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曹操当年三顾茅庐,诸葛亮会辅佐曹操吗?
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君而事。郎有心,还要女有意,才会一拍两合。
真实的历史,曹操其实比刘备更早地醉心于人才挖掘。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后,还曾发布"求贤令",表达了"求贤若渴"的迫切心情:"不管是阿狗阿猫,只要有才我都要用。"
曹操也曾经"三请司马懿",司马懿开始不愿"羊落虎口",是三拒曹操,曹操使出了"绝招",命人刀架在司马懿脖子上:"看你服不服?"司马懿屈从了。
更有徐庶到了刘备处,化名单福替刘备打赢了曹操讨伐军。曹操连夜派出密探深入敌营,摸清了单福原来是徐庶。就使出了"狠招",挟持徐母逼其就范。
徐庶到了曹营,徐母却不愿儿子不忠不义,竟悬梁自尽。徐庶悲愤难当,从此"身在曹营心在汉",终生不为曹操设一谋
而徐庶临行之际,告诉了刘备:"卧龙岗隐居了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先生可及早聘请"。这才有了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
还好徐庶没有贪图荣华富贵,将诸葛亮的隐身之处告诉曹操。否则,曹操就将"不择手段"控制诸葛亮,宁愿高搁,也不让刘备获得优秀人才。
同样,诸葛亮志向远大,决不会轻易贪图荣华富贵,当时家兄要他一齐"南渡衣冠",他只淡淡地说:"除了匡扶汉室,我别无他图。"兄弟俩挥泪而别,不知日后会否各为其主,兵戎相向。
因此,既使曹操重视诸葛亮像关羽一样给予国士礼遇,诸葛亮"淡泊而明志,宁静以致远"。估计曹操十顾茅庐也见不到诸葛亮。卧龙岗居高临下,十里外一目了然,诸葛亮平生谨慎,进退自若,不愿事主,就是千金送来也没用,连曹操什么"大招"都施展不开。
曹操后来赤壁之战惨败后,大哭"要是郭嘉在,老曹今日何会败"。
徐庶对天长叹:"诸葛三兄弟,卧龙靠向谁,谁就成赢家。"
曹操听得若有所思。众谋士面面相觑。只有众将领在窃窃私语:"难不成龙虎犬,犬在曹…"。
如果曹操当年三顾茅庐,诸葛亮会辅佐曹操吗?
官渡之战后,黄河中下游地区尽是曹操的势力范围。十八路诸侯之间征伐不断,独具战略眼光的曹操,隆重接来无人问津的汉献帝。天下英才如影随形,为实现忠君爱国的梦想,云集在曹操帐下。
曹操想雄霸天下,一统万里江山,高度重视人才,求贤若渴,几年后,曹操大营里人才济济,郭嘉,荀彧,贾翊,华韵,钟繇,司马懿等等。此时兵精粮足,一统天下时机成熟
江南迟迟没有统一,无力于曹操大军抗衡。诸葛亮在南阳反复思量,曹操名为汉相,实为汉贼。三分天下,他居其二。曹操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他不相信任何人,一江之隔形如敌国,他更不信江南才俊,我初初茅芦,人微言轻,自然不肯重用。曹操身居汉宫多年,阅人无数,怎看的起我山野村夫。他手下都是饱读诗书的旷世奇才,是中流砥柱的国家精英。不日曹军过江南,我也必不为重用。宁作鸡头,不作凤尾。与其在曹营苟且偷生的活着,不如跟皇叔刘备,他是中山靖王刘胜之后,名符其实的皇亲国戚,尽管刘备屡战屡败,四处奔波,他愈挫愈勇,贤德之名传天下,我到刘预州那里,肯定能提拔重用,一展平生报负。开创不世之功。
几天后,诸葛亮和书童轻装出行,投奔刘备去了,等曹操三顾茅庐时,门前冷清鸟雀飞,日暮苍苍天地暗。
如果曹操当年三顾茅庐,诸葛亮会辅佐曹操吗?
路过:
刘备也没有三顾茅庐,这仅是虚拟,曹操将士如云,谋臣接队,哪里还要诸葛亮,诸葛政治不及荀彧,军事不及郭嘉,来了也是管管后勤,曹营不缺诸葛孔明之类,要他何用。
诸葛亮借刘备是汉朝皇叔之名,但汉献帝仍在,忌不是扯蛋,诸葛亮这能说忠实与刘备,最终是逆朝流而上,说诸葛亮骂死王朗,到不如说王朗骂死诸葛亮。
献帝在谁是逆贼,刘备,孙权,才是逆賊,曹操没死之前是汉臣,包括司马懿,没敢称帝,刘备小人也,献帝没死,就称帝,献帝仰天大笑,意思就是刘备伪君子也!
如果曹操当年三顾茅庐,诸葛亮会辅佐曹操吗?
其实这个假设是不成立的,诸葛亮根本没有让曹操三顾茅庐的本钱,曹操手下能人倍出,文臣武将数不胜数,谋略出众的人更不在少数。诸葛亮一没资历,二没名声,卧龙凤雏只是他们自已朋友圈里的称呼,只有圈里少数朋友知道,别人根本无从知晓,就是知道了,别了也不认可。
诸葛亮只有在刘备那里才能凸显的出来,因为刘备除了关张之外,根本没有人才,特别是诸葛亮这样的谋臣,也只有刘备求才惹渴,才敢赌一把,去请这位年轻的少年。如果刘备手下人才济济,也根本不会理会籍籍无名的诸葛亮。
刘备还真睹对了,让刘备捡到宝了,诸葛亮没让他失望,隆中计划直接让刘备来了个大翻身,从此告别了流浪的生涯,有了荆益二州之根据地,有了和曹操孙权三分天下的资本,成了雄据一方的诸侯,这时的刘备做梦都会笑醒,这些皆是诸葛亮之功劳。
如果曹操真的能三顾茅庐,就不会有以后的几十年纷争了。因为曹操只要表现出了诚意,诸葛亮还是会出山的,诸葛亮之所以不投曹操,其顾忌无非是怕曹操不会重用自己。如果曹操亲自来请,足以显示曹操对诸葛亮的重视,出山以后也自然会得到重用,其顾忌也就不存在了。
如果曹操当年三顾茅庐,诸葛亮会辅佐曹操吗?
不会
为什麼呢
因為三观不同
因為他宁可自己负天下人,而不愿天下人负他
因為他愿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这一点罗贯中早就看透了[捂脸][捂脸][捂脸]
呵呵呵,写的不好,让大家见笑了[大笑][大笑][大笑][大笑][大笑][大笑]
如果曹操当年三顾茅庐,诸葛亮会辅佐曹操吗?
我认为曹操是个性傲而又非常非常自负的人,他做不到三顾茅庐,即使他三顾茅庐诸葛亮也不会辅佐他。因为:一,诸葛亮的正统观念特强,曹操世称其奸雄,连徐庶母亲宁死也不让子辅佐他,何况诸葛?而且辅佐刘备是匡扶汉室,辅佐曹则是助纣为虐,遭世人唾弃!
二,诸葛亮本来躬耕隆中时就是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还得择主而事。宁当暴发户,要在一张白纸上画出最美的图画,不愿沾光,扶着现成笼盖,正是要刘这个无立锥之地的主儿,方显英雄本色。心甘情愿追随皇叔东奔西跑。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