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为何非要入蜀,为何不像刘表一样占领荆襄九郡,好好经营?

事实上,刘备之所以非要入蜀,而不好好经营荆州,主要是因为庞统说了这么一番话,看懂庞统说的话,你就会完全理解刘备的操作!

荆州

荆州这个地方,几乎可以称之为东汉末年的王道乐土!自董卓祸乱朝堂以来,诸侯争霸,天下纷乱,各地都陷入了兵荒马乱之中,老百姓流离失所,日子过得非常艰苦。然而就是在这么一个乱世中,却有一个地方保持了相对的和平,这个地方便是荆州!

由于刘表治理有方,荆州相比于其他地方和平安稳得多,这种有利的条件为荆州吸收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使得荆州愈发繁荣富强!除了繁荣富强,荆州地理位置也非常优越,它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乃是一个四通八达的地方,这么一个地方,非常有利于对外扩张,做大做强。

然而荆州之主刘表,并没有争夺天下的雄心,而是一直保持收缩战略,最终失去了最佳的发展机会,等到北方统一之后,荆州便成为了曹操嘴边的一块肥肉。最终,曹操挥军南下,而疏于战阵的荆州军民,很快就宣布了投降,归顺了曹操。曹操原本以为荆州强大,士兵众多,需要数十万兵马才能拿下荆州,万万没想到荆州竟然轻松到手,于是曹操豪气万丈,准备趁势进兵,一鼓作气地把江东也拿过来。

若是让曹操攻占了江东,那么半个天下都在曹操手中了,曹操完全可以在有生之年一统天下,再造河山。遗憾的是,曹操碰到了他这辈子最难缠的两个对手,一个是刘备,一个是孙权,在刘备与孙权的联合反击下,最终曹操于赤壁之战中大败,丧失了一统天下的机会,而且到手的荆州,也被孙权和刘备给抢占了大部分!

赤壁之战后,刘备孙权进入战略大反攻,刘备占领了荆南四郡,孙权占领了江夏郡和南郡,曹操则占领了南阳郡。看起来刘备是占了大便宜,他的地盘最大,但是如果我们深入考察,会发现,刘备地盘虽大,但人口并不是最多的,且地理位置是最差的,所以刘备仍然是三家中最弱的一家,而且是最没有潜力的一家!

为了打破这个禁锢,刘备不得不以身犯险,亲自跑到孙权那边去谈判,希望借得孙权占领的南郡,帮助孙权抵抗曹操。当时的江东,内部并非完全统一,许多江东世家大族对孙权仍然是面服心不服,且占领南郡后,孙权和曹操的接壤线太长了,不利于防守,于是孙权决定,将南郡借给刘备,让刘备帮他分担曹操的压力。这便是著名的“借荆州”事件

自此,刘表治下统一繁荣的荆州,被大致分割为了三块,曹操、孙权、刘备各得其一,而且刘备占据的地盘是最大的,他应该算是荆州实力最强的,那么为何刘备不再接再厉,继续深耕荆州,做大做强,最终驱逐曹操和孙权,统一荆州,反而要执意去攻打益州,执意入蜀呢?

事实上,刘备不是不想把荆州经营好,只不过庞统的一番话,直接否定了这种可能性!

《九州春秋》:统说备曰:“荆州荒残,人物殚尽,东有吴孙,北有曹氏,鼎足之计,难以得志。今益州国富民强,户口百万,四部兵马,所出必具,宝货无求於外,今可权借以定大事。”

庞统对刘备说的这番话,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点!

一、荆州不再富庶

当年诸葛亮对刘备提出隆中对战略,要刘备占据荆州,好好经营荆州,这是因为荆州当时仍然是统一繁荣的!当时的荆州,仍然是在刘表治下,虽说刘表这个人胸无大志,但也正是因为他的这种性格,使得荆州内部比较和谐,许多外地人都愿意来到荆州安家,给荆州带来了大量的人口和财物,说白了,当时的荆州对于刘备来说,资源是非常丰富的!但是刘表死后,曹操南下,情况开始急速恶化!

