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北洋政府在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萨沙第8509条回答。
之所以最近10年对于北洋政府似乎评价又一些变化,并不是历史学界有什么突破,主要是政治因素。
所谓提高北洋政府的地位,也不是为了段祺瑞、吴佩孚、张作霖这些人,而主要是人为的捧一捧袁世凯。
至于为什么会这样,聪明人都应该知道。
中国的落后原因,第一就是因为垃圾满清的腐败无能,垃圾到了极点。
从1840年开始到1912年满清崩溃,整整52年时间,满清遇到外国列强就是百战百败,签订了数不清的丧权辱国条约,把国家领土和主权糟蹋的不成样子。
首都北京被洋鬼子两次攻陷,最后一次全世界主要列强在紫禁城大阅兵,中国人丢尽了脸面,满清政府还同全世界为敌。
到了1912年,满清其实是从内部崩溃的,他们已经腐败无能到了骨髓,已经无法控制中国的大局。
但是,中国第二个落后原因,就是从1912年开始到1928年期间北洋军阀造成的国家四分五裂,混战连连的局面。
北洋军阀是一个军阀团体,他最初只有北洋六镇,也就是6个步兵师。
这个实力其实是颇为有限的,也不足以控制国家大局。
从1912年开始,北洋军阀从来没有实质性统一全国,而且内战连连,连最高政府都混乱无比。
其实官方资料说的就是很好,也算是完美的点评:北洋政府时期政坛更迭频繁,从1916年至1928年短短的13年中,就有38届内阁,最短的两届只有六天。虽然北洋政府先后出台的五部宪法都以“三权分立”为基本原则,但袁世凯掌权后,立刻解散国会、撤销国务院,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中华民国约法》,改内阁制为总统制,规定总统独揽一切权力且可无限连任,使新生的民主制度遭到破坏。袁世凯死后,紧接而来的军阀混战使民主成了一纸空文,各派系争夺政权,中央政府成了地方军阀角逐的舞台。
就军阀混战来说,袁世凯的心腹段祺瑞、冯国璋都可以直接窝里反,和老袁对着干,其他人还有什么做不出来。
由于北洋政府虚弱无力,根本无法控制全国局势,内战遍地,国家一塌糊涂。
以四川为例,据不完全统计,从1912年“省门之乱”到1935年中央军入川,四川地区“大小战争达四百次以上!!!”,其中“殃及全省的规模较大战争就达到二十九次”,几乎每年都有大规模的混战发生。
在内战的破坏下,天府之国被摧残的一塌糊涂。
军阀为了打仗,豢养了大量士兵,川军总兵力高达40多万,堪称全国数量第一。
中原大军阀诸如冯玉祥之流,充其量也不过十几二十万军队。
为了维持数量惊人的军队,军阀对人民征收各种赋税。
据统计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四川捐税多达100余种,田赋、盐税、契税、厘金,乃至肉禽、烟酒、油糖都要纳税,其他名目还有诸如临时军费、国难救急费、安川费、印花费、剿赤费、保安总费,等等。各路军阀的地盘并不固定,经常被敌对派打跑。所以,军阀一旦占领了地盘,立即疯狂收税,竭泽而渔,甚至预征田赋,一般是提前征收8至10年,最狠的还有提前征收47年的——《新繁县志》就记载,该县被要求在民国23年(1934年)就把1974至1981年的田赋提前征收上交,真是敲骨吸髓到了极点。
北洋政府这些行为,害苦了中国老百姓。
当年乱世,死了一个人就像死了一条狗,人命不值钱。
比如你在大路上走的好好的,突然冲过来一群士兵,一枪把你打死了。这种事情,在当年只能自认倒霉,你找谁说理去?
