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明朝资本萌芽,那么资本萌芽的标准是啥?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萨沙的第8424条问答。
不但明朝有资本主义萌芽,满清也有。
奇怪的是,满遗怎么只说明朝,不说满清呢?
所谓资本主义萌芽,并不是资本主义,这是有本质区别的。
就如同,说你具备体操运动员的一些素质,同你是个优秀的体操运动员,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种事。
所谓资本主义萌芽,只是说明中国古代,明清甚至宋代,可能具备了资本主义的某些元素。
这是国家商业社会和生产关系有着长足发展的表现,但最终能否发展成资本主义,这个没人可以确定。
在大明时代,首先是商品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
这里不说理论的东西,大家看过小说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一卷的《转运汉巧遇洞庭红》吗?
小说是这样:男主角文若虚是个开心果,善于言谈,朋友众多。他跟随朋友去国外游玩,因贫穷没有本钱购置货物从事贸易,就花了1两银子购买了一堆当地盛产的橘子(都洞庭红),准备路上解渴和当做零食。结果他的运气很好,一路上风调雨顺,气温又不高,橘子竟然没有腐烂。而外国当地人将这种橘子,当做中国而来的稀世珍宝,纷纷出大钱抢购。结果文若虚竟然莫名其妙赚了1000多两银子。
回国途中,他去一个平时没有人游玩的海盗散步,无意中发现了一个大乌龟壳,捡回去作为纪念。结果,这是一种非常值钱的玳瑁,举世罕见,被波斯商人以5万两银子买去。文若虚回到老家以后,依靠这笔财富娶妻生子,安度余生。
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
在明代,不但国内商品市场已经极度繁荣,甚至海上贸易也是寻常老百姓可以涉足的。
这是其一,其二是出现了大量雇佣劳工的出现。
以明代江南的丝绸制造来说,以往都是单纯的一家一户进行丝织品建造。但这样产量太低,赚钱有些,就逐步变为有钱的富户开始邀请亲友女性甚至街坊,以支付工资或者给实物的形式,让他们代为加工。
最后,干脆变为类似于地主雇佣长工的模式,出现了一些手工业作坊,里面完全是花钱雇佣的工人来加工,事后支付工资。
这种有明确劳资关系的较大规模雇佣劳动,也是资本主义的重要元素之一。
在工业革命之前,西方也是没有工厂的,就是这种作坊。
同时,明朝的社会分工很明确,上面说到的丝绸行业中,有只种桑叶的,有只养蚕卖生丝的,有只买生丝以生产的,有只管收购的,有只管加工的,还有只管销售的。
这些严密的社会分工,同样是资本主义的元素之一。
以上种种,都说明明朝、清朝其实却是都具有了资本主义的元素。
如果这样自行发展下去,却是存在自行进入资本主义的可能。
但是也同样存在,发展了很多年,还是以农耕为主的封建社会,只是商品经济高度发达而已。
关键在于,这个资本主义萌芽能否造成国家制度的根本性改变。
也就是,这些雏形的资本家,能够有着左右国家政局的能力。
在法国,为什么会发生法国大革命?
其实领带法国大革命的是资产阶级,他们已经通过自己的生意获得了巨大的财富,以及部分的政治影响力。
然而,腐朽的法国封建君主专制,阻碍了资产阶级以及法国资本主义的继续发展。
所以,法国大革命的爆发,其实是阶级的一场更替,资产阶级通过煽动民众,试图消灭掌握国家大权的封建贵族集团。
资产阶级只要掌握国家实权,才能放开手发展,最终进入资本主义的时代。
但,中国未必能够做到这一部,因为国家还是农业国,大部分人口都是农民,封建专制实力强大,即便出现了部分资本家,恐怕也是胡雪岩那种权贵的走狗或者白手套而已。
中国未必能够自行快速进入资本主义,还是需要辛亥革命这种资产阶级革命,彻底推翻腐朽垃圾的满清政权才可以。
都说明朝资本萌芽,那么资本萌芽的标准是啥?