曹操南下后的一系列战争,使得荆州被曹、孙、刘三家瓜分,不再统一。荆州大量的人口都在南阳郡,而这个郡是处于曹操的统治中,所以荆州的很多资源,其实都被曹操给掌控了。刘备再想利用这些资源来帮助自己,是非常困难的。当时的刘备,虽然占据着荆州大部分的土地,但是他所掌控的人口,其实并不是最多的,这导致刘备的税收根本不足以支撑他争霸天下!这便是庞统说的“荆州荒残,人物殚尽”的原因!

相比较而言,益州也是一块王道乐土,没怎么在东汉末年遭受过大的战乱,人口、财货非常充足,这种地方才是真正能够支撑刘备争霸天下的基地!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庞统才否定了刘备经营荆州的想法,一直鼓舞刘备去进攻益州!

二、荆州强敌环伺

事实上,荆州这个地方的地理位置就决定了,它是一块四战之地!荆州和徐州的地理位置是非常类似的,周边都有很多强敌。刘表在位时,荆州和江东有过多次摩擦,和曹操也有过多次较量,只不过当时的曹操还忙着和袁绍争夺天下,无暇顾及荆州,所以刘表身边的敌人虽多,但强悍的敌人只有江东一个,还能够勉强应付。然而等到曹操一统北方后,荆州的厄运就来了。

曹操南下,荆州快速投降,赤壁之战后,刘备孙权又开始大反攻,荆州被彻底撕裂,成为了曹、刘、孙三家的逐鹿之地。而曹操和孙权,他们都是有大后方的,他们的实力都比刘备强,刘备想要和他们竞争,并击败他们,是非常难的。虽说孙权和刘备表面结盟了,还把南郡借给了刘备,但这完全是因为孙权内部并未一统,等到孙权搞定了内部,他必定会对刘备用兵的!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庞统才会说“东有吴孙,北有曹氏,鼎足之计,难以得志”。

诸葛亮的隆中对,虽然提出了占荆州、夺益州的策略,并要求北拒曹操,东和孙权,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但诸葛亮的这个策略中其实有一个非常大的漏洞,那就是孙权对于荆州,也是非常渴望的!孙权并非庸主,他也想争夺天下,而他争夺天下只有两条路径,一条是走合肥,一条是走荆州,合肥不好打,所以孙权一定会对荆州动手,不管蜀汉对东吴的态度如何,不管关羽是不是高傲,孙权都会偷袭荆州!

孙权有心拿下荆州,且东吴大本营相比于益州距离荆州更近,更容易投入大规模兵力,所以说刘备占领的荆州其实是一个非常危险的地方,只要孙权动手,那么荆州就很可能会被拿下。这也是庞统担心的点,他认为以孙权的野心来看,刘备可能很难守住荆州,想凭借荆州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非常困难,刘备必须重新找一个基地!后续的发展也充分证明了庞统的观点,孙权最终还是对荆州动手了,抢夺了刘备在荆州的地盘,并诛杀了关羽,丝毫不顾及盟友的情面!

三、益州比较好打

益州这个地方,国富民强,户口百万,是一个成大业的好地方,然而刘璋和刘表一样,都是暗弱之辈,守着这么好的条件,却根本没想过争霸天下,反而坐享安逸,这令益州内部的许多有识之士非常不满!刘璋不对外扩张,益州内部的才俊就没法发挥才能,于是他们肯定会寻求明主,所以益州内部绝非铁板一块!

除此之外,庞统自身的经历,也是进攻益州的最大助力!庞统原本是周瑜手下的功曹,地位非常高,连周瑜准备扣留刘备,软禁刘备的事情庞统都知道,可见庞统在周瑜那边的地位有多高!

《江表传》:先主与统从容宴语,问曰:“卿为周公瑾功曹,孤到吴,闻此人密有白事,劝仲谋相留,有之乎?在君为君,卿其无隐。”统对曰:“有之。”

庞统连周瑜打算扣押刘备这种核心秘密都知道,这说明庞统肯定是周瑜身边的核心人物。而周瑜在占领了南郡之后,一直在谋划着进攻益州,这个计划庞统肯定也是知道的,甚至他就是亲身参与者。只是很可惜周瑜英年早逝了,而周瑜死后,庞统又没有受到孙权的重用,所以庞统最终投靠了刘备。庞统了解周瑜进攻益州的计划,势必也了解其中的各种危机、机遇,所以他才会大胆劝说刘备进攻益州,因为这本来就是周瑜的成熟计划了,成功概率非常大!

