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眼就被贾母嫌弃的雪雁,长大后继续拖了林黛玉后腿吗?你怎么看?
谢邀。
雪雁本来是林黛玉从自己家里带来的丫鬟,进入 的时候,贾母觉得只有10岁的雪雁太小,“一团孩气”,担心黛玉使唤起来“不遂心省力”,就把自己身边一个叫鹦哥的二等丫头给了黛玉。后来鹦哥这个人不见踪影,黛玉身边出现了一个贴心的紫鹃,所以一般认为紫鹃就是鹦哥。
总之,雪雁一到贾府,就被贾母指派的丫头挤到一边去了。林黛玉当时年纪也小,初来乍到,加上生性恬淡,当然也不会为雪雁争取。于是,从此雪雁就成了一个没什么存在感的丫鬟。
但是从书中的文本来看,我觉得说贾母谈不上嫌弃雪雁,只是觉得她太小,估计做不好服侍人的丫鬟工作而已。而这种固有印象,似乎也影响了读者。可能不少人对雪雁这个人物都有一个模糊的刻板印象,就是一个傻傻的没什么存在感的小丫鬟而已。
但仔细回看相关文本,我发现雪雁其实没那么简单。
论年龄,雪雁可能跟黛玉差不多。黛玉长大了,有了青春期少女的心事,难道雪雁还是继续保持幼童思维?不可能的。虽说书里的雪雁戏份很少,但是有两个地方,作者还是给了她一定的表现空间。仔细分析这两次雪雁的表现,太可圈可点了。
1.第57回,雪雁从王夫人那里取了人参给黛玉。黛玉还没醒,雪雁就交给紫鹃,同时告诉了紫鹃一件事。“姐姐你听笑话儿:我因等太太的工夫,和玉钏儿姐姐坐在下房里说话儿,谁知赵姨奶奶招手儿叫我。我只当有什么话说,原来他和太太告了假,出去给他兄弟伴宿坐夜,明儿送殡去,跟他的小丫头子小吉祥儿没衣裳,要借我的月白缎子袄儿。我想他们一般也有两件子的,往脏地方儿去恐怕弄脏了,自己的舍不得穿,故此借别人的。借我的弄脏了也是小事,只是我想,他素日有些什么好处到咱们跟前,所以我说了:"我的衣裳簪环都是姑娘叫紫鹃姐姐收着呢。如今先得去告诉他,还得回姑娘呢。姑娘身上又病着,更费了大事,误了你老出门,不如再转借罢。"”赵姨娘要去参加自家兄弟的葬礼,替自己的跟班丫头向雪雁借件衣服穿。雪雁觉得出殡那种场合不吉利,怀疑是赵姨娘她们自己有衣服不肯穿,反而要借她的。于是就找了个理由推辞,说自己的衣服都是紫鹃收着的,要先问过紫鹃和黛玉。这个托词出来,估计赵姨娘就没话说了,一来二去的也费时间,她们肯定就放弃了向她借衣服的念头。
雪雁说的这段话,让我对这丫头刮目相看:
首先是语言组织能力强。雪雁这段话里,涉及的人物有王夫人、玉钏、赵姨娘、赵姨娘兄弟、赵姨娘的小丫头小吉祥儿、紫鹃、黛玉以及雪雁自己。这么多人物,雪雁娓娓道来,谁借衣服、为什么借、自己为什么不借、用什么言辞推托,一件事说得明明白白。
其次,不仅说事清楚,而且遣词造句很用心。对赵姨娘,推说自己的衣服在紫鹃那里,说要请示黛玉和紫鹃,说黛玉病着,请示会耽误赵姨娘的时间,这些理由都是听起来让人无法反驳的客观事实。对紫鹃呢,就把赵姨娘借衣服的事形容为“笑话”,委婉提示赵姨娘平时对“咱们”没什么好处,这回借衣服也是为了去“脏地方”。这么一提醒,哪怕衣服放在紫鹃那里确实是托词,紫鹃也不会抱怨,反而会觉得雪雁考虑周到——当然不能把雪雁的衣服“弄脏”啊,雪雁也是代表潇湘馆的啊。
其实雪雁抬出黛玉和紫鹃来挡驾,赵姨娘肯定就放弃了。但是雪雁还是把这事报告了紫鹃,这正是雪雁的聪明之处。一来避免赵姨娘哪一天可能会对质露馅,二来避免紫鹃哪一天知道了可能会觉得雪雁爱撒谎有心机,对她印象不好。
