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德国事先知道盟军会在诺曼底登陆,他们能守得住吗?
就算是希特勒开了挂,也不可能守得住。
看一个数字就知道了——
诺曼底战役盟军联军投入兵力近284.2万人,伤亡近14万人,德军投入兵力38万人,伤亡11.3万人。盟军的总兵力是德军的七八倍,损失百分之五,而德军损失百分之三十。而且盟军掌握了海上、空中、后勤补给、敌后等全面优势,德军没有制海权,随后丧失制空权,只有趴在地上被人狂扁。
纳粹小流氓面对英、美、法、澳、加等盟军在D-DAY那一天的联合行动,根本就是力量悬殊的,局势相当于是十个彪形大汉揍一个小矮子,所以防线的失手是早晚的问题,但是从战术上说,拖久一点,给盟军造成更大伤亡,拖延总攻柏林的时间,是有可能的。
为什么说诺曼底战役德军没有给盟军造成足够伤亡?可以看一下硫磺岛战役。
美军投入兵力11万人,登陆艇500艘,军舰400艘,飞机2,000架,日军只有2.3万人,飞机30架,坦克23辆。单纯只算兵力五比一,如果算上立体战规模,不知道是多少比一,然而,日军给美军造成了6,821阵亡,21,865人负伤的战果,也就是造成了美军三成兵力折损。
一般来说功防比是3:1,一个守军可以拖住三个进攻士兵。 也就说38万德军,如果倚仗工事,以逸待劳,至少可以造成120万美军的伤亡,并且可以利用地利拖延骚扰。
一般来说,防御战打得好不好,要看硬件工事,五队武器装备,和软件指挥调度。德国人在这几方面,做得都不够好。
诺曼底防线属于德国苦心经营的大西洋壁垒的一部分。大西洋壁垒(Atlantikwall)自挪威沿海岸北部至法国和西班牙的边界,长达2700公里,主要用来防止盟军登陆欧洲大陆,由托特组织、弗里兹·托特和阿尔伯特·斯佩尔建造,隆美尔强化。
大西洋壁垒最早于1940年7月开始建造,只是一些基本的海岸防线,巴巴罗萨作战开始后,德国将更多兵力投入苏德战争中,需要降低西线守军兵力,所以把西线部队驻防换为了工事防御,1942年3月23日,发布第40号元首指令,正式要求建立大西洋壁垒,1943年11月,陆军元帅隆美尔受命亲自监督大西洋壁垒的建造。
大西洋壁垒本身是很变态的,德国人设计了数种碉堡、火炮阵地、防空阵地,安置了数百万枚不同种类的地雷、延缓登陆速度和炸毁登陆艇的障碍物,反步兵的铁丝网、反坦克的由钢条焊接而成的捷克刺猬、空心三角锥的恶魔方块、还有更强大的反坦克壕、“龙牙”型障碍物等,如果都发挥作用,效果是非常好的。
然而,大西洋壁垒始终没有建设完备,而且,1942年,一名名叫雷内·杜歇(René Duchez)的法国特工伪装成油漆工意外偷得德军整个大西洋壁垒设计图,并成功将其交给盟军,使盟军对德军的布防了如指掌。
换句话说,德国人是早就知道盟军会登陆的,也在准备防御,但是准备工作不足。
接下来,工事作为硬件,配合的是军队,大西洋壁垒上军队本来就有限,而且犯了很多严重错误。
因为主要兵力都被调派到了东线,所以大西洋壁垒上守军兵力素质不一,大多数是老弱病残的守备师或后备役。
诺曼底战役,盟军集合了全部家当,美国、英国、加拿大、 澳大利亚、 新西兰、自由法国、 自由波兰、自由比利时、自由荷兰、自由挪威、自由捷克斯洛伐克、希腊王国、丹麦王国的海陆空三军集合成一股力量,但是德军这边只有格特·冯·伦德施泰特作为西线总司令, 埃尔温·隆美尔、君特·冯·克鲁格、 瓦尔特·莫德尔指挥B集团军群, 弗雷德里希·多尔曼指挥第7集团军。
