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赶尸是什么原理?

赶尸只是个传说,别再把它神秘化了!死去的人,还能大摇大摆走路,这不跟煮熟的鸡蛋还会孵出小鸡一样荒谬!尸体还能走路,这都是赶尸匠弄的把戏,让人不明觉厉罢,给足大洋罢了。要知道,赶尸匠在当年的收入不比杀猪卖肉的差,分分钟,就是钱多事小的活。

其实,你看完这内容,就知道自己被骗上百年了。

“赶尸”的真相

在湘西苗族,赶尸文化跟当时的盅毒、落花洞女,并为湘西三邪,但其实都是个传说,没有史料可考证。

据说,在蚩尤时期,一个部落首领,带着手下四处迁徙征战,结果在一次战役中兵败,死了很多人。为了不让兄弟们客死异乡,便邀请会巫术的军师,带他们落叶归根,回到故乡。

大师会把这些死去的战士排成排,将符咒贴在他们头上,祷告神灵,施以法术,让原本躺在地上的尸体全部站起来,跟着他回家。

这也是赶尸最早的雏形,也在湘西开始进一步盛传。

很多湘西人,家里山高地贫瘠,靠着种地无法维持生计,便去川东或者黔东地区采药、狩猎、或做小贩。当他们在他乡死去时,家人们为了让亲人能落叶归根,不成为孤魂野鬼,即使倾家荡产也会把亲人运回家里安葬。

但是湘西地区山峰层峦叠嶂,平均海拔都在2000米以上,而且山路崎岖,车辆无法通达。想要把尸体运回故乡,只能靠人力操作。

所以,这才有了赶尸人的出现。

曾经有一位老人,刘大爷就做过赶尸匠,事后几十年,到了他88岁,才整个经历都说了出来。

刘大爷是1911年生,由于家里贫穷,只能到处讨生活,但饥一顿饱一顿,让他看不到生活的希望。

碰巧一天,已经人困马乏,饥饿难耐的他,不得已敲开了一偏僻村庄的门,一个颧骨高耸的中年男子看到衣服又脏又烂,跟乞丐一样,就问他哪里人,得知他在湘西无亲无故,只要能吃饱饭,什么活都愿意干后,便收留了他。

第二天,那人就测试他,让他用眼睛望着太阳旋转,然后又突然停下来分辨方向;要他挑一百五十斤重担走两里山路;又要他黑夜取回几里远荒冢上的一片桐树叶。

他通过了全部测试,被正式收为弟子,从此叫那人为“师傅”,跟他学习“赶尸”。

于是,他跟随师傅后,白天和师傅一起下地干活,晚上向师傅学习画符(就是在黄纸上画一些又像字又像图的红色线条)。符,有各种样式,用途各不相同。有贴在尸体脸上的、朝西挂在树上的、向外贴在门上的,也有烧成灰和水让人吞下的……

画符还没有学会的第四天,有个女人哭着找上门来说:“师傅,麻烦你们走一趟脚”。师傅、走脚都是避讳的说法。原来她的丈夫到贵州雷山采药时摔死了,求帮她赶尸回乡。

师傅叫她报上死者姓名、生和死的时间,写在一张黄纸上揣好,又详细问了死者的位置,与她谈好价格让她先交了十个大洋后离去。

第二天一早,他就与师傅和另一个师兄上了路。空手时他们走大路,而赶尸的时候走的是人烟少更耗费时间的山路,一个来回少则半月,多则一月。

赶尸人收徒弟有3个条件,赶尸也有“三赶,三不赶”的要求

这时,师傅边走边告诉她,赶尸人收徒弟有3条件,赶尸也有“三赶,三不赶”的要求

首先,不是人人都可以做赶尸人,师傅收徒弟的条件很苛刻,一旦入行,就要赌咒发誓,不能对外讲破行业内幕。

赶尸匠收徒弟,第一要年满16岁以上,30岁以下男性,个高力气大且胆大,样子要丑。

因为在传统思想中,都认为男性身上的阳气比较重,相反鬼魂阴气重。传闻年轻男子在运送尸体中,不容易被附身。

其实,赶尸都是人力抬或者背,都是力气活,还要整天跟尸体相处在一起,所以必须要力气大,胆子大。

那为什么样子越丑,越好呢?古代人都相信面露凶相之人,都尸体还有鬼魂都有一定的威慑力,让它们不敢在阳间作威作福。

当时师傅见到刘大爷那黑不溜秋的脸,才觉得收他为徒。

至于什么是“三赶,三不赶”?

三赶:被砍头的(须将其身首缝合在一起)、受绞刑的、站笼站死的这三种可以赶。

理由是他们都死得不服气,思念家乡亲人,可用法术将其不散的冤魂召来,以符咒镇于尸体之内。

三不赶:久病而亡的、投河吊颈自杀的、雷打火烧肢体不全的不能赶。

病死的魂魄已被阎王勾去,投河吊颈者的魂魄已被替代,雷打而亡者属罪孽深重之人。

其实,了解到最后,你就会知道,这些尸体是不好做防腐了,才不赶!

这三赶、三不赶的行规,其实都跟后面的运送尸体有很大关系,也是行业内幕的核心点。

赶尸过程原理复杂,神秘面纱不断被揭开

除了以上的条件外,刘大爷说,按照师傅说的,徒弟还必须学会36种功:

第一是“站立功”,也就是要让死尸能站立起来;第二是“行走功”,让尸体行走自如;第三是“转弯功”,让尸体能转弯。还有“下坡功”、“过桥功”、“哑狗功”、“还魂功”等,但这都是为了把赶尸这一行说得玄乎而已,并没有这么大的能耐。

还说采用了“奇门遁甲”法术,念动咒语能让尸体自己起来一跳一跳地行走,其实都是哄人的。

真实的赶尸只有两种,一种是“抬尸”:比如那个摔死在雷山的采药人,因为路途不算很远,价格也给得高,他们就用抬尸的方法。

就是用韧性好的竹子穿过死者大袖寿衣的夹窝,将尸体的双臂绑在竹子上,大袖使得竹子可以被遮住。尸体头上戴上一个高筒毯帽,额头上贴几张画着符的黄纸吊在脸上。

这也是我们在看电影中,为什么僵尸都是一排排,双手直直的,下方都有一条竹子,就像扯线木偶那样

其次,为了让尸体能够一个月内不腐烂,而且增加收入,一次抬2-3个尸体,赶尸匠都会把人的内脏全部清除,再进行脱水,再利用湘西的一种草药来给尸体做防腐熏蒸,一方面可以保证尸体不腐朽,另一方面起到软化关节的作用,就能够在赶尸的过程中更加省心省力些。

这样子,尸体的重量就轻了一半以上,除了能多抬几个,还不易发臭腐烂。

这不能不说,古代人的智慧,真是高超!