雪雁向紫鹃报告之前,她还看见了在桃树下发呆的宝玉。当时她的心理活动是:“怪冷的,他一个人在这里作什么?春天凡有残疾的人都犯病,敢是他犯了呆病了?”——如果不仔细看,可能会觉得“春天凡有残疾的人都犯病”显示了雪雁的无知傻劲,但是结合“犯了呆病”来看,我就觉得雪雁厉害了:当代统计表明,抑郁症等精神疾病,确实在春天比较容易多发复发,估计跟春季乍暖还寒最难将息的外部环境刺激有关。而雪雁一个几百年前的小丫头,居然有这等见识,我真是肃然起敬。
雪雁向紫鹃报告之后,又继续报告看见宝玉的事:
雪雁道:“姑娘还没醒呢,是谁给了宝玉气受,坐在那里哭呢。”紫鹃听了,忙问在那里。雪雁道:“在沁芳亭后头桃花底下呢。"于是紫鹃赶紧前去安抚宝玉,这就有了著名的“慧紫鹃情辞忙试玉”。可以说,没有雪雁这个简短的报告,就没有这个重大剧情了。而雪雁的报告看似只言片语,却隐藏了两个重要的信息:
第一,雪雁心思细密。她知道宝玉的“呆病”一般只会因黛玉而发作,但现在“姑娘还没醒呢”,她就知道,让宝玉发呆哭泣的肯定不是黛玉了;
第二,汇报宝玉的位置时,说得异常精准,“沁芳亭后头桃花底下”,两个参照物,两个方位词。我只能说,这职业素养,没谁了。
所以,谁说雪雁只是个笨笨的孩子?她分明就是林红玉或者平儿第二啊。只是隐藏太深,平时书中人和读者都没注意到她。
2.第64回,宝玉去看黛玉,路上遇见带着“菱藕瓜果”的雪雁。宝玉知道林黛玉是不吃这些凉东西的,就问雪雁拿这些干什么。雪雁又说了一番话。“今日饭后,三姑娘来会着要瞧二奶奶去,姑娘也没去。又不知想起了甚么来,自己伤感了一回,题笔写了好些,不知是诗是词。叫我传瓜果去时,又听叫紫鹃将屋内摆着的小琴桌上的陈设搬下来,将桌子挪在外间当地,又叫将那龙文鼎放在桌上,等瓜果来时听用。若说是请人呢,不犯先忙着把个炉摆出来。若说点香呢,我们姑娘素日屋内除摆新鲜花果木瓜之类,又不大喜熏衣服,就是点香,亦当点在常坐卧之处。难道是老婆子们把屋子熏臭了要拿香熏熏不成。究竟连我也不知何故。”其实一句话就可以回答宝玉的问题:我不知道。
但雪雁偏偏说了这么多。既描述了潇湘馆里相关的事情,又举出自己的几个假设,并且说明了自己推翻自己假设的原因。看到这里我真是越来越佩服雪雁姑娘,如果她生在当代,一定是个出色的秘书或助理,虽然自己没有判断的能力,但是可以把相关信息巨细无遗地向领导交代清楚,同时提供自己的思路给领导参考。
果然,宝玉根据雪雁的描述,猜度出黛玉是在私下进行秋祭,并且很贴心地决定先到凤姐那里走一遭,等黛玉的情绪缓一点之后再来看她。
这个情节在我看来,充分显示出雪雁善于观察的特点,她观察的不仅是事物,也包括人。比如宝玉不是她的主子,她完全可以不必跟宝玉说这么多,但她说了,显然是因为她知道宝玉和黛玉不分彼此,心意需要相互及时传递。
而且在雪雁跟宝玉说这些之前,还有个细节描写:
雪雁便命两个婆子:“先将瓜果送去交与紫鹃姐姐。他要问我,你就说我做什么呢,就来。”那婆子答应着去了。雪雁方说道……很细心地支开两个婆子,同时还对紫鹃有交代。这样的处理手法,真的滴水不漏,我仿佛再次看到平儿,甚至是薛宝钗的影子。