还打个鬼啊,基本上就是一群壮汉欺负一个小学生。
最后,在实力悬殊已经不可能取胜了的情况下,德军还犯了几个致命的软件错误。
1. 隆美尔集中优势兵力防的是加莱,诺曼底没有多少精锐。
2. 盟军开始登陆的时候,本来如果德军集中力量打击登陆部队,还是可以造成一定伤亡,然而西线司令上报希特勒的时候,希特勒这个家伙在睡觉,而最高统帅部的约德尔元帅觉得盟军是在声东击西,因此西线总司令伦德施泰特元帅没办法调动起决定性作用的装甲师来反制。其实在市场花园行动里,伦德施泰特元帅就成功的运用装甲部队放手了一波大败英美。
伦德施泰特的策略和硫磺岛日军指挥官栗林忠道的策略是一样的,在敌军掌握了海空优势的情况下,不把己方暴露在滩头,而是把敌军放进来以后集中优势兵力打消耗战。但是这又有个矛盾,等蒙军都登陆,数量上又不成比例后期扛不住。
3. 最后是战略上,德军根本不可能和英美联军硬刚,所以伦德施泰特元帅主张集中德军装甲师,等盟军进入纵深作战的时候,通过机动防御将其消灭,虽然这样做其实也抵抗不住数量变态多的盟军,但是总比让装甲师分散,被吃豆一样消灭这样浪费的行为更有效。但是隆美尔主张要将装甲师靠近滩头防御,避免盟军登陆,因为盟军是一批一批登陆的,德军只要集中优势兵力把登陆部队赶下海,盟军的大部队没法上岸,诺曼底战役德军就要占优势,但是隆美尔没法握起他的拳头,首先精锐在加莱,其次装甲师是分散的没有集中,第三就算以上全部都有,没有海空优势,自己的地面部队全是活靶子,唯一可以依靠的工事和滩头阵地的信息已经全部被盟军掌握。
所以最后德军既没有在滩头挡住盟军,也没有在纵深集合装甲师,基本上就是门户大开。
防线、人员、战术全面落后,就好比去考试,连笔都没带,告诉你什么时候收卷,你又能怎样?
如果德国事先知道盟军会在诺曼底登陆,他们能守得住吗?
如果德国人真的知道诺曼底登陆的盟军,它的确切登陆,而且盟军在知道德国在登陆地点有重点防御的情况之下,仍然派出自己的士兵死命强攻的话,德国人真的能够守得住诺曼底!
两个事情我们需要注意一下,第一太平洋战场上面曾经出现过的多次海空争夺站里面美国人的蛙跳战略,曾经针对日本的塞班岛,硫磺岛等一些重要岛屿发起了进攻,并且付出了相应的代价,才把这些地方给拿下。
尤其是在硫磺岛作战里面,在日军指挥官的指挥之下,日本人由原先的猪突进攻一下子转变成为土工作业,使得当时的美军压根儿就没有能力进行反制,虽然拿下了硫磺岛,可是第一次在伤亡人数上面超过了日本人。
要知道在硫磺岛战役里面,当时的日军指挥官是属于脑子清醒的那一种,而且日军缺乏武器的补给和缺乏空中海面的掩护,并且这个地方没有战略纵深,所以日军的防守十分的困难,可就这种情况之下日军仍然能够坚守在硫磺岛这一点就已经让当时的美军敲响的警钟,美国人为了进攻硫磺岛所付出的代价,我相信大家也都清楚。
还第二点就是在上甘岭战役里,美国的技术装备强不强,强!当时的美国人可以说目空一切,谁都没有办法打败他,(今日头条漩涡鸣人yy首发于悟空问答)老子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军队,结果这个时候志愿军初几了志愿军击败美国人的一大杀气是什么?就是依靠的土工作业,当时的志愿军在土工作业这个方面完胜美国人,让美国人的无数的先进武器根本就发挥不了应该有的效果有点儿吃力不讨好的。意思?
