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中,兵力是日军一倍的英军,为何在马来亚战役中溃败?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溃败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日军掌握制海权。
看看马来西亚的地图就知道,除了北面和泰国接壤以外(泰国在战役期间加入轴心国),其余三面都是大海。
所以,对于马来战役来说,掌握制海权至关重要。
但英国海军在马来西亚并没有什么实力,仓促赶来的威尔士亲王号及却敌号被日本海军航空队轰炸机在彭亨、关丹外海击沉。
至此,英国防御马来西亚的海军力量崩溃。
由此,日军从任意一点进攻,让马来西亚英军防不胜防,极为不利。
第二,日军掌握制空权。
日军有500多架战机,英军只有158架。
除了数量的劣势以外,质量也相差很大。
英军在这里战斗机主要是水牛F2A战斗机。这种战斗机在速度、机动性和爬升率上都比不上日本的零式战斗机。
双方飞行员如果水平差不多,水牛战斗机基本就是被虐的。
飞虎队在缅北作战期间,陈纳德挑选一名优秀飞行员和英军驾驶员进行了比试。
英军的水牛战斗机,竟然被陈纳德飞虎队性能平平的P-40B围着转圈。
如果实战,水牛早就被击落好几回了。
所以,战役开始没多久,英军空中力量就完了,日军完全掌握制空权,可以肆无忌惮的轰炸。
第三,日军陆战掌握战斗力绝对优势。
表面上马来战役的英军有88600名官兵,辖31个步兵营、7个野战炮兵团和1个山炮团(176门山野榴炮)、2个反坦克炮团(84门反坦克炮)。后来还得到了7个步兵营、1个反坦克炮团和其他一些支援,总兵力达到13万以上。
但是,日军可以使用兵力也高达10万人。
而且,这10万人的战斗力很强,除了配属200多辆坦克以外,还有3个甲种师团:近卫师团、第5师团、第18师团。
其中第5师团、第18师团已经在中国转战多年,战斗经验极为丰富,战斗力强悍。
相反,英军所谓的13万人,其实都是殖民地军队,军官是英国人,士兵基本都是马来人、印度人等等。
这些殖民地士兵一般不愿意为英国人拼命,他们本来就是雇佣军性质,所以根本靠不住。战争中,很多马来士兵发现战况不利,就丢弃武器,脱掉军服逃回家了。
第四,日军擅长这种作战。
马来半岛地形复杂,很多丛林和山地地形,道路都是小路,不利于大军团行军,也不利于长距离行军。
然而,这是对英美军队而言,他们的卡车和马车不能离开公路。
相反,日军在中国作战多年,而中国的南方和西部地形比马来西亚还要恶劣。
日军早就适应这种地形作战,直接改为马匹背负辎重核和武器,只要人能走的,辎重都能走。
所以,日军往往从英军认为无法通过的地方突破,长距离行军切断英军退路,导致后者全军崩溃。
这种战术在中国战场司空见惯,英军却极为不适应。
总之,英军根本不是日军对手。
二战中,兵力是日军一倍的英军,为何在马来亚战役中溃败?
英🇬🇧国人的军队腿不会打弯下跪,只会举手投降,二战东南亚三万日本人把十万英国人打的屁滚尿流,列队接受日本人检阅,成为二战经典笑谈!
二战中,兵力是日军一倍的英军,为何在马来亚战役中溃败?