这样的雪雁,怎么可能给林黛玉拖后腿?从这两次露面看来,雪雁简直就是隐藏的高人啊。一方面,她恪守本分,接受紫鹃的领导,事事先向紫鹃汇报;另一方面,她一边藏拙一边有为,对谁坦率,对谁隐瞒,她心中有数,清楚得很。
看看雪雁对赵姨娘、紫鹃和宝玉说的话,就知道她是站在黛玉这边的。只是可能习惯了自己的位置,所以不会有逾越职责之外的更多动作吧,这大概也可以归结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物似主人形”,长期受黛玉影响,雪雁可能也是不争不抢的性格了。
写到这里我都有些感慨,如果雪雁早点被发掘出来,也许黛玉除了紫鹃之外还会多一个得力帮手,境况可能会好一些也说不定啊。
以上是头条号“海阔天空诗酒花”的回答。欢迎在今日头条APP关注“海阔天空诗酒花”,图文、问答、视频,海阔天空随便聊。
第一眼就被贾母嫌弃的雪雁,长大后继续拖了林黛玉后腿吗?你怎么看?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萨沙第8566条回答。
其实贾母这个人是很厉害,很老辣的,尤其看人相当准确。
贾母其实并不喜欢薛宝钗,而是喜欢林黛玉。
这倒不是说林黛玉是贾母看着长大的,而是对薛宝钗的一些个性不喜欢。
贾母去薛宝钗屋里的时候,很罕见的发了一通脾气。
表面上是说薛宝钗太老实了,屋内什么都没有,其实是讽刺薛在小小年龄就装模作样。
贾母看得出薛宝钗是个很世故的人,也有心机,平时吃穿用度并没有多节省,却将屋内搞得极为艰难。贾母认为,这是一种沽名钓誉,假清高的行为,就一个小女孩来说是太虚伪了。
其实,贾母这辈子什么人没见过,这些小姑娘就算再聪明,哪里是她的对手。
而贾母为什么第一眼就不太喜欢雪雁,雪雁从此有林黛玉第一贴身丫鬟,退到了不重要的地位,从这段话就可以看出。
赵姨娘派丫头,找雪雁借衣服去参加赵家亲戚的葬礼。这主要是赵姨娘是贾府待遇最差的主子,连像样衣服也没几件,更别说丫头的衣服了。
但雪雁拒绝了,而且还对紫鹃说了下面的话:
“我想他们一般也有两件子,往这地方去恐怕弄坏了,自己的不舍得穿,故此借别人的。借我的弄坏了也是小事,只是我们,他素日里有什么好处到咱们跟前,所以我说:‘我的衣服簪环都是姑娘叫紫鹃姐姐收着呢。如今先得去告诉他,还得回姑娘,费多少事呢。误了你老人家出门,不如再转借吧。’”
这段话没几句,但信息量很丰富,体现了雪雁很多性格特点。
第一,雪雁小气。
人家借衣服,也就是葬礼穿一穿,而且这种衣服也是葬礼专用的,其他场合不会穿,所以谈不上什么晦气。
这本来是小事,而且赵姨娘其实和林黛玉表面上关系不错,双方也有走动。
而且赵姨娘女儿探春,同林黛玉也是好姐妹,这点面子本来是应该给的。
而雪雁太小气,就是不借。
第二,雪雁很重利益。
她说:只是我们,他素日里有什么好处到咱们跟前。
也就是说,雪雁认为赵姨娘并没有给她什么好处,所以她不愿意帮忙。
其实借衣服是小事,举手之劳,这种衣服平时也就是几年穿一次。
而雪雁却认为赵姨娘没给她什么好处,所以她当然不应该借,搞得像做生意一样。
这要是个成年人也就罢了,雪雁只是一个毛丫头,还没有成年。
第三,雪雁比较虚伪。
你不借就不借,别人都能理解,她推脱为“我想他们一般也有两件子,往这地方去恐怕弄坏了,自己的不舍得穿,故此借别人的”。
如果赵姨娘丫鬟真的有衣服,又怎么可能向雪雁去借?