就这样处理后,两人就可以抬一到三个尸体,抬尸人的穿着与尸体一样,额头上也贴着几张符。行走时竹子上下晃动,带动尸体也上下晃动。在没有灯火的夜晚,远看就像尸体在跳着走。

如果是2个以上的尸体,赶尸就需要4个人的参与,4个人互相配合,他们分别是点灯人,引尸人,扶尸人和赶尸人。

点灯人一般来说需要在道路的最前端拿着灯指引方向,手里还会时不时摇几下摄魂铃,赶尸一般都是在深夜进行,白天休息,所以说它的存在保证了路上不会有怪兽,同时也不会有石块或者是难走的道路。

引尸人身穿青布道袍,拴一根黑色长腰带,头上戴一顶青布帽子,腰里揣着一包符。走一段就扔几张,说是买路钱的黄纸,也摇几下摄魂铃。

这样做,一是为死者引路,也是为了让其他人避开,有狗的拴住。传说人和狗碰见了赶尸的人会倒大霉,因此远远听到摄魂铃响,人们躲都躲不赢,也赶紧把狗拴住。(这也是为了掩人耳目)

他会走在尸体的最前端,挑着竹竿和赶尸人一起控制速度,控制方向,扶尸人则需要行走在队伍旁边,保证尸体的完整性没有被遗落在旁边。

出发前师傅要用朱砂点死人的脑门心、背膛心、心窝子、左右手板和脚掌心这七处,每处还要压一道符,然后用五色布条绑紧。

还要把一些朱砂塞入死者的耳、鼻、口中,再用神符贴上去。师傅说耳、鼻、口是三魂出入之地,这样就留住了死者的三魂七魄,也防止蚊蝇叮咬尸体露在外面的皮肤

另外一种另一种是“背尸”,但只背死人的脑壳和四肢,其余全部砍下,烧香通冥后悄悄埋了

这也是因为路太远、太难走没有办法的事。死人的头和四肢,不是直接背在背上,是放在一个袋子里再绑在背架子上的,就像背柴火那样。

背架子下面有两个脚(木腿),方便随时拄地歇气。背的人和背架子都套在一个又长又大的黑罩衣里,头戴大草帽,把整个头遮住,还贴上一张符,只留两个让眼睛看的洞,别个根本看不清你的脸。

如果背一个,就去两个人,背两个,就去三个人。背的人和前面引路的一天一换,大家轮流背。谁引路,谁就穿上道袍手摇摄魂铃。

这些赶尸匠都是天亮前住进沿路专供的“死尸店”投宿,擦黑一会儿悄悄离开。雨天不走,下几天雨就在店里住几天。

这些店常年都不关门,平时店里接待的只有一个人,而尸体和赶尸匠都会待在同一房间里面。

他们到达目的地的前一两天,会派人通知死人家里准备好一切,并要求所有人避开。

尸体到的当晚三更时候,赶尸匠就把寿衣、寿帽、寿鞋给死人穿戴齐整,装进棺材,盖上寿被,只露出死者四肢和化了妆的脸。

入殓全由赶尸匠负责,绝对不允许其他人插手或在旁边观看,就像出发时将尸体“扶出棺材”不允许偷看一样。并再三打招呼,有人偷看或猫狗接近,会“诈尸”,给每个人带来灾祸。

入殓后一早,天才麻麻亮,就说亲属认领兼告别死者的时辰到了。棺材盖一揭开,死者眉眼清楚,的确是自家亲人,但只能看几眼

亲人还在伤心大哭时,就说为避免魂魄乱跑,要盖上棺木,快点入土,好让死者早日轮回投生

有一回,一个妇人哭得伤心,要扑向死者。师傅赶忙拉住,大声武气地说:“挨不得,要惊尸”,其实是害怕摸着填充的草把露出马脚。如果知道自己的亲人被开膛破肚砍断了手脚,今后哪个还请他们呢?

这就是整个赶尸的过程,其实都不难看出,都是赶尸匠在做手脚吧,根本没有尸体还会在山路上蹦蹦跳跳。

就像扯线木偶一样,只是线换成了韧性大的竹子,把抬尸人和尸体穿一样的衣服,一样的在装扮,人在抬,自动中间的尸体会动。

尸体到家后,要主人家躲避,也说明其中有诈,不得不说诈尸、惊尸等吓唬人。

总结

其实,在思想相对闭塞的年代,很多事都是充满神秘色彩,很多人都比较迷信,也很容易以讹传讹,很少人会去考证事件的真相是什么。

正如刘大爷所说,说得越玄乎,普通人才会相信,才愿意雇这些赶尸匠做事。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很多年轻人不再相信转世轮回的说法,很多人不再像以前那样大费周折,把死去的亲人运回家乡,而且各地也修了公路,交通得到改善,就算要运尸,都要车辆代劳了,这个行当也慢慢消失了!

1939年,刘大爷便揣着百多个大洋,回到老家,从此过上正常人的生活,娶妻生子,但对曾经做过赶尸匠的事,只字不提。怕家人和街坊邻居知道后,会觉得他晦气,不跟他来往,或者用有色眼光看他,所以,宁愿把这事烂在肚子里。

其实,他说,赶尸匠的好处,就是一路有酒有肉,好吃好喝,十天半个月就能挣到2、3个大洋,比一般的活都要赚钱。而且,自己又没有文化,只能做这行,谋生路。

但是,他们的确也是值得人敬重的,毕竟正是他们的存在,可以让死在异乡的人,魂归故里。

只是为了掩盖其中的内幕操作,才把这件事说得诡异无比,要不然,饭碗都保不住了。

当然,那个年代,还有一些不法分子吃准了普通人不敢靠近赶尸队伍,会冒充赶尸人,做一些不法勾当!

但随着赶尸行当的消失,也没有了这样的事发生了!

对于“赶尸”这事,你的印象是怎么样的吗?

湘西赶尸是什么原理?

“湘西赶尸”并不神秘,它只不过是赶尸人赚钱谋生的小把戏而已!

不可否认,湘西赶尸是真实存在的,只不过并不像传言中描述得那么玄乎,它只不过是我国湘西地区一种特有的给尸体做防腐并且搬运尸体到指定地点的“把戏”。

湘西赶尸是湘西地区特有的风俗,这很大程度是由于当地对于这种秘术管控得很严格,只传内不传外。加上现如今已经没人从事赶尸这一职业,记载湘西赶尸秘术的书籍又是寥寥无几,这给湘西赶尸秘术披上了非常浓重的神秘感,导致现代人对湘西赶尸知之甚少!

很多人只听过湘西赶尸的名称,大概的印象就是来自于电视电影,对湘西赶尸的真相并不了解。比方说它是利用怎样的原理?尸体为什么能够行走?又为什么一定要跟湘西地区联系在一起?等等这些问题,一直都是大家心中的未解之谜。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揭秘“湘西赶尸”背后的真相!

湘西赶尸的起源

01.湘西赶尸的上古起源传说

赶尸术的起源时间,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上古时代。相传在上古时代,苗族出现了一个非常出名的部落首领--蚩尤。

据说蚩尤长得一副半人半兽的恐怖模样,四处征战,很能打仗。为了帮助部落抢到更多的地盘,他带着军队一路征战到黄河流域,最终与黄帝和炎帝为首的部落发生大战,死伤无数。最终也是在这场大战之后,赶尸术意外的诞生了!