也就是说,刘璋暗弱,益州内部不稳,且进攻益州的计划早就制定好了,攻下益州并不是什么难事,所以庞统才会劝刘备放弃好好经营荆州的想法,转而攻取益州,以富强的益州作为争霸的基地!

结语

综合来看,刘备之所以非要入蜀,而不像刘表一样占领荆襄九郡,好好经营荆州,其实主要是因为庞统的一番话打破了刘备的幻想!庞统认为荆州资源不足、周边强敌环伺,并非是作为基地的好选择,相比较而言,益州富强,且比较好打,这才应该是刘备霸业的起点,所以刘备应该进攻益州!也正是因为庞统的这一番话,最终说服了刘备,放弃了好好经营荆州的打算,开始进攻益州!

(本文主要参考《三国志》《江表传》《九州春秋》)

刘备为何非要入蜀,为何不像刘表一样占领荆襄九郡,好好经营?

刘备能打败刘璋,这就说明在诸葛亮等人辅佐下,他是有认真经营荆州的。

如不然,还像以前一样,没有根据地,兵不满万,将不过关、张、赵云等。

刘备怎么可能拿下益州?

就算刘璋再怎么弱,益州也是个州。而且还是汉朝面积最大,人口第三多的州。

刘璋实力摆在那里。绝不是一般流寇武装就能把他赶下台的。

再进一步说。如果刘备只是个草莽,不懂怎么经营地盘。马良、蒋琬、费祎、魏延等荆州才俊;法正、张松、吴懿、李严等益州菁英。为什么要投靠他呢?

曹操、孙权、刘璋、刘备。

不管怎么看,实力最弱的都是刘备。

投靠刘备,能有啥前途?

既然这些人都看好刘备。从侧面就能说明刘备在主政荆州期间,确实有一些政绩。

靠着治荆政绩,刘备获得了人心。也积累了拿下益州的钱粮资本。

至于说刘备在已有半个荆州的情况下,为什么还要入蜀,史书其实有说明。

原因可以归纳为两方面。

一方面,入蜀是刘备集团的既定战略。

诸葛亮在做“隆中对”时,就把话说的很透。

荆州是宝地。但是,要想成就帝王霸业。得了荆州后,还得拿下益州。

益州和荆州,缺一不可。缺了其一,帝王霸业就拉倒了。

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三国志·诸葛亮传》

后来,刘备只拿下半个荆州。情况与诸葛亮设想的有所出入。庞统又对刘备说:现在荆州荒芜残败,人物流失殆尽。而且东面有孙权,北面有曹操。我们坐镇荆州,恐怕难以有大的发展。益州那边,户口百万,土地肥沃,物产丰饶,如果我们能拿下,以此为根基,必然能成就一番事业。

统说备曰:“荆州荒残,人物殚尽,东有吴孙,北有曹氏,鼎足之计,难以得志。今益州国富民强,户口百万,四部兵马,所出必具,宝货无求於外,今可权借以定大事。”——《九州春秋》

当然,庞统加入刘备集团的时间晚,此前又没什么拿得出手的贡献。他劝刘备兴兵,有故意挑事,为求一己之功名的私心在作祟。

但是,庞统对荆州现状的描述,是符合当时客观事实的。

东汉时期的荆州,人口约628万。是当时人力资源最多的一个州。其中,约40%的人口居住在荆州最北面的南阳郡。(东汉顺帝永和三年统计数据)

而赤壁之战前后,曹操拿下南阳,东吴方面又通过战争和与刘备交换,拿下了大半个江夏郡和长沙郡、桂阳郡的部分地盘。

以致刘备虽然名义上坐领荆州牧,但其实地盘并不大,所治人口也不多。

估计经过赤壁之战后,刘备辖区内的纳税人口,可能也就六十万人左右。

这点实力,都不说不足以帮助刘备完成帝王霸业了。就连刘备想在荆州站稳脚跟,混个寿终正寝,怕是都很困难。

毕竟荆州是四战之地。窝在益州,还能凭借地理优势阻挡外敌。荆州可不行。

割据荆州,没有人口体量做支撑,迟早要被强敌吞掉。

所以说,211年前后的刘备。实际情况并不乐观。他要想活下去,就必须要对外扩张。

那么,刘备要向哪个方向扩张呢?这就触发了刘备一定要入蜀的另一个原因——刘璋相比于其它对手,好打。而且益州的性价比高。

刘璋、孙权、曹操,放在一起对比,对于刘备而言,谁最好打?

