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果曾强迫清朝签订不平等条约,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萨沙第8521条回答。
不是萨沙下流,但看到刚果这个词,本能想起了这段资料:
非洲的刚果的男性,平均阴茎长度达到了16.5厘米,堪称世界第一。
言归正传。
其实刚果有两个国家,一个是刚果民主共和国,首都为金沙萨(简称刚果(金)),另一个是刚果共和国,首都为布拉柴维尔(简称刚果(布))。
今天的主角是刚果(金)。
1876年,比利时在刚果(金)开始殖民,在1885年成立刚果自由邦,到了1908年正式将这里取名为比属刚果。
原则上,刚果(金)是比利时利奥波德二世国王的私人财产,没有人可以分享。
后来这里又改为比利时属刚果殖民地,名字变了,本质没变。
比如刚果自由邦也叫作刚果独立国,名义上是独立国家,实际上所有政务都是比利时操纵。只是一个掩人耳目的虚假国家而已。
刚果(金)面积很大,资源丰富,比利时殖民者主要通过橡胶种植和矿产开采捞钱。
当比利时人在这里非常恶劣,强迫当地大量黑人作为奴工,每天只给一点工资,经常打骂甚至开枪射杀。
当时比利时人认为刚果黑人“凶悍好斗,吃硬不吃软”,所以给予强烈手段镇压。
他们规定,如果刚果黑人从事橡胶种植,长期不能达到殖民者规定的数量,就会被当做叛国而处死。
然而,黑人也不好对付,经常全村武力抗拒,同白人开战。
利比时士兵畏惧伤亡,也不愿意胡乱杀人,往往敷衍塞责,编造数字应付上级。
结果比利时政府竟然要求他们上缴人手来证明自己击毙黑人的数量。
所以,比利时士兵不但要杀人,还要斩下右臂上缴作为证据。
有时候士兵还有点人性,只是砍断黑人手臂,并不将他杀死。但这也是重伤,大部分断臂黑人还是会死去。
所以,一时间刚果出现了大量断臂的黑人。
谁都知道,人一旦失去了右臂,就基本失去了劳动力,这些残疾黑人的下场可想而知。
于是,黑人开始频繁暴乱和逃离,刚果人口到了20世纪初,几乎减少了一半。
这导致比利时严重缺乏工人。
19世纪后期,华工开始进入世界各地,尤其是美洲地区做工。
白人殖民者认为,华人能够吃苦耐劳,又胆小怕事,容易管理和压榨,是不错的工人。
况且,当时满清政府一般不管海外工人死活,也便于殖民者乱来。
然而,原则上刚果是独立国家,比利时和满清签订的条约对他无效。
无奈之下,比利时出面压迫满清,同他的傀儡国刚果独立国签订条约。
这份条约签订在1898年,是李鸿章一手包办的。
但是,此时义和团运动已经很夸张,北方乱成一团。
1年多后庚子事变爆发,比利时也是八国联军一份子,双方正式开战。
所以,这个叫做《中国与刚果专章》或者《中刚天津专章》条约,压根就没有实行过。
条约的内容也残缺不全,大体是允许刚果独立国在中国合法招收工人,刚果保证工人在该国的财产权。但是,刚果也具有领事裁判权和最惠国待遇。也就是列强在中国享有的特权,刚果独立国也能享受,一个都不少。
刚果其实就是比利时,但满清泱泱大国,同一个非洲小破国签订这种条约,也绝非什么光彩的事情。
万幸的是,条约签订以后就爆发庚子事变,实际上华工也没有大量被骗到刚果。
不然,以刚果黑人连手臂都保不住的现状,华工去了估计又是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
刚果曾强迫清朝签订不平等条约,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1884年,在比利时国王利奥波德二世成功攫取刚果河以东的广大地区后,他开始掠夺当地丰富的矿产资源,而劳动力不足是他要解决的重要问题。1898年,利奥波德二世派出代表余式尔与中国当时总理各国通商事务大臣李鸿章签订了《中国与刚果专章》。
条约的内容主要有两条:一、中国与各国所立约内,凡载身家财产与审案之权,其如何待遇各国者,今亦可施诸刚果自主之国。
二、议定中国民人可随意迁往刚果自主之国境内侨寓、居住,凡一切动者、静者之财产,皆可购买执业,并能更易业主,至行船、经商、工艺各事,其待华民与待最优国之人民相同。
可以看出,条约签订的目的就是为了刚果能够从大清合法地招募华工出国,刚果也想取得与其他列强一样的最惠国待遇,并对华工在刚果的各项权益提出了保障。
不过,这个《中国与刚果专章》最终没有获得清政府的批准。