都是雪雁自己找借口而已。
小小年纪不借就不借,还这么虚伪。
第四,雪雁不太聪明,有点糊涂。
雪雁推脱是:‘我的衣服簪环都是姑娘叫紫鹃姐姐收着呢。如今先得去告诉他,还得回姑娘,费多少事呢。误了你老人家出门,不如再转借吧。’”
这就等于将不借的责任,推给了紫鹃甚至林黛玉,雪雁自己就撇清了。
关键在于,你私下这么说就算了,为什么还告诉紫鹃?
紫鹃十有八九会告诉林黛玉,这岂不是雪雁自己找骂!
都是仆人为主子承担责任,哪里有仆人把责任推给主子的?
林黛玉如此精明之人,有小心眼,听到以后肯定会不爽的。
这说明,雪雁不太精明,比较糊涂。
第五,雪雁趋炎附势。
在这段话中,雪雁对于赵姨娘毫无敬意,甚至说话颇有些蔑视,不客气。
这主要是赵姨娘在贾府混得差,很多人都踩她,连雪雁也不把她放在眼里。
所说贾府上下都是势利眼,但还是那句话,雪雁是个小女孩,却也是这样。
总之,雪雁的本性不太好,对于主子也不会很好,贾母才认为她靠不住。
相反,紫鹃可是全心全意为林黛玉考虑,甚至为此闹出过大事。
而最后林黛玉断气,紫鹃陪在身边,而雪雁却帮助他们骗贾宝玉和薛宝钗结婚。
由此可见雪雁的人品。
不过,雪雁其实也不是人品恶劣的人,也就是有些毛病的普通人。
她的优点也有,就是随遇而安,能够适应环境。
最后薛宝钗让她自己出去嫁人,雪雁就高兴地去了,一个小女人而已,也没有多坏。
第一眼就被贾母嫌弃的雪雁,长大后继续拖了林黛玉后腿吗?你怎么看?
雪雁是林黛玉带来的丫鬟,从小跟着林黛玉,贾母没有看不起的意思,只是看她太小。
第一眼就被贾母嫌弃的雪雁,长大后继续拖了林黛玉后腿吗?你怎么看?
人皆以为黛玉身边紫鹃是一重要人物,却常常忽略了她身边另一个左右手一一雪雁。雪雁是林黛玉从家中带来的丫鬟,约十岁左右,本身还是孩子,名义上是服侍黛玉,其实是黛玉玩伴。但年纪稍长,处处为黛玉着想,却不显山不露水,是黛玉身边最佳助攻。
进入贾府,贾母将身边的一个叫鹦哥的二等丫头给了黛玉,并非是嫌弃雪雁,只是觉得雪雁“一团孩气”,担心黛玉使唤起来“不遂心省力”,况且,鹦哥一一也就是后来的紫鹃,到了黛玉身边后。也并能不改变雪雁的地位。雪雁仍然长伴在黛玉左右。成为得力助手。
比如第八回,宝玉听宝钗劝说,答应不喝冷酒,黛玉心内犯酸,却无从发作,恰在这时,雪听从紫鹃的安排为黛玉送手炉,这可相当于为困了的黛玉送来了枕头,黛玉借说奚落雪雁而奚落宝玉:
"哪里就冷死了我!”“也亏你倒听他的话,我平日和你说的,全当耳旁风,怎么他说了你就依,比圣旨还快呢。”比如第六十四回,宝玉去潇湘馆路上,遇见雪雁带着“菱藕瓜果”,就问雪雁拿这些干什么。雪雁有条不紊的向宝玉描述黛玉言行 :
……又不知想起了甚么来,自己伤感了一回,题笔写了好些,不知是诗是词。叫我传瓜果去时,又听叫紫鹃将屋内摆着的小琴桌上的陈设搬下来,将桌子挪在外间当地,又叫将那龙文鼎放在桌上,等瓜果来时听用……究竟连我也不知何故。这里并未告诉拿瓜果目的,只让宝玉自己去猜测,既显出雪雁口齿之伶俐,也足见雪雁之慧,她是黛玉侍女,对黛玉言行当了解几分,自然也知黛玉又思念父母,想心祭,也明明知道宝玉当时去潇湘馆不太合适,却并不明说,只让宝玉自己判断何去何从,这比慧紫娟试莽玉还要来得婉转高明。