很显然,就是刘璋了。

我们知道。刘备打汉中,耗时两年多,费了牛鼻子劲才拿下。

刘备与孙权较劲,几乎没占过便宜,一直是刘备集团在吃亏。

而相比之下,刘备从与刘璋翻脸开始,到拿下益州,整个过程才一年半时间从就可以明显看出,刘备打刘璋是非常顺利的。(刘备取益州,大部分时间都耗在了雒城与刘循对峙。益州其它地方的抵抗,可以忽略不计)

历史上的刘璋,虽然名义上是益州老大,但其实很多益州实力派根本不听他招呼。刘备大军一到,顺势而降者不在少数。刘备几乎就是靠着三四万荆州军,在益州大搞无后方作战,揍得刘璋主力人仰马翻,就把刘璋一口吞了。

诸葛亮说: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庞统建议刘备:挑选精兵,昼夜兼行,直接偷袭成都城,可以一举而定益州。

这些话在事后看来,都很有道理。可能诸葛亮和庞统,早就看穿了刘璋虚实。

看穿了这老小子不经打。麾下的吴懿、李严、费观等人,又毫无为抵抗意愿。

这还能说啥呢?今若刘备不取益州,明天益州必然要被别人拿去。届时,悔恨晚矣。

大家都知道这个道理,刘备当然也知道。

估计这个时候,可能有朋友要提出疑问了。

既然刘备入蜀,有挑柿子拣软的捏的嫌疑。

那他为什么不打交州呢?交州的士燮,明显比刘璋更弱。

刘备不取交州,其实史书中也有说明原因。

我觉得主要可以归纳为——刘备实在没有精力吞并交州。而且作为稳定孙权不要向西扩张的筹码,刘备也早早就把交州让给了孙权。

赤壁之战后,刘备与孙权的势力犬牙交错。

刘备这时候不具备向外扩张的条件。他需要尽快稳定荆州局面。

所以,刘备才会亲自去江东拜访孙权,并向孙权提亲。

等到刘备娶了孙权妹妹,并与孙权完成地盘交换,稳定荆州后。

时间已经来到了210年。

一年后,刘备入蜀。

四年后,刘备吞并益州。

五年后,曹操拿下汉中,威胁刘备腹背。

众所周知,孙权也想拿下益州,甚至还想吞并刘备。只是因为刘备扯理由搪塞,再加上曹操屡次犯境,孙权的吞蜀计划才没有落实。

刘备既要稳住孙权,又要与时间赛跑,尽快拿下益州。他自就然只能战略性的放弃交州,专心于取益州了。

另外,常有人说“交广荒蛮,瘴疠之地,出产不足以补中原”,认为交州落后,不值得一取。

这其实是错误印象。

交州再怎么落后,也是十三州之一。又不是亚马逊雨林。中原人对交州的开发,早在汉末三国之前五百年就开始了。

交州的粮食、船材、特产、海贸、人口、蛮兵、犀甲、大象、药材等等,只要能抓在手里,都是实实在在的利益。

刘备盘子小,有口吃的就不错了。他哪有挑三拣四的资格。他放弃向南,专心向西,确实是有困难。

刘备为何非要入蜀,为何不像刘表一样占领荆襄九郡,好好经营?