条约签订的时候,正处于维新变法期间,这个时候政局动荡、关系错综复杂,根本不会有人重视这件事;另外,李鸿章随后就退出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外调到两广。所以,这个条约没有获得清政府的批准,只是一个无效的条约,利奥波德二世也没能实现他招募华工的目的。
刚果曾强迫清朝签订不平等条约,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在中国近代史进程中,确实存在过刚果(金)与清朝签订不平等条约这一史实,这个不平等条约名为《中国与刚果专章》,签订时间为1898年5月22日。该条约大致内容共有两条,大清国与大刚果自主国行通商之约,
其一:中国与其他国家所签订的条约,将给予刚果自主之国同等待遇;其二:中国人民可随意前往刚果自主之国居住、营业、经商,所受待遇与最优国之人民相同。从条约内容来看,这似乎算不上一份不平等条约,然而深究其内容背后,其实是当时的刚果自主国,需要引进大批的廉价华工劳动力,这才有了这份冠冕堂皇的条约。
刚果(金)地图
而且,这份条约并非刚果(金)与清政府之间的条约,它其实是晚清政府与殖民统治刚果(金)的比利时国王利奥波德二世所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19世纪后半期,欧洲列强掀起了瓜分非洲的狂潮,坐落在非洲心脏地带,有着丰富资源的刚果(金)自然成为了西方列强争夺的焦点。1884年年底,比利时、法国、葡萄牙、英、美、德等国举行了柏林国际会议,这场会议的主要目的就是达成关于刚果河流域的协议。
当时的欧洲小国反倒渔翁得利:比利时国王利用欧洲列强之间的矛盾,获得了刚果河以东的广大区域。由于这块区域是利奥波德二世的私人领地,他在这里成立了所谓的“刚果自由国”。
刚果(金)军人
19世纪末期,利奥波德二世在刚果自由邦实行殖民统治初期,对当地的百姓进行了残酷的掠夺,他强迫当地的村民按时缴纳象牙、野生橡胶等资源,如果村民们无法完成缴纳任务,他们将会受到殖民者的鞭打、断肢、砍头甚至枪决。
利奥波德二世的血腥统治,给刚果(金)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苦难,导致当地劳动力大量削减。利奥波德二世为了继续掠夺刚果(金)的资源,这位殖民者开始挖空心思地招募华工,为了让中国人名正言顺的前往刚果自由国开凿矿山、修建铁路,他派出代表余式尔,与清朝总管各国通商事务的大臣李鸿章签订了《中国与刚果专章》。
因此,看似是中国与刚果(金)的不平等条约,其实是晚清政府与比利时殖民统治者所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刚果(金)城市现状
就在这份条约签订后不久,利奥波德又提出派遣一支刚果自由邦的黑人军队驻扎中国,以此来保证刚果自由邦人民在中国的合法利益。
不过,由于当时中国的政局变化莫测、错综复杂,在这份专章议程不久后,李鸿章就退出了总理衙门外调广东,这份《中国与刚果国专章》不仅没有得到中国的承认,利奥波德二世想要在中国驻军的目的也没有实现。
刚果曾强迫清朝签订不平等条约,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这个事情,可以说是华人的不幸,同时也可以说是不幸中的万幸。
学过地理的朋友,应该都知道,其实有两个刚果,一个是刚果民主共和国(简称刚果(金)),因为首都是金沙萨,另一个是刚果共和国(简称刚果(布)),首都是布拉柴维尔。
而今天所说的这个刚果就是刚果(金)。
时代背景这个地方在1885年成立自由邦,1908年正式命名为比属刚果,因为他是比利时的殖民地。
名义上是自由独立的国家,实际上全部为比利时掌控,就是比利时的全资子公司。
那里盛产橡胶,各种各样的矿产非常丰富,这就决定了这里需要大量的劳动力。
最早是雇佣当地黑人干活,黑奴命运非常悲惨,比如政府规定,黑人种植橡胶不达标,就会被叛国罪处死。
所以,当地黑人也经常起来反抗,双方经常爆发冲突。
比利时士兵也不愿意打仗啊,但是上级看到数量不达标,为什么对黑人没有惩罚呢?上级要看到证据,证据哪里来?总不能割首级吧,聪明人想到一个办法,砍掉他们一支胳膊上交。
割手臂也是有一定死亡率的,在加上大量黑人被砍掉手臂,成了残疾,没法劳动。
很快,当地没有劳动力了。
所以,比利时政府慌了,怎么办呢?