大家去看一下志愿军,在对付美军的时候,各种各样土工作业的总结可以说累起来可以写一本厚厚的专著,这一本书也正式让大家看到了先进的军队,他不是说万能的,他也有自己的短板,在这之后美国人进攻越南就已经证明了这一个方向的正确性。
为什么突然说这两点?其实诺曼底登陆的时候,德国人只要做足的准备,当时的盟军根本就不可能这么轻松地拿下弄半天儿,如果盟军只是专注于进攻诺曼底,而德国人事先已经知道了。
我可以很明确的告诉你,盟军想要拿下诺曼底根本就是痴人说梦,梁溪登陆作战在现在也是一个大课题,这个课题足够让世界前面几大强国头疼好几十年,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两栖登陆作战是一个新生的课题,对于这个课题要付出什么样的代价没有人知道。
简单来讲,当时的德军只要专注于在前线阵地上面做足战略纵深防御,并且配置足够的元兵以及土工作业,就算盟军战舰海军和空军的优势,你能拿德国人怎么办?德国人依托着有力的防御工事结节抗击那对于萌新来讲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血的代价,盟军着200多万人硬生生去和德军几十万人死磕,你觉得能活下来多少人了?
其实这一点还真的得替德国人拧不平啊,希特勒吹嘘大西洋壁垒可真正能投入实际作战的兵力很少,而且大部分都不是精锐,尤其是当时听说盟军要进攻加来地区,可以说把德国人能够掉下的主力全部调到家来了,而诺曼底留下来的都是一些老弱病残,除了当时的一个精锐的步兵团以外,其他的也都是渣渣,可就是这些渣渣还真就给当时登陆的盟军部队造就了极大的困难,若非情报德里三军拼命,我相信这次战役结束之后,盟军不会选择再去支持一个市场花园行动。
如果德国事先知道盟军会在诺曼底登陆,他们能守得住吗?
诺曼底登陆时,德军被盟军欺骗,防守重心放在了加莱地区,结果盟军登陆成功。如果德军识破盟军的诡计,加强诺曼底的防御,那他们也守不住诺曼底。
盟军在诺曼底登陆是一件许胜不许败的任务,局势迫使盟军即便是遇到德国的猛烈反击,他们也不会轻易放弃登陆,这将严重影响到登陆的结果。1941年9月29日至10月1日,苏德战争爆发之后,英国、美国和苏联第一次召开联合会议,斯大林在会议上要求已经参战的英国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但是丘吉尔没有同意。不单是这一次,在诺曼底登陆以前,斯大林多次要求盟军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但是每次都被丘吉尔以各种理由推迟了。丘吉尔的想法很简单,他想让德国和苏联互相削弱后,盟军再出手,他不希望苏联太强大。
1943年2月,苏联在斯大林格勒战役取得了胜利,苏德双方开始为库尔斯克会战做准备,这个时候丘吉尔发现盟军开辟第二战场的时机到了。德军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上损失惨重,他们已经开始出现败亡的迹象,苏联肯定会在苏德战争中取得胜利。苏联一旦把德军赶出国土,他们肯定会趁此机会攻到德国。如果这个时候盟军不参战的话,那么苏联占领德国后,将是一个更加恐怖的敌人,这是英国和美国不愿意看到的事情。简单来说,盟军在诺曼底的登陆势在必行,否则苏联将坐大,对英美两国来说,这是比德国坐大更可怕的事。因此,他们会坚定地登陆,不会出现半途退缩的行为。
诺曼底登陆的时候,登陆意志坚定的盟军运气不错,天气帮了他们大忙,德军的指挥官隆美尔擅离职守。德军早就从特工那里得到盟军将两线登陆作战的消息,加莱地区是主攻,诺曼底是佯攻。虽然诺曼底是佯攻,但是德国并没有完全放弃诺曼底的防守,德国派了6个师又3个团的兵力驻守在诺曼底,而这个区域的部队由隆美尔指挥。