大英帝国残害一下大清王朝,以坚船利炮进行了二次鸦片战争,但是日不落帝国在🇯🇵日本帝国大和鬼子面前,确爆露了吃软怕硬的本色。英国人在东南亚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共有十五六万大军,欺负一下软弱民族就张牙舞爪,它们的大本营在马来西亚,其总司令身性胆小怕事,眼见麦克阿瑟退往澳大利亚,确拥有十余万大军惊恐万状,慌乱一团六神无主。而东亚之虎🇯🇵日本陆军大将山下奉文在攻陷了菲律宾之后,利用马来亚的森林湖泽,对住守的英国军队,包超合围,令其讯速瓦解,山下奉文的部队只有三万余人,加上伤亡饥病和热带雨林天气,亦减员不少,但他为了加快速度,收集抢夺了万余辆自行车,肆无忌惮的大尺度推进,基本上无遇见抵抗。山下奉文有命令空军和海军狂轰滥炸,🇯🇵日军也弹药将尽,十分惊恐,怕英国军队大举进攻,但令人作呕的是,英军中将确寻求谈判投降了,令山下奉文大喜过望。不光🇺🇸美国人逃跑了,澳大利亚军队,英国人也是一个耸样儿。兵熊熊一个,将耸耸十万。
二战中,兵力是日军一倍的英军,为何在马来亚战役中溃败?
谢邀请。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了美国的珍珠港,12月8日又挑起了对南亚各国的入侵战火,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争暴发。法西斯轴心国日本为了获得东属印度群岛的战略资源石油和橡胶,偷袭珍珠港只是战略掩护,日军很快占领了南亚的马来半岛,新加坡,菲律宾,泰国,并攻占了缅甸,妄图切断英美运送援华物资的滇缅公路,并威吓印度,这次南亚战争在山下奉文中将率领的第5第18师团,分批从海上登陆,为了支援这次登陆行动,日本海军小泽治三郎海军中将的南遗马来舰队提供了掩护,辖有重型巡洋舰5般,轻型巡洋舰4艘及其它给养船只,还有日本大本营命令空军协同配合山下奉文进攻南亚各国。英国驻香港军队经不住疯狂的日军炮火的狂轰乱炸,英军退守香港本岛,12月18日,日军分三路登陆香港,英军被迫投降,香港沦陷。英军驻南亚的兵力军舰都强于日本,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被日本打的损失惨重,军队的的素养及作战素质不敢恭唯,在南亚养尊处优,无所事事,官兵平日不练兵,整天灯红酒绿,寻花问柳,本来香港就是个不设防的城市,经不住日军的炮火袭击,被迫投降减少了英军的伤亡,但日军对待投降的英军,不遵守日内瓦协议,虐待俘虏,挖工事,修公路,吃的太差,医疗没有保证,残害毒打俘虏骇人听闻,死亡行军的路上英军尸横遍野。日军第五军入侵泰国后,很快就开始了对缅甸的进攻,急于切断滇缅公路,投入了大量的兵力,远比攻打泰国,马来半岛,新加坡,菲律宾困难的多,雨季的到来,交战的日本和英军中国远征军开始了持久的拉锯战。从1941年12月8日到42年5月上旬,日军先后攻陷了南亚多个国家及太平洋的小岛屿。现如今,日本妄图修改宪法,破坏二战秩序,极力主张自卫队解禁,派驻海外,跟随美国南海闹事,海自拥有4艘准航母,我们不能掉以轻心。
二战中,兵力是日军一倍的英军,为何在马来亚战役中溃败?
马来亚战役,发生在1941年12月8日至1942年1月31日,是英联邦军队与日军在马来半岛进行的一场战斗。
战争是日军发动的,其目的是消灭驻守在那里的英联邦军队,为今后进攻荷属东印度(今印度尼西亚)建立前进基地。
1941年12月7日日军航母舰队偷袭美军珍珠港,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太平洋战争序幕拉开。
在偷袭珍珠港同时,由日军大将山下奉文率领的日军第25集团军以及第5师团,第2近卫师团,第18师团,总兵力7万人,向英国在马来亚半岛殖民地发起进攻。
当时英国驻守在马来亚(包括新加坡)军队共3个师4个旅,约9万人,加上后来的援军,一共有13.5万人。
也就是说,英军守军人数是日军的两倍。
一般来说,攻坚战、登岛战,兵力必须是守军的两到三倍才有胜算。
比如美军进攻瓜达尔卡纳尔岛,兵力是6万人,日军守岛兵力是3万多人。柏林战役苏军投入兵力是250万,德军只有100万。
可是这场战役尽管日军投入兵力远远不够,最终日军却完胜英军。
日军只付出了死亡1,507人,受伤6,150人的代价,就攻占了马来半岛;英军全军覆没(阵亡97,500人,受伤10,000人,其余被俘)。
那么,英军为什么会败的这么惨呢?