谢邀:

在三国时期刘备是当时最弱小的,从各方面的条件他也无势力相争占领荆襄九郡。

荆襄九郡是中国自古以来军事之地,西连汉中,北至中原,南至长江中下游,更成了三国群雄逐鹿争天下的必争之地。

当时刘表是守荆襄九郡之主,可是死后,他的第二个儿子刘踪无能,任蔡氏主事投降了曹操,把荆襄九郡双手相让于曹操。因此,曹操顺利拿了荆襄九郡,给曹操建立三国中最强大的极好机会。

三国局势刚形成就开始了刀兵相争,对刘备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限局性的范围,北进有强大势力的曹操进而无望,东南有盘据三代,根深蒂固的孙权进取也难。

赤壁大战曹操兵败,刘备只是借东吴的荆州,南郡驻扎。因此形成了当时刘备的势力范围,仅限于四川和湖南,湖北地区,成都属于大后方,局势比效稳定,也造成了刘备只有选择往巴蜀发展的唯一之路,同时从其它方面考虑也更适应他的处境。

从政治上看,刘备是自己代表汉朝正统,高祖刘邦就是从汉中起家的,选择进蜀发展是标榜了自己是汉室正统。对于经济,巴蜀处在成都平原,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有天府之称,人民生活富足,适应发展安定。军事上西南刘璋,软弱无能,庸才之辈。西北张鲁实力也不是很强大,取之不是很难之事。再说巴蜀之地,剑阁易守难攻,这边联吴抗曹的策略更方便实施。所以刘备选择入巴蜀是正确的。

刘备为何非要入蜀,为何不像刘表一样占领荆襄九郡,好好经营?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原因如下:

第一,荆州是四战之地,不适合长期驻守。

诸葛亮早就说过,荆州是四战之地。

为什么这么说?

荆州北部就是曹操,曹军可以顺着河南大平原南下,直逼荆州。

对于荆州的统治者来说,这是很难防御的,主要依靠长江防线。

更倒霉的是,荆州东部又是孙权,他还控制着长江下游的制江权。

荆州统治者想要防御东吴军队,难度更大,防线是千疮百孔。

同时,荆州一带地形复杂,虽然对防御有一定帮助,前提是你有足够多的军队。

如果军队数量不足,在这种复杂地形下,防御很难完整,到处都是漏洞。

自古以来,盘踞荆州的军阀,基本都完蛋了,不是被东面强敌吞并,就是被北方强敌打垮。

刘表之所以能够维持,只是因为曹操一直在北方和袁绍打仗,无力南下。

刘表单纯对付一个孙权,已经捉襟见肘,大将黄祖都被杀了。

后来曹军大举南下,刘琮明明有六七万军队,也立即投降。他不投降,也肯定顶不住的。

第二,刘备兵力不足以守住荆州。

上面说了,驻守荆州必须有一定数量军队,尤其还要水军。

然而,赤壁之战刘备自己只剩下1万人,而刘琦在江夏的部队也不过1万人,总兵力不过2万。

随后刘备趁着赤壁之战抓了一些曹军以及刘表旧部,总兵力仍然也就是4万左右。

而北方的曹军至少四五十万,东方的东吴也有十几二十万规模,你兼顾两头,哪里守得住,迟早也是个死。

第三,刘备在荆州站不住脚。

汉代还是比较原始的时代,全国人口不过几千万,到处都是荒地,南方、北方很多地方都没有开发。

皇权不下乡,地方实际上是门阀家族在统治,而不是官员。

刘表在这里其实也是虚的,要靠和门阀蔡家结亲,才能得到他们的认可。

而刘表实际上只是一个大管家,自己的军权都不多。

当时荆州的军政大权,分别操纵在蔡、张、蒯、庞、黄、马、习、杨、向等门阀家族手里。

而对不起,这些家族都很聪明的,只认强大的曹操,不认刘备。

他们宁可武力驱赶刘备,也要向曹操投降。

刘备即便能够在荆州暂时站住脚,这些家族也不可能支持他,反而会支持曹魏。毕竟,曹魏实力强得多。

第四,刘备也控制不了荆州。

荆州当时分为北三郡和南四郡。其中北三郡比较富裕,南四郡(武陵、零陵、桂阳、长沙)则比较贫穷偏僻,有的甚至出了城就是荒地。

而之前东吴打败黄祖,夺取了北三郡的江夏郡大部。

随后曹操夺取了北三郡其余地区。后来刘备得到东吴赠送的南郡一部,又囊获了南四郡。

即便如此,曹操控制南阳郡,以及江夏郡和南郡各一部,这都是人口密集,战略地位重要的地区。

最终,刘备,占有荆南四郡、南郡的一部分、江夏郡的一部分。

但是,南四郡比较垃圾,而比较富裕的北三郡,刘备都只控制一部分。

试问,这么小的地盘,怎么能够和曹魏以及东吴对抗。

况且,赤壁之战前大家达成协议,东吴事后会占领荆州。

东吴也守了信用,稍后将将占领的南郡一部交给刘备,用于他夺取四川。

那么,刘备占领四川以后,就必须将荆州归还。

虽然最后刘备耍流氓,也仍然同意将将江夏、长沙、桂阳三郡划给东吴。

刘备为何非要入蜀,为何不像刘表一样占领荆襄九郡,好好经营?