作为一个曾经的历史系研究生、现在的初高中历史教师,我必须要好好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首先,资本主义萌芽的提法现如今已经在初高中历史教材中消失了。
上学期刚教过高一的中外历史纲要,正好讲了明清两朝的内容,我仔细看了一下,没有资本主义萌芽的内容。为什么我特意去关注这个呢?因为我上一次教高中的时候还是2015年,那时资本主义萌芽的提法还在高中教材,从2016年开始我开始教初中,正好又赶上初中历史的课程改革,教材反复地改换、订正,资本主义萌芽的提法的确不见于初中教材了。我当时的想法是,初中学生理解能力欠缺,理解资本主义萌芽可能难度稍大,就不讲了。
可当我今年重新执教高一年级时,高中也已经换了新教材,所以我仔细留意了一下教材内容和体例的变化,资本主义萌芽的提法在教材大字段不见了,不过在“史料阅读”的小字段提了一下:
一些学者认为,这种生产方式近似于西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早期形态,称之为资本主义萌芽。
也就是说,教材并未完全摒弃这种说法,但不作为较为权威的结论去要求学生掌握,只将其作为一种知识拓展,希望学生能够了解一些学术动态。
实际上,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目前在初高中历史教材中,不仅不再提什么资本主义萌芽,就连马克思的五大社会阶段论都不再提了,搞得我这个浸淫革命话语多年老古板一时间都不知道该怎么给学生从宏观上梳理中外历史了。
为啥?
因为五段论是一种企图简化历史的理论框架,发明这套框架的人不需要人们去思考人类历史发展的偶然性与必然性,他只希望把这套框架当做一把趁手的兵器,然后交给那些狂热而不喜欢思考的人们。
这种东西怎么会出自马克思之口呢?
事实上,马克思从来没说过人类历史发展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未来将要进入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马克思的原话是:
大体说来,亚细亚的、古代的、封建的和现代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可以看做是社会经济形态演进的几个时代。
而五段论是上世纪三十年代苏联统一思想的产物,主要还是考虑到推广意识形态,苏联学术界将马克思的上述论述扭曲为五大社会阶段直线演进的理论,这是斯大林钦点的真理,其立足点是为了论证社会主义一定会取代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一定比其他社会形态更优越。
但问题是,生产方式或是社会形态这种东西并不是各地都一样的,不同的气候地理人文肯定会孕育截然不同的生产方式和社会制度,削足适履必然会产生问题。
你既然认定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那资本主义肯定就得必然取代封建主义啊。但有些地方就不存在典型的封建社会,怎么让它从封建社会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比如中国?
但没办法,苏联把这当成真理,中国到后来全盘学习苏联,只能贯彻。所以为解决逻辑自恰问题,这才发展出一个资本主义萌芽的观点。
简单来说,该观点认为中国自秦以来就进入封建社会了,比西欧早得对多,而且我们到了明清的时候已经快要独立发展出资本主义了,但由于小农经济比较强大,所以只是萌芽了,还没等开花,就被万恶的西方列强打断了。
有人可能问了,你说萌芽就萌芽了?得有个标准吧。于是为了支撑这个观点,又演绎一整套资本主义萌芽的特征和表现,诸如雇佣劳动和手工作坊的出现、市镇发展为商业城市、农产品商品化和农产品长途贩运的发展,等等等等。而以上这些特征和表现又恰好在明清时期得到了一个显著的发展,于是就出现了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的说法。
而且,中国一直自卑于没有独立发展出资本主义,以至于落后于西方列强,落后于时代发展。现如今有了这套资本主义萌芽的理论,我们也可以挺直了腰板告诉全世界,摆脱这份自卑。
所以,资本主义萌芽就被当做一个权威结论被延续下来了。但说白了这只是一种政治化的教条而已,随着整个社会意识形态色彩不断淡化,教条式的结论势必被理性的思考所取代,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的说法也势必会被取代。
而这个取代过程也是比较曲折复杂的,先是海外的一些经济史学家提出异议,然后被引入到国内后,经历了一段时间的争鸣,逐渐被国内学界所认同和接受,最后才是寻求公众的认同,资本主义萌芽这才在初高中历史教材中被删掉。
至于某些明吹一直在鼓吹资本主义萌芽,我希望他们明确两个问题:第一,资本主义萌芽是不存在的;第二,如果你一定要提资本主义萌芽,也请你把清朝带上,毕竟清朝的商业发展水平比明朝强多了。
都说明朝资本萌芽,那么资本萌芽的标准是啥?
说的好像中国哪个朝代没有萌芽似的,但是萌芽想成大树就不是这么容易的了!
都说明朝资本萌芽,那么资本萌芽的标准是啥?
这个现在课本上已经去除了,明朝并没有所谓的资本主义萌芽。当时说的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是说的简单的雇佣关系,不过这个是不能作为依据的,因为雇佣关系不止明朝,很多朝代都有的,并不只有明朝存在,所以这个证据是不成立的,所以现在已经去除掉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