英军制海权制空权丧失我们知道,所谓半岛,是指陆地一半伸入海洋或湖泊,一半同大陆或更大的岛屿相连的地貌状态,它的其余三面被水包围。
“马来半岛”三面环海,除了北面和泰国接壤以外(泰国在战役期间加入轴心国),其余三面都是大海。
要想守岛成功,就要“御敌于国门之外”掌握制海权。
英军东方舰队,拥有战列舰1艘、战列巡洋舰1艘、巡洋舰3艘、驱逐舰9艘,一共13艘军舰。
日军则出动了大型军舰25艘,其中巡洋舰9艘,驱逐舰16艘。
此外还有潜艇16艘,水上飞机母舰3艘,运输、辅助船只若干,日军海军兵力是英军的几倍,制海权掌握在日军手里。
制海权不在手里,制空权呢?
此战中,英军开始拥有海岸航空兵飞机约250架,加上后来增援的141架,一共390架。
日军投入的作战飞机是600架,是英军的将近两倍。
丧失制空权,制海权也无从谈起。
没有空中掩护的Z舰队,被从西贡起飞的日本陆军轰炸机打得晕头转向,不是被击毁就是被炸沉。
日军夺得制海、制空权之后,军事物资就能及时输送,兵力就能顺利运达。
丧失制空权和制海权,英军就输了一半。
战争的突然性日军发动马来亚战役,与日军偷袭珍珠港的伎俩如出一辙,是不宣而战,突然性很强,英军毫无防备。
在英军没有准备的情况下,日军战机蜂拥而来,一顿狂轰滥炸,将马来西亚半岛上的机场炸了个稀巴烂,英军在开战第一天就失去制空权,陷入被动。
英联邦军队空军没有防备,陆军也没有进入战备状态。
不仅分散部署,而且很多部队在战役开始时还没有抵达战区。
装备落后马来亚半岛的地形比较崎岖,山林众多。
因此英国军方认为,当地不适合装甲部队作战。
在北非经常和轴心国军队进行坦克大战的英国人,却在当地没有部署一辆装甲车辆。
盟军方面没有坦克,而日军则使用脚踏车及95轻型坦克,在马来亚的热带雨林畅通无阻、所向披靡。
英军拥有的战机,是从美国购买的水牛战斗机,性能平庸,在速度、机动性和爬升率上都不如同时期的参战国战机。
而日军的零式战机性能卓越,在二战初期没有对手,是名副其实的空中王者,空战中一直压着英空军打。
军队战斗力马来战役的英军,主要由都是殖民地士兵组成,军官是英国人。
这样的军队,一则官兵关系不和谐,作战时候难以步调一致。
二则殖民地士兵对英国没有认同,作战的时候难以奋不顾身。
比如英军的先头部队,以印度人组成的第三军,在日军进攻的时候一触即溃,打了一天就投降了。
而日军的参战部队3个甲种师团(近卫师团、第5师团、第18师团)是日军中的精锐。
其中第18师团在一战中参加过攻占青岛的战斗,将德军打得溃不成军。日军第5师团同样赫赫有名,1937年底第五师团一路击溃30几个中国师,曾创下在中国战场和70余个师先后对阵的纪录,有"钢军"之称。
马来半岛地形复杂,很多丛林和山地地形,道路都是小路,不利于大军团行军,也不利于长距离行军。
英美军队依靠惯了汽车,离开公路就傻眼了。
相反,日军在中国转战多年,比马来西亚还要恶劣的环境他们能适应了,根本就难不住他们。
所以,英军认为无法通过的地方,日军往往能出其不意,快速突破。
日军非常能吃苦,擅长远距离行军,将英军退路切断对他们分割包围。
总而言之,日军在战术、装备和兵员素质上都占了上风,这场战役才会打得如此顺利。
二战中,兵力是日军一倍的英军,为何在马来亚战役中溃败?