很多乡下地方,大姑娘小媳妇压根就不能随便出门,不然很容易出事。
就算这样,经常还有乱军、土匪进村糟蹋妇女呢。
经常有战败或者战胜的乱军,在地方抢劫强奸、杀人放火,无恶不作。而由于军阀忙于混战,土匪和强盗也形成势力,肆意烧杀奸淫,老百姓苦不堪言。
更重要的是,由于北洋军阀无法统一全国,中国四分五裂,也谈不上经济发展了。
在这20年内,我们的邻国日本突飞猛进,从世界三流国家,一举跃升为准一流强国。
著名的蔡锷大帅,清末曾经留学日本,当时中日的军事差距还不是非常大。
但蔡锷去世时候,目睹日军战机一对对的演习,蔡悲哀的认为中日军事差距已经非常大了,中国短时间内难以赶上。要知道,蔡锷去世还是1916年,直到1928年蒋介石的南京国民政府才形式上统一全国,改变了这一切。
但已经是12年之后了。
北洋军阀政府客观来说,没为中国做什么好事。但是,既然是国家政府,完全不做好事是不可能的,多少还是有几件,只是算不了什么罢了。
如何评价北洋政府在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
现如今在学界,已经不再提“北洋政府”了,而是代之以比较中立的称呼,即“北京政府”。因为这一时期中华民国的首都位于北京,故称北京政府。
至于如何评价北洋政府在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我个人觉得,北洋政府并不是一个成功的中央政府,内战内行,外战外行,既不能开疆拓土,又不能保障民生,简直糟透了。如果要是给中国历史上的历代中央政府搞一个大排名,我感觉北洋政府绝对能排到倒数十名以内。
但北洋政府时期也的确有亮点,这个亮点我认为是“自由”。
现在很多人对自由有误解,认为自由就是想干啥就干啥。其实这是不对的,我个人认为自由主要分三个层面:
第一,想干啥就干啥;
第二,不想干啥就不干啥;
第三,容忍那些“想干啥就干啥”和“不想干啥就不干啥”的人。
当然,这三点都必须遵循一个前提,那就是要在法律的范围之内。
从这个角度上看,北洋政府时期是非常自由的一个时代。
咱就以辫子问题为例。
民国一建立,就有巡警上街强制剪人发辫,说大清都亡了,还留着那猪尾巴呢。但比如有一个人,他说我就想留辫子,你能把我怎么着?
这就是自由的第一个层面,想干啥就干啥。然后呢,过了一段时间,甭管是自愿的还是强制的,大家似乎都把辫子剪掉了,可这个人呢,他还留着辫子。于是呢,大家走过路过都要看一看他头上的辫子,不乏有人好心劝他,说你看这都是民国新社会了,辫子是前清旧社会的产物,更何况大家都剪了,你也别硬撑着了。更不乏有些人看热闹不嫌事大,看见他还没剪辫,就嘲笑他是个老古板。面对众人的劝阻、非议和嘲讽,他仍然不改初心,说我就不想剪辫子,你能把我怎么着?