据说当时的战况非常惨烈,杀得天昏地暗,日月无光!蚩尤的军队最终损伤惨重,并且被黄帝和炎帝打败!蚩尤见到部落的弟兄尸横遍野、血流成河,顿时心生悲凉。

于是蚩尤便对军师说:这些都是我们部落的骨肉至亲,是我们出生入死的兄弟,不能把他们丢在异乡不管了,你做点法,让他们都跟着我们一起回家乡的部落去吧。

于是乎,军师就站在漫山遍野的尸体中间,默念咒语,祷告神灵,开始做法。

做法之时,阵阵阴风吹来,原本还躺在地上的尸体,竟然一下子全都站了起来,跟在蚩尤高举的“符节”后面,井然有序的跟着军队撤退了。

蚩尤战败之后,利用赶尸术带领战死的弟兄集体撤退了。据说他们一起撤退到了两湖流域,就是今天的湖南湖北一带。赶尸术就渐渐在两湖流域的民间流传,但是发展得最好的,还属湘西地区。

传说归传说,真实性无从考证。但是,就湘西地区的地理环境和文化传统来说,赶尸术的存在有其必然的现实土壤环境。

02.湘西赶尸的诞生有现实的土壤环境

湘西地区地处偏远,土地贫瘠,生活在这里的老百姓穷困潦倒,食不果腹!活不下去怎么办呢?总不能坐以待毙吧。没办法,湘西人只能翻山越岭,到相邻的四川和贵州采药或者打猎来维持生计。

早些时候,四川和贵州一带的偏远地区,还没怎么开化,人迹罕至,毒虫猛兽是经常出没,去那些地区采药打猎,是那时候的高危职业,一不小心小命就留在那里了。

但是偏偏湘西地区特别讲究叶落归根、尸骨还乡,不管死在哪里,一定要运回家乡来安葬,入土为安,魂归故里。

因此,问题就产生了。要把尸体运回家乡面临着两大问题

一是车马费昂贵,出不起。本身外出的人就是因为家里贫穷才冒险跑出去谋生的,能不能吃饱饭都是一个问题,哪里还有余钱雇人雇车运送尸体回家乡呢。

二是四川、贵州和湘西等我国西南地区,大多都是崎岖的山区,交通条件非常不便,用马车运送尸体困难重重。

这时候,赶尸经济适用的特点就凸显出来了。请些赶尸匠,领着尸体走回来,就能省下不少钱,还方便。

因此,当年在湘西地区赶尸这个行业就渐渐流行了起来。

据说在上世纪50年代,还有人亲眼看到过真正的赶尸。

当时,两名治安人员身穿便衣在湘西地区侦查治安情况,结果在路上,他们就发现了一伙神秘可疑的人,只见这伙人依次排列,带着斗笠,穿着长袍,走路的姿势非常怪异,显得鬼鬼祟祟偷偷摸摸的。偏偏呢,前头带头的那个人,时不时鸣锣开道,闹出来的动静还不小。

两位侦查员见此情况,警惕性都非常高,悄悄地跟了上去,结果他们发现,那是一个湘西赶尸队伍,走赶尸匠走在前面摇铃敲锣,跟在赶尸匠后面的全是尸体。这些尸体带着斗笠穿着白色的衣服,一蹦一跳的可以跟着赶尸匠走很久,要不是两位侦查员身体好,早就累趴下跟不上了。

湘西赶尸真相原理的灵魂“八问”

现如今仅存的最后一位赶尸匠就住在芷江县的国际和平村,也是湘西赶尸的最后一位传人。当地人喜欢称他为老田。

老田长得五大三粗,非常结实。老田说,他的爷爷和大伯就是赶尸匠,自己的赶尸技艺就是大伯传给他的。老田也在大伯的悉心教导之下,慢慢掌握了赶尸的奥秘。

湘西赶尸作为湘西地区特有的秘术,一直都是只传内不传外,师门规矩非常苛刻,任何一位赶尸人都不能向外界透露半点有关赶尸术的秘密,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保住自己的饭碗!并非赶尸术是什么高深的秘术。

现如今,赶尸术已经被时代所淘汰,也没有人以赶尸来谋生。老田也不用有所顾忌,向外界讲述了有关湘西赶尸的一些奥秘。

接下来,我就一起来揭开湘西赶尸的神秘面纱。

第一问:赶尸人都是怎样的神秘之人,他们为什么要从事这个行当?

很多人会非常好奇,哪些人会从事赶尸这一个行当呢?

赶尸这行业能流传千年,秘密从不外露,跟赶尸匠这点小聪明也有很大的关系。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以前的赶尸匠也是很惨的。为什么这么说呢?

要成为一名合格的赶尸匠,成为赶尸匠的传人,必须具备三大条件:

第一个条件:必须胆子大。据说,为了检验候选人的胆子是不是真的够大,赶尸匠就会在刚死的人的坟头上,放上一片做了标记的树叶,到了深更半夜的时候,那些相当赶尸匠的候选人,就得爬上山去,到指定的那个坟头,去取那片做了标记的树叶。

第二个条件:必须身体好。赶尸是一个体力活,非常的辛苦。真要赶起尸来,可能要走几天几夜,身体不好是绝对吃不消的。另外,要成为赶尸匠还要长得比一般人高。个子高的人才能托起竹竿抬,让尸体的双脚离开地面,这样就可以减轻尸体双脚承受的体重,让赶尸顺利进行

第三个条件:必须长得丑。赶尸匠不仅要丑,而且是越丑越好,让人看见就会十分害怕的就是赶尸匠中的极品!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长得丑,娶妻生子基本上就没有指望了。据说,赶尸匠没有后代,赶尸会更加灵验。所以呢,找那些长得特别丑的人来做赶尸匠,他们就能够死心塌地地干好赶尸这个行当了。

赶尸匠之所以会从事赶尸这个行当,主要也是为了赚点钱养家糊口,说实在,他们也是挺可怜的,经常与尸体为伴,跟今天殡仪馆的工作人员面对的工作并无很大差别。

第二问:人死后不可能会自己走动,赶尸匠是如何让尸体自己动起来的?

湘西赶尸一般都需要两个赶尸匠,分别是师父和徒弟。当集合完所有尸体之后,赶尸匠就会把尸体依次排好队,用竹竿穿过尸体的腋下,然后用草绳固定,尸体套上长袍遮盖起来,赶尸匠师徒两,再一前一后把竹竿抬起来行走,中间的尸体看起来就像是自己在行走了。

因为竹竿穿过腋下,中间那些尸体当然就是平举双手了,又因为竹子有韧性和弹性,尸体在重力的作用下,就会上下的晃荡。在外人看来,就像是一蹦一跳在往前走路。

另外,据说赶尸匠处理尸体的神秘药水,不仅能让尸体保持不腐,还能起到软化尸体关节的作用。当赶尸匠抬着尸体行走时,尸体在外力的作用下,看过去就像是活人一样在行走。这种神秘的药水也是赶尸行业最大的秘密,赶尸匠是绝对不能向外人透露的。

这么看起来,赶尸匠也并没有传说的那么神秘,所谓赶尸匠,跟挑夫差不多,就是力气大一点,没什么特别之处。

湘西赶尸之所以被传得那么神秘,主要还是因为赶尸队伍神秘恐怖,一般人就没有胆子敢靠近,只能远远地看着,具体细节肯定是看不清楚的,只能看到中间有尸体一蹦一蹦的,所以就会被外人误以为真有什么神秘的法术能让尸体自己动起来。

第三问:赶尸短则三四天,长则十天半个月,尸体为什么不会腐败呢?

人死后一般都会迅速腐烂,赶尸匠又是如何让尸体保持不腐的呢?