盟军登陆时间原本是6月5日,但是当天海面上出现狂风暴雨,非常不适合登陆作战,隆美尔根据天气情况判断盟军不会进行登陆,于是他决定返回德国的家里给妻子过生日。即便德国事先知道盟军会在诺曼底登陆,这也不会改变隆美尔做出盟军不会在恶劣天气中登陆的判断,而他肯定还是会回家给妻子过生日。指挥官不在场,对于德军在诺曼底的防守影响非常大,即便他已经做好了防御部署,那也没什么用。
德国在加莱地区部署了23个师,如果与诺曼底地区的守军交换的话,那也与盟军287万的登陆部队相差很远。德国不仅人数上劣势明显,而且他们还没有制空权。1944年3月开始,盟军就对加莱和诺曼底两个地区进行轰炸,到盟军登陆的时候,法国境内的德国飞机只有500架,而盟军在登陆日准备了13000架飞机,德军完全没有制空权。隆美尔在诺曼底岸边部署了轨条砦,专门用来刺破盟军的登陆艇,但是在盟军飞机和舰队炮火的轰炸下,无法起到太大的作用。
当盟军先遣部队登陆并建立滩头堡后,他们的坦克部队也跟着上了岸,盟军针对诺曼底的地形和防御部署做了充分的准备。水路两栖坦克解决了坦克游去海滩的问题,滚筒坦克解决了坦克陷入沙滩的问题,扫雷坦克解决了德军布的地雷阵,柴捆坦克解决了坦克渡过壕沟的问题。盟军准备的武器中,最可怕的是重型臼炮和带喷火器的坦克,它们解决了德军躲在碉堡里的问题,尤其是带喷火器的坦克。
这种带喷火器的坦克由丘吉尔坦克改造而成,配置了射程210米的喷火器,可以将德军从火炮掩体和碉堡内驱赶出来,堪称攻坚神器。隆美尔在诺曼底岸边部署的地雷阵、壕沟、掩体和碉堡等防御工事,全部被盟军一一破解,诺曼底被攻陷是必然的事情,这与德军是否提前知道盟军登陆地点关系不是非常大。
盟军在制定登陆计划后,故意散布将在加莱地区登陆的消息,为的是减少登陆时的伤亡情况。即便德国知道诺曼底才是真正的登陆地点,他们在兵力劣势、缺乏制空权和防御工事被破解的情况下,根本就守不住诺曼底。
如果德国事先知道盟军会在诺曼底登陆,他们能守得住吗?
分享专业知识,奉献原创精品,我是兵说,欢迎关注。
即使德国方面提前知道了盟军计划在诺曼底登陆,也是完全守不住的,只能说尽最大努力拖延盟军的登陆计划,为后方援军的到来争取时间。然而让人遗憾的是,当时东线战场,苏军的火力太强了。即使西线真的拖住了盟军,恐怕东线能够抽调过来的兵力也非常的有限。先说说西线来了多少盟军,总兵力在280万左右,防守部队不足40万。而且更糟糕的是,德军的防守战线太长,40万人要盯住2700公里长的海岸线。德国不敢贸然分兵,那样的话会被对手各个击破。重点防御的话,又无法判断对手的主攻点,德军非常的被动。别说隆美尔了,就算是超一流军事家拿破仑,成吉思汗,唐太宗李世民,汉尼拔,亚历山大来了,恐怕也没有头绪。
然后实战情况是,280万盟军伤亡了14万,38万德军伤亡了12万。明显德国军队人数少,损失还挺大。按道理讲,登陆作战一般是防守的一方占便宜,一个防守士兵占好位置,可以打很多个进攻士兵。结果德军反而损失更大,主要是因为德国已经丧失了制空权和制海权。盟军的飞机不停的在头顶狂轰乱炸,再好的防御工事也难以固若金汤。
德军挡不住盟军的登陆,等盟军到了岸上,德军就彻底完了。盟军的装备数量更多,也更精良,而且国家之间齐心协力,配合密切。此时的德国也没法像当年的秦国一样,用连横突破合纵了。再加上东线的苏军太猛,很快柏林就被拿下了。
如果德国事先知道盟军会在诺曼底登陆,他们能守得住吗?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答案是守不住,因为双方实力太悬殊。
诺曼底登陆,盟军不但掌握了制海权、制空权,还有战力上的绝对优势。
6月6日登陆以后,在7月24日盟军已经集结了高达290万大军。
这已经是盟军登陆后1个多月了,德军已经将能够调动的部队都拉过来了。
大家猜猜有多少?德军可以用在前线的只有38万人。
双方兵力对比,为7.7:1。
大家看看这是什么概念?
等于接近8个人打1个,这德军还能守得住吗?