这就是自由的第二个层面,不想干啥就不干啥。再然后呢,很多人上书政府,说这个老古板不剪辫子,太落后了,这种人就应该杀了,省得毒害青少年。更何况,他留辫子就证明他是遗老遗少,说不定他就参加了张勋复辟,即便没参加,这老小子心里肯定也想着做狗皇帝的顺民哩。最后,政府经过谨慎调查后,证实他并未参加复辟活动,不剪辫也并未违法,且他是否持有保皇观点,这都是他的自由,可以反对,但不能剥夺。
这就是自由的第三个层面,容忍那些“想干啥就干啥”和“不想干啥就不干啥”的人。能真正做到这些,实现自由的三个层面的,只有北洋时期。
所以我们发现,那个时候的思想是多元化的,有推崇全盘西化的,有主张复古保皇的;有穿着西装革履说着英格立士的,有穿着长袍马褂念着之乎者也的;有画裸体画讲性生活的,有满嘴斯文扫地男女大防的……
在北洋时代,无论什么主义,无论什么思想都可以存在,虽然有争论,但基本没禁区。在中国历史上,这种思想交锋的盛况,可能也只有春秋战国时代能够相比拟。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这倒不是北洋政府有多厉害,恰恰是因为北洋政府太无能。北洋政府是一个典型的小政府,无论内政外交,只要是他们的职责,他们都无法独立完成,必须依靠西方列强和民间社会的支持。也正因如此,北洋政府对中央和地方的掌控力很弱,所以他们也根本无法统一思想,思想文化界遂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盛况。
历史上的任何一个政府,都是有控制欲的,都是想抓权力的,不要太高估他们的觉悟,只是因为国家不幸,你才有了自由,北洋政府亦然。
但国家不幸,自由的是这群枯坐书斋的有钱人,穷人百姓除了颠沛流离,就是冻饿而死,古今亦然。
如何评价北洋政府在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
所谓北洋政府,即民国初年,民国黄金十年,始于那个年代。
北洋政府的垮台,源自北伐,北伐的成功,虽说桂系有首功,终归还是靠黄埔军校,因为军校是苏联资助的,也是苏联筹划的,北伐,苏联不仅提供装备,提供资金,而且有顾问团直接参与。如果没有苏联,仅凭军阀混战,吴佩孚非等闲之辈,实力强过桂糸数倍,鹿死谁手,殊难料定。
北洋政府历史地位不论,倘若北洋政府不倒,两点不用疑问,一,九一八事变不会是那种局面。日本人断然不会有一夜占领东三省的好事,或者事变就不会发生,吴佩孚不是张学良。二,外蒙划不走。苏联开始也与北洋政府接触,外蒙是条件,碰壁了,后来才和孙中山接上了关糸,资助黄埔军校,是有目的的。
许多历事件,都不是孤立的,只是我们能看到的,都是不太全面的东西,所以好的十全十美,坏的十恶不赦。
如何评价北洋政府在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
这段历史比较复杂,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以前常说北洋政府黑暗的统治,现在比较客观评价北洋政府统治情况,对收复外蒙古和武装救助国外华侨等事情进行了肯定。1912年清帝退位清朝灭亡到1928年国民党击败北洋军阀实现全国表面上统一,这期间应该算北洋政府统治时期。这段时间在历史上是越不过去的,但是军阀混战局面不可能使中国富强,百姓生活幸福,可能若干年后感觉北洋政府统治时期似乎好像东汉末年和五代十国时期情况。那时候的对北洋政府评价可能还有一些别样的观点。
北洋政府是在清政府北洋军基础上演变而来,清朝灭亡,标志二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在中国结束,北洋政府统治时期大体应属于资本主义发展阶段,但是封建残余势力影响也很严重,曾经发生袁世凯当皇帝和张勋复辟的闹剧。北洋政府统治时期,国民党始终存在,并最终推翻北洋政府统治,北洋政府和国民党都没有使中国彻底摆脱外国列强压制影响,1921年7月1日成立的中国共产党才是真正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中国革命成功,1949年建立新中国,才彻底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三座大山黑暗统治,使中国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北洋政府名义上有总统总理等称谓,驻地在北京,也常称为北京政府。