头的,只能用AK。

如果在这些地区施工,工地附近的保镖也要携带长枪,而且不分昼夜进行巡逻。

中国工人一般不会随便离开营地,生活必需品都有专人送到。工人加快施工,做完就走,以减少危险。

如果局势恶化,比如周边出现恐怖袭击,巴基斯坦政府还会加派正规军警来保护。

说句题外话,我这个朋友从小就喜欢枪,可惜长到30多岁,只在高中军训时候打过3发子弹。

所以,他对巴基斯坦保安的AK很感兴趣。保安对他也很热情,好歹也是个中国精力,在巴基斯坦人看来也是有头有脸的。他在工地的时候,有时候就拿一支放在保安屋里,不装子弹的AK47或者AKM自动步枪来玩。为啥不装子弹,主要是不敢随便开枪,怕引起工地内中国工人的恐慌。

结果有一次,他照例到了屋内,保安都在外面巡逻,他就顺手拿了这支空枪出去玩。

结果打开保险扣动扳机,突然砰的一枪枪响。原来不知道那个保安糊涂蛋,竟然装了一个有子弹的弹匣。我这个糊涂蛋同时,也没检查有没有子弹。

这发子弹穿透了一扇玻璃窗,射在工人宿舍一张床上。好在当时工人都在工地干活,不然当场就会打死一个。

我这个同事吓得脸煞白,以后再也没敢玩枪了。

枪不是什么人都能玩的,会要人命呢。

中国人去巴基斯坦,真的有端着AK47的1米9大兵保护吗?

中国人去巴基斯坦到底有没有端着AK47的1米9大兵保护?以亲身经历回答这个问题,确实有,但这是巴政府对访客不得已采取的安保措施,不止中国人,其他外国客人也是如此。2010年我应巴基斯坦新闻部邀请参加一个中国媒体团赴巴基斯坦采访,期间辗转伊斯兰堡、拉合尔、卡拉奇三地采访。第二天与陪同人见面后,对方确实带来了一个6人组的特种兵小分队,每一位都是大高个、肌肉男、黑墨镜、配备AK47。当时记得特别清楚,他们穿的黑色T恤背面除了有SWAT(特种兵)外,还有一句醒目的英文“NO FEAR”(无所畏惧)。记得刚见面时,接待官员就跟我们说,每人会有一人全程保护,要求我们不要离开他们的视线,如果有什么行动要提前告诉他们,总之交待了很多注意细节。这些大兵们虽然不苟言笑,但待我们也很热情,随时都在关照我们。记得有一天,我们从伊斯兰堡驱车去拉合尔,他们六人坐在一辆带棚子的皮卡车在前方开道,每一个人都荷枪戒备。当时保护我们的大哥们,感恩感恩💓

因为长年报道南亚新闻,我们都深知巴基斯坦严峻的安全局势,因而都不敢掉以轻心。这里交代几个关键的背景:

1、 巴基斯坦的安全局势在2010年严峻到什么程度?我们在巴7天,新闻就报了6起以上的道路或市场爆炸案,其中一起,正好是在我们刚离开10分钟的一个大市场上。当时一听说姐几个腿都软了,本来还在车上叽叽喳喳的,瞬间沉默了。

这是当时保护我的大哥,威武!感恩!

2、 为什么从伊斯兰堡去拉合尔需要他们开道,不是为了耍威风,而是当时拉合尔是恐袭最重要的地方,有他们开道,是忧喜参半。记得当晚我们入拉合尔城时正是傍晚交通高峰时,街上满满都是车,大卡车、三轮车、小汽车、自行车、独轮车穿来穿去,乱成一团。因有特种兵开道,又引来很多人围观。忧的是特种兵护卫的人反而容易成为目标,试想当时如果真出啥状况就歇了,但好在,我们及时摇下玻璃窗,露出自己的大脸,挥手小喊着CHINESE,CHINESE….围观的也大多笑着挥手。去过巴基斯坦的人都明白,普通巴基斯坦民众对中国人有多友好,每每上街总有热情的年轻人过来打招呼,聊天、合影,我们还被请过冰激凌以及各种小零食。3、 对于保护自己的大兵们,我们绝对是既感恩又敬畏,当然也有满满的自豪感,这是巴铁对咱们的安全高度负责任的心,得知恩图报。离别前我们也都送上纪念品以感激他们的付出。4、 并不是所有中国人都有这种安保措施,这个只要想想我们如何对待外宾就可以理解了。自2001年阿富汗战争以来,巴基斯坦的安全局势是出了名的严峻,政府总归不希望自己邀请来访的客人在巴基斯坦期间出事,因而,出动特种兵保护应该感恩,而不是刷优越感。

5、 普通中国人赴巴基斯坦公干或旅游,其实承办方大多也会帮忙协调保镖的,一样是荷枪实弹,一样是1.9米大高个,差别可能只是他们来自安保公司,而非现役军人。

6、 关于荷枪实弹这个要交代一下,巴基斯坦目前实际处于反恐战争第一线,不要说军警荷枪,很多巴基斯坦人或在巴长期工作、居住的外国人都有雇佣自己的保镖进行24小时荷枪保护。这一点是他们无奈的现实,那袭击或是汽车炸弹真的不分人啊。终一句话,中国人去巴基斯坦真有端着AK47的1米9大兵保护,但分情况,不可一概而论。最重要的是,对巴铁真心的付出、礼遇,身为中国人应该感恩、回报,而不是刷优越感!!!

最后愿中巴友谊比山高!比海深!比蜜甜!!!