这个时候的中国正是华人进入世界各地打工的时候,列强纷纷来中国招募华工,工资低,而且他们认为华人好压榨,胆小怕事,加上清政府不管他们,所以华人被骗到世界各地打工。
比利时也看到了这个机会。
签订条约因为刚果是名义上的独立国家,所以清政府跟比利时签订的条约对他们无效。
所以,比利时出面向满清施压,最终同刚果签订了条约。
1898年,李鸿章一手包办此事,条约为《中国与刚果专章》或《中刚天津专章》。
这个时候,恰好国内在闹一个团,两年后,八国联军侵华,比利时也参战了。
战争的爆发,使得这个条约没有来得及施行,也许这也是一种幸运吧,否则将会有更多的华人惨遭屠戮。
所以我说这个事情是不幸,也是不幸中的万幸,只有国家强大了,才不会被欺负。刚果曾强迫清朝签订不平等条约,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刚果确实和清政府签订了所谓的不平等条约,但这个究竟是强迫还是自愿很难确定,而且要注意的是,并不是不平等条约签署的内容,每一条都是不平等的。不平等条约,是一个政治概念,很多条约内部的一些内容到现在,都被各国所承认。
只不过不平等条约的名称换了一下而已,比如说两国之间的互惠贸易,在现在的国家条约中,也有明文规定,在当时的不平等条约里,也有原文体现,所以单纯的一听到不平等条约,就认为整个条约都是没用的都是不公平的,未免有些白痴。
曾经的刚果是一块殖民地,在非洲大陆上这一地区的矿产资源和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并不是我们所想象当中的全是沙漠,而且在当时两大殖民主义国家,英国和法国都在非洲占有很大块的领土,而其他的欧洲国家也纷纷在非洲进行了圈地运动,而刚果这个地区就成为当时比利时国王的私人领地,成为私人领地的这一个过程很复杂,也伴随着欧洲各国之间的争论和纠纷。
最终为了能够多方之间的分歧,在协议中承认当时的刚果是比利时国王的私人领地,但不是比利时国家在海外的殖民地。当然,这也只是一种名义上的确认,实际上跟殖民地没有任何区别,而当时西方国家为了能够开采非洲的矿藏,在世界各地,都在招揽劳工,这个招揽有正规的两国之间的合作,劳动力的派遣也有一些非法的劳工买卖。
在一开始西方人是希望就当地的黑人人口成为自己劳动力,进而开发地区的,但是黑人太过野蛮,不仅不服从法律,而且偷懒盗窃都是家常便饭,对于亚非拉其他地区的劳工需求则逐年增长,当时华工就成为刚果金内部矿藏开采的一支不可替代的力量。他们温顺服从,只希望能在一系列的工程和开采中获取微薄的薪资报酬,而在劳工黑市上,华人劳动力也确实质量很高,不仅价钱低,而且吃苦耐劳,自然也有一些华人自由人希望到非洲发财创业,也到了刚果金。
在当时华人移民,华人劳工,其中包括合法,还有非法在刚果的人数越来越多。清政府自然也想和这个名义上的独立国家,实际上是比利时殖民地的刚果签订很多协议,其目的就是为了保证华人在刚果地区的利益,这一点晚清近代外交史和晚清华人时都有相关的佐证和材料证明,清王朝在当时对于海外华人的保护和重视程度并不比我们差。
刚果金有没有像列强那样的强大政治和军事力量,所以也希望和这个在当时看来依然是东方强国,东方大国签订一系列条约,进而能够名正言顺的招揽劳动力,双方之间自然就找了一个契机,相互签订了双方之间的条约,单从两国之间的条约上来看,并没有太多的不平等,无非就是相互承认,已经发生过的事实,承认劳工在刚果地区的合法性,清政府承认的当国是名义上的独立国家,这些东西即便你不承认,也是当时的国际事实,也不需要清政府割地赔款,就是一项条约的签署相互承认而已。
问题就在于清政府在以前和英国,美国,法国签订的互惠条例,这就使得刚果即便不是资本主义列强,但是与清政府签订了条约,也适用互惠条例,都不要说是当时的刚果就是当时的巴西澳大利亚都与清政府签订了相互认可的基本国际条约,但是因为清政府和资本主义真正的列强签的真正的不平等条约,所以这些人也就跟着一条船走,自然也获得了在清政府统治范围内的很多优待条例。
但是这些优待条例说实在的,除了那些真正的资本主义列强可以享受到之外,其他国家也只是名义上的,而且这些国家也并没有主张这些优待条例,清政府也不愿意过多讨论这些问题,所以这些优待条例更多的是在法理上说得通,但是在实际过程中,不平等条约所体现出来的双方之间的不平等,不对等,并没有在清王朝与当时的刚果巴西这些殖民地国家交往中有任何明确体现。
双方之间最多的经济纠纷,就是劳工和华人在当地的一些治安案件,清政府在结束统治以后,民国政府掀起了多次改定新约运动,改定新约运动主要针对的不是不平等条约内的每一个条款,而是一些特惠条例,曾经签署的大量的所谓的不平等条约的正常条款,都得到了当时的民国政府和国际社会的共同认可,因为华工华人还有双方之间的正常贸易往来,即便当下都是广泛存在的,不可能一棒子打死。
一个条约体系内部,不论任何时候,只要发生国家交往,就会出现的一些双方条例,没有人去质疑它的合法性,那都是国际惯例,人们关注的只是不平等的那部分,条约中那些特惠优先优待的地方,所以一提到不平等条约,别闭个眼睛骂人,有点脑子的。先看一看,不平等条约具体的条文,然后根据条文是否有真的不平等的构成,进行简单划分,着重分析有点理性,并不是丢脸的事。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