实质上各地有许多实力派军阀。段祺瑞皖系,冯国璋、曹琨、吴佩孚的直系,张作霖的奉系等等,总统、总理往往左右不了政局,袁世凯、孙中山、黎元洪、冯国璋、徐世昌、段祺瑞、曹琨等等许多人担任过总统和总理。各派系争权夺势,有时候表面上提倡民主、民生,等到争权夺势白热化时刀兵相见,百姓就处于流离失所,水深火热生活之中,总统总理有时也成为军阀代言人,摆设。被赶下台现象时有发生。这期间军阀混战,但是有一个现象很有意思,获胜一方往往不会对失败方首领赶尽杀绝,往往下野就结束。高级将领被俘杀现象较少,像孙传芳俘杀施从滨这种现象不多,以至于,施从滨之女施剑翘复仇杀孙传芳而获得世人同情免死。各军阀争权夺势皖系段琪瑞失败,然后直奉战争打了两次,第一次直系胜利,第二次奉系获胜,各地各省军阀也常常开战,像云南,广西、广东、山西、四川各省也存在大小军阀互相开战夺权夺势现象。想一想,常年混战哪能搞好经济文化科技等其它方面工作。
北洋军阀间混战不利于社会经济恢复和发展,这期间产生了一些民族资本家和官僚买办,引进外资建立了面粉,铁路,煤炭开采等企业,但是总体发展不好,与世界距离有拉大现象。清朝灭亡后,北洋军阀时期赶上了1914年到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各国列强为了争夺霸权利益放松了对中国掠夺还有拉拢中国现象,中国也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由于国势弱反而没获得多少利益。北洋政府没有利用好世界大战对中国有利的好机遇。
北洋政府统治时期许多有志之士探求使中国富强的原理,也是风云激荡各种思想发生论战冲突时期。许多有识之士认识到中国与国外有很多差距,许多人到欧美日本等国去学习取经。
北洋军阀抛开政治观念来看,蔡锷、段祺瑞、吴佩孚等极少数个人私生活人品还不错,但是像张作霖,张宗昌、杨森、袁世凯等等大多数生活腐败,妻妾成群,和封建社会没什么两样。北洋政府政要们几乎没什么先进思想可取,但是在维护国家领土方面有的表现有立场,有骨气,很坚决。深知卖国贼挨骂罪名背不起。
总体来看,北洋政府统治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发展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终结后第一个发展阶段,是中国当时执政政府,在向国外学习,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完整方面做出过一定的贡献,这一阶段思想领域探索论战很厉害,似乎存在迷茫现象。
从另一方面来看,北洋政府是脱胎清朝封建社会基础上产生的,存在有军队有钱就说得算现象,名义上北洋政府是被各军阀所操纵,没有什么真正管理理论和思想。各军阀时常混战,有时还寻找外国列强当靠山,不可能把中国带来真正的富强民主,实质上耽误了中国的发展,这似乎也是中国历史发展规律现象。若干年后我们的后人可能会产生更好的科学合理的评价。
如何评价北洋政府在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
北洋军阀受到的否定比较多。人们都觉得,由于北洋军阀互相混战,给中华民族造成了深重的灾难,因此属于反动落后的势力。不过,任何事情,其实都应该一分为二来看。对北洋军阀,其实我们也不能一概否定。北洋军阀在历史上,还是起到了一定作用的。那么北洋军阀起到了哪些作用?有没有值得肯定的地方呢?
(中为袁世凯)
一、北洋军阀政府混战的目的为为了维护国家的统一。袁世凯死了以后,北洋政府确实对全国各地缺乏掌控,北洋军阀各霸一方,当时也出现了很多的土皇帝,形成了实际的分裂。
但是不管怎么说,北洋军阀主观上还是维护国家统一的。他们互相混战的目的,还是要实现国家的统一。而不仅仅是为了各霸一方,当个土皇帝。
比如奉系军阀,当时内部就有不少人提出,应该让东北独立出去。但是张作霖反对这样做,张作霖一直把统一全国作为他的目标。张作霖去世以后,张学良上台,他宣布东北易帜。张学良的做法,也是在维护国家统一。尽管他当时是有些迫不得已,但是他并没有为了割据,当日本人的傀儡政府,没有像后来的伪满洲国那样。