在河北香河,有一位老太太死而不腐,据说这可能跟服用朱砂有关。而湘西地区又盛产朱砂,赶尸匠很可能就是利用朱砂对尸体进行了防腐处理。另外,湘西地区苗族人居多,他们栽种的一些草药据说也是很神奇的,人死后抹上这种草药,再进行熏蒸,尸体就能保持死而不腐。

赶尸匠接业务也不是什么时候都会接,一般都是秋冬两季,他们才会出去跑业务。显而易见,秋冬两季天气比较寒冷,尸体就不容易腐烂,再加上一些特殊的苗族草药,尸体在短时间内就能做到死而不腐。

第四问:赶尸一般都是在什么时间进行?

赶尸的时间要从两个维度来分析:

一是对于一天的时间来说:真正赶尸的时间就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大概是晚上12:30到凌晨4点!一方面这个时候,在路上即使被人碰见了,也会因为光线阴暗,很难看清赶尸匠和尸体的面目,路人就不容易受到惊吓。另一方面,有夜色掩护,赶尸的神秘就不容易被外人识破。

二是对于季节来说:赶尸匠不是任何时候都能接活,一般都是在秋冬季节。这两个季节气温较低,有利于尸体防腐。

第五问:正常赶尸需要多少人,他们又是怎样分工合作的?

正常的情况下,一个赶尸队伍,最标准的就是五个人。

其中,一个引尸人,两个扶尸人,一个赶尸人,一个点灯人。这样的赶尸队伍,大家分工明确。赶尸匠也会比较轻松,不用瞻前顾后。

点灯人:一路上负责查看赶尸路线,走什么路线,哪条路最容易让尸体通过,心里都必须清楚。点灯人还要负责隔一段距离就点上一盏灯,方便后面的引尸人和扶尸人辨认路况。

引尸人和赶尸人:一前一后负责管理队伍。队伍在行进的过程中,总免不了磕磕碰碰,引尸人就是在尸体前面引导队伍前进,后面的赶尸人就是观察队伍在行进的过程中是否出现尸体掉落、歪斜等问题,出现了问题就可以及时调整,不影响赶尸队伍的顺利前行。

扶尸人:扶尸人就是抬尸人,整个赶尸队伍中,扶尸人最辛苦也是最重要的。队伍前进的方向和速度,都要靠扶尸人实时根据情况把握。正常情况下,一个赶尸队伍,扶尸人有两三个人才是最佳配置。

第六问:抬尸人一般都是一前一后两个人,怎么能做到抬着好几具尸体走那么远的路?

赶尸匠对尸体的处理方式一般分为两种:

对于比较瘦小的尸体来说:赶尸匠会把尸体里的内脏全部都取出来,然后往肚子里塞满草木灰用于吸收尸体内部的水分,当尸体体内的水分被吸收得差不多的时候,赶尸匠就会对尸体进行一系列防腐处理。这一番操作下来,尸体的重量就大大降低了,大概就剩几十斤的样子。

对于比较肥胖或者魁梧的尸体来说:赶尸匠会把尸体的手脚和头砍下来,剩下部分就扔掉,然后用架子把手脚和头支起来,做成人状,套上大袍,这样看起来就像一个完整的尸体,尸体的重量也会大大降低了。

其实赶尸匠这么做是非常不负责任的,为了赚钱,手段有点不堪入目。这也是赶尸匠在处理尸体和尸体运送到指定地点后,不许家属观看和触碰的原因。如果被发现尸体不完整,赶尸匠定吃不了兜着走。

第七问:赶尸路途遥远,赶尸匠怎么休息,去哪里休息?

赶尸匠赶尸,是个体力活,路途也比较遥远。时间短则三四天,长则十天半个月,这么长的时间,赶尸匠也是需要休息的。但是,他们带着尸体又能到哪里休息呢?

赶尸匠一般都是晚上赶尸,白天休息。在赶尸盛行的时期,有一种专门供赶尸匠休息的客栈,行内话称之为“鬼店”。

赶尸匠会和尸体在同一间房间里休息,一般房间里有专门供搭放尸体的架子,而赶尸匠则在旁边的床上休息。

在世人看来,宁愿不休息也不要与尸体同处一室,但我告诉你,能住上“鬼店”算幸福的了。有的赶尸队伍一旦错过“鬼店”,就只能到一些人迹罕至的破庙、山洞等偏僻之地歇脚,要赚点赶尸钱也是很不容易的。

第八问:赶尸看起来那么缓慢,为什么十天半个月就可以赶几百里路?

如果赶尸队伍按照标准来配置赶尸匠,也就是一个引尸人,两个扶尸人,一个赶尸人,一个点灯人。

这样的赶尸队伍,大家分工明确。赶尸匠也会比较轻松,不用瞻前顾后。

如果一个赶尸队伍能达到这样的配置,赶尸的速速就比较快了,一个晚上就可以赶几十里路,即使几百里路,十天半个月也能赶完,赶尸并不像大家想象中那么缓慢。

湘西赶尸的过程

了解了湘西赶尸的真相原理,可能你还会对赶尸的全过程有非常大的好奇感,接下里,我们简单了解一下赶尸匠是怎样赶尸的。

第一步:对尸体进行防腐处理。赶尸匠掏空尸体的内脏,吸干水分,使用朱砂和湘西地区特有的防腐药水进行防腐处理,必要时,还会使用水银对尸体进行熏蒸,让尸体得到更好的防腐保护。

第二步:镇住亡者的三魂七魄。尸体的耳朵、鼻孔、嘴巴被称为亡者三魂,赶尸匠会用朱砂塞入这三魂出窍之处,并且用神符堵严实了,镇住三魂不让其离开尸体。紧接着,赶尸匠又会在脑门心、背膛心、胸膛心、手板心、脚板心用神符符压住,然后用五色布条扎紧,镇住七魄不让其出窍。

第三步:对尸体进行穿着打扮。穿上大袍,戴上斗笠,在脑袋上贴上符咒“镇”住他们,然后在尸体两个胳膊下面架起竹竿。

第四步:赶尸人大鞭一挥,扶尸人抬起尸体,引尸人在尸体前面敲响引魂锣,尸体便跟着引尸人前进行走,点灯人在前方探路点灯,时不时摇几下手中的摄魂铃。赶尸队伍正式启程。引魂锣的作用不仅仅是为了引领尸体,还是在警告队伍沿途的人和活物不要靠近。

赶尸匠允许逝者子女参与赶尸,如果有多个子女,还可以一前一后,前面的负责帮忙开路,后面的手持灵牌和引魂幡,负责和前面的赶尸人互相照应,以免撞上活人活物,导致法术被撞破。

沿途的人看见或者听见赶尸队伍的动静,都会主动避让,关门关窗,还会把自己的狗拴好。到了白天,赶尸匠就会到指定的“鬼店”修整。

第五步:赶尸匠会在到达目的地前的一两天,就会派人通知死者家属把家里的一切都准备妥当了,并且要求现场不留人,家人都不能围观,以免惊尸。

尸体送达目的地后,赶尸匠会亲自为尸体入殓,不允许家属和其他人观看甚至插手此事。并一再表示,如果违反他们的规定,导致“诈尸”,就会给他们每个人带来灾祸。

第二天一大早,赶尸匠就会让家属尽快将逝者下葬,避免逝者魂魄乱窜,早点入土为安。

其实赶尸匠这么说,一是为了保持赶尸的神秘,二是怕被家属识破他们的小伎俩,导致不必要的麻烦,早点把工钱拿到手。

湘西赶尸的现状

湘西赶尸已经失去了生存的现实土壤,淡出了世人的视野。现代人并不是不想让亲人魂归故里,而是现代社会不需要通过“赶尸”这种方式就能做到,这让赶尸匠这份职业失去了生存的土壤。

我们如今生存的社会,讲究法制,人们的思想观念也有了很大的进步,人们的丧葬观念也在与时俱进。人们接受了先人死后进行火化的观念,将逝者的骨灰带回家乡,一样可以让先人魂归故里,叶落归根。这才是湘西赶尸退出历史舞台的真正原因。

总结

湘西赶尸的原理非常简单,相信经过前面的叙述,大家已经能比较全面地认识湘西赶尸背后的真相。但在湘西赶尸盛行的年代,由于封建迷信和赶尸匠的故弄玄虚,让世人以讹传讹,才让湘西赶尸变得如此神秘和恐怖。

关于湘西赶尸,你又有怎样的听闻和见解呢?