中国人去巴基斯坦,真的有端着AK47的1米9大兵保护吗?

巴基斯坦作为最早承认新中国的国家之一,与中国有着深厚的友谊,巴基斯坦用比珠穆朗玛峰还高,比大海还要深来形容中巴关系,你说关系硬不硬。关于中国人去巴基斯坦有没有端着AK47的士兵保护,请看一个中国女孩是怎么被巴基斯坦感动的。

中国人去巴基斯坦,真的有端着AK47的1米9大兵保护吗?

中国女孩去巴基斯坦,一米九的大兵带AK47带她砍价,要求店家买一送一!你是否为巴基斯坦底层人民感到心酸?

相信最近不少人肯定被这条新闻刷爆了朋友圈和各大门户网站。

这是BTV《我是演说家》 里的一期节目。这个女孩是专门去巴基斯坦从事拍摄工作的,巴基斯坦方面都提前做了准备。女孩到达当地时,受到了热烈欢迎,当然这都属例行迎接。大家都知道,巴基斯坦并不是一个非常安全的国家,外国人员进入,尤其是中方人员进入,当地警方和军方提供一些安全保护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然而之后女孩所受到的优待,却让人感觉不那么舒服,甚至是有些心酸:

我们完全可以想象当时那个场景:一米九的彪形大汉拿着令人闻风丧胆的AK47,用命令而不是询问的语气对一个服装店老板说:你,买一送一,她,中国人!

一些国人看到肯定会油然而生一起自豪感,自从汶川地震(巴基斯坦把国内所有的战备帐篷全部都捐赠给了中国。),中巴友谊之深才被国人所熟知。中国人在"巴铁"享受这一优待似乎是理所当然的。

然而我看到的确是一场无异于抢劫的强买强卖式交易。感受到的是巴基斯坦底层民众的生活不易,那是一种无可奈何的心酸。

巴基斯坦经济并不发达,底层人民生活更是艰辛。试想巴基斯坦人民对中国人如此优待,老板在与女孩讲价钱时这一定对她有很大的优惠,所赚的利润并不会太多,毕竟自己开门做生意还是要赚钱谋生计的。然而,大兵要求"买一送一",大家认为店铺老板是是不是赔钱做买卖?

这个女孩演讲的中巴友谊是多么深厚,是多么坚定。然而大家却忘了,国与国之间的友谊是建立在两国人民的基础上的,而不是两国政府之间的互相扶持。如果中国人能以自己"中国人"

的身份堂而皇之的去要求巴基斯坦底层人民给自己"超规格"优待,那这样的行为,是否有违"友谊"的内涵了?有人或许会说,那是巴基斯坦大兵要求的,不是女孩自己要求的。但是如果反过来想:你是一个普通的服装店老板,一个高大威猛的中国士兵拿着95式步枪用命令而不是请求的语气对你说:买一送一,她,巴基斯坦人!你心里会好受吗?你愿意将衣服卖给对方吗?有时换位思考,我们才能体会对方的不易。

有时我们的“感动”是建立在一些巴基斯坦普通人民的艰难付出之上的,这些感动,他们的底层人民承受不起。他们的国家的教育普及程度并不高,或许很多人都不知道中国这个国家在哪里,更不用说"中巴友谊"如何如何了。

我们的认识应该回归到客观理性,不要因为一时的"优待"而忽视了事情的性质的正确与否。国与国之间是平等的,不仅是对巴基斯坦。大家应该两百多年前,洋人是如何在中国大地上为所欲为,清政府是如何谄媚跪舔洋人,底层老百姓的日子是何等的水深火热。

中国人去巴基斯坦,真的有端着AK47的1米9大兵保护吗?

并不是每一个去巴基斯坦的中国人都会派兵保护,主要保护在巴建设的工作人员,人家哪有这么多精力去保护每一个中国人,说说我的见闻吧:

1.上街买东西都会被人保护

真,但是不是在任何地方,如果你在中国人聚集区或者城市不会,在太偏远的地方也不会,在一般的镇子或者小城市,只要你一个人闲逛,不管你是什么人,都会被保护。

目前在巴非中国的外国人很少,不确定是针对所有外国人还是专门针对中国人。

2.巴基斯坦电力短缺

是的,所有企业和正式机构(学校、政府、商场、车站等等)都有发电机,电压长期不足。

3.巴基斯坦人的身高

确实高于中国平均,老巴的营养是很差的,即使如此还是比中国人高一头。

4.女性备受歧视

也看地方,如果你在大城市,一般不会太奇怪,不过如果你在偏远地区,女性确实会被性骚扰、围观或者指责。

5.巴基斯坦人对中国很友好

政府中层(接触不到高层)和军方人士普遍相当友好。

底层政府人员和多数民众只是一般友好,让你白吃白住什么的不可能,况且老巴多数很穷,你自己都不好意思白吃白住。

对中国人的态度也就是说一句we are friend,指望卖菜便宜点做梦,不过至少作为外国人不会受到歧视、排挤已经相当不错了。

6.葛洲坝古兰经事件

是真的,不过我们的得到的消息和 鸡蛋饼干的回答里还有一个很大的区别

就是葛洲坝集团的人和下面的劳工关系并不好,平常就是非打即骂,鸡蛋饼干的回答说的好像是人家单方面诬陷一样。这其实就是普通的劳资矛盾,和国内民工围殴项目管理人员一样。

最后:来巴的中国人普遍素质不高,以工程人员居多,而且带着先进国家的迷之优越,所以接触时间长的老巴对中国印象都一般,不过老巴自己的素质也就那样,五五开吧。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