另外,雪雁思虑周详,做事缜密,也不能小觑。第57回,赵姨娘要出去给他兄弟伴宿坐夜送殡去,跟着的小丫头子没衣裳,要借雪雁的月白缎子袄儿,雪雁拒绝了,说她的衣裳簪环都是紫鹃姐姐收着,让她们再转借去。事后,雪雁又把此事告诉了紫鹃,以免将来万一说起来穿帮,也免得紫鹃怀疑自己拿紫鹃做事筏子,可见雪雁也是八面玲珑之人。
而且雪雁观察细致,表述准确,且很能根据情况多方联系,把事情推测个八八九九,却又不出风头,是一个深藏不露的角色,如果黛玉不死,只能是黛玉的得力干将,哪里会拖黛玉的后腿?
第一眼就被贾母嫌弃的雪雁,长大后继续拖了林黛玉后腿吗?你怎么看?
林黛玉抛父进京都,身边只带了两个人。一个是王嬷嬷,另外一个就是雪雁。
雪雁这小丫头,是林黛玉从苏州带来的,这意味着什么?
当时的林黛玉还只是一个六、七岁的小女孩,她要来荣国府之前,带什么东西、带什么人,一定都是由她的父亲做主。
此时读者可以去质疑林黛玉年幼不知事,但绝对不可以质疑林如海的安排,林如海是真正的探花郎,他绝对具有顶级智商。
雪雁这丫头,必然是林如海精心挑选出来的……
一.雪雁是谁?
读者第一次知道雪雁这个姑娘,是从贾母的视角看到了她。一个十岁的小姑娘,在年近七十的贾母眼里会是什么样?
贾母见雪雁甚小,一团孩气,王嬷嬷又极老,料黛玉皆不遂心省力的,便将自己身边的一个二等丫头,名唤鹦哥者与了黛玉。
①足够的年龄差,自然会让贾母觉得雪雁是个小孩孩子,她必然事事不知,服侍不好林黛玉。
②于是读者也就顺着贾母的眼光被绕晕了,而且按照现代的标准,十岁的小丫头确实是个小孩子。
有些读者甚至会因为这个安排,质疑起林黛玉的家境。觉得如果林家真的有钱的话,怎么会选了这么两个不堪的人,陪着她进荣国府。
这时就要先来理清,雪雁是谁?
小说《红楼梦》中有明确地描写,林黛玉的父亲林如海,认真地为林黛玉请师傅教她学习。
林黛玉的老师,贾雨村是真正的进士出身,他可是凭自己的本事考上去的!抛开人品来说,他这个人绝对有真才实学。
贾雨村给林黛玉上课时,不单单只有林黛玉这一个学生。黛玉的身边,还有两个伴读的丫鬟。
而雪雁这丫头,一定是两个伴读之一。
雪雁在很小的时候,就具备了绝大部分丫头这辈子都不可能具有的本事,这个本事就是会看书写字。
她受过最正规的教育。
无论林黛玉将给将来嫁给谁,她都必然会是当家主母。林如海夫妇,也绝对会按照当家主母的标准来培养他们的女儿。
把女儿培养成一位豪门贵族的合格主妇,这个周期非常长,大概有十年左右。
独木不成林,当家主母的身边也一定要有可靠的人。
这个人,也一定要从小长期培养才可以。就像王熙凤身边的平儿一样,她的能干是从小培养起来的。
而雪雁就和平儿一样,是林如海夫妇从小为黛玉培养的亲信。
一个什么样的人,才有资格为主人去伴读?