湘西赶尸是什么原理?

湘西赶尸听起来玄之又玄,对于相信科学的人们来说,许多人觉得这是迷信,或者是骗人的把戏,可事实上赶尸还真是存在的,在湘西目前还有唯一一个经过官方认证的赶尸匠。只是赶尸没那么神秘,甚至有人说赶尸是一场骗局。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湘西赶尸文化的由来

在我国的文化中,有一个文化分歧叫巫文化,赶尸就是巫文化的一个部分,尸即是尸体,赶尸的意思就是赶着尸体走。这样的文化主要出现在湖南的西部,沅江流域一带。

关于赶尸有一个神话传说:相传在几千年前,蚩尤与敌对部族发生战斗,双方战斗激烈,死伤无数,血流成河。打完仗,双方的士兵们撤退,蚩尤队伍中的官兵们把伤兵抬走,首领蚩尤对军师说,不能丢下战死的兄弟不管,他让军师使用法术,让这些兄弟魂归故里。

于是军师说,你拿符节在前面引路,我在后面督催。蚩尤脱下战袍与军师换了装扮,军师站在战死的兄弟的尸首中间,他口中念念有词,祷告神灵之后,对尸体大声呼喊:兄弟们,这不是你们的安身之所,你们如今枉死是在悲悼,故乡的父母、妻儿盼你们回家,你们的魂魄不要彷徨,急急如律令,起!

令刚下,原本躺在地上的遗体,一下子都站了起来,有规律地向南走,最终蚩尤与军师把兄弟们带回了故乡,让他们叶落归根。

这是源自于远古的一个传说,足以看出赶尸的目的,其实就是让客死他乡的人们能叶落归根,魂归故里。

到了清朝中期,这种赶尸技术逐渐出现形成规模。清朝时期,有人犯法受到极刑,时常在秋天处决,如果是本地的死囚处决后,他的家属会来收尸埋葬,而如果是他乡的死囚,则需要把他运回故乡。

由于湘西地处沅江流域一带,那儿多是崇山峻岭,道路崎岖,那些客死在四川的湖南移民,尸体也要运回家乡。

如果按照传统的方式,四人抬运尸首,花费很大,一天后尸首可能腐化。运尸刚开始走的是水路,可是由于船行到三峡这一段,水流湍急,暗礁密布,来往的船只往往沉没,撑船的人迷信,不愿意搭载去世的人。

这时只能由赶尸匠帮忙运尸,如果请赶尸匠,赶尸费用会少一些,尸首在途中还不腐化,于是就有了赶尸这个职业。赶尸匠是一些特定的群体,大多由道士出身的人牵头组织。

这些人据说能够控制鬼神的“符咒”,而真正赶尸的人大多是穷苦人家出身,为了生存挣点钱,才干这种恐怖吓人的活。

赶尸的原理

在某些影视作品中,我们看到赶尸人多为道士打扮,有一个人走在前面,手拿铃铛,在漆黑的夜里,身后带着一群穿着清朝服装,贴着符咒的尸体。这些尸体跟在赶尸人的后面,一蹦一跳地往前走。

这是影视作品中赶尸的模样,跟当地人口传的赶尸还是有区别的。传说中的赶尸人身穿道袍,这点没有假,赶尸过程需要四个人参与,他们互相配合。

四个人分别是点灯人、引尸人、扶尸人和赶尸人。以秋天处决的客籍死囚为例,这些死囚在行刑那一天,就已经有赶尸人在法场外等候。

午时三刻,当刀斧手手起刀落,死囚的人头落地时,场外的赶尸人会上前念咒语,有人负责把死囚的身首缝合在一起。有人将最好的朱砂辰砂涂在死者的脑门、背膛、胸膛、左右手心板、脚掌心等处。

再贴上一道神符,用五色布条绑紧,还要在死者的耳鼻口中塞进朱砂,用神符堵紧,意思为封住死者的魂魄。

然后还要在死者的脖子上敷满辰砂,贴上神符,给死者戴上棕叶的斗笠,将整个头部覆盖无遗,死者身穿青面长袍大褂,手臂上贴着挂纸钱。

做好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后,其中一个人开始念起咒语,尸体就随地站起来,跟着赶尸人踏上了漫漫的回家路。

赶尸人会选择在夜间行走,文学家沈从文笔下描写的赶尸场面大致如下:最前面的一个人,一身黑衣,腰间系一条宽大的黑腰带,头上戴一顶大帽子,遮住了大半个脸,脚下穿一双草鞋,右手拿着一个铃铛,左手攥着小锣锤。

黑衣人的后面跟着一队阴气沉沉的人,他们穿着宽大的黑袍,戴着高筒帽,脸色苍白,额头上压着一张奇怪符号的黄纸,机械地迈着双腿前行。

如果尸体的数量过多,赶尸人会用一根绳索把它们连起来,或者用一根细长的竹篙从尸首的双臂下面串起来,控制尸体前进的方向和速度。

一路上如果遇到陡坡,赶尸人无法赶着尸体往上走,只能一个一个背上高坎。他们往往选择在晚上行走,白天在赶尸店里歇息。这些赶尸店多处于崇山峻岭间,常年不关门,尸体到了店里就放在了门板后面。

赶尸人中的老司念起咒语,这些尸首便靠墙站立,到了夜里,他们才解除咒语,继续前行。如果遇上阴雨天气,他们就要在赶尸店里住上几天,等天气好转才继续上路。

赶尸人把尸体赶到目的地后,会要求死者家属避开,他们在三更半夜里进行入殓,这个过程不允许亲属窥探,说是怕发生诈死现象。等到尸首静静地躺在棺材中,家属才可以前来探视。

有人说赶尸是一场 骗 局,为什么这么呢?