就制空权和制海权方面,盟军也有绝对优势。
诺曼底登陆之前,盟军击中高达5000多艘各种军舰,德军虽不知道盟军具体在哪里登陆,但肯定就在这一带了。
但德军可以使用的军舰仅为500多艘,还不到盟军的十分之一,制海权基本是拱手相让。
在6月6日登陆当天,德军只出动了6艘鱼雷艇。他们赶赴登陆海域附近,看到盟军上千艘军舰的舰队,吓得立即返航。
由于掌握制海权,盟军可以从任意一点登陆。即便登陆作战不利,也可以随时撤离,立于不败之地。
另外,盟军在这里集结了高达1.3万架战机,性能还都非常先进。
德军空军主力在东线和本国,这一线仅有400架战机,双方为30:1。
在登陆当天的6月6日后一周内,德国空军共出动1683架次,平均每天200多架。德军一周出动的飞机,只相当于盟军的6%,没什么作用。
可见,德军压根不存在任何制空权。
当时除了一线部队被猛烈轰炸以外,德军增援部队和后勤运输都被炸的七零八落。
德军认为,有十分之一的军事力量被盟国空军炸毁,百分之五十的补给线被炸断。
资料这么写:从1944年4月开始,盟军密集轰炸了德军铁路运输系统,投弹高达10万吨。盟军轰炸80个铁路枢纽,被彻底炸毁50个。74座重要桥梁和涵洞,完全被炸毁。交通系统被破坏,德国用于增援抗登陆作战的部队无法乘坐车辆,被迫在法国东部下车步行前进。
这种情况下,即便双方兵力是1:1,德军也是难以获胜的。
诺曼底登陆,其实是英美直接开始攻打德军。
当时德军的综合战力强于苏军,如果单挑肯定是占上风的。
但英美单个的战力,其实都不亚于德军,尤其是美军还大大强于德军。
现在英美苏三国夹击德军,即便有两个德国也是架不住的,德军必败无疑。
如果德国事先知道盟军会在诺曼底登陆,他们能守得住吗?
所以说军队指挥官是一个很折磨人的职业,大将军看起来威风凛凛、高高在上,但实际上为了打赢战争所承受的压力和无奈是常人无法理解的。艾森豪威尔如此,隆美尔也是如此;甚至双方战略最高决策者罗斯福和希特勒更是如此。
盟军制定的“霸王行动”作战计划在选择登陆地点时面临着艰难的抉择,究竟是在加莱好还是诺曼底好这个问题争论了很长时间,最终艾帅拍板诺曼底。
事实上盟军准备了两个地点的登陆计划,只不过玩了“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鬼把戏:找一个跟英军将领蒙哥马利长得一模一样的人来扮演盟军登陆作战指挥官,大摇大摆地演一场准备登陆加莱的好戏,成功蒙骗了德军间谍,大量“准确、可靠”的情报源源不断地送往德军决策者办公桌上。而真正的登路部队其实早已低调登上渡船等待,目的——诺曼底。
德军指挥官隆美尔根据战场态势得出“盟军登陆地点应在诺曼底”的判断并分析当地水文、天气情况得出适合登陆的具体时间,据此向希特勒上报了“防御重点应在诺曼底”的作战计划,但是被希特勒否决了,元首坚信“蒙哥马利”所集结的“大军”必然是冲着加莱来的。
所以“霸王行动”得以顺利开展,盟军顺利登上法国,正式敲响了德国法西斯的丧钟。
假如希特勒采纳了隆美尔的建言把防御重点放在诺曼底,那盟军还会不会成功登陆呢?
小兵认为即使这个“如果”发生了,盟军诺曼底登陆作战计划就会遭遇失败,解放法国乃至打败德国就有可能因此推迟好几年。
整个诺曼底登陆战期间,德军用38万人来抵御盟军278万人,盟军占据了绝对优势取得胜利,尽管如此,盟军仍旧付出了美国:29000人阵亡,101600人受伤或失踪英国:11000人阵亡,54000人受伤或失踪加拿大:5000人阵亡,13000人受伤或失踪的惨重代价。
尤其是在奥马哈海滩和犹他海滩抢滩登陆时,在海空军的掩护下,接连几波攻击并付出惨重伤亡才得以成功抢滩,这只是隆美尔顶着希特勒压力调防的一个主力团就已经把盟军打得如此狼狈(盟军称为史上最长的一天),假设德军防御重心在这里,主力部队呈梯次配置于诺曼底纵深,那么盟军的先头部队(空降作战部队)就会被全歼,而登陆部队就会抢滩失败。
最后小兵认为即使这个“如果”真的发生了也扭转不了德国法西斯的失败命运,不同的过程得到的也许仍然是相同的结果。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