贾环的身边,是赵姨娘的弟弟赵国基。
雪雁,同样会有着丫鬟中的不凡出身。最低标准也类似于小红,是管家的女儿。
这样她才能有机会走进林黛玉的身边,然后得到位小姐伴读的美差。
不仅雪雁本人,她全家的人品都受到林如海的认可,才有可能让林如海放心地让雪雁陪黛玉进荣国府。
雪雁这丫头其实比黛玉大好几岁,如果不把她当孩子看,就会发现这丫头出奇的沉稳、低调,人品极佳。
二.雪雁真正的为人处事
①雪雁人品端正
雪雁第一回有独立的台词,不是作为背景出现,就是这一段:
黛玉的小丫鬟雪雁走来与黛玉送小手炉,黛玉因含笑问他:“谁叫你送来的?难为他费心,那里就冷死了我!”雪雁道:“紫鹃姐姐怕姑娘冷,使我送来的。
此时我们不讨论黛玉含酸还是吃醋,只看雪雁的这一部分。
这时紫鹃并没有在这身边,如果雪雁有半分在主子面前争宠之意,她完全可以说是自己想到怕姑娘冷,所以送个手炉来。
丫鬟给主人送东西是件小事,当时在薛姨妈家吃饭的所有人都不会注意雪雁说了什么,紫鹃也永远不会知道雪雁抢了她的功劳。
可雪雁这丫头真的实在的很,一句紫鹃姐姐怕姑娘冷,省了作者多少笔墨去描写这个丫头的为人!
这样质朴的丫鬟,绝对不会受到贾母这种在宅斗中历练出来的老人精的嫌弃。
在黛玉的身边安排紫鹃,是因为紫鹃是荣国府的家生女儿,她又是贾母的丫鬟,谁都要高看一眼。
紫鹃这样的丫鬟,黛玉使唤她在荣国府应酬往来时会非常的方便。
绝对不是雪雁,这个外来的小孤女能比的。当然她的优点还不止这些……
②雪雁应筹得当、条理清晰,绝对不输于小红
小红在王熙凤面前的那一段说奶奶,实在太经典了。所以一提到《红楼梦》中伶牙俐齿的丫头,读者们第一个就会想到小红。
而雪雁这个丫头低调且善于藏拙,她的强大口齿令很多读者没有发现。
谁知赵姨奶奶招手儿叫我。我只当有什么话说,原来他和太太告了假,出去给他兄弟伴宿坐夜,明儿送殡去,跟他的小丫头子小吉祥儿没衣裳,要借我的月白缎子袄儿。我想他们一般也有两件子的,往脏地方儿去恐怕弄脏了,自己的舍不得穿,故此借别人的。借我的弄脏了也是小事,只是我想,他素日有些什么好处到咱们跟前,所以我说了:"我的衣裳簪环都是姑娘叫紫鹃姐姐收着呢。如今先得去告诉他,还得回姑娘呢。姑娘身上又病着,更费了大事,误了你老出门,不如再转借罢。"”
①这一段雪雁同样是几句话,就将非常复杂的事件清晰地理出。
引出重点事件一,小吉祥要借衣裳。
这位小吉祥,是赵姨娘的丫鬟。如果赵姨娘只是单纯的想借衣裳的话,那么最合适的人选是谁?
最合适的人选,是赵姨娘的亲生女儿贾探春。
其一赵姨娘的弟弟是贾探春的血缘舅舅,贾探春把自己丫鬟的衣服,借给赵姨娘去用,是人之常情。
其二贾探春才是荣国府正经的姑娘,雪雁这丫头有的衣服,贾探春的丫鬟就一定有。
那么赵姨娘,为什么一定要像黛玉的丫鬟去借呢?
这是对黛玉的一种试探,也是对贾母底线的一种试探。或者可以换一句话说,这是宅斗的一部分。
而身为黛玉的丫鬟,雪雁应该怎么办?