因为让死去的人通过念符咒让他们自己行走,用现代科学来说是不大可能的。

说法一:有人就认为那些尸体是 活 人 乔装打扮的。真正的尸体已经被它们 肢 解,然后通过人背或者牲畜驮运的方式秘密送到了目的地。这些赶尸人之所以要大张旗鼓的装神弄鬼,不过是为了骗取死者家属的钱财。

说法二:尸体并不会真正走路,而是由几个赶尸人抬着走。他们用两根黑木棍或竹子穿过尸首的腋下,把他们的手臂绑在竹竿上,然后由两个三个人抬着尸体前行。由于竹子有一定的韧性,在行走的过程中晃晃悠悠,上下晃动。黑色的竹子或者木棍,在漆黑的夜里看不清楚,感觉就像尸体自己在跳着前进。

说法三:赶尸人在运转尸体的过程中,先把尸体 肢 解,他们只是运送了头和四肢,身体的躯干部分被抛弃,等到达目的地后,他们支开死者的家属,然后用稻草人制造一个躯干,给尸体穿上寿衣。等到入殓仪式完成之后,再让死者家属检验。

这是民间传闻的几种说法,大家众说纷纭,至今没有定论。不管赶尸匠用什么方式来运送尸首,他们共同要做的就是对尸体进行防腐的处理。

毕竟赶尸的路途遥远,又在崇山峻岭间,赶尸人还要避开白天,只能选择晚上行走,没有十天半个月,尸首难以运到目的地。

如果遇上了炎炎夏日,在这一段时间里,尸首很快就会腐烂,因此如何做好防腐工作,成为重中之重的事情。

有人说他们处理尸体的方式,主要有两种,对于那些瘦弱的人,是直接把他们的内脏掏出来,再塞进草木灰,用草木灰来吸收尸体中的水分,等水分被吸收的差不多的时候,他们就会塞进防腐的中草药,这样失去水分的尸首,重量变轻了,大约只有十几斤。

而如果使者体型较胖,就直接采用 肢 解 的方式,带回去的只有四肢和头部,中间躯干部分则用稻草人或者其他木头来连接。

到底湘西赶尸是否真的存在?

在湘西凤凰,当地许多人都深信赶尸的存在,他们把这个行业称为吆死人。他们说赶尸是一门手艺活,有许多繁杂的规矩,比较典型的有两点:

传男不传女

在湘西赶尸,只传给男人,不传给女人,这是因为男人的力气比较大,胆子大,阳气重,可以压制死者的阴气。

传内不传外

赶尸往往是一个家族,对于自家的独门绝活都有各自的秘密,毕竟这是可以挣钱养家的手艺,而且并不是经常有活可做,所以尽量不被别人知道,就能多赚一点钱。

赶尸人的规矩中有三赶三不赶。被雷劈着不赶,投河上吊者不赶,病死的人不赶。这几种人在赶尸人的眼里都是不孝不仁,魂魄被无常勾去的人,所以不能把他们赶回来。

三赶是指那些被砍头的、受绞刑的,站笼站死的人就可以赶。原因是这些人死得不服气,思念家乡亲人,可以用法术将他们的魂魄招回来。

赶尸人的技术除了传给自家男丁,有时也会收徒弟,不过他们收徒有严格的要求。

首先,要年满16岁以上30岁以下的男子,个子高,力气大,胆子大,长得丑陋。

这个要求很好理解,因为只有年轻力壮才能背得动尸体,只有胆子大,才敢跟尸首打交道,长得丑陋的人,在古人眼里是面露凶相,对魂魄有一定的震慑作用。

其次,还要经过各种考验,其中重要一关是面试关就是让应试者站在烈日下,望着太阳然后旋转,突然停下,之后让你马上分辨东西南北,如果分辨不出来,就不能被录用。因为赶尸是在夜间行走,如果连东西南北都分不清,就完全不能赶尸。

第二项是会挑担子,毕竟尸体有一定的重量,行走在山间不时需要背尸首,有时候还一路上扛着尸体走,如果不会挑担子,就无法胜任这样的工作。

第三项,让面试者晚上到深山的坟墓里取一片梧桐叶。这是在考验面试者的胆量,只有胆量够大,才有可能完成赶尸的工作。

既然在民间传出如此详细的规矩,就意味着赶尸这门活在湘西确实存在过。还有不少人说自己亲眼看见过。

中央电视台《走遍中国》的栏目组,曾经调查了湘西自称见过赶尸的人,有一个叫卢万金的老人说他在八九岁的时候就看见过赶尸,村民雷万喜也说在民国时代,许多人都看见过赶尸,还有湘西的伍贤佑说在自己15岁的时候,也就是1963年,跟他的父亲到酉水河放木排,就碰见过赶尸队伍。

结语:

从现有的资料来看,并没有一种可以让尸体自己行走的技术,但相信赶尸在湘西这样的历史环境下,确实是存在的。毕竟当地的人们有需求,就会有这样的职业诞生。

至于真实的赶尸到底是什么样的,现在也不得而知了。有人说科学的尽头是神学,中国5000年的历史文化中,一直存在着一种神秘的文化,迷信与科学到底隔着多远的距离,还有待时间的验证。

湘西赶尸是什么原理?

“湘西赶尸”是过去流传在湘赣一带的特殊职业,可以看成是一种“巫术文化”。

在鬼片中我们也看过这样的镜头:通常是师傅带着徒弟,赶着一群尸体,尸体额头贴着符咒,赶尸人昼伏夜出。当带头的师傅念动咒语后,这些尸体就会蹦着跟着师傅走,徒弟在后面断后。

在行走的过程中,师傅摇动铜铃,意思提醒人们躲避。赶尸人住的客店也是专门为他们准备的,白天关着门,晚上开着门,据说这些尸体就在门后站着。

开这样的夜店投资很少,不用准备那么多的床位。

这就令人产生了疑问,既然是“赶尸”,尸体是怎样跟着赶尸人走的?其中的秘密又是怎样的呢?

“湘西赶尸”的传说由来已久,据说在远古时期,湘西的祖先蚩尤被黄帝打败后,为了把这些死去的士兵带回家,蚩尤想了一个办法,把尸体排成队,念动咒语,这些尸体迈着步子就随着蚩尤回到了家乡,这就是最早“赶尸”的由来。

“赶尸”一般流行在湘西苗族大山一带,在过去人们经商或者外出死在了外面,古人有“叶落归根”之说,意思是死在千里之外也要葬在家乡的祖坟里,这样会入土为安。

苗族一带都是大山,路难走,用车运尸体无法行走,于是就出现了“赶尸”这一职业。

由于“赶尸”都是昼行夜出,并且是师傅带徒弟口口相传,外人很难知道其中的秘密。另外到现在道路修好了,并且实行火葬,这门古老的职业早已经消失了,由此更增加了“赶尸”的神秘性。

不过经过多年的探究,最后人们总结出了赶尸三原理。

第1种,赶尸的原理其实就是背尸或者抬尸。为了增加这种职业的神秘感,也为了安全起见,赶尸人故意在尸体额头贴上符咒,并且都是在夜晚进行,这样借助夜色掩盖小动作。

乘黑夜赶尸人雇上两个壮工,把尸体一个一个的往前背,到白天再把这些尸体排成队,外人看就是赶尸,其实就是背或者抬尸,这属于“挂羊头卖狗肉”的招数。

第2种,说赶尸人事先已经把这些尸体的内脏掏空了,尸体只剩下了一副皮囊,然后赶尸人用一种特殊的防腐药剂处理, 处理后的尸体看着很沉,其实没多大重量。到晚上,赶尸人和助手用竹竿把这些尸体串联起来抬着走。

想想也有道理,赶尸人有“三赶三不赶”,比如刚被官府砍头的人可以赶,淹死多日的不赶,主要意思是说,新鲜的尸体可以赶,陈旧放时间长的不赶。这是因为新鲜的尸体能立马防腐,陈旧的尸体已经腐烂了,也就没防腐的意义了。大家试想,山高路远运输不方便,如果不防腐,夏天赶尸到家还不臭了?