马来亚战役的话,英军这边也就兵力优势了,剩下啥优势都没有,甚至武器优势都没有。
马来亚战役是白思华的十四万人对山下奉文的七万人,咱就看看这些人都是啥人。
白思华手底下是八万英军,剩下是马来亚军团、印度第三军、澳大利亚第八师等,这些部队有战斗力么?没有。即便是那些英军,一样没战斗力。殖民地的占领军不是什么正经的主力部队,这些充其量就是一伙治安军。尤其你想,英军走的还是小型化陆军的路线,二战爆发前,他陆军总共才22万人,他主力部署到本土,在东南亚凑出来这几万人,都能是些啥人?
而且,1941年那会儿,英国人正琢磨如何在北非对付德国人呢,所有的武器装备,先给这些人装备。而且,自己的武器还不够,第二次阿拉曼战役英军损失五百辆坦克,还得靠美国人补充呢。你觉得,这遥远的殖民地,手里能有啥好玩意儿?
这马来亚的殖民军和北非的英军,根本就不是同一个军队,战斗力是天差地别,更别提其他的那些印度人和马来西亚人了,这些人吃吃喝喝,养尊处优的,这些人加一起,见鬼子不尿裤子就算是烧高香了,你指着这些人打仗,等于是疯了。
而山下奉文手里的日军呢?手下一个近卫师团,一个第五师团,这第五师团的21旅团叫啥?陆军之花。这支部队,从南口战役就开始打了,在中国战场摸爬滚打几年,经验刷够了。还有第18师团,是从淞沪战役开始打的,还参加了南京战役。这些部队,身经百战,厉害得很。
美剧《太平洋战争》里面,巴斯隆训练新兵,对他们说:你们穿尿布的时候他们就是身经百战的老兵了,能吃生蛆的米喝脏水活几个星期。就这部队,和马来亚的殖民军相比,就是超神的节奏,一个身经百战,一个未经战阵,一个死中求生,一个养尊处优,比起来,单纯士兵这一块,就天差地别了。这两个部队打起来,英国那边就得是未战先溃,都不是一触即溃了。
而且再看下武器装备,别看英军那边是英国,但是他们是殖民军,远离本土,装备差着呢。英国那边手里有喷火、飓风这些战斗机,甚至41年还有兰开斯特这类轰炸机了。但是马来亚这边有啥?水牛战斗机,布伦亨轰炸机,哈德逊,甚至还有那种双翼的牛羚鱼雷轰炸机,总共两百多架。坦克上,英军总共23辆Mk VIB轻型坦克。
那你看日本那边呢,有第三第五两个飞行战队,有海军22飞行队。手里头有九六式攻击机、九六式舰载战斗机、一式战机、九九式俯冲轰炸机.....总共五百多架。坦克上,日本总共两百多辆,有八九、九七两种中型坦克,有九五式轻型坦克。
而且,英军这边,飞机老旧,甚至水牛战机零件都不够用。而且,非常业余,指挥结构都不清晰,协调都不一致,飞行员没经验,机场防空火力还不够用,英国空军和澳大利亚空军居然还有矛盾。
这么打,纸面上实力,英军就不够用,大部分战机没等飞起来就被日军给炸没了。英军当时两队布伦亨轰炸机要起飞,结果就中队长那一架飞起来了。马来亚战役,12月8日开打,10号的时候,日军就占据了绝对制空权了。
武器不足、训练不足、人员水平不行,英军这一仗要是能打赢,算是见了鬼了。日军除了兵力少之外,剩下全是绝对优势,这种仗,怎么打怎么赢的局。之前发文说把日军放欧洲战场会怎么样,结果下面一群人说武器不重要,然后就拿马来亚战役举例,这不胡说八道么。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