首先来说,荆州在当时的正史记载中一共只有七个郡,即:南阳郡、南郡、江夏郡、零陵郡、桂阳郡、武陵郡、长沙郡。刘备从来没有能够占据过全部七个郡,赤壁之战后,其在荆州势力范围最大时共占领了荆州南部四郡:长沙郡、零陵郡、桂阳郡、武陵郡,以及南郡的南部地区。荆州北部最大的南阳郡以及江北的江夏郡依然被牢牢地掌握在曹操手上,而南郡的大部分地区则在东吴占据之下。

荆州七郡示意图

刘表占据荆州时期,荆州周围除了羽翼未丰的东吴,基本都是一些中小军阀,不太能够对荆州刘表政权形成特别大的威胁。但赤壁之战后,占据荆州四郡多地盘的刘备集团就需要直面北方强大的曹魏以及东部根基已深的东吴,稍有不慎就容易兵败城失。这点从日后关羽在荆州的快速败亡就可以看出来。且相比魏吴两家,此时仅有荆州江南四郡的刘备集团在地理空间的转圜余地是很小的,所以必须尽快拓展新的领地,方能做长久发展之图。

在《隆中对》里,诸葛亮其实就已经提到了需要同时占据荆益二州才能与曹魏和东吴形成三足鼎立的态势。待到天下有变时,一上将领一军出宛洛,刘备亲率一军出秦川方可能北伐成功。而彼时,益州又是在暗弱无能的刘璋手里。相比之下,这已经是当时刘备所能够捏的最软的柿子。刘备若不取益州,曹魏或者东吴早晚也必然攻取,他取之又何乐而不为呢?若是刘备当时没有听取庞统的建议快速攻取益州,从而为日后取得汉中打下基础,恐怕在关羽“大意失荆州”以后他们就再不可能独立取得任何可以割据一方的地盘了。由此可以看出,在刘备因为刘璋是其同宗而对于攻打益州摇摆不定时,强烈坚持攻打益州的凤雏庞统是有多么的重要了。庞统也用自己在落凤坡的牺牲换取了刘备攻取益州的胜利。可以说,没有庞统就无法及时取得益州。而如果不能即使取得益州,不要说恢复中原、复兴汉室,刘备哥仨的容身之地都会很快成问题。

益州牧:刘璋

刘备军师:庞统

刘备为何非要入蜀,为何不像刘表一样占领荆襄九郡,好好经营?

荆襄一带襟江带河,表里山川,这里土地肥沃,人烟稠密,人文发达,且几乎没有怎么受到黄巾起义的影响 因此在这里休养生息是个不错的选择。特别是这里南有长江天险 可依,北有伏牛山可为屏障,荆襄地区又兵精粮足,因此不能说这里是四战之地。所谓四战之地 是指没有任何天然地理依托的地形 一马平川一击可荡那种类型的,荆襄地区 显然不在此列。

但是,荆襄地区虽有天险可依,但战略位置却非常尴尬,因为它恰好处于当时中国政治版图的中心位置 任何集团要完成军事上的统一,必须要借由荆襄地区北上南下或东进或西讨。当时,除了东南的孙吴集团和北方的曹操集团外 ,西北有汉中的张鲁集团 ,西部有川蜀的刘璋集团,且不说曹操集团的压倒性优势 ,后三者也都拥有可以与荆襄集团一决高下的实力和各自鲜明的军政特色。无论曹操集团一鼓南下 或是三个集团相向而来,夹在几个集团之间的荆襄地区 , 无疑面临着极为窘迫的战略险境。因此刘备集团才必须以此为踏板 再重新选择一个长治久安的根据地 ,荆襄作为挺进中原踏板的优势作用才能更好的发挥出来。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