其他的直系、皖系这些军阀,以及后来产生的新军阀,都没有人擅自宣布独立。他们这样做,对保持中华民族的完整是有贡献的。
虽然他们混战的目的,是想通过暴力,实现建立新的专制王朝。而不是当时进步人士认可的共和。但是毕竟没有造成国家的大分裂,所以也不算坏事。
(张作霖)
二、北洋军阀政府没有让列强彻底瓜分中国。晚清把中国一步步推向了半封建半殖民地深渊。如果中国不是从清政府过渡到北洋政府,中国可能就将变成完全的殖民地,或者被彻底瓜分。
现在咱们回过头来看看八国联军。八国联军入侵中国的时候,他们为什么并没有继续打下去,而是要保住清政府?就是因为他们觉得,清政府的存在,可以让他们继续压榨中国,在中国获得更多的利益。这种可以获得更多利益的方式是是非常清晰的。一旦慈禧太后死了,一旦清政府不存在了,中国就会形成非常多的势力。这就让外国列强没办法把控了。没办法把控,那么他们的利益列就可能被打断,他们能够获得的利益,就不太清晰了。
中国进入北洋军阀政府统治时期后,包括根子赔款在内的很多赔款,以及列强在中国的很多利益,都没有延续下去。
比如,虽然张作霖也经常和日本人眉来眼去,甚至允许日本人在东北修建铁路,攫取在华的利益。但是张作霖对日本人同时又比较强硬,日本在华利益受到了很大的打击。这使得日本人不能够非常畅快的做大。最终也是因为不满张作霖,觉得张作霖的存在,影响了他们在华的发展,所以他们才会想方设法把张作霖杀死。
包括吴佩孚、段祺瑞等,他们对待西方列强也并没有做出汉奸的行为,并不是一味地把中国的利益出卖给列强,也有多次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的行动。
总之,北洋军阀出现以后,改变了列强可以在中国肆意妄为的现象,打断了西方列强瓜分中国的节奏。中国没有被彻底瓜分,因此得以保存希望,为后来的统一战争,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张勋复辟)
三是北洋军阀政府致力于向当时先进的西方学习。虽然很多北洋军阀首领,头脑中都有封建残余势力。也想像袁世凯那样,想要建立一个帝制时代,自己当皇帝;或者像张勋那样,想要重新建立专制政府。
但是,他们却没有重拾旧文化、旧道德,而是积极打开国门,让各种先进的思想文化涌入国内。
也许他们并不是主动的,并没有自觉意识。但是他们也没有明确拒绝。他们这样做,显然就比清朝统治时期要先进得多。
允许各种思想进入中国,和中国传统文化交汇在一起,就产生了很多的新思想新观念,也使得当时的仁人志士,得以摸索出救国救民的道路。
另外,北洋军阀政府还加大了国际交流,通过派留学生向西方学习,通过在国内创建各种新式学校,培养了很大一批人才。这些人才,对重建中国新文化,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总之,北洋军阀政府作为一个过渡性的政府,为维护国家统一,为中国走向新时代,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不能全盘否定。
(参考资料:《北洋军阀史》等)
如何评价北洋政府在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
北洋政府就是一个弱势的政府。袁世凯在的时候多少还能维持住局面,但那时候各省已经截留向中央缴纳的税收或者是干脆不交,导致袁世凯不得不善后大借款。那时候最大的问题就是南北斗争,孙中山领导的革命党控制南方,二次革命直接导致内战。袁世凯之后南北对峙导致后续的北洋政府更加无力控制全国,所谓的国家发展无从谈起。在人类历史上,当社会发生巨大的变革(北洋时期中国从帝制进入共和时代就是一例),往往是需要一个强有力的统治来维持社会的基本秩序,主导这种变革。八十年代的改革开放是在邓小平和党中央的领导下才能够稳步推进的,而同期的前苏联戈巴乔乔夫搞新思维,涣散了党的领导导致苏联解体。民国初年的北洋政府同样也不具有这样的统治能力,所以带给中国的只能是混乱。有人很喜欢那个时候的自由,但你很难讲,是因为自由导致了这种无政府的涣散,还是说无政府的涣散导致了自由。更多的民众生活在水生火热之中,这就是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诞生,因为人民实在是看不到希望。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