②当时的情景,林黛玉没有在场,紫鹃也没有在场。
这个时候的雪雁,需要一个人独立地去应对赵姨娘。
如果她出了一点纰漏,就会给黛玉惹上无尽的麻烦。
大观园中的姑娘们,最不应该与赵姨娘走得近的有两个人。一个是林黛玉,另一个是贾迎春。
如果贾迎春与赵姨娘走得近,就意味着大房开始插手二房的内宅事务。
贾迎春对赵姨娘一定要避嫌。
林黛玉同样如此。
作为贾政的外甥女,林黛玉对王夫人房里宅斗的事情一定要避嫌。作为一个有教养的大小姐,她必须主动躲开王夫人与赵姨娘之间的是非。
这时雪雁的沉稳就体现了出来。
而此时的雪雁绝对处理得当,很多读者没有读出雪雁这句话中的重点,只是认为雪雁为了不借衣服而找了一个绝佳的借口。
其实这根本不是重点!
这句话中的重点是,雪雁把借不借衣服这件事情的决定权转移到了紫鹃的身上。
而去问紫娟或者黛玉,那就会牵扯到他们身后的贾母,赵姨娘绝对不敢。
因为雪雁的应对得当,林黛玉得以从赵姨娘设的这个局中顺利脱身。
③赵姨娘借衣裳这件事情,会牵扯到豪门宅斗,这一点雪雁绝对清楚。
可是她懂得藏拙,看破不说破。
她对紫鹃说这句话的时候,把这件事情缩小到她不想弄脏这件衣服这种简单的事情上来。
而紫娟对此也心知肚明。
紫鹃对雪雁做的一切心领神会,雪雁做的一切都不在自己和姑娘面前邀功买好。
雪雁主动揽下了,是自己小心眼儿的责任。此时她把紫鹃和林黛玉都摘得干干净净。
雪雁够低调。
林黛玉能得此忠仆,绝对是林如海精心挑选过的。
林黛玉抛父进京都的时候,那个时候,林如海最多四十岁,他完全没有托孤的意味。
雪雁同林黛玉年龄相仿,林如海对她的安排是,她将一生都追随着林黛玉。
那么林黛玉进了荣国府,雪雁自然也要跟着。虽然此时雪雁只是林黛玉的伴读和小丫头,可随着她的慢慢成长和王嬷嬷对她的教导,一定能把她培养成一个大管事丫头。
这种培养,就像是王熙凤在培养小红。
在雪雁的身上,能看出这种她有与小红同样的资质。
而且在雪雁的身上,有着小红没有的忠诚。
慢慢成长后的雪雁,会开始帮助林黛玉和王嬷嬷处理林家在京都的所有产业。
林黛玉自然是林家财产的主人,如果王嬷嬷是会计,那么雪雁就是出纳。
王嬷嬷与雪雁之间既互相扶持,又互相制约。
雪雁去拖林黛玉的后腿,那是没有的事儿。
雪雁有着足够的能量去扶持林黛玉,而且低调、不显山不漏水,这姑娘厉害着呢。
第一眼就被贾母嫌弃的雪雁,长大后继续拖了林黛玉后腿吗?你怎么看?
谢邀!雪雁是林姑娘从南方带来的唯一丫鬟,因为年龄尚小,贾母担心她照顾不好林姑娘,把自己身边的紫娟丫头指给了黛玉,有了紫娟的悉心照顾,雪雁淡出人们的视野,大观园里丫头个个是人尖,雪雁自然没有其它人那样光鲜,但是雪雁并不是不聪明伶俐,通过一件事足已看出她的智慧,赵姨娘的兄弟死了,赵姨娘找雪雁借衣服给随从丫头穿,雪雁说:自己的衣服都是林姑娘让紫娟姐姐给收着的,况且姑娘又病着不好回话,怕误了姨娘的行程,不如另去别处借,雪雁的回答是多么自如又合情合理!赵姨娘的丫鬟真缺衣服穿?显然不是,只不过去那场合怕弄脏了衣服!雪雁又怎能看不出?人小鬼大的小丫头。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