第3种说法,是说赶尸人用一种特殊的药剂处理尸体,尸体脚上的神经能够暂时恢复,其他的神经都是僵硬的。然后把尸体掏空,用绳索和竹竿把所有的尸体的腿串联起来,到了夜里,师傅在前徒弟在后,随着铃铛的节奏迈动脚步,带动尸体一起往前走。

据说这种灵感来源于苗族的竹竿舞。只要跟对节拍,用提线像提线木偶那样,提着几个皮囊往前走也不是难事。

据资料记载,在六几年这种职业就已经绝迹了,赶尸有行规,那就是不能随意外传其中的原理,还说假如谁泄露出去,就会对己不利,对后代不利。因此赶尸的原理成了历史之谜,直到现在人们还在探究中,有知道的朋友不妨分享其中的秘密。

文/秉烛读春秋

湘西赶尸是什么原理?

死去的人还能够动吗?一般来说不能,但是湘西赶尸能够让死去的人再度“复活”而这背后的原理,你肯定不信!

小时候经常看到电影片段里面的那种湘西赶尸的场景,觉得真的既神奇又感到奇怪。

我感到神奇的是人都已经死去了,那么这死人又是怎么再次走路的呢?

而让我感觉到奇怪的是这背后的原理究竟是些什么?而当我长大了之后,去了解这背后的原理,可以说真相或许你都不相信!

“赶尸”其实属于巫文化的一种,又叫“移灵”它和和蛊毒、花洞女一起,合称为“湘西三邪”。

早在清朝的时候就已经开始流传起湘西“赶尸人”的传闻了,它发源于古辰州沅陵、泸溪、辰溪、溆浦四县。

湘西这个地方位置位于湖南省西部,主要在沅江流域一带,这里的地貌环境多数呈现出崇山峻岭,道路崎岖的样子。

而我国无论是现代还是古代,都讲究“落叶归根”四个字,所以在外地死去的那些人的尸体多数都会运回家乡安葬。

而由于这里的地貌环境非常的不好走,即便要让人运送尸体回来也非常的麻烦,所以后来就有了“赶尸”的这种做法,非常的方便,让尸体自己回来。

赶尸的起源

赶尸的起源还跟蚩尤有关,据说在几千年前,苗族的祖先蚩尤率领部队在黄河边和黄帝部落对战。

而自己的部队死伤无数,但是在打完仗了之后,要撤退,它不忍心对战死的兄弟不管,于是对身边的军师说,让他用点法术将这些兄弟们的尸首一起带回故乡。

后来军师神秘地念了一些咒语之后,这些死去的士兵们的尸体,都站起来跟着蚩尤后面走了。

赶尸的前期准备

在秋决临刑的前一天,死囚犯的家人和亲属会凑一些钱请来老司机,一般是青衣和红衣两位?

买好一些物品,在行刑当天老司和助手就会在法场外等候着,直到午时三刻,死囚犯人头落地了。

红衣老司当即上前行法事念咒语,而助手即是帮忙将死囚犯的身首缝合在一起,再由青衣老司将朱砂放在死囚犯的脑门心、背膛心、胸膛心窝、左右手板心、脚掌心等位置。

再用神符镇压,最后用五色的布条绑紧。据说这样做的好处是为了留住死者的七魄。

做完这个步骤了之后,再用朱砂塞入死者的耳、鼻、口用神符堵紧,相传耳、鼻、口是三魂出入之所,这样做可以将死者的魂魄留在体内。

最后的步骤就是在死者颈项上敷满辰砂并贴上神符,用五色布条扎紧就好了,再给死者戴上斗笠,红衣老司就开始念咒语,大喝一声“起!”

死囚犯就会起了,当然尸身会做一些特殊的处理,用药水等等让它保持不腐的状态。

赶尸的过程

赶尸往往不是一个人来赶的,而是往往有着2个人或者几个人以上帮忙才能够完成这个工作。

在赶尸的时候,身穿道袍的法师就穿着道袍在前面带路,边走手中边敲打着一个小阴锣,而另外一个手中则是摇着一个摄魂铃。

在赶尸的时候,就摇动手中的这个铃铛,让夜行人避开,告诉其他人自己正在赶尸,请勿靠近。

而在尸体的前面有一个活人,它穿着黑色的尸布,他就是“赶尸匠”了,无论在什么天气条件下。

他都只穿着一双草鞋,身上再穿着一间青布长衫,腰间系一黑色腰带,头上戴一顶青布帽,手执铜锣,腰包藏着一包符。

在赶尸的途中,有那些“死尸客店”,要是赶尸匠累了就会进入到这些店里面休息。

它不招待普通的客人,就专门招待这些客人,如果遇上下雨天不好走的情况,这些尸体最少能够在店里停上几天几夜。

赶尸之“三不赶”

即便是赶尸,也有三不赶之称,比如说凡是病死的、投河吊颈自愿而亡、雷打火烧肢体不全这三种不能赶。

理由是他们病死的魂魄都已经被阎王勾去了,而不能够通过法术将他们的魂魄从鬼门关那里唤回来,而投河自尽的和吊颈的,属于被替代去了,有可能两个灵魂在交替,如果把新的魂魄招来,那么旧的魂魄就会影响到新的魂魄的投生。

而被打雷打死则是属于罪孽深重的才会以这种方式死去,而被火烧死的往往皮肉不全,这些尸体同样不能够赶。

而那些被处罚死了的,是因为他们都属于被迫死的,所以死得不服气,另外一方面他们又思念亲人,所以可以用法术将他们的魂魄给勾来。

湘西赶尸的原理是什么?

一般来说人在死亡了之后,身体上面的肌肉会逐渐地变得强硬僵直,之后形成轻度的收缩,一般是在死后的10分钟到7个小时内开始出现。

尸僵的发展顺序为下降型和上升型,意思就是指前者先从咬肌等位置开始最后到身体和四肢,而最后一种则是从下肢开始,逐渐地向上发展。

对于尸僵的形成,科学界暂时没有什么太大统一的说法,但是在一般的生理条件下,人体的肌肉依靠足够量的ATP也就是“三磷酸腺苷”的产生和分解来维持收缩舒张的相对平衡。

而在人死了之后,肌肉的新陈代谢就开始停止了,糖在缺氧的条件下降解,产生了乳酸。

在酸性的环境下,ATP的ATP酶活性增加,让ATP逐渐分解为ADP,ADP里面水的释放能量能够促使Ac2My复合体解离,从而维持肌肉的舒张功能。

而在人体死亡了之后,ATP酶失效了,之后ATP不能够继续地分解生成ADP,产生更多的能量,导致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停止分离,最后形成尸僵。

人都死了,而且身体都产生了尸僵,那么湘西赶尸又是怎么一回事呢?怎么尸体还能够走低的呢?

其实背后的原理真的是非常的简单,那就是赶尸人会用两条竹竿穿过尸体的手臂下,之后用绳子绑住。

由于竹竿本身就是有弹性的,所以赶尸匠一前一后在背着两条竹竿的时候,竹竿会晃荡。

而这个景象在我们看起来就像是尸体好像是在跳的样子了,而在古代的时候人都是穿着有宽大袍子的衣服,而那些死人也不例外。

宽大的袍子遮住了竹竿,这样一看就是尸体自己在跳了,不借助外力,实际上是要借助外力的,因为人死了根本就动不了,这就是湘西赶尸的真相了。

湘西赶尸是什么原理?

湘西赶尸被传的神乎其神,为何一群尸体能够跟着赶尸匠走,其实原理很简单!

沈从文有过这样的描述:“经过辰州,若眼福好,必有机会看到一群死尸在公路上行走,汽车近身时还知道避让在路旁,完全如活人一样”

大家都知道湘西充满了神秘色彩,尤其是湘西赶尸,更是传得神乎其神,从别人的描述中,尸体好像会自己行走,跟着赶尸人跋山涉水,最终回到自己的故乡,落叶归根入土为安,这也太诡异了吧!尸体怎么可能会行走呢?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其实真相揭开的一刹那,让人恍然大悟

湘西赶尸之所以看起来非常神秘,那是因为外界的人不懂其中的奥秘,内行人一眼就能看穿,这是他们赚钱的门路,行话叫做“走脚”,赶尸人也不一定长年累月都在走脚,可以说他们身兼数职。一年之中不可能有那么多尸体需要赶,还需要有其他的职业来谋生,比如种田、打鱼、做工匠等等

跟村里的普通人过的差不多,一样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只有接到赶尸工作时,才会换上装扮,去送这些“喜神”(赶尸人对死人的谐音称呼),而且每次赶尸都需要有两具以上的尸体,要不然就不划算

湘西赶尸

湘西是指湖南的西部地区,包括张家界,湘西自治州,怀化市和邵阳市西部,整个湖南西部地区的总称,其中湘西赶尸是非常有名,这是巫文化的一部分,赶尸或称移灵,在清朝时期就广为传说,就是赶尸人通过“秘术”,把客死异乡的尸体带回老家安葬,因为中国人自古以来都是讲究落叶归根入土为安!所以衍生出了这个特殊的行业

在古时候湘西因为地形的原因,交通十分不便,因为这种短板就保留了民俗文化,传说在上古时期黄帝与蚩尤交战,导致大量士兵阵亡,下命让军师把这些死士运回老家安葬,但是山路崎岖,怎么搬得动嘛!军师就做法让尸体站了起来,自己行走回老家下葬,不过这也只是传说罢了!

赶尸源于古辰州沅陵、泸溪、辰溪、溆浦四个县,因为富有极强的神奇色彩,被拍成了很多惊悚电影

湘西三邪:赶尸、下蛊、落花洞女

当地人也把赶尸称之为“吆死人”,赶尸也是一门手艺活,糊口的一个行当,但也分为流派和家族,每个派系的规矩也不尽相同,想要成为一名合格的赶尸匠,需要经过层层筛选和刻苦训练,不过有的人天生就不适合赶尸,在怎么训练也没用,因为胆子太小了

湘西赶尸的规矩

在赶尸界也有相关的规章制度,比如“三赶、三不赶”

三不赶:

三不赶就是闪电雷击死亡的不能赶,因为苗家人看来,这类人是生前作恶多端,不孝顺父母,所以才会遭到天谴

投河吊颈者不赶,这类人的魂魄被野鬼缠住了,如果赶回去就会影响到投胎转世,还有病死的也不能赶,他们认为魂魄已经被黑白无常勾走了,任凭你法术高强也不能从鬼门关呼唤回来了

上吊死的,因为脚不着地,头不顶天,怨气非常之重,所以没有人愿意赶

这虽然是迷信的说法,但也表露出苗民们对鬼神的敬畏之心,赶尸匠有这么多的规矩,就是为了图个心安!

三赶:

杀头者,这些人基本上都是犯了死罪,才会被处斩的,需要把他们的头颅缝合起来,保持一副完整的遗体,然后赶回家乡入土为安

其次就是受绞刑而死的也可以赶

战场上阵亡的将士也要赶,他们为国家和人民付出了宝贵的生命,是一个民族的英雄,所以需要赶回故土跟家人重聚

还有一个说法,这些人都是被迫而死的,心里会有怨气,那些常年征战的将士,特别思念家乡和亲人,赶尸匠通过法术把魂魄招回来,用符咒震于尸体之中,然后驱赶上路回乡

收徒规定:

传男不传女:在收徒方面,还有严格的规章制度,首先就是传男不传女,道理非常简单明了,男人不但力气大,胆量也大,女孩子就不行了,男性的阳气也很重,心理素质好的就不会惧怕死尸

传内不传外:这是各个家族的手艺活,也是谋生的技能,所以不会把赶尸术传给外人,这也就是俗话常说的肥水不流外人田

年满16岁,身高1米70,长相丑陋。有点生人勿近的意思。入门需要考核力量、以及方向感的辨别能力,否则容易迷路,其次就是胆量了,师傅会要求月黑风高的深夜,让徒弟去坟山找回提前放置的东西,通过这三项考核之后,就可以跟着师傅学习36功

包括站立功,行走功、下坡功,过桥功等等,基本上都是夜晚赶路,白天不能赶路,尸体上的符章也不能取下,赶尸人还不能成家

赶尸术的真实原理

民间传说使用巫术让尸体自动行走,这根本就是无稽之谈,更不符合科学常识,一个死去的人,无论你用什么法术都不可能让他行走

清朝时期传闻很多湘西人到四川谋生,但是死后都想落叶归根,但是川湘两地道路崎岖不平,于是诞生出了赶尸匠的职业,他们利用巫术让尸体跟着赶尸匠走,赶尸匠头戴青布帽,身穿长衫,脚穿草鞋,手拿铜锣,腰挂符灵,通常晚上带着尸体赶路

赶尸之法

现在湘西景点表演的赶尸都是真人假扮的,要是真的有尸体,能够行走自如那还得了

背尸

首先可以肯定的一点,尸体根本不可能行走,无论你用什么巫术,徒弟背着尸体走,旁人看到赶尸人上路也不敢靠近,远远望去,误以为尸体在行走,其实那是活人

巫术让尸体行走,这是迷信色彩的说法,根本就是不切实际的

几个徒弟会轮流背着尸体在山间行走,这些徒弟头戴斗笠,身穿长衫,捂得严严实实!根本看不见他们的脸,让人误以为就是尸体

分尸

苗族人有很多草药,能够起到很好的防腐作用,把尸体分解之后,灌上草药一人背着一人在前引路,到达目的地之后,就会把这些残肢重新缝合成一具完整的尸体,交给家属就算完成任务

抬尸

还有一种原理就是抬尸法,就是用两根长一点的竹竿,从尸体的腋下穿过去,把尸体的双手举起来,绑在竹竿上,盖上长袍和寿衣,徒弟们就一前一后的抬着这些尸体走,因为走路的原因,这些尸体看上去就会一抖一跳的,好像香港僵尸电影演的那样,这种方法能够抬好几具尸体,他们会去除躯干,保留头部和四肢,用稻草填充,就能减轻很多重量了

最后总结:除此之外,民间还对湘西赶尸的原理有着诸多的猜测,只不过那个时候的人们比较迷信,现在交通发达了,人们的教育水平也提高了,很少有赶尸这种现象,现在没有人相信尸体通过巫术能够行走了,还有一点当年沈从文觉得好奇,拜访过一位老师傅,请求他能表演赶尸绝技,但是这位赶尸匠以年龄大了,法术都忘记了为由,拒绝展示,由此可以看出,根本没有尸体自己行走的可能性

更可气的是,因为赶尸的神秘性,人们不敢接近,民国时期湘西毒品泛滥,政府打击之后,还有一些不法分子,化妆成赶尸人,把鸦片藏在尸体里,为了吓走警察和士兵,就故弄玄虚,这类借尸藏毒的人挺让人气愤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